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时期针刺介入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56
1
作者 秦江 赵亚杰 +5 位作者 石秀 胡鸢 唐家广 任东风 曹峥 唐金树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究早期介入针刺疗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重建排尿功能的影响,寻求最佳的针刺治疗时机。方法:将53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随机分为拔管前组(25例)和拔管后组(28例)。拔管前组于拔管前一周选取腹背部腧穴,如关... 目的:探究早期介入针刺疗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重建排尿功能的影响,寻求最佳的针刺治疗时机。方法:将53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随机分为拔管前组(25例)和拔管后组(28例)。拔管前组于拔管前一周选取腹背部腧穴,如关元、中极、八髎、L1~L5夹脊穴等,以及肢体远端腧穴足三里、三阴交;拔管后依照简易水柱法行膀胱容量压力测定确定膀胱类型,予以不同针刺手法,条件允许开始间歇导尿术;拔管后组于拔除尿管后进行针刺干预,其取穴及操作同拔管前组的拔管后操作。两组均每周治疗5次,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首次有效排尿用时、建立反射性排尿用时、平均残余尿量、残余尿〈100mL用时以及生活质量评估(QOL)五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拔管前组治疗后首次有效排尿用时、建立反射性排尿用时、平均残余尿量、残余尿〈100mL用时均少于拔管后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脊髓损伤节段患者治疗后排尿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介入针刺治疗(拔管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建立平衡性膀胱有明显促进作用,疗效优于拔管后针刺介入,但不同损伤节段对于平衡膀胱建立的影响未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排尿功能重建 针刺疗法
原文传递
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0
2
作者 黄小玲 唐金树 +7 位作者 李岩 张洪 章亚东 石秀 胡鸢 秦江 张轶超 张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68-873,898,共7页
目的:评价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运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疼痛、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比较其与常规治疗模式干预的康复疗效差异。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3月前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就诊,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 目的:评价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运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疼痛、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比较其与常规治疗模式干预的康复疗效差异。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3月前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就诊,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且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4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给予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模式干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4周、12周、24周采用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数字疼痛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量表(MOS 12-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12)评价康复疗效。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AROM、NRS、HSS膝关节功能评分、SF-12量表中的心理总得分(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MCS)和生理总得分(mental component summary,PCS)无差异(P>0.05);术后1、4周时观察组膝关节AROM、SF-12量表中MCS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NRS两组无差异(P>0.05);术后1周时膝关节HSS评分、SF-12量表中的PCS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4周时观察组的膝关节HSS评分、SF-12量表中的生理总得分(PCS)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及24周时观察组AROM、NRS、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SF-12量表中的PCS、MC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干预后的康复疗效确切,其对改善膝关节功能、患者的心理功能以及缓解疼痛的康复疗效优于常规的治疗模式且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 康复疗效
下载PDF
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1
3
作者 石秀 唐金树 +23 位作者 吴新宝 周谋望 朱加亮 吕艳伟 李涛 秦江 曹晶晶 胡鸢 吴金玲 孙海燕 李淳德 王宁华 谢欲晓 林朋 李中实 海涌 赵会 薛庆云 顾新 马华松 陆明 马远征 李大伟 侯树勋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88-193,共6页
目的探讨肘关节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我院共收治107例肘关节骨折患者,其中男50例,女57例;年龄13~85岁,平均43岁。骨折AO分型:A型17例,B型42例,C型48例;软组织损伤分型:C0 15例,CI 27例,CII 3... 目的探讨肘关节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我院共收治107例肘关节骨折患者,其中男50例,女57例;年龄13~85岁,平均43岁。骨折AO分型:A型17例,B型42例,C型48例;软组织损伤分型:C0 15例,CI 27例,CII 38例,CIII 27例。关节软骨损伤:重49例,轻40例,无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0.3~26天,平均6天。其中肱骨下端骨折66例,尺骨鹰嘴骨折41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钢板螺钉88例,张力带19例。术后肘关节功能采用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评分标准评定,对年龄、性别、骨折AO分型、软组织损伤分型、关节软骨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治疗方式、关节面复位质量、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早期:〈术后30天;延迟:≥术后30天)、术后并发症10个因素对肘关节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07例切口I期愈合。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57~7.68个月,平均(6.19±0.33)个月。骨折于术后3~6个月获临床愈合。术后出现肘关节活动度〈80°患者4例,异位骨化2例,神经损伤4例,固定物松动1例。肘关节功能按照HSS评分:优47例,良31例,可14例,差15例,优良率为72.9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关节软骨损伤、开始功能锻炼时间共3个因素对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始功能锻炼时间、年龄两个因素是影响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结论年龄、关节软骨损伤、开始功能锻炼时间均可明显影响肘关节功能恢复。术前调整患者身体状态,进行康复宣教,早期给予患者对症心理疏导,术中选用合适的内固定,并确保牢固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以便最大程度恢复肘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骨折 康复 功能恢复 LOGISTIC模型
原文传递
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4
作者 曹晶晶 唐金树 +23 位作者 周谋望 吴新宝 朱加亮 吕艳伟 李涛 石秀 孙海燕 吴金玲 胡鸢 秦江 李淳德 王宁华 谢欲晓 林朋 李中实 海涌 赵会 薛庆云 顾新 马华松 陆明 马远征 李大伟 侯树勋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94-198,共5页
目的观察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肘关节骨折患者101例,其中男55例,女46例;年龄13~85岁,平均(41.79±16.99)岁;依据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分型,A型18例,B型21例,C型62例;根据闭合性... 目的观察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肘关节骨折患者101例,其中男55例,女46例;年龄13~85岁,平均(41.79±16.99)岁;依据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分型,A型18例,B型21例,C型62例;根据闭合性骨折的Tscherne软组织损伤分型:C0 15例、CI 31例、CII 34例、CIII 21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切开解剖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0),观察组在术前进行康复宣教,术后即进入康复期,由康复医师以及治疗师进行康复指导;对照组术后早期未介入康复,待骨折稳定后自行锻炼。术后12、24周分别评定肘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ague scale,VAS)、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功能评分;对所有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随访24周,VAS评分:术后12周,观察组(1.24±1.46)分,对照组(1.22±1.2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观察组(0.53±0.95)分,对照组(0.84±1.1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ROM:术后12周,观察组(104.27±21.96)°,对照组(88.98±3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周,观察组(117.84±26.06)°,对照组(105.40±3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HSS功能评分:术后12周,观察组(80.08±16.67)分,对照组(69.02±18.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周,观察组(89.71±8.90)分,对照组(81.56±18.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肘关节骨折术后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能改善患者肘关节的功能及预后,但肘关节的疼痛缓解与康复开始的时间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骨折 康复 疼痛 手术后
原文传递
脉冲射频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5
作者 胡鸢 唐金树 +4 位作者 侯树勋 秦江 石秀 李永各 曹晶晶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7期514-518,共5页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予以脉冲射频术治疗,n=48)和对照组(予以口服塞...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予以脉冲射频术治疗,n=48)和对照组(予以口服塞来昔布胶囊6周治疗,n=48)。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方面的差异。结果:最终试验组患者45例(93.8%),对照组患者47例(97.9%)完成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前VAS和WOMAC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试验组VAS和WOMA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比较疼痛方面,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功能方面,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WOMAC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射频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效果优于口服塞来昔布,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治疗 膝关节 骨关节炎 疼痛
下载PDF
骶神经电针刺激对马尾神经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重建的意义 被引量:21
6
作者 秦江 赵亚杰 +6 位作者 任能 唐家广 任东风 石秀 曹峥 于宁 唐金树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665-669,共5页
目的:观察骶神经电刺激对马尾神经损伤后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马尾神经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37.37(17~63)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实验室及生... 目的:观察骶神经电刺激对马尾神经损伤后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马尾神经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37.37(17~63)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实验室及生化检查排除上尿路积水、尿路感染及结石等并发症后给予骶神经电针刺激,20次为1个疗程。再行间歇导尿配合行为疗法、扳机点叩击排尿法以及 Kegel 训练(盆底肌训练),并做好排尿日记。在治疗结束后从导尿到首次反射排尿用时、平衡膀胱建立的时间、排尿量及残余尿量比、膀胱安全容量生活质量评估( quality of life,QOL )、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价。并在治疗结束后半年随访,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本组未发现严重副作用患者,出现漏尿8例,其中有2例因反复低热、全身乏力以及不能接受家庭清洁导尿而最终选择手术治疗。首次排尿用时(7.80±4.82)天。平衡膀胱建立用时(22.20±7.17)天,有效建立平衡膀胱率75%。反射性排尿量与残余尿量比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半年均有明显提升,分别为4.06±5.21、7.51±6.80。在膀胱安全容量方面,治疗前后变化不大( P>0.05)。QOL评分由治疗前(4.35±1.27)分减少到治疗结束时(2.40±0.99)分( P<0.05),治疗结束后半年更低为(1.15±2.45)分( P<0.05)。在评价菌尿的指标中,WBC及BAC检出率均明显降低,分别由治疗前90%、80%降低到治疗结束时的65%、57.9%以及治疗结束后半年的40%、40%( P<0.05);治疗结束时尿菌落数82.6%与治疗前92.6%比较,变化不大( P>0.05),但治疗结束后半年菌落数明显减少到50%,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尿路出血指标RBC检出率及B超显示上尿路积水情况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疗法 膀胱 神经原性 排尿障碍 脊髓损伤 康复 骶尾部
原文传递
创伤性脊髓损伤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磊 周娟 +4 位作者 石秀 胡鸢 秦江 殷佳坤 唐金树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的回顾分析创伤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5年在我院康复的SCI患者。观察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时间、住院时间、职业、损伤原因、骨折损伤部位、合并损伤、损伤程度、AISA(america... 目的回顾分析创伤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5年在我院康复的SCI患者。观察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时间、住院时间、职业、损伤原因、骨折损伤部位、合并损伤、损伤程度、AISA(american spinal cord injury)评分、SCI水平、并发症、手术与否及手术方式。结果男512例,女113例,共625例。平均年龄38.18岁,住院时间1~269天。40~49岁年龄组占26.6%,50~59岁年龄组占13.1%,60岁以上年龄组占5.8%。工人占39.4%,农民占22.7%。损伤主要原因是高处坠落40.8%,其次是车祸28.6%,还有砸伤、摔伤、撞击和刀伤。不同性别的SCI患者主要损伤原因有所差别,男性以高处坠落为主,女性以车祸为主;SCI一般都会引起脊柱的骨折或者脱位,还常会合并肋骨骨折、四肢骨折、头面创伤、内脏脏器的损伤等等;SCI中以胸髓损伤为主,占51%,而且又以T_(10)损伤水平最常见(23.2%),颈髓占32.8%,以C_4水平常见(34.6%),其次是C_5水平,腰髓占15.5%,以L_1水平常见(50.5%);骶髓占0.6%,以S_1水平常见,占50%;不同部位患者的年龄和损伤原因所占百分比有所不同,颈SCI患者平均年龄为40岁,车祸是其主要损伤原因,胸髓平均年龄38.2岁,腰髓平均年龄36.5岁,骶髓平均年龄32.5岁,胸、腰和骶髓的主要原因则是高处坠落;颈、胸和腰髓AISA分级损伤程度以A级为主,骶髓以D级为主。结论 SCI患者以40~49岁年龄组最多见,颈髓损伤患者的平均年龄要高于胸、腰和骶髓损伤患者,60岁以上患者以颈SCI为主,高处坠落是SCI的主要原因,胸SCI是最常见的SCI。并发症以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脊髓损伤 流行病学 住院时间
原文传递
脉冲射频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长期疗效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胡鸢 石秀 +2 位作者 唐金树 秦江 王晓晶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82-685,共4页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膝骨关节炎病人120例,每组60例。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予以脉冲射频术治疗)...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膝骨关节炎病人120例,每组60例。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予以脉冲射频术治疗)和对照组(予以口服塞来昔布胶囊6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12个月随访并比较两组病人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膝关节损伤及骨关节炎调查问卷(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 outcome score,KOOS)方面的差异。结果:最终试验组病人57例(95%),对照组病人56例(93.3%)完成随访。两组病人治疗前VAS分值(P=0.57)和KOOS分值(P=0.90)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VAS分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KOOS分值均高于治疗前(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疼痛方面,试验组治疗后3个月(t=-4.95,P=0.00)、12个月(t=-5.7,P=0.00)VAS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效果方面,试验组治疗后3个月(t=8.30,P=0.00)和12个月(t=12.36,P=0.00)KOOS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脉冲射频术治疗膝骨关节炎长期效果优于口服塞来昔布,可以显著减轻病人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治疗 膝关节 骨关节炎 疼痛
下载PDF
膀胱水扩张结合视觉反馈排尿训练在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中的意义 被引量:17
9
作者 石秀 原艳丽 +7 位作者 唐金树 秦江 胡鸢 侯树勋 常德地 王晓晶 曹晶晶 张铁松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675-679,共5页
目的:观察膀胱水扩张结合视觉反馈排尿训练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脊髓损伤的神经源性小容量低顺应性膀胱患者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2(18~64)岁。初期采用膀胱水扩张方法... 目的:观察膀胱水扩张结合视觉反馈排尿训练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脊髓损伤的神经源性小容量低顺应性膀胱患者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2(18~64)岁。初期采用膀胱水扩张方法,在膀胱安全压力(<40 cm H2O )监测下,逐渐将小膀胱扩张到有效膀胱容量后开始视觉反馈排尿训练。膀胱水扩张前后,视觉反馈排尿训练后,均记录膀胱安全容量、基础和最高膀胱内压、自主排尿量、残余尿量、排尿时程等数据,并行泌尿系B 超及简易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经过2~12周膀胱水扩张训练后,除1例损伤时间较长外,其余患者膀胱均达到有效安全容量≥300 ml。经过2~6周视觉反馈排尿训练,无自主排尿者(12例)均建立反射排尿,且残余尿<80 ml。平均最大膀胱压力:水扩张前、后变化不明显( P>0.05);视觉反馈训练后有明显改善为(65.24±16.37),与水扩张后(43.12±18.64)( cm H2O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平均日排尿次数治疗后(9.67±4.25)明显小于治疗前(17.5±5.64),且平均单次排尿量治疗后(160.50±25.31) ml明显多于治疗前(70.25±23.1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漏尿频繁者的尿失禁次数,治疗后(5.36±3.21)明显小于治疗前(12.73±3.7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水扩张可以有效将脊髓损伤后该类型膀胱小容量低顺应性膀胱功能改善,达到一定储尿功能;后期视觉反馈排尿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膀胱容量,增加顺应性,为膀胱功能的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后期患者有效排尿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神经原性 反馈 感觉 排尿障碍 脊髓损伤 康复 膀胱水扩张
原文传递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赵蕊 马燕兰 石秀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年第16期2130-2133,共4页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间歇导尿时的心理体验,为更好地实施膀胱功能训练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2016年7—10月在北京市某医院骨科收治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2例进行深入访谈,分析患者导...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间歇导尿时的心理体验,为更好地实施膀胱功能训练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2016年7—10月在北京市某医院骨科收治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2例进行深入访谈,分析患者导尿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结果 患者的体验以及诉求集中在3个主题:患者对间歇导尿有排斥与厌恶、恐惧与愤怒、抑郁与孤独、接受与习惯化几种不同类型心理反应;间歇导尿效果不同时感受也不同,既有失败的沮丧也有成功的欣慰;期望建立完善的医护、家庭、社会应对支持机制.结论 患者对间歇导尿的心理体验有变化的过程,面对导尿成功与失败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感受,医护人员应为患者提供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技术指导,并给予心理疏导,理解并尊重患者的情感需求,构建合理的支持系统,提高患者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间歇导尿 质性研究
原文传递
超声波配合康复治疗肘外伤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石秀 朱文 +3 位作者 唐金树 胡鸢 李庆梅 李景辉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8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波配合康复治疗对肘外伤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07年8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肘关节创伤患者46例为观察组,采用超声波治疗与作业疗法、支具、心理疗法相结合;随机选择均为肘外伤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只采用... 目的探讨超声波配合康复治疗对肘外伤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07年8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肘关节创伤患者46例为观察组,采用超声波治疗与作业疗法、支具、心理疗法相结合;随机选择均为肘外伤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只采用作业疗法、支具、心理疗法。两组经系统康复治疗3个月后进行Mayo肘关节评分及ROM(关节活动度)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Mayo肘关节评分及ROM评定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的肘关节主动活动范围(ROM)较对照组改善5.8°±2.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波治疗配合康复治疗是肘外伤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一种有价值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外伤 超声波治疗 康复
下载PDF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药物治疗老年人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12
作者 秦江 石秀 +7 位作者 胡鸢 唐金树 侯树勋 任能 田宇 张铁松 王晓晶 王金云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1-535,共5页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结合药物治疗老年人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49例老年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7)和对照组(n=22),观察组予以悬吊运动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结合药物治疗老年人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49例老年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7)和对照组(n=22),观察组予以悬吊运动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结合规律服用银杏叶提取物药物治疗,进行6周的颈部稳定性及牵伸训练,侧重颈部整体肌、局部稳定肌的康复训练,每次治疗40分钟,隔日1次;药物治疗服用6周。对照组仅行相同剂量和疗程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由同一名治疗师进行健康宣教,治疗结束后6个月不接受其他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当天及末次随访时比较两组患者颈椎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并在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颈椎X线片检查以及激痛点查体。结果:4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83~6.70个月,平均6.01±0.49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后ESCV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NDI及VAS治疗结束后当天以及末次随访时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而对照组则在末次随访时可见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X线片中椎体骨赘形成及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退变情况未见显著差异(P>0.05),合并颈项部激痛点人数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悬吊运动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对老年性颈源性眩晕患者颈部功能、疼痛以及眩晕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且半年随访疗效良好,其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疗法 眩晕 颈椎 康复 药物治疗 老年人
下载PDF
参与式音乐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康复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杜宁 石秀 +3 位作者 崔松子 王自强 胡鸢 唐金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97-1099,共3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外伤频繁发生,脊髓损伤的发生率也逐年增高。脊髓损伤(spinal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可导致患者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等不同程度障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外伤频繁发生,脊髓损伤的发生率也逐年增高。脊髓损伤(spinal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可导致患者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等不同程度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1]。国外研究资料表明,脊髓损伤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为20%[2],严重的躯体障碍,瘫痪的突然发生,易使患者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预后。音乐治疗是运用聆听、演奏、律动等音乐活动的各类形式作为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功能,目前已在精神分裂症、儿童脑瘫、帕金森患者的步态及相关运动、神经康复及疼痛缓解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且取得一定成果[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脊髓损伤 音乐治疗 患者 康复结果 参与式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表面肌电联合生物反馈在脊髓损伤踝背伸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杜宁 崔松子 +2 位作者 王自强 石秀 唐金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88-1189,1230,共3页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踝背伸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表面肌电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对其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脊髓损伤踝背伸功能障碍患者共108例,其中男85例,女23例,年龄18—62岁,平均37.33±12.25岁。随机...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踝背伸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表面肌电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对其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脊髓损伤踝背伸功能障碍患者共108例,其中男85例,女23例,年龄18—62岁,平均37.33±12.25岁。随机分为试验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均接受传统的康复治疗(包括被动关节活动度手法训练、物理治疗、针灸、作业治疗等),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表面肌电和生物刺激反馈疗法。在康复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m,sEMG)信号波幅和肌力分级数据。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胫前肌sEMG信号波幅及肌力组内比较均提高显著(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sEMG信号波幅和肌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表面肌电联合生物反馈可提高脊髓损伤踝背伸功能障碍患者胫前肌自主肌电信号的波幅和肌力,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临床治疗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 电刺激 踝背伸功能 康复
下载PDF
外伤后肘关节僵硬康复中优先恢复屈曲功能的意义 被引量:12
15
作者 唐金树 石秀 +3 位作者 吴闻文 吴金玲 李岩 侯树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1期1010-1012,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后肘关节僵硬康复中优先恢复屈曲功能的意义以及关节松动技术在肘关节康复中的应用原则。方法 24例外伤或手术后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治疗组实施优先恢复屈曲功能的原则,将关节松动技术只... 目的探讨外伤后肘关节僵硬康复中优先恢复屈曲功能的意义以及关节松动技术在肘关节康复中的应用原则。方法 24例外伤或手术后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治疗组实施优先恢复屈曲功能的原则,将关节松动技术只用于屈曲功能的治疗,而伸直功能的恢复由医生指导下的自行训练结合治疗师轻柔的被动牵伸,以减轻关节松动技术伸直训练后引起的疼痛影响屈曲功能的尽快恢复。对照组常规应用关节松动技术每天各进行一次屈曲和伸直功能训练。治疗后6周测定关节屈曲度、伸直度和屈伸弧。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关节屈曲度为95°~135°(平均12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110°(平均95°)(P<0.01);伸直度10°~35°(平均15°),与对照组10°~30°(平均16°)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屈伸弧增加53°(从56°到109°),对照组屈伸弧增加30°(从51°到81°)(P<0.01)。结论对肘关节外伤后同时存在屈曲和伸直功能障碍的患者,应优先恢复屈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松动技术 肘关节僵硬 屈曲优先
下载PDF
北欧四国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黄丹 石秀 +1 位作者 贺宇明 黄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0-156,共7页
长期以来,北欧四国从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完整教育体系和提升公众文明素质等角度将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到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紧紧围绕生态环境、生产发展和生活消费等方面,北欧四国形成了保护绿色生态、发展绿色生产和践行绿色生活的生... 长期以来,北欧四国从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完整教育体系和提升公众文明素质等角度将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到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紧紧围绕生态环境、生产发展和生活消费等方面,北欧四国形成了保护绿色生态、发展绿色生产和践行绿色生活的生态文明教育基本内容。北欧四国还注重探索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维生态文明教育途径,发挥各途径在知识传输、习惯养成和行为实践上的独特优势,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北欧四国的实践经验为我国构建以“三全”为理念、以“三生”为内容和以“三维”为途径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欧四国 生态文明 绿色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
下载PDF
膀胱安全测定装置在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石秀 秦江 +6 位作者 胡鸢 唐金树 张铁松 王晓晶 原艳丽 郭继东 侯树勋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779-784,共6页
目的评价我院自行研制的膀胱安全测定装置在诊治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应用。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共收治4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2~65岁,平均(37.52±8.67)岁。所有患者入院后... 目的评价我院自行研制的膀胱安全测定装置在诊治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应用。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共收治4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2~65岁,平均(37.52±8.67)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实验室及生化检查排除上尿路积水、尿路感染及结石等并发症,使用膀胱安全测定装置检查后,给予分型,依据分型结果给予个体化口服药物对症治疗;再行间歇导尿配合行为疗法、扳机点叩击排尿法,并做好排尿日记。在治疗结束后从导尿至首次反射排尿用时、平衡膀胱建立的时间、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价,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40例入院即给予膀胱安全测定装置检查,将神经源性膀胱分型,I型(逼尿肌过度活跃伴括约肌过度活跃)5例,II型(逼尿肌活动不足伴括约肌活动不足)16例,III型(逼尿肌活动不足伴括约肌过度活跃)14例,IV型(逼尿肌过度活跃伴括约肌活动不足)5例,不同的分型采用不同的膀胱康复方案。造瘘术后2例中1例建立反射性排尿,2例可自主排尿但排尿困难者排尿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余36例均将留置尿管拔除,采用间歇导尿,且均建立反射性膀胱,达到有效排尿,至统计时30例每天导尿残余尿量均〈80 ml,不行间歇导尿。患者从导尿至首次反射排尿用时(4.20±7.08)天,平衡膀胱建立用时(32.12±21.19)天,残余尿仍〉100 ml或〉最大膀胱容量20%的患者共6例,有效建立平衡膀胱率85%。在评价菌尿的指标中,WBC及BAC检出率均明显降低,分别由治疗前81.80%、90.90%降低到治疗结束时的36.37%、18.1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路出血指标RBC检出率及B超显示上尿路积水情况治疗前、治疗结束时的变化都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安全测定装置能有效将膀胱分型,从而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膀胱 神经原性 设备和供应 康复
原文传递
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石秀 张丽娜 +2 位作者 高丁杨 朱灿 李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18期2295-2300,共6页
目的调查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积极感受水平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现状,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4-6月在北京市方庄社区、和平里社区、田村社区及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对120名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用一般情况调查表... 目的调查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积极感受水平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现状,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4-6月在北京市方庄社区、和平里社区、田村社区及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对120名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获悉照顾者的自我效能和积极感受的现状,并用统计软件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20名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7.98±7.82)分,处于中等水平;照顾者积极感受得分为(35.60±8.16)分,其中自我肯定维度得分为(19.93±4.51)分,生活展望维度得分为(15.68±4.24)分;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积极感受总分及各维度等分都呈中等程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4、0.435、0.541;P<0.01)。结论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存在积极感受,且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积极感受呈显著正相关。医护人员可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家庭照顾者的自我效能感和积极感受,从而提高照顾者的照顾质量和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失能老人 照顾者 自我效能 积极感受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全程系统康复对老年患者单节段腰椎融合术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石秀 秦江 +6 位作者 唐金树 胡鸢 侯树勋 曹晶晶 张铁松 王晓晶 王金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9期672-676,共5页
目的:观察全程系统康复对老年患者单节段腰椎融合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确诊为腰椎退行性疾病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11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59)。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住院期间... 目的:观察全程系统康复对老年患者单节段腰椎融合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确诊为腰椎退行性疾病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11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59)。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住院期间接受同样内容的康复治疗,出院后两组采用不同康复方案,观察组患者给予家庭康复手册,定期电话指导,康复期为12周;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康复。于术前、术后12周、术后24周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oring system,JOA)腰痛评分及改良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结果:119例患者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为5.3~6.8个月,平均(5.9±0.3)个月。术后12周和24周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疼痛得到了显著改善(P〈0.01),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P〈0.01),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P〈0.001);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2周及24周各指标有显著性改善(P〈0.01),与术后12周相比,两组患者术后24周各指标有显著性改善(P〈0.01)。结论:术后全程系统康复对老年患者单节段腰椎融合术后恢复有积极影响,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其腰部功能,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腰椎 老年患者 随机对照实验
下载PDF
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影响因素的调查 被引量:7
20
作者 何晓庆 马燕兰 +4 位作者 唐金树 唐家广 石秀 原艳丽 巨宝兰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3期280-283,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为最大限度降低泌尿系统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3例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为最大限度降低泌尿系统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3例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因素。结果损伤程度、损伤部位、排尿方式、病程是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是否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损伤程度、损伤部位、排尿方式、病程是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是否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随着病程的推移,需根据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情况,选择间歇导尿作为排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泌尿系统感染 间歇导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