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治疗进展 被引量:49
1
作者 王雷 王遵来 +1 位作者 王爱芹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2期175-177,共3页
关键词 椎动脉型 颈椎病 手法治疗 针刺治疗 药物治疗 文献综述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分蘖期茎蘖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2
作者 郭天财 +2 位作者 冯伟 徐丽娜 王晨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0-355,共6页
选用分蘖成穗率不同的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通过3个密度水平大田试验研究了分蘖期主茎和不同蘖位分蘖间的干物质积累与光合特性的差异,以探讨2种穗型品种分蘖成穗的生理机制.结果显示:(1)在冬小麦分蘖期间,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兰考... 选用分蘖成穗率不同的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通过3个密度水平大田试验研究了分蘖期主茎和不同蘖位分蘖间的干物质积累与光合特性的差异,以探讨2种穗型品种分蘖成穗的生理机制.结果显示:(1)在冬小麦分蘖期间,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高位分蘖干物质积累速率较慢,分蘖与主茎的差距较大;而分蘖成穗率高的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分蘖与主茎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差距较小.(2)2品种分蘖与主茎干物重比值(蘖/茎)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成穗分蘖的蘖/茎值拔节期均大于0.5,而同期未成穗分蘖均低于0.5.(3)在分蘖期间,兰考矮早八分蘖的净光合速率随生育进程增长比主茎缓慢,且随密度增加分蘖与主茎的差距进一步加大;豫麦49-198分蘖与主茎的光合速率差异较小,且种植密度对其影响也较小.(4)拔节中前期种植密度对2品种的荧光参数影响较小,拔节后期2品种分蘖的初始荧光(F0)均显著大于主茎,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却显著低于主茎;随种植密度增加,2品种主茎与分蘖的F0和Fv/Fm差异增大,且这种趋势随蘖位上升表现得更加明显.研究表明,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拔节期主茎与分蘖间干物质积累和光合性能的差异过大是其分蘖成穗率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穗型 分蘖成穗 干物质积累 光合特性
下载PDF
不同灌水处理下小麦干物质分配、转运及其产量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晓航 杨丽娟 +1 位作者 蒋志凯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30期33-37,共5页
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抗旱节水高效品种,并且探索出与之相配套的灌水模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以后的在抗旱节水品种的选育及节水栽培技术的广泛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以豫北地区‘洛旱8号’、‘新麦26’、‘矮抗58’、‘周麦18’4个品种为... 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抗旱节水高效品种,并且探索出与之相配套的灌水模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以后的在抗旱节水品种的选育及节水栽培技术的广泛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以豫北地区‘洛旱8号’、‘新麦26’、‘矮抗58’、‘周麦18’4个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2种不同灌溉模式,不灌水(W0)、灌2水(W1)。采用裂区设计,研究在不同灌水模式处理下对不同小麦品种植株各器官干物质的积累、分配、转运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得出:不同品种间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其在各器官的分配规律基本一致,‘周麦18’和‘洛旱8号’除穗颖干物质量差异显著外,其他器官干物质量差异不显著;成熟期4个品种的叶片干物质量和干物质分配无显著差别;籽粒干物质分配量和比例均在4个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各器官中的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转运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表现有显著性差异。在W0的灌水模式下,由于水分条件的制约,4个品种在该种植模式下均出现产量下降的现象,‘洛旱8号’下降幅度最小,‘周麦18’则最大。综上所述可得,‘洛旱8号’对水分的敏感性较差,抗旱能力优于其他3个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灌溉模式 干物质 分配 转运 产量
下载PDF
氮肥追施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面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丽娟 蒋志凯 +2 位作者 李晓航 赵宗武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6期26-30,共5页
为给强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的氮肥合理运筹提供依据,以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26’为材料,在施氮量为240 kg/hm2的前提下,研究了分别在起身期、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期4个时期追施氮肥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及面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为给强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的氮肥合理运筹提供依据,以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26’为材料,在施氮量为240 kg/hm2的前提下,研究了分别在起身期、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期4个时期追施氮肥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及面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一致的基础上,从起身期到开花期随着氮肥追施时期的推迟,‘新麦26’籽粒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孕穗期追施氮肥小麦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穗数最多,穗粒数仅次于拔节期追施氮肥,千粒重最高。拔节追施氮处理面团稳定时间最长,粉质评价值最高,籽粒产量次于孕穗氮处理。开花氮处理籽粒产量和粉质评价值最低。‘新麦26’面团吸水率、稳定时间在不同处理间差异较小。建议在生产中将强筋小麦的氮肥追施时期安排在孕穗开始时,既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又能保证面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追氮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灌水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映红 董昀 +3 位作者 杨丽鹃 付亮 赵宗武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1-64,共4页
利用6个当地主推小麦品种在节水灌溉条件下的表现,研究豫北地区小麦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筛选节水条件下的高产品种。结果表明:最佳节水灌溉模式为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在不同灌溉模式下品种的产量潜力有差别,在只灌底墒水模式下,可选种... 利用6个当地主推小麦品种在节水灌溉条件下的表现,研究豫北地区小麦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筛选节水条件下的高产品种。结果表明:最佳节水灌溉模式为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在不同灌溉模式下品种的产量潜力有差别,在只灌底墒水模式下,可选种周麦22,产量达7 351.65kg/hm2;在底墒水+拔节水模式下,选种周麦22,其次是洛麦22和矮抗58,产量分别为7 720.95kg/hm2、7 677.30kg/hm2、7 664.55kg/hm2;在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模式下,选种洛麦22,产量达8 190.15kg/hm2,也可选种周麦22和矮抗58,产量分别为7 984.95kg/hm2、7 910.70kg/hm2。在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模式下,周麦22、矮抗58、洛麦22三个品种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降水利用效率和土壤水利用效率均表现为最高,三品种平均较底墒水+拔节水模式、只灌底墒水模式高4.4%、17.0%;24.8%、51.5%;4.5%、16.8%;75.1%,150.9%。而灌溉水利用效率则相反,表现为只灌底墒水模式下最高,三品种分别较底墒水+拔节水模式、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模式高161.2%、262.3%,说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 小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柯懿 王佳音 《制造业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7-162,共6页
为科学评价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与成效,引导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有针对性地构建自身能力模型,加速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本文从基础支撑、数据汇聚、新模式应用、服务创新、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建立了评价的... 为科学评价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与成效,引导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有针对性地构建自身能力模型,加速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本文从基础支撑、数据汇聚、新模式应用、服务创新、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建立了评价的基本框架,梳理了具体的评价项,提出了一套可定量、定性分析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能力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应关系的评价体系,为平台企业、行业组织、政府等有效评价平台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与成效、遴选试点示范等提供智力支持与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平台 数字化转型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镁合金挤压变形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卢立伟 +1 位作者 伍贤鹏 尹振入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共9页
镁合金是目前金属结构材料中最轻的材料,挤压变形是镁合金变形最常用的方法,在提高镁合金综合性能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综述了镁合金挤压变形的传统挤压方法和非传统挤压方法,其中传统挤压方法包括正挤压、反挤压、等通道转角挤压等,非... 镁合金是目前金属结构材料中最轻的材料,挤压变形是镁合金变形最常用的方法,在提高镁合金综合性能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综述了镁合金挤压变形的传统挤压方法和非传统挤压方法,其中传统挤压方法包括正挤压、反挤压、等通道转角挤压等,非传统挤压方法包括等通道转角膨胀挤压、复合挤压、连续变截面直接挤压等;介绍了挤压变形在制备铝/镁合金复合材料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挤压变形方法在细化镁合金晶粒、提高力学性能等方面的作用和机理。提出采用创新的挤压变形方法,制备出不仅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而且兼备较高的抗腐蚀性能的铝/镁合金复合材料,将是镁合金挤压变形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挤压变形 动态再结晶 晶粒细化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播期播量对新麦23生育期、株高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晓航 杨丽娟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37-39,共3页
研究了不同播期播量对新麦23生育期、株高、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播期推迟,产量和公顷穗数逐渐减少,株高降低,穗粒数有减少趋势但差异不大,千粒重逐渐增加;随播量增加,公顷穗数逐渐增加,株高升高,而穗粒数... 研究了不同播期播量对新麦23生育期、株高、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播期推迟,产量和公顷穗数逐渐减少,株高降低,穗粒数有减少趋势但差异不大,千粒重逐渐增加;随播量增加,公顷穗数逐渐增加,株高升高,而穗粒数呈下降趋势,千粒重无明显变化;不同播量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10月10日、10月18日播种的均以播量180 kg/hm2的最高,10月25日播种的3个处理间产量差异较小。总之,该品种在试验点相似地区的最佳播期为10月18日,最佳播量为18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麦23 播期播量 产量
下载PDF
有限元分析锥台转角对镁合金板材成形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尹振入 卢立伟 +3 位作者 伍贤鹏 伦越 刘楚明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0-476,共7页
采用锥台剪切变形新工艺制备镁合金板材,通过DEFORM-3D软件进行有限元模拟仿真,分析了锥台转角对锥台剪切变形镁合金板材成形性的影响,数值模拟了105°,120°,135°和150°4种不同锥台转角的模具对挤压镁合金板材的平... 采用锥台剪切变形新工艺制备镁合金板材,通过DEFORM-3D软件进行有限元模拟仿真,分析了锥台转角对锥台剪切变形镁合金板材成形性的影响,数值模拟了105°,120°,135°和150°4种不同锥台转角的模具对挤压镁合金板材的平均应力、等效应变、金属流速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锥台转角对挤压板材成形性能有着显著影响。当锥台转角逐渐增加时,锥台转角为120°的挤压模具,挤压后板材上拉应力出现的比例最小。随着锥台转角的增大,挤压后板材的等效应变随之减小,由2.63减小至1.88,但在锥台转角为120°时等效应变分布相对其他锥台转角较均匀。增加锥台转角,金属流速在120°时相对均匀,其不均匀程度参数值为0.007。此外,实验验证了锥台转角为120°时,锥台剪切变形镁合金板材表现出优越的成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有限元模拟 锥台转角 成形性
原文传递
预孪晶AQ80镁合金热压缩本构方程及热加工图 被引量:10
10
作者 尹振入 卢立伟 +2 位作者 刘晓烨 刘楚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23-1531,共9页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预孪晶AQ80镁合金在变形温度为250~400℃、应变速率为1×10^(-3)~5 s^(-1)条件下进行热压缩实验。预孪晶AQ80镁合金本构方程的建立通过Arrhenius双曲正弦函数推导而来。基于动态材料模型,建立在应...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预孪晶AQ80镁合金在变形温度为250~400℃、应变速率为1×10^(-3)~5 s^(-1)条件下进行热压缩实验。预孪晶AQ80镁合金本构方程的建立通过Arrhenius双曲正弦函数推导而来。基于动态材料模型,建立在应变量为0.1、0.3和0.5下的热加工图。结果表明:预孪晶AQ80镁合金的流变应力随着变形温度升高和应变速率下降而减小,热加工图中耗散峰值(η=48%)区出现在低温低应变速率范围(250~280℃,1×10^(-3) s^(-1))。结合热加工图和其对应区域的金相组织进行分析得出:应变量为0.5的失稳区在温度为250~400℃、应变速率为0.1~5 s^(-1)范围内;然而,加工安全区在温度为300~400℃、应变速率在1×10^(-3)~1×10^(-2) s^(-1)范围内,组织特征表现为动态再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孪晶AQ80镁合金 热压缩变形 本构方程 热加工图
下载PDF
行距对冬小麦品种新麦26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露雁 +3 位作者 郭玉强 赵酒林 杨丽娟 马华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30,共5页
在大田条件下,连续2 a以紧凑多穗型冬小麦品种新麦26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3种行距对其群体动态变化、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对上述指标有明显影响,2 a结果一致。随行距变窄,相同时期群... 在大田条件下,连续2 a以紧凑多穗型冬小麦品种新麦26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3种行距对其群体动态变化、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对上述指标有明显影响,2 a结果一致。随行距变窄,相同时期群体数和叶面积指数呈增加趋势,15 cm行距的最高群体、成穗率和最高叶面积指数均最高,花后叶面积指数下降较缓慢。使用Richards生长曲线,以有效积温为自变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动态进行拟合,R2在0.996以上。干物质积累初始速率、平均速率和最终干物质质量均以15 cm行距最高,并随行距变宽而变小。缩小行距能降低冬小麦的穗粒数,提高成穗数、千粒质量和籽粒产量。15 cm行距2 a产量平均比20 cm和25 cm行距分别高出4.8%和9.5%。紧凑多穗型小麦品种新麦26的最佳行距为1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距 冬小麦 新麦26 群体质量 产量
下载PDF
豫北小麦籽粒质量性状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卢洋洋 张影全 +6 位作者 刘锐 赵酒林 杨春玲 董昀 侯军红 魏益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5-501,共7页
为探索区域小麦籽粒质量性状空间变异特征,给小麦收贮和加工企业提供区域小麦籽粒质量信息,筛选可用于优质小麦生态区域划分的参考性状,以2008-2012年豫北地区新乡市、鹤壁市和安阳市9个县(区)27个乡镇定点采集的405份农户大田小麦样品... 为探索区域小麦籽粒质量性状空间变异特征,给小麦收贮和加工企业提供区域小麦籽粒质量信息,筛选可用于优质小麦生态区域划分的参考性状,以2008-2012年豫北地区新乡市、鹤壁市和安阳市9个县(区)27个乡镇定点采集的405份农户大田小麦样品为材料,采用GS+9.0软件分析小麦籽粒质量性状半方差函数,以ArcGis9.3软件地统计分析模块绘制研究区域小麦籽粒质量性状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豫北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较高,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较低。小麦千粒重、容重空间分布呈现由东北至西南方向递减的趋势;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和面团稳定时间呈现由东北至西南方向递增趋势。小麦千粒重、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和面团稳定时间年际间表现为强或中等程度空间相关性;容重和面粉湿面筋含量空间相关性年际间变化较大。由以上分析可知,豫北地区具有生产强筋小麦的潜在优势。新乡市的小麦籽粒质量优于鹤壁市和安阳市。面团稳定时间、千粒重和沉淀值可以作为优质强筋小麦生态区划的重要参考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 质量性状 空间变异 豫北
下载PDF
灌水模式对不同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丽娟 李晓航 +2 位作者 王映红 蒋志凯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5期10-16,共7页
为明确灌水模式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筛选应用抗旱品种,并在抗旱节水品种的选育及节水栽培技术的广泛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以河南省16个主推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不灌水和灌水处理中研究其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等指标。结果表明:在2种灌水... 为明确灌水模式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筛选应用抗旱品种,并在抗旱节水品种的选育及节水栽培技术的广泛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以河南省16个主推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不灌水和灌水处理中研究其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等指标。结果表明:在2种灌水处理中各品种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规律基本一致。在开花期均表现为茎秆>穗轴颖壳>上三叶>其余叶,在成熟期均表现为籽粒>茎秆>穗轴颖壳>上三叶>其余叶,穗轴颖壳干物质量在开花期和成熟期无显著差异,其他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较大。各器官干物质转运量基本表现为茎秆>上三叶>穗轴颖壳>其余叶,干物质转运率基本表现为上三叶>其余叶>茎秆>穗轴颖壳。对于大部分品种来说,不灌水(W0)处理有利于花前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但不利于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产量形成不利,灌水(W2)处理则能显著提高开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干物质转运水平高的品种其产量反而较低,产量较高的品种干物质转运水平居中。‘矮抗58’、‘周麦23’、‘众麦1号’等干物质转运水平居中的品种在2种灌水处理中产量均较高,这些品种适宜作为高产、稳产品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模式 小麦 干物质 积累 分配 产量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兰考矮早八幼穗分化和碳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天财 徐丽娜 +2 位作者 冯伟 朱云集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4-198,共5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大穗型冬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主茎、分蘖Ⅰ、分蘖Ⅱ分蘖成穗、碳氮代谢的变化及其种植密度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小花分化期,主茎与分蘖幼穗分化进程差异很小,之后差距增大,且随密度增加分蘖的幼穗分化更加滞后。...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大穗型冬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主茎、分蘖Ⅰ、分蘖Ⅱ分蘖成穗、碳氮代谢的变化及其种植密度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小花分化期,主茎与分蘖幼穗分化进程差异很小,之后差距增大,且随密度增加分蘖的幼穗分化更加滞后。262.5×104苗/hm2密度下,可溶性糖含量及碳氮比优势明显,不同茎蘖间差异较大,具体表现为主茎>分蘖Ⅰ>分蘖Ⅱ。随密度增大氮含量降低,不同茎蘖间差异较小。表明在幼穗发育过程中,主茎竞争优势易引起分蘖碳素营养不良和碳氮失调,导致主茎与分蘖的差距拉大,影响分蘖成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大穗型 种植密度 幼穗分化 碳氮代谢
下载PDF
节水高效小麦品种筛选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丽娟 蒋志凯 +2 位作者 王映红 赵宗武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8-517,共10页
为筛选抗旱小麦品种,于2011―2013年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W0)、灌1水(拔节期灌水80mm,W1)、灌2水(拔节期灌水80mm+开花期灌水80mm,W2)共3种灌溉处理,比较16个冬小麦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农田耗水量(ET)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差异。... 为筛选抗旱小麦品种,于2011―2013年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W0)、灌1水(拔节期灌水80mm,W1)、灌2水(拔节期灌水80mm+开花期灌水80mm,W2)共3种灌溉处理,比较16个冬小麦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农田耗水量(ET)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间生长发育特性、产量、ET和WUE均存在显著差异。以2a平均小麦籽粒产量、ET和WUE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16个小麦品种分为4类,分别为以‘周麦24’为代表的节水超高产类,以‘矮抗58’为代表的高产类,以‘新麦26’为代表的节水稳产类,以‘周麦22’为代表的中低产类。W1处理不仅能获得较高产量且WUE最高,‘周麦23’和‘周麦24’因产量和WUE表现优异,推荐其作为豫北地区抗旱节水高效示范推广品种,2013-2014年大田示范节水增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生育中后期高温胁迫对小麦籽粒灌浆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丽娟 蒋志凯 +3 位作者 付亮 张栩 赵宗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期999-1000,共2页
[目的]探索提高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稳产性的途径,明确大田条件下气候变化对小麦的影响。[方法]以强筋小麦品种新麦19为试验材料,用小麦生育中后期高温棚增温的方法,研究小麦生育中后期高温对籽粒灌浆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自... [目的]探索提高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稳产性的途径,明确大田条件下气候变化对小麦的影响。[方法]以强筋小麦品种新麦19为试验材料,用小麦生育中后期高温棚增温的方法,研究小麦生育中后期高温对籽粒灌浆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自开花前至灌浆中期,随着高温处理时期的推迟,小麦籽粒灌浆时间缩短,千粒重显著降低。开花前高温明显导致产量降低,灌浆前中期一定程度的高温有利于产量提高。[结论]该研究可为后期高温逆境条件下延缓小麦植株衰老和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强筋小麦 灌浆 产量
下载PDF
超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26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丽娟 董昀 +2 位作者 王映红 赵宗武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5-37,共3页
为了给优质超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26的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于2009-2010年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对大田试验条件下新麦26的籽粒灌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千粒重呈"S"型增长。新麦26比新麦18灌浆持续时间短3d... 为了给优质超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26的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于2009-2010年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对大田试验条件下新麦26的籽粒灌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千粒重呈"S"型增长。新麦26比新麦18灌浆持续时间短3d,平均灌浆速率(1.40mg/(粒.d))和最高灌浆速率(2.48mg/(粒.d))分别较新麦18高2.2%、4.6%,前中期灌浆速率快、积累量大。新麦26灌浆期间籽粒含水量稳定阶段短,灌浆完成后失水快。因而认为,新麦26具有灌浆时间短、灌浆速率快、粒质量高、落黄好的特点。在推广应用新麦26时,应注意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并适时收获防止籽粒干物质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新麦26 灌浆特性 粒质量
下载PDF
小麦兰考矮早八茎蘖幼穗激素差异及其密度调控效应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丽娜 冯伟 +2 位作者 朱云集 郭天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83-1291,共9页
【目的】探讨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主茎和两分蘖间幼穗部激素差异与分蘖成穗的关系及其密度调控效应。【方法】在大田条件下,设置150(D1)、262.5(D2)和375万株/hm2(D3)3个种植密度,在拔节期取标记株区分主茎、分蘖Ⅰ和分蘖Ⅱ,显微... 【目的】探讨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主茎和两分蘖间幼穗部激素差异与分蘖成穗的关系及其密度调控效应。【方法】在大田条件下,设置150(D1)、262.5(D2)和375万株/hm2(D3)3个种植密度,在拔节期取标记株区分主茎、分蘖Ⅰ和分蘖Ⅱ,显微镜下剥取幼穗液氮保存,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幼穗中赤霉素(GAs)、吲哚乙酸(IAA)、分裂素(ZR)和脱落酸(ABA)含量。【结果】小花分化期主茎与分蘖幼穗分化进程差异很小,之后差距增大,表现为主茎幼穗分化进程要快于两分蘖。在分蘖两极分化过程中,幼穗中GAs、IAA和ZR含量及其IAA/ABA和ZR/ABA比值表现为主茎>分蘖Ⅰ>分蘖Ⅱ,在拔节后期幼穗ABA含量表现为分蘖Ⅱ>分蘖Ⅰ>主茎,IAA/ZR较高或呈升高趋势时对分蘖生长产生抑制作用。【结论】分蘖幼穗中较高的GAs、IAA、ZR含量以及IAA/ABA和ZR/ABA比值有利于幼穗生长发育,而较高的ABA含量及IAA/ZR比值不利于分蘖成活。分蘖与主茎差距越大,分蘖衰亡时间越早,且密度对其具有显著的调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大穗型 种植密度 幼穗分化 内源激素
下载PDF
冬小麦垄作交替隔沟灌溉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晓航 +1 位作者 杨丽娟 蒋志凯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33期34-38,共5页
垄作在作物基部培土,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抗倒伏能力。垄作交替隔沟灌溉栽培技术因具有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增加光能截获量,抑制病害危害等优势被广泛运用于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在综述了大量理论的基础上,筛选出... 垄作在作物基部培土,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抗倒伏能力。垄作交替隔沟灌溉栽培技术因具有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增加光能截获量,抑制病害危害等优势被广泛运用于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在综述了大量理论的基础上,筛选出冬小麦合理的高产节水垄作灌溉模式,探讨垄作冬小麦交替沟灌的增产调优节水效应及其机理,研究在其与玉米连作的农田周年耗水特性及其节水机制等未来探索方向,并对其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垄作的目标是实现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条件,高效节水,提高作物产量。小麦垄作措施是一种结合秸秆免耕和传统耕作方式的可持续性的栽培技术。垄作交替隔沟灌溉栽培技术是适合河南省北部地区两年三作的长期农业地区的小麦-玉米垄作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垄作 交替隔沟灌溉 节水
下载PDF
行距配置对紧凑型冬小麦品种灌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露雁 +4 位作者 孟娟 葛红梅 赵酒林 马华平 赵宗武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18,共4页
为探明行距配置对紧凑型冬小麦品种粒质量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设置15cm、20cm、25cm 3种行距处理,研究了其对紧凑型冬小麦品种新麦26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麦26的粒质量增加动态、灌浆速率、灌浆持续期和最终粒质量受行距的影响... 为探明行距配置对紧凑型冬小麦品种粒质量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设置15cm、20cm、25cm 3种行距处理,研究了其对紧凑型冬小麦品种新麦26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麦26的粒质量增加动态、灌浆速率、灌浆持续期和最终粒质量受行距的影响。15cm处理的籽粒干物质累积增长量在灌浆前期较低,但后期增加速度较快,至花后31d分别比20cm处理、25cm处理增加1%、5%。籽粒灌浆速率在灌浆前期表现为20cm处理>25cm处理>15cm处理,灌浆后期表现为15cm处理>20cm处理>25cm处理。相对灌浆速率随行距增大而上升,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受行距的影响较小。灌浆持续期随行距增大而缩短;最终粒质量和理论粒质量随行距增大而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4%和8.5%。因此,缩小行距能延长灌浆持续期,提高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新麦26 行距配置 灌浆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