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硼肥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在油稻轮作中的后效 被引量:35
1
作者 马欣 +3 位作者 武际 鲁剑巍 徐芳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61-766,共6页
通过盆栽土培和田间试验,研究两种具有缓释特性的硼肥Etibor-48(Na2B4O7.5H2O,EB)和Colemanite(Ca2B6O11.5H2O,CB)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在油稻轮作中的后效。盆栽试验结果表明,EB和CB各处理第一季油菜产量显著高于不施硼处理(-B)... 通过盆栽土培和田间试验,研究两种具有缓释特性的硼肥Etibor-48(Na2B4O7.5H2O,EB)和Colemanite(Ca2B6O11.5H2O,CB)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在油稻轮作中的后效。盆栽试验结果表明,EB和CB各处理第一季油菜产量显著高于不施硼处理(-B),与硼砂处理(B)比较也有较大提高;安徽广德田间试验结果与盆栽试验结果一致。第二季水稻,盆栽试验各施硼处理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田间试验点,安徽广德和湖北荆州各施硼处理水稻产量与不施硼处理没有显著差异。盆栽试验第三季油菜各处理产量较第一季显著降低;各施硼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不施硼处理。安徽田间试验EB和CB处理第三季油菜子产量仍显著高于不施硼处理,其中CB处理产量最高;而裂区试验,第三季各施硼处理产量没有显著差异,较相对应的不施硼处理油菜子产量均有增加。湖北和安徽田间试验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与湖北荆州试验点土壤有效硼含量较高有关。缺硼土壤施硼能够提高油菜产量并改善油菜品质,但对水稻品质影响不大。研究结果能够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油稻轮作系统中不同硼肥的合理高效施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肥 油稻轮作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苦荞生态因子及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李月 +4 位作者 黄凯丰 汤晓辛 何娟 简永 陈庆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41,共7页
为筛选影响苦荞产量的主要生态因子和农艺性状,调查了8个苦荞品种在全国18个不同地区的产量差异,并对产量和主要生态因子与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方差分析表明,苦荞种子产量差异在品种之间、地点之间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为筛选影响苦荞产量的主要生态因子和农艺性状,调查了8个苦荞品种在全国18个不同地区的产量差异,并对产量和主要生态因子与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方差分析表明,苦荞种子产量差异在品种之间、地点之间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苦荞品种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94.2%和92.4%。简单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全生育期、主茎分枝数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6**、0.334**、0.277**、0.259**、-0.392**、0.190*。偏相关分析表明,苦荞产量与全生育期、株高、海拔的偏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偏相关系数为-0.646**、0.591**、0.304**。通径分析表明,海拔、全生育期、株高、生育期均温是苦荞高产的最重要影响因素,纬度、千粒重、主茎节数为高产次要因素。此外,也要适当兼顾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生态因子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苦荞厚果壳性状的遗传及其与产量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陈庆富 陈其饺 +5 位作者 黄凯丰 梁龙兵 饶庆琳 唐链 张启迪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31,F0002,共6页
详细介绍了苦荞刚开花朵人工去雄授粉法,并采用该方法以具有薄壳无沟槽特性的小米荞和米荞1号为母本,分别与厚果壳有沟槽的晋荞麦2号、黔苦5号进行有性杂交,成功获得了杂种及其后代F2植株群体。发现小米荞/晋荞麦2号、米荞1号/黔苦5号... 详细介绍了苦荞刚开花朵人工去雄授粉法,并采用该方法以具有薄壳无沟槽特性的小米荞和米荞1号为母本,分别与厚果壳有沟槽的晋荞麦2号、黔苦5号进行有性杂交,成功获得了杂种及其后代F2植株群体。发现小米荞/晋荞麦2号、米荞1号/黔苦5号的杂种植株均表现为父本的厚壳有沟槽、果壳不开裂特性,说明苦荞厚壳有沟槽性状为显性遗传。对其中4个F2群体厚壳和薄壳特性的分离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厚壳特性(thick shell,基因符号用T表示)为显性单基因遗传模式,隐性纯合基因型(tt)将表现为薄壳特性。从平均水平看,各F2群体薄壳型植株的千粒重和单株产量极显著低于厚壳型植株。薄壳型苦荞植株的千粒重比厚壳型苦荞低33%∽43%,而单株产量低26%∽40%。薄壳特性与低千粒重和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的相关性,与株高和株粒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研究还发现,薄壳型植株千粒重变异幅度的最大值可以接近厚壳苦荞的平均水平,而单株产量变幅的最大值可以达到厚壳苦荞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上述分析表明,通过杂交育种等方法,可使薄壳苦荞的产量接近或达到常规厚壳苦荞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果壳特性 遗传分析 产量因素 相关性 易脱壳 杂交育种
原文传递
苦荞种质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及其对单株粒重的贡献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潘凡 +3 位作者 陈其皎 孟子烨 梁成刚 陈庆富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9-839,共11页
对180份苦荞种质资源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并对单株粒重与其他7个农艺性状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10%~39.40%;简单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主茎分支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对180份苦荞种质资源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并对单株粒重与其他7个农艺性状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10%~39.40%;简单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主茎分支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均表明,单株粒数、千粒重是影响单株粒重的主要因素,其中单株粒数影响最大。系统聚类分析表明,180份苦荞种质资源可划分为5类,其中第Ⅲ类(包括47份供试材料)的综合农艺性状较好,主要表现为主茎分枝能力强、单株粒数多、单株粒重和单株米粒重高,可作为优异基因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也为以增加单株米粒重与出米率为选育目标的苦荞薄壳育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单株粒重 出米率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不同苦荞品种的产量与品质及其对低氮的响应 被引量:22
5
作者 汪燕 梁成刚 +6 位作者 孙艳红 喻武娟 廖凯 黄预雯 陈其皎 孟子烨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66-73,共8页
试验选用20个苦荞品种为材料,以不施氮为处理,研究苦荞的产量与品质性状及其对低氮的响应。结果发现:对照条件下,20个供试苦荞品种的单株产量在2.35~5.53 g间,产量在0.97~1.85 t/hm^2间,蛋白以谷蛋白(29.65%~40.32%)与清蛋白(17.21%~44.... 试验选用20个苦荞品种为材料,以不施氮为处理,研究苦荞的产量与品质性状及其对低氮的响应。结果发现:对照条件下,20个供试苦荞品种的单株产量在2.35~5.53 g间,产量在0.97~1.85 t/hm^2间,蛋白以谷蛋白(29.65%~40.32%)与清蛋白(17.21%~44.70%)含量较高,醇溶蛋白(8.63%~13.79%)次之,球蛋白含量(2.03%~4.16%)最低,总黄酮含量在0.95%~1.52%间;不施氮处理下,苦荞株高降低、分枝数减少、干物质量下降,其中,16个品种的单株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降低,14个品种的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降低;20个苦荞品种谷蛋白含量呈不同程度下降,而清蛋白、醇溶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对低氮的响应并不一致;14个品种的总黄酮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结论:不施氮处理鉴定获得4个耐低氮的高产优质品种,分别为川荞5号、六苦2号、六苦3号和黔苦5号,其单株产量大于3.0 g,产量高于1.2 t/hm^2,可直接用于种植推广或作为苦荞耐低氮种质资源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低氮 产量 蛋白质组分 总黄酮
下载PDF
苦荞转录组EST-SSR发掘及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黎瑞源 潘凡 +1 位作者 陈庆富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52,共11页
利用Misa软件对苦荞种子转录组高通量测序获得的45 699条EST序列进行了SSR位点扫描,共得到2 700个SSR位点,分布于2 624条EST序列中,SSR位点平均距离为1/1.73 kb。随着EST序列长度的增加,含SSR位点序列的比例也随之升高,800 bp以上EST序... 利用Misa软件对苦荞种子转录组高通量测序获得的45 699条EST序列进行了SSR位点扫描,共得到2 700个SSR位点,分布于2 624条EST序列中,SSR位点平均距离为1/1.73 kb。随着EST序列长度的增加,含SSR位点序列的比例也随之升高,800 bp以上EST序列含SSR的比例明显高于800 bp以下序列。单核苷酸、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重复是苦荞EST-SSR主导类型,分别占总SSR的52.11%、13.33%和30.63%,其中(A)n、(AG)n和(AAG)n是单核苷酸、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的优势重复基序,分别占总SSR的51.85%、7.11%和8.93%。设计合成了150对EST-SSR引物,其中91对引物(60.67%)在40份苦荞种质中获得有效扩增,30对引物(32.97%)具有多态性。平均每对引物能检测到3.53个等位变异;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10~0.71之间,平均达0.40。以上结果说明,从苦荞转录组EST序列中大规模开发SSR标记是一条简便而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转录组测序 EST SSR
原文传递
213份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及高产种质筛选 被引量:16
7
作者 吕丹 黎瑞源 +4 位作者 郑冉 郑俊青 朱丽伟 陈庆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429-2439,共11页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213份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筛选高产苦荞种质,以期了解影响苦荞产量的主要因素,为选育高产苦荞品种提供亲本材料。【方法】以来自于我国11个省(区)的213份苦荞种质为材料,对其株高、主茎分枝数、初花期、盛花...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213份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筛选高产苦荞种质,以期了解影响苦荞产量的主要因素,为选育高产苦荞品种提供亲本材料。【方法】以来自于我国11个省(区)的213份苦荞种质为材料,对其株高、主茎分枝数、初花期、盛花期、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和籽粒产量8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基于分析结果,筛选出高产的苦荞种质。【结果】8个农艺性状的偏度和峰度绝对值均接近1.00,均呈近似正态的连续分布。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2.91%~35.62%。籽粒产量的变异范围为315.6~3286.8 kg/ha,平均值为2101.5 kg/ha;株高的变异范围为86.1~139.5 cm,平均值为121.2 cm;主茎分枝数的的变异范围为4.8~6.9个,平均值为5.8个;百粒重的变异范围为1.55~2.45 g,平均值为1.95 g;单株粒重的变异范围为1.03~7.21 g,平均值为3.35 g;单株粒数的变异范围为51.7~416.8粒,平均值为173.6粒;初花期的变异范围为37.0~45.0 d,平均值为40.8 d;盛花期的变异范围为40.0~47.0 d,平均值为43.9 d。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株高、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初花期呈显著负相关。供试苦荞种质材料8个农艺性状可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4.39%。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与籽粒产量密切相关,其中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是影响苦荞种质产量的主要因素。在欧氏距离为2.50处,可将213个苦荞种质材料划分为六大类群(Ⅰ~Ⅵ),其中,类群Ⅳ的30个苦荞种质材料的单株粒数、单株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高产种质 筛选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和人工神经网络的金苦荞氨基酸快速测定 被引量:11
8
作者 朱丽伟 严金欣 +5 位作者 黄娟 蔡芳 李洪有 陈庆富 陈其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55,共7页
荞麦籽粒中富含谷类作物比较缺乏的赖氨酸,使其不同于其他作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传统氨基酸测定费时且昂贵,为满足金苦荞育种工作的需要,选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的算法建立快速检测金苦荞叶片中氨基酸含量的近红外模型。... 荞麦籽粒中富含谷类作物比较缺乏的赖氨酸,使其不同于其他作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传统氨基酸测定费时且昂贵,为满足金苦荞育种工作的需要,选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的算法建立快速检测金苦荞叶片中氨基酸含量的近红外模型。使用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的样品255个,扫描光谱后测定其化学值。研究发现样品苏氨酸(Thr)含量范围是5.307~14.374 mg·g^(-1);缬氨酸(Val)含量范围是6.137~16.204 mg·g^(-1);甲硫氨酸(Met)含量范围是0.308~3.049 mg·g^(-1);异亮氨酸(Ile)含量范围是5.259~14.134 mg·g^(-1);亮氨酸(Leu)含量范围是9.730~26.061 mg·g^(-1);苯丙氨酸(Phe)含量范围是5.936~17.223 mg·g^(-1);赖氨酸(Lys)含量范围是6.640~17.280 mg·g^(-1);谷氨酸(Glu)含量范围是10.984~27.740 mg·g^(-1);天冬氨酸(Asp)含量范围是6.437~17.280 mg·g^(-1);丝氨酸(Ser)含量范围是3.467~8.312 mg·g^(-1);精氨酸(Arg)含量范围是4.937~14.772 mg·g^(-1);丙氨酸(Ala)含量范围是3.329~6.885 mg·g^(-1);组氨酸(His)含量范围是1.946~4.798 mg·g^(-1);甘氨酸(Gly)含量范围是4.196~9.264 mg·g^(-1);脯氨酸(Pro)含量范围是1.024~5.672 mg·g^(-1);酪氨酸(Tyr)含量范围是0.176~1.173 mg·g^(-1);半胱氨酸(Cys)含量范围是0.422~1.926 mg·g^(-1)。每次随机选取50个样品建设模型,以4∶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后,使用神经网络结构1102-9-1进行模型建设。利用多次学习的方式建立了较优模型,其中Arg和Asp近红外模型的仿真测试结果最好,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7,平均相对误差(RSD)也小于10%;另外Leu,Val,Tyr,Ile,Ser,Ala,Thr,His,Phe,Gly和Lys模型的R^(2)均大于0.90,模型仿真测试数据的RSD小于10%,模型均可用;Met与Cys的模型进行仿真测试时,其预测值与真实值的R^(2)均大于0.78,但RSD大于10%,模型不可用。结果表明,金苦荞叶片的氨基酸含量高,有极高应用价值,近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近红外 人工神经网络 氨基酸 模型
下载PDF
苦荞重组自交系群体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黎瑞源 +3 位作者 梁龙兵 朱丽伟 孟子烨 陈庆富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24,共7页
【目的】研究苦荞Fagopyrm tataricum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揭示影响苦荞单株粒质量的主要因素,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株系,为高产苦荞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推荐材料。【方法】以小米荞与晋荞2号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目的】研究苦荞Fagopyrm tataricum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揭示影响苦荞单株粒质量的主要因素,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株系,为高产苦荞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推荐材料。【方法】以小米荞与晋荞2号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399个家系为材料,对株高、主茎分枝数、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顶三花枝粒数、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千粒质量、籽粒产量这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和相关性分析,利用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挖掘影响单株粒质量的主要因子,基于农艺性状表型值将RIL群体进行聚类分析,通过群组间方差分析筛选优良单株。【结果】各性状变异系数为13.1%~42.4%。除了主茎分枝数外,其他性状均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株高、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单株粒数与单株粒质量、籽粒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株粒数、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和千粒质量是影响单株粒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单株粒数对单株粒质量的直接作用和总体效应最大。在欧式距离为22.0处,RIL群体可划分为10类,C5类群籽粒产量最高,C1类群在单株粒质量、单株粒数、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和籽粒产量等方面表现良好。【结论】单株粒数可作为高产苦荞品种选育的重要参考指标,C1和C5类群的株系可作为高产苦荞育种的推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重组自交系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遗传变异
下载PDF
甜荞品质与生态因子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月 宋志新 +3 位作者 黄凯丰 徐长江 陈庆富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8-474,495,共8页
试验研究了8个甜荞品种在全国19个不同地点的籽粒品质(黄酮和蛋白质含量)变化以及品质和产量与生态因子和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及同一品种不同地点间甜荞籽粒黄酮、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变异。黄酮含量与海拔、生... 试验研究了8个甜荞品种在全国19个不同地点的籽粒品质(黄酮和蛋白质含量)变化以及品质和产量与生态因子和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及同一品种不同地点间甜荞籽粒黄酮、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变异。黄酮含量与海拔、生育期平均温度,以及蛋白质含量与纬度,甜荞产量与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均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71*、0.588**、0.495**、0.270*、-0.330**、0.212*。通径分析显示,单株粒数是产量的主要因素,单株粒数多有助于提高产量;生育期均温是黄酮含量的主要因素,荞麦生育期间均温适当偏低利于黄酮积累;纬度是蛋白质含量的主要因素,选择纬度较高地区有助提高蛋白质含量。研究还发现不同品种对生态因子的敏感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荞 产量 黄酮含量 蛋白质含量 相关分析 生态因子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标记普通荞麦种子序列表达标签的开发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黎瑞源 +3 位作者 郭菊卉 李月 李光 陈庆富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22,共6页
为丰富普通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的序列信息,挖掘有效的 SSR 标记,基于Hiseq 2000测序平台对普通荞麦的种子转录谱进行测序、分析,利用 Misa 软件进行 SSR 位点扫描,采用Primer 5.0引物设计程序对其中的300个 SSR ... 为丰富普通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的序列信息,挖掘有效的 SSR 标记,基于Hiseq 2000测序平台对普通荞麦的种子转录谱进行测序、分析,利用 Misa 软件进行 SSR 位点扫描,采用Primer 5.0引物设计程序对其中的300个 SSR 位点设计引物,随机挑选40对引物对19个普通荞麦品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测序共产生20508824条高质量的短序列(read),总长度为1889111004 bp,通过拼接最终获得54947条转录本(transcript)和36133个独立基因(unigene)。在2226个独立基因中发现了2666个 SSR 位点。有20对引物(占50%)能扩增出目标产物,其中,12对有多态性,多态性信息量(PIC)范围为0.10~0.93,平均为0.57,多态性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荞麦 转录组 种子
下载PDF
苦荞NAC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荣玉萍 张文香 +7 位作者 邓娇 梁成刚 汪燕 张晓娜 李洪有 孟子烨 黄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3-280,共8页
以苦荞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利用比对程序,经鉴定和筛选,共获得72个苦荞NAC家族基因的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结构分析表明,除FtPinG0002967400.01.T01基因外,苦荞NAC家族其余71个基因均含有内含子。蛋白质理化性质预测分析表... 以苦荞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利用比对程序,经鉴定和筛选,共获得72个苦荞NAC家族基因的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结构分析表明,除FtPinG0002967400.01.T01基因外,苦荞NAC家族其余71个基因均含有内含子。蛋白质理化性质预测分析表明,72条蛋白序列具有NAC结构域。72个NAC基因共有7个保守基序,在苦荞8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有33个NAC基因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差异表达。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苦荞NAC蛋白序列与拟南芥的可以分为9个亚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NAC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金荞收集系叶片黄酮、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顾亮亮 +1 位作者 陈泽林 陈庆富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2-255,共4页
分析了50份金荞复合物(F.cymosum complex)收集系叶片的黄酮、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黄酮含量平均值为7.01%,变异范围为3.10%~10.52%,变异系数为0.25%;可溶性蛋白含量平均值为23.56%,变异范围为11.5... 分析了50份金荞复合物(F.cymosum complex)收集系叶片的黄酮、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黄酮含量平均值为7.01%,变异范围为3.10%~10.52%,变异系数为0.25%;可溶性蛋白含量平均值为23.56%,变异范围为11.50%~35.10%,变异系数为0.21%;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值为16.27%,变异范围为11.00%~22.20%,变异系数为0.14%;相关性分析表明,黄酮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地域性差异分析表明,来自西藏的金荞收集系黄酮、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为最低。本研究结果对开发利用高黄酮、高可溶性蛋白、高可溶性糖含量的金荞收集系提供了数据支持,也为进一步研究金荞黄酮、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遗传变异提供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 黄酮 可溶性蛋白质 可溶性糖
下载PDF
基于模糊隶属函数法评价苦荞不同栽培品种种子质量 被引量:9
14
作者 朱丽伟 +5 位作者 黄凯丰 黄娟 邓娇 蔡芳 张锦阁 陈庆富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53-58,85,共7页
以分别采收于云南、青海的12个常规苦荞品种为试验材料,运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分析其种子的千粒重、纯度、穗萌发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平均发芽时间,并评价其种子质量。结果显示:青海和云南的12个品种纯度均高于96%;... 以分别采收于云南、青海的12个常规苦荞品种为试验材料,运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分析其种子的千粒重、纯度、穗萌发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平均发芽时间,并评价其种子质量。结果显示:青海和云南的12个品种纯度均高于96%;青海的10个品种千粒重大于20 g,云南的只有6个品种千粒重大于20 g;青海有5个品种存在穗萌发现象,云南有9个品种存在穗萌发现象,其中穗萌发最严重的是‘六苦04’,两地种子穗萌发率均在4. 0%以上;贮藏半年后,青海采收的‘黔苦6号’、‘黔苦5号’、‘苦荞1307-893’、‘晋苦荞6号’、‘云荞2号’、‘六苦04’、‘云荞1号’、‘川荞3号’、‘酉苦1号’和‘晋苦荞2号’仍具有种用价值,而采自云南的‘黔苦6号’和‘六苦04’则失去种用价值。结论:模糊隶属函数法可用于苦荞种子质量分析,多数苦荞品种在青海种植时种子质量更佳,采自云南的‘酉苦1号’表现最好,两地种植时评分均较高的品种为‘晋苦荞2号’和‘酉苦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种子 活力 穗萌发
下载PDF
苦荞种质资源籽粒黄酮含量及籽粒性状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吕丹 黎瑞源 +4 位作者 郑冉 郑俊青 孟子烨 陈庆富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4762-4774,共13页
研究苦荞种质籽粒黄酮含量和籽粒性状的遗传变异,揭示影响苦荞籽粒黄酮含量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对212份苦荞种质籽粒黄酮含量、千粒质量、籽粒长宽比、籽粒周长、籽粒面积及产量进行了变异和相关性分析,且对不同粒色苦荞种质的籽粒黄酮... 研究苦荞种质籽粒黄酮含量和籽粒性状的遗传变异,揭示影响苦荞籽粒黄酮含量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对212份苦荞种质籽粒黄酮含量、千粒质量、籽粒长宽比、籽粒周长、籽粒面积及产量进行了变异和相关性分析,且对不同粒色苦荞种质的籽粒黄酮含量进行方差分析,基于籽粒黄酮含量和籽粒性状的表型值对苦荞种质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发现,籽粒黄酮含量的变异范围为1.02%~2.84%,籽粒相关性状变异系数为7.10%~27.58%。籽粒黄酮含量与籽粒面积、籽粒周长、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粒色的苦荞籽粒黄酮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欧式距离为16.36~16.88处,将212个苦荞种质划分为8个类群,其中C1类群是籽粒黄酮含量的极高端类群,包含30个苦荞种质,产量及籽粒相关性状均表现良好;C4类群是籽粒黄酮含量的极低端类群,包含5个苦荞种质。本研究可为高黄酮含量的苦荞育种提供理论依据,C1类群的30个苦荞种质可作为高黄酮、高产苦荞品种选育的推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Fagopyrm tataricum) 黄酮含量 籽粒性状 变异分析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苦荞重组自交系群体淀粉组分含量和产量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郑俊青 +4 位作者 郑冉 黎瑞源 黄娟 陈庆富 梁成刚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5期1-6,28,共7页
以“小米荞×晋荞麦2号”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各株系的产量和淀粉组分含量的遗传变异和相关性。结果表明,RILs群体淀粉组分含量和产量均存在明显的双向超亲分离现象,变异系数为支链淀粉含量(31.92%)>产量(27.0... 以“小米荞×晋荞麦2号”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各株系的产量和淀粉组分含量的遗传变异和相关性。结果表明,RILs群体淀粉组分含量和产量均存在明显的双向超亲分离现象,变异系数为支链淀粉含量(31.92%)>产量(27.04%)>直链淀粉含量(26.42%)>总淀粉含量(13.00%)。产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不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总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基于聚类分析筛选出了产量和淀粉组分含量的极端和优异株系,为苦荞产量和淀粉组分含量变异机理的研究和不同加工用途苦荞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重组自交系 淀粉含量 产量 变异分析 聚类分析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贵州省荞麦蚜虫种类调查及消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晓娜 周飘 +7 位作者 李斌 李洪有 邓娇 孟子烨 黄娟 黄凯丰 陈庆富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38,共7页
选择2016-2017年春秋2季贵州省荞麦4主产区的6个点进行蚜虫种类调查和消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荞麦蚜虫的种类为桃蚜、棉蚜和豆蚜3种,优势害虫为桃蚜.桃蚜的消长规律与荞麦品种、发育期、海拔有直接关系,蚜虫对甜荞的危害最大,其次是苦... 选择2016-2017年春秋2季贵州省荞麦4主产区的6个点进行蚜虫种类调查和消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荞麦蚜虫的种类为桃蚜、棉蚜和豆蚜3种,优势害虫为桃蚜.桃蚜的消长规律与荞麦品种、发育期、海拔有直接关系,蚜虫对甜荞的危害最大,其次是苦荞和米苦荞,多年生苦荞和矮金荞危害最小;虫口数量随着荞麦发育期逐渐增加到开花期达到最大,直到荞麦收获期下降至最低;海拔越高虫口数相对越少,反之则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桃蚜 数量 种类 消长规律
下载PDF
荞麦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黎瑞源 +1 位作者 刘筱嘉 陈庆富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11期151-156,共6页
近年来生物技术使荞麦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进一步对荞麦分子遗传学进行研究,从种间亲缘关系、种质资源遗传多性性、遗传图谱构建、农艺性状及相关基因定位、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基因组测序等6个方面对荞麦分子遗传学... 近年来生物技术使荞麦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进一步对荞麦分子遗传学进行研究,从种间亲缘关系、种质资源遗传多性性、遗传图谱构建、农艺性状及相关基因定位、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基因组测序等6个方面对荞麦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荞麦分子遗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分子标记 遗传图谱 基因克隆
下载PDF
中国35个苦荞审定品种EST-SSR指纹图谱构建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黎瑞源 +2 位作者 陈其皎 潘凡 陈庆富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7-275,共9页
核心引物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鉴定、指纹图谱构建等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以35个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审定品种为材料,从91对苦荞EST-SSR引物中筛选出50对多态性引物。综合考虑引物多态性信息量(PIC)大小... 核心引物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鉴定、指纹图谱构建等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以35个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审定品种为材料,从91对苦荞EST-SSR引物中筛选出50对多态性引物。综合考虑引物多态性信息量(PIC)大小、鉴别力(DP),筛选出等位变异位点数在2~4,PIC值在0.60~0.78之间的6对引物(SSR9007、SSR6873、SSR7642、SSR2234、SSR6789、SSR68216)构建了供试品种的分子指纹图谱。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相似系数为0.50~0.99。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60时,可将供试品种分为4大类群,其中54.3%的供试品种被聚为一类,表明苦荞审定品种遗传组成差异较小,遗传基础狭窄。聚类结果表明各类群间没有明显的地域分布趋势,但能较好的反映供试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EST-SSR 核心引物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荞麦ARF基因家族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洪有 霍冬敖 +4 位作者 蔡芳 张晓娜 陈其皎 陈庆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3,共7页
生长素响应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ARF)基因应答了生长素信号,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以荞麦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利用Blast P比对程序共鉴定了21个荞麦ARF基因,并对其基因结构、编码蛋白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保守... 生长素响应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ARF)基因应答了生长素信号,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以荞麦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利用Blast P比对程序共鉴定了21个荞麦ARF基因,并对其基因结构、编码蛋白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保守基序、亚细胞定位、潜在磷酸化位点及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基因结构分析表明,21个荞麦ARF基因均含有内含子,且不同基因间内含子数目存在较大差异。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21个ARF蛋白均含有保守的B3和ARF结构域,部分ARF蛋白还含有Aux/IAA结构域。蛋白保守基序分析表明,21个ARF蛋白共有10个保守基序,基序长度在13~55个氨基酸之间。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大多数ARF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个别定位于叶绿体。潜在磷酸化位点分析显示,所有ARF蛋白均含有潜在的丝氨酸(Ser)、苏氨酸(Thr)和酪氨酸(Tyr)磷酸化位点,但各蛋白的不同磷酸化位点的数目差异较大。系统进化分析表明,21个ARF基因可以分为Ⅰ、Ⅱ、Ⅲ三个亚家族,其中,Ⅰ亚家族可以进一步分为Ⅰa和Ⅰb两个家族,Ⅱ亚家族可以进一步分为Ⅱa和Ⅱb两个家族。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克隆荞麦ARF基因及深入研究它们在荞麦中的功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ARF 生物信息学分析 保守结构域 进化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