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高校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5
1
作者 蓝芳 《安顺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52-56,60,共6页
部分地方高校的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实训设备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弱就业难度增加,要改变这一现状需从完善培养方案入手,增加实践比例、整合人才资源、建设实践基地,突出秘书学专业应用性的... 部分地方高校的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实训设备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弱就业难度增加,要改变这一现状需从完善培养方案入手,增加实践比例、整合人才资源、建设实践基地,突出秘书学专业应用性的特点,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秘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书学 实践 课程设置 师资 设备
下载PDF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叙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70-71,共2页
克里斯托弗·诺兰,一个来自英国的导演,在好莱坞电影界中一再掀起狂潮,这个来自伦敦的四十余岁的中年人,创造了好莱坞影视的奇迹。他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导演,他的作品中运用与众不同的叙事手法,吸引了大量的粉丝,也为自己在好莱坞... 克里斯托弗·诺兰,一个来自英国的导演,在好莱坞电影界中一再掀起狂潮,这个来自伦敦的四十余岁的中年人,创造了好莱坞影视的奇迹。他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导演,他的作品中运用与众不同的叙事手法,吸引了大量的粉丝,也为自己在好莱坞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地位。本文针对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叙事进行研究,探究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成功缘由,对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在叙事的创新、角色的巧妙、时间的出人意料上进行了研究,挖掘克里斯托弗·诺兰好莱坞影视作品的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托弗·诺兰 电影叙事 好莱坞
下载PDF
地方高校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以某校秘书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贤玉 《安顺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63-66,共4页
秘书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型、实践性特点,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而受到地方高校的重视,但由于在办学过程中认识不准确和经验不足的原因,使得地方高校秘书学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着专业建设难、学生就业率低等问题。文中结合对某地方院... 秘书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型、实践性特点,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而受到地方高校的重视,但由于在办学过程中认识不准确和经验不足的原因,使得地方高校秘书学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着专业建设难、学生就业率低等问题。文中结合对某地方院校近三届秘书学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找出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根据存在问题探讨优化地方高校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书学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应用型
下载PDF
秘书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以A学院秘书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安顺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58-60,共3页
2012年,教育部在高校设置秘书学本科专业,但是之前很多高校已经设置了秘书教育专业,A学院也是其中之一。文中以A学院培养方案和学生的就业情况作参照,探讨秘书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秘书学 课程设置 优化策略
下载PDF
黔中苗族民间文学及其审美蕴含 被引量:2
5
作者 《安顺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45-47,共3页
黔中苗族民间文学是黔中文学的组成部分,它主要靠口头形式流传至今。根据所搜集整理的黔中苗族民间文学文本,依据这些文学作品所涉及的题材,可以划分为民间歌谣、民间传说故事、苗族戏剧三种主要类型。黔中苗族民间文学所反映的内容丰富... 黔中苗族民间文学是黔中文学的组成部分,它主要靠口头形式流传至今。根据所搜集整理的黔中苗族民间文学文本,依据这些文学作品所涉及的题材,可以划分为民间歌谣、民间传说故事、苗族戏剧三种主要类型。黔中苗族民间文学所反映的内容丰富,具有特异的审美趣味,蕴含隽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 苗族 民间文学 审美
下载PDF
地方高校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2
6
作者 《安顺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72-74,共3页
2012年,教育部新增设的秘书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秘书人才。文章从秘书学专业实践体系存在的问题出发,展开对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的探讨,以便能更好的完成专业培养目标。
关键词 秘书学 实践教学 构建
下载PDF
刘勰“比兴”观的美学内涵 被引量:1
7
作者 《安顺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2-15,18,共5页
刘勰把《比兴》篇归入创作论,虽与《章句》、《丽辞》、《夸饰》、《事类》等写作技巧并列在一起,但不能把它简单视为一种修辞技巧。刘勰从深层道出了前人从未言及,或言及但尚未深入的观点,在《比兴》篇中,刘勰提出了"以少总多&qu... 刘勰把《比兴》篇归入创作论,虽与《章句》、《丽辞》、《夸饰》、《事类》等写作技巧并列在一起,但不能把它简单视为一种修辞技巧。刘勰从深层道出了前人从未言及,或言及但尚未深入的观点,在《比兴》篇中,刘勰提出了"以少总多"、心物交融"、"比显兴隐"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比兴 以少总多 比显兴隐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黔中文化的发展状况 被引量:1
8
作者 《安顺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8-10,共3页
黔中自古以来就远离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关于贵州地域中的黔中的确切记载开始于明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黔中被称为"南夷"之地,物质文化发展相对贫乏;黔中地区与中原交往时断时续,中央政权虽在此设郡守县令,但事实上的掌... 黔中自古以来就远离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关于贵州地域中的黔中的确切记载开始于明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黔中被称为"南夷"之地,物质文化发展相对贫乏;黔中地区与中原交往时断时续,中央政权虽在此设郡守县令,但事实上的掌权者是当地的土司、王侯;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得该地区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黔中 文化现象
下载PDF
屯堡婚俗中“唱四句”的多维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铜仁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18-121,共4页
"唱四句"不仅是屯堡人婚俗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这个群落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屯堡婚俗仪式中"唱四句"的具体内容为对象,拟从民俗学、文学、美学等层面对其进行多维的解读,探究其在民俗学、文学和美学层面表现出来... "唱四句"不仅是屯堡人婚俗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这个群落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屯堡婚俗仪式中"唱四句"的具体内容为对象,拟从民俗学、文学、美学等层面对其进行多维的解读,探究其在民俗学、文学和美学层面表现出来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唱四句” 多维解读 民俗学 美学 文学
下载PDF
黔中丧葬习俗的审美意蕴——以黔中苗族丧葬习俗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魅力中国》 2013年第10期298-299,共2页
丧葬习俗是一个民族对亡者的处置程序。被赋予了很多人类独有的认识和观念。文中主要从黔中苗族的丧葬仪式入手,窥探到苗族人民重视人的灵魂的永生;重视阴阳的沟通;重视对祖先的崇拜和感恩,从中探讨其审美意蕴。
关键词 黔中 苗族 丧葬习俗
下载PDF
民间风俗与谐音现象 被引量:1
11
作者 《安顺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28-30,共3页
民间风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显现,这种文化与语言的应用有密切的关系,其中谐音就是一种智慧的民族语言应用形式。文章旨在探讨民间风俗中谐音的种类,以及产生谐音语言的原因。
关键词 民间风俗 谐音 地域性
下载PDF
贵州出土汉墓与贵州汉代农牧业的发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安顺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54-57,共4页
汉代贵州的农牧业基本以"耕田,有邑聚"为主要特点,在贵州境内出土的汉墓中有:陂塘稻田模型、陶井、建筑模型;农作物、农具等;说明农耕业已初具规模。另外,在汉王朝的一次镇压反抗中,"获畜产十余万",说明不仅农牧业... 汉代贵州的农牧业基本以"耕田,有邑聚"为主要特点,在贵州境内出土的汉墓中有:陂塘稻田模型、陶井、建筑模型;农作物、农具等;说明农耕业已初具规模。另外,在汉王朝的一次镇压反抗中,"获畜产十余万",说明不仅农牧业确有一定规模,同时有些地区仍以游牧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墓 秦汉时期 贵州 农牧业
下载PDF
“以读促写”理念下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费梅岑 《安顺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72-76,共5页
“以读促写”目的在于让学生从阅读过程吸收写作知识,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通常意义上,“以读促写”教学理念强调“从读到写的过程”是对知识的回忆,认为“写是对读的模仿”。文中试图从建构理论视域出发,强调“从读到写的过程”是知识... “以读促写”目的在于让学生从阅读过程吸收写作知识,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通常意义上,“以读促写”教学理念强调“从读到写的过程”是对知识的回忆,认为“写是对读的模仿”。文中试图从建构理论视域出发,强调“从读到写的过程”是知识网络的建构,认为“写是再创造,‘以读促写’是将所读之共性元素蕴于写的内容”。研究立足于议论文写作,在建构主义观照下提出“以读议论文要素促写”“以读议论文语境促写”“以读议论文个性促写”的教学策略,以期帮助学生写好议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读促写 议论文要素 议论文语境 议论文个性
下载PDF
刘勰“情采”范畴释论
14
作者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9-172,共4页
刘勰《文心雕龙》中"情采"的范畴内涵表现在如下方面:"情志合一",强调文学创作之"情"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情";"联辞结采"与"贲象穷白",肯定文学创作中"辞采"... 刘勰《文心雕龙》中"情采"的范畴内涵表现在如下方面:"情志合一",强调文学创作之"情"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情";"联辞结采"与"贲象穷白",肯定文学创作中"辞采"的恰当修饰是必要的,但强调了"辞采"的最高境界乃是"贲象穷白";"情采圆融"也可称之为"情景并茂",是"情"和"采"关系的最佳融合;"自然"的诗学标准,强调文学与天然的美一样具有"自然而然"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情采”范畴 情志合一 联辞结采 情采圆融 自然
下载PDF
风骨兼采——刘勰理想的诗歌风貌
15
作者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4年第7期142-143,共2页
学术界关于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篇中所谈及的"风骨"范畴,颇为引人争议。文中将以"风骨"为依据,从"风骨"形成的必要条件、内质之美、生成原因、内外关系几个方面来探讨"风骨"的涵义,... 学术界关于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篇中所谈及的"风骨"范畴,颇为引人争议。文中将以"风骨"为依据,从"风骨"形成的必要条件、内质之美、生成原因、内外关系几个方面来探讨"风骨"的涵义,进而阐释刘勰理想的诗歌风貌特征——"风骨兼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骨 风骨兼采
原文传递
刘勰的审美趣“味”
16
作者 《铜仁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47-48,61,共3页
在《文心雕龙》中,刘勰虽未专篇论及"味",但对"味"这一范畴还是有多处零散论述。"味"在刘勰这里,是一种审美理想。刘勰所说的"味"与钟嵘有相似之处,重感官愉悦,还在于以溢于言外之"味&qu... 在《文心雕龙》中,刘勰虽未专篇论及"味",但对"味"这一范畴还是有多处零散论述。"味"在刘勰这里,是一种审美理想。刘勰所说的"味"与钟嵘有相似之处,重感官愉悦,还在于以溢于言外之"味"来论诗歌;"味"还有含蓄委婉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味” 委婉
下载PDF
从《明诗》篇管窥刘勰折衷诗论的原因
17
作者 《芒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03-104,共2页
刘勰《序志》篇曰:"及其品列成文,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有异乎前论者,非苟同也,理自不可同也。同之与异,不屑古今,擘肌分理,唯务折衷。"表明刘勰对于古今之文的折衷态度。学术界对刘勰文学思想的这种折衷性也... 刘勰《序志》篇曰:"及其品列成文,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有异乎前论者,非苟同也,理自不可同也。同之与异,不屑古今,擘肌分理,唯务折衷。"表明刘勰对于古今之文的折衷态度。学术界对刘勰文学思想的这种折衷性也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魏晋南北朝 诗论 折衷 文学发展 明诗 诗三百 儒家思想 诗言志 文学思想史
原文传递
应用型地方高校秘书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以贵州省A学院秘书学专业为例
18
作者 蓝芳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82-87,共6页
A学院作为应用型地方高校,目前其秘书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着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不够集中、地方特色不突出,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不能有效衔接,实践教学环节得不到充分落实、课程结构不均衡等问题,导致所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地方社会需求。因此... A学院作为应用型地方高校,目前其秘书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着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不够集中、地方特色不突出,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不能有效衔接,实践教学环节得不到充分落实、课程结构不均衡等问题,导致所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地方社会需求。因此,文中根据专业特点、生源特征,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需求,将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实践环节等课程体系做出优化研究,试图探索符合应用型地方高校秘书学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秘书学专业 课程体系
下载PDF
“清丽”:刘勰理想的五言诗风貌
19
作者 《绥化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88-89,共2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描述了心目中理想的五言诗,提出了"清丽"范畴。文章立足《明诗》篇,阐释"清丽"的内涵,探讨"清丽"概念产生的时代环境,梳理与刘勰同时代的文学批评家对"清丽"... 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描述了心目中理想的五言诗,提出了"清丽"范畴。文章立足《明诗》篇,阐释"清丽"的内涵,探讨"清丽"概念产生的时代环境,梳理与刘勰同时代的文学批评家对"清丽"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丽 刘勰 五言诗
下载PDF
刘勰"比兴"观对后世的影响
20
作者 《魅力中国》 2010年第27期186-187,共2页
刘勰的"比兴"观独到之处是对"比兴"范畴审美特点的阐释,时六朝以后"比兴"观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六朝以后的"比兴"观点很明显带有有刘勰《比兴》篇痕迹.后世文论家基本从三条线索继承发展了刘勰的"比兴"观:修辞方面,审美特征,... 刘勰的"比兴"观独到之处是对"比兴"范畴审美特点的阐释,时六朝以后"比兴"观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六朝以后的"比兴"观点很明显带有有刘勰《比兴》篇痕迹.后世文论家基本从三条线索继承发展了刘勰的"比兴"观:修辞方面,审美特征,政治功能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比兴”观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