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品货位码系统在药房药品调剂与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晓晓 石雷 陈玲玲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年第16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药品货位码系统在药房药品调剂与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医院药剂科在2019年1~10月期间搭建试行药品货位码系统管理模式,随机抽选期间药房500份药品管理记录单,为管理后。从2018年2~11月期间医院药房药品管理记录单中随机抽取500... 目的:探讨药品货位码系统在药房药品调剂与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医院药剂科在2019年1~10月期间搭建试行药品货位码系统管理模式,随机抽选期间药房500份药品管理记录单,为管理后。从2018年2~11月期间医院药房药品管理记录单中随机抽取500份,为管理前。统计管理前后药剂科调剂时间和患者取药时间变化,对药剂科药品管理质量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差异。结果:管理后医院用药医嘱调剂时间、患者取药时间明显短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药剂科药品管理质量评分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货位码系统应用于药房药品调剂和管理中效果良好,能有效缩短药品调剂时间和患者取药时间,提高药品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对促进药房规范化管理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位码系统 药品调剂 管理质量
原文传递
土壤处理对白术连作障碍的调控效应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石雷 徐建中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3-697,共5页
目的研究土壤处理措施对白术连作障碍的调控效应。方法以石灰氮、石灰、商品生物菌肥、蚕沙发酵肥等处理连作土壤,以存苗率、株高、蓬径和产量等指标考察不同处理措施的效果,并用HPLC分析处理后白术药材中白术内酯Ⅰ和Ⅲ的含量。结果施... 目的研究土壤处理措施对白术连作障碍的调控效应。方法以石灰氮、石灰、商品生物菌肥、蚕沙发酵肥等处理连作土壤,以存苗率、株高、蓬径和产量等指标考察不同处理措施的效果,并用HPLC分析处理后白术药材中白术内酯Ⅰ和Ⅲ的含量。结果施用石灰氮、蚕沙发酵肥和生物菌肥等措施,能不同程度增加连作白术的存苗率,增加幅度为106.98%~219.49%;也能不同程度增加白术的株高,增加幅度为33.48%~52.01%,且施石灰氮处理后的株高表现均优于未施石灰氮处理;蓬径表现与株高类似;上述措施均能增加白术药材鲜产量,增产幅度为180.70%~429.82%,且不施用石灰氮处理的产量均优于施用石灰氮处理,可能原因是施用石灰氮后土壤含氮量过高,引起植株地上部分旺长。白术内酯Ⅰ和Ⅲ的总含量以"石灰0.20 kg·m^(-2)+蚕沙发酵肥+生物菌肥1.50 kg"处理最高。结论连作种植前,用熟石灰中和土壤酸性,结合施用蚕沙发酵有机肥或商品生物菌肥,能有效提高白术存苗率,降低发病率,提高药材产量和质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白术连作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连作障碍 调控 白术内酯Ⅰ 白术内酯Ⅲ
原文传递
杭白芍产地初加工方法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石雷 徐建中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12期1092-1094,共3页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1)的干燥根[1],是“浙八味”中的重要一味,是浙江重要的地道药材。目前白芍在浙江以东阳和磐安两地栽培面积最大,药材俗称“杭白芍”,在其它省份以安徽亳州等地栽培面积最大,俗称“...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1)的干燥根[1],是“浙八味”中的重要一味,是浙江重要的地道药材。目前白芍在浙江以东阳和磐安两地栽培面积最大,药材俗称“杭白芍”,在其它省份以安徽亳州等地栽培面积最大,俗称“亳白芍”。据《东阳县志》记载,杭白芍自宋代开始就已有种植,至今已有近千年种植史。《中药大辞典》记载“浙江产称杭白芍,质量最佳”。目前杭白芍的产地初加工方法主要采用先去皮水煮至透心后晒干[2],而亳白芍主要采用先水煮后去皮的加工方式[3-4],两者加工方式的不同可能导致药材质量的差异。本文主要通过开展去皮或不去皮蒸制(煮制)、先去皮后水煮(水蒸)或先水煮(水蒸)后去皮的加工方法试验,以药材成品得率、水浸提物含量、有效成分芍药苷含量以及指纹图谱等为指标,考察不同加工方法白芍药材质量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产地加工 芍药苷 指纹图谱
下载PDF
蚕沙发酵肥对连作杭白菊药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石雷 徐建中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6期513-515,共3页
杭白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药食两用的功效,是我省著名的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杭白菊味辛、甘、苦,微寒,具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作用[1]。常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以及肝阳上... 杭白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药食两用的功效,是我省著名的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杭白菊味辛、甘、苦,微寒,具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作用[1]。常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以及肝阳上亢、肝火目疾、热毒疮肿等病的治疗。浙江桐乡是杭白菊的原产地,人工栽培杭白菊已有370多年历史,总产量约占全国的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菊 蚕沙 连作障碍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