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1
作者 许庆 张巍 +1 位作者 王晓瑛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研究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急诊单胎产妇80例,孕周>37+1周,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复合组)和布比卡因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 目的研究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急诊单胎产妇80例,孕周>37+1周,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复合组)和布比卡因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0.5%布比卡因6mg加舒芬太尼5μg和0.5%布比卡因10mg在L2与L3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分别于麻醉前(T0),给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记录产妇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的变化。记录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阻滞平面及达到阻滞平面的时间,麻醉效果,新生儿1、5minApgar评分。记录产妇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麻黄素使用情况。结果布比卡因组在T1至T5时间点的MAP均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P值均<0.05),复合组在T1至T5时间点的MAP均显著高于布比卡因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两组组内及组间各时间点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复合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阻滞平面显著低于布比卡因组(P<0.05),两组间达到阻滞平面的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的麻黄素使用率及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布比卡因组(P值均<0.05)。两组间麻醉效果及新生儿1、5minApgar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0.5%布比卡因6mg复合舒芬太尼5μg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满意,对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 舒芬太尼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急诊剖宫产
下载PDF
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鞘内注射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江 +3 位作者 张巍 黄志豪 许庆 何振洲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2期278-28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鞘内注射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460例行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489例)、B组(501例)和C组(47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阻滞,分别给予0.3μg/mL、0.4μg/mL、0.5μg...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鞘内注射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460例行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489例)、B组(501例)和C组(47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阻滞,分别给予0.3μg/mL、0.4μg/mL、0.5μg/mL舒芬太尼配伍0.1%盐酸罗哌卡因。结果:B组、C组术后2h、8h、12h 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该时间点B组、C组VAS评分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术后24h VA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有效率较A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C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8.0%和10.2%,显著低于C组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4μg/mL舒芬太尼+0.1%盐酸罗哌卡因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可有效缓解术后早期的疼痛,并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罗派卡因 浓度 剖宫产 镇痛
原文传递
氟比洛芬脂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许庆 张巍 +2 位作者 李江 曹瑞勤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1期137-138,共2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脂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拟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剖宫产术足月产妇100例,按照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为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氟比洛芬脂复合芬太尼组(A组)和芬太尼组(B组)。两...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脂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拟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剖宫产术足月产妇100例,按照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为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氟比洛芬脂复合芬太尼组(A组)和芬太尼组(B组)。两组产妇术毕时均给予静注芬太尼0.05mg,术后均给予产妇静脉自控镇痛(PCIA)。A组:氟比洛芬脂150mg、芬太尼0.5mg及盐酸雷莫司琼O.3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B组:芬太尼1.0mg及盐酸雷莫司琼0.3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两组背景输注2ml/h,PCIA 1ml/次,锁定时间15rain,持续输注48h。观察术后6、12、24、48h常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宫缩痛评分及术后头痛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异常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48h内PCIA按压次数。结果两组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各时点切口痛VAS评分和宫缩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PCIA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产妇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脂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可安全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镇痛效果好,能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脂 芬太尼 剖宫产术后镇痛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诺杨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江 +3 位作者 张巍 黄志豪 许庆 何振洲 《西部医学》 2013年第1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3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诺杨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剖宫产镇痛效果及最佳浓度选择。方法 1620例行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542例)、B组(530例)、C组(54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滞,分别给予0.10%、0.15%和0.20%罗哌卡因复... 目的探讨3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诺杨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剖宫产镇痛效果及最佳浓度选择。方法 1620例行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542例)、B组(530例)、C组(54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滞,分别给予0.10%、0.15%和0.20%罗哌卡因复合0.004%诺杨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ECA)。结果 B组、C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5),B组与C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B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与时效及运动阻滞程度明显高于C组(P<0.05),而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0.15%罗哌卡因+0.004%诺杨应用于剖宫产术硬膜外阻滞,可提供较好的麻醉镇痛效果,并可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派卡因 浓度 诺杨 剖宫产 硬膜外阻滞
下载PDF
异丙酚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静脉麻醉与氧化亚氮吸入麻醉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江 陈敏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8Z期1948-1950,共3页
目的:评价异丙酚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商品名:诺扬)麻醉在人工流产术病人门诊手术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60例门诊人工流产手术病人,分为A、B两组,A组异丙酚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静脉麻醉,B组为笑气吸入麻醉,观察术中的镇痛效果,监测术前、... 目的:评价异丙酚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商品名:诺扬)麻醉在人工流产术病人门诊手术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60例门诊人工流产手术病人,分为A、B两组,A组异丙酚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静脉麻醉,B组为笑气吸入麻醉,观察术中的镇痛效果,监测术前、术中的HR、MAP、SPO2变化。结果:A组麻醉效果满意率明显高于B组(P【0.05);而在血流动力学方面,A组和B组术前、术中的HR、MAP、均无明显改变而呼吸抑制发生率A组高于B组(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静脉麻醉可有效应用于门诊人工流产术中,且麻醉效果确切,麻醉用药应注意选择合适剂量和注药速度以避免对呼吸循环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酒石酸布托啡诺 氧化亚氮 人工流产手术
下载PDF
0.5%罗哌卡因复合诺杨在剖宫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江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2期640-641,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混合诺杨在剖宫产病人硬膜外麻醉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硬膜外阻滞下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6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30岁,体重65~80kg,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随机分为两组,I组:0.5%罗哌卡因混合诺杨1mg组,I...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混合诺杨在剖宫产病人硬膜外麻醉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硬膜外阻滞下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6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30岁,体重65~80kg,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随机分为两组,I组:0.5%罗哌卡因混合诺杨1mg组,II组:0.75%罗哌卡因组。取L2~3行硬膜外穿刺,向上置管3.5cm,注入1.0%利多卡因5ml试验量,5分钟后注入首次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混合诺杨8~15ml,总量不超过20ml。结果:两组病人用药总量、感觉阻滞范围和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II组感觉运动阻滞分离较明显。结论:0.5%罗哌卡因复合诺杨用于剖宫产病人起效时间短,阻滞效果好,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麻醉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诺杨 剖宫产 硬膜外阻滞
下载PDF
不同膨宫压力对宫腔镜电切术中患者中心静脉压和血浆电解质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江 刘志强 +1 位作者 陈敏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546-548,共3页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中不同膨宫压力对患者中心静脉压力(CVP)和血浆电解质变化的影响,为避免TURS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术中压力不同将80例宫腔镜电切术按随机方式分为H组(膨宫压力150 mm Hg)和L组(膨宫压力100 mm Hg)两组,膨宫...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中不同膨宫压力对患者中心静脉压力(CVP)和血浆电解质变化的影响,为避免TURS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术中压力不同将80例宫腔镜电切术按随机方式分为H组(膨宫压力150 mm Hg)和L组(膨宫压力100 mm Hg)两组,膨宫介质均为生理盐水,观察患者入室时(T0)、手术开始后10 min(T1)、术毕(T2)时间段患者CVP和各种电解质血生化指标。结果:两组间血浆电解质指标在监测的各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CVP数值H组比L组上升更加显著,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宫腔镜电切术中CVP动态监测对TURS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使用高膨宫压力的宫腔镜电切术,CVP的升高更为明显,术者须谨慎增加膨宫压,以避免TUR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电切术 膨宫压力 中心静脉压力 血浆电解质
下载PDF
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顾晓辉 周磊 《中外医疗》 2019年第9期22-24,82,共4页
目的分析临床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方便选取的2013年4月—2018年4月收取的12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且按照住院的顺序分成两组各60例,其中一组给予全麻治疗也称... 目的分析临床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方便选取的2013年4月—2018年4月收取的12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且按照住院的顺序分成两组各60例,其中一组给予全麻治疗也称之为全麻组,另外一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因此,称之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分析临床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治疗后临床指标和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经过以下表格分析可以有效得知,腰硬联合麻醉组应用的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88.4%)要远远高于全麻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41,P<0.05),此外,全麻组患者在手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率(46.7%)要高出腰硬联合麻醉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2,P<0.05),临床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组在治疗后的临床指标情况(18.32±0.32)mL,(41.23±2.35)min,(12.34±4.32)min,(4.34±2.34)h也要优于全麻组(138.52±0.45)mL,(248.90±0.32)min,(23.32±2.09)min,(8.43±4.67)h,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全麻组的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要低于腰硬联合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减少手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腰硬联合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熵指数监测异氟醚复合异丙酚的麻醉深度
9
作者 王谊生 洪运忠 +4 位作者 张钰 贡瞻 沈韩雄 李江 《现代医学》 2007年第5期392-396,共5页
目的观察熵指数在异氟醚或异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维持中的变化。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异氟醚组(I组)与异氟醚复合异丙酚组(IP组)两组。设定观察时点为T1~T12。T1~T8分别代表I组和IP组的呼气末异氟醚浓度(EtISO... 目的观察熵指数在异氟醚或异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维持中的变化。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异氟醚组(I组)与异氟醚复合异丙酚组(IP组)两组。设定观察时点为T1~T12。T1~T8分别代表I组和IP组的呼气末异氟醚浓度(EtISO)达到0.1%~0.8%的时点。T9~T12在I组代表EtISO达到0.9%~1.2%的时点,在IP组代表EtISO维持在0.8%时静脉注射异丙酚3~6mg.(kg.h)-1的时点。观察各时点熵指数的反应熵(RE)和状态熵(SE)以及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结果I组随着EtISO从0.1%逐步增加至1.2%,RE和SE从60±9和57±9逐步降低至37±7和37±7。RE和SE与EtISO均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722和-0.711,均P<0.01。IP组RE和SE的变化规律与I组相似。两组各时点RE、SE、HR、SBP、DBP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熵指数不仅能反映异氟醚麻醉的睡眠程度,也能够反映异氟醚复合异丙酚麻醉的睡眠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指数 全身麻醉 异氟醚 异丙酚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成功一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庆 +1 位作者 曹瑞瑾 张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4-554,共1页
患者,女,26岁,77kg,因"G1P0孕39+3 W,胎膜早破",于2014年6月28日22:30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后一般情况良好。6月30日7:35患者拔除导尿管下床行走几步后突然倒地,烦躁、胸痛伴呼吸困难。查体:神清,烦躁,口唇、四肢发绀。BP ... 患者,女,26岁,77kg,因"G1P0孕39+3 W,胎膜早破",于2014年6月28日22:30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后一般情况良好。6月30日7:35患者拔除导尿管下床行走几步后突然倒地,烦躁、胸痛伴呼吸困难。查体:神清,烦躁,口唇、四肢发绀。BP 85/45mm Hg,HR 42次/分,右肺可闻及哮鸣音。立即予面罩吸氧10ml/min,开放外周静脉输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呼吸心跳骤停 导尿管 胎膜早破 硬膜外麻醉 呼吸困难 胸痛 右肺 胸外按压 去氧肾上腺素
下载PDF
剖宫产硬膜外拔管困难一例
11
作者 许庆 黄志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60-1160,共1页
患者,女,28岁,161cm,74kg,孕39+2周,因羊水过少,拟在硬膜外阻滞下行剖宫产术。产妇右侧卧位,经L1-2间隙旁正中法穿刺,导管置入顺利,拔出穿刺针,硬膜外导管位于皮下18cm处,继续退出导管至皮下9cm处时患者诉腿部有触电感,... 患者,女,28岁,161cm,74kg,孕39+2周,因羊水过少,拟在硬膜外阻滞下行剖宫产术。产妇右侧卧位,经L1-2间隙旁正中法穿刺,导管置入顺利,拔出穿刺针,硬膜外导管位于皮下18cm处,继续退出导管至皮下9cm处时患者诉腿部有触电感,并移动体位致退管困难,且不能注入局麻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硬膜外拔管困难 导管置入 硬膜外阻滞 硬膜外导管 羊水过少 右侧卧位 穿刺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