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菌剂对黑臭水体水质改善及生物多样性修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杜聪 冯胜 +5 位作者 张毅敏 高月香 杨飞 朱月明 赵东华 石泽敏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共7页
试验分梯度模拟了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不同投加浓度对黑臭河道物化指标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着重分析底泥中微生物在菌剂影响下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的投加浓度为0.5~1 mg/L时对黑臭水体和底泥的处理效果较好,此时... 试验分梯度模拟了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不同投加浓度对黑臭河道物化指标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着重分析底泥中微生物在菌剂影响下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的投加浓度为0.5~1 mg/L时对黑臭水体和底泥的处理效果较好,此时上覆水中COD去除率可达87.37%,TN和NH_4^+-N去除率分别达到90.7%和95.24%,水体透明度显著提高,底泥厚度从平均3.7 cm下降到平均2.3 cm,最优投加浓度组底泥中微生物种类主要以乳酸菌、丝状菌为主,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生物多样性得到初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技术 黑臭水体 净化 高通量测序 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基于特征因子的食品工业废水排放追踪方法 被引量:9
2
作者 尹海龙 郭龙天 +3 位作者 解铭 徐祖信 赵东华 石泽敏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68-1174,共7页
针对雨水管网中工业废水接入导致的混接污染排放,以及污水管网中工业废水突发的非正常排放冲击问题,选择我国典型农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企业,通过对企业排放废水中候选水质特征因子的稳定性及显著性分析,得出钾、钠、氯化物等无机盐对... 针对雨水管网中工业废水接入导致的混接污染排放,以及污水管网中工业废水突发的非正常排放冲击问题,选择我国典型农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企业,通过对企业排放废水中候选水质特征因子的稳定性及显著性分析,得出钾、钠、氯化物等无机盐对食品行业废水具有较普遍的表征性,且与电导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为废水排放实时监控提供了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识别食品行业废水排放的无机盐质量浓度和电导率参照值,提出了基于节点水质监测的雨污水管网中工业废水排放追踪定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水质特征因子 污染追踪 参照质量浓度 电导率
下载PDF
潮汐河网地区雨天黑臭治理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尹海龙 林夷媛 +3 位作者 徐祖信 王晓 石泽敏 卢仪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121,共9页
雨天溢流截流是控制城市水体雨天黑臭的重要手段。针对潮汐河网地区水闸调控及降雨径流污染排放与河道水质的动态响应问题,基于开源式水动力水质模型系统HEC-RAS并耦合降雨径流模块,建立了实现雨天河道水质控制目标的雨水截流方案论证... 雨天溢流截流是控制城市水体雨天黑臭的重要手段。针对潮汐河网地区水闸调控及降雨径流污染排放与河道水质的动态响应问题,基于开源式水动力水质模型系统HEC-RAS并耦合降雨径流模块,建立了实现雨天河道水质控制目标的雨水截流方案论证数学模型。以我国福州市某潮汐河流区域为例,利用自然潮汐与内河水位差,通过动态控制闸门开度,建立三种引排水方案(南引北排、北引南排和南引南排-北引北排放)的水动力和水质模型,模拟雨天不同降雨截流量水平下的河道水质情况,进行最优方案比选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双向引排水模式下,中部区域水动力条件不佳,污染物回荡累积导致水质日趋恶化;②在相同降雨截流量水平下,南引北排调度时的河道断面水质达标率均高于北引南排调度时的达标率;③以场次降雨低于15 mm为基准,按照雨后72 h80%以上的河道断面水质达标为考核条件(氨氮浓度低于4.0 mg/L),在南引北排调度方案下,临界雨水截流量为6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河网 黑臭河道 水动力模型 水质模型 雨天溢流
原文传递
基于数字栅格的河网小流域水质数学模型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尹海龙 林夷媛 +1 位作者 赵东华 石泽敏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91-899,共9页
河网地区降雨充沛,河道水质受点源排放和降雨径流面源污染排放影响出现时空动态变化。针对小流域水质达标评估的需求,构建了基于栅格化空间重力汇水流向的降雨径流污染模型,并通过耦合河道水动力水质模型,建立点源、面源排放与河道水质... 河网地区降雨充沛,河道水质受点源排放和降雨径流面源污染排放影响出现时空动态变化。针对小流域水质达标评估的需求,构建了基于栅格化空间重力汇水流向的降雨径流污染模型,并通过耦合河道水动力水质模型,建立点源、面源排放与河道水质的动态响应关系。以我国常州市武进港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对该模型系统进行了率定,确定了水质模型的主要参数。建立的模型系统能够实现对河网水质日尺度的动态模拟,继而实现从年均水质达标到每日水质达标的精细化分析。针对研究区域污染源组成特点,对不同污染负荷削减方案进行模拟评估。最优工况下,入湖断面高锰酸盐、氨氮和总磷的年达标频次(地表水Ⅲ类标准)分别从23.0%、0、16.4%升高至71.8%、66.3%、7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模型 水质模型 面源模型 河网地区
下载PDF
游船旅游活动对洱海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段云平 石泽敏 《净水技术》 CAS 2015年第2期109-112,共4页
根据洱海现有游船的特点和数量,基于游船产生的含油废水、固体废弃物、生活污水,分析了游船旅游活动对洱海环境的影响及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洱海游船污染防治措施。
关键词 洱海 游船 水环境 影响分析
下载PDF
絮凝调理对河道疏浚底泥的脱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段云平 石泽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2期7577-7578,7598,共3页
[目的]研究絮凝调理对河道疏浚底泥的脱水性能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类型的絮凝剂(无机类絮凝剂PAC和高分子类絮凝剂PAM)对疏浚底泥进行脱水试验研究,分析它们对疏浚底泥的脱水性能。[结果]BM3型高分子絮凝剂(PAM)具有较好的调理性能,最... [目的]研究絮凝调理对河道疏浚底泥的脱水性能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类型的絮凝剂(无机类絮凝剂PAC和高分子类絮凝剂PAM)对疏浚底泥进行脱水试验研究,分析它们对疏浚底泥的脱水性能。[结果]BM3型高分子絮凝剂(PAM)具有较好的调理性能,最佳配制浓度为0.1%,最适投加量为180 mg/L。采用无机类絮凝剂(PAC)和高分子类絮凝剂(PAM)复配投加的方法,絮凝沉淀所形成的矾花密实,其最适投加量分别为800、150 mg/L。[结论]该研究为疏浚底泥的脱水干化提供了可行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底泥 絮凝剂 脱水性能
下载PDF
河湖氮磷污染底泥生态疏浚成套技术及应用
7
作者 赵东华 +7 位作者 张毅敏 丁士明 李川 赵天彪 石泽敏 朱治 陈沐松 孔明 《中国科技成果》 2020年第2期77-78,共2页
中国疏浚行业正在积极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加快绿色疏浚技术体系的创新.长期以来,疏浚技术被熟知的应用领域为传统的港口航道疏浚及维护、吹填造陆、江河湖泊治理及水利设施兴建等,通过疏浚装备及技术应用实现对疏浚对象的水下挖掘... 中国疏浚行业正在积极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加快绿色疏浚技术体系的创新.长期以来,疏浚技术被熟知的应用领域为传统的港口航道疏浚及维护、吹填造陆、江河湖泊治理及水利设施兴建等,通过疏浚装备及技术应用实现对疏浚对象的水下挖掘、输送及处理处置或有益利用.我国水环境治理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治理和保护任务及形势依然严峻.多年来的湖泊、河道污染治理经验和绩效表明:在外源污染基本得到控制的条件下,清除内源污染底泥、恢复重建水体生态系统,是达到理想治理效果的重要途径.国际和国内经验证明:水下清除污染底泥有效、经济、合理的方式是采用疏浚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水环境治理 处理处置 疏浚技术 水体生态系统 航道疏浚 污染底泥 水利设施
原文传递
碳纳米管的表面修饰及TiO2-CNTs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9
8
作者 杨汉培 石泽敏 +2 位作者 戴开静 段云平 吴俊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6-542,共7页
运用酸氧化和聚乙烯醇表面修饰碳纳米管,修饰的碳纳米管的水分散性能显著改善.进一步地运用低温水热法合成表面修饰的碳纳米管复合TiO2,观察到了复合催化剂紫外及可见光激发下的光催化性能的明显提升.红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差热-热重... 运用酸氧化和聚乙烯醇表面修饰碳纳米管,修饰的碳纳米管的水分散性能显著改善.进一步地运用低温水热法合成表面修饰的碳纳米管复合TiO2,观察到了复合催化剂紫外及可见光激发下的光催化性能的明显提升.红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差热-热重分析、X光衍射、Brunauer-Emmett-Teller低温氮吸附、透射电镜及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表征表明,复合催化剂光催化性能改善与碳纳米管良好水溶液分散性能导致的TiO2在修饰的碳纳米管表面的均匀、致密分散和密切键合,从而充分利用碳纳米管的功能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表面修饰 水分散性 复合催化剂 光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