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进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研究——家用电器和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启示 被引量:20
1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9 位作者 王积业 王岳平 费洪平 杨合湘 王亚平 张立群 李淑华 任旺兵 赵阳华 祁淑萍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7-76,共10页
关键词 中国 工业结构调整 产业升级 技术引进 自主开发 外资利用 政企关系 资产重组 人才
原文传递
2000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01年展望 被引量:7
2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6 位作者 陈东琪 王小广 范剑平 杨大侃 樊彩耀 孙学工 刘国艳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20,共9页
关键词 国民经济 经济形势分析 经济预测 2000年 2001年
原文传递
宏观经济出现重要转机 积极财政政策不可松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被引量:3
3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7 位作者 刘福垣 陈东琪 王小广 刘国艳 范剑平 杨大侃 樊彩耀 孙学工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6-24,共9页
关键词 中国 宏观经济 经济运行 财政政策 发展 对策
原文传递
论扩大内需──立足扩大国内需求 被引量:2
4
作者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17-19,共3页
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是中央确定的今年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为了贯彻落实这一重大决策,特编发这组文章。
关键词 扩大内需 扩大国内需求 经济增长速度 结构调整 投资需求 消费需求增长 建设项目 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外贸出口 市场需求
原文传递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树立科学发展观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价格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4-6,共3页
关键词 宏观经济形势 科学发展观 中国 经济发展 物价水平 经济增长率 投资规模
原文传递
宏观调控给百姓带来了什么
6
作者 《半月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44-45,共2页
应该看到,这轮宏观调控对经济结构内部的短期调整,目的是为了长期持续更好的发展。从长远考虑,这次调控不仅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更有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以及地区间的平衡发展等,也就是我们说的“五个统筹”... 应该看到,这轮宏观调控对经济结构内部的短期调整,目的是为了长期持续更好的发展。从长远考虑,这次调控不仅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更有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以及地区间的平衡发展等,也就是我们说的“五个统筹”。促进增长,仍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但今后的发展,更强调要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含金量”更足了。当然,这对我们的宏观调控也意味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调控政策 经济结构 经济增长率 产业结构
原文传递
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判断
7
作者 《北方经济(内蒙)》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4-6,共3页
一、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总的看好于原先的预期,主要原因是围绕经济环境和我国“入世”之初的正负效应均比原先的估计要好,同时内生性动力也在增强。 1、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总体平稳中的“三快两稳... 一、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总的看好于原先的预期,主要原因是围绕经济环境和我国“入世”之初的正负效应均比原先的估计要好,同时内生性动力也在增强。 1、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总体平稳中的“三快两稳三低一缓升”现象。今年上半年,GDP增长7.8%,与去年同期增长7.9%基本持平。三次产业的增长态势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差异,但变化不大。其中:一产增长2.6%,同比加快0.2个百分点;二产增长9.6%,同比放慢0.1个百分点;三产增长6.6%,同比放慢0.4个百分点。从产出方面看,上半年经济运行继续保持了平稳的较快增长态势,但从需求和其它方面看,呈现一些新的变化。 一是投资、出口和居民收入增长加快。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5%,同比加快6.4个百分点;出口增长14.1%,同比加快5.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分别为17.5%和5.9%,同比各加快12和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宏观经济 经济形势 GDP 居民收入 固定资产投资 外贸出口 产业结构 消费需求
下载PDF
“用脚投票”与“饥饿纪律”
8
作者 《财经》 2006年第5期24-25,共2页
构建与中国经济相适应的“劳资”和谐关系,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并且不能脱离现实经济发展水平。人为地扭曲乃至企图取代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条件去奢谈提高... 构建与中国经济相适应的“劳资”和谐关系,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并且不能脱离现实经济发展水平。人为地扭曲乃至企图取代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条件去奢谈提高工资水平和保护劳动者权益,无疑是既不可取也不切实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脚投票” 经济发展 市场资源配置 基础性作用 劳动者权益 和谐关系
下载PDF
营造和完善新区的新体制新结构
9
作者 《天津经济》 2003年第7期19-22,共4页
(一) 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是天津市委、市政府为重振天津经济、重塑天津形象,在1993年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关键词 天津 滨海新区 管理体制 产业结构 市场竞争秩序 投融资体制 科技教育体制
原文传递
苏南模式的创新
10
作者 《中外企业》 2002年第1期19-22,共4页
上午听了江阴、昆山两市及吴仁宝同志的介绍,感到很振奋。许多专家的发言给我很多启发。我对苏南经济和苏南模式了解不多,也没有作深入研究,很难说出很多中肯的意见。有如下几点不成熟的想法,提供给大家讨论。
关键词 苏南模式 吴仁宝 供给 经济 创新 昆山 江阴 想法 发言 专家
下载PDF
外贸外资中期走势
11
作者 《资本市场》 2002年第2期66-67,共2页
中国“入世”,无论是对世贸组织的发展而言还是对中国自身的改革开放和发展而言,都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中国“入世”后,按照WTO规则和我国与有关国家双边谈判协议的承诺,中国国内市场将更加开放,在国际市场上也将获得对等的待... 中国“入世”,无论是对世贸组织的发展而言还是对中国自身的改革开放和发展而言,都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中国“入世”后,按照WTO规则和我国与有关国家双边谈判协议的承诺,中国国内市场将更加开放,在国际市场上也将获得对等的待遇,中国的投资环境特别是法制、体制、政策等“软环境”将大大改善,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入世后的外贸形势和发展趋势中国“入世”后,进出口贸易将全面纳入世贸组织规则的框架。国外产品将在大大降低贸易壁垒的条件下,按照非歧视原则、市场开放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更为便捷地进入国内市场;国内企业也可以在世贸组织各成员国市场获得无条件、多边、稳定的最惠国待遇以及国民待遇,对大多数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品和半制成品可以享受普惠制待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入世 对外贸易 发展趋势 产业分布 地区分布 外资利用 进出口贸易 产品结构
原文传递
当前宏观调控的政策走向
12
作者 《决策咨询(安徽)》 2002年第9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宏观调控 中国 政策取向 积极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下载PDF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走向
13
作者 《广东发展导刊》 2002年第6期14-21,共8页
关键词 宏观经济形势 宏观经济政策 出口贸易 经济结构调整 通货紧缩 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
下载PDF
新一轮利用外资五大变局
14
作者 《浙江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3-24,共2页
中国入世,我国利用外资将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期。服务业引进外资的增长速度将超过制造业,将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外商来华投资的规模结构将呈现大项目增多、平均规模扩大、大中小项目并举的发展趋势,外资来源更加多元化;外资将更为... 中国入世,我国利用外资将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期。服务业引进外资的增长速度将超过制造业,将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外商来华投资的规模结构将呈现大项目增多、平均规模扩大、大中小项目并举的发展趋势,外资来源更加多元化;外资将更为广泛地参与国有大企业的改组改造,并与更多的非国有、非公有内资企业相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外资利用 投资结构 入世
下载PDF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
15
作者 《会计之友》 1999年第9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扩大内需 基本立足点 我国经济发展 长期战略 财政货币政策 制造业 居民消费 经济增长 世界经济 国际金融体系
下载PDF
是转机还是转折?──本刊记者王黎静访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 白和金
16
作者 王黎静 《现代商业银行》 2001年第1期12-18,共7页
已经过去的200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由于连续三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经济在2000年开始全线回暖,经济发展出现了重大转达机:经济增长速度止跌回升,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 已经过去的200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由于连续三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经济在2000年开始全线回暖,经济发展出现了重大转达机:经济增长速度止跌回升,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社会需求全面回升,出口结构进一步也应该看到,我国目前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是很稳固,许多深层次矛盾有待进一步解决。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正确评价这些成绩?如何客观地估计我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2001年如何保持这一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带着这些总是陈我们于2000年12月15日采访了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白和金院长,相信白院长的精辟阐述会对我们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做好今后工作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国民经济 经济转机 经济转折 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21世纪初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
17
作者 《天津经济》 2000年第3期11-15,共5页
根据21世纪初期中国经济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基于对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改革、发展阶段性转换的分析,我认为,对21世纪初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选择可以表述为: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发展 发展战略
原文传递
21世纪强国梦:可能性与策略
18
作者 《政策与管理》 1999年第12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发展 发展战略 发展前景
原文传递
积极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19
作者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0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有效实现形式 国有经济 积极探索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国有企业改革 多种实现形式 国有资本 公司治理结构 三个有利于标准
原文传递
21世纪初期中国经济发展展望和战略选择
20
作者 《浙江经济》 1999年第12期4-7,共4页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2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21世纪初仍可望实现股均7%左右的持续适度快速增长。如果21世纪初能够在新体制建设和科技进步上取得重大的突破,也有可能在若干年之后,再现一轮高于7%的快速增长。 21世纪初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2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21世纪初仍可望实现股均7%左右的持续适度快速增长。如果21世纪初能够在新体制建设和科技进步上取得重大的突破,也有可能在若干年之后,再现一轮高于7%的快速增长。 21世纪初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和难点在于:能否在增长速度放慢和结构大调整的条件下,创造出比快速增长时更好的经济效益,并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怎样在继续完成传统工业化任务的同时加快工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以迎接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发展 国民经济信息化 传统工业化 高速增长 工业现代化 战略选择 增长速度 期中 重大 适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