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垦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85
1
作者 樊文华 中科 +3 位作者 李慧峰 乔俊耀 许建伟 李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8-354,共7页
为揭示矿区复垦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潜在的污染特征,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对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土壤中Cd,Cr,Cu,Pb,Hg,As等6种污染元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露天煤矿复垦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 为揭示矿区复垦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潜在的污染特征,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对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土壤中Cd,Cr,Cu,Pb,Hg,As等6种污染元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露天煤矿复垦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的生态危害性。结果表明:安太堡露天煤矿不同复垦时间和复垦模式下不同层次的复垦土壤的综合污染程度范围为8.29~16.90,平均值为10.72,处于中等的污染程度。重金属潜在风险指数在131.43~331.03之间,平均191.68,生态风险达到了中等程度,特别是复垦13年的南排1420退化平台,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331.03,达到了较高程度。0~40cm土层的潜在生态风险综合评价属于中度的潜在生态风险。Hg是主要的污染因子,其对潜在的生态风险指数所贡献的比例达到了72.5%~84.62%。其余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较低。因此,在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土壤中,Hg是最主要的潜在污染因子,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Hg的污染。应用该体系对复垦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所得的结论同其它研究结果互为补充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土壤 重金属 评价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大型露天煤矿生态系统受损研究——以平朔露天煤矿为例 被引量:82
2
作者 中科 赵景逵 +5 位作者 李晋川 王文英 卢崇恩 丁新启 柴书杰 陈建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70-875,共6页
矿区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是脆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和难点。13a的平朔露天煤矿受损生态系统定点研究表明,大型露天煤矿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为3个阶段、4个类型。生态受损引发因子包括挖损、压占、占用和污染。生态受损特征... 矿区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是脆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和难点。13a的平朔露天煤矿受损生态系统定点研究表明,大型露天煤矿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为3个阶段、4个类型。生态受损引发因子包括挖损、压占、占用和污染。生态受损特征表现为原生境在100a左右的时间尺度下,以每年7800万m 3左右的岩土搬运速度,累计消失160km 2左右。而新形成的生境与原生境相比,虽沟壑消失使地貌形态趋于简单,但重新组合堆置的固相岩土结构松散、地层层序紊乱、地表物质更趋复杂、土壤性质更趋恶化,加之区域性气候干旱,天然植被恢复无法使受损生态系统发生顺向演替,新的侵蚀地貌会加速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露天煤矿 生态系统 生态失衡 平朔
下载PDF
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被动态 被引量:71
3
作者 郝蓉 中科 +2 位作者 赵景逵 彭少麟 宋艳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470-1476,共7页
生境再造与植被恢复是黄土区露天矿生态重建的核心 ,其中植被恢复是生态重建的保证。以我国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 ,采用野外调查、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 1 985~ 2 0 0 1年矿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被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 生境再造与植被恢复是黄土区露天矿生态重建的核心 ,其中植被恢复是生态重建的保证。以我国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 ,采用野外调查、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 1 985~ 2 0 0 1年矿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被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的人工植被经过演变 ,植物种的组成发生较大变化 ,由单一的物种组成结构逐渐发展为复杂的物种组成结构 ,并逐渐趋于动态的平衡。通过研究同一植物在不同配置模式下的生长情况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得出该区人工植被的较好模式为 :刺槐×油松×柠条、刺槐×油松、刺槐×沙棘和刺槐纯林。首次运用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均匀度 ,对该区主要复垦植被群落进行分析 ,进一步预测了人工植被的演替方向 :刺槐林→刺槐林、沙棘林→沙棘林、沙棘×刺槐→刺槐、刺槐×油松→刺槐×油松和刺槐×油松×柠条→刺槐×油松×柠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动态 植被恢复 废弃地 大型露天煤矿 黄土区
下载PDF
论矿区土壤环境问题 被引量:55
4
作者 中科 付梅臣 赵中秋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22-1125,共4页
我国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文章论述了矿区土壤环境问题的相关概念及相关问题,指出矿区土壤环境问题包括矿区生态破坏和矿区环境污染。分析了矿区土壤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识别以及调查研究主要性状识别等普遍性问题。分... 我国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文章论述了矿区土壤环境问题的相关概念及相关问题,指出矿区土壤环境问题包括矿区生态破坏和矿区环境污染。分析了矿区土壤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识别以及调查研究主要性状识别等普遍性问题。分析了矿区生态修复问题的复杂性,即有的属于典型的土壤环境学科问题,有的属于相关学科问题引发的土壤环境问题要求矿区生态修复研究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建议淡化矿区复垦土壤的学科问题,强化矿区复垦土壤的科学问题,集成不同学科的修复技术,从源头上控制矿区土壤污染,将有利于我国不同类型矿区土壤环境问题的诊断,以及矿区复垦土壤生产功能、环境功能和生态功能的恢复对策的正确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土壤环境 生态修复
下载PDF
采煤沉陷对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的影响预测 被引量:53
5
作者 中科 段永红 +3 位作者 杨红云 付慧 吕春娟 马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70,共4页
中国新建和将建的煤矿区主要集中分布在生态脆弱的晋、陕、蒙区,生态环境压力大。正确预测采煤沉陷引发的人为加速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变化,可为生态脆弱煤矿区的生态恢复和重建提供依据。该文采用RS、GIS为手段进行信息提取和图形叠... 中国新建和将建的煤矿区主要集中分布在生态脆弱的晋、陕、蒙区,生态环境压力大。正确预测采煤沉陷引发的人为加速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变化,可为生态脆弱煤矿区的生态恢复和重建提供依据。该文采用RS、GIS为手段进行信息提取和图形叠加,结合类比法和专家咨询法等,研究了山西大同塔山矿采煤沉陷引发的土壤侵蚀和土地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1)采煤后88.80%土地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陷。2)沉陷后土地年土壤侵蚀总量增加42.32~79.05万t,单位面积年侵蚀量增加了246.01~464.56t/km^2,侵蚀模数为2321.78~4335.64t/(km^2·a),部分地块沉陷后土壤侵蚀强度上升了一个等级。3)地表移动变形产生的裂缝、陷坑、塌方或小滑坡等,使农用地被分割而破碎、地块变小,其中,沉陷后旱地最小斑块面积为7.72m^2,有林地最小斑块面积为72.95m^2,灌木林地最小斑块面积为6.71m^2,疏林地最小斑块面积为75.79m^2,中覆盖度草地最小斑块面积为14.81m^2,低覆盖度草地最小斑块面积为9.44m^2。局部裂缝密集带,可造成土地毁坏。4)除工交用地和居民点用地外,原地貌沉陷后土地利用率,较原地貌降低10%的比例为14.05%,降低10%~20%(含10%)的比例为85.18%,降低20%(含20%)以上的比例为0.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 土壤侵蚀 土地利用 生态影响 预测
下载PDF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演变与配置研究 被引量:40
6
作者 中科 郭青霞 +2 位作者 王改玲 张前进 魏忠义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5-530,共6页
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的重建是对未来空间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超前安排,其效益的演变极大地受到自然、社会、经济的影响。论文从资源经济、生态经济角度,讨论了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矿区生态重建... 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的重建是对未来空间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超前安排,其效益的演变极大地受到自然、社会、经济的影响。论文从资源经济、生态经济角度,讨论了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矿区生态重建目标、矿区生态系统类型、矿区生态重建措施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对矿区生态系统“三大效益”配置的影响;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1985~2015年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动态演变为实例,初步揭示矿区生态重建过程中“三大效益”的有序配置和高度统一问题;为优化矿区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和建立矿区复合生态系统重建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复合生态系统 土地复垦 生态重建 效益演变 效益配置 土地利用结构
下载PDF
大型露天煤矿废弃地生态重建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40
7
作者 孙泰森 中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6-59,71,共5页
根据 1986~ 2 0 0 0年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的系统研究 ,论述了原地貌土地整治中不曾涉及和以往中小型露天矿废弃地复垦中很少涉及的重要理论与方法 :(1)大型露天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的阶段、类型、过程对效益的影响。(2 )大型露... 根据 1986~ 2 0 0 0年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的系统研究 ,论述了原地貌土地整治中不曾涉及和以往中小型露天矿废弃地复垦中很少涉及的重要理论与方法 :(1)大型露天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的阶段、类型、过程对效益的影响。(2 )大型露天矿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及耕地总量动态平衡。(3)大型露天矿区未来空间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类型的划分。(4 )大型露天矿区时空变动地貌的水土保持布局模式。(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生态重建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露天矿大型排土场水蚀控制的径流分散概念及其分散措施 被引量:47
8
作者 魏忠义 中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6-490,共5页
以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16a水土保持实践为基础,通过调查观测,对半干旱黄土区露天矿大型排土场水蚀控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排土场水蚀控制的径流分散概念及其分散措施,将排土场以适当方式分割成若干径流分散单元,使暴雨径流在各单元... 以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16a水土保持实践为基础,通过调查观测,对半干旱黄土区露天矿大型排土场水蚀控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排土场水蚀控制的径流分散概念及其分散措施,将排土场以适当方式分割成若干径流分散单元,使暴雨径流在各单元间均匀分散,入渗转化为土壤贮水,并在分散单元内实施径流调节,从而避免了暴雨径流大量汇集造成的冲蚀和灌缝.系统的径流分散措施可有效地控制排土场水蚀,并有利于植被的快速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排土场 水蚀控制 径流分散 生态恢复 半干旱区
下载PDF
大型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规划案例研究 被引量:38
9
作者 中科 左寻 +3 位作者 郭青霞 王改玲 张前进 魏忠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8-121,共4页
大型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规划目前尚无明确的规范。根据 14年的土地复垦技术研究和工程实施的实践 ,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 2 0 0 0~ 2 0 10年的土地复垦规划为例 ,重点探讨了大型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规划所涉及的关键问题 :( 1)规划编制的法... 大型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规划目前尚无明确的规范。根据 14年的土地复垦技术研究和工程实施的实践 ,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 2 0 0 0~ 2 0 10年的土地复垦规划为例 ,重点探讨了大型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规划所涉及的关键问题 :( 1)规划编制的法律依据和技术依据 ;( 2 )规划编制的服务年限、范围及深度 ;( 3 )规划区土地破坏状况及其预测 ;( 4 )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 ;( 5 )土地复垦规划的具体方案 ;( 6)复垦规划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提出的论点可适用于工矿区剧烈扰动地貌待复垦土地规划和已复垦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土地复垦 规划 露天煤矿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技术的露天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被引量:49
10
作者 毕如田 中科 +1 位作者 李华 李卫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1-204,共4页
以安太堡大型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区4期Landsat TM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将露天矿区土地利用类型按照剥离区、采挖区、复垦区和原地貌进行分类,采用监督分类与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研究区4个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图,将不同时期... 以安太堡大型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区4期Landsat TM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将露天矿区土地利用类型按照剥离区、采挖区、复垦区和原地貌进行分类,采用监督分类与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研究区4个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图,将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图叠加,分析了露天矿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原地貌15a间平均每年减少1km2左右,并由于近年来煤炭产量的逐步增加原地貌面积有加速减少的趋势,采挖区的面积基本保持在7km2左右,剥离区与复垦区面积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复垦区增长速度较剥离区增长速度快,预计在2015年复垦面积与剥离面积基本保持平衡;按照目前的采煤速度,研究区一期工程的原地貌到2008年将全部消失。运用RS和GIS技术对大型露天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可快速准确地掌握露天矿区土地利用的时空结构、不同时期不同土地类型的转移情况及其发展趋势,为大型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区 土地利用变化 遥感 GIS技术 TM影像 安太堡煤矿
下载PDF
黄土区大型露天矿排土场岩土侵蚀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3
11
作者 王治国 中科 +2 位作者 赵景逵 佟则昂 陈建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17,共8页
该文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矿为例,探讨了岩土侵蚀的形式、分布及成因,岩土侵蚀的危害和潜在危险。首次提出排土场岩土侵蚀控制的方针为“以排为主,排蓄结合,调节水分,增强整体稳定性,迅速复垦,恢复植被,建立生物工程相结合的控制体... 该文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矿为例,探讨了岩土侵蚀的形式、分布及成因,岩土侵蚀的危害和潜在危险。首次提出排土场岩土侵蚀控制的方针为“以排为主,排蓄结合,调节水分,增强整体稳定性,迅速复垦,恢复植被,建立生物工程相结合的控制体系”,控制技术包括基底处理、平盘边坡防护、滑坡崩塌危险区控制及排土复垦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露天矿 排土场 土壤侵蚀
下载PDF
中国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退化土地生态重建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中科 李晋川 +5 位作者 王文英 丁新启 柴书杰 陈建军 卢崇恩 赵景逵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0年第4期1-4,共4页
本矿生态系统演变分为生态系统破损阶段、生态系统雏形建立阶段和生态系统动态平衡阶段 ;生态受损引发因子包括土地挖损、土地压占、土地占用和土地污染 ;生态重建的实质为土壤再造、植被重建和耕地恢复 ;生态重建的关键技术包括排土场... 本矿生态系统演变分为生态系统破损阶段、生态系统雏形建立阶段和生态系统动态平衡阶段 ;生态受损引发因子包括土地挖损、土地压占、土地占用和土地污染 ;生态重建的实质为土壤再造、植被重建和耕地恢复 ;生态重建的关键技术包括排土场的设计、有毒物质的消除、黄土的覆盖、侵蚀的控制、植物筛选与配置、施肥管理等 ;其重建后的生态优于采矿前的原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退化土地 土地复垦 生态重建 山西
下载PDF
露天矿排土场人为加速侵蚀及分类研究 被引量:40
13
作者 中科 胡振华 王治国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4-40,共7页
黄土区露天矿排土场属典型的人工堆垫地貌,其形态独特,岩土分散、搬运、沉积规律与原地貌黄土侵蚀迥然不同。研究了排土场坡度、土体容重、地表物质组成等因素与水土流失及植被恢复的关系,并对排土场新造地进行了分类和评估,旨在为... 黄土区露天矿排土场属典型的人工堆垫地貌,其形态独特,岩土分散、搬运、沉积规律与原地貌黄土侵蚀迥然不同。研究了排土场坡度、土体容重、地表物质组成等因素与水土流失及植被恢复的关系,并对排土场新造地进行了分类和评估,旨在为黄土区露天矿地貌重塑、土体再造、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排土场 人为加速侵蚀 分类 沉积规律 植被恢复 水土流失
下载PDF
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剧烈扰动土地生态重建研究 被引量:38
14
作者 中科 王文英 +1 位作者 李晋川 卢崇恩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6期621-626,共6页
采用调查、类比、室内模拟和野外试验示范相结合的方法,1991~1995年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土地扰动特征和生态重建适用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有地层被100~150m的岩土混乱排弃层所代替,形成了典型的人工松散堆... 采用调查、类比、室内模拟和野外试验示范相结合的方法,1991~1995年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土地扰动特征和生态重建适用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有地层被100~150m的岩土混乱排弃层所代替,形成了典型的人工松散堆积地貌———排土场;原有地面形态被平盘与边坡相间的梯状地形所代替,5~10年间非均匀沉降剧烈,边坡不稳;原有地表土壤被黄土类母质和石砾状物质所代替,土体容重>1.6g·cm-3,根系穿透阻力30~60kg·cm-3,有机质含量<4.0g·kg-1;原有植被破坏后不易恢复,土壤侵蚀模数>15000t·km-2·a-1,比原地貌大33%.生态重建适用技术体系包括5项工程复垦技术和3项生物复垦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露天煤矿 扰动土地 生态重建 复垦
下载PDF
工矿区土地复垦、生态重建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3
15
作者 中科 赵景逵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1年第9期49-52,共4页
关键词 工矿区 土地复垦 生态重建 可持续发展 土地破坏 土体再造 植被重建
下载PDF
平朔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研究 被引量:38
16
作者 李晋川 中科 +3 位作者 柴书杰 岳建英 王文英 王宇宏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30-34,共5页
中国是煤炭资源开采大国,因采煤特别是露天开采造成的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退化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并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露天采煤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体系,对探索适合中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 中国是煤炭资源开采大国,因采煤特别是露天开采造成的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退化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并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露天采煤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体系,对探索适合中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基础理论,实现煤炭绿色开采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应用露天采矿、土壤学、生态学、植物学、地质学、地理学、农学、水土保持等多学科专业知识和技术方法,对平朔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进行20余年的系统研究,初步形成适合黄土高原类似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相关技术体系,包括矿区生态系统受损分析、生态重建障碍因子分析、人工生态系统重建规划与设计、土地重塑工艺、土壤重构工艺和植被重建工艺,并提出平朔矿区重建人工生态系统将引伸今后研究的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生态重建 土地复垦
下载PDF
阳泉煤矸石山浅层矸石风化物水分特性初探 被引量:32
17
作者 段永红 中科 赵景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33-537,共5页
应用室内模拟试验与野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对半干旱地区煤矸石山浅层矸石风化物与黄土的水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矸石风化物因具有颗粒粗、孔隙大、渗透系数高、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和累积蒸发量低的特点, 故有一定的... 应用室内模拟试验与野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对半干旱地区煤矸石山浅层矸石风化物与黄土的水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矸石风化物因具有颗粒粗、孔隙大、渗透系数高、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和累积蒸发量低的特点, 故有一定的保水性能; 尤其旱季, 矸石山剖面0~30 cm 的有效水含量, 裸露矸石明显高于覆土矸石和黄土, 且其剖面水分含量在0 ~60 cm 内与深度呈显著正相关. 并提出和论证了能充分利用水分的矸石山“薄层覆盖复垦”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复垦 水分特性 浅层矸石 风化物水分
下载PDF
城乡交错带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为例 被引量:32
18
作者 马锐 韩武波 +3 位作者 吕春娟 中科 陈建设 丁学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92-194,共3页
居民点整理是缓解城乡交错带耕地压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理顺用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是居民点整理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该文以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为例,探讨了城乡交错带居民点整理模式、潜力分析、等级划分以... 居民点整理是缓解城乡交错带耕地压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理顺用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是居民点整理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该文以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为例,探讨了城乡交错带居民点整理模式、潜力分析、等级划分以及效益分析等,为城乡交错带居民点整理的潜力评价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工程 居民点整理 潜力研究 城乡交错带
下载PDF
安太堡露天煤矿水土流失特征与控制 被引量:33
19
作者 中科 王治国 +2 位作者 赵景逵 佟则昂 陈建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42-547,共6页
系统研究了安太堡露天煤矿工业广场区、开挖区、待开挖区和排土场的土地扰动时空变化、水土流失危害及其可操作性的控制技术.结果表明:工业广场区水土流失轻微,但粉尘污染严重,重点是营造防污染林带;开挖区地面扰动频繁,风蚀和重... 系统研究了安太堡露天煤矿工业广场区、开挖区、待开挖区和排土场的土地扰动时空变化、水土流失危害及其可操作性的控制技术.结果表明:工业广场区水土流失轻微,但粉尘污染严重,重点是营造防污染林带;开挖区地面扰动频繁,风蚀和重力侵蚀加剧,应注重周边溯源侵蚀和崩塌的防护;待开挖区与原地貌水土流失相当,应以暂时性水土保持措施为主;而排土场是在重型机械操作下堆置而成的一种大型人工松散堆积体,是矿区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水土流失 措施 煤矿
下载PDF
露天煤矿排土场平台“堆状地面”土壤重构方法 被引量:33
20
作者 魏忠义 胡振琪 中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8-21,共4页
露天煤矿新建排土场是一个人工巨型松散堆积体 ,往往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表层土壤的压实以及排土场本身的稳定等问题 .排土场平台“堆状地面”土壤重构方法避免了表层土壤压实 ,并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水分入渗和分散了地表径流 ,是解决上... 露天煤矿新建排土场是一个人工巨型松散堆积体 ,往往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表层土壤的压实以及排土场本身的稳定等问题 .排土场平台“堆状地面”土壤重构方法避免了表层土壤压实 ,并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水分入渗和分散了地表径流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阐述了排土场平台堆状地面土壤重构方法的概念 ,并以安太堡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为例 ,通过水文分析计算进一步研究了堆状地面的侵蚀控制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堆状地面 土壤重构 侵蚀控制 排土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