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泸定县Ms6.8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减灾对策 被引量:41
1
作者 铁永波 张宪政 +17 位作者 卢佳燕 梁京涛 王东辉 马志刚 李宗亮 鲁拓 刘民生 巴仁基 何龙江 张新克 陈凯 高延超 白永健 龚凌枫 曾孝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共12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Ms6.8级地震,诱发大量次生地质灾害。为深入认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特征,分析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文章基于现场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结合震区首轮地质灾害排查成果、遥感解译和区域地...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Ms6.8级地震,诱发大量次生地质灾害。为深入认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特征,分析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文章基于现场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结合震区首轮地质灾害排查成果、遥感解译和区域地质背景综合研究,对地震地质灾害的特征、控灾条件及防灾减灾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截至2022年9月14日22时,地震重灾区泸定县和石棉县境内,地震共诱发有威胁对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565处(包括崩塌331处、滑坡234处),导致81处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剧变形;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中、小型群发性高位崩塌和滑坡为主,主要集中分布在震中附近地震烈度Ⅸ度区域,包括泸定县磨西镇、得妥乡、得妥乡—德威镇段大渡河两岸及石棉县草科乡、王岗坪乡;根据汶川地震经验,认为位于地震烈度Ⅸ度区内的湾东河等流域,在未来5 a内泥石流将处于活跃期,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需考虑其高频率、黏性泥石流等特征;得妥乡—德威镇段大渡河两岸残留在坡面的崩滑体在降雨作用下易转化成坡面泥石流,建议在防治工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2种灾害类型的转化形式。研究可为震区地震地质灾害防范及灾后重建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县Ms6.8级地震 地震地质灾害 控灾条件 演化趋势 减灾对策
下载PDF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新方法 被引量:25
2
作者 曹有名 《现代化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15-17,共3页
介绍了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的一些新方法,包括热塑性树脂增韧、互穿网络增韧、热致性液晶增韧、原位聚合增韧、核壳结构聚合物增韧等,并对其中的增韧机理作了总结分析。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增韧 改性
下载PDF
小口径钻孔组合桩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22
3
作者 陈喜昌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82-85,共4页
论文按照地质工程观点 ,简要阐述了小口径钻孔组合桩的功能优势。指出了对其进行研究应遵循的基本观点。并通过工程实例说明了其设计原则 。
关键词 小口径钻孔组合桩 地质工程 滑坡 抗滑桩 地形 地质
下载PDF
汶川震区狭陡型泥石流典型特征与防治 被引量:26
4
作者 杨东旭 游勇 +3 位作者 陈晓清 赵万玉 谢忠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6-153,共8页
汶川MS 8.0强震发生6年来,震区暴发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泥石流灾害,其中一类可总结为"狭陡型泥石流",其特征指标及防治对策与震前常规泥石流存在显著差异,给灾后重建和灾害防治技术提出了新的命题。在对(极)重灾区泥石流... 汶川MS 8.0强震发生6年来,震区暴发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泥石流灾害,其中一类可总结为"狭陡型泥石流",其特征指标及防治对策与震前常规泥石流存在显著差异,给灾后重建和灾害防治技术提出了新的命题。在对(极)重灾区泥石流活跃的五大片区(汶川、都江堰、绵竹、北川、安县)进行大量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强震区狭陡型泥石流的概念并给出定义,提炼了其在形成、活动及危害等方面的典型特征;通过工程实践,分析了其独特的治理难点及相应的防治对策,介绍了几项极具适应性和有效性的防治新技术,可为强震扰动区泥石流治理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一类新的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震区 狭陡型泥石流 防治工程 微型复合钢管桩 箱体衬砌式排导槽
下载PDF
丹巴县甲居滑坡复活机制及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明辉 郑万模 +1 位作者 谢忠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7-582,共6页
甲居滑坡为一个特大型堆积层古滑坡,因其位于四川省丹巴县甲居藏寨风景旅游区而广受关注。结合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从滑坡形态、坡体结构、地表变形破坏发育特征等方面入手,对该典型堆积层滑坡进行了分析论述。研究表明,滑坡形成演... 甲居滑坡为一个特大型堆积层古滑坡,因其位于四川省丹巴县甲居藏寨风景旅游区而广受关注。结合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从滑坡形态、坡体结构、地表变形破坏发育特征等方面入手,对该典型堆积层滑坡进行了分析论述。研究表明,滑坡形成演化历史较为复杂,是一个多级多层滑动形成的非连续复合变形体,其变形复活与滑坡岩土结构、河流侵蚀和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滑坡具有长期间歇性蠕滑变形特征,以局部滑移为主,难以产生整体性变形破坏,进而为滑坡下一步的监测治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居滑坡 变形 复活机制 稳定性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浆IL-10,IL-17,IL-18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检测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清贤 +2 位作者 付卿卿 程翔 廖玉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55-75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白细胞介素(IL)-10,IL-17,IL-18和C反应蛋白(CRP)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对160例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68例,稳定型心绞痛42例)和40例正常人... 目的:探讨血浆白细胞介素(IL)-10,IL-17,IL-18和C反应蛋白(CRP)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对160例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68例,稳定型心绞痛42例)和40例正常人血浆中IL-10,IL-17,IL-18和CRP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IL-10,IL-17,IL-18和CRP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IL-10作为冠心病的保护因子,不足以阻止其发生、发展,IL-17,IL-18和CRP的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相关,其水平的检测对冠心病诊断及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18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川藏铁路某特大桥成都侧岸坡工程地质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4
7
作者 周洪福 冯治国 +3 位作者 王保弟 徐如阁 冉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2-119,共8页
拟建的川藏铁路某特大桥是一座重要的控制性桥梁,其桥址区的地质安全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该特大桥成都侧岸坡三面临空,海拔高差大,岩性复杂多变,岩体结构和完整性差,风化卸荷强烈,浅表部危岩体发育,调查表明成都岸八曲侧斜坡... 拟建的川藏铁路某特大桥是一座重要的控制性桥梁,其桥址区的地质安全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该特大桥成都侧岸坡三面临空,海拔高差大,岩性复杂多变,岩体结构和完整性差,风化卸荷强烈,浅表部危岩体发育,调查表明成都岸八曲侧斜坡曾发生较大规模顺层岩质崩滑。采用遥感解译、剖面测量及稳定性计算等技术方法,调查成都侧岸坡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结构面发育及变形破坏等特征,分析评价特大桥成都岸八曲侧顺层岩质斜坡稳定性。结果表明:天然和暴雨工况下,斜坡稳定系数大于1.1;强震(PGA>0.3 g)工况下,斜坡稳定系数小于1.0,可能出现局部或整体失稳破坏。建议在清除斜坡表部危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八曲侧顺层岩质斜坡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形破坏范围和程度,提出针对性工程防治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川藏铁路 特大桥 变形破坏 边坡稳定性
下载PDF
杂谷脑河流域暴雨型泥石流沟地貌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黄海 +1 位作者 谢忠 佘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3-207,共5页
沟谷的地貌特征是泥石流灾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缓变因子。它决定泥石流形成的动力条件,制约水源条件中的地表径流汇流过程,影响固体物质补给的方式。因此,可以通过研究流域地貌特征来分析泥石流灾害发育特征。以杂谷脑河中游的暴雨型... 沟谷的地貌特征是泥石流灾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缓变因子。它决定泥石流形成的动力条件,制约水源条件中的地表径流汇流过程,影响固体物质补给的方式。因此,可以通过研究流域地貌特征来分析泥石流灾害发育特征。以杂谷脑河中游的暴雨型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定量描述沟谷发育阶段的流域地貌信息熵,流域面积以及沟床纵比降与泥石流灾害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泥石流沟流域地貌信息熵值处于为0.12~0.20之间时,沟谷属于中高频的泥石流沟,熵值位于区间之外的沟谷则属于低频泥石流沟;沟谷流域面积大于15km2,沟床纵比降小于300‰时,发育稀性泥石流,反之则发育黏性泥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杂谷脑河 泥石流 地貌信息熵
下载PDF
膨胀土滑坡与工程边坡新型防治技术与工程示范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叶为民 孔令 +3 位作者 胡瑞林 查甫生 刘樟荣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95-1309,I0008,共16页
中国膨胀土分布十分广泛且与人类活动密集区高度重叠。由于其胀缩性、裂隙性与超固结性(“三性”)特征,膨胀土极易受气候变化和工程活动影响而诱发滑坡灾害。然而,传统的防治技术无法适应具有“三性”特征的膨胀土滑坡与工程边坡治理要... 中国膨胀土分布十分广泛且与人类活动密集区高度重叠。由于其胀缩性、裂隙性与超固结性(“三性”)特征,膨胀土极易受气候变化和工程活动影响而诱发滑坡灾害。然而,传统的防治技术无法适应具有“三性”特征的膨胀土滑坡与工程边坡治理要求,导致滑坡屡治不止,成为工程“癌症”。“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膨胀土滑坡与工程边坡新型防治技术与工程示范研究”紧扣膨胀土的“三性”及其互馈作用,揭示了膨胀土滑坡和工程边坡的失稳机理与关键致灾因子,突破了膨胀土边坡多场信息监测与滑坡灾害早期预警技术,研发了“表-浅-深”一体化的膨胀土边坡韧性生态防护技术,形成了膨胀土边坡防护工程健康诊断方法与快速修复技术,初步集成了膨胀土边坡生态防护综合技术体系并实施工程示范三处。项目研究成果为膨胀土滑坡与工程边坡防治提供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工法,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安全评价 监测预警 防治技术 诊断修复 工程示范
下载PDF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特点 被引量:12
10
作者 林楠 李清贤 +1 位作者 孙景芝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12-715,共4页
目的:探讨55岁以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特点。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中青年组(<55岁患者,212例)和老年组(>70岁患者,231例),比较2组间发病的危险因素、PCI治疗特点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评估2组间... 目的:探讨55岁以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特点。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中青年组(<55岁患者,212例)和老年组(>70岁患者,231例),比较2组间发病的危险因素、PCI治疗特点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评估2组间PCI治疗疗效。结果:中青年组冠心病患者中男性、有阳性家族史、吸烟史、大量饮酒史者明显多于老年组(P<0.01),高LDL、低HDL中青年患者亦多于老年组患者(P<0.05);老年组冠心病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检出率高于中青年组(P<0.05),糖尿病检出率也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中青年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且多为轻中度、局限性狭窄,3支血管病变及左主干病变者较少,严重、弥漫性及钙化血管病变亦不多见。双支血管病变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支架置入情况相比,中青年组患者右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数少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较高(P>0.05)。结论:吸烟、大量饮酒、冠心病家族史是中青年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LDL、低HDL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发病过程中亦起到重要作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以单支血管病变居多,多以轻中度、局限性狭窄为主,3支血管病变及左主干病变者少见,严重、弥漫性及钙化血管病变亦不多见。中青年组冠心病患者右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数少于老年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国内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乾坤 +1 位作者 韩新强 梁炯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3年第7期52-54,共3页
根据2013年4月10~12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六届全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术会议的特邀报告、主题报告以及论文集所报道的目前国内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技术现状,分别从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减灾对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应急处置... 根据2013年4月10~12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六届全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术会议的特邀报告、主题报告以及论文集所报道的目前国内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技术现状,分别从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减灾对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应急处置、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与评价等4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代表了目前国内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对促进我国今后的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研究现状 防治技术 第六届全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术会议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InSAR技术的川东红层滑坡识别及变形规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苗朝 +1 位作者 张勇 易靖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45-252,共8页
针对川东红层滑坡典型易发区域,采用小基线集( SBAS)时间序列的 InSAR(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方法进行了解译,并采用 Google Earth 可视化展示,有效圈定并复核了潜在隐患区域。提取了采矿引起斜坡失稳及牛马场滑坡... 针对川东红层滑坡典型易发区域,采用小基线集( SBAS)时间序列的 InSAR(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方法进行了解译,并采用 Google Earth 可视化展示,有效圈定并复核了潜在隐患区域。提取了采矿引起斜坡失稳及牛马场滑坡的变形位移曲线,揭示了其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解译区滑坡基本都发育在形变速率较大的黄色欠稳定和红色不稳定区域,区域形变位移值大小与滑坡发育比例成正比关系,35%的解译面积滑坡发育比率可以达到 70%以上。同时通过野外调查发现 4 个潜在不稳定隐患斜坡,极大地提高了红层滑坡的早期识别能力。InSAR解译显示研究区西北区由采矿引起的斜坡失稳,与干涉图上的条纹位置对应较为一致,形变位移最大能达到视线向 20 mm/a;牛马场滑坡范围均为垂直形变速率较大的黄色和红色解译点,变形位移曲线显示滑坡发生前已经处于蠕变变形阶段,累计变形量可以达到 500 mm 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红层滑坡 时间序列InSAR 小基线集 早期识别 牛马场滑坡 变形位移规律
下载PDF
某滑坡治理工程微型组合抗滑桩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乾坤 +2 位作者 韩新强 梁炯 黄海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3年第3期62-67,共6页
本文在对某天然气站场滑坡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滑坡特征和成灾机理,对微型组合抗滑桩用于该滑坡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滑坡地表位移、深部位移以及桩身应变监测数据,对微型组合抗滑桩的受力、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分... 本文在对某天然气站场滑坡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滑坡特征和成灾机理,对微型组合抗滑桩用于该滑坡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滑坡地表位移、深部位移以及桩身应变监测数据,对微型组合抗滑桩的受力、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该滑坡治理工程的微型组合抗滑桩应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治理 微型组合抗滑桩 适宜性 效果分析
下载PDF
南江县石板沟滑坡特征、成因及演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涛 谢忠 +1 位作者 熊德清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3-37,共5页
石板沟滑坡是南江县2011年"9.18"洪灾期间降雨诱发的大型顺层基岩滑坡。通过野外调研,详细研究了石板沟滑坡的地质环境和滑坡特征,并从多方面论述了其发生的地质成因机制及变形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原三沟环绕的地形特征为石... 石板沟滑坡是南江县2011年"9.18"洪灾期间降雨诱发的大型顺层基岩滑坡。通过野外调研,详细研究了石板沟滑坡的地质环境和滑坡特征,并从多方面论述了其发生的地质成因机制及变形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原三沟环绕的地形特征为石板沟滑坡的发生提供了非常大的汇水条件,超强度降雨引起斜坡所蕴藏的高势能、极高的静水压力、浮托力以及滑带土的液化,是致使石板沟滑坡高速滑动的主要原因;滑坡的变形演化过程大致经历基岩斜坡原生节理裂隙充水张开、初期短距离拉槽起动、中期槽谷缓慢扩张、后期槽谷充水剧烈滑移4个阶段。最后建议在地质调查详查工作中应注重对斜坡微地貌及风化卸荷带的调查,对预测预报这类具有隐伏性的顺层基岩滑坡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向基岩滑坡 成因分析 演化模式 暴雨诱发
下载PDF
岩质滑坡的时间预报与水力启动模型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喜昌 谷明成 +1 位作者 马显春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2-761,共10页
岩质滑坡发生时间的适时超前预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主要是缺乏对滑坡成生机理的明晰认识和未建立正确的量化模型。本文根据我国长江三峡工程库岸和西南山区积累的大量滑坡实例调查资料并参考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成果,... 岩质滑坡发生时间的适时超前预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主要是缺乏对滑坡成生机理的明晰认识和未建立正确的量化模型。本文根据我国长江三峡工程库岸和西南山区积累的大量滑坡实例调查资料并参考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成果,排除了地形控制论与地层控制论观点,阐明了滑坡形成的必要条件是斜坡具有易滑结构;滑坡发生的充分条件是有一定强度的诱发因素作用。故而诱发因素的动态变化对滑坡发生的时间具决定意义。鉴于地下水诱发的岩质滑坡分布最广,为建立正确的水力启动模型,本文归纳了近代典型岩质滑坡的主要特征:(1)滑面是导水性差异最大的贯通面;(2)滑体长度大而厚度小,长厚比多在20左右;(3)滑坡前缘段先启动;(4)临滑前在前缘段有渗水、冒水或喷水现象;(5)出水宽度之和远小于前缘段总宽度。根据这些特征和水力学、水文地质学的成熟理论指出Jennings(1970)等人提出的岩质斜坡稳定性模型存在下列问题:(1)未表明贯通面上岩体重力分布状况;(2)空隙水压力的分布特征与前述滑坡现象和水力学原理相悖;(3)未考虑通水率问题。然后,本文按顺向坡中的易滑超倾坡和椅状坡两个类型建立了斜坡稳定性模型和滑坡水力启动临界值(基本)计算公式。提出潜滑面的综合内摩擦角和通水率的确定方法:(1)滑坡反算;(2)对无水压滑坡滑面倾角和渗水边坡通水率进行观测统计;(3)剪切试验和简易水文地质试验;(4)物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滑坡 水力启动 超前预报
下载PDF
热致液晶PET-PHB共聚酯增韧改性环氧树脂 被引量:7
16
作者 曹有名 +1 位作者 孙军 于德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7-191,共5页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 ,用热致液晶PET PHB共聚酯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 ,并研究了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借助扫描电镜 ,对材料断裂面的形态结构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体系的形态结构与冲击性能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改性材料的弹性模量...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 ,用热致液晶PET PHB共聚酯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 ,并研究了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借助扫描电镜 ,对材料断裂面的形态结构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体系的形态结构与冲击性能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改性材料的弹性模量高于纯环氧树脂 ,其冲击强度及拉伸强度均有大幅度提高 .当PET PHB共聚酯的加入量为 10 %时 ,环氧改性材料的拉伸强度及冲击强度均为最大值 .此时 ,改性材料的断面形态呈微观网络分布 ,明显不同于未改性环氧树脂脆性断裂的台阶型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液晶 共聚酯 环氧树脂 增韧 改性
下载PDF
斜坡地质灾害的空间预测问题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喜昌 胡时友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179-185,共7页
结合典型实例阐明斜坡地质灾害的空间预测是灾害防治工作的前提条件与成败关键。继而讨论了“斜坡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的内涵与工作程序,以及与斜坡稳定性评价预测相关的斜坡破坏型式,斜坡结构类型,斜坡破坏的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结合典型实例阐明斜坡地质灾害的空间预测是灾害防治工作的前提条件与成败关键。继而讨论了“斜坡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的内涵与工作程序,以及与斜坡稳定性评价预测相关的斜坡破坏型式,斜坡结构类型,斜坡破坏的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问题。在斜坡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的定义中,笔者将预测时段仅限于“工程年代”之内,且前提是保持现有斜坡结构和环境条件,以及可预料的人类活动影响;预测程序是先进行斜坡稳定性预测,然后再对稳定性差或较差的坡段进行灾害危险性(度)预测。关于斜坡破坏型式的划分,一是从它的影响范围和“量”与“质”的关系看都需重视其单次规模;二是要与斜坡的成因结构类型相结合,才能对现场地质调查与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为了展示斜坡的成因结构类型对稳定性的控制意义,本文提供了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和西部大开发中总结出来的碎屑岩和副变质岩斜坡的新类型系统,并对三类土质斜坡的典型结构特征和稳定性进行了简要比较。关于环境条件对斜坡稳定性影响的量化研究,笔者更看重多个非自体(非本坡段)天然模型观测和滑坡反算的成果。同时建议在全面准确的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建立确定性地质模型并应用基础学科的相关原理进行单要素的量化分析和单元分析,以便进一步揭示斜坡变形破坏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 地质灾害 空间预测
下载PDF
黄芪多糖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保护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德光 李清贤 +3 位作者 王彦富 刘坤 李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黄芪多糖(APS)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急性单核白血病细胞(THP-1)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率、细胞内总胆固醇含量以及细胞膜上脂质流出通道ATP-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APS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 目的:通过研究黄芪多糖(APS)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急性单核白血病细胞(THP-1)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率、细胞内总胆固醇含量以及细胞膜上脂质流出通道ATP-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APS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培养的THP-1源性巨噬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TNF-α组、TNF-α+APS组和单纯APS组。分别用RT-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BCA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闪烁计数法计算胆固醇流出率,酶化学法检测细胞内脂质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核因子-κB(NF-κB)的水平。结果:单纯TNF-α组ABCA1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胆固醇流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细胞内总胆固醇含量、NF-κB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单纯APS组与对照组在上述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TNF-α组比较,TNF-α+APS组ABCA1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胆固醇流出率显著升高(P<0.01),细胞内总胆固醇含量、NF-κB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APS能够使泡沫细胞ABCA1的表达及胆固醇流出率上升,而细胞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下降,并能够减弱泡沫细胞中NF-κB的活化水平。这些发现提示APS能够拮抗TNF-α对于ABCA1的下调作用,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黄芪多糖 肿瘤坏死因子Α ATP-结合盒转运子A1 核因子-ΚB
原文传递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时机的选择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园园 王彦富 +7 位作者 靳奇峰 赵家琦 张慧玲 李祥廷 刘燕 吴德光 李清贤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PCI)治疗时机。方法选择95例行PCI治疗的NSTEMI患者,合并高血压53例,其中早期行PCI治疗28例,择期行PCI治疗25例;合并糖尿病42例,其中早期行PCI治疗22例,...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PCI)治疗时机。方法选择95例行PCI治疗的NSTEMI患者,合并高血压53例,其中早期行PCI治疗28例,择期行PCI治疗25例;合并糖尿病42例,其中早期行PCI治疗22例,择期行PCI治疗20例。比较早期与择期PCI治疗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随访6个月反复心绞痛症状、再发心肌梗死、冠脉血运重建、心衰等情况。结果合并高血压的NSTEMI患者早期行PCI近期预后及随访6个月的预后好于择期行PCI治疗;合并糖尿病的NSTEMI患者早期行PCI治疗近期预后较择期PCI治疗预后差。结论对于合并高血压病的NSTEMI患者应早期积极行PCI治疗,合并糖尿病的NSTEMI患者择期PCI治疗更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辅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烨 李清贤 +1 位作者 王彦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67-68,共2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CH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50例C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予CCHF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20 mg口服,1次/d。两组均治疗8周为1个疗程,连...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CH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50例C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予CCHF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20 mg口服,1次/d。两组均治疗8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根据症状及NYHA心功能分级变化判定疗效;行6 min步行试验检测两组运动耐量,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后壁厚度(LVWP)、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可耐受并完成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00%、6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和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出现恶心、乏力1例,轻度头昏1例,经调整剂量后症状均消失,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辅助治疗CCHF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 心力衰竭 充血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