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质聚合物水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
作者 杨达 卢明阳 +4 位作者 宋迪 张国华 胡秀颖 庞来学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644-649,共6页
地质聚合物水泥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建材,以资源丰富的偏高岭土或来源广泛的高硅铝低钙工业固废为前驱体,并可掺入多种其他固废与化学试剂进行性能调节,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其力学性能、工作性能、耐久性能与硅酸盐水泥相比具有较大优... 地质聚合物水泥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建材,以资源丰富的偏高岭土或来源广泛的高硅铝低钙工业固废为前驱体,并可掺入多种其他固废与化学试剂进行性能调节,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其力学性能、工作性能、耐久性能与硅酸盐水泥相比具有较大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未来替代硅酸盐水泥的最佳材料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地质聚合物水泥的前驱体材料、反应机理、力学性能、工作性能与耐久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地质聚合物水泥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工业固废 反应机理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固有碳酸盐和硅酸盐对太姥油页岩热解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畅志兵 初茉 +3 位作者 张超 林浩 马良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82-1589,共8页
通过逐级酸洗脱除新疆太姥油页岩中的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采用铝甑炉对油页岩原样和脱矿样进行热解,分析油气产物的组成性质,基于产物产率和性质考察了固有矿物质对油页岩热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盐能促进热解生油,且使页岩油中含氮... 通过逐级酸洗脱除新疆太姥油页岩中的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采用铝甑炉对油页岩原样和脱矿样进行热解,分析油气产物的组成性质,基于产物产率和性质考察了固有矿物质对油页岩热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盐能促进热解生油,且使页岩油中含氮、氧化合物含量增大,硅酸盐则抑制热解生油,并抑制含氧化合物的生成,二者均使页岩油的H/C降低。硅酸盐可促进烷基自由基与氢自由基的结合,使页岩油中烷烃含量升高、烯烃含量降低,且使H_2产率减小,并能催化长链脂肪烃的裂解,使页岩油中长链烃含量降低、短链烃含量升高,且使烃类气体产率增大,而碳酸盐则抑制自由基的结合和长链脂肪烃的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热解 脱矿物质 页岩油 自由基 裂解
下载PDF
用油页岩灰制备沸石分子筛及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宝蔓 初茉 +3 位作者 杨彦博 贾晨昕 吕飞勇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17-1324,共8页
以兰州窑街油页岩灰为原料制备沸石分子筛,基于单因素试验,采用Box-Behnken Design (BBD)响应面法考察液固比(A)、晶化时间(B)、晶化温度(C)对合成沸石阳离子交换量(Y)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响应面法建立的模型对合成沸石的Y值具有良好... 以兰州窑街油页岩灰为原料制备沸石分子筛,基于单因素试验,采用Box-Behnken Design (BBD)响应面法考察液固比(A)、晶化时间(B)、晶化温度(C)对合成沸石阳离子交换量(Y)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响应面法建立的模型对合成沸石的Y值具有良好的预测性,优化后提高了沸石Y值。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合成沸石Y值的影响大小依次为:A,C,B和AC,BC,AB。制备Na-X型合成沸石的最优条件为:碱熔温度650℃、灰碱比1:1.7 g/g、液固比4.5:1 mL/g、晶化时间25.2 h、晶化温度83℃,此时沸石Y值达52.44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灰 沸石 响应面法 数学模型 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固定床提质过程褐煤的热碎裂/粉化特性及其负效应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曲洋 初茉 +2 位作者 郝成亮 张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036-2043,共8页
定量研究了固定床热提质过程多因素对褐煤碎裂/粉化的影响规律及权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由120℃升至900℃,产物中25~13 mm保持粒级比率由88.42%降至16.92%;碎裂粒群(13~1 mm)比率由9.81%增至75.17%且13~6 mm粒级增幅最高(39.58%);低于1... 定量研究了固定床热提质过程多因素对褐煤碎裂/粉化的影响规律及权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由120℃升至900℃,产物中25~13 mm保持粒级比率由88.42%降至16.92%;碎裂粒群(13~1 mm)比率由9.81%增至75.17%且13~6 mm粒级增幅最高(39.58%);低于1 mm的粉化粒群比率由1.77%增至7.91%(-0.075 mm粒级变化最显著)。保温时间的延长和入料粒度的增大同样加剧了褐煤的碎裂及粉化程度。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提质温度对碎裂和粉化的影响权重均最大,而入料粒度对碎裂的影响程度高于保温时间,但其弱于时间对粉化程度的影响。结合对褐煤孔隙结构、表观形貌及煤质(水分/挥发分)的测试表征,得到了褐煤热碎的复合产生原因。并基于此明确了褐煤碎裂/粉化对固定床热提质过程的综合负效应(吸附自由基并促进其二次反应;提升焦油灰分;油尘易混致堵;形成尘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碎裂 粉化 固定床 提质 负效应
下载PDF
煤系共伴生油页岩热解残渣利用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初茉 +3 位作者 李小聪 李雄 励斌 曹文翰 《洁净煤技术》 CAS 2014年第6期112-114,共3页
油页岩残渣是油页岩热解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约占油页岩的80%~90%。中国油页岩残渣利用率较低,残渣堆积量日益增多,后续问题十分突出。煤系油页岩残渣的资源化利用成为油页岩热解提油产业发展的瓶颈。介绍了油页岩热解加工利用... 油页岩残渣是油页岩热解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约占油页岩的80%~90%。中国油页岩残渣利用率较低,残渣堆积量日益增多,后续问题十分突出。煤系油页岩残渣的资源化利用成为油页岩热解提油产业发展的瓶颈。介绍了油页岩热解加工利用现状及其残渣在废水处理和废气吸附方面的应用,分析了当前页岩热解残渣利用过程中存在利用方式单一的问题,并结合油页岩热解残渣结构和组成的特殊性,提出了油页岩残渣用作环保材料如吸附剂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残渣 吸附剂 废水 废气 利用
下载PDF
粉煤灰无溶剂法合成方钠石新方法及效果验证
6
作者 郭威 庞来学 +3 位作者 王文超 张佳丽 王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4-592,共9页
粉煤灰因具有高硅铝含量、低硅铝比的特性常用来合成低硅纯相方钠石。为提高粉煤灰的高值化利用,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无溶剂法合成方钠石,考察灰碱比、晶化时间和晶化温度对方钠石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灰碱... 粉煤灰因具有高硅铝含量、低硅铝比的特性常用来合成低硅纯相方钠石。为提高粉煤灰的高值化利用,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无溶剂法合成方钠石,考察灰碱比、晶化时间和晶化温度对方钠石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灰碱比为1∶0.8(质量比)、晶化时间为9 h、晶化温度为160℃的工艺下,可合成类型单一、结晶度高的方钠石,灰碱比对相对结晶度的影响显著。合成的方钠石具有微孔和介孔复合孔结构,其N2吸附-脱附等温线为典型的IV型等温线,具有III型回滞环。方钠石的铝含量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相较于水热法合成方钠石,本实验方法粉煤灰利用率高,为粉煤灰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方钠石 无溶剂法 合成机理 孔结构 热稳定性
下载PDF
桦甸油页岩热解过程中热沥青的组成变化规律 被引量:3
7
作者 畅志兵 初茉 +2 位作者 张超 林浩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10-1317,共8页
将桦甸油页岩分别在300、350、400、450、500和550℃热解得到半焦,对半焦进行逐级抽提和酸洗,得到自由沥青、碳酸盐束缚沥青和硅酸盐束缚沥青,采用柱层析、FT-IR和GC-MS表征不同沥青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探讨沥青的化学组成变化及与矿... 将桦甸油页岩分别在300、350、400、450、500和550℃热解得到半焦,对半焦进行逐级抽提和酸洗,得到自由沥青、碳酸盐束缚沥青和硅酸盐束缚沥青,采用柱层析、FT-IR和GC-MS表征不同沥青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探讨沥青的化学组成变化及与矿物质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沥青总产率先增大后减小并在400℃取得最大值4.63%,400-450℃大量沥青分解生成页岩油,使沥青产率降至0.98%。350-450℃自由沥青主要发生羧酸脱羧、酯基分解和长链烷烃裂解反应,使羧酸和酯类化合物含量降低、烷烃碳链长度缩短。干酪根分解生成的羧酸与碳酸盐反应生成羧酸盐,使400℃碳酸盐束缚沥青中羧酸含量达78.82%;含氧化合物可与黏土矿物结合,且烷烃可进入蒙脱石层间,使400℃硅酸盐束缚沥青中含氧化合物和烷烃各占80.79%和19.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热解 热沥青 化学组成
下载PDF
酸洗脱矿对油页岩热解失重特性及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畅志兵 初茉 +3 位作者 张超 林浩 马良博 《矿业科学学报》 2018年第3期290-298,共9页
通过逐级酸洗脱除桦甸和巴里坤油页岩中的矿物质,采用热重分析仪对油页岩原样和脱矿样进行热解,基于热失重特性和热解动力学考察酸洗对油页岩热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盐酸酸洗脱除碳酸盐后,两种油页岩在150℃~510℃失重的初始温度分... 通过逐级酸洗脱除桦甸和巴里坤油页岩中的矿物质,采用热重分析仪对油页岩原样和脱矿样进行热解,基于热失重特性和热解动力学考察酸洗对油页岩热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盐酸酸洗脱除碳酸盐后,两种油页岩在150℃~510℃失重的初始温度分别降低92℃和40℃,且最大失重速率降低、失重量减少,说明碳酸盐在低温下能抑制小分子化合物的释放,在高温下能促进干酪根的分解失重。再经氢氟酸-盐酸酸洗脱除硅酸盐后,桦甸油页岩的最大失重速率增大,说明硅酸盐在高温下可抑制干酪根的分解失重。对于两种油页岩在350℃~510℃的热解反应,逐级脱除碳酸盐和硅酸盐使表观活化能分别减小10 k J/mol和增大30 k J/mol,说明碳酸盐增大了失重反应速率对温度的敏感度,而硅酸盐减小了失重反应速率对温度的敏感度,且硅酸盐的影响比碳酸盐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脱矿物质 热解特性 热重分析 动力学
下载PDF
热作用过程油页岩颗粒的碎裂/粉化特性 被引量:2
9
作者 曲洋 初茉 +3 位作者 张超 畅志兵 郝成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934-3942,共9页
在固定床中定量研究了热作用过程多种工艺因素对油页岩颗粒的粒度分布及碎裂/粉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由120℃升至900℃,固相产物中25~13 mm保持粒级比率由96.54%降至82.69%;13~1 mm碎裂粒群比率由2.01%增至10.63%(13~6 mm粒级增... 在固定床中定量研究了热作用过程多种工艺因素对油页岩颗粒的粒度分布及碎裂/粉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由120℃升至900℃,固相产物中25~13 mm保持粒级比率由96.54%降至82.69%;13~1 mm碎裂粒群比率由2.01%增至10.63%(13~6 mm粒级增幅最高);<1 mm粉化粒群比率由1.45%增至6.68%(<0.075 mm粒级变化最显著)。颗粒尺度的增加及保温时间的延长亦使得油页岩的碎裂及粉化程度加剧。多因素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对油页岩碎裂程度的影响为:温度>粒度>时间;对粉化程度的影响为:温度>时间>粒度。通过对油页岩的多种测试表征(TGA、XRF、XRD、SEM-EDS),揭示了上述因素影响油页岩热碎的内在诱因(水汽行为、挥发分析出行为、方解石分解行为、时间间接强化、颗粒内部气阻/材料抗力的影响),并基于此构建了油页岩热作用过程碎裂-粉化历程描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固定床 热解 粒度分布 碎裂 粉化 灰色关联
下载PDF
硅锰合金中碳含量的红外吸收法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兰群 +1 位作者 王岩 李才红 《河北冶金》 2012年第6期24-25,29,共3页
对红外吸收法测定硅锰合金中碳含量的测定过程中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进行了识别,从被测样品的测量重复性、标准物质定值、校准曲线的变动性、称量等方面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分析与合成,得出硅锰合金中碳含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表示为:... 对红外吸收法测定硅锰合金中碳含量的测定过程中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进行了识别,从被测样品的测量重复性、标准物质定值、校准曲线的变动性、称量等方面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分析与合成,得出硅锰合金中碳含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表示为:c(C)=(1.553±0.019)%,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吸收法 硅锰合金 碳含量 测量不确定度
下载PDF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油砂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永勤 《甘肃科技》 2015年第12期10-12,共3页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SAGD)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的稠油开采技术,现已逐步应用于油砂矿的开采。主要阐述了SAGD技术的原理和特点,针对影响SAGD生产效果的油砂矿藏自身特点和注采工艺参数因素进行详细的讨论,...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SAGD)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的稠油开采技术,现已逐步应用于油砂矿的开采。主要阐述了SAGD技术的原理和特点,针对影响SAGD生产效果的油砂矿藏自身特点和注采工艺参数因素进行详细的讨论,并对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一些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GD 油砂 蒸汽腔
下载PDF
数字乳腺摄影计算机辅助诊断对乳腺癌的检出价值
12
作者 《影像技术》 CAS 2015年第6期9-10,共2页
目的:分析数字乳腺摄影计算机辅助诊断对乳腺癌的检出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乳腺正常者50例,两组均行数字乳腺摄影检查,并以计算机辅助诊断,分析数字乳腺摄... 目的:分析数字乳腺摄影计算机辅助诊断对乳腺癌的检出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乳腺正常者50例,两组均行数字乳腺摄影检查,并以计算机辅助诊断,分析数字乳腺摄影计算机辅助诊断的敏感性。结果:数字乳腺摄影计算机辅助诊断对乳腺癌的检出敏感度88.24%,按BI-BADS分类,乳腺致密者检出敏感度82.22%低于非致密者9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5例患者假阳性的标记数中位数为1(0,6),50例乳腺正常者为2(0,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乳腺摄影进行乳腺癌诊断具较高敏感性,乳腺密度对数字乳腺摄影检出乳腺具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乳腺摄影 计算机辅助诊断 乳腺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