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气温变化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600
1
作者 任国玉 初子莹 +15 位作者 周雅清 徐铭 王颖 唐国利 翟盘茂 邵雪梅 张爱英 陈正洪 郭军 刘洪滨 周江兴 赵宗慈 张莉 白虎 刘学峰 唐红玉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1-716,共16页
总结了“十五”攻关课题有关中国温度变化研究的若干进展。在资料质量控制和序列非均一性检验及订正的基础上,更新了中国地面近50年、100年和1000年气温序列。研究表明,不论是近54年还是近100年全国年平均地面气温升高趋势一般比原来分... 总结了“十五”攻关课题有关中国温度变化研究的若干进展。在资料质量控制和序列非均一性检验及订正的基础上,更新了中国地面近50年、100年和1000年气温序列。研究表明,不论是近54年还是近100年全国年平均地面气温升高趋势一般比原来分析结果表明的要强,分别达到0·25℃/10a和0·08℃/10a。中国现代增暖最明显的地区包括东北、华北、西北和青藏高原北部,最显著的季节在冬季和春季。近50多年中国近地面气候变暖主要是平均最低气温明显上升的结果,全国范围内极端最低气温也显著升高,而极端最高气温升高不多。中国与温度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强度和频率一般呈降低趋势或稳定态势。研究发现,城市化因素对中国地面平均气温记录具有显著影响,但在现有的全国和区域平均温度变化分析中一般没有考虑,因此需要在将来的研究中给予密切关注。在增温明显的华北地区,1961~2000年间城市化引起的年平均气温增加值达到0·44℃,占全部增温的38%,城市化引起的增温速率为0·11℃/10a。中国其他地区的增温趋势中也或多或少反映出增强的城市热岛效应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中国对流层中下层温度变化趋势不明显,仅为0·05℃/10a,比地面气温变化小一个量级;对流层上层和平流层底层年平均温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17℃/10a和-0·22℃/10a;整个对流层平均温度呈微弱下降趋势。中国对流层温度与地面气温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趋于减小。近千年来中国地面气温变化史上可能确存在“中世纪温暖期”和“小冰期”等特征性气候阶段,但“中世纪温暖期”的温暖程度似乎没有过去认为的那样明显。从全国范围看,11世纪末和13世纪中的温暖程度可能均超过了20世纪30~40年代暖期,表明20世纪的增暖可能并非史无前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城市化影响 高空温度 中世纪温暖期 中国大陆
下载PDF
西北地区气候变化新动态及对干旱环境的影响——总体暖干化,局部出现暖湿迹象 被引量:187
2
作者 张强 张存杰 +5 位作者 白虎 李林 孙兰东 刘德祥 王劲松 赵红岩 《干旱气象》 2010年第1期1-7,共7页
近50 a来,西北地区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降水变化空间差异突出,西北地区整体暖干化趋势明显,局部出现暖湿现象。气候变暖使冰川退缩,雪线上升,冻土消融,湿地退化,湖泊萎缩,河流流量减少,水资源越来越短缺,出现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根据I... 近50 a来,西北地区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降水变化空间差异突出,西北地区整体暖干化趋势明显,局部出现暖湿现象。气候变暖使冰川退缩,雪线上升,冻土消融,湿地退化,湖泊萎缩,河流流量减少,水资源越来越短缺,出现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根据IPCC预测结果分析,未来西北地区气候变暖趋势会更加明显。从保护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完善气候变化综合监测系统以及开展重点区域气候变化过程专项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气候变化 暖干 暖湿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华西秋雨的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45
3
作者 白虎 董文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84-889,共6页
在分析华西秋雨气候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综合考虑秋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秋雨指数,并进行了EOF和REOF分解以及秋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模态反映了长江中上游以北地区与以南地区降水相反的形势,第二模态反映了华西降水的一致... 在分析华西秋雨气候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综合考虑秋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秋雨指数,并进行了EOF和REOF分解以及秋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模态反映了长江中上游以北地区与以南地区降水相反的形势,第二模态反映了华西降水的一致性;REOF将华西秋雨可分为6个气候区。华西秋雨的变化趋势表明,1960年代到1970年代初期、1980年代初期为相对多秋雨期,1970年代中后期、1980年代中后期到20世纪末华西秋雨相对较少。21世纪开始又出现了较明显的华西秋雨现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印缅槽、贝加尔湖低槽是华西秋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当贝加尔湖、印缅槽深且副热带高压强时,有利于华西多秋雨;反之,则秋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秋雨 气候特征 EOF展开 成因分析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干旱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减灾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被引量:128
4
作者 张强 姚玉璧 +17 位作者 李耀辉 罗哲贤 张存杰 李栋梁 王润元 王劲松 陈添宇 肖国举 张书余 王式功 郭铌 白虎 谢金南 杨兴国 董安祥 邓振镛 柯晓新 徐国昌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6-213,共18页
干旱灾害是制约中国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自然灾害,而且随着气候变暖西北地区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均呈增加趋势,影响不断加重。"中国西北干旱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减灾技术研究"成果是在... 干旱灾害是制约中国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自然灾害,而且随着气候变暖西北地区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均呈增加趋势,影响不断加重。"中国西北干旱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减灾技术研究"成果是在数十个国家级科研项目的支持下,经过过去20年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所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该成果对西北干旱形成机理及重大干旱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取得了新认识,尤其是发现了形成西北干旱环流模态的4种主要物理途径;研制了西北干旱预测的新指标、干旱监测的新指数及监测农田蒸散的新设备,明显提高了干旱监测准确性和针对性;提出了山地云物理气象学新理论,研发了水源涵养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发现了干旱半干旱区陆面水分输送和循环的新规律,揭示了绿洲自我维持的物理机制;认识了干旱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影响的新特征,建立了旱作农业对干旱灾害的响应关系;开发了旱区覆膜保墒、集雨补灌、垄沟栽培、适宜播期等应对气候变化的减灾技术,为西北实施种植制度、农业布局及结构调整和农业气候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科学方案。该成果的完成提升了中国干旱防灾减灾技术水平,培养了中国干旱气象科技队伍,推进了西北地区干旱气象业务服务能力,对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西北地区干旱气象科学研究中迫切需要、有可能突破的主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干旱气象灾害 形成机理 监测预警方法 减灾技术
原文传递
中国西北地区冰雹的气候特征及异常研究 被引量:88
5
作者 刘德祥 白虎 董安祥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95-803,共9页
选取西北地区均匀分布的85个地面测站1961—2001年冰雹资料,分析了降雹的空间分布和年、日变化及持续时间。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冰雹与地形、海拔高度有密切关系,具有明显的局地性。其自然正交函数分解(EOF),主要表现为干旱区、高原区等... 选取西北地区均匀分布的85个地面测站1961—2001年冰雹资料,分析了降雹的空间分布和年、日变化及持续时间。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冰雹与地形、海拔高度有密切关系,具有明显的局地性。其自然正交函数分解(EOF),主要表现为干旱区、高原区等空间差异(LV)。旋转自然正交函数分解(REOF)表明,旋转载荷向量场(RLV)反映了8个主要降雹异常类型区。旋转主分量(RPC)揭示了近41年来西北地区冰雹日数时间演变特征:北疆、南疆和秦岭南部年冰雹日数总体呈多雹—少雹—多雹趋势;柴达木盆地和青藏高原东北侧总体呈少雹—多雹—少雹趋势;天山、青藏高原东南部、河套南部总体呈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气候特征 降雹 异常 青藏高原 REOF 时间演变特征 南疆 北疆 南部
下载PDF
近40年青藏高原季风变化的主要特征 被引量:75
6
作者 白虎 谢金南 李栋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2-27,共6页
通过计算 196 1— 1995年逐日青藏高原季风指数 ,初步确定了高原夏季风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季风指数的年际变化特征以及和 5 0 0hPa高度场、东亚季风之间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 :夏季风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呈反相关关系 ;高... 通过计算 196 1— 1995年逐日青藏高原季风指数 ,初步确定了高原夏季风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季风指数的年际变化特征以及和 5 0 0hPa高度场、东亚季风之间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 :夏季风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呈反相关关系 ;高原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明显 ;高原冬季风强(弱 )与同期高原及乌拉尔山 5 0 0hPa高度场偏高 (低 )以及东亚冬季风偏强 (弱 )相联系 ;高原夏季风偏强 (弱 )与同期贝湖至高原南部 5 0 0hPa高度场偏低 (高 )、西亚和中国东部高度场偏高 (低 )以及东亚夏季风偏强 (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季风指数 大气环流 年际变化
下载PDF
甘肃河东年降水量的周期变化 被引量:62
7
作者 李栋梁 谢金南 +2 位作者 王蕾 白虎 刘德祥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5-303,共9页
利用甘肃河东建站最早的 9个代表站的年降水量资料 ,采用谐波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 ,计算了年降水量序列各种时间尺度的周期 ,以及 1 0a和 2 0a相空间时间序列的 2~1 0a周期试验。结果表明 :甘肃中部地区年降水量总体仍以准 3a周期最为显... 利用甘肃河东建站最早的 9个代表站的年降水量资料 ,采用谐波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 ,计算了年降水量序列各种时间尺度的周期 ,以及 1 0a和 2 0a相空间时间序列的 2~1 0a周期试验。结果表明 :甘肃中部地区年降水量总体仍以准 3a周期最为显著 ;陇东表现为 9a周期 ;陇南无明显周期。相空间序列的周期试验显示 ,甘肃中部的准 3a周期主要反映在 50~ 70年代 ,近 2 0~ 30a则以 8~ 9a周期较为明显 ;陇东近 1 0a主要表现为准 2a振荡。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甘肃中部年降水量的准 3a周期振荡目前处于历史最低谷 ,但其存在 1 9a和 2 8a以上的两种长周期变化 ,可能在 2 0 0 5年左右恢复到显著水平。 9a周期表现出明显的2 3a的韵律 ,目前振幅虽然在起作用 ,但未来可能进入相对弱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河东 年降水量 周期变化 小波分析 相空间
下载PDF
兰州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62
8
作者 白虎 任国玉 方锋 《气象科技》 2005年第6期492-495,500,共5页
利用1958~2003年兰州及临近两个乡村气象站气温资料,研究了兰州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和导致热岛效应季节差异及其年代际变化趋势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近40多年来,兰州城市热岛效应一直呈增强趋势,热岛效应在冬季尤为显著;在日变化中以0... 利用1958~2003年兰州及临近两个乡村气象站气温资料,研究了兰州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和导致热岛效应季节差异及其年代际变化趋势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近40多年来,兰州城市热岛效应一直呈增强趋势,热岛效应在冬季尤为显著;在日变化中以02:00热岛效应最为明显,而14:00效应较小.冬季逆温层、夏季城市下垫面对热岛效应的季节差异影响较大.城市发展导致热岛效应增强,而部分气象要素的年代际异常加剧了热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城市热岛效应 气象条件 气温变化
下载PDF
RegCM3模式对青藏高原地区气候的模拟 被引量:55
9
作者 张冬峰 高学杰 +1 位作者 白虎 李栋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4-720,共7页
使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利用ECMWF的ERA40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地区进行了长达15年(1987—2001年)时间的数值积分试验,重点分析了模式对青藏高原及青藏铁路沿线地区气温和降水的模拟。结果表明,RegCM3模式具有模拟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当代... 使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利用ECMWF的ERA40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地区进行了长达15年(1987—2001年)时间的数值积分试验,重点分析了模式对青藏高原及青藏铁路沿线地区气温和降水的模拟。结果表明,RegCM3模式具有模拟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当代降水和气温主要分布特征的能力,尤其在观测站点稀少地区可提供局地降水和气温分布的较可靠信息。模式较好地模拟了青藏铁路沿线地区的降水,特别是气温的年变化趋势,同时也较好地模拟了这一地区气温的年际变化,但对该区降水年际变化的模拟能力则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青藏铁路 区域气候模式 温度和降水
下载PDF
青藏铁路沿线的大风特征及风压研究 被引量:52
10
作者 白虎 李栋梁 +1 位作者 董安祥 方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116,共6页
选取青藏高原及周边66个气象站资料, 分析了青藏高原及青藏铁路沿线 1971—2000 年大风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建站以来大风和风向特征, 计算了百年一遇的最大风速和风压. 分析发现: 青藏高原大风日数主要集中在青藏铁路沿线地区, 年际和... 选取青藏高原及周边66个气象站资料, 分析了青藏高原及青藏铁路沿线 1971—2000 年大风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建站以来大风和风向特征, 计算了百年一遇的最大风速和风压. 分析发现: 青藏高原大风日数主要集中在青藏铁路沿线地区, 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明显; 铁路沿线极端最大风速和历年平均最大风速都出现在铁路中部的托托河, 风向多为偏西风; 铁路沿线50 a、100 a一遇的10 min平均最大风速和风压都出现在安多地区. 以新疆达扳城为参考站, 推算出青藏铁路沿线各站的列车停驶临界风速. 为确保列车运营安全, 建议在昆仑山口至错那湖间的高山地段风口和列车转弯处建造防风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沿线 大风日数 风压 临界风速 气候特征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季风特征及与我国气候异常的联系 被引量:54
11
作者 白虎 马振锋 董文杰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4-491,共8页
利用1951~2000年NCEP/NCAR 600 hPa逐日再分析资料,计算候时间尺度能够代表青藏高原地区季风特征的高度场指数序列,研究青藏高原高度场指数的基本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600 hPa夏季为低压,冬季为高压,夏季低压... 利用1951~2000年NCEP/NCAR 600 hPa逐日再分析资料,计算候时间尺度能够代表青藏高原地区季风特征的高度场指数序列,研究青藏高原高度场指数的基本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600 hPa夏季为低压,冬季为高压,夏季低压形成的时间呈提早的趋势,夏季低压强度也呈增强趋势;青藏高原高度场指数年变化与高原雨日的年变化基本相似.夏季青藏高原高度场指数与同期我国160站的降水和气温相关表明:与降水相关分布从华北到华南呈'-+-'东西向带状分布;冬季高原高压强度指数与同期气温均为正相关,青藏高原东侧边缘区和华南地区正相关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600 hPa高度场特征 相关分析 青藏高原地区 气候异常 特征 季风 NCEP/NCAR 指数序列
下载PDF
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同太平洋SSTA的遥相关 被引量:48
12
作者 杨金虎 白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1-338,共8页
利用近50年月平均NCEP再分析高度场、风场、NOAA重构海表温度以及中国西北区东部38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运用SVD及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太平洋SSTA对我国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太平洋海表温度对后期西北... 利用近50年月平均NCEP再分析高度场、风场、NOAA重构海表温度以及中国西北区东部38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运用SVD及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太平洋SSTA对我国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太平洋海表温度对后期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影响最显著,并且赤道中东太平洋是影响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关键区,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发生异常时,首先引起纬向和经向垂直环流圈发生异常,进而强迫大气环流发生调整,先后通过PNA和WP遥相关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生异常,最终使得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发生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SSTA 西北区东部 极端降水事件 SVD分析
下载PDF
城市热岛效应对甘肃省温度序列的影响 被引量:47
13
作者 白虎 任国玉 +1 位作者 张爱英 王德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0-94,共5页
对甘肃省若干国家基本/基准站、城市站和乡村站1961—2002年共42年季、年平均温度资料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站和国家基本/基准站比乡村站增温趋势显著。近40多年来城市热岛效应对基本/基准站年平均温度的增温贡献率为18.5%,... 对甘肃省若干国家基本/基准站、城市站和乡村站1961—2002年共42年季、年平均温度资料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站和国家基本/基准站比乡村站增温趋势显著。近40多年来城市热岛效应对基本/基准站年平均温度的增温贡献率为18.5%,对城市站年平均温度的增温贡献率为37.6%。季节增温率冬季最大,秋季次之,春夏季最小;城市热岛效应对季节增暖的贡献率则为春季最大,夏季次之,秋冬季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温度序列 增温趋势 贡献率
下载PDF
甘肃省近35年连阴雨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42
14
作者 魏锋 白虎 孙秉强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79-482,共4页
利用1967~2001年甘肃省80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对连阴雨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连阴雨分布的特点是自西北向东南呈台阶状增加,连阴雨相对比较多的地区为甘南地区、陇南东部和陇东东部地区,在甘肃中部-天水-武都一带... 利用1967~2001年甘肃省80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对连阴雨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连阴雨分布的特点是自西北向东南呈台阶状增加,连阴雨相对比较多的地区为甘南地区、陇南东部和陇东东部地区,在甘肃中部-天水-武都一带相对形成一个南北向的少连阴雨带.区域性连阴雨过程的月、季特征表明,夏季区域性连阴雨过程最多,秋季次之,春季和冬季最少.年代际变化特征表明春季区域性连阴雨次数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变化不大,但夏秋季连阴雨次数,70年代明显偏多,80年代之后总体次数减少幅度较大.最后从不同季节形成的连阴雨环流形式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 气候 大气环流 特征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42
15
作者 白虎 董文杰 马振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90-897,共8页
利用中国710个站(青藏高原72个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及与中国区域气候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中国多雨日区域随季节分布大致可以分为华南区、华南—青藏高原东南部区、青藏高原区以及华西区共5个区域,多雨日区... 利用中国710个站(青藏高原72个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及与中国区域气候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中国多雨日区域随季节分布大致可以分为华南区、华南—青藏高原东南部区、青藏高原区以及华西区共5个区域,多雨日区自东向西移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降水特征呈双峰型,西北呈单峰型;西南部存在明显的"高原梅雨"、伏旱和秋雨。林芝地区的遥相关分析表明:冬季温度与青藏高原同期温度为正相关,与我国其它大部分地方为负相关;夏季降水与青藏高原南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期降水为正相关,与高原北部同期降水呈反相关关系;冬季温度与黄河到长江流域之间区域夏季降水呈反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特征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兰州城市化发展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34
16
作者 白虎 张焕儒 张存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10-416,共7页
研究了兰州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城市化发展对局地气候的影响,发现80年代之后,兰州年平均温度相对于60~70年代平均气温的上升幅度是全省平均气温上升幅度的近4倍,其他要素的年、季变化均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兰州城市与郊区年、季... 研究了兰州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城市化发展对局地气候的影响,发现80年代之后,兰州年平均温度相对于60~70年代平均气温的上升幅度是全省平均气温上升幅度的近4倍,其他要素的年、季变化均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兰州城市与郊区年、季平均气温差、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差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年、季降水日数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发展 气候影响 气温 局地气候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及青藏铁路沿线大风沙尘日数时空特征 被引量:36
17
作者 白虎 董安祥 +1 位作者 李栋梁 方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1-315,共5页
选取青藏高原66个站的气象实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及青藏铁路沿线大风、浮尘、扬沙和沙尘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大风高发区集中在以托托河为中心的高原主体上,有4个沙尘暴和扬沙源区,且冬季发生频率最高,它们的空间... 选取青藏高原66个站的气象实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及青藏铁路沿线大风、浮尘、扬沙和沙尘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大风高发区集中在以托托河为中心的高原主体上,有4个沙尘暴和扬沙源区,且冬季发生频率最高,它们的空间分布型随季节变化较小。年代际变化趋势表明,大风日数与扬沙、沙尘暴日数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呈反位相关系,高原西部和中部的大风沙尘日数又存在反位相变化特征。中部大风日数呈阶梯型年代际增多,扬沙和沙尘暴日数略呈减少趋势;西部大风日数则呈阶梯型减少,扬沙和沙尘暴日数变化趋势呈现“几”字形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风 沙尘暴 时空特征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中部近53年降水变化及未来趋势预测 被引量:38
18
作者 刘洪兰 白虎 张俊国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6-150,共5页
利用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6个气象站1957-2009年的降水资料,分析近53年降水量年际年代际变化、季节变化、空间变化、各月变化。在分析降水量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利用均生函数方法建立了河西走廊中部降水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近53年该地... 利用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6个气象站1957-2009年的降水资料,分析近53年降水量年际年代际变化、季节变化、空间变化、各月变化。在分析降水量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利用均生函数方法建立了河西走廊中部降水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近53年该地区降水量以4.75mm/10a的速度在递增,20世纪80-90年代前期降水量出现下降,90年代后期又开始缓慢增加,意味着该地区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变。未来15年降水量呈缓慢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预测模型 空间变化 气温 河西走廊
原文传递
甘肃气象灾害与气候变化问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宋连春 杨兴国 +1 位作者 韩永翔 白虎 《干旱气象》 2006年第2期63-69,共7页
根据气象资料和社会经济资料,分析了甘肃省气象灾害特征及其对甘肃社会经济的影响,揭示了近50 a年甘肃气候变化的客观事实,探讨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甘肃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针对甘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气象与生态问题,提出了适应对策。
关键词 气象灾害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 适应对策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甘肃干旱气象灾害的影响 被引量:30
20
作者 刘德祥 白虎 +2 位作者 宁惠芳 郭俊琴 董安祥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07-712,共6页
应用甘肃80个地面气象站1960-2005年的降水量和气温序列资料, 分析了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趋势以及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对干旱气象灾害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甘肃全省年平均气温总体呈明显升高趋势, 年降水量总体呈明显减少趋势; 甘肃气候变... 应用甘肃80个地面气象站1960-2005年的降水量和气温序列资料, 分析了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趋势以及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对干旱气象灾害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甘肃全省年平均气温总体呈明显升高趋势, 年降水量总体呈明显减少趋势; 甘肃气候变化总体呈暖干趋势. 其中, 河西呈微弱的暖湿趋势, 河东呈显著的暖干旱趋势. 3~10月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与干旱受灾面积和粮食减产量呈显著负相关, 全省平均气温与干旱受灾面积和粮食减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 气候暖干化趋势对农业产生的负面影响, 是导致干旱受灾面积扩大、粮食减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同时也影响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气候变化 干旱气象灾害 农业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