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紫杉醇分别联合卡铂治疗晚期卵巢癌和复发性卵巢癌的效果比较
1
作者 林婉臻 谢佐莲 怀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35期150-152,159,共4页
目的比较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紫杉醇分别联合卡铂治疗晚期卵巢癌和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晚期卵巢癌及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共90例病历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白蛋白型紫杉... 目的比较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紫杉醇分别联合卡铂治疗晚期卵巢癌和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晚期卵巢癌及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共90例病历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白蛋白型紫杉醇组和普通紫杉醇组,各45例。普通紫杉醇组给予紫杉醇+卡铂方案治疗,白蛋白型紫杉醇组给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铂方案治疗,2组均治疗4个周期。比较2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25)、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及生存质量[生活质量问卷—卵巢癌模块(QLQ-OV28)评分],不良反应及12个月生存率。结果白蛋白型紫杉醇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普通紫杉醇组(84.44%vs.64.44%,χ2=4.731,P=0.030)(93.33%vs.73.33%,χ2=6.480,P=0.011)。治疗4个周期后,2组CA125、HE4水平均降低,且白蛋白型紫杉醇组低于普通紫杉醇组(P<0.01);白蛋白型紫杉醇组QLQ-OV28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同期普通紫杉醇组(P<0.01),普通紫杉醇组治疗前后QLQ-OV28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访12个月,白蛋白型紫杉醇组生存率为77.78%(35/45),普通紫杉醇组生存率为62.22%(28/45),2组比较差异不显著(χ2=2.593,P=0.107)。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卵巢癌和复发性卵巢癌较普通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效果更理想,可更显著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同时未见不良反应增加,还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晚期 复发性 白蛋白紫杉醇 紫杉醇 卡铂 近期疗效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在妇科肿瘤腹腔镜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怀 郭慈仁 +1 位作者 林玲 陈桂林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0期125-126,132,共3页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在妇科肿瘤腹腔镜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肿瘤科2017年1—12月收治的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2例,分别给予常规DVT预防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联合低...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在妇科肿瘤腹腔镜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肿瘤科2017年1—12月收治的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2例,分别给予常规DVT预防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下肢症状发生率14.5%低于对照组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8,P=0.000<0.05)。观察组术后72 h血栓弹力图MA、术后膝上15 cm周径增加峰值、术后膝下15 cm周径增加峰值、术后1周内D-二聚体峰值分别为(81.2±6.4)、(2.6±0.4)cm、(2.1±1.3)cm、(3.1±0.7)mg/L,低于对照组(86.4±4.5)、(3.7±1.5)cm、(3.8±1.1)cm、(4.4±1.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2、3.97、4.11、3.87,P=0.000、0.001、0.000、0.001<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尽管不能降低DVT发生率,但是可以降低DVT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腹腔镜 深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钙
下载PDF
P53、ER、PR在Ⅰ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慈仁 陈桂林 +2 位作者 江信燕 怀 林洁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7-20,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Ⅰ期子宫内膜癌中P5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15年5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188例临床诊断为Ⅰ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癌组织标本中P53、ER、P... 目的观察Ⅰ期子宫内膜癌中P5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15年5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188例临床诊断为Ⅰ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癌组织标本中P53、ER、PR的表达情况,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1)P53、ER、PR在Ⅰ期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6%、90.4%和85.6%;2)P53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而与年龄、组织学分级、脉管癌栓及深肌层浸润无关(均P>0.05);ER、PR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有关(均P<0.05),而与年龄、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及深肌层浸润无关(均P>0.05)。结论联合检测P53、ER、PR有助于了解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对术后内分泌治疗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子宫内膜癌
下载PDF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郑亮 怀 章九龙 《中外医疗》 2021年第36期97-99,103,共4页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05例,采用抛硬币方式随机划分参照组(n=52)与研究组(n=53),给予参照组奥沙利铂联...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05例,采用抛硬币方式随机划分参照组(n=52)与研究组(n=53),给予参照组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方式,给予研究组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客观缓解率为64.15%,血清癌胚抗原为(8.94±1.03)μg/L,糖抗原19-9为(25.01±2.14)U/mL,其生存质量总分为(85.28±2.67)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P=0.024;t=24.367、21.180、21.160,P<0.001)。结论应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临床近期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患者肿瘤负荷状态,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培他滨 奥沙利铂 胃肠道 恶性肿瘤 临床效果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子宫内膜去分化癌9例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5
作者 陈鸿驹 怀 江信燕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1期66-68,共3页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去分化癌(DEAC)患者的临床诊治和预后,为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例DEA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和病理特征,结合文献复习探讨...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去分化癌(DEAC)患者的临床诊治和预后,为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例DEA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和病理特征,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诊治方法。结果:9例DEAC患者中,4例临床晚期患者死亡,平均生存期为(13.75±8.67)个月,其余5例临床早期患者生存至2022年12月;8例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9例患者中,7例患者进行放疗或化疗,平均生存期为(28.00±11.97)个月;2例患者未行放疗或化疗,平均生存期为(17.50±16.26)个月。在肿瘤直径的评估中,肿瘤直径<2 cm者3例,>2 cm者6例,其平均生存期分别为(39.30±4.03)个月,(19.00±10.20)个月,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晚期DEAC患者的生存期比临床早期患者短且预后差。未进行放疗或化疗患者的生存期较进行放疗或化疗患者短且预后差,生存期可能与肿瘤大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去分化癌 子宫内膜 全子宫切除术
下载PDF
嗜神经侵袭与宫颈癌根治术后远处转移的关系
6
作者 郭慈仁 林洁 +2 位作者 怀 陈桂林 江信燕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嗜神经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PNI)在宫颈癌中的发生情况及其与术后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Ⅰb~Ⅱb期157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PNI的发生情... 目的探讨嗜神经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PNI)在宫颈癌中的发生情况及其与术后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Ⅰb~Ⅱb期157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PNI的发生情况,并分析PNI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及术后远处转移的关系。结果1)157例宫颈癌患者中有19例发生PNI,阳性率为12.1%;2)宫颈癌PNI的发生与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宫旁浸润及深肌层浸润明显相关(均P<0.05),而与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及阴道切缘无关(均P>0.05);3)PNI阳性患者的术后远处转移率(15.8%)明显高于PNI阴性者(3.6%),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存在PNI现象,其发生与术后远处转移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嗜神经侵袭 远处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