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图式理论框架下的语篇理解模式研究
被引量:18
- 1
-
-
作者
田延明
王淑杰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学院
-
出处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6-20,共5页
-
基金
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图式理论框架下的语篇理解和生成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5BYY014)
-
文摘
图式理论在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之后,对该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斐然的成就。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图式理论的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用图式理论来分析语言学习者的理解过程,主要接受性技能(听和读)的影响。国内学者对这方面研究主要体现在用图式某些功能来解释语言输入过程的阶段性和片面性的特征,本文则是从图式理论出发来探讨一种可操作的用来综合分析语言学习者的语篇理解过程的动态图式认知模式,从而从根本上把握语篇理解过程中的动态变量,最终达到全面整合信息,实现对语篇理解的目标。这对外语教学来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关键词
图式理论
动态图式
语篇理解
-
Keywords
Schema Theory
Dynamic Cognitive Model
discourse understanding
-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从图式理论看语篇加工中的动态认知模式
被引量:9
- 2
-
-
作者
田延明
王淑杰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学院
-
出处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7-72,共6页
-
基金
本文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图式理论框架下的语篇理解和生成研究成果之一
批准号:05BYY014
-
文摘
图式理论是对分析语篇理解和生成认知过程最有影响力的心理语言学理论之一。通过综合分析和实证研究表明图式,不仅对语篇理解而且对语篇的分析,也有很强的解释力。语篇的理解和分析需要了解读者和作者的交际目的,并通过工作记忆匹配语篇的语体图式和语言图式,整合语言图式和百科知识图式,最后达到对语篇正确合理的解码和编码的目的。这对于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篇双向加工的能力有重要指导意义。
-
关键词
图式理论
语篇加工
认知模式
-
Keywords
schema theory
discourse processing
cognitive model
-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英汉语篇构式的认知探索
被引量:9
- 3
-
-
作者
田延明
王淑杰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
-
出处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0-33,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图式理论框架下的语篇理解和生成模式研究"(05BYY014)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体验哲学是在批判和反思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哲学思潮。它强调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身体体验和主、客互动,以此对语言表达进行认知加工。本文从互动体验性、突显性、认知参照点和意象图式等维度探索汉英思维类型形成的认知理据及其对语篇构式的影响。
-
关键词
体验哲学
思维模式
语篇构式
-
Keywords
embodied philosophy
modes of thinking
discourse construction
-
分类号
H0-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英汉双宾构式差异的认知语用识解
被引量:8
- 4
-
-
作者
田延明
王淑杰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
-
出处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10-13,共4页
-
基金
2005年国家科学基金项目"图式理论框架下的语篇理解和生成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5BYY014
-
文摘
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的语言在语法结构类型和数量上都展示出程度不同的差别。英汉两种语言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很多相同的结构,但这些结构可能具有相同和不同的语法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双宾构式的研究,分别从双宾构式的功能、概念化,原型理论,整体生成性角度来为这种差别产生的原因寻求认知理据,从而概括出双宾构式生成的认知机制。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语法结构意义的新的认知识解。
-
关键词
双宾构式
认知
识解
-
Keywords
ditransitive construction
cognition
construal
-
分类号
H04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图式理论框架下的语篇生成模式对外语写作教学的影响
被引量:6
- 5
-
-
作者
田延明
王淑杰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63-166,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图式理论框架下的语篇理解和生成模式研究>(项目编号:05BYY014)
-
文摘
图式理论在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发展之后,对该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斐然的成就。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图式理论的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用图式理论来分析语言学习者的理解过程,主要接受性技能(听和读)的影响。然而,图式理论在语篇的产出(口语和写作)方面也有很强的概括性和解释力。文章则是从图式理论出发来探讨一种可操作的用来综合分析语言学习者的语篇生成过程的动态图式认知模式,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图式认知过程进行了探讨。对学生进行了有声思维测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语篇生成认知过程中的动态变量,包括“确定交际目标”、“匹配语体图式”、“组织语言图式”、“表达思想”、“整合新图式”;(2)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四个自变量的测试中都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对外语写作教学来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关键词
图式理论
语篇生成
认知过程
外语写作教学
英语专业
高校
-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H315
-
-
题名东北方言对英汉语音习得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3
- 6
-
-
作者
公琛
田延明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英语系
-
出处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8年第10期30-31,共2页
-
基金
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7060项目名称:东北方言对英汉语音习得产生的影响
-
文摘
本文依据迁移理论和方言发音特点,探讨了东北方言对方言区学生英汉语音学习迁移的影响,并就此进行分析研究,针对一些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对北方方言区的英语语音教育将有所裨益。
-
关键词
东北方言
迁移
英汉语音
-
分类号
H01
[语言文字—语言学]
H172
-
-
题名英汉称谓语的跨文化差异比较与翻译
被引量:3
- 7
-
-
作者
田延明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学院
-
出处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1-43,共3页
-
文摘
东西方在称呼类型,称呼方式的选择及称呼语的功能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只有了解这种称谓语的跨文化差异,才能消除翻译障碍,更有效地进行交流.
-
关键词
英语
汉语
称谓语
跨文化差异
翻译
功能
称呼类型
称呼方式
-
分类号
H146.2
[语言文字—汉语]
H314.2
-
-
题名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比较及其文化溯源
被引量:2
- 8
-
-
作者
田延明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学院
-
出处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第6期102-104,共3页
-
文摘
从独特的视角出发 ,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习语加以对比 ,力图深入挖掘两种语言在文化深层所表现出的异同 ,使我们对两种语言所承载的独特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 。
-
关键词
英语
汉语
习语
文化差异
历史溯源
-
Keywords
idioms
contrast
cultural differences
historical origin
-
分类号
H313.3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试论隐喻文化认知本质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被引量:2
- 9
-
-
作者
田延明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学院英语系
-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52-154,共3页
-
文摘
本文从认知科学、语言学、心理学、隐喻的类型 ,隐喻认知的普遍性 ,隐喻的功能等几方面探讨了隐喻的文化认知特征 ,笔者认为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隐喻与非隐喻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隐喻不是某个人灵感的创造 ,而是一个漫长的大脑认知能力进化的产物 ,是认知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认知的重要方式之一。语言学习者对隐喻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外语教学必须以隐喻为突破口 。
-
关键词
隐喻
文化
认知
-
分类号
H319.1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语言离散—连续认知机制在修辞中的表征探究
被引量:2
- 10
-
-
作者
田延明
王淑杰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
-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9-183,共5页
-
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语言离散-连续认知机制在修辞维度的表征研究"(编号:11552084)的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文章从离散和连续这两个语言学概念出发,探究了人类的趋同、趋异和联结的三个认知方式在语言修辞中的表征;尝试性地提出了修辞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艺术,具有美学功能,而且它们当中有很多同时也具备不可忽视的认知语用功能,修辞方式实际上是人类认知和表征世界的手段。通过对英汉语辞格的分析,在修辞维度探究人类认识自身和世界的离散、连续认知方式以及常见修辞手段背后的深层的认知语用理据,旨在对语言中的各种修辞手段有一个全面多维的认知。
-
关键词
离散
连续
认知机制
修辞维度
-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英汉主语图式表征认知模式构建与句法教学策略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田延明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
-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6-149,共4页
-
基金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言图式表征认知模式建构与二语习得能力研究"(编号:14BYY062)阶段性成果
2016年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英汉语言图式表征差异与中西思维方式对比研究"(编号:WY2016054-B)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文章以在认知语言学图式表征理论理念下,对英汉句子中主语的语言形式及其意义表征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英汉主语图式都能实现事体、格、属性、动作和情景的侧显功能,但在表征形式和语义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了解这些差别对解码英汉句子含义创造有利条件。文章提出基于英汉主语图式表征模式的句法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对二语学习者习得不同类型的主语表征手段的语义级差会有很大的帮助。
-
关键词
主语
图式表征模式
语义级差
-
Keywords
subject
models of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semantic scale
-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语用语法化与反语语用功能分析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田延明
王淑杰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
-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0-182,共3页
-
基金
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西文化语境构建与动态语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1512044)的研究成果
-
文摘
反语是语用语法化和反语语用认知机制结相互作用的结果。文章旨在探究语法化和反语语用认知机制。并用它们来分析反语的产生的动因。反语的语法化是一种很难具体化的语法化现象,它更不能像常规语法化那样固化为一定的表现形式。因为反语语法化受很多动态变量的制约,这里有语言变量,也有非语言变量。这一切都是人类的复杂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表达过程所决定的。
-
关键词
反语
语法化
语用认知机制
-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英语前置修饰语离散—连续图式表征认知模式研究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王淑杰
田延明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英语教研部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
-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3-176,共4页
-
基金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言图式表征认知模式建构与二语习得能力研究"(编号:14BYY062)阶段性成果
2011年黑龙江省社科研究规划项目"语言图式表征认知模式与二语习得研究"(编号:11D059)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视角出发,探究了英语前置修饰语在提供名词信息精密级阶中所发挥的作用。分别探究了英语提供宏观背景信息的指称系统;提供事物数量信息的量化系统以及为名词表征提供主客观信息的形容词表征系统。这三个前置语表征系统为言者信息编码和解码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显然,信息发出者前置语的选择反映了他对事体及现象存现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的认知,同时也为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解码提供了可能性。信息的交际效度取决于交际双方对事体和现象存现的物理、心理和文化空间的整合程度。
-
关键词
前置修饰语
离散—连续
图式表征
-
Keywords
premodifiers
discreteness - continuity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汉英词语理据比较及语义对应关系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田延明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学院
-
出处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2年第10期70-72,共3页
-
文摘
本文旨在通过两种语言的词汇的理据分析,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差异条件下词语的理据差异及语义对应关系。
-
关键词
词语理据
语义
对应关系
理据类型
汉语
英语
词义
-
Keywords
word motivation
semantic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H313
-
-
题名语言图式表征认知拓扑性与二语习得能力探索
- 15
-
-
作者
田延明
王淑杰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
-
出处
《北方论丛》
2019年第3期97-101,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言图式表征认知模式建构与二语习得能力研究"(14BYY062)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外语学科研究生第二语言体验认知能力培养模式研究"(SJGY20170199)
-
文摘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在呈现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会世界情景的过程中存在图式表征拓扑性。也就是说在语言的各个主要维度都存在不可变性到可变性表征的连续体。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理论观点出发,并结合数学拓扑学的理念探究英语语音、词汇及句法维度中的"从典型到非典型、离散型和连续型、恒量与变量"的语义表征连续统。论文通过对英语词汇图式表征拓扑性的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其对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意义。
-
关键词
语言图式表征
拓扑性
二语习得能力
-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英语词类转化的认知机制与词汇深度习得研究
- 16
-
-
作者
张智博
田延明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
-
出处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第1期60-61,共2页
-
基金
黑龙江省2012年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项目编号:YJSCX2012-165HLJ
-
文摘
词类转化是英语构词法中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英语形成新词的重要方法之一。词类转化现象常见于英语、汉语等诸多语言当中。传统语言学对词类转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语言现象本身以及英汉对比的研究上,这些研究只是将词类转化看作新词产生的构词手段,没有触及词类转化发生的成因等更深层次机制的研究。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究英语词类转化的认知机制,阐释英语词类转化的理据,并从该理据出发探讨这类词的词汇学习策略,以达到词汇深度习得的目的。笔者试图在英语词类转化的认知机制与词汇深度习得研究这二者之间搭建一个可以贯通的平台,以更充分,全面、完整而深入地去解读英语词类转化。
-
关键词
词类转化
认知机制
词汇深度习得
识解
-
分类号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语言核心句式的离散—连续图式表征认知模式研究
- 17
-
-
作者
田延明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
-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64,共3页
-
基金
黑龙江省社科研究规划项目"语言图式表征认知模式与二语习得研究"(11D059)
-
文摘
认知语言学从事件图式、始源—路径—目标图式、弹子球能量传递的视角对语言核心句式的形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把句子中的动词与参与者的语义角色紧密地结合起来,建构离散—连续的语言核心句式图式表征的连续统,该连续统的建构表征了事件参与者不同级阶的互动关系。
-
关键词
核心句式
离散—连续
图式表征
-
分类号
H04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论语言维度视阈内认识语义之表征
- 18
-
-
作者
田延明
王淑杰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
-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6-58,共3页
-
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语言离散-连续认知机制在修辞维度的表征探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11552084
-
文摘
长期以来,语言符号的意义的研究一直是语言学者所探究的领域。关于语言意义的研究,不同的意义学派就会产生不同的研究范式来探究。要想真正比较全面客观地解读语言符号的意义就应清楚现实、认知、语言与意义之间的关系,要涉及在语言符号语义的探究过程中是否考虑人的认知因素,即人的主观参与的问题,亦即主客观互动的问题。
-
关键词
语言
认知机制
维度
-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语言图式表征认知模式下的语法核心时空定位功能研究
- 19
-
-
作者
田延明
王淑杰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
-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84,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言图式表征认知模式建构与二语习得能力研究"(14BYY062)
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英汉语言图式表征差异与中西思维方式对比研究"(WY2016054-B)
-
文摘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中存在图式表征现象,图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是从无数的实例中抽象出来的结果。一种语言图式涵盖大量的实例,呈现出典型成员到非典型成员发展的"连续统"。语法的概念核心是由名词范畴与动词范畴构成。这两个范畴与现实世界的事体及其关系对应。对事体及其关系的有效定位是人类能够实现有效交际目标的基本路径。
-
关键词
图式表征
语法核心
时空定位
-
分类号
H04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通感”辞格的离散—连续认知机制研究
- 20
-
-
作者
田延明
王淑杰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
-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4-147,共4页
-
基金
2010年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语言离散-连续认知方式在修辞维度的表征研究"(编号:11552084)的研究成果
-
文摘
离散—连续认知机制是认知语言学一直探讨的领域。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类通过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和范畴化过程形成自己的原型范畴,然后又在原型范畴的基础上形成一些由原型范畴到边缘范畴发展的连续统一。只有以离散—连续的认知观来审视英语的"通感"修辞格,才能把握修辞维度中蕴涵的认知机制。在通感形成的人类感知的心理和生理的基础上,探究通感表达的相同相异之处,从而实现我们对英汉修辞手段的本质认知。
-
关键词
通感
离散—连续
认知机制
-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