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期照护模式对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 被引量:8
1
作者 吴海玲 赵双燕 +5 位作者 刘鹏 张媛 赵黎黎 胡晓凤 刘前桂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年第6期412-415,共4页
目的探讨中期照护(IC)模式对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老年医院因COPD急性发作住院经治疗病情好转且资料完整的中、重度COPD患者共124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C组及对照... 目的探讨中期照护(IC)模式对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老年医院因COPD急性发作住院经治疗病情好转且资料完整的中、重度COPD患者共124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C组及对照组各62例。IC组在一般临床治疗的基础上采用IC模式;对照组仅采用一般内科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及治疗15、30、60 d后两组BODE指数(体质量指数、气流阻塞程度、呼吸困难及运动能力)评分、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评分(HRQL)、血气分析等指标,记录跌倒评分、急性发作次数和再住院次数。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自身相比,2组治疗后15 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FEV1%)、6分钟步行试验(6MWT)、体质量指数(BMI)、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 MRC)评分、BODE评分、PaO_2、Pa CO2、跌倒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60 d,以上指标改善显著(P<0.05)。治疗后15、30及60 d两组比较,IC组FEV1%、6MWT、BMI、SGRQ、PaO_2、Pa CO2均有显著改善(P<0.05),m MRC评分降低不明显(P>0.05);治疗后15 d两组BODE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及60 d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30 d两组跌倒风险评分、急性发作次数、再住院次数均无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60 d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IC模式管理老年中重度COPD患者可显著降低患者的BODE评分,提高PaO_2,降低Pa CO2,降低跌倒风险、急性发作次数及再住院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期照护 呼吸康复 BODE评分
下载PDF
戒烟对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前桂 赵双燕 +2 位作者 赵黎黎 王孝琴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6期1008-1010,共3页
目的探讨戒烟结合肺康复训练对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0例有中-重度吸烟史的老年中、重度COPD住院患者分成戒烟治疗组(30例)和一般对照组(30例)。治疗组除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和肺康复治疗外,还采用全面戒... 目的探讨戒烟结合肺康复训练对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0例有中-重度吸烟史的老年中、重度COPD住院患者分成戒烟治疗组(30例)和一般对照组(30例)。治疗组除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和肺康复治疗外,还采用全面戒烟措施。对照组采用非戒烟治疗。治疗前、后两组均采用BODE评分评定患者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BOD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康复治疗组的BODE评分明显降低。与自身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强制戒烟措施结合呼吸康复训练,能显著降低老年中、重度COPD患者的BODE评分,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戒烟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康复 BODE评分
下载PDF
尘肺患者的多学科合作呼吸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前桂 赵双燕 +3 位作者 郑曦 赵黎 李金红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70-67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康复治疗模式对尘肺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0例尘肺患者分成多学科治疗组(多学科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25例)。多学科组除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外,还采用健康教育、运动训练、药物监测及营养指导、精神心...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康复治疗模式对尘肺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0例尘肺患者分成多学科治疗组(多学科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25例)。多学科组除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外,还采用健康教育、运动训练、药物监测及营养指导、精神心理指导等综合康复措施,常规组只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2组均采用BODE评分、Borg评分和生存质量评估(QOL)评定患者康复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多学科组的BODE评分为(3.16±0.23)、QOL为(82.1±7.50)和Borg评分为(2.46±1.50),与治疗前以及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3个月后第1秒用力肺活量为(36.5%±10.9%),与常规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学科合作模式对尘肺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训练,能明显降低患者的BODE评分,改善尘肺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对尘肺患者的肺功能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 医院 康复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尘肺合并严重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疗效观察
4
作者 时荣海 刘前桂 +3 位作者 赵双燕 赵黎黎 郑曦 《职业与健康》 CAS 2013年第20期2581-2584,共4页
目的探讨尘肺合并严重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康复效果。方法将40例尘肺合并严重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分成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组(20例)和一般对照组(20例)。治疗组除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外,均给予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用... 目的探讨尘肺合并严重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康复效果。方法将40例尘肺合并严重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分成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组(20例)和一般对照组(20例)。治疗组除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外,均给予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用药。治疗前后2组均采用BODE评分评定患者康复情况。同时采用生存质量评定(QOL)量表评定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的BODE评分和QOL评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BODE评分明显降低,QOL评分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尘肺合并严重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的BODE评分,改善尘肺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存质量、运动耐力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ADL)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 肺间质纤维化 无创机械通气 BODE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