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灰霾的健康效应 被引量:203
1
作者 蔡斌彬 +1 位作者 董海燕 边海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灰霾是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导致的可察觉到的能见度降低的污染天气现象。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大气污染加剧,灰霾天气也随之增多。总结了灰霾这一污染型天气的特征,介绍了灰霾的化学成分、污染机制等,并从影响机制和流... 灰霾是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导致的可察觉到的能见度降低的污染天气现象。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大气污染加剧,灰霾天气也随之增多。总结了灰霾这一污染型天气的特征,介绍了灰霾的化学成分、污染机制等,并从影响机制和流行病学角度出发,对国内外灰霾对人体的健康效应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评述,提出目前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健康效应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受体模型在大气颗粒物源解析中的应用和进展 被引量:95
2
作者 戴树桂 朱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52-257,共6页
综述用于大气颗粒物研究的受体模型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对受体模型与扩散模型的特点,常用受体模型的技术内容,受体模型在城区尺度、区域尺度和全球尺度颗粒物源解析研究中的应用作了详细阐述。介绍了受体模型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提... 综述用于大气颗粒物研究的受体模型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对受体模型与扩散模型的特点,常用受体模型的技术内容,受体模型在城区尺度、区域尺度和全球尺度颗粒物源解析研究中的应用作了详细阐述。介绍了受体模型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提出当前应开展的主要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颗粒物 解析 受体模型 污染源
下载PDF
重庆主城区大气PM_(10)及PM_(2.5)来源解析 被引量:109
3
作者 任丽红 +4 位作者 赵雪艳 杨文 殷宝辉 姬亚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87-1394,共8页
为探讨重庆主城区4个季节大气PM10和PM2.5的主要来源,于2012年2—12月在重庆主城区的工业区、文教区和居住区5个环境监测点同步采集PM10及PM2.5样品,分析了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有机碳和元素碳含量及其分布特征.采集了重庆主城区土壤... 为探讨重庆主城区4个季节大气PM10和PM2.5的主要来源,于2012年2—12月在重庆主城区的工业区、文教区和居住区5个环境监测点同步采集PM10及PM2.5样品,分析了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有机碳和元素碳含量及其分布特征.采集了重庆主城区土壤尘、建筑水泥尘、扬尘、移动源(包括机动车、施工机械及船舶)、工业源(包括固定燃烧源及工业工艺过程源)、生物质燃烧源及餐饮源等7类污染源,建立了重庆市本地化的污染源成分谱库.利用CMB(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及二重源解析技术分析了PM10及PM2.5的来源.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大气中ρ(PM10)及ρ(PM2.5)的年均值分别为153.2和113.1μg/m3,超过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2倍以上.大气PM10的主要来源为扬尘、二次粒子和移动源(贡献率分别为23.9%、23.5%和23.4%),大气PM2.5主要来源于二次粒子和移动源(贡献率分别为30.1%和27.9%).PM10和PM2.5的主要源类贡献率差别不大,表明研究区域内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应采取多源控制原则.大气PM10来源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表现为春季和秋季主要以扬尘为主、夏季和冬季主要以二次粒子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 PM10 PM2.5
下载PDF
2007年中国大陆地区生物质燃烧排放污染物清单 被引量:102
4
作者 陆炳 孔少飞 +2 位作者 韩斌 王秀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6-194,共9页
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了中国2007年间CH4、SO2、NOx、NH3、EC、OC、NMVOC、CO、CO2、TSP、PM10、PM2.5的排放总量,建立了生物质燃烧污染物排放清单,计算了各污染物总排放量的空间分布及不同生物质燃烧类型对各污染物总排放量的贡献率,重... 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了中国2007年间CH4、SO2、NOx、NH3、EC、OC、NMVOC、CO、CO2、TSP、PM10、PM2.5的排放总量,建立了生物质燃烧污染物排放清单,计算了各污染物总排放量的空间分布及不同生物质燃烧类型对各污染物总排放量的贡献率,重点完善了各省市生物质燃烧排放不同粒径颗粒物清单.结果显示,2007年我国大陆生物质燃烧排放CH4、SO2、NOx、NH3、OC、EC、NMVOC、CO、CO2、TSP、PM10、PM2.5排放总量分别分为3332.7,335.3,951.3,7754.9,783.7,267.7,6049.6,76579.6,743743.7,7677.8,6668.9,4043.7kt.四川、安徽、广西、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区生物质燃烧各污染物排放量较高,北京、天津、海南、宁夏、青海和西藏等省区各污染物排放量较少.不同地区排放污染物的主要生物质类型存在较大的差异,单位面积排放强度和人均排放量区域间差异显著.人类活动是生物质燃烧排放污染物的主要影响因素,秸秆和薪柴燃烧是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2种生物质,其对各种污染物的贡献率为93.8%~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排放清单 秸秆露天焚烧 污染物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二重源解析技术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83
5
作者 冯银厂 朱坦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06-108,共3页
针对利用化学质量平衡 (CMB)受体模型开展大气颗粒物来源研究中所遇到的一套数据多种结果和同一源类的颗粒物会以不同的形式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到环境空气中等技术难题 ,在充分分析和研究扬尘这一特殊颗粒物排放源类的组成及排放特点的... 针对利用化学质量平衡 (CMB)受体模型开展大气颗粒物来源研究中所遇到的一套数据多种结果和同一源类的颗粒物会以不同的形式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到环境空气中等技术难题 ,在充分分析和研究扬尘这一特殊颗粒物排放源类的组成及排放特点的基础上 ,首次提出了二重源解析技术方法 ,并应用于济南等城市的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二重源解析技术 化学质量平衡
下载PDF
天津冬季大气中PM2.5及其主要组分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95
6
作者 李伟芳 +3 位作者 魏静东 刘爱霞 赵玉洁 金陶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81-486,共6页
研究了天津冬季中心城区、工业区和滨海区大气中PM2.5及其水溶性无机离子和含碳组分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冬季PM2.5污染严重,平均质量浓度为223μg/m3,其中有机物、SO42-和元素碳是含量较高的3种组分,分别占PM2.5总质量的23.4%,13.1... 研究了天津冬季中心城区、工业区和滨海区大气中PM2.5及其水溶性无机离子和含碳组分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冬季PM2.5污染严重,平均质量浓度为223μg/m3,其中有机物、SO42-和元素碳是含量较高的3种组分,分别占PM2.5总质量的23.4%,13.1%,12.8%.PM2.5浓度及其化学组成空间分布较为均匀,但工业区受局部排放源的影响,含碳物质污染突出;SO42-、NO3-、Cl-、NH4+和K+约占离子总量的90%,阴、阳离子未达到平衡状态,酸性阴离子过剩;有机碳与元素碳的浓度比为1.4,低于国内其他城市;有机碳主要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二次有机碳的含量约为27%~37%;机动车尾气、燃煤是PM2.5的主要排放源,海盐粒子的贡献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水溶性无机离子 有机碳 元素碳 天津
下载PDF
天津市环境空气中细粒子的污染特征与来源 被引量:80
7
作者 李伟芳 +1 位作者 史建武 刘爱霞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4-400,共7页
于2006年8—12月,在天津市中心城区采集细粒子(PM2.5)并测定其中水溶性无机离子和元素的质量浓度,应用因子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技术解析PM2.5的来源. 结果表明:ρ(PM2.5)月均值为103.9~217.4 μg/m^3,呈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的特... 于2006年8—12月,在天津市中心城区采集细粒子(PM2.5)并测定其中水溶性无机离子和元素的质量浓度,应用因子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技术解析PM2.5的来源. 结果表明:ρ(PM2.5)月均值为103.9~217.4 μg/m^3,呈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的特征. 水溶性无机离子质量浓度占ρ(PM2.5)的比例为24.7%~46.8%,其中ρ(SO4^2-),ρ(NO3^-),ρ(NH4^+)和ρ(Cl-)之和约占离子总质量浓度的90%. 在夏季,二次粒子质量浓度占ρ(PM2.5)比例最大,这与SO2向SO4^2-,NO2向NO3^-的转化率升高有关. PM2.5中Cl富集主要与燃煤等人为排放有关, 海盐源对Cl^-的贡献不足20%. 天津PM2.5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为Si,约占元素总质量浓度的28.4%. 微量元素中以Zn和Pb的含量最高,二者主要来自燃煤和机动车排放. 源解析结果表明,二次污染、化石燃料燃烧、土壤尘和建筑粉尘是天津市环境空气中PM2.5的主要来源,贡献率分别为53.4%,25.8%,12.3%和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水溶性离子 无机元素 源解析 天津市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上多环芳烃的识别和源解析的进展 被引量:53
8
作者 孙韧 朱坦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1997年第3期27-31,共5页
本文对当前大气颗粒物上PAHs的识别和源解析的定量及定性和半定量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定性及半定量方法简便易行,但误差大;化学质量平衡法(CMB)结果较准确具体,但PAHs会发生化学反应而降解,并且没有各种燃烧源较完整的... 本文对当前大气颗粒物上PAHs的识别和源解析的定量及定性和半定量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定性及半定量方法简便易行,但误差大;化学质量平衡法(CMB)结果较准确具体,但PAHs会发生化学反应而降解,并且没有各种燃烧源较完整的PAHs成份谱,这已成为CMB广泛推行的障碍;多元统计方法不考虑PAHs的降解,但要求数据量大。国内外的科学工作者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使PAHs来源的识别和源解析工作有了一定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大气颗粒物 识别 源解析
下载PDF
济南市环境空气中TSP和PM_(10)来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68
9
作者 冯银厂 吴建会 +3 位作者 朱坦 闫怀忠 谭晓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共5页
于1999—2000年在济南市5个采样点分别采集了环境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用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和二重源解析技术解析了TSP和PM10的来源。结果表明,各主要源类对TSP的贡献率依次为:扬尘34%,煤烟尘25%,土... 于1999—2000年在济南市5个采样点分别采集了环境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用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和二重源解析技术解析了TSP和PM10的来源。结果表明,各主要源类对TSP的贡献率依次为:扬尘34%,煤烟尘25%,土壤风沙尘18%,机动车尾气尘6%,建筑水泥尘2%,其他15%;对PM10的贡献率依次为:扬尘30%,煤烟尘27%,土壤风沙尘15%,机动车尾气尘9%,建筑水泥尘3%,其他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源解析 CMB 二重源解析技术 济南
下载PDF
用富集因子法评价我国城市土壤风沙尘元素的污染 被引量:63
10
作者 姬亚芹 朱坦 +2 位作者 冯银厂 刘红霞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4-99,共6页
用富集因子法分析土壤风沙尘17个元素的富集(污染)状况.结果表明,C a、C r、Co、N i、Cu、Zn、B r、Pb是广泛富集的元素;地区间元素污染级别差异显著;相对于不同参比元素(A l、F e、T i)的富集因子明显不同.
关键词 富集因子 土壤风沙尘 富集 参比元素
下载PDF
天津市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65
11
作者 古金霞 吴丽萍 +4 位作者 霍光耀 杜世勇 刘爱霞 解以扬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34,共5页
2008年1、4、7月和10月在天津大气层边界站,利用中流量采样器对大气中的细粒子进行了滤膜样品采集,应用离子色谱检测技术分析了8种水溶性无机离子(Na+、NH4+、K+、Mg2+、Ca2+、SO24-、NO3-和Cl-)的含量。结果表明,天津市大气PM2.5中总... 2008年1、4、7月和10月在天津大气层边界站,利用中流量采样器对大气中的细粒子进行了滤膜样品采集,应用离子色谱检测技术分析了8种水溶性无机离子(Na+、NH4+、K+、Mg2+、Ca2+、SO24-、NO3-和Cl-)的含量。结果表明,天津市大气PM2.5中总水溶性无机离子平均浓度为47.3μg/m3,其中,SO24-、NO3-、NH4+和Cl-是最主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占总离子质量分数共计87.3%,表明了天津市细粒子中的主要水溶性无机离子的特征。[NH4+]/2[SO24-]平均比值接近1.0,显示硫酸氨是细粒子中硫酸盐的主要存在形式。NO3-/SO24-浓度比的平均值为0.65,反映了燃煤污染与机动车尾气污染并存的复合型大气污染特征。并通过对PM2.5中8个水溶性离子成分的主成分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其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水溶性无机离子 来源
下载PDF
人体对室内外空气污染物的暴露量与潜在剂量的关系 被引量:57
12
作者 贾纯荣 +1 位作者 王宗爽 朱坦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探讨人体对室内外空气污染物的暴露量(exposure)与潜在剂量 (potentialdose)的关系。方法分析并对比暴露量与潜在剂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应用方案评价法分别计算个体对室内外空气中甲醛的暴露量与潜在剂量和对CO的暴露量与潜在剂量 ... 目的探讨人体对室内外空气污染物的暴露量(exposure)与潜在剂量 (potentialdose)的关系。方法分析并对比暴露量与潜在剂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应用方案评价法分别计算个体对室内外空气中甲醛的暴露量与潜在剂量和对CO的暴露量与潜在剂量 ,并分析暴露量与潜在剂量的关系。结果与暴露量相比 ,潜在剂量能更好地反映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内的污染物的量 ,对比室内外人体对甲醛和CO的暴露量和剂量 ,二者有时明显相关 ,有时无相关性。结论与暴露量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物 暴露量 潜在剂量 人体健康 环境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基于重庆本地碳成分谱的PM_(2.5)碳组分来源分析 被引量:57
13
作者 张灿 +5 位作者 翟崇治 陈刚才 姬亚芹 任丽红 方维凯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0-819,共10页
为了解重庆主城PM2.5中碳组分特征和来源,2012-05-02-2012.05-10日在商业区、工业区和居民区进行了PM2.5采样.利用TOR方法分析了8种碳组分,对3个不同功能区大气环境PM2.5以及燃煤尘、尾气尘(机动车尾气、船舶尾气、施工机械尾气)... 为了解重庆主城PM2.5中碳组分特征和来源,2012-05-02-2012.05-10日在商业区、工业区和居民区进行了PM2.5采样.利用TOR方法分析了8种碳组分,对3个不同功能区大气环境PM2.5以及燃煤尘、尾气尘(机动车尾气、船舶尾气、施工机械尾气)、生物质燃烧尘、餐饮油烟尘这6类源PM2.5中的8种碳组分进行了特征分析.在源的碳成分谱基础上,利用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得到重庆本地PM2.5的碳来源指示组分,利用因子分析法解析出各类源对不同功能区内PM2.5碳组分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重庆地区燃煤尘、机动车尾气尘、船舶尾气尘、施工机械尾气尘、生物质燃烧尘、餐饮油烟尘的OC/EC值分别为6.3、3.0、1.9、1.4、12.7和31.3.EC2、EC3的高载荷指示柴油车尾气排放,OC2、OC3、OC4、OPC的高载荷指示燃煤排放,OCl、OC2、OC3、OC4、ECl指示汽油车尾气排放,OC3指示餐饮业排放,OPC指示生物质燃烧排放.商业区OC/PM2.5为17.4%,EC/PM2.5为6.9%,估算得到,二次有机碳(SOC)/OC为40.0%;工业区OC/PM2.5为15.5%,EC/PM2.5为6.6%,SOC/OC为37.4%;居民区OC/PM2.5为14.6%,EC/PM2.5为5.6%,SOC/OC为42.8%.工业区PM2.5中碳组分的主要来源为燃煤和汽油车尾气、柴油车尾气;商业区PM2.5中碳组分的主要来源为汽油车尾气、柴油车尾气和餐饮业油烟;居住区PM2.5中碳组分的主要来源为汽油车尾气、餐饮业油烟、柴油车尾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成分谱 碳来源分析 PM2.5 分歧系数 化学质量平衡 因子分析 重庆
原文传递
沈阳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 被引量:54
14
作者 刘雅婷 彭跃 +3 位作者 张宝生 史建武 赵丽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77-2785,共9页
2008年4月~2009年7月间,选取沈阳市不同功能区5个监测点位,采集了4个不同季节的大气VOCs样品187个,利用三级冷阱预浓缩-GC-MS方法测定了108种大气VOCs物质,考察了沈阳市大气VOCs浓度水平及其时空分布情况,并对其主要的来源进行识别.结... 2008年4月~2009年7月间,选取沈阳市不同功能区5个监测点位,采集了4个不同季节的大气VOCs样品187个,利用三级冷阱预浓缩-GC-MS方法测定了108种大气VOCs物质,考察了沈阳市大气VOCs浓度水平及其时空分布情况,并对其主要的来源进行识别.结果表明,沈阳市大气总VOCs平均质量浓度为(371.0±132.4)μg/m3,其中含量最高的组分为含氧化合物(57.2%),其次为卤代烃(20%),烷烃(11.4%)、芳香烃(8.5%)和烯烃(3.0%).全市大气总VOCs浓度呈现出春秋浓度较高,冬夏浓度较低的季节变化特征.主要受工业排放源的影响,商业中心点大气VOCs浓度在冬季的08:00~10:00时段、12:00~16:00时段和20:00~22:00时段均出现峰值,而夏季则呈现出10:00~12:00时段和18:00~20:00时段的双峰现象.工业区点位和商业中心区点位浓度高于其它功能区点位,清洁对照点周围由于没有明显的大气VOCs排放源,浓度水平最低.相关性和比值分析结果表明,机动车燃烧、煤炭生物质燃烧、汽油溶剂挥发和工艺过程是沈阳市大气VOCs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沈阳 季节分布 日变化 空间分布 来源识别
原文传递
天津冬季PM_(2.5)与PM_(10)中有机碳、元素碳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52
15
作者 古金霞 +4 位作者 刘爱霞 吴丽萍 解以扬 董海燕 张金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3-36,共4页
研究了天津冬季PM2.5和PM10中碳成分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冬季PM2.5和PM10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24.4±60.9)、(224.6±131.2)μg/m3;总碳(TC)、有机碳(OC)与元素碳(EC)在PM2.5中的平均质量分数比在PM10中分别高出5.0%、3... 研究了天津冬季PM2.5和PM10中碳成分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冬季PM2.5和PM10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24.4±60.9)、(224.6±131.2)μg/m3;总碳(TC)、有机碳(OC)与元素碳(EC)在PM2.5中的平均质量分数比在PM10中分别高出5.0%、3.6%、1.2%;PM2.5中OC、EC的相关系数较高,为0.95,表明OC、EC的来源相对简单,可能主要反应了燃煤和机动车尾气的贡献。OC/EC的平均值在PM2.5和PM10中分别为3.9、4.9,次生有机碳(SOC)在PM2.5和PM10中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4.9、23.4μg/m3,分别占OC的48.5%(质量分数,下同)、49.8%,OC/EC较高可能主要与直接排放源有关;PM2.5中的OC1与OC2的比例明显高于PM10,而聚合碳(OPC)的比例又低于PM10,同时PM2.5与PM10中的EC1含量均较高,表明天津冬季燃煤取暖和机动车尾气是重要的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M10 有机碳 元素碳
下载PDF
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特征和形成机制 被引量:50
16
作者 李伟芳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208,共7页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形成是当今大气化学过程的研究热点之一.城市大气中二次有机碳占颗粒物总有机碳的17%~65%.单萜烯和芳香族化合物分别是SOA最重要的天然和人为源前体物,在大气中与·OH,NO3-和O3等氧化剂发生多途径反应形成有...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形成是当今大气化学过程的研究热点之一.城市大气中二次有机碳占颗粒物总有机碳的17%~65%.单萜烯和芳香族化合物分别是SOA最重要的天然和人为源前体物,在大气中与·OH,NO3-和O3等氧化剂发生多途径反应形成有机酸、多官能团羰基化合物、硝基化合物等半挥发性有机物,通过吸附、吸收等过程进入颗粒相,改变了气溶胶的特性及其环境效应.有机化合物表现出较强的源特征性,可以作为示踪分子解析颗粒物来源,二元羧酸是SOA的潜在示踪物.论述了SOA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有机气溶胶 单萜烯 芳香族化合物 形成机制 有机分子示踪技术
下载PDF
利用LUR模型模拟天津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48
17
作者 陈莉 +3 位作者 苏笛 游燕 李华敏 刘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85-691,共7页
针对传统监测方法无法满足对大气污染物空间分布高分辨率的要求,以Arcgis为平台,利用LUR模型模拟天津市PM10和NO2年均浓度的空间分布.选取的回归变量为1~4km半径缓冲区内的道路总长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人口密度、风向指数及... 针对传统监测方法无法满足对大气污染物空间分布高分辨率的要求,以Arcgis为平台,利用LUR模型模拟天津市PM10和NO2年均浓度的空间分布.选取的回归变量为1~4km半径缓冲区内的道路总长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人口密度、风向指数及距海距离,选取3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对方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对PM10年均浓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缓冲区为1km的道路总长度(R2为0.560),而对NO2年均浓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人口密度(R2为0.414).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结果显示,PM10和NO2的R2分别达到0.946和0.691;如果考虑风向的影响,R2可分别提高到0.980和0.849.对天津市中心城区建立5km×5km网格嵌套,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每个网格交点的污染物浓度模拟值.通过kriging插值得到2种污染物在天津市中心城区的空间模拟分布图.PM10年均浓度分布以研究区中心最高,向四周逐渐降低;NO2的年均浓度以研究区中心最低,向四周逐渐升高.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LUR模型 GIS NO2:PM10
下载PDF
秦皇岛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36
18
作者 朱坦 陈威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1995年第5期49-55,共7页
对秦皇岛海港区和山海关区的颗粒物来源进行了定性识别和定量解析。并考察了重点污染源——我国最大的煤码头秦皇岛港煤码头对市区扬尘和TSP中的碳的影响。得出秦皇岛市海港区和山海关区TSP主要来源为风沙、扬尘,其次为燃煤飞灰... 对秦皇岛海港区和山海关区的颗粒物来源进行了定性识别和定量解析。并考察了重点污染源——我国最大的煤码头秦皇岛港煤码头对市区扬尘和TSP中的碳的影响。得出秦皇岛市海港区和山海关区TSP主要来源为风沙、扬尘,其次为燃煤飞灰和海盐尘。气象条件特别是风向对TSP各源分担率的影响很大,秦皇岛市煤码头是该区域TSP中碳的主要来源。不同气象条件下,煤码头对海港区和山海关区的影响程度明显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颗粒物 解析 污染源
下载PDF
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7
19
作者 耿春梅 王宗爽 +4 位作者 任丽红 王燕丽 王琼 杨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9-245,共7页
大气O3浓度升高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是评估大气O3造成农作物减产及经济损失的基础.分别在北京和广东东莞建立OTC(田间开顶式气室)系统,开展大气O3对大田冬小麦和水稻的影响研究,在整个生长期对作物进行O3熏蒸,计算O3暴露量,获得... 大气O3浓度升高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是评估大气O3造成农作物减产及经济损失的基础.分别在北京和广东东莞建立OTC(田间开顶式气室)系统,开展大气O3对大田冬小麦和水稻的影响研究,在整个生长期对作物进行O3熏蒸,计算O3暴露量,获得冬小麦和水稻产量与O3暴露量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东莞水稻临界水平(以AOT40计,AOT40为大于40nL/L的小时平均φ(O3)与40nL/L差值的累计值)为4.95μL/(L·h),而北京冬小麦为2.44μL/(L·h).根据我国已有农作物O3暴露量-产量响应关系计算可知,我国水稻和冬小麦的AOT40分别为4.950~9.506和2.280~3.858μL/(L·h),水稻对O3的敏感性从我国北方到南方呈逐渐增加态势,但冬小麦对O3敏感性并无明显的地域变化规律.在大田环境大气妒(O3)条件下,东莞水稻相对产量损失为2.70%[AOT40=2.68μL,(L·h)],北京冬小麦的相对产量损失为12.85%[AOT40=6.72μL/(L·h)].我国农作物生长环境多样,作物种类繁多,需要继续开展试验研究来建立本地化O3暴露量一产量响应关系,用于合理评估区域农作物产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臭氧 水稻 冬小麦 临界水平 产量
下载PDF
PM2.5污染与居民每日死亡率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47
20
作者 王德庆 王宝庆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9-532,共4页
目的分析国内外PM2.5污染对居民每日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通过Endnote软件在线搜集国内外关于PM2.5的暴露与居民每日死亡率关系的流行病学文献资料,提取文献中相关的数据,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价国内外PM2.5暴露与居民每日死亡率的暴露-效... 目的分析国内外PM2.5污染对居民每日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通过Endnote软件在线搜集国内外关于PM2.5的暴露与居民每日死亡率关系的流行病学文献资料,提取文献中相关的数据,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价国内外PM2.5暴露与居民每日死亡率的暴露-效应关系。结果 PM2.5浓度每升高10μg/m3,我国、北美和欧洲地区居民每日死亡率分别上升0.31%(95%CI:0.24%~0.37%)、1.26%(95%CI:1.15%~1.38%)和1.65%(95%CI:0.99%~2.30%);我国、美国、欧洲和日本地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死亡率分别上升1.00%(95%CI:0.00%~1.90%)、1.78%(95%CI:0.20%~3.36%)、1.32%(95%CI:1.17%~1.49%)、0.74%(95%CI:0.43%~1.05%),心血管系统疾病每日死亡率分别上升0.50%(95%CI:0.10%~1.00%)、0.94%(95%CI:-0.14%~2.02%)、1.11%(95%CI:1.06%~1.16%)、0.55%(95%CI:0.37%~0.73%)。结论不同地区居民在PM2.5浓度升高后每日死亡率、相关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率均有所升高,但我国PM2.5污染的影响小于北美和欧洲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死亡率 暴露-效应关系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