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4例莱姆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1
1
作者 刘增加 张晓鹏 +1 位作者 淑珍 宋雯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34-337,共4页
对甘肃省莱姆病患者进行了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血清学、病原学、体格检查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确诊莱姆病患者104例。地理分布以迭部地区病例数最多,张掖和武威次之,酒泉居第三位,其余地区病例数较少。女性病例数略多于男性,... 对甘肃省莱姆病患者进行了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血清学、病原学、体格检查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确诊莱姆病患者104例。地理分布以迭部地区病例数最多,张掖和武威次之,酒泉居第三位,其余地区病例数较少。女性病例数略多于男性,以青壮年病例数最多。晚期病例数占发病总数的57.69%,中期病例占37.51%,早期病例占4.8%。104例患者分属10型,即慢性游走性红斑(ECM)型5例,妇科型1例,淋巴型6例,神经型11例,消化型8例,心血管型7例,肺型3例,眼睑型3例,关节型59例,皮肤型1例,以关节型最多,占发病总数56.73%。依据患者的病程、病型和脏器损伤程度,给予了抗菌素、化疗、针灸和支持对症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临床流行病学 甘肃省
下载PDF
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1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休克的护理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葭灰 董晓亮 淑珍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53-654,共2页
对 1例 93岁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了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 ,在 2 3d的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过程中 ,由于严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 ,患者病情逐渐恢复 ,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反搏 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症 休克 护理措施 IABP 生命体征
原文传递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唐古拉山段的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的分布与活动规律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增加 宫占威 +2 位作者 淑珍 杨银书 冯晓妍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218-224,共7页
本文以人帐诱、畜诱、灯诱和网捕等方法研究了青海高原格尔木至唐古拉山铁路沿线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的分布与活动规律。结果共发现吸血双翅目昆虫4科8属52种,其中蚊科3属9种,蠓科2属24种,虻科4属10种和蚋科1属9种。优势种在沱沱河地... 本文以人帐诱、畜诱、灯诱和网捕等方法研究了青海高原格尔木至唐古拉山铁路沿线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的分布与活动规律。结果共发现吸血双翅目昆虫4科8属52种,其中蚊科3属9种,蠓科2属24种,虻科4属10种和蚋科1属9种。优势种在沱沱河地区为沱沱河细蠓,纳赤台地区为沱沱河细蠓和灰股瘤虻,格尔木地区为凶小库蚊、黄背伊蚊、格尔木细蠓、灰股瘤虻、马蚋和乌什蚋。不同海拔高度吸血双翅目昆虫的种群组成不同,分布差异明显,密度指数高低相差悬殊,呈海拔递增其种类组成由复杂逐步转入简单且数量逐步增大的独特高原分布特征;生态习性在不同地理、海拔高度中蚊、蠓、虻、蚋虫的种群组成、密度指数、飞舞时域、觅食规律和活动高峰不同,均以白天活动为主,夜间不见飞舞,其中库蚊和库蠓的活动主要在早晨和傍晚,伊蚊、细蠓和虻、蚋虫活动主要在白天的10:00-18:00时。格尔木地区全年蚊、蠓、虻、蚋的活动主要在4-10月,活动猖獗期蠓虫为5月,蚊虫为6月,虻、蚋为7月。本研究初步掌握了青海高原格尔木至唐古拉山铁路沿线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的种群组成、地理分布和活动规律,给青海高原格尔木至唐古拉山铁路沿线蚊、蠓、虻、蚋类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蚊科 蠓科 虻科 蚋科
下载PDF
8种植物挥发油对媒介硬蜱的驱避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银书 刘增加 +4 位作者 张继军 史智勇 赵红斌 宫占威 淑珍 《医学动物防制》 2002年第5期234-235,共2页
本次实验,研究了川芎、细辛、前胡、桔皮、藿香、当归、石菖蒲、薄荷8种植物挥发油对草原革蜱、日本血蜱、青海血蜱、血红扇头蜱的驱避效果。结果表明,8种植物挥发油使4种硬蜱的若虫和成虫全部麻痹所需的时间分别在8~31、10~41分钟,对... 本次实验,研究了川芎、细辛、前胡、桔皮、藿香、当归、石菖蒲、薄荷8种植物挥发油对草原革蜱、日本血蜱、青海血蜱、血红扇头蜱的驱避效果。结果表明,8种植物挥发油使4种硬蜱的若虫和成虫全部麻痹所需的时间分别在8~31、10~41分钟,对4种硬蜱的若虫和成虫的有效驱避时间分别在1.4~11.5、0.5~10小时。在这8种挥发油中,前胡挥发油使4种硬蜱全部麻痹所需时间最短,对4种硬蜱的有效驱避时间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挥发油 媒介硬蜱 驱避效果研究
下载PDF
不同体位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结肠透析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邢春光 淑珍 王艳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13-715,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头低臀高侧卧位对老年慢性肾衰患者结肠透析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应用结肠透析机进行结肠透析的老年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1例,透析时采取头低臀高侧卧位;对照组19例,透析时采取常规的左侧卧位。比较两组的透... 目的探讨采用头低臀高侧卧位对老年慢性肾衰患者结肠透析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应用结肠透析机进行结肠透析的老年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1例,透析时采取头低臀高侧卧位;对照组19例,透析时采取常规的左侧卧位。比较两组的透析效果、透析治疗时的有效灌注量、保留灌肠时间及心率、血压变化。观察两组患者透析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对肌酐、尿素氮、尿酸等的清除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有效灌注量多,保留灌肠时间长,血压和心率变化不明显,患者亦无不适主诉。结论头低臀高侧卧位是老年慢性肾衰患者结肠透析的合适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 肾功能衰竭 慢性 透析 结肠 老年人
原文传递
昆虫复眼瞳孔调节的一种新机制 被引量:8
6
作者 吴卫国 吴梅英 +5 位作者 E.J.Warrant 徐智敏 淑珍 王翔 高奔 张少吾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78-182,共5页
本文采用细胞内记录方法,研究了蝗虫和螽斯复眼侧区小眼在不同时间(日间和夜间)和不同适应状态(暗适应和明适应)下,小网膜细胞角灵敏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网膜细胞角灵敏度的变化不仅与适应状态有关,而且伴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小眼... 本文采用细胞内记录方法,研究了蝗虫和螽斯复眼侧区小眼在不同时间(日间和夜间)和不同适应状态(暗适应和明适应)下,小网膜细胞角灵敏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网膜细胞角灵敏度的变化不仅与适应状态有关,而且伴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小眼感杆束直径相应变化用光镜方法得到证实,我们认为在昆虫复眼中存在一种新的瞳孔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复眼 瞳孔调节机制 蝗虫 螽斯
下载PDF
我国黑热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10
7
作者 冯建江 淑珍 《医学动物防制》 2002年第9期458-461,共4页
关键词 黑热病 流行病学 计划免疫 传播途径 疾病预防
下载PDF
丁香驱避剂驱蚊效果现场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淑珍 刘增加 +2 位作者 杨银书 张继军 宫占威 《医学动物防制》 2003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 :解决蚊虫刺叮骚扰问题。方法 :对试验人群涂“丁香驱避剂”作现场驱蚊药效试验。结果 :对蚊虫有效驱避时间达 6 h,在 6 h人群保护率 72 .91% ,5 h人群保护率 98.10 %。结果 :“丁香驱避剂”对蚊虫有显著的驱避作用 ,而且毒性低 ,... 目的 :解决蚊虫刺叮骚扰问题。方法 :对试验人群涂“丁香驱避剂”作现场驱蚊药效试验。结果 :对蚊虫有效驱避时间达 6 h,在 6 h人群保护率 72 .91% ,5 h人群保护率 98.10 %。结果 :“丁香驱避剂”对蚊虫有显著的驱避作用 ,而且毒性低 ,使用安全 ,对皮肤和眼睛仅有轻度刺激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蚊效果 丁香 驱避剂 蚊虫
下载PDF
甘肃祁连山北麓莱姆病伯氏螺旋体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增加 王大虎 +4 位作者 张晓鹏 罗远琼 淑珍 粟多寿 孙朝霞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2年第11期14-16,共3页
本文报告了甘肃祁连山北麓森林革蜱体内分离出伯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森林革蜱寄生宿主牦牛;从样地采集的不同类型样本108组接种培养分离,分离出一株伯氏螺旋体,用多克隆和单克隆鉴别试验及扫描电镜观察。伯氏螺旋体,疏螺旋... 本文报告了甘肃祁连山北麓森林革蜱体内分离出伯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森林革蜱寄生宿主牦牛;从样地采集的不同类型样本108组接种培养分离,分离出一株伯氏螺旋体,用多克隆和单克隆鉴别试验及扫描电镜观察。伯氏螺旋体,疏螺旋7~10枚,两端渐细的狭长型菌,直径0.2~0.4μm,长度15~30μm,螺距2~2.4μm,每端7~15根鞭毛;G菌,吉姆隆染色阳性;暗视野镜下可见菌体扭屈、翻转卷曲、前移后退等独特的运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伯氏螺旋体
下载PDF
1070例老年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中最低心率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郑秋甫 韩晓琦 +4 位作者 戴智云 淑珍 潘蓉 王捷 李华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6-38,共3页
回顾并随访分析1070例老年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中的最低心率。结果:(1)老年人最低心率不随年龄增长而下降;(2)最低心率77.2%发生在睡眠时;(3)DCG中最长R-R间期可达2种,相当于心率低到30次... 回顾并随访分析1070例老年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中的最低心率。结果:(1)老年人最低心率不随年龄增长而下降;(2)最低心率77.2%发生在睡眠时;(3)DCG中最长R-R间期可达2种,相当于心率低到30次/分,属于安全范围。并对分析DCG上最低心率时应注意的事项作了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心率 老年人 心电图
原文传递
腊子口林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调查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增加 孙毅 +4 位作者 淑珍 宫占威 张继军 许荣满 陆宝麟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5-447,共3页
关键词 莱姆病 自然疫源地 调查研究 莱姆病抗体 蜱类基因组DNA 制备
下载PDF
库蠓属二新种记述(双翅目,蠓科)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增加 宫占威 +1 位作者 张继军 淑珍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59-361,共3页
报道了我国西北地区库蠓属Culicoides2新种 ,多色库蠓CulicoidesmultifariousLiu ,GongetZhang,sp.nov.和崎岖库蠓CulicoidessalebrosusLiuetShi,sp.nov.。正模标本保存在北京医学昆虫标本馆 。
关键词 库蠓属 双翅目 蠓科 新种 多色库蠓 崎岖库蠓
下载PDF
复方高效灭蜱剂灭蜱药效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淑珍 刘增加 +2 位作者 杨银书 宫占威 张继军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06年第3期187-188,共2页
目的研究测试复方高效灭蜱剂对蜱的杀灭药效。方法实验室与现场药效试验。结果试蜱在实验室接触复方高效灭蜱剂Ⅰ或Ⅱ,均在60 m in内全部死亡,而试蜱接触复方高效灭蜱剂Ⅲ,仅在30 m in内全部死亡。现场喷洒复方高效灭蜱剂Ⅲ,试验组蜱密... 目的研究测试复方高效灭蜱剂对蜱的杀灭药效。方法实验室与现场药效试验。结果试蜱在实验室接触复方高效灭蜱剂Ⅰ或Ⅱ,均在60 m in内全部死亡,而试蜱接触复方高效灭蜱剂Ⅲ,仅在30 m in内全部死亡。现场喷洒复方高效灭蜱剂Ⅲ,试验组蜱密度为0,并持效60 d之久。结论复方高效灭蜱剂Ⅲ具有很好的杀蜱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高效灭蜱剂 蜱类 效果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复方桉叶油素缓释驱避剂的研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银书 刘增加 +2 位作者 张继军 淑珍 宫占威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04年第3期162-163,共2页
目的 研制高效驱避剂。方法 在实验室筛选最佳配方 ,然后在野外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涂擦复方桉叶油素缓释驱避剂后 ,在 1 4h内对蚊的驱避率为 1 0 0 % ;1 0h内对蠓的驱避率为 1 0 0 % ,1 1h后为92 .8% ,1 4h后为 82 .6 %。
关键词 复方桉叶油素缓释驱避剂 吸血昆虫 驱避效果
下载PDF
蜜蜂脑中5—HT,GABA,Ac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分布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智敏 淑珍 宁红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63-268,共6页
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PAP法,研究了中华峰(Apissinensis)和意大利峰(ApismelliferaL)脑和视叶中乙酰胆碱(Ach)、5-羟色胺(5-HT)、γ-氨基丁酸(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胞体和... 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PAP法,研究了中华峰(Apissinensis)和意大利峰(ApismelliferaL)脑和视叶中乙酰胆碱(Ach)、5-羟色胺(5-HT)、γ-氨基丁酸(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胞体和纤维的形态、染色强度、分布和各种神经丛之间的联系.一方面将这些阳性分布系统和蜜蜂脑中相应的神经元类型进行比较,另一方面也分析了在一些特殊解剖学通路中存在的可能的神经递质及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 免疫反应 血清素 Γ氨基丁酸 乙酰胆碱
下载PDF
西北部分地区莱姆病与人、家养动物、啮齿动物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增加 华满堂 +3 位作者 淑珍 杨银书 罗远琼 宫占威 《医学动物防制》 2000年第6期298-301,共4页
1991—1999年,先后对甘肃铧尖、迭部和新疆阿勒泰铁热克提三地区莱姆病与人、家养动物、啮齿动物的关系作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三地区森林草原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有传播莱姆病的媒介和保菌宿主,并从森林革蜱(D.silvarum)、草原革蜱(D.n... 1991—1999年,先后对甘肃铧尖、迭部和新疆阿勒泰铁热克提三地区莱姆病与人、家养动物、啮齿动物的关系作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三地区森林草原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有传播莱姆病的媒介和保菌宿主,并从森林革蜱(D.silvarum)、草原革蜱(D.nuttalli)、日本血蜱(H.japoni-ca)和黑线姬鼠(A.agrarius)、黄毛鼠(R.losea)、棕背(鼠平)(C.rufocanus)、鼹形田鼠(E.talplinus)体内分离到了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查到了特异性抗体,家养动物阳性率22.12%,啮齿动物阳性率18.48%,不仅发现当地人群中有一定程度的感染(受检2869人份,阳性241人份,阳性率8.40%),而且还先后发现病人126例。阐述了当地莱姆病流行上与人、家养动物和啮齿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证实了两种传播方式,即1.莱姆病在啮齿动物之间流行,人进入该流行区被带伯氏螺旋体的蜱叮咬而患病;2.莱姆病在啮齿动物之间流行,家畜动物进入该流行区觅食时,将带有伯氏疏螺旋体的蜱又带到了人们的生活区,再叮咬生活区的人而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莱姆病 家养动物 啮齿动物 传播方式
下载PDF
复方丁香酚缓释驱避剂现场驱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拴龙 淑珍 +1 位作者 宫占威 张继军 《医学动物防制》 2003年第10期586-587,共2页
目的:为了解决我驻地蚊虫刺叮骚扰问题。方法:采用试验组与对照组现场试验观察。结果:试验组20人在2h内保护率为100%,对照组3人在2h内被蚊虫多次叮咬,保护率为0。现场103人的扩大试验,在7h内驱蚊效果好,保护率84.47%,在5h内具有显著... 目的:为了解决我驻地蚊虫刺叮骚扰问题。方法:采用试验组与对照组现场试验观察。结果:试验组20人在2h内保护率为100%,对照组3人在2h内被蚊虫多次叮咬,保护率为0。现场103人的扩大试验,在7h内驱蚊效果好,保护率84.47%,在5h内具有显著的驱蚊效果,保护单98.06%。结论:复方丁香酚缓释驱避剂具有显著的驱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丁香酚缓释驱避剂 蚊虫危害 现场试验 淡色库蚊 部队卫生
下载PDF
西北高原重要吸血昆虫的物候学研究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增加 淑珍 +2 位作者 杨银书 宫占威 张继军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04年第2期83-87,共5页
目的 了解西北高原格尔木地区重要媒介生物及吸血昆虫的本底与物候学,制定防治对策,控制其危害。方法 现场观测描述法和形态分类法。结果 研究阐述了候鸟、小型兽类(鼠)、重要媒介生物及吸血昆虫的种群组成、一日数量动态和全年季节消长... 目的 了解西北高原格尔木地区重要媒介生物及吸血昆虫的本底与物候学,制定防治对策,控制其危害。方法 现场观测描述法和形态分类法。结果 研究阐述了候鸟、小型兽类(鼠)、重要媒介生物及吸血昆虫的种群组成、一日数量动态和全年季节消长,获得重要吸血昆虫13科36属89种:蚊科3属8种,蠓科4属22种,虻科5属7种,蚋科1属5种,硬蜱科2属3种,恙螨1属3种,蚤类7科20属41种。观察描述了西北高原格尔木地区具有代表性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观测记录了当地自然界的气象水文现象;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结论 本研究为当地广大军民和西部开发者防治重要媒介生物及吸血昆虫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物候学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高原 吸血昆虫 物候学 防治对策 种类
下载PDF
复方丁香酚缓释驱避剂驱蚊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淑珍 刘增加 +2 位作者 杨银书 张继军 宫占威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04年第3期147-148,共2页
目的 解决蚊虫刺叮骚扰问题。方法 对试验人群涂抹“复方丁香酚缓释驱避剂”作现场驱蚊药效试验。结果 对蚊虫有效驱避时间达 6h ,人群保护率 72 .91 %。结论 “复方丁香酚缓释驱避剂”对蚊虫有显著的驱避作用 ,而且低毒、使用安全 ... 目的 解决蚊虫刺叮骚扰问题。方法 对试验人群涂抹“复方丁香酚缓释驱避剂”作现场驱蚊药效试验。结果 对蚊虫有效驱避时间达 6h ,人群保护率 72 .91 %。结论 “复方丁香酚缓释驱避剂”对蚊虫有显著的驱避作用 ,而且低毒、使用安全 ,对皮肤和眼睛仅有轻度刺激性 ,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丁香酚缓释驱避剂 驱蚊效果 药效 试验
下载PDF
A New Species of Subgenus Simulium (Tetisimulium)(Diptera:Simuliidae) from Qinghai,China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增加 淑珍 安继尧 《Entomotaxonomia》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7-199,共3页
Simulium (Tetisimulium) xiaodaoense sp. nov. is described based on the female specimens collected from Qinghai, China. This species is assigned to the subgenus Tetisimulium,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S. (T.) tachengen... Simulium (Tetisimulium) xiaodaoense sp. nov. is described based on the female specimens collected from Qinghai, China. This species is assigned to the subgenus Tetisimulium,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S. (T.) tachengense An and Mahe, 1994 and S. (T.) wutaishanense An and Yan, 2003. However, it is clearly differentiated from them by the structure of gonapophyses, genital fork, genital plate, paraproct and cercus of the female. All the specimens are kept in the Medical Entomology Collection Gallery, 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s, Beij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PTERA SIMULIIDAE Simulium (Tetisimulium) new speci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