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淮麦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18
1
作者 于振文 奇卓 +6 位作者 潘庆民 岳寿松 王东 段藏禄 段玲玲 王志军 牛运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7-585,共9页
根据黄淮麦区的生态特点 ,研究了冬小麦超高产 (hm2 产 90 0 0 kg籽粒 )栽培的理论与技术。结果指出 ,于土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麦田 ,在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上 ,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与植株生育后期早衰的矛盾 ,是高... 根据黄淮麦区的生态特点 ,研究了冬小麦超高产 (hm2 产 90 0 0 kg籽粒 )栽培的理论与技术。结果指出 ,于土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麦田 ,在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上 ,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与植株生育后期早衰的矛盾 ,是高产 (hm2 产 6 0 0 0~ 75 0 0 kg籽粒 )向超高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揭示了高产条件下小麦的衰老规律 ,划分衰老阶段 ,探索出延长缓衰期、缩短速衰期、保持较长的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 ,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同步提高的小麦由高产达到超高产的途径。研究出包括建立具有超高产潜力的两种类型品种的合理的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 ,氮肥后移 ,根据超高产麦田需肥特点施用氮、磷、钾、硫元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麦区 冬小麦 超高产栽培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公顷产9000kg小麦氮素吸收分配的研究 被引量:74
2
作者 潘庆民 于振文 +1 位作者 王月福 奇卓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41-547,共7页
与7500kg/hm^2小麦相比较,9000kg/hm^2小麦氮素吸收量和氮素生产力显著提高,开花后吸氮强度显著提高;开花期叶片氮素分配量增加但分配比例降低,穗和根系的氮素分配量和分配比例均提高;成熟期籽粒的氮素分配量和分配比例均提高;开花后营... 与7500kg/hm^2小麦相比较,9000kg/hm^2小麦氮素吸收量和氮素生产力显著提高,开花后吸氮强度显著提高;开花期叶片氮素分配量增加但分配比例降低,穗和根系的氮素分配量和分配比例均提高;成熟期籽粒的氮素分配量和分配比例均提高;开花后营养器官的氮素向籽粒转移量增加但转移率差异不显著;籽粒品质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素 吸收 分配
下载PDF
源库调节对灌溉与旱地小麦开花后光合产物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64
3
作者 王振林 贺明荣 +3 位作者 傅金民 奇卓 尹燕枰 曹鸿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2-168,共7页
灌溉条件下,减源可使小麦叶片光合速率增加,减库光合速率降低.增降幅度因品种而异.鲁215953、山农48-2、鲁麦14和莱州953等品种减源后光合速率增加较少,但减库后光合速率明显降低;鲁麦15、核生2、D041和太780等品种则相反.旱地无灌溉条... 灌溉条件下,减源可使小麦叶片光合速率增加,减库光合速率降低.增降幅度因品种而异.鲁215953、山农48-2、鲁麦14和莱州953等品种减源后光合速率增加较少,但减库后光合速率明显降低;鲁麦15、核生2、D041和太780等品种则相反.旱地无灌溉条件下,无论源或者库的调节对小麦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都比较小.说明源库与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除品种外栽培条件特别是水分状况对其有明显影响.减源能增大灌溉小麦光台产物向穗部籽粒的分配比例.鲁215953的增加幅度大于鲁麦15.减库对鲁麦15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较小,但使鲁215953光合产物向穗部籽粒分配减少,向茎鞘分配增多.旱地小麦物质生产分配对减源反应敏感.减源使其物质生产减少,向包括穗部籽粒在内的植株上部器官物质分配减少、而减库对其物质生产的影响甚小.表明穗粒库容并非旱地小麦物质生产的限制因素,但可调节其物质分配.减库使旱地小麦穗粒中物质分配减少,而植株上部营养器官中物质分配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源库 光合 物质分配
下载PDF
施氮量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7
4
作者 徐凤娇 赵广才 +4 位作者 奇卓 常旭虹 杨玉双 王德梅 刘鑫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0-306,共7页
为了明确施氮量与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的关系,选用强筋小麦济麦20、皖麦38和中筋小麦京冬8、中麦8共2种品质类型4个小麦品种,研究了施氮量对其产量性状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N 0~360 kg/hm2的范围内,增加氮肥... 为了明确施氮量与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的关系,选用强筋小麦济麦20、皖麦38和中筋小麦京冬8、中麦8共2种品质类型4个小麦品种,研究了施氮量对其产量性状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N 0~360 kg/hm2的范围内,增加氮肥用量可以有效缓解叶绿素降解,抑制旗叶全氮含量降低,缓解叶片衰老,延长旗叶功能期;强筋小麦品种比中筋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含量和氮素含量下降缓慢。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提高,施氮N 27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增加到360 kg/hm2时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开始下降。强筋小麦蛋白质产量和子粒产量高,中筋小麦穗数、穗粒数多,千粒重高。施氮有利于子粒出粉率、硬度、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的提高。施氮N 180 kg/hm2时可以显著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降低吸水率,面包总体评分最高。强筋小麦硬度大,蛋白质含量、出粉率和沉降值高,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长,面包体积大、评分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冬小麦 品种 产量 加工品质
下载PDF
播种方式对两类小麦品种分蘖成穗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48
5
作者 李娜娜 奇卓 +3 位作者 裴艳婷 谢连杰 刘国伟 王树亮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8-513,共6页
为寻求不同播种方式对大穗型和多穗型两类品种分蘖成穗的影响及高产栽培的群体调控技术指标,以山东省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稀植点播条件下的分蘖与成穗潜力及播种方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类参试品种在稀植条... 为寻求不同播种方式对大穗型和多穗型两类品种分蘖成穗的影响及高产栽培的群体调控技术指标,以山东省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稀植点播条件下的分蘖与成穗潜力及播种方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类参试品种在稀植条件下均具有较高的单株分蘖力、成穗数及成穗率,但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两类品种分蘖与成穗特点受群体环境的影响程度均较大,其中,两个大穗型品种山农8355和山农01-35又影响的程度更高,而两个多穗型品种济麦20和鲁麦14分蘖成穗特点对群体环境的响应程度不如大穗型敏感。播种方式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因品种而异,多穗型品种单产均表现为宽行>窄行>撒播,但只有撒播与宽行和窄行间差异显著;大穗型品种均以窄行的产量最高,高低依次为窄行>宽行>撒播,但只有山农01-35品种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撒播减产的原因主要是前期过高的分蘖力导致群体数量增加,降低了个体干物质积累,穗粒数及粒重大幅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播种方式 分蘖力 成穗率 产量
下载PDF
追氮时期对超高产冬小麦旗叶和根系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37
6
作者 潘庆民 于振文 +3 位作者 奇卓 王月福 刘万兴 王瑞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924-929,共6页
采用水泥池栽培和田间土柱栽培相结合,研究了超高产条件下追氮时期对冬小麦旗叶和根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较起身(二棱)期追施氮肥提高了旗叶和根系开花后的活性氧清除能力,降低了膜质过氧化水平,提高了i... 采用水泥池栽培和田间土柱栽培相结合,研究了超高产条件下追氮时期对冬小麦旗叶和根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较起身(二棱)期追施氮肥提高了旗叶和根系开花后的活性氧清除能力,降低了膜质过氧化水平,提高了iPAs的含量,减少了ABA的积累,延缓了旗叶光合能力和根系活力的下降,提高了籽粒生长速率,从而增加了粒重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追氮时期 旗叶 根系 衰老
下载PDF
行株距配置对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4
7
作者 李娜娜 李慧 +6 位作者 裴艳婷 石玉华 奇卓 谢连杰 王树亮 刘鑫 徐凤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869-2878,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行株距配置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不同类型品种超高产栽培的行株距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多穗型济麦20和大穗型山农8355为材料,探讨5种行株距配置对产量构成及生育后期光合、衰... 【目的】研究不同行株距配置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不同类型品种超高产栽培的行株距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多穗型济麦20和大穗型山农8355为材料,探讨5种行株距配置对产量构成及生育后期光合、衰老特性等指标的调控作用。【结果】均等行株距和窄行宽株距可显著提高孕穗至花后7d的叶面积系数和群体净光合速率。旗叶净光合速率随着行距扩大和株距的缩小而提高,且提高幅度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加。不同行株距处理的抗氧化酶活性与旗叶光合速率变化趋势一致,与丙二醛含量相反。大穗型山农8355灌浆中后期抗衰特性和光合速率优于中多穗型济麦20。光合速率与籽粒产量的相关不显著,群体光合速率与产量构成三因素的相关显著性因生育进程而呈现较大差异,群体与旗叶光合速率自开花14d开始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行株距配置可有效调控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并最终影响籽粒产量;宽行窄株距可改善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延缓衰老;实现高产的最佳行株距配置依品种类型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行株距配置 品种类型 群体光合 产量构成 相关性
下载PDF
宽幅播种提高不同播期小麦产量与氮素利用率 被引量:43
8
作者 石玉华 初金鹏 +6 位作者 尹立俊 贺明荣 邓淑珍 张良 孙晓乐 奇卓 代兴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27-133,共7页
为明确在较宽播期范围内可实现小麦高产高效稳产的播种方式及其理论基础,采用宽幅播种和常规条播2种播种方式,设计10月3日(早播)、10日(传统播期)、17日(晚播)和24日(再晚播)共4个播期处理(分别用D1、D2、D3、D4表示),研究了播种方式与... 为明确在较宽播期范围内可实现小麦高产高效稳产的播种方式及其理论基础,采用宽幅播种和常规条播2种播种方式,设计10月3日(早播)、10日(传统播期)、17日(晚播)和24日(再晚播)共4个播期处理(分别用D1、D2、D3、D4表示),研究了播种方式与播期互作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相对于常规条播,宽幅播种通过提高单位面积分蘖数和穗数,平均提高产量16.68%;通过提高氮素吸收效率(吸氮量/供氮量)、稳定或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产量/吸氮量),平均提高氮素利用率(产量/供氮量)16.64%。随播期推迟,2播种方式下单位面积穗数、单穗籽粒质量分别呈降低和升高趋势,相对于D1和D2播期,宽幅条件下D3、D4播期的成熟期穗数下降比例显著低于条播,并与其单穗籽粒质量提高的比例相当,进而实现9.00 t/hm2水平的高产稳产;常规条播下晚播因穗数大幅下降导致减产,平均减产0.34 t/hm2。随播期推迟,2播种方式下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分别呈降低和升高趋势,相对于D1、D2播期,宽幅条件下D3、D4播期氮素吸收效率下降的幅度与氮素利用效率提升的幅度相当,因此仍可维持较高的氮素利用率;常规条播下晚播处理氮素吸收效率下降的幅度显著高于氮素利用效率提升的幅度,进而导致氮素利用率平均降低1.01 kg/kg。相对于常规条播,小麦生产上采用宽幅播种,在高产高效的同时可实现较宽播期范围内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小麦 播期 宽幅 产量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群、个体发展动态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33
9
作者 奇卓 于振文 +2 位作者 潘庆民 刘万代 张三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59-864,共6页
通过对温麦6号超高产麦田跟踪调查测定,得出了该品种实现每公顷9093kg籽粒产量时,各重要生育时期的群体数量、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系数、挑旗后各叶层叶面积系数的动态指标,及其相应各时期的个体质量动态指标。明确了产量构成三因素分... 通过对温麦6号超高产麦田跟踪调查测定,得出了该品种实现每公顷9093kg籽粒产量时,各重要生育时期的群体数量、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系数、挑旗后各叶层叶面积系数的动态指标,及其相应各时期的个体质量动态指标。明确了产量构成三因素分别为:每公顷成穗628.5万,每穗35.25粒,千粒重40.17g。同时还与鲁麦22号高产田的相应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品种 栽培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对磷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被引量:35
10
作者 王树亮 奇卓 +3 位作者 李娜娜 谢连杰 裴艳婷 李慧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6-483,共8页
为探讨不同小麦品种间磷素吸收利用和收获指数的差异,筛选磷高效型品种,以山东省不同时期30个主要推广品种为材料,在两种肥力条件下,研究了磷素在不同品种各器官中的含量,并对磷素利用效率和磷收获指数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 为探讨不同小麦品种间磷素吸收利用和收获指数的差异,筛选磷高效型品种,以山东省不同时期30个主要推广品种为材料,在两种肥力条件下,研究了磷素在不同品种各器官中的含量,并对磷素利用效率和磷收获指数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整株和各器官中磷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且随着土壤肥力的提高而提高,其中以茎叶提高幅度最大,籽粒提高幅度较小;不同品种间磷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高肥力下各品种平均磷利用效率和磷收获指数分别比低肥力下降低了10.22%和2.61个百分点。通过聚类筛选出4个在高低两肥力下磷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均较高的品种;5个仅磷素利用效率高的品种,其中一个只适于高肥地,一个只适于低肥地;四个仅磷收获指数高的品种,其中有两个只适于高肥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磷素利用效率 磷收获指数
下载PDF
农艺措施对中优9507小麦蛋白组分和加工品质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24
11
作者 赵广才 何中虎 +4 位作者 奇卓 刘利华 李振华 张文彪 张全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8-412,共5页
通过不同栽培措施对小麦蛋白质组分及面包加工品质影响的研究 ,结果表明 ,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减少浇水次数 ,可以提高球蛋白、谷蛋白质和总蛋白含量 ,并可提高沉降值 ,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 ,使面包体积有所增加。增施氮、磷肥使... 通过不同栽培措施对小麦蛋白质组分及面包加工品质影响的研究 ,结果表明 ,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减少浇水次数 ,可以提高球蛋白、谷蛋白质和总蛋白含量 ,并可提高沉降值 ,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 ,使面包体积有所增加。增施氮、磷肥使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有所增加。适当叶面喷氮可以增加球蛋白、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 ,并可提高籽粒硬度和湿面筋含量 ,增加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措施 中优9507 小麦 蛋白组分 加工品质
下载PDF
应用^(15)N研究施氮比例对小麦氮素利用的效应 被引量:24
12
作者 赵广才 何中虎 +4 位作者 奇卓 李克民 刘利华 李振华 张文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9-162,共4页
应用1 5N示踪技术研究氮素不同底施和追施比例对小麦氮素利用的效应。结果表明 ,籽粒蛋白质含量随追施氮肥比例的增加而提高 ,颖壳、根系、茎秆的含氮量也呈随追氮比例增加而提高的趋势。收获时植株各器官中 ,籽粒含氮量最多 ,依次为颖... 应用1 5N示踪技术研究氮素不同底施和追施比例对小麦氮素利用的效应。结果表明 ,籽粒蛋白质含量随追施氮肥比例的增加而提高 ,颖壳、根系、茎秆的含氮量也呈随追氮比例增加而提高的趋势。收获时植株各器官中 ,籽粒含氮量最多 ,依次为颖壳、叶片、茎秆、根系。在两种肥料的比较中 ,施用尿素比硫酸铵在植株营养器官中残留量少 ,而籽粒中氮素吸收量大。各器官NDFF % (氮素来自肥料氮的百分比 )随追肥比例增加而呈低高低的变化曲线。均可用Y =a +bx +cx2 (Y =NDFF ,x =处理代号 )方程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 施氮比例 小麦 氮素利用
下载PDF
两种类型小麦品种分蘖成穗对群体环境的响应与调控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娜娜 奇卓 +3 位作者 王树亮 谢连杰 裴艳婷 李慧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9-297,共9页
为探讨不同类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分蘖成穗特性及对群体环境的响应,寻求合理播种方式的调控参数,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对两类品种单株稀植与不同播种方式所构成的不同群体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稀植时,两类品种均具有较... 为探讨不同类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分蘖成穗特性及对群体环境的响应,寻求合理播种方式的调控参数,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对两类品种单株稀植与不同播种方式所构成的不同群体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稀植时,两类品种均具有较高的分蘖潜力,中多穗型品种‘济麦20’和‘鲁麦14’单株平均成穗数为40.58和44.34个,大穗型品种‘山农8355’和‘兰考矮早八’为24.33和23.20个,成穗率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差异;进入不同播种方式的群体环境后,中多穗型品种每株平均成穗数降至3.37和3.85个,降低率分别为91.70%和91.32%,大穗型品种每株成穗1.82和1.36个,分别降低92.52%和94.14%;证明群体环境对分蘖成穗的影响比遗传因素更强烈,且大穗型品种分蘖成穗特性对群体环境的响应较中多穗型敏感。播种方式可有效地调控群体结构,条播的经济产量显著高于撒播,条播行距配置对产量的影响因品种类型而异;中多穗型行距在23.4-23.9cm、大穗型在16.5-16.9cm时产量最高;撒播和窄行条播可有效地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提高挑旗和灌浆中期群体中、上层的光截获率,而千粒重和穗粒数却随之降低。播种方式对挑旗后群体内部CO2浓度有微弱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环境 播种方式 分蘖潜力 品种类型 冬小麦
下载PDF
播种深度和播后淹水时间对冬小麦出苗率及冬前幼苗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刘鑫 尹承苗 +4 位作者 李慧 李娜娜 石玉华 徐凤娇 奇卓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9-194,共6页
探讨淹水时间和播深对不同小麦品种出苗率及冬前幼苗健壮程度的影响,为秋种时易涝麦田合理播深提供依据;在池栽控制条件下,采用4个不同类型品种对播深和淹水时间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种后淹水1~4天,可导致5种播深TN18的平均出苗... 探讨淹水时间和播深对不同小麦品种出苗率及冬前幼苗健壮程度的影响,为秋种时易涝麦田合理播深提供依据;在池栽控制条件下,采用4个不同类型品种对播深和淹水时间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种后淹水1~4天,可导致5种播深TN18的平均出苗率降低22.43%,越冬期单株干物重降低21.56%;JM20分别降低23.43%和18.46%;SN8355分别降低9.66%和19.86%;LM14分别降低6.21%和23.20%;说明淹水对两品种TN18和JM20出苗率的影响显著低于SN8355和LM14。淹水可使3cm地温降低0.47℃,5cm降低1.15℃。在淹水时间相等条件下,随播种深度的增加,对出苗率和幼苗质量的影响逐渐增大;在播深相同时,淹水时间越长影响越大。在播深2~6cm范围内,播种越浅出苗率和越冬期单株干物重越高,淹水对其的影响也越小,浅播是降低易涝地区渍涝灾害的有效措施;但由于浅播分蘖节基本处在2cm处,不利于抗寒和抗旱,因而该结果仅适于渍涝麦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种深度 渍水时间 出苗率 幼苗质量
下载PDF
小麦超高产形态生理指标与配套栽培技术体系 被引量:17
15
作者 赵广才 奇卓 +2 位作者 许轲 杨兆生 王化岑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小麦 超高产形态生理指标 配套栽培技术
下载PDF
拔节至开花期控水对冬小麦氮素吸收运转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范仲卿 赵广才 +4 位作者 奇卓 常旭虹 王德梅 杨玉双 亓振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78-1483,共6页
以中麦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的试验方法,应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拔节至开花期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对小麦氮素吸收运转特性和氮肥回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为合理控水,提高氮肥利用率和降低氮肥损失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 以中麦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的试验方法,应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拔节至开花期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对小麦氮素吸收运转特性和氮肥回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为合理控水,提高氮肥利用率和降低氮肥损失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小麦吸收的氮素中,肥料氮占34.69%~39.74%,土壤氮占60.26%~65.31%;中度水分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70%)籽粒氮素积累量最高,干旱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55%)开花期植株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籽粒氮素积累量最低,湿润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85%)开花期植株氮素积累量最高;与干旱和湿润处理相比,中度水分处理显著提高花后籽粒氮素同化量,减少了当季施入氮肥的土壤残留量;与干旱处理相比,中度水分处理和湿润处理均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降低了氮肥损失。综上所述,拔节至开花期中度水分处理为籽粒氮肥利用率最高的最佳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控水 氮素 吸收 运转 回收
下载PDF
土壤肥力和施氮方式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两类氮源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徐凤娇 奇卓 +4 位作者 裴艳婷 李慧 刘鑫 李娜娜 石玉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7-264,共8页
为明确土壤肥力和施氮方式与冬小麦对两种氮源吸收利用的关系,采用15 N示踪技术研究了高、中两种土壤肥力和不同施氮方式下小麦植株对两种氮源的吸收利用特点。结果表明,在八个试验处理中,以高肥土壤、氮肥基施深度20cm、底追各50%处理... 为明确土壤肥力和施氮方式与冬小麦对两种氮源吸收利用的关系,采用15 N示踪技术研究了高、中两种土壤肥力和不同施氮方式下小麦植株对两种氮源的吸收利用特点。结果表明,在八个试验处理中,以高肥土壤、氮肥基施深度20cm、底追各50%处理的籽粒产量及构成三因素最高,是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最佳处理组合。越冬、拔节、开花、花后20d和成熟期小麦吸收肥料氮的平均比例随生育进程逐步递减,吸收土壤氮的比例则随生育进程逐步递增。提高土壤肥力可增加各生育阶段氮素吸收总量,使成熟期肥料氮当季利用率提高10.51个百分点,肥料氮损失率降低4.6个百分点,但同时也降低了生育中后期对肥料氮的吸收及向籽粒的分配比例。施肥深度仅对拔节前氮素吸收积累和不同氮源比例影响显著,但深施可显著提高成熟期肥料氮的利用率并降低损失率。氮肥全部底施可提高越冬和拔节期的总吸氮量,并降低土壤氮的吸收比例;底追各50%施氮方式有利于生育后期氮素吸收积累,使成熟期肥料氮的当季利用率和损失率分别提高和降低2.72和13.5个百分点,但来自肥料氮和分配到籽粒中的比例却显著低于全部底施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土壤肥力 施氮方式 不同氮源 吸收积累 分配利用
下载PDF
中高产麦田水分变化规律及节水灌溉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亓新华 于振文 +2 位作者 刘芳 奇卓 许玉敏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1期55-62,共8页
1986~1990年,在高产地力条件下,进行了麦田水分变化规律及节水灌溉方案的研究。研究的主要结果:1.麦田0~30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可分为苗期供水层、中期供水层、后期供水层及稳定供水层等层次。2.小麦亩产184.9~456.1kg,耗水量为147.5... 1986~1990年,在高产地力条件下,进行了麦田水分变化规律及节水灌溉方案的研究。研究的主要结果:1.麦田0~30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可分为苗期供水层、中期供水层、后期供水层及稳定供水层等层次。2.小麦亩产184.9~456.1kg,耗水量为147.5~451.6mm。高产(400kg以上)小麦耗水量为338~536mm。耗水量的水源分别来自:降水占31.1%~53.7%,灌水占23.4%~33.6%和土壤供水占22.8%~32.7%。3.0~140cm上层的供水量为107~233mm,约占土壤有效贮水量的1/3~1/2。4.高产麦田的节水灌溉方案:灌水次数2~3次;灌水量低限80~115mm,高限125~180mm,干旱年份取高限。灌水时期:播前(底墒)、起身(二棱期)或拔节期、孕穗或灌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 水分 节水灌溉
下载PDF
施肥对旱作冬小麦植株水分变化与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芳 亓新华 +1 位作者 赵吉平 奇卓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15-619,共5页
研究表明,中等以上肥力的冬小麦水浇地改为旱作时,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氮素化肥,可使土壤保持较高的含水量。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植株叶片气孔导度变小,蒸腾速率与光合速率下降,叶片保水能力增强,提高了小麦植株的光合作用效率。与... 研究表明,中等以上肥力的冬小麦水浇地改为旱作时,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氮素化肥,可使土壤保持较高的含水量。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植株叶片气孔导度变小,蒸腾速率与光合速率下降,叶片保水能力增强,提高了小麦植株的光合作用效率。与施用化肥相比,有机肥在降低植株叶片相对含水量、脱水速率方面作用显著。这些生理特性的改善,导致小麦产量提高11%,从而达到充分利用当地自然降水,节约地下水,降低生产成本,获得与水浇麦田相当的高产目的,是今后小麦高产栽培中值得重视的一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冬小麦 旱作 气孔导度 生理特性
下载PDF
灌水时期和比例对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徐凤娇 赵广才 +4 位作者 奇卓 常旭虹 杨玉双 王德梅 刘鑫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55-1260,共6页
在自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研究不同灌水时期和灌水比例对强筋小麦济麦20和中筋小麦中麦8两个品种产量性状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比例为1∶3的处理(B1:春2叶灌300m3.hm-2+春5叶灌900m3.hm-2)和3∶1的处理(B4:春5叶灌900m3.hm-2... 在自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研究不同灌水时期和灌水比例对强筋小麦济麦20和中筋小麦中麦8两个品种产量性状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比例为1∶3的处理(B1:春2叶灌300m3.hm-2+春5叶灌900m3.hm-2)和3∶1的处理(B4:春5叶灌900m3.hm-2+开花期灌300m3.hm-2)有利于减少旗叶中脯氨酸含量,缓解旗叶氮素流失,延长叶片功能期,供试品种间旗叶脯氨酸含量和氮素含量差异不显著;灌水比例为1∶3和3∶1的处理增加了穗数,提高了蛋白质含量,而灌水比例为1∶1的处理(B2:春2叶灌600m3.hm-2+春5叶灌600m3.hm-2,B3:春5叶灌600m3.hm-2+开花期灌600m3.hm-2)增加了穗粒数。春5叶灌水+开花期灌水(B3,B4)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和改善产量构成因素。中麦8在各灌水处理中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均高于济麦20,蛋白质产量则显著低于济麦20。处理B2和B4的灌水方式提高了小麦沉降值,增加了湿面筋含量,延长了面团稳定时间。春2叶灌水+春5叶灌水处理(B1,B2)延长了面团形成时间,改善了小麦加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时期 灌水比例 冬小麦 品种 产量 加工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