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使用匿名通信的双通道匿名在线会议方案 被引量:1
1
作者 佳佳 李晓宇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31-2139,共9页
考虑到会议中实时传输的语音、视频等机密数据的安全问题以及发言者身份位置隐私的泄露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匿名通信的双通道匿名在线会议方案.该方案采用"双通道"的方式.用户收看会议通道使用web网页方式,所有的注册并登录... 考虑到会议中实时传输的语音、视频等机密数据的安全问题以及发言者身份位置隐私的泄露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匿名通信的双通道匿名在线会议方案.该方案采用"双通道"的方式.用户收看会议通道使用web网页方式,所有的注册并登录的合法观众均可以收看会议.用户发言通道通过匿名通信技术来实现,保证服务器或者任意第三方不能找到发言用户所在的节点.在传送过程中,发言节点对用户ID和发言内容使用AES和RSA算法混合加密,在每次发送给中转节点时,都再一次进行混合加解密.中转节点根据转发概率Pf来确定转发给会议服务器或是其他中转节点,若转发给其他中转节点,则采取随机选择策略确定下一中转节点,直至下一跳是会议服务器.用户的发言内容在到达服务器之前是保密的,任何其他用户不能获取和伪造.会议服务器和任意其他用户都无法识别发言者,攻击者也很难通过流量分析和追踪攻击来获取消息的传输路径,确保了发言者身份位置隐私的安全.每次的传输路径都是随机的,不依靠某些特定节点,因此,当系统中部分节点故障或者离开网络时,也不会影响整个通信过程.收看会议和发言两个通道是互相独立的,前者不需要匿名通信,因此能够保证实时性,使得系统效率高,速度快.实验表明,该方案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系统用户量较大时,仍能保证会议的实时性和较强的匿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会议 匿名通信 混合加密 双通道
下载PDF
微流控可控分步组装制备透明质酸/聚乙烯亚胺/DNA纳米复合物
2
作者 沈逸怀 佳佳 申有青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29-1038,共10页
阳离子聚合物/DNA形成的复合物纳米颗粒呈正电性,因此表面必须遮盖一层电中性或负电性的聚合物才能在体内应用,但如何控制遮蔽层在复合物纳米颗粒上组装,形成结构可控、尺寸均一的基因输送系统是关键.本文以基因输送系统中常见的透明质... 阳离子聚合物/DNA形成的复合物纳米颗粒呈正电性,因此表面必须遮盖一层电中性或负电性的聚合物才能在体内应用,但如何控制遮蔽层在复合物纳米颗粒上组装,形成结构可控、尺寸均一的基因输送系统是关键.本文以基因输送系统中常见的透明质酸(HA)/聚乙烯亚胺(PEI)/DNA系统为例,探索了利用微流控芯片进行可控分步的层层自组装,制备尺寸大小均一、表面电势为负的HA/PEI/DNA纳米复合物的方法.将PEI与DNA通过第一个微流控芯片自组装得到PEI/DNA纳米复合物,该复合物颗粒在第二个微流控芯片内与HA再次组装得到HA/PEI/DNA纳米复合物.考察了微流控芯片管道的尺寸、溶液流速及流速比R、PEI与DNA氮磷比(N:P)、HA与DNA质量比(HA:DNA)等参数与所形成的纳米复合物的尺寸、均一性及表面电势的关系,并与涡旋振荡法制备的复合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传统的涡旋振荡法制备的HA/PEI/DNA纳米复合物尺寸偏大(340~490 nm)、均一度低(PDI,0.506~0.863);而用微流控法制备的复合物尺寸较小(190 nm)、分布更为均一(PDI=0.3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基因载体 纳米复合物 微流控芯片 组装条件 透明质酸遮蔽
原文传递
通过柔性微针阵列集成的叉指电极装置产生电刺激用于癌症免疫治疗
3
作者 潘奕璇 张扬熙 +10 位作者 史雪莹 李冬冬 徐晓丹 肖冰 朴莹 佳佳 邵世群 Frederic Chun-Yip Ho 申有青 张阿平 唐建斌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2期2779-2792,M0005,M0006,共16页
免疫疗法通过化学或生物制剂来激活免疫系统,改变了癌症治疗的传统方式.但大多数免疫类药物在肿瘤组织内的渗透性差,容易产生副作用而使疗效不尽人意.电刺激疗法是一种新颖的癌症疗法,其可以不利用化学、生物制剂产生抑癌效果,但存在操... 免疫疗法通过化学或生物制剂来激活免疫系统,改变了癌症治疗的传统方式.但大多数免疫类药物在肿瘤组织内的渗透性差,容易产生副作用而使疗效不尽人意.电刺激疗法是一种新颖的癌症疗法,其可以不利用化学、生物制剂产生抑癌效果,但存在操作复杂和难以制备微米级小型电刺激装置的问题.本文通过将光学3D微打印技术与化学镀工艺结合,成功制备了柔性微针阵列集成的叉指电极装置.其能够生成交变电场触发肿瘤细胞内线粒体的钙离子过载和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导致损伤相关分子模式释放,从而激活免疫应答并引起肿瘤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实验结果显示,本文的通电微针装置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全身抑瘤作用,抑制了原发肿瘤和远处肿瘤的生长以及黑色素瘤肺转移.因此,本文将电刺激与免疫疗法相结合,为无药物癌症治疗提供了新方向并为癌症治疗领域提供了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stimulation MICRONEEDLE Interdigital electrode MELANOMA Immunogenic cell death
原文传递
酶响应的树枝状大分子键合物在体外肿瘤模型中的渗透行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思亲 周泉 +3 位作者 佳佳 周珠贤 唐建斌 申有青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7-488,共12页
实体肿瘤组织中固有的高渗透压、高细胞密度和乏血供等生物屏障导致纳米药物难以在肿瘤组织中浸润,从而难以渗透到肿瘤内部发挥治疗作用.为了克服上述纳米药物的被动扩散瓶颈,提升其在肿瘤组织中的渗透效果,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主动转胞... 实体肿瘤组织中固有的高渗透压、高细胞密度和乏血供等生物屏障导致纳米药物难以在肿瘤组织中浸润,从而难以渗透到肿瘤内部发挥治疗作用.为了克服上述纳米药物的被动扩散瓶颈,提升其在肿瘤组织中的渗透效果,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主动转胞吞作用来实现跨细胞传递和肿瘤渗透的纳米载药系统.利用γ-谷氨酰胺转移酶(GGT)响应的两性离子基团(BGA)修饰了以喜树碱(CPT)为核心的第四代树枝状大分子(G4/CPT),制备了一种具有精准结构和肿瘤特异性酶响应电荷反转的药物-树枝状大分子键合物(G4/CPT-BGA),其分子量为20 kDa,粒径约为5 nm,表面电势约为−2 mV.研究发现G4/CPT-BGA能够被GGT催化产生由负到正的电荷反转,并且能够水解释放出所携载的化疗药物喜树碱,从而有效杀伤肿瘤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实验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证明了G4/CPT-BGA能通过小窝蛋白介导的细胞内吞被肿瘤细胞摄取,随后通过高尔基体介导的细胞外排途径被释放出细胞,由此通过这种迭代不断的“内吞-外排”作用(转胞吞)实现跨细胞传递.最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G4/CPT-BGA在三维肿瘤球中的浸润效果,证明了G4/CPT-BGA能够基于主动转胞吞作用实现在肿瘤球中的高效渗透作用.因此,用GGT响应的两性离子基团对树枝状大分子的端基进行修饰,能赋予该载体主动转胞吞作用的功能,从而克服被动转运过程中的扩散障碍,为设计其他具有肿瘤增强渗透能力的抗癌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药物 树枝状大分子 肿瘤渗透 主动转胞吞作用 γ-谷氨酰胺转移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