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地区玉米圆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的测定 被引量:11
1
作者 董国菊 晚霞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13,共6页
试验从温度、pH值、光照、碳氮源的利用等方面对玉米圆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圆斑病菌菌丝在5-40℃之间均能生长,而在10-35℃之间能产孢,最适生长和产孢温度为25℃,菌落直径达62 mm,产孢量为1.04&#... 试验从温度、pH值、光照、碳氮源的利用等方面对玉米圆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圆斑病菌菌丝在5-40℃之间均能生长,而在10-35℃之间能产孢,最适生长和产孢温度为25℃,菌落直径达62 mm,产孢量为1.04×105(个/mL);病原菌在pH 2-12之间均能生长和产孢,其中在pH为7时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好,菌落直径达35.3 mm,pH为8时病原菌产孢量最大,为2.06×105(个/mL);光暗交替有利于病原菌产孢,光照对菌丝的扩展基本没影响;该病原菌对单糖、双糖、多糖等碳源以及有机氮和无机氮均能利用,其中以乳糖作碳源、甘氨酸作氮源时菌丝生长最佳,以D-木糖作碳源、以牛肉膏作氮源时产孢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圆斑病菌(Bipolaris carbonum Wilson)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重庆地区玉米圆斑病菌(Bipolaris carbonum Wilson)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0
2
作者 董国菊 晚霞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9-122,共4页
试验对重庆地区玉米圆斑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同时进行了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可直接侵入玉米的叶片,并于1周后表现出玉米圆斑病的典型症状.病原菌的培养性状及其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等... 试验对重庆地区玉米圆斑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同时进行了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可直接侵入玉米的叶片,并于1周后表现出玉米圆斑病的典型症状.病原菌的培养性状及其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等形态特征的观察结果表明:重庆地区玉米圆斑病菌属半知菌亚门平脐蠕孢属炭色长孺孢(Bipolaris carbonum Wil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圆斑病 炭色长蠕孢 致病性
下载PDF
柑橘4CL基因家族的结构及其功能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晚霞 王志彬 +3 位作者 薛杨 赵婉彤 朱世平 赵晓春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68-1078,共11页
植物中编码类黄酮和木质素生物合成关键酶,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的基因通常是家族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分析,从克里曼丁橘(Citrus clementina)基因组数据库中筛选出若干条拟为4CL基因的序列。通过对其蛋白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其中仅有... 植物中编码类黄酮和木质素生物合成关键酶,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的基因通常是家族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分析,从克里曼丁橘(Citrus clementina)基因组数据库中筛选出若干条拟为4CL基因的序列。通过对其蛋白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其中仅有3个基因具有典型的4CL家族基因的特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柑橘Cit4CL1聚到ClassⅠ,Cit4CL2和Cit4CL3聚到ClassⅡ。利用荧光定量PCR(q PCR)对北京柠檬不同组织和发育过程中的果实Cit4CL的表达进行分析,发现各成员的表达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Cit4CL1的表达水平与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该基因对调控柑橘类黄酮的生物合成具有重要作用。Cit4CL2和Cit CL3的表达与类黄酮的含量相关性不显著,但其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和木质素生物合成较为活跃的组织明显相关,表明这两个基因是与木质素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4CL 生物信息学分析 黄酮 木质素 表达
原文传递
利用重测序–BSA分析鉴定金柑油胞发育相关基因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梦雨 刘小丰 +5 位作者 江东 朱世平 晚霞 余歆 薛杨 赵晓春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1-854,共14页
为了鉴定与金柑油胞发育相关的基因,用多油胞的罗纹金柑[Fortunella japonica(Thunb.)Swingle,母本]和少油胞的滑皮金柑(Fortunella crassifolia Swingle ‘Huapi’,父本)进行杂交构建了F_1代分离群体,从159个F1代单株中挑选出高油胞密... 为了鉴定与金柑油胞发育相关的基因,用多油胞的罗纹金柑[Fortunella japonica(Thunb.)Swingle,母本]和少油胞的滑皮金柑(Fortunella crassifolia Swingle ‘Huapi’,父本)进行杂交构建了F_1代分离群体,从159个F1代单株中挑选出高油胞密度和低油胞密度的单株各30株,分别构建两个极端性状的DNA混池用于基因组重测序。利用重测序数据结合混合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进行遗传关联性分析,将控制油胞数量性状的位点定位在第9条染色体的25 980 001~29 160 001 bp的区域内。该区域包含511个有效的SNP,分布在301个基因位点上。同源性功能分析后获得11个与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壁功能和结构及细胞伸长和膨大等生理过程相关的候选基因(Ciclev10005243m.g、Ciclev10005288m.g、Ciclev10005338m.g、Ciclev10005441m.g、Ciclev10006448m.g、Ciclev10005804m.g、Ciclev10004719m.g、Ciclev10005888m.g、Ciclev10006502m.g、Ciclev10005197m.g和Ciclev10004431m.g),这些基因可能在柑橘油胞的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柑 油胞发育 重测序–BSA分析 同源分析 功能注释
原文传递
宽皮柑桔可滴定酸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婉彤 薛杨 +4 位作者 孙珍珠 晚霞 王林学 江东 赵晓春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44,共5页
柑桔果实酸度是决定果实品质和风味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对柑桔果实可滴定酸的测定主要是采用我国国家标准《柑桔鲜果检验方法》(GB/T 8210—2011)规定的酸碱滴定法(化学法),该方法耗时,无法进行高通量检测。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和... 柑桔果实酸度是决定果实品质和风味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对柑桔果实可滴定酸的测定主要是采用我国国家标准《柑桔鲜果检验方法》(GB/T 8210—2011)规定的酸碱滴定法(化学法),该方法耗时,无法进行高通量检测。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和化学法对240个宽皮柑桔品种果实(果汁样品)可滴定酸含量进行了连续两年的检测,通过对样品近红外光谱数据与化学法测定值进行拟合建模,建立了宽皮柑桔可滴定酸含量近红外光谱检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LS)模型。结果表明,选取特征波段(波数6550~5370 cm^(-1))光谱构建PLS模型时,以一阶导数+Norris消噪进行光谱预处理的效果最好,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861,RMSEC为0.0969,RMSECV为0.116,RMSEP为0.155。该模型对可滴定酸的预测值与化学法测定值有极显著(p<0.001)的相关性。以化学法为基准,将近红光谱法与PAL-1手持测定仪法进行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法与化学法具有更高的相关性,而且在不同的酸含量范围内相关性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近红外光谱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精确度,可替代化学法对宽皮柑桔果实可滴定酸进行高通量精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皮柑桔 近红外光谱 可滴定酸 高通量精准检测
下载PDF
利用Solexa测序技术鉴定甜橙miRNAs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永江 李中安 +6 位作者 张振臣 杨方云 周彦 曹孟籍 晚霞 刘金香 周常勇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6-536,I0001,共12页
【目的】预测鉴定甜橙miRNA及其作用机制和功能,为深入研究挖掘甜橙miRNA及其抗病相关miRNA的作用等提供翔实的基因信息。【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相关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和数据库,构建甜橙小RNA文库,然后以甜橙基因组为参考基因组,... 【目的】预测鉴定甜橙miRNA及其作用机制和功能,为深入研究挖掘甜橙miRNA及其抗病相关miRNA的作用等提供翔实的基因信息。【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相关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和数据库,构建甜橙小RNA文库,然后以甜橙基因组为参考基因组,进行甜橙miRNA鉴定和靶基因预测;利用GO和KEGG数据库对靶基因进行功能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甜橙小RNA文库:获得12 617 944条小RNA序列分属于3 065 625种小RNA序列,获得序列中24 nt长的序列最多,占到序列的49.3%。鉴定出2 199 561条miRNA,其中已知miRNA638 722条,分属52种miRNA家族,候选miRNA1 560 839条,分属204种miRNA。已知的52种保守miRNA基因预测出927个靶基因位点,候选miRNA中有154种预测出1 777个靶基因位点。GO数据库对靶基因分类显示,甜橙miRNA调控的靶基因主要参与多细胞互作、转录本调控和细胞组成等生物学途经和分子功能方面。KEGG数据库中病原物与寄主互作亚库分析结果显示,靶基因主要与抗性蛋白、转录因子和抗病酶等关联。【结论】预测鉴定出一批甜橙miRNA及其调控的靶基因,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橙 MIRNA 靶基因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利用SLAF-seq简化基因组数据挖掘甜橙果实品质性状基因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仁静 晚霞 +3 位作者 赵婉彤 程莉 李沛 江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3168-3182,共15页
【目的】通过对240份不同甜橙资源群体利用SLAF-seq测序数据进行Fst与XP-CLR选择性清除分析,挖掘调控甜橙中优良性状的相关基因,为甜橙的分子育种工作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对国家柑橘种质资源圃(重庆)中保存的具有广泛遗传多样性和不... 【目的】通过对240份不同甜橙资源群体利用SLAF-seq测序数据进行Fst与XP-CLR选择性清除分析,挖掘调控甜橙中优良性状的相关基因,为甜橙的分子育种工作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对国家柑橘种质资源圃(重庆)中保存的具有广泛遗传多样性和不同地理来源的240份甜橙种质资源进行SLAF-seq测序,获得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基因型数据和单果重、果脐有无、可滴定酸含量等性状的表型数据,分析不同亚群之间Fst与XP-CLR数值。【结果】采用SLAF-seq技术对240份甜橙进行测序,共获得497.82 Mb短读数据,用BWA软件将测序数据比对到甜橙参考基因组上,取GATK和samtools两种方法得到的SNP标记交集,共得到1 467 968个SNP。利用Fst与XP-CLR分析筛选出了与甜橙果脐有无、单果重以及可滴定酸相关的候选基因。对受选择SNP位点附近区域进行基因注释,结果表明基因orange1.1g044639m和orange1.1g023641m参与编码生长素外排载体,可能与脐的形成相关;orange1.1g023641m在单果重性状中的Fst得分最高,其参与编码E3泛素连接酶,可能影响果实大小和重量,orange1.1g046891m可能通过调节碳水化合物的形成来影响果实重量;orange1.1g011684m编码丙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基酶,其CDS序列发生碱基突变,可能影响了柠檬酸在不同品种间的含量;orange1.1g034502编码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注释功能与磷酸化/去磷酸化相关。【结论】本研究利用Fst方法对甜橙的SLAF-seq数据进行筛选。最终在甜橙资源的有无果脐、单果重和可滴定酸等性状上筛选出了6个相关的基因,可作为后期验证的候选基因,为甜橙品种的定向改良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AF-seq FST XP-CLR 甜橙 单果重 可滴定酸含量 果脐有无
下载PDF
柑橘CHS基因序列多态性及表达水平对类黄酮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志彬 晚霞 +2 位作者 朱世平 薛杨 赵晓春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5-444,共10页
查尔酮的合成是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节点。从10个柑橘种质中克隆了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基因,并对其不同时期的果实和叶片中的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CHS基因的序列多态性与类黄酮含量之间的关系;同时通... 查尔酮的合成是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节点。从10个柑橘种质中克隆了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基因,并对其不同时期的果实和叶片中的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CHS基因的序列多态性与类黄酮含量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qRT-PCR检测了CHS基因在不同种质之间以及同一种质的不同组织间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柑橘CHS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高度保守,相似度达98%以上。聚类分析表明,CHS氨基酸序列的多态性有物种特异性,而且与类黄酮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CHS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不同种质、部位及生长发育时期有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与类黄酮的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CHS基因对类黄酮的生物合成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类黄酮 查尔酮合成酶 多态性 差异表达
原文传递
R2R3-MYB转录因子CitMYB21对柑橘类黄酮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叶子茂 晚霞 +5 位作者 刘梦雨 王彤 张晓楠 余歆 刘小丰 赵晓春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0-264,共15页
以‘巴西酸橙’(Citrus aurantium L.)、‘本地早橘’(C.reticulata Blanco)、‘桂花蒂南丰蜜橘’(C.reticulata Blanco)、‘北碚447锦橙’[C.sinensis(L.)Osbeck]等30份柑橘种质为试材,挖掘与柑橘类黄酮生物合成相关的R2R3-MYB转录因... 以‘巴西酸橙’(Citrus aurantium L.)、‘本地早橘’(C.reticulata Blanco)、‘桂花蒂南丰蜜橘’(C.reticulata Blanco)、‘北碚447锦橙’[C.sinensis(L.)Osbeck]等30份柑橘种质为试材,挖掘与柑橘类黄酮生物合成相关的R2R3-MYB转录因子。通过比较转录组分析发现ERF、MYB以及Dof转录因子家族与果实发育过程中类黄酮的代谢密切相关,其中两个R2R3-MYB转录因子基因CitMYB21(Ciclev10021699m)和CitMYB33(Ciclev10012152m)的表达水平与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结构基因CitCHS2的表达量明显负相关。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这两个基因分别属于R2R3-MYB中的第2和第1亚族。从‘北碚447锦橙’中克隆得到了CitMYB21编码区的全长序列,共804 bp,编码267个氨基酸。CitMYB21的表达有显著的组织特异性及明显的种质特异性,并与类黄酮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CitMYB21沉默的柑橘植株叶片中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而瞬时过表达的果皮中类黄酮的含量明显降低。研究结果表明CitMYB21显著负影响柑橘类黄酮的含量,可能是负调控类黄酮生物合成的重要转录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类黄酮 R2R3-MYB转录因子 负调控 组织特异性
原文传递
多甲氧基黄酮在不同宽皮柑橘品种组织中的积累变化规律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彤 叶子茂 +2 位作者 刘梦雨 晚霞 赵晓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9-735,共7页
为探究多甲氧基黄酮(polymethoxylated flavone,PMF)在宽皮柑橘果皮、果肉、叶片中的分布情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39份宽皮柑橘种质果皮、果肉、叶片中5种多甲氧基黄酮(PMFs)进行定量检测... 为探究多甲氧基黄酮(polymethoxylated flavone,PMF)在宽皮柑橘果皮、果肉、叶片中的分布情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39份宽皮柑橘种质果皮、果肉、叶片中5种多甲氧基黄酮(PMFs)进行定量检测,分析其在不同种质中种类与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PMFs含量在不同种质间有显著差异。39份材料的果皮中总PMFs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15.81~3660.94 mg/kg(以鲜质量计,下同),果肉中总PMFs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5.71~27.67 mg/kg,叶片中总PMFs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97.14~8476.15 mg/kg,表明PMFs的合成及积累具有明显的种质特异性。同一种质不同组织中的PMFs含量也有明显差异,总PMFs平均含量为叶片>果皮>果肉;不同种质中3个组织的PMFs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各组织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组织中PMFs化合物的组成也有差异,果皮中川陈皮素的含量最高,果肉、叶片中橘皮素的含量最高,说明川陈皮素和橘皮素是宽皮柑橘中最主要的PMFs。上述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PMFs生物合成的遗传调控及柑橘营养成分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皮柑橘 多甲氧基黄酮 高效液相色谱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50份枳种质物候期的调查与聚类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娇 晚霞 +2 位作者 朱世平 陆智明 赵晓春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共5页
2014年以国家果树种质重庆柑桔圃中保存的50份枳Poncirus trifoliata种质为研究对象,对其现蕾、初花、盛花、着果、萌芽、展叶、叶片变黄和落叶等生物学过程进行了调查,并以不同生物学现象发生的时间为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调查结果表明... 2014年以国家果树种质重庆柑桔圃中保存的50份枳Poncirus trifoliata种质为研究对象,对其现蕾、初花、盛花、着果、萌芽、展叶、叶片变黄和落叶等生物学过程进行了调查,并以不同生物学现象发生的时间为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枳在3月上旬进入现蕾期和萌芽期,3月中旬或4月上旬进入初花期,4月中旬进入盛花期和着果期;展叶主要发生在3月中下旬,9月下旬叶片变黄,10月下旬叶片大量脱落。不同的枳种质在物候期上有差异,聚类结果显示,50份枳种质可以聚为三类或五类,其中少刺枳和74-1枳分别单独聚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期 枳种质 聚类分析 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