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层油藏合采层间干扰分析及技术对策研究 被引量:54
1
作者 鲜波 熊钰 +2 位作者 李鹏程 陈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3期51-54,共4页
在薄层油藏开发过程中,油井纵向上大都穿越多个油层,而在油藏合采开发方案决策中,多层油藏合采层位组合主要基于开发油井时的层系划分原则,并没有对多层油藏开采中多层合采的划分方法进行系统、定量的研究,而研究多层油藏合采和分采的... 在薄层油藏开发过程中,油井纵向上大都穿越多个油层,而在油藏合采开发方案决策中,多层油藏合采层位组合主要基于开发油井时的层系划分原则,并没有对多层油藏开采中多层合采的划分方法进行系统、定量的研究,而研究多层油藏合采和分采的技术对策对划分薄层油藏的开发层系和确定单井采油方式具有明显的工程意义。在建立层间无窜流双层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和单因素、正交因素分析方法,获得薄层油藏合采开发层间干扰程度、消除或降低干扰程度的技术对策以及相应的技术图版。实例分析表明,明确合采层间干扰因素及干扰程度,确定合理的技术对策,可指导现场工程人员科学、高效、迅捷地开发此类特殊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油藏 压力系数 储层物性 合采 层间干扰
下载PDF
黑土区施加生物炭对土壤综合肥力与大豆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4
2
作者 魏永霞 +2 位作者 冯超 吴昱 刘慧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85-294,共10页
为探明黑土区施加生物炭对土壤持水性能、土壤养分以及大豆生长的影响,以东北黑土区3°坡耕地田间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4年的观测。按照生物炭施加量,2015年共设置C0(0 t/hm^2)、C25(25 t/hm^2)、C50(50 t/hm^2)、C75(75 t/h... 为探明黑土区施加生物炭对土壤持水性能、土壤养分以及大豆生长的影响,以东北黑土区3°坡耕地田间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4年的观测。按照生物炭施加量,2015年共设置C0(0 t/hm^2)、C25(25 t/hm^2)、C50(50 t/hm^2)、C75(75 t/hm^2)、C100(100 t/hm^2)5个处理,2016—2018年分别连续施加等量的生物炭。结果表明:连续4年,0~6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随施炭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对60~10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影响不显著;连续4年,饱和含水率随施炭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大的趋势;2015年田间持水率、凋萎系数随施炭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2016—2018年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连续4年,施加生物炭提高了大豆各生育阶段的株高和叶面积,同期相对较优处理分别为C75、C50、C50、C25;连续4年,大豆冠层覆盖度与施炭量呈抛物线变化(R^2均在0.89以上,P<0.01),连续施加2年的C50处理各生育期提高量最大,与C0相比提高了81.4%、36.7%、31.5%和39.6%;连续4年,土壤pH值和有机质、速效钾含量随施炭量的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相对较优处理为C50、C50、C25、C25。采用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模型计算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与产量呈正相关(R^2=0.8615,P=0.0012,RMSE为0.75),土壤综合肥力水平最高的生物炭施用模式为连续2年施加50 t/hm^2的生物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物炭 土壤储水量 大豆冠层覆盖度 改进的内梅罗指数 土壤综合肥力指数
下载PDF
黑土区坡耕地施加生物炭对土壤结构与大豆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魏永霞 +2 位作者 冯超 吴昱 刘慧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09-320,共12页
为探明黑土区施加生物炭对土壤结构、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及其可持续性的影响,以东北黑土区3°坡耕地田间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4年的观测。2015年按照生物炭的施加量共设置C0(0 t/hm^2)、C25(25 t/hm^2)、C50(50 t/hm^2)、C... 为探明黑土区施加生物炭对土壤结构、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及其可持续性的影响,以东北黑土区3°坡耕地田间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4年的观测。2015年按照生物炭的施加量共设置C0(0 t/hm^2)、C25(25 t/hm^2)、C50(50 t/hm^2)、C75(75 t/hm^2)、C100(100 t/hm^2)5个处理,2016—2018年分别连续施加等量的生物炭。结果表明:连续4年随施炭量的增加土壤容重呈逐渐降低趋势、孔隙度呈逐渐升高趋势,且施用年限越长,作用越明显;连续4年广义土壤结构系数(GSSI)随施炭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土壤三相结构距离指数(STPSD)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均在第2年C50处理取得最大(小)值(98.31、4.87),同时土壤三相比最接近理想状态;连续4年大于0.25 mm的土壤团聚体含量(R0.25)、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随施炭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均在第2年C50处理取得最大值;连续4年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含量随施炭量的增加逐渐升高,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先增加后减小,各年份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提高最多的分别为C50(46.1%、76.6%)、C50(46.4%、85.4%)、C25(33%、100.7%)、C25(23.9%、103.2%);连续4年施加生物炭均可提高大豆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质量,在第2年C50处理增产最大,增产率为33.3%,同时产量可持续性最强,产量可持续性特征指数(SYI)为0.8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广义结构系数 三相结构距离指数 平均质量直径 几何平均直径 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下载PDF
浅层稠油油藏热采合理井网密度及加密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廖广志 罗梅鲜 +1 位作者 刘颖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7-63,共7页
本文针对浅层稠油油藏热采目前生产井网、井距形式及井网密度现状,利用密闭取心、生产动态分析、驱替特征、累积产量特征[f(nt)法]、油藏热平衡、数值模拟及国外稠油热采井网密度类比等研究方法,对优化合理井距、极限井距及经... 本文针对浅层稠油油藏热采目前生产井网、井距形式及井网密度现状,利用密闭取心、生产动态分析、驱替特征、累积产量特征[f(nt)法]、油藏热平衡、数值模拟及国外稠油热采井网密度类比等研究方法,对优化合理井距、极限井距及经济合理生产井数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了浅层稠油油藏热采目前的井网尚需进行加密,才能真正有效动用油藏,进而改善蒸汽吞吐和蒸汽驱的开发效果。这对于浅层稠油油藏热采增加可采储量、提高采收率将具有重要意义,是今后若干年稠油稳产上产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 稠油 井网密度 加密井 热力采油
下载PDF
薄层底水油藏底水锥进控制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戴彩丽 路建 +3 位作者 任熵 韩力 赵福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2-76,共5页
常规底水油藏采用射孔建立底水隔板控制底水锥进。针对薄层底水油藏的底水锥进提出了不射孔建立底水隔板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冻胶型选择性堵剂的选择性注入和由工作液与原油的密度差而产生的重力分异作用形成隔板,控制底水锥进。在隔板... 常规底水油藏采用射孔建立底水隔板控制底水锥进。针对薄层底水油藏的底水锥进提出了不射孔建立底水隔板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冻胶型选择性堵剂的选择性注入和由工作液与原油的密度差而产生的重力分异作用形成隔板,控制底水锥进。在隔板建立中,选择性堵剂、高密度盐水和过顶替液起了重要作用。通过可视化物理模拟形象直观地表达了薄层底水油藏不射孔建立底水隔板控制底水锥进的过程。现场应用证明,该方法可以解决陆梁油田的薄层底水油藏底水锥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水 底水锥进 薄层底水油藏 选择性堵剂 可视化物理模拟
下载PDF
实用存水率计算新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聂仁仕 贾永禄 +3 位作者 霍进 陈伦俊 刘维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3-86,共4页
传统存水率和广义存水率各自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利用存水率这一指标不能对水驱油藏人工注水开发效果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根据存水率定义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新定义了注水存水率,从根本上解决了该问题,排除了除人工注水驱动能量外... 传统存水率和广义存水率各自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利用存水率这一指标不能对水驱油藏人工注水开发效果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根据存水率定义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新定义了注水存水率,从根本上解决了该问题,排除了除人工注水驱动能量外的其他驱动能量对存水率计算结果的影响,同时不用考虑层间水及油水同层共生水等对产出水的影响,可用于任何类型油藏的任一开发阶段。提出了水驱指数法和人工注水与天然水侵比例法2种新方法来计算注水存水率,并进行了实例分析,计算相对差值都小于4%,该计算结果可为油藏实时的开发调整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水率 驱动能量 人工注水驱动指数 天然水驱动指数 采出程度
下载PDF
计算薄层状底水油藏合理产液量的方法 被引量:12
7
作者 马时刚 曹文江 +2 位作者 徐多悟 薛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0-61,63,i005,共4页
用两种方法从理论上推导了产油量与生产压差的关系, 并结合生产动态资料确定出薄层状底水油藏的合理产油量, 从而确定其合理的生产压差和合理产液量。其中方法二较好的考虑了水锥流动区油层段非线性的渗流特征, 其计算结果更符合生产实际。
关键词 薄层 底水油藏 产液量 油藏工程 理论研究 方法
下载PDF
确定特殊的薄层底水油藏水体规模的方法 被引量:12
8
作者 马时刚 曹文江 +3 位作者 路建 徐多悟 陈浩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8-700,共3页
根据特殊的地质和水动力学特征,对常规物质平衡方程进行了改进。将烃类和油层下伏的底水视为油藏分系统,含油区外的水体视为水体分系统,建立适合薄层底水油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应用常规的边水侵模型,通过生产动态资料线性化处理确定水体... 根据特殊的地质和水动力学特征,对常规物质平衡方程进行了改进。将烃类和油层下伏的底水视为油藏分系统,含油区外的水体视为水体分系统,建立适合薄层底水油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应用常规的边水侵模型,通过生产动态资料线性化处理确定水体大小。同时建立了包括水体在内的三维底水油藏数值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两种不同方法预测的底水体大小基本一致,表明采用改进的物质平衡方程和常规边水侵模型,确定该类特殊底水油藏水体大小的方法是可行的,并具有简便、实用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气藏 物质平衡方程 水侵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风城浅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注蒸汽开发试验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振琦 马鸿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89-91,共3页
风城浅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试验区由1口水平井、3口在井和5口观察井组成。1995年投入注蒸汽开发试验。从生产试验特点、生产效果影响因素、汽窜裂缝方向及不同生产方式下效果对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汽窜裂缝是影响水平井生产... 风城浅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试验区由1口水平井、3口在井和5口观察井组成。1995年投入注蒸汽开发试验。从生产试验特点、生产效果影响因素、汽窜裂缝方向及不同生产方式下效果对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汽窜裂缝是影响水平井生产效果的重要因素;水平井吞吐预热、间歇汽驱、化学剂降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开采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水平井 注蒸汽 油田 试验
下载PDF
陆梁油田陆9井区头屯河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罗明高 完颜祺琪 +2 位作者 姬承伟 任肇才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60,共5页
从岩石学特点、成岩作用、孔隙类型、结构特征以及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陆9井区侏罗系头屯河组储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工区储层非均质性明显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极好储层和好储层比例极少,仅在部分地区零星分布,主要... 从岩石学特点、成岩作用、孔隙类型、结构特征以及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陆9井区侏罗系头屯河组储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工区储层非均质性明显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极好储层和好储层比例极少,仅在部分地区零星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头屯河组储层岩性剖面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总体上表现出下粗上细的正韵律。南北方向储集砂体的连通性较东西方向好,砂体连通型式以复合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非均质性 孔隙结构 头屯河组 陆梁油田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陆梁油田薄层底水油藏控制水锥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凯 赵福麟 +4 位作者 戴彩丽 王业飞 韩力 路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78,共4页
提出了一种不重新射孔建立底水隔板封堵底水层的新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水基堵剂的选择性封堵作用和由工作液与原油的密度差而形成的重力分异作用,通过在油水交界面附近形成底水隔板来控制水锥发展。该方法主要使用了高密度盐水、隔... 提出了一种不重新射孔建立底水隔板封堵底水层的新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水基堵剂的选择性封堵作用和由工作液与原油的密度差而形成的重力分异作用,通过在油水交界面附近形成底水隔板来控制水锥发展。该方法主要使用了高密度盐水、隔板液和过顶替液3种工作液。对不同工作液的使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确定了施工工艺。采用这种新方法在陆梁油田薄层底水油藏试验了81:3井,有效率达到100%,截至2005年8月底,累积增油2622t,降水4968m^3,含水率下降幅度为11.3%~38.4%。直接投入产出比为1:2.3508。现场试验结果说明,该方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梁油田 薄油层 底水锥进 底水隔板 堵水工艺 封堵液
下载PDF
蒸汽驱密闭取心实践及认识 被引量:8
12
作者 廖广志 罗梅鲜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75-81,共7页
本文根据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油藏蒸汽驱阶段密闭取心实践情况,论述了密闭取心的主要技术特征、要求及现场与室内选样原则;重点阐述了通过密闭取心所建立的蒸汽驱驱替模式;分析了蒸汽驱的主要驱替机理;提出了改善蒸汽驱效果的技术... 本文根据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油藏蒸汽驱阶段密闭取心实践情况,论述了密闭取心的主要技术特征、要求及现场与室内选样原则;重点阐述了通过密闭取心所建立的蒸汽驱驱替模式;分析了蒸汽驱的主要驱替机理;提出了改善蒸汽驱效果的技术措施。本项研究将对稠油热采开发模式、地质条件变化规律、剩余油分布及驱替效率研究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对改善汽驱效果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取心 注蒸汽 热力采油 驱油
下载PDF
2区复合油藏水平井试井模型与实例解释 被引量:10
13
作者 聂仁仕 +2 位作者 路建 姬承伟 范赛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9-106,共8页
目前关于复合油藏水平井不稳定试井理论与应用研究很少见,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水平井2区复合油藏不稳定试井模型,研究了一种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分离变量及特征函数与特征值法等现代数学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的新方法,获得了拉普拉斯... 目前关于复合油藏水平井不稳定试井理论与应用研究很少见,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水平井2区复合油藏不稳定试井模型,研究了一种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分离变量及特征函数与特征值法等现代数学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的新方法,获得了拉普拉斯空间中不稳定试井井底压力表达式。利用数值反演,编程绘制了标准的试井分析样版曲线,并分析了2区复合油藏井底压力动态响应特征。不同的外边界条件具有不同的外边界特征响应,对顶定压或底定压边界,压力导数曲线在早期迅速下掉,不能反映出2区复合油藏的复合特性。对顶、底均为封闭边界,样版曲线明显反映出油藏的2区复合特性。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用于2区复合状油藏水平井的不稳定试井解释,为油田开发生产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不稳定试井 复合油藏 样版曲线 边界条件
下载PDF
减速器齿轮轴有限元分析模块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波 丁毓峰 《机械工程师》 2006年第11期51-53,共3页
在减速器的设计过程中,对齿轮轴的有限元分析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文中介绍利用ANSYS软件的二次开发功能,以VisualC++为编程工具,运用APDL语言,基于VC++和ANSYS的接口技术,开发出了减速器齿轮轴的有限元分析模块,实现了对齿轮轴的参数... 在减速器的设计过程中,对齿轮轴的有限元分析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文中介绍利用ANSYS软件的二次开发功能,以VisualC++为编程工具,运用APDL语言,基于VC++和ANSYS的接口技术,开发出了减速器齿轮轴的有限元分析模块,实现了对齿轮轴的参数化建模和有限元分析,从而节省了在ANSYS环境下进行一系列建模分析所需的时间,提高了减速器齿轮轴设计和分析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 VC++ 有限元分析 齿轮轴 参数化建模
下载PDF
乳头内陷引起乳腺炎手术治疗23例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6005-6006,共2页
目的:切除病灶去除病因恢复乳头外形。方法:通过23例病例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23例病例均一期愈合。1例术后5个月复发乳腺炎,经二次手术愈合。结论:去除乳腺炎病因,术后复发率降低。
关键词 乳头/畸形 乳腺炎/病因学/外科学 人类 女(雌)性
下载PDF
二次压力梯度非线性渗流理论与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聂仁仕 贾永禄 +3 位作者 李小华 聂科 戴荣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6-103,共8页
从质量守恒原理出发,详细推导出了二次压力梯度非线性渗流偏微分方程.通过建立考虑井储和表皮效应的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并通过变量代换,将渗流方程线性化,求得模型在不同外边界条件下的Laplace空间解析解,利用数值反演得到实空间的解,... 从质量守恒原理出发,详细推导出了二次压力梯度非线性渗流偏微分方程.通过建立考虑井储和表皮效应的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并通过变量代换,将渗流方程线性化,求得模型在不同外边界条件下的Laplace空间解析解,利用数值反演得到实空间的解,进而绘制出了不同参数团下的压力和压力导数双对数新型样板曲线,分析了其压力动态特征.通过对某参数团下二次压力梯度非线性项作用的压力误差以及压力导数误差分析,获得理论误差.最后通过实例拟合解释发现:非线性渗流模型与线性模型在实例解释结果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解释结果误差与样板曲线理论误差接近,二次压力梯度不应该被忽略 非线性渗流规律代表原油在油藏中的真实流动规律,非线性渗流模型可解释出更为准确的油藏动态参数,应加强非线性渗流理论模型与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压力梯度 非线性渗流 模型 LAPLACE变换 有效井径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超薄层低阻油藏水平井开发技术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丛文 +2 位作者 路建 张洪 王维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4-169,共6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陆9井区呼图壁河组多层系单砂体刻画难度大、低阻超薄油层识别难度大、水平井实施风险大等诸多开发难点,综合应用地质学、测井、油藏工程、地质建模、录井、水平井地质导向等多学科理论和技术,以砂层组为单元建... 针对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陆9井区呼图壁河组多层系单砂体刻画难度大、低阻超薄油层识别难度大、水平井实施风险大等诸多开发难点,综合应用地质学、测井、油藏工程、地质建模、录井、水平井地质导向等多学科理论和技术,以砂层组为单元建立了低阻油层电性识别标准,刻画并落实了多层系超薄油层展布形态,结合数值模拟研究成果,确定了水平井开发部署参数,按照"新老直井分注+水平井采油"的方式进行了整体开发部署。通过超薄层水平井精细设计及实施优化,实现了水平井轨迹精确控制。在29个超薄层低阻油藏成功实施57口水平井,平均油层钻遇率达到90.4%,平均单井初期日产油为13.0 t/d,建成产能12.4×10~4t/a,取得了显著效果。该技术的成功实施可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层 低阻 单砂体 水平井 地质导向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不同类型储层岩石三轴压缩变形破裂与声发射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阳 郭鹏 +6 位作者 李晓 李映艳 徐东升 邹正银 覃建华 李守定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69-1178,共10页
随着页岩气开采、废水回注和CO_(2)地质封存工程活动的进行,储层应力环境改变诱发地震的问题得到广泛关注,研究储层岩石变形破裂和声发射规律对于理解诱发地震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了页岩、致密砂岩和白云岩开展三轴压缩声发射试... 随着页岩气开采、废水回注和CO_(2)地质封存工程活动的进行,储层应力环境改变诱发地震的问题得到广泛关注,研究储层岩石变形破裂和声发射规律对于理解诱发地震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了页岩、致密砂岩和白云岩开展三轴压缩声发射试验,获取了空间裂缝形态,揭示了不同类型储层岩石的变形破裂过程和声发射特征。结果表明:(1)页岩的扩容应力与峰值应力比最高,其次为白云岩和致密砂岩,表明页岩主要发生脆性破坏。(2)岩石结构对裂缝扩展和强度具有明显影响,页岩层理发育,抗压强度和裂缝形态各向异性显著。当层理角度为0°时,试样发生剪切-拉张复合型破坏。当层理角度为30°和60°时,试样主要发生剪切破坏。当层理角度增大至90°时,试样主要发生拉张破坏。致密砂岩破裂形成剪切主裂缝,白云岩形成两条剪切主裂缝和微裂缝。(3)不同类型储层岩石破裂过程声发射特征差异显著。页岩在扩容应力点附近有少量声发射活动,达到峰值应力时,声发射活动迅速增强。致密砂岩仅在破裂瞬间有少量声发射活动。相比之下,白云岩在裂缝非稳定扩展阶段和峰后阶段声发射活动显著。因此,在工程实践中需要根据微震监测调整施工措施,避免页岩作为储盖层发生脆性破坏和白云岩储层改造诱发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岩性 三轴压缩 变形破裂 声发射
下载PDF
三孔均质径向复合油藏模型与试井样版曲线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方方 贾永禄 +2 位作者 霍进 周光华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67,75,共5页
考虑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建立内区为三孔介质、外区为均质的径向复合油藏试井解释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法求解模型,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得到实空间的解,绘制压力和压力导数双对数样版曲线;基于物理渗流机理分析曲线形态特征,并划分流... 考虑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建立内区为三孔介质、外区为均质的径向复合油藏试井解释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法求解模型,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得到实空间的解,绘制压力和压力导数双对数样版曲线;基于物理渗流机理分析曲线形态特征,并划分流动阶段.分析表明:当外区的渗透性较好时,表现为外区压力导数曲线发生下倾;当内区渗透性较好时,表现为压力导数上翘;内区半径影响压力传播到交接处的时间;窜流系数决定窜流段出现的时间;弹性储比影响窜流的强弱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介质 复合油藏 数学模型 LAPLACE变换 试井分析
下载PDF
陆梁油田低幅度中高渗薄层底水油藏井网调整方式 被引量:6
20
作者 曹文江 范希彬 +3 位作者 徐学成 路建 谭建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2-556,共5页
针对陆梁油田下白垩统呼图壁河组中高渗、低幅度、薄层底水油藏,充分利用密集的穿层井和2008—2012年位于注采井间的穿层井常规测井水淹层解释资料,建立了精细油藏地质模型和数值模拟模型。较好地处理了泥、钙质薄夹层规模及延伸方向和... 针对陆梁油田下白垩统呼图壁河组中高渗、低幅度、薄层底水油藏,充分利用密集的穿层井和2008—2012年位于注采井间的穿层井常规测井水淹层解释资料,建立了精细油藏地质模型和数值模拟模型。较好地处理了泥、钙质薄夹层规模及延伸方向和油水过渡带问题,获得了满意的生产动态历史拟合,模拟结果与实际水淹位置、厚度较吻合。准确地确定了薄层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和水驱规律,提出了薄层底水油藏合理优化的井网调整方式,为后续水驱体系改善、提高水驱效果及采收率奠定了基础,对类似油藏开发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梁油田 中高渗储集层 薄层 底水油藏 数值模拟 井网调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