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分析 被引量:105
1
作者 王翀 +2 位作者 梁青福 蒋昆利 宋兴华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术前、术后1 d、术后3及6个月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改良的MacNab标准...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术前、术后1 d、术后3及6个月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65.00±12.00)min,无硬膜囊破裂、神经根及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例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改行开放性手术后缓解。余病例腰腿痛症状较前均明显缓解,并获6~12个月随访,术后2个月行腰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突出髓核组织均切除彻底,神经根及硬膜囊受压解除。术后6个月随访,腰痛VAS评分术前术后差值的均数及标准差为(4.42±1.45)分,腿痛VAS评分术前术后差值的均数及标准差为(6.49±1.6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的MacNab标准,优31例;良20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86.4%。结论经皮椎间孔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和临床效果确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TESSYS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到广阔的世界中去学习——教育部中小学“研学旅行”试点工作调查 被引量:51
2
作者 白宏太 朱文潇 《人民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39,共6页
2013年12月19日,古城西安,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淡淡的阳光下,西安市城市规划馆前,走来一群衣着鲜艳的孩子。逼人的寒气挡不住他们清脆的笑声,快乐与期盼写在他们稚嫩的脸上。这是西安市大明宫小学的少先队员,他们即将开启一段新... 2013年12月19日,古城西安,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淡淡的阳光下,西安市城市规划馆前,走来一群衣着鲜艳的孩子。逼人的寒气挡不住他们清脆的笑声,快乐与期盼写在他们稚嫩的脸上。这是西安市大明宫小学的少先队员,他们即将开启一段新鲜的“研学旅行”。走进展馆,孩子们边听讲解,边捧着小本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旅行 教育部 调查 试点 学习 世界 西安市
原文传递
多级库存控制策略的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周曙光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6-108,112,共4页
为了满足供应链的需要,在实践中经常采用多级库存的方法.通过对允许缺货、瞬时补充情况下多级库存的分析,找到使多级库存中总成本的各级库存订购批量、最高存储数量的最优值,从而提供一条分析多级库存控制策略的新思路.
关键词 多级库存 库存控制策略 订购批量 最高存储数量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39
4
作者 王翀 姜飞 +4 位作者 宋兴华 艾克拜尔.尤努斯 徐磊磊 王腾飞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288-1292,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52例)行经皮椎间孔镜...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52例)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照组(36例)行传统经后路开放性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于术前1d、术后1d、术后1、3、6个月及术后1a随访时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ODI),根据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1d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1d、术后1、3、6个月及术后1aVAS评分及所有时间段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的MacNab标准,观察组优良率为86.5%,对照组优良率为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性手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恢复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TESSYS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开放性手术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39
5
作者 王翀 李京 +3 位作者 艾克拜尔.尤努斯 徐恺 宋兴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3-498,共6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经皮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为临床选择合适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5期)、PubMed、EMbase、CNKI及万方数据库、、...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经皮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为临床选择合适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5期)、PubMed、EMbase、CNKI及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1995年1月~2013年7月。收集关于经皮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相比较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提取纳入文献的有效数据,并按照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系统评价方法,应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研究,共计患者6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非手术治疗组相比,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早期缓解疼痛,但远期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新发椎体骨折发生率两种治疗方法无明显差异。[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可早期迅速止痛,允许患者下床活动,减少卧床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陈旧性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9
6
作者 白靖平 党耕町 +3 位作者 锡林宝勒日 刘永刚 邓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51-556,共6页
目的探讨陈旧性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取60具骶骨干标本及26具完整骨盆标本,测量S1棘突与S1后孔间位置关系、骶前区血管、骶神经及梨状肌之间关系.对14例陈旧性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在... 目的探讨陈旧性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取60具骶骨干标本及26具完整骨盆标本,测量S1棘突与S1后孔间位置关系、骶前区血管、骶神经及梨状肌之间关系.对14例陈旧性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在常规骨盆X线片、CT、螺旋CT三维重建的同时,又采用显示骶神经全长的骶骨斜冠状位MR扫描,观察神经走向及毗邻关系.11例行自行设计的后路骶神经管扩大减压术,3例行非手术治疗.结果S1棘突位于S1后孔中上1/3者占90%.骶前区主要血管有骶外侧动静脉和骶外侧血管、骶正中血管及臀上血管进入骶前孔的分支.血管位于骶丛神经腹侧,骶外侧血管距离S1前孔大于10 mm,S2前孔大于5 mm.骶骨斜冠状位MR扫描可以显示骶神经全长及周围毗邻关系.骶神经损伤时,发现有神经根走行改变(13例),损伤处神经根周围脂肪消失(11例),神经根管狭窄(10例).1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1个月.术后改善情况:优9例,良1例,无变化1例.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及骶骨斜冠状位MR扫描对于骶神经损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后路骶神经管扩大减压术是针对骶神经管、骶前孔处神经损伤的较理想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神经 骶骨骨折 陈旧性 损伤 血管 MR扫描 冠状位 诊断 脂肪 合并
原文传递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保守治疗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8
7
作者 +1 位作者 王翀 屈建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96-401,共6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保守治疗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所有PVP与保守治疗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CCT),对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作系统评价分析。结果共纳入3篇...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保守治疗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所有PVP与保守治疗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CCT),对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作系统评价分析。结果共纳入3篇研究:1篇RCT,2篇CCT,共计288例患者。3个研究均对PVP与保守治疗进行疗效比较。在减轻疼痛方面,PVP组在术后1 d及至少2 w内优于保守组,但在远期效果上是否优于保守治疗缺乏证据。在相邻椎体新发压缩骨折方面,两种方法没有差别。在总体治疗效果上,由于使用了不同的评分方法,尚无法得出何种技术更为有效的结果。在止痛药物的使用上,也无法得出PVP组少于保守治疗组的结论。结论PVP与保守治疗均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但近期疼痛缓解PVP组优于保守组。在评价其他结局指标方面,缺乏足够的证据,尚需更多设计严格的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保守治疗 系统评价
下载PDF
脱乙酰化酶抑制剂苯丁酸钠体外诱导Kasumi1细胞分化和凋亡作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郝长来 唐克晶 +3 位作者 邢海燕 王敏 王建祥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41-244,共4页
目的 探讨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抑制剂苯丁酸钠 (PB)体外阻断AML1 ETO的生物学功能 ,消除AML1 ETO的转录抑制 ,诱导Kasumi 1细胞生长抑制、分化和凋亡作用。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观察PB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普通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目的 探讨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抑制剂苯丁酸钠 (PB)体外阻断AML1 ETO的生物学功能 ,消除AML1 ETO的转录抑制 ,诱导Kasumi 1细胞生长抑制、分化和凋亡作用。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观察PB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普通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改变 ,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检测髓系分化抗原的表达 ,AnnexinⅤ标记、DNA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结果 ①PB明显抑制Kasumi 1细胞的生长 ,半数抑制浓度 (IC50 )约为 2 .3mmol/L ;②经PB作用后细胞阻滞于G0 /G1期 ,伴有S期细胞减少 ;③PB可诱导Kasumi 1细胞髓系分化抗原CD11b和CD13 表达增加 ,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④PB诱导Kasumi 1细胞凋亡 ,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PB 3mmol/L培养2d早期凋亡细胞增加 ,培养 3d晚期凋亡细胞增加 ,培养 5d出现明显DNA梯形条带 ;⑤处理后的细胞出现单核细胞样分化和凋亡细胞形态改变。结论 脱乙酰化酶抑制剂PB抑制Kasumi 1细胞生长 ,使细胞阻滞于G0 /G1期 ;诱导细胞部分分化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1-ETO蛋白 苯丁酸钠 脱乙酰化酶抑制剂 KASUMI-1细胞
原文传递
外侧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部分塌陷移位性跟骨骨折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翀 +2 位作者 屈建华 张浩沙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49-951,共3页
[目的]探讨外侧小切口行有限内固定治疗部分塌陷、移位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3年2月-2007年1月共用外侧小切口加有限内固定治疗25人(27足),显露距下关节面,以距骨和部分未塌陷的距下关节面为参照恢复距下关节面,经皮多枚克... [目的]探讨外侧小切口行有限内固定治疗部分塌陷、移位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3年2月-2007年1月共用外侧小切口加有限内固定治疗25人(27足),显露距下关节面,以距骨和部分未塌陷的距下关节面为参照恢复距下关节面,经皮多枚克氏针恢复跟骨角,有限内固定维持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0-25个月,参照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的足踝临床评分系统评定,平均89分。24足正常愈合,3足延迟愈合,无皮缘坏死,无感染病例。[结论]外侧小切口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是一种有效方法,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干扰,且有利于关节面及跟骨外形的复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小切口 内固定
下载PDF
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MRI诊断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10
作者 白靖平 +1 位作者 锡林宝勒日 陈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96-1099,共4页
目的探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MRI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999年10月-2007年10月,对20例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采用显示骶神经全长的骶骨斜冠状位MRI扫描,观察神经走行及毗邻关系。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30~55岁。... 目的探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MRI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999年10月-2007年10月,对20例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采用显示骶神经全长的骶骨斜冠状位MRI扫描,观察神经走行及毗邻关系。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30~5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d~23个月。致伤原因:车祸伤10例,重物砸伤8例,挤压伤2例。合并耻骨骨折8例,尿道断裂4例。行常规骨盆X线片、CT、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X线片示骶骨外侧骨折块向后上方移位,骶孔线模糊、扭曲变形、左右不对称;CT示骶管于不同断面水平存在左右不对称及骨折侧结构紊乱、骶骨外侧骨折块向后上方移位,同时存在压缩且向骶骨中央突入。根据临床表现、美国国立脊髓损伤学会和国际截瘫学会1990年推荐的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与MRI正常侧对比及Gierada等的研究结果进行临床及MRI诊断,并进行手术验证。结果临床诊断S1神经根损伤17例,S2神经根损伤14例,S3神经根损伤7例,S4神经根损伤6例;MRI诊断S1神经根损伤17例,S2神经根损伤14例,S3神经根损伤3例,S4神经根损伤2例;手术证实S1神经根损伤17例,S2神经根损伤14例,S3神经根损伤7例,S4神经根损伤1例。骶骨斜冠状位MRI扫描示骶神经全长及周围毗邻关系,骶神经损伤时发现有骨块压迫、神经根走行改变5例,损伤处神经根周围脂肪消失19例,骶管狭窄17例,骶神经出现异常增粗11例。结论骶骨斜冠状位MRI扫描对于骶神经损伤定位及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骨折 骶神经损伤 MRJ诊断
下载PDF
腰椎术后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降钙素原对术后早期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1
作者 马风华 +1 位作者 宋兴华 王翀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604-607,611,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降钙素原(PCT)对不同术式术后早期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不同术式腰椎术后正常愈合患者(非感染组,297例)及发生术后感染患者(感染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降钙素原(PCT)对不同术式术后早期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不同术式腰椎术后正常愈合患者(非感染组,297例)及发生术后感染患者(感染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血清CRP、ESR及PCT水平变化。结果不同术式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患者术后CRP、ESR及PCT水平均较术前偏高;两组放置内固定患者术后CRP及ESR峰值均高于无内固定患者;行相同术式的患者,感染组术后CRP、ESR及PCT水平均较非感染组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后第3天患者CRP>25 mg/L(内固定患者CRP>46 mg/L)、术后第5天ESR>45 mm/h、PCT>2.0μg/L作为诊断标准,任一指标超过界值则诊断感染,3项指标均未达到界值则排除感染,则对于术后早期感染诊断的灵敏度为99%,特异度为98%。结论腰椎术后动态联合监测血浆CPR、ESR及PCT水平对术后早期感染诊断意义较大,且出现术后第3天CRP>25 mg/L(放置内固定患者CRP>46 mg/L)、术后第5天ESR>45mm/h及PCT>2.0μg/L时应积极预防术后早期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血沉 降钙素原 腰椎 术后感染 诊断
下载PDF
骶骨前孔区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永刚 白靖平 +4 位作者 锡林宝勒日 何祖胜 永让 聂培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 :为后路骶神经管扩大减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 2 6具 (5 2侧 )成人尸体进行骶前孔区血管、神经走行特点的观察 ,对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 :①骶外侧动脉的分支进入骶前孔 ,S1多在骶前孔外上缘 (5 6.3 %) ,... 目的 :为后路骶神经管扩大减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 2 6具 (5 2侧 )成人尸体进行骶前孔区血管、神经走行特点的观察 ,对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 :①骶外侧动脉的分支进入骶前孔 ,S1多在骶前孔外上缘 (5 6.3 %) ,S2 多在骶前孔内上缘 (73 .1%) ;②臀上动脉与骶丛相交点水平线上距S1AB线 (横线与骶前孔内侧缘交点的垂线 ) (3 0 .0± 7.3 )mm ,S1水平线下方 (-11.3± 9.9)mm ;③骶外侧静脉与臀上静脉及出骶前孔的静脉存在吻合支 ,骶前静脉丛与椎体静脉有广泛吻合 ;④S1、S2 、S3 、S4神经与AB线的夹角分别为 (63 .1± 11.7)° ,(71.2± 11.8)° ,(70 .2± 11.3 )° ,(79.7± 16.2 )° ;⑤梨状肌多起自S2~ 4椎体侧方 ,梨状肌上缘与S1、S2 的垂直距离为 (-11.5± 11.0 )mm ,(12 .7± 10 .0 )mm。S1神经与梨状肌上缘相交点与S1的距离为 (2 2 .9± 9.8)mm。结论 :后路骶神经管扩大减压术是相对安全的 ,但应避免损伤骶前孔区的血管 ;后路骶神经管扩大减压术最好沿骶神经走行方向进行 ,到达梨状肌上缘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孔 骶前血管 骶丛 梨状肌 应用解剖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骨肿瘤外科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徐磊磊 +4 位作者 艾克拜尔.尤努斯 王晓帅 陈江涛 王翀 宋兴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制备的个体化模型及导板在骨肿瘤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将3D打印技术制备的个体化模型及导板用于术前制定手术方案及术中治疗5例骨肿瘤患者。患者均为男性;年龄9~58岁,中位年龄32岁。其中...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制备的个体化模型及导板在骨肿瘤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将3D打印技术制备的个体化模型及导板用于术前制定手术方案及术中治疗5例骨肿瘤患者。患者均为男性;年龄9~58岁,中位年龄32岁。其中左侧骨盆、股骨近端囊型包虫病合并股骨近端病理性骨折1例,左髂骨骨母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左股骨纤维结构不良(牧羊拐畸形)合并病理性骨折1例,右跟骨转移癌1例(分期T2N0M0),左股骨中段尤文肉瘤1例(分期T2N0M0)。病程1个月~10年,平均2.25年。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6~7.5 h,平均4.9 h;术中出血量200~2 500 m L,平均1 380 m L;术中透视次数1~6次,平均3.8次。术后切口无感染,血运及神经功能良好。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6个月,平均5.4个月。内固定物无松动或断裂发生。术后3个月肢体功能评分采用Enneking评分系统,为15~26分,平均21分;获优2例、良2例、中1例。结论 3D打印技术用于骨肿瘤外科能更好地实现术前规划及评估,为骨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骨肿瘤 个体化治疗
原文传递
离子液体萃取精馏分离乙酸甲酯-甲醇共沸物 被引量:11
14
作者 崔现宝 +2 位作者 彭艳枚 薛乐星 包振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7-541,共5页
以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EMIM][Ac])为萃取剂,对乙酸甲酯-甲醇共沸体系的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了原料进料位置、理论板数、萃取剂进料位置、回流比、溶剂比(萃取剂进料与原料进料摩尔流量的比值)等参数对萃取精馏... 以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EMIM][Ac])为萃取剂,对乙酸甲酯-甲醇共沸体系的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了原料进料位置、理论板数、萃取剂进料位置、回流比、溶剂比(萃取剂进料与原料进料摩尔流量的比值)等参数对萃取精馏过程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乙酸甲酯的纯度随理论板数的增加先增加后趋于恒定,随萃取剂进料位置由塔顶向下移动而减小,原料进料位置、回流比和溶剂比存在最优值。利用模拟计算结果,获得了萃取精馏分离乙酸甲酯-甲醇共沸物的优化操作条件:理论板数27块,原料进料位置为第18块理论板,离子液体进料位置为第1块理论板,回流比为0.3,溶剂比为0.26。在此条件下,乙酸甲酯的纯度达到0.996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精馏 乙酸甲酯 甲醇 共沸物 离子液体 CHEMCAD软件
下载PDF
尺骨截骨后不行内固定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翀 李京 +5 位作者 艾克拜尔·尤努斯 易成朋 霍三顺 宋兴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比较尺骨截骨后不行内固定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3例陈旧性孟氏骨折患者资料,男23例,女10例;年龄4~13岁,平均8.1岁;骨折按Bado分型:I型23例,Ⅱ型4例,Ⅲ型... 目的比较尺骨截骨后不行内固定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3例陈旧性孟氏骨折患者资料,男23例,女10例;年龄4~13岁,平均8.1岁;骨折按Bado分型:I型23例,Ⅱ型4例,Ⅲ型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长斜形截骨拉伸延长尺骨,根据有无应用钢板固定尺骨将患者分为未固定组(复位桡骨小头后,跨肱桡关节行克氏针固定,尺骨不行内固定)17例和固定组(采用跨肱桡关节克氏针固定+尺骨钢板内固定)16例。通过尺骨截骨后愈合时间和术后Mackay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33例患者术后获1.5年(10个月至3年)随访,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尺骨截骨处均获愈合。未固定组尺骨平均愈合时间[(7.2±1.1)周】短于固定组[(8.5±1.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ckay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未固定组:优10例,良5例,差2例;固定组:优11例,良4例,差1例。两组各有3例患者仍在肘关节活动时残留轻度疼痛;未固定组1例患者去除肱桡关节克氏针后桡骨小头再次脱位。结论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尺骨截骨后不行内固定有创伤小、避免对尺骨血供的进一步破坏、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时间短和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损伤 截骨术 骨折固定术 儿童
原文传递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在腰椎布鲁菌病脊柱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湘斌 隆宇斌 +4 位作者 王翀 李勇 麦吾兰·曼苏尔江 艾克拜尔·尤努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63-971,共9页
背景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脊柱微创手术技术,近年来已被用于治疗各种退行性脊柱疾病。然而,尚未有相关文献报道该技术治疗腰椎布鲁菌病脊柱炎(LBS)。目的探讨UBE技术治疗LBS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 背景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脊柱微创手术技术,近年来已被用于治疗各种退行性脊柱疾病。然而,尚未有相关文献报道该技术治疗腰椎布鲁菌病脊柱炎(LBS)。目的探讨UBE技术治疗LBS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LBS接受UBE技术治疗的患者13例。记录手术时间、可估计失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腰背部和腿部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残疾指数(ODI)、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神经系统分型和前凸角等临床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评估。采用Bridwell分级标准评估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3例LBS患者手术时间145~210 min,平均(177.31±19.54)min;可估计失血量120~290 ml,平均(176.15±43.79)ml;共发生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3。术后3个月随访,ESR和CRP水平恢复正常。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背部和腿部VAS、JOA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示:优10例、良2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12/13。前凸角由术前(47.18°±6.88°)降至出院前(40.83°±6.71°),术后1年随访时无明显角度丢失。所有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获得骨性融合,其中12例融合等级为Ⅰ级、1例为Ⅱ级,融合率为12/13。结论UBE技术是治疗LBS的一种有效、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腰椎布鲁菌病脊柱炎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清创术 椎间融合 微创手术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比较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翀 +1 位作者 屈建华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76-282,共7页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所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比较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nae协作网标准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RCT,包括...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所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比较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nae协作网标准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RCT,包括530例患者。4个研究显示,在返回原来工作岗位、距下关节活动范围、Bohler's角的恢复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优于保守治疗。在足跟残留疼痛方面,两种方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治疗效果评分因不同研究采用的结局评价标准不同,无法进行合并分析。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均是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返回原来工作岗位、距下关节活动范围、Bohler's角的恢复上优于保守治疗。两种方法在足跟残留疼痛方面无差别。因本研究的样本量太小,纳入的研究数量少,方法学质量不高,缺乏足够的证据,尚需更多设计严格的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保守治疗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下载PDF
骶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白靖平 刘永刚 +2 位作者 锡林宝勒日 党耕町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5期356-359,共4页
关键词 骶骨骨折 诊断 治疗 神经损伤 并发症
下载PDF
抑癌基因PTEN与其假基因PTENPl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翠翠 怀磊 +8 位作者 张翠萍 贾玉娇 李其辉 陈一瑞 唐克晶 邢海燕 王敏 王建祥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96-901,共6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与其假基因PTENP1在急性白血病(AL)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观察在白血病细胞系中PTENP1对PTEN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138例初诊AL患者及15名正常对照者骨髓细胞中PTEN与PTENP1m...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与其假基因PTENP1在急性白血病(AL)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观察在白血病细胞系中PTENP1对PTEN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138例初诊AL患者及15名正常对照者骨髓细胞中PTEN与PTENP1mRNA的表达水平。构建PTENP13’UTR的慢病毒载体pCDH1-PTENP13’UTR—GFP,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293T细胞,病毒原液感染HL-60细胞,流式细胞术分选获得混合克隆。实时定量PCR检测两组不同克隆PTENP1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两组不同克隆PTEN蛋白表达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L患者骨髓细胞PTEN及PTENP1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TEN与PTENP1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将PTENP1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组患者(108例)按NCCN2011年AML治疗指南进行预后分组,各组之间PTEN及PTENPl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CDH1一PTENP13’UTR—GFP病毒原液感染的HL一60细胞,与对照组(pCDH1一GFP)相比,前者感染的HL-60细胞PTENP1mRNA水平明显升高,PTENmRNA水平亦有升高,但PTEN蛋白表达和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结论AL患者骨髓细胞PTEN及PTENP1mRNA表达水平降低,两者的表达存在相关性。PTENP1可能在mRNA水平对PTEN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基因 PTEN 假基因
原文传递
环磷酰胺对正常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9
20
作者 于沛 +7 位作者 孙文宣 李晓燕 唐克晶 邢海燕 饶青 王敏 王建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16-1321,共6页
本研究检测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TX)对正常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在骨髓造血细胞自我更新、定向分化中的作用。首先建立CTX处理的小鼠模型(一次性腹腔注射CTX 200 mg/kg),通过定期检测小鼠外周血及骨髓细胞中... 本研究检测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TX)对正常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在骨髓造血细胞自我更新、定向分化中的作用。首先建立CTX处理的小鼠模型(一次性腹腔注射CTX 200 mg/kg),通过定期检测小鼠外周血及骨髓细胞中造血干细胞(HSC,LKS+)比例,确定小鼠骨髓及外周血细胞数量完全恢复的时间;应用竞争性移植、非竞争性移植、多色流式细胞仪分析等实验,研究CTX对骨髓造血细胞自我更新、定向分化等功能的影响;通过检测连续移植模型小鼠骨髓细胞中p16Ink4a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及SA-β-半乳糖苷酶(gal)的染色情况,探讨CTX对骨髓造血细胞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CTX处理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数量能够完全恢复正常,但是却导致造血细胞功能的长期损伤,降低骨髓造血细胞的重建能力;并且在连续移植模型中,移植了CTX处理组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受体小鼠出现骨髓细胞p16Ink4amRNA高表达和SA-β-gal蓝染。结论:CTX诱发的骨髓造血细胞衰老可能在其骨髓长期损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药物 环磷酰胺 骨髓造血细胞 自我更新 衰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