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枝汤系列方与针灸结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谭王琪 +1 位作者 王若禹 岳凤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8期113-116,共4页
桂枝汤首见于《伤寒论》,书中以桂枝汤加减的衍化方共22首。桂枝汤系列方临床应用广泛,针灸亦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该文整理相关文献,对桂枝汤系列方与针灸结合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关键词 桂枝汤 《伤寒论》 针灸 针药结合
下载PDF
桂枝加葛根汤主治及临床应用探析
2
作者 谭王琪 +1 位作者 王兴丽 岳凤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1期1650-1653,共4页
桂枝加葛根汤方由“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等6味药物组成,具有解肌发表,宣通经气,调和营卫之功效,主治“项背强几几”,临床多用于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所致的发热、... 桂枝加葛根汤方由“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等6味药物组成,具有解肌发表,宣通经气,调和营卫之功效,主治“项背强几几”,临床多用于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所致的发热、恶风、汗出、项背强而不舒等证。“项背强几几”是指从后头部至后腰部的肌肉拘急疼痛感,有时范围可达到腰部,同时多伴有头痛、眩晕等。后世医家基于《伤寒杂病论》桂枝加葛根汤原方,将其用于风寒引起的颈背疼痛、痘疹、斑疹等。现代医家进一步拓展其临床应用,认为凡是辨证为营卫失和、气血阻滞、筋脉失养者均可使用该方治疗,包括感冒、颈椎病、落枕、肩关节周围炎等,还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胸背疼痛、高血压动脉硬化所引起的后脑部疼痛等疾病,师古而不泥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加葛根汤 “项背强几几”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下载PDF
桂枝葛根汤联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3
作者 谭王琪 +3 位作者 王兴丽 屈一平 李云基 岳凤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7期1241-1244,共4页
目的观察桂枝葛根汤联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风寒痹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桂枝葛根汤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氯唑沙宗片,10d为1个疗程。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通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 目的观察桂枝葛根汤联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风寒痹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桂枝葛根汤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氯唑沙宗片,10d为1个疗程。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通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反馈表(NDI)、中医证候评分表、颈部关节活动度观察表(ROM)和定期随访进行评估,并对临床效应进行观察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ND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相较于治疗前均下降(P<0.05),ROM活动度较治疗前增高(P<0.05),除中医证候评分,其余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后第4、6个月两组患者N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葛根汤联合针刺与口服复方氯唑沙宗片均可缓解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针药结合疗法效应持续时间长,远期疗效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桂枝葛根汤 针刺 颈夹脊穴 风寒痹阻证
下载PDF
“群方之魁”桂枝汤小议 被引量:3
4
作者 谭王琪 +1 位作者 杨婷婷 岳凤 《湖南中医杂志》 2023年第7期115-117,共3页
桂枝汤临床应用广泛,并有“群方之魁”的美誉。本文探讨桂枝汤的立方之基,从阴阳的角度去认识疾病的本质,辨病求本,本在阴阳,并提出桂枝汤的立方依据为基于阴阳。张仲景以桂枝汤为基础,衍生出一系列加减方。通过对桂枝汤系列方在调节人... 桂枝汤临床应用广泛,并有“群方之魁”的美誉。本文探讨桂枝汤的立方之基,从阴阳的角度去认识疾病的本质,辨病求本,本在阴阳,并提出桂枝汤的立方依据为基于阴阳。张仲景以桂枝汤为基础,衍生出一系列加减方。通过对桂枝汤系列方在调节人体表里、上下、左右、脏腑之阴阳进行简要分析,并基于中医学“治未病”理念,对桂枝汤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进行阐述。桂枝汤药少方精,在现代临床仍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被后世医家称为“群方之魁”乃实至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汤 群方之魁 立方之基 调和阴阳 治未病
原文传递
“和方之祖”小柴胡汤及其衍化方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吴俊武 +1 位作者 谭王琪 岳凤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1395-1398,共4页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作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被列为“中医十大名方”,亦被称为“和方之祖”,临床应用十分广泛。通过探讨和法与少阳、和法与小柴胡汤、少阳与小柴胡汤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小柴胡汤组方的“和法”理念,在此基础上...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作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被列为“中医十大名方”,亦被称为“和方之祖”,临床应用十分广泛。通过探讨和法与少阳、和法与小柴胡汤、少阳与小柴胡汤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小柴胡汤组方的“和法”理念,在此基础上对小柴胡汤衍化方—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进行分析,证明小柴胡汤“和方之祖”之称实至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和方之祖 和法 柴胡类方
下载PDF
近三年小柴胡汤及其加减方合针刺的临床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谭王琪 +1 位作者 杨婷婷 岳凤 《基层中医药》 2023年第10期131-136,共6页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和解少阳法之代表方,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为辨证要点。本文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收录的与小柴胡汤相关的近十年文献为支撑,着重整理并分析了近三年小柴...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和解少阳法之代表方,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为辨证要点。本文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收录的与小柴胡汤相关的近十年文献为支撑,着重整理并分析了近三年小柴胡汤及其加减方,以及联合普通针刺、透刺、火针等治疗方法,对呼吸系统等多个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效应,旨在更好地探讨基于小柴胡汤的针药结合临床效应,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针刺 临床效应 针药结合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小柴胡汤的针药结合临床效应分析
7
作者 杨婷婷 +1 位作者 谭王琪 岳凤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8期905-908,933,共5页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和解少阳之代表方剂,临证应用极为广泛。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结合针刺治疗临床多系统疾病疗效显著。该方善治半表半里病症,具有和解少阳、疏利三焦、清降肝胆之火、行气活血、调和阴阳等作用,所治疾病范围较广...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和解少阳之代表方剂,临证应用极为广泛。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结合针刺治疗临床多系统疾病疗效显著。该方善治半表半里病症,具有和解少阳、疏利三焦、清降肝胆之火、行气活血、调和阴阳等作用,所治疾病范围较广,包括咳喘、胃炎、头痛、眩晕、郁证以及带状疱疹等。针刺疗法可以调和脏腑、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缓解急慢性疼痛等,对于病在少阳者,在小柴胡汤基础上配合循经针刺局部穴、远端穴及阿是穴以缓解患者不适症状,疗效显著。针刺时还可针对疾病的类型选取毫针、火针、浮针、揿针、腹针、针刀等不同的针具及针刺手法,更快、更好地取得治疗效果。小柴胡汤与针刺疗法配合运用,内外兼调,协同增效,较单一疗法效果更佳,临证可广泛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针刺 针药结合 临床效应
下载PDF
如何引导小学生有效阅读
8
作者 《魅力中国》 2013年第22期141-142,共2页
当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虽然丰富多彩,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本人结合课文学习,适时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收到了良好的效。
关键词 引导学生 小学生 有效阅读 课外阅读 课外读物 学生年龄 课文学习 盲目性
下载PDF
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研究
9
作者 《大观周刊》 2013年第1期131-131,共2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生的课外阅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生的课外阅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习惯 小学生 培养 课程标准 教育家 前苏联 作业量
下载PDF
激趣促学 构建充满磁性的语文课场
10
作者 《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第11期54-54,共1页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营造充满磁性的语文课场?教学中只要我们以学生的兴趣做为突破口,根据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到课伊始,趣意生;课正行,趣意浓;课已尽,趣犹存,使学生在学习...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营造充满磁性的语文课场?教学中只要我们以学生的兴趣做为突破口,根据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到课伊始,趣意生;课正行,趣意浓;课已尽,趣犹存,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这样的课堂必将成为学生恋恋不舍的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趣 持趣 存趣 促学
下载PDF
探讨“牧羊式”阅读教学
11
作者 《大观周刊》 2012年第41期384-384,共1页
前几天,讲解《草原》一课时,文中描绘的“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草原风光:“让人总想高歌一曲”的愉悦心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令人心驰神往。而最吸引人的还是草原上那“一会儿七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就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 前几天,讲解《草原》一课时,文中描绘的“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草原风光:“让人总想高歌一曲”的愉悦心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令人心驰神往。而最吸引人的还是草原上那“一会儿七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就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的”羊群,以及那悠然、快乐的牧羊人。面对此情此景.不由得感慨万千:如果阅读教学中师生都能像这自由的羊群和悠闲的牧羊人一样,走出封闭的羊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教学 牧羊 草原 羊群 羊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