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五里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19
1
作者 陈家长 孟顺龙 +5 位作者 尤洋 胡庚东 吴伟 范立民 马晓燕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58-1367,共10页
根据Jaccard相似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研究了2008年太湖五里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2008年1—12月,五里湖共出现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蓝藻Cyanophyta、裸藻... 根据Jaccard相似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研究了2008年太湖五里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2008年1—12月,五里湖共出现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蓝藻Cyanophyta、裸藻Euglenophyta、隐藻Cryptophyta、甲藻Pyrrophyta、黄藻Xanthophyta7门64种(包括变种和变型)。其中绿藻种数最多,共35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4.7%;其次是蓝藻和裸藻,都为9种,均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14.1%;硅藻7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10.9%;隐藻2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3.1%;甲藻和黄藻各一种,均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1.6%。五里湖浮游植物数量和生物量分别变化在320.4×104~3390.6×104ind·L^-1和0.627~2.025mg·L^-1之间。浮游植物数量以夏末秋初最高,秋末最低;且除绿藻外,五里湖浮游植物的季节演替规律与PEG模型基本相似。相似性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相似性指数变化在0.19-1之间;其中1月8日—4月3日的生境相似、4月23日—5月25日的生境相似、6月22日—8月12日的生境相似、8月28日—10月15日生境相似。优势度分析显示,浮游植物优势度指数变化在0.02~0.86之间,优势度不高;且除5月13日外,其他调查时间下的浮游植物优势种都在3种以上,优势种种数较多。多样性和均匀度分析显示,五里湖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分别变化在0.92~2.61和0.20~0.63,大多数调查时间下的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都较好,表明2008年五里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复杂、群落信息含量较大,群落结构处于较完整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 特征 太湖 五里湖
下载PDF
空心菜浮床栽培对集约化养殖鱼塘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92
2
作者 陈家长 孟顺龙 +2 位作者 胡庚东 范立民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5-159,共5页
以叶绿素a(Chla)、TN、NH4+-N、NO2-N、NO3-N、TP、PO43-P、CODMn等为主要水质指标研究浮床栽培空心菜对集约化养殖鱼塘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通过4次收获,空心菜产量可达69618.0~73161.6kg.hm-2;空心菜覆盖率为10%和20%处理组通过收... 以叶绿素a(Chla)、TN、NH4+-N、NO2-N、NO3-N、TP、PO43-P、CODMn等为主要水质指标研究浮床栽培空心菜对集约化养殖鱼塘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通过4次收获,空心菜产量可达69618.0~73161.6kg.hm-2;空心菜覆盖率为10%和20%处理组通过收获空心菜直接从1hm2养殖池塘中移出的TN分别为27.51、52.35kg,TP分别为2.83、5.39kg。在相同监测时间下,Chla、TN、NH4+-N、NO2-N、NO3-N、TP、PO43-P、CODMn等各项水质指标按对照组、10%处理组、20%处理组的顺序均呈逐渐降低趋势;其中20%处理组对Chla、TN、NH4+-N、NO2-N、NO3-N、TP、PO43-P、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15.16%~49.02%、9.04%~36.56%、19.23%~46.34%、22.76%~47.74%、13.33%~56.52%、33.33%~45.10%、27.27%~48.15%、3.13%~19.05%。与对照塘相比,处理塘鱼类成活率明显提高,说明在主养鱼为鲫鱼的苗种养殖池塘中采用浮床栽培空心菜能够促进水体物质循环,加强水体自净功能,将空心菜的覆盖率确定为20%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床栽培 空心菜 池塘养殖 环境效益
下载PDF
2007年太湖五里湖浮游植物生态学特征 被引量:68
3
作者 孟顺龙 陈家长 +4 位作者 范立民 胡庚东 吴伟 马晓燕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5-854,共10页
研究了2007年太湖五里湖浮游植物的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五里湖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23种;其中绿藻种类最多,共57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46.3%;硅藻次之,共23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18.7%;浮游植物种数以冬春季多、夏秋季少.调查期间,浮游... 研究了2007年太湖五里湖浮游植物的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五里湖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23种;其中绿藻种类最多,共57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46.3%;硅藻次之,共23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18.7%;浮游植物种数以冬春季多、夏秋季少.调查期间,浮游植物数量和生物量分别变化在386.2×104-5581.9×104cells/L和0.541-3.491mg/L,均以绿藻最高;浮游植物数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且除绿藻外,浮游植物的季节演替规律与PEG模型基本一致.相似性分析显示,五里湖1、3、4、5月份的生境相似,6、7、8、9、11月份的生境相似.优势度分析显示,五里湖各个月份的浮游植物优势种都在2种以上,优势种主要有小球藻(Chlorell avulgaris)、小球衣藻(Chl.amydomonas microsphaera)、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isa)等14种,优势种种数较多且优势度不高,变化在0.02-0.78之间;多样性和均匀度分析显示,五里湖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变化在1.5-2.7和0.26-0.59之间,多样性和均匀度都较好;表明2007年五里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复杂、处于较完整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生态学特征 五里湖 太湖
下载PDF
中国淡水池塘养殖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69
4
作者 宋超 孟顺龙 +3 位作者 范立民 裘丽萍 陈家长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6期89-92,共4页
传统的集约化池塘养殖废水排放势必会加剧周围水域的富营养化程度,环境问题已成为中国淡水池塘养殖发展的瓶颈之一。为解决这个难题,国内外学者尝试了原位的和异位的池塘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鱼-菜"共生和循... 传统的集约化池塘养殖废水排放势必会加剧周围水域的富营养化程度,环境问题已成为中国淡水池塘养殖发展的瓶颈之一。为解决这个难题,国内外学者尝试了原位的和异位的池塘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鱼-菜"共生和循环水养殖模式。前者虽然增加了额外的经济、生态收入,但难以实现池塘产排污系数的绝对为零,而后者虽然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但考虑到经济、土地成本,很难有大面积的净化配置。养殖池塘水体上层种菜,养殖废水排入人工湿地,将原位与异位修复技术结合起来,建立淡水池塘生态合作养殖模式,是中国池塘养殖所面临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之一。渔民合作社是水产科技集中体现的平台,将中国已发展成熟的养鱼合作社,从"经济合作"、"信息合作"推向"生态合作"也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池塘 环境 生态合作
下载PDF
太湖流域池塘河蟹养殖向太湖排放氮磷的研究 被引量:58
5
作者 陈家长 胡庚东 +1 位作者 樊恩源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3,共3页
据2001年调查,太湖流域池塘河蟹养殖面积为11377.86hm2,河蟹产量为6681.18t。按物料平衡计算,1hm2养蟹池塘向环境排放的TN为27.08kg,TP为7.85kg,太湖流域池塘养蟹向环境中年排放TN为308.12t,TP为89.32t。按池塘进排水实测值计算,太湖流... 据2001年调查,太湖流域池塘河蟹养殖面积为11377.86hm2,河蟹产量为6681.18t。按物料平衡计算,1hm2养蟹池塘向环境排放的TN为27.08kg,TP为7.85kg,太湖流域池塘养蟹向环境中年排放TN为308.12t,TP为89.32t。按池塘进排水实测值计算,太湖流域按池塘养蟹外排水中TN、TP浓度增量分别为0.34、0.05mg·L-1,太湖流域池塘养蟹年外排TN和TP的增量分别为154.74t和22.75t。排放的TN、TP通过太湖水网流入太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蟹 生态环境 太湖流域
下载PDF
铬对鲤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6
作者 陈家长 胡庚东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13-15,29,共4页
用0.1,0.5,0.8,1.0和2.0mg/L铬溶液分别刺激鲤鱼21d和44d后,测定鲤鱼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估测不同浓度的铬溶液对鲤鱼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0.1和 0.5 mg/L铬溶液对鲤鱼NBT阳性细胞、溶菌酶活性无影响,0.8mg/L的铬溶液可使NBT阳细胞数... 用0.1,0.5,0.8,1.0和2.0mg/L铬溶液分别刺激鲤鱼21d和44d后,测定鲤鱼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估测不同浓度的铬溶液对鲤鱼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0.1和 0.5 mg/L铬溶液对鲤鱼NBT阳性细胞、溶菌酶活性无影响,0.8mg/L的铬溶液可使NBT阳细胞数和溶菌酶活性降低,而1.0和2.0mg/L铬溶液可使NBT阳细胞数和溶菌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这一结果表明水体中0.1和0.5mg/L铬对鲤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无影响,0.8mg/L铬略有影响,而1.0和2.0mg/L的铬则明显降低鲤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NBT阳细胞 溶菌酶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水体
下载PDF
氨氮胁迫下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机体免疫力的变化及其对海豚链球菌易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43
7
作者 陈家长 臧学磊 +3 位作者 胡庚东 范立民 宋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29-634,共6页
研究了不同作用时间(0、24、48、96和120 h)下不同质量浓度氨氮(对照组、1、3、5和10 mg·L-1)对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清SOD、AKP、溶菌酶和补体C3活性的影响,以及不同质量浓度氨氮(对照组、1、3、5和10 mg&... 研究了不同作用时间(0、24、48、96和120 h)下不同质量浓度氨氮(对照组、1、3、5和10 mg·L-1)对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清SOD、AKP、溶菌酶和补体C3活性的影响,以及不同质量浓度氨氮(对照组、1、3、5和10 mg·L-1)胁迫下罗非鱼对海豚链球菌的易感性。结果显示:在1.0 mg·L-1氨氮质量浓度下,罗非鱼血清SOD活性在24 h受到诱导;在3.0、5.0和10.0 mg·L-1氨氮质量浓度下,罗非鱼血清SOD活性均受到抑制,最大抑制率分别达18.85%、23.47%和38.46%。在1.0 mg·L-1氨氮质量浓度下,罗非鱼血清AKP活性在0-96 h呈先降低后恢复的趋势;5.0和10.0 mg·L-1实验组的血清AKP活性在24-120 h则一直受到抑制。1.0 mg·L-1实验组的罗非鱼血清溶菌酶活性在24-120 h一直无显著变化,3.0、5.0和10.0 mg·L-1实验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1.0 mg·L-1实验组的罗非鱼血清补体C3活性在各个采样时间下均大于对照组,而5.0和10.0 mg·L-1实验组补体C3活性始终受到抑制。罗非鱼对海豚链球菌的易感性实验研究显示,置于3.0、5.0和10.0 mg·L-1的罗非鱼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43.33%、46.67%和63.33%,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 mg·L-1实验组,表明氨氮质量浓度超过3.0 mg·L-1能够增加罗非鱼对海豚链球菌的易感性。本实验认为,超过3 mg·L-1的氨氮质量浓度胁迫能够显著降低罗非鱼的免疫力,增加对海豚链球菌的易感性。因此在罗非鱼健康养殖中,调控并降低氨氮质量浓度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海豚链球菌 氨氮 免疫 死亡率
下载PDF
长江下游重点江段水质污染及对鱼类的毒性影响 被引量:38
8
作者 陈家长 孙正中 +2 位作者 吴伟 胡庚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5-640,共6页
通过对长江下游安庆、南京、镇江和长江口 4江段水质及其对鱼类毒性影响的调查发现 ,长江下游江段主航道的水质符合国家地面Ⅱ类标准 ,但近岸的污染带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其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烃类和挥发酚等 ,这些污染物对鱼类有一... 通过对长江下游安庆、南京、镇江和长江口 4江段水质及其对鱼类毒性影响的调查发现 ,长江下游江段主航道的水质符合国家地面Ⅱ类标准 ,但近岸的污染带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其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烃类和挥发酚等 ,这些污染物对鱼类有一定的毒性影响 ,可引起鱼类的急性中毒 ,并可诱导鱼类产生微核。同时在上述几个江段内的鱼体内可检出较高的污染物残留。这表明长江下游江段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这种污染对区域性渔业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重点江段 水质污染 鱼类 毒性影响
下载PDF
表面流人工湿地在池塘养殖循环经济模式中的净化效能研究 被引量:40
9
作者 陈家长 何尧平 +3 位作者 孟顺龙 胡庚东 范立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98-1904,共7页
2005年7月30日—12月2日,每月一次对人工湿地的进、出水进行采样,以总磷(TP)、总氮(TN)、正磷酸盐(PO43--P)、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氨氮(NH4+-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叶绿素a(Chla)等为主要水质指标,研究了在池塘... 2005年7月30日—12月2日,每月一次对人工湿地的进、出水进行采样,以总磷(TP)、总氮(TN)、正磷酸盐(PO43--P)、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氨氮(NH4+-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叶绿素a(Chla)等为主要水质指标,研究了在池塘养殖循环经济模式中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混养区养殖废水的净化效能。结果表明,5次测定中,人工湿地对NH4+-N、NO-2-N、NO3--N、PO34--P、TN、TP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变化在56.25%~91.67%、38.46%~79.59%、43.75%~81.82%、47.50%~78.67%、31.37%~80.00%、39.53%~71.43%和32.07%~50.00%,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91%、53.06%、60.88%、61.33%、54.22%、59.15%和41.69%。出水水质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分别从50.33、51.11、50.28、56.00和51.08的富营养状态降低到39.86、41.28、42.70、47.76和46.16的中营养状态,而且CODMn在所有测定时间下的出水水质中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Ⅱ类水质标准,出水中的TP在大多时间下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Ⅰ类或Ⅱ类水质标准。说明表面流人工湿地对养殖废水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流人工湿地 循环经济模式 净化 水质
下载PDF
氮磷比对两种蓝藻生长及竞争的影响 被引量:41
10
作者 孟顺龙 裘丽萍 +5 位作者 胡庚东 范立民 宋超 陈家长 徐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38-1444,共7页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氮磷比条件下主要水华藻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isa)和巨颤藻(Oscillatoria princeps)的生长和种间竞争。结果表明,无论在纯培养体系还是混合培养体系中,微囊藻在中氮磷比(N/P=4.5)下生长最好,颤...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氮磷比条件下主要水华藻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isa)和巨颤藻(Oscillatoria princeps)的生长和种间竞争。结果表明,无论在纯培养体系还是混合培养体系中,微囊藻在中氮磷比(N/P=4.5)下生长最好,颤藻在低氮磷比(N/P=0.45)下生长最好;氮磷比对藻类的种间竞争抑制参数能够产生明显影响,中氮磷比时微囊藻对颤藻的竞争抑制参数最大,分别是高氮磷比(N/P=45)和低氮磷比时的1.38倍和1.35倍;而颤藻对微囊藻的竞争抑制参数则是在低氮磷比时最大,分别是高氮磷比和中氮磷比时的2.22倍和4.02倍。中、高氮磷比时微囊藻对颤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α)大于颤藻对微囊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β),而低氮磷比时则相反。根据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中两物种的竞争结局可初步判断,中、高氮磷比时,微囊藻在竞争中占优势,低氮磷比时,微囊藻和颤藻不稳定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 颤藻 氮磷比 种间竞争
下载PDF
太湖蠡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对水质的评价 被引量:39
11
作者 孟顺龙 陈家长 +4 位作者 胡庚东 吴伟 范立民 马晓燕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0-36,共7页
2007年冬季(1月30日)和春季(3月27日)对太湖蠡湖进行两次全面调查。采用种类相似性指数、优势指数、多样性指数和污水生物系统等多项生物学指标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并结合理化指标评价蠡湖水质营养状况。结果表明:蠡湖共检出浮游植物8... 2007年冬季(1月30日)和春季(3月27日)对太湖蠡湖进行两次全面调查。采用种类相似性指数、优势指数、多样性指数和污水生物系统等多项生物学指标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并结合理化指标评价蠡湖水质营养状况。结果表明:蠡湖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88种;其中以绿藻门种类最多,共48种,占总种数的54.55%;硅藻门次之,共15种,占总种数的17.05%。两次调查中各个站位的优势种均为绿藻门种类,其中冬季的优势种为小球衣藻(Chlamydomonas microsphaera),优势指数变化在71.43%~96.28%,春季优势种为小形平藻(Pedinomonas mi-nor)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优势指数变化在67.02%~82.59%,优势种非常明显。浮游植物相似性指数测算结果显示,冬季和春季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差异很大,相似性指数仅为0.30。同时,生物学评价显示,蠡湖冬季水质劣于春季,与化学评价结果相一致;但从评定级别看,生物评价认为,2007年冬、春季节蠡湖水质分别处于重污染和中度污染状态,较化学评价的污染程度重,显示出两种方法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蠡湖 浮游植物 群落特征 水质评价
原文传递
利用有益微生物改善养殖生态环境的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陈家长 简纪常 +2 位作者 胡庚东 吴伟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3-36,共4页
研究了噬菌蛭弧菌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水产养殖中常见病菌的裂解能力及噬菌蛭弧菌和光合细菌对池塘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 ,噬菌蛭菌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裂解作用 ,噬菌蛭弧菌和光合细菌结合使用对养殖环境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2 5... 研究了噬菌蛭弧菌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水产养殖中常见病菌的裂解能力及噬菌蛭弧菌和光合细菌对池塘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 ,噬菌蛭菌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裂解作用 ,噬菌蛭弧菌和光合细菌结合使用对养殖环境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2 5d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池塘中的细菌总数少 2个数量级 ,70d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池塘中的细菌总数少 3个数量级 ;2 5d后对照组COD为 6 35mg L ,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 3、5、1 0mL m3 及光合细菌皆为 5mL m3 实验组的COD分别为 4 6 7、4 1 6、4 1 8mg L ;2 5d后对照组NH3 N为 0 4 9mg L ,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 3、5、1 0mL m3 及光合细菌皆为 5mL m3 实验组的NH3 N分别为 0 36、0 33、0 32mg L ,90d后对照组NH3 N为 0 4 1mg L ,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 3、5、1 0mL m3 及光合细菌皆为 5mL m3 实验组的NH3 N分别为 0 2 7、0 2 2、0 2 1mg L ;5 5d后对照组硫化物为0 0 1 1mg L ,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 3、5、1 0mL m3 及光合细菌皆为 5mL m3 实验组的硫化物分别为0 0 1 0、0 0 0 8、0 0 0 8mg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益微生物 养殖生态环境 噬菌蛭弧菌 光合细菌 嗜水气单胞菌
下载PDF
阿特拉津在水环境中的残留及其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3
作者 孟顺龙 胡庚东 +2 位作者 吴伟 陈家长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68,83,共6页
阿特拉津是中国及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一种除草剂,目前已存在于某些地区的湖泊和地下水中,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饮用水源造成潜在威胁。介绍了阿特拉津的应用概况,综述了阿特拉津在水环境中的残留状况及其对生物的生理生化毒性和遗传毒性研... 阿特拉津是中国及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一种除草剂,目前已存在于某些地区的湖泊和地下水中,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饮用水源造成潜在威胁。介绍了阿特拉津的应用概况,综述了阿特拉津在水环境中的残留状况及其对生物的生理生化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加强阿特拉津对生物的"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生殖毒性、蓄积毒性和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以及阿特拉津与其他污染物对生物的联合毒性作用和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水环境 残留 毒理效应
下载PDF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及其降解产物对水生生物的毒理效应 被引量:29
14
作者 吴伟 +1 位作者 陈家长 胡庚东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3年第6期39-44,共6页
研究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及其降解产物 4 壬基酚对水生生物的毒理效应。结果表明 ,壬基酚聚氧乙烯 (10 )醚和 4 壬基酚对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各级生物都有一定的急性毒性 ,水生生物对这 2种化合物的敏感性顺序为 :枝角类 >鱼类 >藻... 研究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及其降解产物 4 壬基酚对水生生物的毒理效应。结果表明 ,壬基酚聚氧乙烯 (10 )醚和 4 壬基酚对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各级生物都有一定的急性毒性 ,水生生物对这 2种化合物的敏感性顺序为 :枝角类 >鱼类 >藻类 >微生物 ,且 4 壬基酚的毒性程度较壬基酚聚氧乙烯 (10 )醚更强。Ames试验同时表明 4 壬基酚具有致突变性 ,而壬基酚聚氧乙烯 (10 )醚则不显致突变活性。建议这 2种物质在水环境中的允许浓度为 :ρ(4 壬基酚 )≤ 0 .0 14mg/L ;ρ(壬基酚聚氧乙烯 (10 )醚 )≤ 0 .6 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4-壬基酚 水生生物 毒理效应
下载PDF
苯酚胁迫下罗非鱼组织中过氧化氢酶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6
15
作者 陈家长 +1 位作者 胡庚东 吴伟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87-692,共6页
以奥尼杂交罗非鱼(Oreochromisaureus♂×Oreochromisniloticus♀)为试验鱼类,研究了其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苯酚后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罗非鱼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的CAT正常值分别为8.56... 以奥尼杂交罗非鱼(Oreochromisaureus♂×Oreochromisniloticus♀)为试验鱼类,研究了其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苯酚后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罗非鱼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的CAT正常值分别为8.56±0.2U·mg-1和15.48±0.1U·mg-1,GST的正常值分别为4.39±0.20U·mg-1和13.30±0.31U·mg-1,均是肝脏组织高于肌肉组织。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苯酚处理罗非鱼25d,除了0.002mg·L-1质量浓度组罗非鱼体内CAT和GST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质量浓度组的CAT和GST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两者的变化趋势相近。CAT的变化规律为低质量浓度组先升高后降低,高质量浓度组不断下降。即低质量浓度苯酚对罗非鱼体内的CAT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而高质量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可使鱼体内的CAT失活,且这种变化幅度肝脏比肌肉大。GST的变化规律为先升高后降低,即苯酚对罗非鱼体内的GST具有先诱导后抑制的作用。研究表明,0.002mg·L-1质量浓度以下的苯酚对罗非鱼没有生化毒性影响,罗非鱼组织中的CAT和GST可作为生物标志物来评价酚类污染物对鱼类的生化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罗非鱼 组织 过氧化氢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下载PDF
池塘河蟹生态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0
16
作者 吴伟 范立民 +2 位作者 何杰 吴婷婷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0-54,共5页
为了评判河蟹生态养殖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2004年4—11月对河蟹生态养殖池塘的水环境进行了现状调查与监测。水源区的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总氮、总磷、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表明水源区水质主要是富营养化和轻微的有机污染。在池塘生态养... 为了评判河蟹生态养殖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2004年4—11月对河蟹生态养殖池塘的水环境进行了现状调查与监测。水源区的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总氮、总磷、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表明水源区水质主要是富营养化和轻微的有机污染。在池塘生态养殖区中,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pH值和总磷。生态养殖区水质虽有超标,但超标幅度明显低于水源区。调查同时发现,河蟹生态养殖区因栽有大量的水草,对氮磷的吸收比较充分,故生态养殖区的氮磷在养殖周期中的变化较水源区要小得多,叶绿素A的动态变化也证明了水草的生态意义。总体而言,生态养殖区的水质要明显优于水源区,基本上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3级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的要求。河蟹生态养殖不会对外界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养殖学 池塘 水产养殖 生态 河蟹 环境 水质
下载PDF
低浓度阿特拉津对鲫鱼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1
17
作者 陈家长 孟顺龙 +2 位作者 胡庚东 吴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51-1156,共6页
采用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研究不同作用时间和不同暴露浓度下除草剂阿特拉津对鲫鱼肝脏、肾脏和肌肉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对鲫鱼各个组织器官CAT活性均产生了较强的影响。24d连续暴露后,在低浓度(0.1~1.0mg... 采用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研究不同作用时间和不同暴露浓度下除草剂阿特拉津对鲫鱼肝脏、肾脏和肌肉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对鲫鱼各个组织器官CAT活性均产生了较强的影响。24d连续暴露后,在低浓度(0.1~1.0mg·L-1)范围内,阿特拉津对鲫鱼肝脏、肾脏和肌肉CAT活性均产生了诱导作用;而高浓度(5.0~10.0mg·L-1)范围内则对这些组织器官CAT活性均产生了抑制作用。从时间效应看,低浓度(1.0mg·L-1)时,在所有作用时间下,阿特拉津对鲫鱼肝脏、肾脏和肌肉CAT活性均产生了强烈的诱导作用;诱导作用随着暴露时间的延续均先增强后减弱,并最终使CAT含量维持在某一浓度水平;且在染毒后10d,阿特拉津对鲫鱼肝脏、肾脏和肌肉CAT活性的诱导作用达到最大,最大诱导率分别为93.96%、75.39%和62.86%。高浓度(10.0mg·L-1)时,仅在暴露的第3d,阿特拉津对鲫鱼肝脏CAT活性产生了诱导作用,除此之外,在任何时间下,阿特拉津对鲫鱼各组织器官的CAT活性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暴露时间的延续均先增强后减弱,并最终使CAT含量维持在某一浓度水平。试验显示,低浓度阿特拉津暴露即可引起鱼体产生较强的氧化压力,从而会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鱼体CAT活性变化的显著性及其与阿特拉津之间所存在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说明CAT有望成为一种敏感的分子生物标志物来监测水体中阿特拉津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鲫鱼 亚急性 过氧化氢酶
下载PDF
蚌、鱼混养在池塘养殖循环经济模式中的净化效能 被引量:27
18
作者 陈家长 何尧平 +3 位作者 孟顺龙 胡庚东 范立民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1-46,共6页
以TP、TN、PO4^3--P、NO3^--N、NO2^--N、NH4^+-N、CODMn、Chla等为主要水质指标研究了在池塘养殖循环经济模式中蚌、鱼混养对主养区养殖废水的净化效能。结果表明:在7月30日到12月2日的5次测定中,除Chla外,其他指标的去除率表现为... 以TP、TN、PO4^3--P、NO3^--N、NO2^--N、NH4^+-N、CODMn、Chla等为主要水质指标研究了在池塘养殖循环经济模式中蚌、鱼混养对主养区养殖废水的净化效能。结果表明:在7月30日到12月2日的5次测定中,除Chla外,其他指标的去除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NH4^+N在各测定时间的去除率在25.58%-50.82%之间变化,平均去除率为38.05%,8月28日去除率最大,12月2日去除率最小;NO2^--N、NO3^--N、PO4^3--P、TN、TP和CODMn去除率分别在16.95%-45.45%、25.23%~48.48%、18.37%-52.43%、19.47%-49.39%、12.24%-50.00%和31.88%~49.63%之间,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6.93%、34.75%、36.50%、29.66%、32.49%和41.21%。且均在9月29日去除率达到最大,12月2日降低为最小。蚌、鱼混养对Chla的去除效果明显,平均去除率达83.49%。各测定时间的出水水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均明显低于进水。认为蚌、鱼混养对主养区养殖废水具有很好的净化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循环经济模式 混养区 净化效能
下载PDF
诺卡氏菌对养殖水体中氨氮的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吴伟 陈家长 +2 位作者 张学智 谢慧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1期21-24,共4页
应用诺卡氏菌Nocardia对影响氨氮降解的各种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降解菌在30℃,pH7.2及氯氟初始浓度0-30mg/L范围内保持高活性,最大降解速率达3.5mg/L·h。当底物浓度大于50mg/L时,平均降解速率线性下降。当接种量(菌... 应用诺卡氏菌Nocardia对影响氨氮降解的各种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降解菌在30℃,pH7.2及氯氟初始浓度0-30mg/L范围内保持高活性,最大降解速率达3.5mg/L·h。当底物浓度大于50mg/L时,平均降解速率线性下降。当接种量(菌悬液/反应液)为20mL/100mL时氨氮的降解是高效与经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卡氏菌 氨氮 降解 水体 水产养殖
下载PDF
铅和铬对鱼类联合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陈家长 胡庚东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169-173,共5页
采用斑马鱼研究铅和铬共存的联合毒性。二价铅对斑马鱼的24h、48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71、155和146mg/l,六价铬对斑马鱼的24h、48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2、67和50mg/l。在浓度1... 采用斑马鱼研究铅和铬共存的联合毒性。二价铅对斑马鱼的24h、48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71、155和146mg/l,六价铬对斑马鱼的24h、48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2、67和50mg/l。在浓度1∶1的情况下,铅和铬共存对斑马鱼24h、48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5、29和26mg/l。根据Marking的指数法求得24h、48h和96h的相加指数AI分别为089、061和043,皆大于零,表现为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协同作用 联合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