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书法教育摭论
1
作者 杨立凡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0-61,共2页
唐代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都重视书法教育,以蒙学经学为内容、以日为单位进行书法训练是普遍的情况。作为官学教育机构之一的弘文馆于贞观元年(627)侧重书法学习可能只是征用贵胄子弟兼事抄书的临时举措。另外,书法于官吏选拔中不可或缺... 唐代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都重视书法教育,以蒙学经学为内容、以日为单位进行书法训练是普遍的情况。作为官学教育机构之一的弘文馆于贞观元年(627)侧重书法学习可能只是征用贵胄子弟兼事抄书的临时举措。另外,书法于官吏选拔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推动书法教育相关要求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书法 弘文馆 官吏选拔
原文传递
试论东晋十六国及南北朝早期书体由隶向楷的演变兼及分期等问题——以吐鲁番出土书迹为中心 被引量:2
2
作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3-39,共7页
隶书向楷书演变是文字演变史、书法史上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十六国时期前后吐鲁番出土书迹的书体使用情况,然后结合其他地区出土魏晋时期书迹并参照其时吐鲁番当地与中原南北方书法的关系,重点探讨了十六国时期及南北朝早期日常... 隶书向楷书演变是文字演变史、书法史上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十六国时期前后吐鲁番出土书迹的书体使用情况,然后结合其他地区出土魏晋时期书迹并参照其时吐鲁番当地与中原南北方书法的关系,重点探讨了十六国时期及南北朝早期日常书写当中的隶楷演变过程,并归纳了隶楷之变的不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隶楷演变 十六国书法史 吐鲁番出土书迹 日常书写
下载PDF
吐魯番出土蒙學習字文書中的書法教育 被引量:1
3
作者 《书法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140-156,共17页
吐魯番出土文獻含有很多涉及書法練習的寫本文書,這些文書從側面反映出晋唐時期的書法教育狀况。本文對涉及書法練習的有關文書加以整理,探討了其時書法教育的基本情况與方式,認爲普遍意義上的書法教育在學童識字啓蒙階段二者即捆綁在一... 吐魯番出土文獻含有很多涉及書法練習的寫本文書,這些文書從側面反映出晋唐時期的書法教育狀况。本文對涉及書法練習的有關文書加以整理,探討了其時書法教育的基本情况與方式,認爲普遍意義上的書法教育在學童識字啓蒙階段二者即捆綁在一起,并伴隨于不同學習階段。吐魯番出土蒙學習字文書反映出一般書法教育的實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書法教育 習書方式 吐魯番出土習字文書
原文传递
吐鲁番出土文献的书法史价值及意义
4
作者 《国画家》 2022年第4期64-65,共2页
晋唐时期的吐鲁番出土文献具有出土数量多、书迹类型多、世俗文书多等特点。吐鲁番出土文献的书法史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晋唐书法史整体发展脉络和细节缺失之处均多有阐释,诸如隶楷演变、写经体、碑碣书刻、书写群体、书法教育等问题可作... 晋唐时期的吐鲁番出土文献具有出土数量多、书迹类型多、世俗文书多等特点。吐鲁番出土文献的书法史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晋唐书法史整体发展脉络和细节缺失之处均多有阐释,诸如隶楷演变、写经体、碑碣书刻、书写群体、书法教育等问题可作出较深入解读。吐鲁番出土文献主要体现了社会日常使用中的书法情境,当是晋唐书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唐书法史 书史价值 吐鲁番出土书迹 日常书写
原文传递
“写经体”考辨
5
作者 杨立凡 《中国美术研究》 2022年第1期110-115,共6页
书法界常用“写经体”称谓以敦煌藏经洞所出文献为主的书法相关内容,但“写经体”从概念等基本问题上仍可进一步辨析。“写经”从语义、内容、格式、字体、风格等方面均呈现出典范性的趋向,是最郑重的一类写本,但其丰富和复杂的细节面... 书法界常用“写经体”称谓以敦煌藏经洞所出文献为主的书法相关内容,但“写经体”从概念等基本问题上仍可进一步辨析。“写经”从语义、内容、格式、字体、风格等方面均呈现出典范性的趋向,是最郑重的一类写本,但其丰富和复杂的细节面貌使得写经并不具备统一为书体的特性。狭义的“写经体”或可概括为以时代正书体抄就、内容以儒释道等各类典籍为主、格式相对固定的书法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经 写经体 敦煌书法 写经书法
原文传递
唐代“书学”再考
6
作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I0010,共7页
本文认为“书学”的缘起主要是由于南北朝以来朝廷匡正文字的需要,北周“书学”初设时书法可能只是从属的角色。对唐代书学制度在前贤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归纳;对书学兴废之事订正补充,提出书学屡有兴废的直接原因跟唐代官学逐渐衰败有... 本文认为“书学”的缘起主要是由于南北朝以来朝廷匡正文字的需要,北周“书学”初设时书法可能只是从属的角色。对唐代书学制度在前贤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归纳;对书学兴废之事订正补充,提出书学屡有兴废的直接原因跟唐代官学逐渐衰败有关;从制度方面补充了书学的可能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学 书学起因 书学兴废 唐代书法教育
下载PDF
溥心的题画书法
7
作者 《国画家》 2021年第2期72-73,共2页
溥儒(1896-1963),初字仲衡,改字心,本名爱新觉罗·溥儒,满族,北京人,是清道光帝的曾孙,恭亲王奕之嫡孙,载滢贝勒的次子。因其排行老二,人称"溥二爷"。其号有西山逸士、羲皇上人、松巢、旧王孙、岳道人、钓鲸鱼父、华(花)... 溥儒(1896-1963),初字仲衡,改字心,本名爱新觉罗·溥儒,满族,北京人,是清道光帝的曾孙,恭亲王奕之嫡孙,载滢贝勒的次子。因其排行老二,人称"溥二爷"。其号有西山逸士、羲皇上人、松巢、旧王孙、岳道人、钓鲸鱼父、华(花)虹、流浪王孙等。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诗人、书法家。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湖帆 张大千 溥儒 题画 羲皇上人 书法 西山逸士 道光帝
原文传递
由吐鲁番出土墓志试议写与刻等问题
8
作者 《中国书法》 CSSCI 2018年第12期194-197,共4页
吐鲁番出土墓志,指自二十世纪初以来新疆吐鲁番地区考古墓葬发掘出土的志文类文献。[1]其书法以墨迹书写为特色。由此“书而未刻”之特点,恰能用于探究魏碑体的写刻等问题。以往学界对吐鲁番出土墓志书法及其反映出的写刻问题虽有所关注... 吐鲁番出土墓志,指自二十世纪初以来新疆吐鲁番地区考古墓葬发掘出土的志文类文献。[1]其书法以墨迹书写为特色。由此“书而未刻”之特点,恰能用于探究魏碑体的写刻等问题。以往学界对吐鲁番出土墓志书法及其反映出的写刻问题虽有所关注,但多语焉不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地区 出土墓志 二十世纪初 古墓葬 书法 发掘
原文传递
晋唐时期公文书写人试探
9
作者 杨立凡 《中国书法》 CSSCI 2019年第19期194-197,共4页
本文择例对吐鲁番出土的官文书书写人及签署情况进行考察,并结合官制、公文制度等,对晋唐时期官文书的书写人及书署制度加以归纳,并概括书署制度的性质和意义。
关键词 书署制度 书写人 吐鲁番出土官文书 晋唐书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