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纳博科夫文学翻译与文学创作之关联
1
作者 《俄罗斯文艺》 2024年第1期83-92,共10页
纳博科夫不仅是享誉世界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翻译家,他的文学翻译与文学创作同属其文学理念的有效载体。本文将翻译视作一种文学模型,借此探析纳博科夫的文学翻译与文学创作间的关联。研究发现:作家的“作者中心论”思想在翻译实践中体现... 纳博科夫不仅是享誉世界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翻译家,他的文学翻译与文学创作同属其文学理念的有效载体。本文将翻译视作一种文学模型,借此探析纳博科夫的文学翻译与文学创作间的关联。研究发现:作家的“作者中心论”思想在翻译实践中体现为异化的翻译策略;作家的文化精英意识在翻译实践中体现为学术型的翻译风格;作家文学创作对俄罗斯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在翻译实践中体现为以俄罗斯文学经典作为主要翻译对象的翻译选择。纳博科夫的文学翻译与文学创作实为同质异构的文学创造性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作者中心论 文化精英意识 民族文化身份认同
原文传递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的起源及其气质——以米·爱普施坦“后现代主义俄罗斯起源说”为研究视域
2
作者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34-140,共7页
米哈伊尔·爱普施坦是俄罗斯重要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家,他将俄罗斯文化的模仿特质、民族性中的二元性结构以及传统哲学对“万物统一”思想的偏爱,同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拟像”和“悖论”进行通约比照,得出“后现代主义起源于俄... 米哈伊尔·爱普施坦是俄罗斯重要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家,他将俄罗斯文化的模仿特质、民族性中的二元性结构以及传统哲学对“万物统一”思想的偏爱,同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拟像”和“悖论”进行通约比照,得出“后现代主义起源于俄罗斯”这一结论。通过分析认为,拼贴式、多源头的俄罗斯民族文化是一个既开放又封闭、既多元又单一、既和谐又混乱的悖论空间,俄罗斯民族精神中早就存在一种后现代主义气质。然而,拥有后现代主义气质并不能充分证明俄罗斯后现代主义具有苏联以前的历史形态,爱普施坦的“后现代主义俄罗斯起源说”有绝对化和脱离具体历史语境之嫌,但这一论点揭示了俄罗斯历史文化中独特的“假晶”景观确与后现代主义存在内在精神逻辑的契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爱普施坦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 文化 悖论 假晶
下载PDF
末以表原始——论米·爱普施坦后现代之后的文化预言
3
作者 《西伯利亚研究》 2023年第5期70-79,共10页
作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权威学者,米·爱普施坦认为后现代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式微,宣告了21世纪“创新”时代的开始。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创新并非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从有到异的转变。爱氏将后现代之后的文化发展趋势冠名为“... 作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权威学者,米·爱普施坦认为后现代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式微,宣告了21世纪“创新”时代的开始。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创新并非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从有到异的转变。爱氏将后现代之后的文化发展趋势冠名为“普罗透斯主义”,他预言21世纪及以后的未来文明将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高度发展的文明,后现代主义是这一文明的原始雏形,而当下我们正处于这一文明的初始阶段。爱普施坦对普罗透斯主义的辩证阐释,体现了其继承自俄罗斯哲学核心观念“万物统一”的综合性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爱普施坦 后现代 普罗透斯主义 俄罗斯文化
下载PDF
块茎思维与诗性自由论纳博科夫小说《斩首之邀》中的自由观念
4
作者 《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72,共11页
《斩首之邀》是纳博科夫自己最为看重的一部作品,它集中体现了作家对自由的理解。纳博科夫通过描写精神病患主人公眼中的碎片化世界图景,传达一种解辖域化的块茎自由观。主人公对自由的强烈欲望源自与生俱来的不透明基因和诗性智慧,他... 《斩首之邀》是纳博科夫自己最为看重的一部作品,它集中体现了作家对自由的理解。纳博科夫通过描写精神病患主人公眼中的碎片化世界图景,传达一种解辖域化的块茎自由观。主人公对自由的强烈欲望源自与生俱来的不透明基因和诗性智慧,他因病态意识下的块茎思维而拥有一具“无器官的身体”,在牢狱中借用身体的抗争表达对现实世界权力话语的不满与反抗。小说的开放式文本不仅符合主人公精神漫游的碎片化特征,也展现了作家去同一性、去中心化、去层级化的自由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斩首之邀》 精神漫游 诗性智慧 块茎 无器官的身体
原文传递
死亡邀请与本真追寻——纳博科夫《斩首之邀》的存在论阐释 被引量:2
5
作者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22年第3期59-66,共8页
《斩首之邀》作为纳博科夫最为看重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作家对存在与死亡在生存论—存在论层面的哲思。纳博科夫将“存在”主题隐藏在精神病患主人公的碎片化世界图景中,用“时空之狱”隐喻此在在世的“存在之狱”,意指人类欲与世界照面... 《斩首之邀》作为纳博科夫最为看重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作家对存在与死亡在生存论—存在论层面的哲思。纳博科夫将“存在”主题隐藏在精神病患主人公的碎片化世界图景中,用“时空之狱”隐喻此在在世的“存在之狱”,意指人类欲与世界照面所必需付出的代价是承受生存之有限性。作为这种有限性极端表现形式的死亡,是人生存活动的重要参照物,是促使主人公实现从非本真存在状态转变到本真存在状态的直接动因。对死亡无“畏”的解读,使纳博科夫极富浪漫色彩地将“斩首之刑”隐喻为“破茧成蝶”,使其成为摆脱沉沦、直面本真的神圣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斩首之邀》 时空之狱 存在 本真 死亡
下载PDF
俄罗斯文学批判传统之演变
6
作者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3-168,共6页
批判意识早已写入人类基因密码之中,它是探讨"关于人的学问"的文学作品有机体血液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因文学自身的批判属性,自10世纪基督教传入古罗斯起,重大政治、文化、历史事件均程度不同地参与了俄罗斯文学批判传... 批判意识早已写入人类基因密码之中,它是探讨"关于人的学问"的文学作品有机体血液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因文学自身的批判属性,自10世纪基督教传入古罗斯起,重大政治、文化、历史事件均程度不同地参与了俄罗斯文学批判传统的历史演变,使文学批判意识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样态。作为俄罗斯文学传承的文化基因,经历千年演变的文学批判意识使得俄罗斯文学史成为了一部以批判的眼光审视现实的民族发展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意识 俄罗斯当代文学 知识分子
下载PDF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哲学审视——基于文化学研究视域
7
作者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51,共8页
自20世纪中后期,基于现代性在自身发展中存在的困境,国内外学界对后现代主义日益关注,并就其源起、特征、本质等进行了深入探索。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一方面具有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典型特征,另一方面又因... 自20世纪中后期,基于现代性在自身发展中存在的困境,国内外学界对后现代主义日益关注,并就其源起、特征、本质等进行了深入探索。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一方面具有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典型特征,另一方面又因其有别于西方的现实境界而具有极强的本土特质。从发生语境来看,俄罗斯后现代主义诞生于苏联时期,且大量继承了20世纪初现代主义的精神文化遗产;从文化本源来看,俄罗斯民族性中的后现代主义特质使其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西方国家更靠近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内核。这些独具特色的地域性特征使俄罗斯后现代主义获得了独立于西方的合法性地位,成长为一种蕴含民族本土气质的思想文化景观。尽管俄罗斯后现代主义被宣布“终结”已近二十载,但其理论遗产是我们常想常新的宝贵财富,对其独特性的不断回顾与反思,将为我们对俄罗斯思想文化的研究开辟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 基础主义 民族性 文化
下载PDF
俄罗斯“文明密码”及其构成的哲学审视 被引量:1
8
作者 Б.В.梅茹耶夫 (译) 周来顺(校) 《西伯利亚研究》 2021年第4期83-92,共10页
对于俄罗斯是否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的"文明密码"这一论题,许多俄罗斯保守政论家持不同意见。分析这些争议的目的在于,试图理性阐释为何要思考这类问题以及这类话题为何值得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予以关注。无论如何,学者们... 对于俄罗斯是否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的"文明密码"这一论题,许多俄罗斯保守政论家持不同意见。分析这些争议的目的在于,试图理性阐释为何要思考这类问题以及这类话题为何值得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予以关注。无论如何,学者们都不得不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俄罗斯会吸纳西方社会文化的最新事物吗?如果不会,那么又该如何解释这种对变革的抵触情绪呢?依据对俄罗斯哲学史中"俄罗斯思想"的思考体悟,以及从Н.Я.丹尼列夫斯基到В.Л.岑布尔斯基的俄罗斯文明分析流派理论,可以得出如下假设:俄罗斯的"文明独特性"有其自身精神层面的潜在原因。试图确定这些精神前提内涵的基本假设是:俄罗斯文化抵制欧洲全面废除家庭、教会和国家层面宗法制度的倾向。这种抵制就其自身而言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后果。显而易见,正是基于这种抵制,俄罗斯宣称的独立文明身份的真实程度才得以显现。原文发表于俄罗斯《哲学问题》杂志2018年第7期(2),经作者同意在《西伯利亚研究》以中文刊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文明密码 俄罗斯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