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语教师评价素养的构成和发展策略 被引量:32
1
作者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102,共8页
促进学习的评价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评价素养,教师评价素养成了教育评价领域的一个新的热点。关于外语教师的评价素养,戴维斯提供了一个"知识+技能+原理"的框架,因巴尔-劳瑞则构建了一个"评价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qu... 促进学习的评价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评价素养,教师评价素养成了教育评价领域的一个新的热点。关于外语教师的评价素养,戴维斯提供了一个"知识+技能+原理"的框架,因巴尔-劳瑞则构建了一个"评价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的框架。要发展外语教师的评价素养,必须清晰界定外语教师的评价素养,构建外语评价的质量标准,充分提供相关学习材料,提供多样的外语评价实践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师 评价素养 专业发展
原文传递
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与师生课堂互动、学习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朱伟强 黄山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34,共11页
新课程对教与学的关系尤其是师生的课堂互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师生关系不仅影响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该文通过一项较大规模的数据调查来回答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师生课堂互动是如何影响师生关系的,而学与教中的人... 新课程对教与学的关系尤其是师生的课堂互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师生关系不仅影响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该文通过一项较大规模的数据调查来回答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师生课堂互动是如何影响师生关系的,而学与教中的人际关系又是如何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研究发现,师生课堂互动越体现主体性和互动性,师生间就越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与学生主动参与相比,教师教学策略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更大;人际关系对学生非学术成就的解释力远远大于学术成就,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学校幸福感,其次是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兴趣,再次是学业自我概念,而对学习动机变异的解释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 学与教中的人际关系 课堂互动 学习结果
原文传递
评价的课程意蕴——兼论课堂评价的隐性课程属性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少非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44-49,共6页
课程、教学、评价是教育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关于评价与课程的关系,无论是从教育评价学的视角还是从课程论的视角都没有对此进行全面的诠释。评价影响课程目标的确立、影响课程内容的确定、影响课程实施方式,同时也影响课程管理... 课程、教学、评价是教育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关于评价与课程的关系,无论是从教育评价学的视角还是从课程论的视角都没有对此进行全面的诠释。评价影响课程目标的确立、影响课程内容的确定、影响课程实施方式,同时也影响课程管理。无论如何理解课程,评价都具备课程的意蕴。可见,课堂评价作为评价的一种类型本身具有课程意蕴,能够创造一种课堂文化或一种环境,并带来诸多不确定非预期的结果。评价的课程意蕴告诉我们,尽管课程改革很重要,但如果评价改革跟不上,课程改革也不可能有预期的成效。同样,课堂评价的隐性课程属性告诉我们,没有高质量的课堂评价,也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程实施和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 课程意蕴 课堂评价 隐性课程
原文传递
学与教中的人际关系调查:基于ICIC数据库的报告 被引量:5
4
作者 朱伟强 黄山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9-39,共11页
学与教中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是刻画教师-学生围绕课程方案互动的关键变量。该文通过一项较大规模的数据调查(ICIC)来回答目前学与教中的人际关系状况是怎样的、人际关系... 学与教中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是刻画教师-学生围绕课程方案互动的关键变量。该文通过一项较大规模的数据调查(ICIC)来回答目前学与教中的人际关系状况是怎样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班级在学与教的方面具有哪些特征。结果发现,中心城区学校学生的人际关系优于城郊学校,七年级学生的人际关系优于八年级学生,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伴关系良好的学生更容易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反之亦然。人际关系良好的班级,学生拥有更积极的学校幸福感,学业自我概念清晰、学习积极主动。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能尊重学生差异和主体地位,而且通常这样的班级班额不会太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 学与教中的人际关系 现状 班级特征
原文传递
国际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发展概述 被引量:3
5
作者 柯政 黄山 +1 位作者 刘丽丽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5-121,共7页
近十年,课程研究领域呈现出理论视角和新概念纷繁复杂、课程公平问题关注集中、课程开发研究有勃兴之势以及概念辨析性文章依然占据重要比例等方面的特征。教学研究领域则存在跨学科色彩浓厚、研究方法规范、注重技术和工具开发等特征... 近十年,课程研究领域呈现出理论视角和新概念纷繁复杂、课程公平问题关注集中、课程开发研究有勃兴之势以及概念辨析性文章依然占据重要比例等方面的特征。教学研究领域则存在跨学科色彩浓厚、研究方法规范、注重技术和工具开发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国内外发展差距以及下一步如何提升国内本学科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与教学 学科发展 课程理论
下载PDF
Globalization of English and Teaching EIL in China
6
作者 《科技视界》 2012年第26期212-215,350,共5页
The globalization of English has led to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the language.English varieties with multi-cultures emerged.In this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EIL) context,English learner... The globalization of English has led to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the language.English varieties with multi-cultures emerged.In this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EIL) context,English learners are not inextricably tied to native norms and cultures,instead,they can use their own varieties which reflect their own cultures and project their own identities.Providing a descriptive account of the general trends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ELT) in China in the last few decades,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whether the rapid globalization of English has had any impact on policy and practice on EIL in our country,and changes of peoples' perceptions which accompany the shift from EFL to EIL will also be addre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IZATION ENGLISH EIL China
下载PDF
大观念与基于大观念的课程建构 被引量:35
7
作者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7-31,共5页
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关注点,而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表征形式,大观念还未得到应有的探讨。在知识爆炸时代,信息超载的课程需要大观念来组织以促进学生的深层学习。大观念是一种联结,且居于学科核心;大观念是持久的,可迁... 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关注点,而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表征形式,大观念还未得到应有的探讨。在知识爆炸时代,信息超载的课程需要大观念来组织以促进学生的深层学习。大观念是一种联结,且居于学科核心;大观念是持久的,可迁移到其他的情境脉络;大观念是抽象的,习得是缓慢的、逐渐深化的过程;大观念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运用大观念来组织课程内容包括三个步骤:识别主题,围绕主题建构知识网;识别、表述持久理解和编写基本问题;编写知识和技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观念 持久理解 基本问题 课程内容组织
下载PDF
英语口语课堂中的外语学习焦虑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胡雪梅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25,共6页
外语学习焦虑(Foreign Language Anxiety)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外语学习主体研究,即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研究。之后,尽管外语课堂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得以改进和提升,外语学习焦虑却仍然无可避免地存在于课堂中,影响着学... 外语学习焦虑(Foreign Language Anxiety)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外语学习主体研究,即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研究。之后,尽管外语课堂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得以改进和提升,外语学习焦虑却仍然无可避免地存在于课堂中,影响着学生的口语输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学习焦虑 英语口语课堂 Language 20世纪70年代 个体差异研究 主体研究 教学方法 外语课堂
下载PDF
教师专业标准视角下的外语教师评价素养
9
作者 《上海建桥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7-14,共8页
通过对3个国家7个外语教师专业标准文件的文本分析,文章旨在描述外语教师评价素养的概念和具体内涵框架。研究发现:(1)外语教师评价素养是一般教师评价素养在具体外语学科的具体表现;(2)外语教师评价素养的内涵框架包括评价目的和目标,... 通过对3个国家7个外语教师专业标准文件的文本分析,文章旨在描述外语教师评价素养的概念和具体内涵框架。研究发现:(1)外语教师评价素养是一般教师评价素养在具体外语学科的具体表现;(2)外语教师评价素养的内涵框架包括评价目的和目标,评价方法,评价实施、评等和解释,评价汇报和交流,评价结果的运用,评价伦理和公平,学生参与评价以及评价反思8个方面;(3)外语教师专业标准或多或少整合了促进学习的评价以及基于标准的教育理念,而目前的评价素养测量工具并没有回应这种改变。未来的评测外语教师评价素养的工具应该回应外语教师评价素养结构的复杂性,能够描述评价素养的8个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师评价素养 外语教师专业标准 评价素养测量工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