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肠道菌群、肝功能、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易艳容 曾亚 +3 位作者 何佳 郭浩宇 王赛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3期87-92,共6页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以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肠道菌群、肝功能、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确诊的NAFLD患者60例,采集粪便标本检测肠道菌群,同时在门诊健...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以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肠道菌群、肝功能、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确诊的NAFLD患者60例,采集粪便标本检测肠道菌群,同时在门诊健康体检者中随机选取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NAFL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将NAFLD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其中A组给予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456 mg/次,3次/天,疗程30天;B组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456 mg/次,3次/天)的同时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 mg/次,3次/天),疗程30天。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粪便中肠道菌群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内毒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的变化。应用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肠道菌群与血浆内毒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NAFL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2.320、2.875,P值分别为0.022、0.002),肠葡萄球菌和肠杆菌数量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4.352、3.435,P值分别为0.000、0.001),肠球菌和拟杆菌无显著变化(t值分别为0.834、1.459,P值分别为0.401、0.173)。治疗后A组与B组双歧杆菌及乳杆菌的数量均有所上升,B组较A组上升更显著(t值分别为2.455、2.526,P值分别为0.027、0.018),两组治疗后肠葡萄球菌及肠杆菌数量显著下降,B组较A组下降更显著(t值分别为-2.049、2.758,P值分别为0.041、0.009)。治疗前NAFL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相比,血浆内毒素、TNF-α、IL-6和HOMA-IR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2.783、3.174、6.173和6.730,P值分别为0.006、0.002、0.000和0.000)。与A组相比,治疗后B组血浆内毒素、TNF-α、IL-6、HOMA-IR、ALT、AST、TBil及TG均显著下降(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非酒精性 肠道菌群 微生态制剂
下载PDF
熊果酸对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朱萱 +5 位作者 张昆和 谢勇 陈江 戴颖 欧阳灿辉 李弼民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 体外观察熊果酸对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探讨熊果酸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熊果酸作用于肝星状细胞HSC-T6及肝细胞L02,分别在药物作用24、48、72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熊果酸对HSC—T6及L0... 目的 体外观察熊果酸对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探讨熊果酸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熊果酸作用于肝星状细胞HSC-T6及肝细胞L02,分别在药物作用24、48、72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熊果酸对HSC—T6及L0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熊果酸对HSC-T6凋亡的影响;光学显微镜观察熊果酸作用后细胞形态学变化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SC—T6中Bcl-2、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各种浓度的熊果酸均可抑制HSC—T6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当熊果酸浓度为25、50、75μmol/L时可促进L02细胞增殖,浓度〉75μmol/L则表现为抑制L02细胞增殖。在病理形态学方面,熊果酸作用HSC-T6细胞48h后,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缩小变圆、核浓缩等。25、50、75μmol/L熊果酸作用HSC—T6细胞48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30%±3.85%、21.87%±4.46%、31.33%±6.18%,比对照组(2.93%±1.60%)明显升高(P〈0.01)。免疫细胞化学显示Bax及Caspase-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而Bcl-2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体外熊果酸可较明显地抑制HSC—T6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对L02细胞的生长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熊果酸诱导HSC—T6细胞凋亡可能与降低Bcl-2/Bax比值、激活Caspase-3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细胞凋亡 熊果酸 BCL-2 BAX CASPASE-3
原文传递
肝星状细胞激活与信号转导 被引量:5
3
作者 朱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73-878,共6页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是所有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基础.目前认为肝星状细胞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肝损伤,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紧张素、瘦素,通过各种信号转...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是所有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基础.目前认为肝星状细胞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肝损伤,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紧张素、瘦素,通过各种信号转导使肝星状细胞激活.本文就肝星状细胞激活过程中一些重要的膜受体、核受体信号转导途径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信号转导 激活 肝纤维化
下载PDF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肝硬化患者1年死亡结局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喻雪珂 黎孟玲 +3 位作者 彭思远 梁纶熙 曾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745-1752,共8页
背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是肝硬化常见且凶险的并发症之一,而EGVB能否影响肝硬化患者1年的死亡结局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探讨EGVB对肝硬化患者1年死亡结局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为肝硬化患者的随访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 背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是肝硬化常见且凶险的并发症之一,而EGVB能否影响肝硬化患者1年的死亡结局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探讨EGVB对肝硬化患者1年死亡结局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为肝硬化患者的随访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根据患者就诊时有无合并EGVB分为EGVB组和未出血组,并对患者进行常规随访,随访终点为患者因肝硬化死亡或1年随访时间结束。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肝硬化患者1年死亡结局的影响因素,通过1∶2倾向性得分匹配(PSM)均衡混杂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EGVB组和未出血组1年死亡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肝硬化患者812例,其中EGVB组158例(19.5%),1年死亡率为13.3%(21/158);未出血组654例(80.5%),1年死亡率为13.9%(91/654),两组患者1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钠[OR=0.95,95%CI(0.90,0.99)]、白蛋白[OR=0.95,95%CI(0.91,0.99)]水平升高是肝硬化患者1年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年龄增高[OR=1.04,95%CI(1.02,1.06)]、肝性脑病(3~4期)[OR=3.72,95%CI(1.21,11.37)]是肝硬化患者1年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PSM后获得EGVB组145例及未出血组290例,两组1年死亡率均为12.4%(18/145、36/290),两组患者1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尿素氮水平升高[OR=1.15,95%CI(1.02,1.29)]是EGVB组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增高[OR=1.09,95%CI(1.04,1.14)]、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水平升高[OR=1.09,95%CI(1.00,1.18)]是未出血组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GVB事件发生与否对肝硬化患者1年死亡率无显著影响,但两组患者1年死亡结局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EGVB组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尿素氮水平升高,而未出血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预后 倾向性得分匹配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Pim-1抑制剂对TNB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的疗效 被引量:7
5
作者 欧蓉 +3 位作者 曾亚 邹灵芝 姜娜 徐美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1-489,共9页
目的:观察莫洛尼小鼠白血病病毒的前病毒插入点激酶1(provirus integration site for 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 kinase 1,Pim-1)抑制剂对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tdfonic acid,TNB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的治... 目的:观察莫洛尼小鼠白血病病毒的前病毒插入点激酶1(provirus integration site for 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 kinase 1,Pim-1)抑制剂对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tdfonic acid,TNB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同时研究Pim-1抑制剂对肠黏膜中T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将45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n=9):溶媒对照组、TNBS模型组、小剂量Pim-1抑制剂组、大剂量Pim-1抑制剂组、激素治疗组。用TNBS和乙醇混合液灌肠诱导小鼠炎症性肠病模型,小剂量Pim-1抑制剂组、大剂量Pim-1抑制剂组造模后分别采用5,10 mg/kg Pim-1抑制剂每天1次腹腔注射,激素治疗组给予0.1 mg泼尼松每天1次灌胃,共5 d。观测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小鼠结肠长度、结肠大体标本评分及病理学评分,评估Pim-1抑制剂对小鼠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并与激素治疗组比较。运用RT-PCR、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Th 1,Th 2,Th 17,免疫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Treg)的特异性转录因子T细胞表达的T盒(T-box expressed in T cells,T-bet)、GATA连接蛋白3(GATA binding protein3,GATA-3)、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RA orphan receptorγ,RORγt)、叉头蛋白P3(forkhead box P3,Foxp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溶媒对照组小鼠无腹泻、便血,体重平稳增加,TNBS模型组小鼠逐渐出现便血、腹泻、体重减轻;与溶媒对照组比较,TNBS模型组结肠长度明显缩短,DAI评分、结肠大体标本评分、病理学评分明显升高(P<0.05);小剂量Pim-1抑制剂组、大剂量Pim-1抑制剂组、激素治疗组小鼠便血、腹泻、体重减轻较TNBS模型组明显好转,DAI评分、结肠长度的缩短、结肠大体标本评分、病理学评分较TNBS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小剂量Pim-1抑制剂组、大剂量Pim-1抑制剂组、激素治疗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溶媒对照组比较,TN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m-1抑制剂 激素 免疫炎症 2 4 6-三硝基苯磺酸 炎症性肠病
下载PDF
SMARCA4缺失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艳 练亿香 +2 位作者 朱德茂 罗海军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873-879,共7页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SWI/SNF相关、基质相关的肌动蛋白依赖的染色质调节因子亚家族a成员4(SWI/SNF related,matrix associated,actin dependent regulator of chromatin,subfamily a,member 4,SM...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SWI/SNF相关、基质相关的肌动蛋白依赖的染色质调节因子亚家族a成员4(SWI/SNF related,matrix associated,actin dependent regulator of chromatin,subfamily a,member 4,SMARCA4)的缺失,并阐明SMARCA4缺失的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长沙市中心医院的500例NSCLC石蜡样本,采用SMARCA4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筛查,并收集SMARCA4缺失的18例患者临床资料、治疗、预后,总结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分析其基因谱改变。结果:在500例NSCLC样本中,18例(3.6%)显示SMARCA4缺失。18例患者均为男性,均有长期吸烟史,年龄49~77(中位年龄65)岁,13例出现远处转移(M1)。组织学检查显示9例为实性腺癌,5例呈肉瘤样癌、横纹肌样形态,4例可见肿瘤细胞排列呈腺泡型、乳头型及复杂腺体型。其中1例为腺鳞癌,鳞癌呈低分化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示18例转录终止因子1(transcription termination factor 1,TTF-1)、NapainA均呈阴性;17例P40阴性,1例阳性;17例细胞角蛋白7(cytokeratin 7,CK7)阳性,1例阴性,但AE1/AE3呈阳性表达。18例CD56、CgA均阴性,2例局灶表达Syn;18例均显示SMARCB1(INI1)阳性、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4(spalt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 4,SALL4)阴性,17例SMARCA2(BRM)阳性,1例阴性;13例HepPar-1呈阳性表达,SOX-2在15例中阴性,3例局灶阳性表达。13例P53呈突变型表达。18例患者均行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基因检测,均未检测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B-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Raf proto-oncogene,serine/threonine kinase,BRAF)基因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c-ros肉瘤致癌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ROS proto-oncogene 1,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OS1)基因重排,6例发现有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Kirsten rat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KRAS)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RCA4 缺失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标准三联疗法联合依卡倍特钠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俊 曾亚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13期1960-1961,共2页
目的评价标准三联疗法联合依卡倍特钠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以及加入依卡倍特钠对提高疗效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Hp相关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依卡倍特钠... 目的评价标准三联疗法联合依卡倍特钠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以及加入依卡倍特钠对提高疗效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Hp相关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依卡倍特钠1.5 g,每天2次,并联合应用奥美拉唑20 mg、克林霉素0.5 g、阿莫西林1 g,每天2次,连用7 d,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20 mg、克林霉素0.5 g、阿莫西林1 g,每天2次,连用7 d。疗程结束后4周,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Hp根除情况。结果在临床症状缓解方面及Hp根除治疗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三联疗法联合依卡倍特钠治疗能显著改善Hp相关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入依卡倍特钠提高了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药物疗法 螺杆菌 幽门 螺杆菌感染/药物疗法 药物疗法 联合 依卡倍特钠 标准三联疗法
下载PDF
窄带成像技术与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对胃肠道肿瘤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陈伟 +1 位作者 曾亚 张颖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356-359,共4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和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收集评估NBI和FICE诊断准确性的研究。应用STATA 1...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和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收集评估NBI和FICE诊断准确性的研究。应用STATA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通过拟合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合并检验效应量,比较NBI与FICE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累计病例2598例,其中应用NBI 1269例,应用FICE 1329例。NBI的合并灵敏度、特异度、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95%CI 0.636~0.899)、0.827(95%CI 0.576~0.944)、0.87(95%CI 0.84~0.90)。FICE的合并灵敏度、特异度、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0(95%CI 0.626~0.857)、0.880(95%CI 0.617~0.971)、0.85(95%CI 0.82~0.88)。Z检验结果显示,NBI组与FICE组的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24,P=0.356)。结论NBI和FICE对于鉴别胃肠道肿瘤具有相似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技术 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 胃肠道肿瘤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Pim-1在炎症性肠病小鼠结肠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曾亚 刘霆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35期6838-6841,共4页
目的:观察Pim-1在炎症性肠病发病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并观察其与炎症程度的相关性。方法:BALB/c小鼠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溶液建立急性炎症性肠病模型,分别在第0、1、4、7天取结肠标本,利用real time PCR、免疫组化动态观察Pim-1表达,分析Pi... 目的:观察Pim-1在炎症性肠病发病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并观察其与炎症程度的相关性。方法:BALB/c小鼠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溶液建立急性炎症性肠病模型,分别在第0、1、4、7天取结肠标本,利用real time PCR、免疫组化动态观察Pim-1表达,分析Pim-1的表达和疾病活动指数、组织学炎症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7天后成功建立小鼠急性炎症性肠病动物模型;Real time PCR、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饮用5%DSS第4、7天后Pim-1表达较正常组及第1天均明显升高,P<0.05,而且Pim-1蛋白主要在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结肠组织中Pim-1蛋白与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R=0.868,P<0.01),与组织病理学评分亦呈正相关(R=0.851,P<0.01)。结论:在炎症性肠病起病过程中Pim-1的表达与肠道炎症程度呈正相关,提示Pim-1信号参与肠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m-1信号 炎症性肠病 葡聚糖硫酸钠
原文传递
胃癌组织中Aurora-A及TACC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曾亚 王新平 +1 位作者 朱德茂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1257-1259,共3页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异型增生组织和正常胃粘膜组织中Aurora-A和TACC3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胃癌、异型增生组织和正常胃粘膜中Aurora-A、TACC3的表达,通过Log-rank检验、Cox多因素分析,揭示Aurora-A、TACC3...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异型增生组织和正常胃粘膜组织中Aurora-A和TACC3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胃癌、异型增生组织和正常胃粘膜中Aurora-A、TACC3的表达,通过Log-rank检验、Cox多因素分析,揭示Aurora-A、TACC3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正常胃粘膜组织中Aurora-A蛋白均为阴性;异型增生组织中阳性率50.0%;而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74.0%,正常胃粘膜组织中TACC3阳性率为4.16%;TACC3在异型增生组织阳性率为40.0%;癌组织中阳性率为64.00%;Aurora-A和TACC3在进展期胃癌中表达率分别为78.57%、69.0%,在早期胃癌的表达率分别为50%、37.5%;Aurora-A、TACC3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程度越低,Aurora-A、TACC3表达越高;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Aurora-A、TACC3表达越强;生存曲线分析显示Aurora-A及TACC3阳性的胃癌患者生存时间比表达阴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rank检验表示,Aurora-A,TACC3阳性表达对患者生存率具有影响,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35、2.01。结论 Aurora-A和TACC3蛋白参与胃癌细胞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RORA-A TACC3 胃癌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谭丽 刘小伟 +2 位作者 曾亚 陈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9期1671-1673,1630,共4页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方法:选取炎症性肠病(IBD)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包括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37例,活动期克罗恩病(CD)2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交感神经功能采用握力试验以及卧立位血压差的方式...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方法:选取炎症性肠病(IBD)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包括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37例,活动期克罗恩病(CD)2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交感神经功能采用握力试验以及卧立位血压差的方式进行检查;迷走神经功能则采用卧立位心率变化和Valsalva动作反应指数检查方法。结果:(1)观察组卧立位心率变化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心率变化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心率变化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Valsalva动作反应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6,P>0.05)。(2)观察组卧立位血压差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握力试验的血压反应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卧立位血压差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握力试验的血压反应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卧立位血压差均值及血压反应均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功能增强而迷走神经功能相对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自主神经
原文传递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或不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比较
12
作者 易艳容 +2 位作者 王赛 彭雄群 彭誉 《肝脏》 2023年第4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合并或不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采用TIPS成功治疗的203例肝硬化患者,其中有PVT肝硬化患者72例,非PVT肝硬化患者... 目的探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合并或不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采用TIPS成功治疗的203例肝硬化患者,其中有PVT肝硬化患者72例,非PVT肝硬化患者131例,收集数据以评估TIPS创建后的死亡率、分流功能障碍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VT肝硬化患者72例,非PVT肝硬化患者131例。PVT组PLT、Hb及总胆红素分别为(107.2±32.4)×10^(9)/L、(76.4±21.7)g/L及(24.6±6.5)mg/dL,分别与PVT组[(65.4±17.7)×10^(9)/L、(84.2±26.2)g/L及(33.2±8.4)mg/dL]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患者,21例(10.3%)患者死亡。死因包括肝功能衰竭8例(3.9%)、多器官衰竭6例(2.9%)、胃肠道出血2例(0.9%)、肝肾综合征1例(0.5%)、败血症1例(0.5%)、脑出血1例(0.5%),其他疾病2例(0.9%)。PVT组、非PVT组在90 d的累积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6%、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T组、非PVT组在整个随访期间的累积死亡发生率分别为10.3%、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曲张出血(胃+食管)是TIPS的主要适应证,PVT组、非PVT组静脉曲张出血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PS的主要并发症复发性静脉曲张出血和复发性腹水在两组之间相似,而两组明显的肝性脑病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访期间两组间分流功能障碍的累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PS在治疗伴有PVT的肝硬化中是可行的。与PVT组相比,非PVT组的静脉曲张出血率和复发性腹水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明显的肝性脑病和分流功能障碍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TIPS为PVT肝硬化患者的一种潜在可行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门静脉血栓 肝硬化
下载PDF
综合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皓宇 易艳容 +1 位作者 王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7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NAS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均给予饮食控制、适度增强运动量等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还原型谷胱甘... 目的探讨综合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NAS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均给予饮食控制、适度增强运动量等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ST、ALT、ALP、γ-GT水平分别为(35.52±7.86)、(34.42±8.36)、(46.32±15.18)、(42.33±11.69)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65±13.73)、(49.87±9.40)、(65.41±16.56)、(61.54±14.28)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1、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方法治疗NASH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保护肝功能,降低血脂,抑制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多烯磷脂酰胆碱 还原型谷胱甘肽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尼美舒利对SGC-7901胃癌细胞系增殖及端粒酶hTERT-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廖爱军 刘立玺 +1 位作者 石巍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3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尼美舒利(nimsulide)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系增殖及其端粒酶hTERT-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尼美舒利(50,100,150μmol/L)与SGC-7901细胞系共同培养24、48、72h,MTT检测细胞增殖,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形态...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尼美舒利(nimsulide)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系增殖及其端粒酶hTERT-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尼美舒利(50,100,150μmol/L)与SGC-7901细胞系共同培养24、48、72h,MTT检测细胞增殖,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方式上的改变,RT-PCR检测细胞端粒酶hTERT-mRNA的表达。结果尼美舒利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SGC-7901细胞的生长,hTERT-mRNA的表达降低,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尼美舒利能抑制SGC-7901胃癌细胞系hTERT-mRNA的表达,进而抑制其生长,这可能是选择性COX-2抑制剂抗肿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美舒利 胃癌细胞株 端粒酶hTERT—mRNA
下载PDF
Pim-1抑制剂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中iNOS、TNFα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艳 曾亚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5期964-966,共3页
【目的】探讨Pim-1抑制剂(PIM-Inh)对实验性小鼠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中的iNOS、TNFα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BALB/C小鼠40只,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制作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DSS组)、低PI... 【目的】探讨Pim-1抑制剂(PIM-Inh)对实验性小鼠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中的iNOS、TNFα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BALB/C小鼠40只,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制作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DSS组)、低PIM_Inh治疗组(低剂量治疗组)、高PIM-Inh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7d,比较各组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及病理组织学评分,并采用ELISA检测各组肠组织中iNOS、TNFα的表达并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体重增加、无明显腹泻,无血便,DSS模型组小鼠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血便、伴有体重下降,PIM-Inh治疗组小鼠腹泻、血便症状较轻,治疗组DAI评分下降,与DSS模型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各组病理组织学评分比较:DSS模型组肠上皮黏膜明显损伤,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甚至黏膜下层可见较多炎症细胞,治疗组病理组织学评分明显下降,肠上皮损伤减轻,腺体隐窝排列比较规律,炎症细胞浸润减少,与DSS模型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SS组肠组织中iNOS、TNFα表达明显上升(P〈0.05),与DSS模型组比较,PIM-Inh可抑制iNOS、TNFα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M-Inh对急性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治疗作用,可减轻小鼠肠道炎症程度,且可抑制肠组织INOS、TNFα表达,这可能与其抑制肠黏膜iNOS、TNFα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癌基因蛋白质c-pim-1/拮抗剂和抑制剂 结肠炎 溃疡性 肠黏膜 一氧化氮合酶/生物合成 肿瘤坏死因子α/生物合成
下载PDF
乳酸杆菌对蒙古沙土鼠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的疗效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云华 汪春莲 +3 位作者 谢云 蔡宇 刘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6期2922-2928,共7页
目的:观察乳酸杆菌对蒙古沙土鼠H pylori感染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探讨乳酸杆菌防治H pylori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接种H pylori,建立蒙古沙土鼠H p y l o r i感染性胃炎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2只蒙古沙土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第1组... 目的:观察乳酸杆菌对蒙古沙土鼠H pylori感染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探讨乳酸杆菌防治H pylori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接种H pylori,建立蒙古沙土鼠H p y l o r i感染性胃炎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2只蒙古沙土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第1组(抗生素加质子泵抑制剂干预治疗组)、第2组(乳酸杆菌治疗组)、第3组(乳酸杆菌加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组)、第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用相应干扰剂分别连续灌胃治疗10d.另8只正常蒙古沙土鼠为第5组(空白对照组).最后1次灌胃4wk后处死沙鼠,HE染色判断鼠胃黏膜组织学损伤,并用快速尿素酶试验、Giemsa染色和细菌培养进行H pylori的检测,免疫组化检测胃黏膜中IL-6、COX-2、和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第1组、第2组和第3组之间蒙古沙土鼠的H pylori根除率无显著差异,但均比第4组的根除率低,之间差异有显著性(87.5%,75%,75%vs100%,均P<0.05).第1组、第2组和第3组蒙古沙土鼠的胃体、胃窦和十二指肠各部位组织胃黏膜慢性炎症评分与第4组相比显著下降(胃体:1.8±0.54,2.0±0.48,1.9±0.50vs4.2±1.06,均P<0.05;胃窦:1.5±0.27,1.4±0.33,1.7±0.46vs4.6±0.74,均P<0.05;十二指肠:1.4±0.41,1.7±0.29,1.6±0.52vs4.1±0.83,均P<0.05).第1组、第2组和第3组蒙古沙土鼠三种炎症因子表达与第4组相比显著下降(COX-2:3.57±0.32,3.89±0.51,2.95±0.76vs6.79±1.68,均P<0.05;IL-6:2.42±0.60,2.28±0.71,1.93±0.52vs5.61±0.28,均P<0.05;TNF-α:3.30±0.52,3.65±0.35,2.84±0.20vs6.76±1.63,均P<0.05).结论:乳酸杆菌治疗蒙古沙鼠H pylori感染性胃炎模型的疗效与PPI加抗生素三联疗法相当;并可显著降低沙鼠胃黏膜的COX-2、IL-6、TNF-α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乳酸杆菌 慢性胃炎 白介素6 COX-2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在炎症性肠病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甜 曾亚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5-18,44,共5页
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肠道免疫系统失衡,引起肠黏膜屏障损伤,从而导致持续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研究显示,内质网应激(ERS)是IBD的发病机制之一。ERS使细胞内功能蛋白质产生减少,若ERS持续存在或过于严重,会导致细胞凋亡及炎性反应加重... 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肠道免疫系统失衡,引起肠黏膜屏障损伤,从而导致持续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研究显示,内质网应激(ERS)是IBD的发病机制之一。ERS使细胞内功能蛋白质产生减少,若ERS持续存在或过于严重,会导致细胞凋亡及炎性反应加重。研究显示ERS可能参与了免疫反应并导致肠道免疫系统失衡,且这一过程可能涉及模式识别受体(PRR)及炎性细胞因子。该文就ERS在IBD患者的免疫炎性反应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免疫调节 炎症性肠病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调控NADPH氧化酶表达在克罗恩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凌倩 曾亚 +1 位作者 胡锦跃 《中南药学》 CAS 2019年第5期662-666,共5页
目的研究衣霉素(Tm)诱导肠上皮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ERS)的过程中,ERS的不同通路调控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中调节蛋白P47 PHOX的表达,以评估不同通路对氧化应激(OS)的影响,探讨ERS调控NADPH氧化酶的表达在克罗恩... 目的研究衣霉素(Tm)诱导肠上皮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ERS)的过程中,ERS的不同通路调控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中调节蛋白P47 PHOX的表达,以评估不同通路对氧化应激(OS)的影响,探讨ERS调控NADPH氧化酶的表达在克罗恩病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克罗恩病患者手术标本10份作为实验组,再选取结肠癌患者癌旁正常肠黏膜手术标本10份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肠道标本中GRP78蛋白和P47 PHOX蛋白的表达情况。随后取离体培养的肠上皮细胞,观察Tm刺激细胞后,GRP78和P47 PHOX蛋白表达的情况,并考察不同浓度的4-苯基丁酸钠盐(4PBA)是否可以抑制Tm诱导的GRP78和P47 PHOX蛋白表达。再分别抑制ERS不同通路IRE1α-XBP1S、IRE1α-TRAF2-JNK、PERK-eIF2α,检测P47 PHOX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与结肠癌癌旁正常肠黏膜标本比较,克罗恩病肠黏膜标本GRP78和P47 PHOX表达明显升高。在离体的细胞中Tm诱导ERS发生,GRP78蛋白、P47 PHOX蛋白表达增加,而4PBA可以抑制上述蛋白的表达。抑制IRE1α-TRAF2-JNK、PERK-eIF2α途径均可以使P47 PHOX蛋白下调,而抑制IRE1α-XBP1S使P47 PHOX蛋白表达上调。结论 ERS可能通过调控NADPH氧化酶细胞溶质中的调节蛋白P47 PHOX,从而影响OS,最终参与克罗恩病的发病过程。其中IRE1α-TRAF2-JNK、PERK-eIF2α途径可能诱导P47 PHOX蛋白表达从而促进OS的发生。而IRE1α-XBP1S可以降低P47 PHOX蛋白活性,对OS有保护作用,可增强细胞对应激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内质网应激 NADPH氧化酶 氧化应激
下载PDF
Pim-1激酶对小鼠CD4^+T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艳 +3 位作者 陈伟 王俊 谭丽 曾亚 《肿瘤药学》 CAS 2016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Pim-1激酶对小鼠脾脏na?ve CD4+T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的细胞因子诱导na?ve CD4+T细胞分化,PIM-Inh阻断PIM-1激酶,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小鼠脾脏na?ve CD4+T细胞分化过程中Tbet、GATA3、FOXP3、RORγt蛋白的表达,EL... 目的探讨Pim-1激酶对小鼠脾脏na?ve CD4+T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的细胞因子诱导na?ve CD4+T细胞分化,PIM-Inh阻断PIM-1激酶,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小鼠脾脏na?ve CD4+T细胞分化过程中Tbet、GATA3、FOXP3、RORγt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诱导分化的CD4+T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4、TGF-β、IFN-γ、IL-17的表达。结果诱导分化的na?ve CD4+T细胞Tbet、GATA3、FOXP3、RORγt蛋白的表达及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4、TGF-β、IFN-γ、IL-17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PIM-Inh可以抑制na?ve CD4+T细胞Tbet,RORγt表达并降低上清液中IFN-γ、IL-17的水平(P<0.05)。结论 Pim-1激酶可能在na?ve CD4+T向Th1、Th17分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M-1 CD4+T细胞
下载PDF
利拉鲁肽调节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脂质沉积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皓宇 曾亚 +2 位作者 王俊 侯周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2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调节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脂质沉积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复制T2DM大鼠模型,随机分组为糖尿病组、利拉鲁肽组、对照组,每组10只。通过肝脏形态学检测观察大鼠肝细胞脂质沉积改善情况;血液学检...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调节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脂质沉积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复制T2DM大鼠模型,随机分组为糖尿病组、利拉鲁肽组、对照组,每组10只。通过肝脏形态学检测观察大鼠肝细胞脂质沉积改善情况;血液学检测观察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肝脏AMPK、Thr172p-AMPK、SREBP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肝细胞脂质沉积增多(P <0.05),经利拉鲁肽治疗后肝细胞脂质沉积减小(P <0.05);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肝脏Thr172p-AMPK/AMPK降低(P<0.05),SREBP-1c表达水平升高(P <0.05)。利拉鲁肽治疗后,Thr172p-AMPK/AMPK升高(P <0.05),SREBP-1c表达水平降低(P <0.05)。结论利拉鲁肽可通过抑制脂质合成,进而改善T2DM大鼠的肝脏脂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沉积 2型糖尿病 利拉鲁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