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183
1
作者 付萍 王连森 +4 位作者 陈江 白光 徐粒子 王帅 郭云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70,共7页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大陆(除西藏)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事件的致病因素、暴发场所和原因食品等。方法对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网收集的2015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全国31个监测地区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 ...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大陆(除西藏)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事件的致病因素、暴发场所和原因食品等。方法对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网收集的2015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全国31个监测地区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 401起,累计发病21 374人,死亡139人。已知病因事件中,毒蘑菇导致的事件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46.2%(794/1 717)和60.3%(79/131),微生物性因素引起的发病人数最多(51.5%,7 861/15 250)。暴发的主要场所为家庭和餐饮服务场所,事件起数分别占50.9%(1 222/2 401)和43.8%(1 051/2 401),发病人数分别占22.6%(4 823/21 374)和68.9%(14 727/21 374);明确的原因食品(除误食毒蘑菇外)中,主要为蔬菜类和肉类食品,其事件起数分别占11.1%(235/2 122)和10.5%(223/2 122),发病人数分别占14.5%(2 561/17 696)和15.6%(2 768/17 696)。结论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致病因子是毒蘑菇,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致病因子是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主要发生场所是家庭及餐饮服务场所,家庭误食毒蘑菇和对乌头加工不当(食用量或加热温度和时间)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事件 监测网 中国大陆 致病因素 致死
原文传递
2013—2015年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翟前前 赵勇 +6 位作者 尹菲 寇泊洋 张丽薇 吕乐 金英 修佳祺 白光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6年第5期589-593,共5页
目的分析2013—2015年吉林省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方法对2013—2015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吉林省的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学检验。结果 2013—2015... 目的分析2013—2015年吉林省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方法对2013—2015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吉林省的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学检验。结果 2013—2015年吉林省哨点医院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12 049例,其中11 497例患者的标本做病原学检测,807例患者检出致病微生物,总检出率为7.02%;诺如病毒、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分别为15.63%(389/2 489)、2.54%(283/11 141)、1.32%(147/11 167)、0.08%(9/11 153)、0.06%(6/9 410),未检出小肠耶尔森菌(0/201)。诺如病毒、沙门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与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小肠耶尔森菌相比是吉林省主要流行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P<0.05)。诺如病毒在第一季度检出率(31.00%)高于其他三个季度;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在第二、三季度检出率(3.78%、3.12%;1.32%、1.69%)高于第一、四季度;志贺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均在第三季度检出率最高(0.14%、0.15%)。诺如病毒在80岁以上和5岁以下年龄组检出率较高(20.00%、18.90%),沙门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在5岁以下年龄组检出率最高(3.38%、1.75%)。2015年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高于2013年和201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四季度的检出率低于前三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岁以下年龄组儿童、商业服务人员、城市居民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出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3—2015年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检出率逐年升高,第一、二、三季度检出率高于第四季度,诺如病毒、沙门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是主要流行的病原体,5岁以下年龄组儿童和商业服务人员易受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流行病学 分析 食源性致病菌 诺如病毒 吉林 特征
原文传递
2004—2013年吉林省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迪 翟前前 +4 位作者 翁熹君 寇泊洋 王博 方赤光 白光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5年第6期619-623,共5页
目的分析2004—2013年吉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特点和规律,以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和建议。方法对2004—2013年吉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学检验。结果 2004—2013... 目的分析2004—2013年吉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特点和规律,以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和建议。方法对2004—2013年吉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学检验。结果 2004—2013年吉林省共报告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1起,中毒1 622人,死亡25人,病死率1.54%,高发季节是第三季度,致病因素由高到低依次是植物类(31起)、不明原因(15起)、化学物质类(9起)、细菌类(5起)、动物类(1起)。植物性中毒事件中城市豆角中毒发生率高于农村,而农村毒蘑菇中毒发生率高于城市(P<0.05)。结论吉林省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中毒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的是植物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是食物中毒事件中引起中毒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流行病学分析 吉林
原文传递
2013年吉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璐 白光 +3 位作者 邢扬 孙平辉 翟前前 吕乐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5年第7期886-888,F0003,共4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2013年食源性病原体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地区哨点医院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门诊和住院病人的基本信息,并采集粪便或肛拭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对收集数据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了解吉林省2013年食源性病原体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地区哨点医院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门诊和住院病人的基本信息,并采集粪便或肛拭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对收集数据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源性病原体的总检出率为3.81%,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为11.60%,其次依次为沙门菌(1.91%)、致泻大肠埃希菌属(0.21%)、志贺菌(0.06%)、副溶血性弧菌(0.00%)。不同年龄、季度、地区的食源性病原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林省食源性病原体总体检出率不高,各地区检测水平差距较大,应重视疾病的高发季节和高危人群,积极完善疾病的监测体系并开展有效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监测 检出率 病原菌
原文传递
2015年吉林省毒蕈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魏蔷 白光 邓立权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7年第6期737-739,共3页
目的分析2015年吉林省毒蕈中毒事件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毒蕈中毒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和"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查询2015年吉林省网络报告的毒蕈中毒事件... 目的分析2015年吉林省毒蕈中毒事件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毒蕈中毒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和"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查询2015年吉林省网络报告的毒蕈中毒事件,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学检验。结果 2015年吉林省共报告野生毒蕈中毒事件33起,中毒107人,死亡2人,病死率为1.87%。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7-9月份;吉林市、辽源市和延边州是毒蕈中毒的高发地区;家庭是毒蕈中毒的主要发生场所,家庭毒蕈中毒事件占中毒事件总数的90.91%;农村毒蕈中毒事件发生率(73.33%)高于城市(26.67%)。结论毒蕈中毒是吉林省食物中毒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采取相应措施对高发季节和高发地区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管理,提高居民的自我保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蕈 中毒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患者就诊情况及疾病经济负担的评估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璐 白光 +7 位作者 邢扬 孙平辉 翟前前 张迪 翁熹君 寇泊洋 白冰 杨成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0-415,共6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患者就诊和疾病经济负担情况并分析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2013年在吉林省内连续居住6个月及以上的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吉林省1... 目的:了解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患者就诊和疾病经济负担情况并分析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2013年在吉林省内连续居住6个月及以上的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吉林省10个监测地区内7 353人(2012年3 065人,2013年4 288人)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分析不同类型食源性疾病患者的就诊率和疾病经济负担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食源性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结果: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患者就诊率为13.10%,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过去4周内发生急性胃肠炎次数和患病持续天数的患者就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44岁年龄组患者就诊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患者就诊率高于其他文化程度者(P〈0.05),过去4周内发生急性胃肠炎2次以上的患者的就诊率高于其他患者(P〈0.05),患病持续4d及以上的患者就诊率高于其他患者(P〈0.05)。157例食源性疾病患者的总经济负担为5 847.82元,人均疾病经济负担为37.25元。首次就诊机构级别和患病持续天数是食源性疾病经济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食源性疾病的就诊率不高,但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应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利用率和诊疗能力,以降低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疾病经济负担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强化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吕乐 周军 +1 位作者 方赤光 白光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11期154-155,158,共3页
高校食堂管理工作与学生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以及正常生活和学习都有着直接的关系,甚至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发展。强化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需在卫生防疫部门的通力配合下,针对校园食品安全等突发性事件建立应急预案,以便为广大师生... 高校食堂管理工作与学生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以及正常生活和学习都有着直接的关系,甚至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发展。强化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需在卫生防疫部门的通力配合下,针对校园食品安全等突发性事件建立应急预案,以便为广大师生创设卫生、安全的就餐环境,对各类因素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严格的防范,确保校园食品卫生安全,便于为学校营造优质、和谐的就餐氛围。该文分析了当前高校食堂烝待解决的问题,并从采购食堂工作人员、食品卫生学生等几个方面提出强化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食堂 食品安全 监督管理
下载PDF
吉林省2012—2013年食源性腹泻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邢扬 白光 +7 位作者 刘璐 翟前前 张迪 寇泊洋 翁熹君 杨成程 白冰 孙平辉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8-490,共3页
目的全面了解吉林省食源性腹泻发生状况,为今后合理开展食源性腹泻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选取的7 353名常住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内容包括人群基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可疑饮食史、治疗情况、疾病的社会... 目的全面了解吉林省食源性腹泻发生状况,为今后合理开展食源性腹泻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选取的7 353名常住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内容包括人群基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可疑饮食史、治疗情况、疾病的社会经济影响五大类问题。结果 2012和2013年吉林省居民食源性腹泻患病率分别为3.66%、2.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居住在农村、离开居住地、第三季度为吉林省居民食源性腹泻的危险因素。结论 2013年吉林省居民食源性腹泻患病率与2012年相比有所下降,男性、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居住在农村、离开居住地的吉林省居民为食源性腹泻的高发人群,第三季度为高发季节,辽源地区为低发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腹泻 患病情况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食品微生物定量风险分级模型初探与验证 被引量:7
9
作者 翟前前 朱江辉 +1 位作者 方赤光 白光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9-265,共7页
目的构建吉林省食品微生物定量风险分级模型并进一步验证。方法利用食物消费量、交叉污染和烹调行为等相关数据,以2014年吉林省食品微生物监测数据为例,通过风险矩阵对不同致病菌污染所致人群健康风险进行风险分级并利用Risk Ranger进... 目的构建吉林省食品微生物定量风险分级模型并进一步验证。方法利用食物消费量、交叉污染和烹调行为等相关数据,以2014年吉林省食品微生物监测数据为例,通过风险矩阵对不同致病菌污染所致人群健康风险进行风险分级并利用Risk Ranger进一步验证。结果通过分级模型发现调理生猪肉中存在沙门菌污染,乳与乳制品和三明治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存在中风险;发现41.67%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由沙门菌引起;中式凉拌素菜导致的食源性疾病人数最多,占所有病例的69.06%;75.22%的食源性疾病病例是由于不完全烹调所致;经Risk Ranger进一步验证提出应对"调理生猪肉-沙门菌"组合优先进行风险评估,不完全烹调及其干预措施是评估的重点环节;根据年发病率推算,吉林省2700万人中,每年约有3.6万人发生食源性疾病。结论吉林省食品微生物定量风险分级模型初步建立,但需要进一步修正模型参数,更加准确的估算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 风险评估 风险分级 定量 模型 吉林
原文传递
浅议非工程防洪措施在防汛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金国 白光 苏秀颖 《农业与技术》 2006年第1期110-111,共2页
从编制洪水风险图、建立洪水预警报系统、洪水保险、资料管理、增强法律意识、强化应急措施等六个方面阐述非工程措施在防汛中的应用。
关键词 非工程措施 防洪 应用
下载PDF
神经网络分析中学生视力不良与教室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丽薇 刘艳乐 +3 位作者 吕乐 黄丽娜 翟前前 白光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9年第6期803-807,共5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中学生视力不良情况,调查中学生教室环境现状,为确定下一步学校卫生工作重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收集学生视力状况、教室面积、课桌椅、黑板、采光、照明及噪声等资料。结果吉林省中学生轻度视力不良、... 目的了解吉林省中学生视力不良情况,调查中学生教室环境现状,为确定下一步学校卫生工作重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收集学生视力状况、教室面积、课桌椅、黑板、采光、照明及噪声等资料。结果吉林省中学生轻度视力不良、中度视力不良和重度视力不良的检出率分别为32.26%、21.49%和41.16%;在教室环境中黑板面平均照度和课桌椅分配符合率是否合格影响吉林省中学生视力情况(OR=1.697,P<0.001;OR=1.864,P<0.001);在城市和郊区的对比中,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分配符合率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预防改善学生视力情况至关重要且是今后学校卫生的首要工作,教室环境是学生视力重要的影响因素,根据城乡差别分别制定合适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力不良 教室环境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长春市朝阳区居民血脂异常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丽薇 吴义霞 +3 位作者 何纯川 李英 翁熹君 白光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了解长春市朝阳区成人血脂异常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为依据,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开展调查工作,调查内容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等。结果 1 063例吉林省长春市... 目的了解长春市朝阳区成人血脂异常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为依据,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开展调查工作,调查内容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等。结果 1 063例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居民中血脂异常者有386例,血脂异常粗患病率为36.31%(标准化患病率为36.51%),血脂异常患者与血脂正常人群体质指数(BMI)(χ^2=25.618,P〈0.001)、腹围(t=6.571,P〈0.001)、收缩压(Z=-5.654,P〈0.001)、舒张压(Z=-3.425,P=0.001)、空腹血糖(Z=-3.229,P=0.001)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参与膳食调查居民共392例,其中血脂正常人群与血脂异常患者在脂肪摄入量(Z=-2.291,P=0.022)及维生素B2的摄入量(Z=-2.815,P=0.005)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均收缩压是长春市朝阳区居民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OR=1.022,P=0.001),而BMI在18.5-23.9kg/m^2,维生素B2的高摄入量是血脂异常的保护因素(OR=0.493,P=0.005;OR=0.283,P=0.006)。结论长春市朝阳区成人血脂异常与BMI、血压、膳食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应控制BMI以及血压的增长,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适量增加维生素B2的摄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影响因素 患病率
原文传递
西尼罗病预防控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黎伟明 赵庆龙 +3 位作者 邓立权 彭月华 宋绪华 白光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54-256,共3页
西尼罗病是由西尼罗病毒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虫媒、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该病以野生鸟类为储存宿主,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的叫西尼罗热,并伴关节痛;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引发脑炎的叫西尼罗病毒性脑炎;引发... 西尼罗病是由西尼罗病毒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虫媒、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该病以野生鸟类为储存宿主,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的叫西尼罗热,并伴关节痛;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引发脑炎的叫西尼罗病毒性脑炎;引发脑膜炎的叫西尼罗病毒性脑膜炎;引发脑膜脑炎的叫西尼罗病毒性脑膜脑炎;表现有脑膜刺激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西尼罗病于2002年在美国爆发造成大流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引起全球公共卫生界的关注。为预防西尼罗病在我国的爆发流行,我们需高度警惕,未雨绸缪,开展西尼罗病毒监测,防止西尼罗病传入。为此,对西尼罗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尼罗病 预防 控制
原文传递
浅谈水利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白光 李志 唐庆艳 《农业与技术》 2007年第1期138-139,共2页
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准备阶段和建设实施阶段把建设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批准的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保证项目的实现,文章从这几个阶段详细说明了如何进行投资... 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准备阶段和建设实施阶段把建设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批准的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保证项目的实现,文章从这几个阶段详细说明了如何进行投资控制,可供同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投资控制 招投标 监理制
下载PDF
2006年吉林省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飚 张未寒 白光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287-289,共3页
目的对2006年吉林省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提高报告信息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数据,对未及时报告率、未及时审核率、重复报告率以及县区零缺报率等评价指标进行查询与分析。结果200... 目的对2006年吉林省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提高报告信息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数据,对未及时报告率、未及时审核率、重复报告率以及县区零缺报率等评价指标进行查询与分析。结果2006年全省共报告传染病报告卡72931张,未及时审核卡片数为499张未及时报告率为0.68%,重复报告率为0.05%,累计重卡数为33张,无零缺报县区,传染病病例从诊断到审核之间时间为0.66d。结论2006年吉林省法定传染病报告和审核均很及时,对于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早期识别有重要意义。另外,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报告卡的审核质量需要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网络直报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吉林省部分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营养状况调查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丽薇 翁熹君 +2 位作者 尹菲 吕乐 白光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6年第9期1946-1948,共3页
目的评价吉林省不同城乡之间部分6~17岁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为制定安全有效的维生素D营养素补充方案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别在长春市、吉林市、东丰县随机抽取353名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血样进行血清25(OH)D检测,并对其检测... 目的评价吉林省不同城乡之间部分6~17岁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为制定安全有效的维生素D营养素补充方案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别在长春市、吉林市、东丰县随机抽取353名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血样进行血清25(OH)D检测,并对其检测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此次接受调查的353名6~17岁儿童青少年,血清25(OH)D平均浓度为(22.2±8.4)ng/ml,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正常的比例分别为9.6%、32.9%和57.5%。结论吉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较差,农村好于城市。建议有关部门能定期监测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水平,使本地区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水平达到正常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营养状况 儿童青少年 城乡
原文传递
中国动物源性传染病防制多部门合作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常宪平 叶冬青 +2 位作者 白光 张未寒 单广良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24-327,共4页
目的调查我国动物源性传染病防制中部门间合作现状及问题,探索有效的多部门合作机制。方法定性定量研究相结合,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小组讨论、关键人物访谈等方法,对相关部门合作现状及问题进行调查。结果动物源性传染病防制主要... 目的调查我国动物源性传染病防制中部门间合作现状及问题,探索有效的多部门合作机制。方法定性定量研究相结合,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小组讨论、关键人物访谈等方法,对相关部门合作现状及问题进行调查。结果动物源性传染病防制主要参与部门是卫生、农业部门,各部门工作深度和介入程度不同,部门间信息尚未实现共享。政府对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基层部门防疫经费严重短缺。政府应利用权力和决策优势,加强对多部门合作的领导和监管,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结论动物源性传染病防制应以政府主导,卫生、农业部门为主,多部门共同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传染病 定性研究 卫生资源
下载PDF
大安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心 张晶波 +2 位作者 张丽薇 杨野仝 白光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8年第6期823-827,共5页
目的调查吉林省大安市2014-2016年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生健康及身体发育情况,评价"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计划"(简称"计划")的实施效果。方法对大安市实施"计划"的两所小学和初中6~15岁学生的健康及身体... 目的调查吉林省大安市2014-2016年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生健康及身体发育情况,评价"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计划"(简称"计划")的实施效果。方法对大安市实施"计划"的两所小学和初中6~15岁学生的健康及身体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并分析该计划实施后其健康的变化趋势。资料收集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系统"内大安市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生2014-2016年3个年度的监测数据。结果"计划"开展后,大安市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生消瘦检出率无明显改变,除6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3,P<0.05)外,其他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整体消瘦检出率(由1.86%下降至4.04%)逐年上升,肥胖检出率总体有所下降(由14.37%下降至6.58%),贫血检出率有所下降(男生由8.2%下降至2.02%,女生由8.21%下降至5.85%);平均身高体重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计划"有效改善了大安市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效果仍不显著,消瘦和超重、肥胖的情况并存,"计划"仍需继续实施,建议扩大重点监测地区覆盖面,同时有针对性地对不同身体状况的学生采取个性化的饮食营养搭配方案,进一步强化"计划"的作用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学生 营养 计划
原文传递
2010年吉林省生鲜乳和乳制品β-内酰胺酶污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鑫 刘桂华 +2 位作者 白光 孔祥云 杨红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2年第2期158-159,共2页
目的了解2010年吉林省生鲜乳和乳制品β-内酰胺酶污染状况。方法采用对青霉素类药物绝对敏感的标准菌株,利用舒巴坦特异性抑制内酰胺酶的活性,并加入青霉素作为对照,通过比对加入内酰胺酶抑制剂,与未加入抑制剂的样品所产生的抑菌圈大... 目的了解2010年吉林省生鲜乳和乳制品β-内酰胺酶污染状况。方法采用对青霉素类药物绝对敏感的标准菌株,利用舒巴坦特异性抑制内酰胺酶的活性,并加入青霉素作为对照,通过比对加入内酰胺酶抑制剂,与未加入抑制剂的样品所产生的抑菌圈大小来间接测定样品是否含有内酰胺酶类药物。结果乳头奶和原料奶中:(A)与(B)的抑菌圈直径差异<3 mm,52份液体纯牛奶中有26份(A)<(B)的抑菌圈直径差异在3 mm以上,且重复性良好,含有β-内酰胺酶均低于4 U/ml。结论本次试验乳头奶(直接从牛乳房中挤出)、原料奶(将乳头奶混入桶中,无菌采集)均未检出β-内酰胺酶;液体奶采7种品牌,有2种品牌的阳性率为100%,所以阳性样品均为人为添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乳 乳制品 Β-内酰胺酶 杯碟法
原文传递
吉林省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早餐行为现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晶波 白光 +2 位作者 张丽薇 刘艳乐 方赤光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9年第3期343-346,共4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早餐行为现状,为开展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吉林省贫困地区2所重点监测学校中的581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每天都吃早餐的比例为65.92%,从不... 目的了解吉林省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早餐行为现状,为开展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吉林省贫困地区2所重点监测学校中的581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每天都吃早餐的比例为65.92%,从不吃早餐的比例为5.34%。小学生中每天吃早餐的比例高于中学生(χ^2=20.538,P<0.001),女生高于男生(χ^2=6.302,P=0.012)。营养充足的早餐食用率为23.06%,有14.63%的学生能够每天食用营养充足的早餐,中学生食用营养充足早餐的比例高于小学生(χ^2=11.703,P=0.001)。早餐中馒头、粥、面条等谷类主食的食用率为84.68%,肉、蛋类的食用率为40.97%,奶、豆类的食用率为31.40%,水果、蔬菜的食用率为26.33%。并非每天都吃早餐的学生在上午最后一节课更容易产生饥饿感(χ^2=13.566,P=0.001)。4.30%的学生贫血,13.43%的学生超重,15.15%的学生肥胖,2.07%的学生轻度消瘦,1.20%的学生中或重度消瘦。结论吉林省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早餐食用率较低,较高比例的学生早餐质量差,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强营养教育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习惯 健康教育 学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