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西地区铅锌矿的大范围低温流体成矿作用-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周云 段其发 +4 位作者 唐菊兴 曹亮 李芳 黄惠兰 金木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5-532,共18页
对狮子山、茶田、打狗洞、董家河和唐家寨等湘西地区典型铅锌矿床中闪锌矿、方解石及石英等矿物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和激光拉曼探针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温度主要为100~180℃,总盐度一般】15%,密度多】1g/cm3,成矿压... 对狮子山、茶田、打狗洞、董家河和唐家寨等湘西地区典型铅锌矿床中闪锌矿、方解石及石英等矿物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和激光拉曼探针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温度主要为100~180℃,总盐度一般】15%,密度多】1g/cm3,成矿压力约340×105~428×105Pa,成矿深度约在1.00~1.55km,是以钠和钙氯化物为主的高浓度溶液,属于低温度、高盐度、高密度的地下热卤水性质的含矿热水溶液。成矿流体离子成分主要为Cl-、Na+、Ca2+、K+、Mg2+,流体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与建造水有关,后期可能有雨水和少量变质水的渗入,并使盐度降低。矿物流体包裹体中含有机质,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中CH4普遍存在,还有较强的CO2成分特征峰,表明成矿与有机质相关,处在控矿构造内的容矿层储存有有机质,致使矿床中的硫酸盐硫得以还原为还原硫,促使成矿流体中的铅、锌等组分从络合物中分离、沉淀,继之大量堆积而形成了矿床。相邻的低温成矿域川滇黔地区典型铅锌矿床成矿温度约为150℃~280℃,湘西地区铅锌矿与川滇黔铅锌矿相比,具有相同的低温成矿特征,赋存深度浅,矿床类型均为MVT型,两者可能受控于相同的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VT型铅锌矿 成矿流体 低温 湘西
下载PDF
湘西花垣铅锌矿田成矿物质来源的C、O、H、S、Pb、Sr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31
2
作者 周云 段其发 +4 位作者 陈毓川 唐菊兴 曹亮 彭三国 金木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786-2802,共17页
花垣地区铅锌矿床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铅锌矿床,也是铅锌矿资源储量超过千万吨的世界级超大型矿床之一。文章通过碳、氧、氢、硫、铅和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和成矿金属来源。测试结果显示,花垣地区铅锌矿床主成矿期... 花垣地区铅锌矿床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铅锌矿床,也是铅锌矿资源储量超过千万吨的世界级超大型矿床之一。文章通过碳、氧、氢、硫、铅和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和成矿金属来源。测试结果显示,花垣地区铅锌矿床主成矿期方解石样品的δ^(13) CPDB值范围为-2.71‰~1.21‰,δ^(18) OSMOW值范围为16.09‰~22.48‰,该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中的碳主要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花垣矿区的围岩的δ^(13) CPDB值范围为0.29‰~1.05‰,δ^(18) OSMOW值范围为21.33‰~23.89‰,为沉积成因海相碳酸盐岩。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 S变化于24.93‰~34.66‰之间,重晶石δ^(34) S为32.78‰~34.22‰,表明还原硫主要来自地层中海相硫酸盐的还原。矿石硫化物的铅同位素组成均一,^(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7.999~18.919、15.554~15.798和38.088~38.576,铅模式年龄为437~534Ma,成矿金属可能主要来源于奥陶系—寒武系。方解石和闪锌矿样品中流体的δD_(SMOW)变化于-91.1‰^-15‰之间,δ^(18) Ofluid变化范围为-4.1‰~8.75‰,矿床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是建造水和大气降水。成矿流体与围岩的水-岩反应是导致该区铅锌矿床中方解石和闪锌矿矿物沉淀结晶的主要机制。成矿流体^(87)Sr/^(86)Sr为0.70906~0.71022,高于赋矿围岩寒武系清虚洞组灰岩锶同位素比值0.70886~0.70921,表明成矿流体流经了清虚洞组下伏地层,并与其中具有高锶同位素比值的碎屑岩、页岩和泥岩等进行了水岩反应及同位素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同位素 成矿物质 成矿流体 花垣铅锌矿
下载PDF
湘西黔东地区铅锌矿床与古油藏关系初探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劲松 邹先武 +5 位作者 汤朝阳 崔森 夏杰 金木 赵武强 金世超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2年第3期220-225,共6页
本文以湖南花垣铅锌矿床和贵州牛角塘铅锌矿床为例,探讨了湘西黔东地区铅锌矿与古油藏的关系。二者在空间分布上关系密切,存在"共生"和"上油下矿"两种关系,下寒武统清虚洞组既是铅锌矿重要的赋矿层位也是古油藏储... 本文以湖南花垣铅锌矿床和贵州牛角塘铅锌矿床为例,探讨了湘西黔东地区铅锌矿与古油藏的关系。二者在空间分布上关系密切,存在"共生"和"上油下矿"两种关系,下寒武统清虚洞组既是铅锌矿重要的赋矿层位也是古油藏储集层之一;铅锌矿源层可能为新元古代基底岩系或下寒武统石牌组碎屑岩,古油藏烃源岩主要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古油藏中的油田卤水萃取了石牌组碎屑岩中的铅锌等成矿物质,形成成矿流体并运移,在古油藏形成后,由于加里东末期的构造运动的影响,古油藏和成矿流体的平衡被打破导致铅锌矿质沉淀,在这个过程中古油藏中的油田卤水可能为铅锌矿的沉淀提供了部分硫源。铅锌矿成矿时代与加里东期形成或破坏的古油藏时间上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古油藏 成因联系 湘西黔东
下载PDF
湘西龙山江家垭铅锌矿床石英Rb-Sr同位素测年与示踪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周云 段其发 +3 位作者 陈毓川 唐菊兴 曹亮 金木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7-606,共10页
江家垭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东南缘,红岩溪背斜轴部,是湘西—鄂西铅锌成矿带重要的铅锌矿床之一,铅锌矿体呈似层状和脉状,受地层与构造的控制,主要产于下奥陶统南津关组砂屑灰岩中。文章首次采用超低本底石英Rb-Sr同位素测年方法,对湘... 江家垭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东南缘,红岩溪背斜轴部,是湘西—鄂西铅锌成矿带重要的铅锌矿床之一,铅锌矿体呈似层状和脉状,受地层与构造的控制,主要产于下奥陶统南津关组砂屑灰岩中。文章首次采用超低本底石英Rb-Sr同位素测年方法,对湘西龙山江家垭铅锌矿床主成矿期形成的富铅锌石英脉进行了等时线年龄测定,获得成矿年龄为(372±9.8)Ma,n(87Sr)/n(86Sr)=(0.709409±0.000058)。通过成矿地质背景探讨,认为该矿床的形成与晚泥盆世华南地区发生的拉张断陷导致的盆地流体大规模运动有关。锶同位素初始比值测试结果表明江家垭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可能主要源自围岩碳酸盐岩,成矿过程中陆壳的影响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r测年 石英 江家垭 湘西
下载PDF
湘西花垣地区铅锌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探讨 被引量:18
5
作者 周云 段其发 +2 位作者 彭三国 金木 曹亮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34-235,共2页
花垣铅锌矿田位于湖南省花垣县城南西,属大型-超大型的MVT型铅锌矿,大地构造位置为扬子路块东南缘、江南古陆西侧的褶皱带上(刘文均等,1999)。矿床呈北北东向展布,自北而南分别为耐子堡、半坡、李梅、土地坪、渔塘等矿段。
关键词 花垣 矿床特征 铅锌矿田 铅锌矿体 地层 北北东 中上寒武统 铅锌矿床 矿区 娄山关组
下载PDF
滇西德钦羊拉铜矿区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控矿作用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金木 战明国 +3 位作者 余凤鸣 何龙清 陈式房 董芳浏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1998年第4期59-65,共7页
通过对矿区构造变形特征的分析,将本区构造变形划分为海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四个变形期,相应的变形表现为顺层的剪切褶皱、韧脆性层间滑动构造、脆性断裂与节理、推覆走滑构造。海西期喷流—沉积型铜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为金沙江弧... 通过对矿区构造变形特征的分析,将本区构造变形划分为海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四个变形期,相应的变形表现为顺层的剪切褶皱、韧脆性层间滑动构造、脆性断裂与节理、推覆走滑构造。海西期喷流—沉积型铜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为金沙江弧后裂陷盆地环境,印支期及其以后叠加控矿作用表现在平面上为“入”字型构造控矿,剖面上为多层层间滑动构造控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拉铜矿区 构造变形 变形期 云南 铜矿床 控矿构造 控矿作用
下载PDF
湘西花垣地区铅锌矿床C、H、O同位素特征及其对成矿流体来源的指示 被引量:12
7
作者 周云 段其发 +3 位作者 唐菊兴 曹亮 彭三国 金木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3-833,共11页
湘西花垣地区铅锌矿床是铅锌矿资源储量超过千万吨的世界级超大型矿床之一。对该矿床主矿化期的方解石和闪锌矿进行了系统的C、H、O同位素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花垣地区铅锌矿床主成矿期方解石样品的δ^(13)C_(PDB)值范围为-2.71‰~1.21... 湘西花垣地区铅锌矿床是铅锌矿资源储量超过千万吨的世界级超大型矿床之一。对该矿床主矿化期的方解石和闪锌矿进行了系统的C、H、O同位素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花垣地区铅锌矿床主成矿期方解石样品的δ^(13)C_(PDB)值范围为-2.71‰~1.21‰,δ^(18)OSMOW值范围为16.09‰~22.48‰,团结、李梅、土地坪、蜂塘和大石沟各铅锌矿床中主成矿期方解石的13C、18O同位素依次表现出逐渐降低的特征,在δ^(18)O_(SMOW)-δ^(13)C_(PDB)图上主要介于原生碳酸盐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之间,该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中的碳主要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花垣矿区围岩的δ^(13)C_(PDB)值范围为0.15‰~1.17‰,δ^(18)O_(SMOW)值范围为19.79‰~23.89‰,指示沉积成因海相碳酸盐岩的特征。方解石和闪锌矿样品中流体的δD_(SMOW)变化于-91.1‰^-15‰之间,δ18Ofluid变化范围为-4.1‰~9.25‰,在矿区范围内流体的迁移方向是由北向南,δ^(18)O_(fluid)-δD_(SMOW)图显示,矿床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是建造水和大气降水。成矿流体与围岩间的水-岩反应是导致湘西花垣地区铅锌矿床中方解石和闪锌矿矿物发生沉淀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同位素 成矿流体 铅锌矿 湘西花垣
下载PDF
湘西地区铅锌矿成矿物质来源——来自S、Pb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12
8
作者 曹亮 段其发 +3 位作者 彭三国 周云 李堃 金木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4-845,共12页
湘西地区铅锌矿床位于湘西-鄂西成矿带西南段,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条件,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铅锌矿基地。S和Pb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湘西地区矿床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6.30‰~34.66‰,平均值为19.64‰,明显富重硫,具有双... 湘西地区铅锌矿床位于湘西-鄂西成矿带西南段,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条件,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铅锌矿基地。S和Pb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湘西地区矿床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6.30‰~34.66‰,平均值为19.64‰,明显富重硫,具有双塔式分布特征,矿石硫主要来源于容矿地层中的海相硫酸盐类和海水。8个矿床矿石矿物的^(206)Pb/^(204)Pb值范围为17.689~18.295,^(207)Pb/^(204)Pb值变化于15.535~18.848之间,^(208)Pb/^(204)Pb值介于37.294~38.630之间。区内铅锌矿床Pb同位素成分具有造山带和上地壳Pb同位素特征,成矿物质来源于造山带和上地壳的混合作用,铅成因类型为上地壳和地幔因岩浆作用而混合的俯冲铅。提出了湘西地区铅锌矿成矿作用的两阶段演化模式,认为区内铅锌成矿作用经历了成矿流体形成和成矿流体迁移富集2个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S 同位素 PB 同位素 成矿模式 湘西地区
下载PDF
湘西花垣地区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与特征元素测定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云 段其发 +6 位作者 曹亮 于玉帅 彭三国 金木 李堃 黄惠兰 李芳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465-2483,共19页
花垣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演化特点和铅锌矿物沉淀机制存有分歧,为了总结矿床成因并建立成矿模式,指导该地区铅锌矿的下一步找矿勘探工作.对闪锌矿、主成矿期方解石和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拉曼光谱分析以及同步辐... 花垣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演化特点和铅锌矿物沉淀机制存有分歧,为了总结矿床成因并建立成矿模式,指导该地区铅锌矿的下一步找矿勘探工作.对闪锌矿、主成矿期方解石和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拉曼光谱分析以及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花垣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温度主要为150~220℃,总盐度一般为13%~23%NaCl_(eqv),多>15%NaCleqv,密度多>1g/cm^3,成矿流体为NaCl-CaCl_2-MgCl_2-H_2O卤水体系.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具有由北而南降低的趋势.流体液相组分中主要为Ca^(2+)、Mg^(2+)、Na^+、Cl^-,具有盆地热卤水体系特点.流体包裹体气相中发育CO_2、CH_4,方解石、萤石中流体包裹体均有成矿元素Pb、Zn的存在.花垣矿集区成矿流体属于低温度、中-高盐度、中-高密度,成分以钠和钙氯化物为主的含矿热水溶液,流体运移方向为由北向南,流体来源于封层水、大气降水和少量变质水.铅锌矿物的沉淀与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有关.闪锌矿、方铅矿等矿石矿物与方解石、萤石等脉石矿物应属同一富含Pb、Zn、Mn、Fe、As、Cr等成矿元素的成矿流体在同一成矿期次相同条件下沉淀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显微测温 特征元素 铅锌矿床 花垣 湘西 矿床学
原文传递
滇西羊拉大型铜矿床石英构造岩微观构造与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余凤鸣 战明国 +1 位作者 金木 何龙清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2000年第1期92-99,共8页
构造岩的构造和组构是变形运动亦即岩石流动的直接记录。作者对滇西羊拉铜矿区的石英构造岩进行了微观分析,认为矿区内的南北向、北西向构造活动较强,北东向构造活动近岩体增强,北西西向构造活动在矿区北部有较强的显示。动力学分析表明... 构造岩的构造和组构是变形运动亦即岩石流动的直接记录。作者对滇西羊拉铜矿区的石英构造岩进行了微观分析,认为矿区内的南北向、北西向构造活动较强,北东向构造活动近岩体增强,北西西向构造活动在矿区北部有较强的显示。动力学分析表明,矿区最大主应力方向晚期为北西—南东向和北东向,东西向主压应力断续作用,导致岩石的脆性和韧性变形,石英光轴优选方位形式及弗林指数k值的测算均说明变形方式以压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组构 石英构造岩 微观构造 铜矿床 动力学
下载PDF
湘西花垣铅锌矿田李梅矿区地质特征及闪锌矿中分散元素的富集规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曹亮 段其发 +3 位作者 胡尚军 周云 李堃 金木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7年第4期354-364,共11页
湘西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是湘西-鄂西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花垣铅锌矿田位于上扬子地台东南缘,为国家级铅锌矿整装勘查区。本文利用常规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手段,对湖南花垣铅锌矿田李梅矿区矿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矿物... 湘西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是湘西-鄂西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花垣铅锌矿田位于上扬子地台东南缘,为国家级铅锌矿整装勘查区。本文利用常规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手段,对湖南花垣铅锌矿田李梅矿区矿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矿物的分散元素镉锗镓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矿床以富集镉为特征,锗和镓的富集程度较低。镉主要富集于闪锌矿中,锗和镓主要富集于方铅矿中。在原生硫化物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中,分散元素镉、锗、镓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未发现其独立矿物。分散元素富集特征与MVT型矿床类似。花垣矿床中镉高度富集,是研究分散元素镉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理想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分散元素 赋存状态 富集规律 李梅矿区 湘西
下载PDF
鄂西神农运动和花山运动的再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金木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1999年第2期47-52,共6页
根据对沉积建造、地层不整合面和岩浆、变形、变质事件的再研究,提出中元古代伸展裂陷作用至中元古代末期—新元古代早期碰撞造山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威尔逊旋回;中元古界形成于扬子陆块结晶基底的裂陷槽环境,马槽园群和莲沱组分别为挤... 根据对沉积建造、地层不整合面和岩浆、变形、变质事件的再研究,提出中元古代伸展裂陷作用至中元古代末期—新元古代早期碰撞造山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威尔逊旋回;中元古界形成于扬子陆块结晶基底的裂陷槽环境,马槽园群和莲沱组分别为挤压型和拉张型磨拉石建造;前人命名的神农运动和花山运动,实际上是描述同一造山作用过程的不同阶段,建议合称为“神农运动”,用于代表中元古代末期至新元古代早期(1000~800Ma)的碰撞造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运动 花山运动 磨拉石建造 碰撞造山作用 湖北 沉积建造
下载PDF
赤布张错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姚华舟 段其发 +5 位作者 牛志军 王建雄 白云山 金木 魏君奇 曾波夫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0-537,共8页
于二叠纪—古近纪地层中发现动物化石、植物化石和孢粉多属多种。其中所有孢粉和植物化石在测区均为首次发现。发现软体动物并建立1新属2新种(QuemocuomegalodonorientusYaoShaetZhang,Q.longitatusYaoShaetZhang)。在藏北地区首次发现... 于二叠纪—古近纪地层中发现动物化石、植物化石和孢粉多属多种。其中所有孢粉和植物化石在测区均为首次发现。发现软体动物并建立1新属2新种(QuemocuomegalodonorientusYaoShaetZhang,Q.longitatusYaoShaetZhang)。在藏北地区首次发现典型的古近纪双壳类化石(PisidiumamnicumMüller)。在上三叠统中发现厚度超过800m的钙碱性岛弧型中酸性火山岩。岩浆侵入岩获得一批岩石化学资料和21个喜马拉雅期的同位素年龄数据(23~48Ma),显示南部同碰撞、北部造山后拉张的特点。新近纪火山岩分布于测区北部,划分为2个喷发旋回,为板内裂谷活动的产物。发现中—晚侏罗世地层与晚三叠世地层的明显角度不整合接触面。查明了测区北部的二叠纪地层与上覆晚三叠世至侏罗纪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古近纪 动植物化石 三叠系岛弧火山岩 角度不整合 印支运动 同位素年代数据
下载PDF
黔东北大竹园萤石矿床Sm-Nd等时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遵遵 龚银杰 +3 位作者 金世超 漆双林 金木 张利国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49-958,共10页
黔东北(沿河)-渝东南(酉阳)一带广泛发育萤石、重晶石及铅锌(汞)矿化,关于其成矿时代,一直缺少直接的同位素年龄证据。黔东北大竹园萤石矿床位于上扬子地块东南缘,矿体赋存于下奥陶统桐梓组和红花园组碳酸盐岩内,受NW向断裂控制,是本区... 黔东北(沿河)-渝东南(酉阳)一带广泛发育萤石、重晶石及铅锌(汞)矿化,关于其成矿时代,一直缺少直接的同位素年龄证据。黔东北大竹园萤石矿床位于上扬子地块东南缘,矿体赋存于下奥陶统桐梓组和红花园组碳酸盐岩内,受NW向断裂控制,是本区热液脉型萤石矿床的代表。本文以该矿床为研究对象,利用单矿物Sm-Nd等时线方法进行了成矿年龄测定,获得萤石Sm-Nd等时线年龄为436±15 Ma(MSWD=0. 85),萤石与共生方解石Sm-Nd等时线年龄为430±13 Ma(MSWD=1. 02),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矿床形成于加里东期,该年龄与湘西-黔东MVT铅锌矿床成矿时代(477~410 Ma)一致。本区萤石-重晶石矿床与区内产出的主要铅锌(汞)矿床关系密切,推测它们有相近的物质来源,是在同一构造运动时期形成的一个有亲缘关系的成矿系列。研究结果指示加里东期是区内重要的萤石-重晶石-铅锌(汞)中低温热液成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矿 SM-ND同位素 大竹园 黔东北
下载PDF
大巴山南部房县东河辉绿玢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曹亮 张权绪 +5 位作者 胡尚军 段其发 周云 于玉帅 邹先武 金木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14-2322,共9页
大巴山构造带位于秦岭造山带和扬子板块的过渡部位,形成于印支-燕山期,定型于喜山期。前人对北大巴山地区基性岩年代学已有研究,但对大巴山南部地区基性岩却很少高精度年龄报道。本文对大巴山南部房县东河地区的辉绿玢岩脉进行LA-ICP-M... 大巴山构造带位于秦岭造山带和扬子板块的过渡部位,形成于印支-燕山期,定型于喜山期。前人对北大巴山地区基性岩年代学已有研究,但对大巴山南部地区基性岩却很少高精度年龄报道。本文对大巴山南部房县东河地区的辉绿玢岩脉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东河辉绿玢岩形成于439.3Ma,相当于早志留世。与北大巴山镇坪地区辉绿岩,紫阳-岚皋地区基性岩及火山岩形成时代基本一致。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巴山南部地区在早志留世处于张裂状态,东河地区的基性岩为岩石圈处于拉张状态下大陆裂谷作用产物。此处439.3Ma的年龄值,也说明此时扬子板块北缘普遍处于拉张的构造环境,代表了在早志留世大巴山南部裂谷盆地的伸展裂陷幅度达到最大。本次研究所获得的年龄数据,确定了围岩竹山组形成不晚于早志留世,限定地层时代为寒武纪-奥陶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锆石U-PB测年 辉绿玢岩 东河地区 大巴山南部
下载PDF
川东南褶皱带洞岩铅锌矿床闪锌矿Rb-Sr同位素测年及其构造变形时代 被引量:7
16
作者 龚银杰 张遵遵 +3 位作者 陈立波 金世超 金木 漆双林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5-496,共12页
重庆西阳县洞岩铅锌矿床位于川东南褶皱带中,为一中低温热液铅锌矿床,预测Zn金属量10.14万t。矿(化)体主要沿NNE向、NWW向断层呈脉状分布,或沿层间破碎带呈似层状分布。赋矿围岩为奥陶系碳酸盐岩。川东南褶皱带中这一类型铅锌矿床的形... 重庆西阳县洞岩铅锌矿床位于川东南褶皱带中,为一中低温热液铅锌矿床,预测Zn金属量10.14万t。矿(化)体主要沿NNE向、NWW向断层呈脉状分布,或沿层间破碎带呈似层状分布。赋矿围岩为奥陶系碳酸盐岩。川东南褶皱带中这一类型铅锌矿床的形成时代以及与NNE向断层相互关系研究薄弱。本文运用闪锌矿Rb-Sr同位素测年方法,测得洞岩铅锌矿床成矿年龄为(157.7±3.3) Ma,表明该矿床的主成矿阶段年龄为晚侏罗世。闪锌矿(87Sr/86Sr)i值为0.71347,远高于早期及同期沉积碳酸盐比值,可能与大气淡水加入有关。川东南褶皱带为推覆-滑脱的薄皮构造,褶皱变形的主要时期为中晚侏罗世的燕山运动早期。洞岩闪锌矿的Rb-Sr等线年龄与上述构造变形时代一致,说明矿床的形成与早燕山构造变形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Rb-Sr定年 铅锌矿 燕山期 地质调查工程 川东南褶皱带
下载PDF
湘西花垣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灰岩与锶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云 段其发 +2 位作者 曹亮 于玉帅 金木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5-343,共9页
通过对花垣地区铅锌矿床赋矿围岩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灰岩和热液矿物方解石、闪锌矿的锶同位素研究,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测试结果显示,湘西花垣矿田赋矿围岩(清虚洞组灰岩)的87Sr/86Sr值为0.70886~0.70921,与同期海水的锶同位素比值相当,... 通过对花垣地区铅锌矿床赋矿围岩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灰岩和热液矿物方解石、闪锌矿的锶同位素研究,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测试结果显示,湘西花垣矿田赋矿围岩(清虚洞组灰岩)的87Sr/86Sr值为0.70886~0.70921,与同期海水的锶同位素比值相当,无放射性成因Sr的混入。热液方解石的Sr同位素数据的变化范围为0.70906~0.71022,闪锌矿的Sr同位素数据的变化范围为0.70915~0.71114,(87Sr/86Sr)i值为0.70912~0.70940,高于赋矿围岩清虚洞组灰岩的锶同位素比值,推断成矿流体流经了清虚洞组下伏地层下寒武统石牌组和底寒武统牛蹄塘组,并与其中具有高锶同位素比值的碎屑岩和泥岩等进行了水岩反应及同位素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地层 锶同位素 清虚洞组灰岩 成矿物质 成矿流体 下寒武统 花垣铅锌矿 湖南
原文传递
湖南花垣地区铅锌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云 段其发 +2 位作者 曹亮 彭三国 金木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7年第3期282-292,共11页
本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了湖南花垣地区铅锌矿床中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以及围岩灰岩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并对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来源进行了探讨。测试结果表明:花垣地区铅锌矿床矿石硫化物的稀土总量较低,平均值为0.... 本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了湖南花垣地区铅锌矿床中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以及围岩灰岩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并对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来源进行了探讨。测试结果表明:花垣地区铅锌矿床矿石硫化物的稀土总量较低,平均值为0.16×10-6,明显低于围岩灰岩的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5.75×10-6。具有高的ΣLREE/ΣHREE比值,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稀土配分曲线均为右倾型。三种矿石硫化物样品多表现出正Eu异常,弱正Ce异常的特点,围岩灰岩则存在中等程度的负Eu异常和负Ce异常。矿石硫化物的Y/Ho值主要介于11~23,低于围岩灰岩的Y/Ho值26~39。两者稀土元素组成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反映了矿石硫化物与赋矿围岩灰岩之间的非同源性,推断该区含矿层并不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成矿物质应来源于古老基底地层和下伏地层牛蹄塘组,成矿流体来源为具有海水混合的还原性热液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成矿物质来源 铅锌矿床 湖南花垣
下载PDF
湘西-鄂西地区典型MVT型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云 段其发 +3 位作者 曹亮 李芳 黄惠兰 金木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4年第1期65-66,共2页
湘西-鄂西铅锌成矿区位于上扬子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多金属成矿区之一,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条件,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铅锌矿基地。本文利用显微冷热台、激光拉曼光谱和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探针对花垣李梅、团结、耐子堡、渔... 湘西-鄂西铅锌成矿区位于上扬子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多金属成矿区之一,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条件,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铅锌矿基地。本文利用显微冷热台、激光拉曼光谱和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探针对花垣李梅、团结、耐子堡、渔塘、龙山唐家寨、松桃小卡落、神农架冰洞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鄂西地区 流体包裹体 湘西 X射线荧光微探针 T型 成矿地质背景 激光拉曼光谱
下载PDF
黔东北沿河县奥陶系湄潭组碎屑锆石特征、物源——构造意义及其成矿年代学启示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垚砚 牛志军 +7 位作者 张遵遵 宋芳 姚华舟 杨文强 龚银杰 王忠伟 金木 王志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25-1040,共16页
黔东北沿河县位于中扬子地区,分布有众多低温热液矿床,构造上位于加里东期前陆盆地的隆后带,是研究盆地物源-构造响应的良好场所,然而在中扬子的大部分地区,奥陶纪地层序列多以碳酸盐岩为主夹泥质岩,因而从岩性上制约了碎屑锆石年代学... 黔东北沿河县位于中扬子地区,分布有众多低温热液矿床,构造上位于加里东期前陆盆地的隆后带,是研究盆地物源-构造响应的良好场所,然而在中扬子的大部分地区,奥陶纪地层序列多以碳酸盐岩为主夹泥质岩,因而从岩性上制约了碎屑锆石年代学等定量分析手段的开展。近来,笔者注意到沿河县及周边地区下—中奥陶统湄潭组(O1-2m)为泥岩、灰岩夹(钙质)砂岩,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湄潭组碎屑锆石年龄大于1.0 Ga的锆石仅8颗(占12%)且未形成峰值,最年轻一组谐和年龄的加权平均值((457.8±8.1)Ma)与该组沉积上限十分接近,反映湄潭组碎屑主要来自新隆升的物源区,且具有相对较高的沉积速率。根据年龄的分布和特征峰值,可分为5组:~461 Ma(Ⅰ)、~580Ma和~606 Ma(Ⅱ)、~722 Ma(Ⅲ)、~865 Ma(Ⅳ1)和~936 Ma(Ⅳ2),其中Eu正异常的锆石集中分布于第Ⅰ组(占62%),而在第Ⅱ组和第Ⅳ2组中缺失,结合稀土元素等的分析,认为其物源主要分为3部分,第Ⅰ组、第Ⅱ组和第Ⅳ2组、第Ⅲ和Ⅳ1组,分别主要来自3个不同的物源区,分别对应黔中隆起、扬子西缘康滇古陆(另有少量来自扬子东南缘—华夏地区)、武陵—雪峰隆起。此外,第Ⅰ组年龄450~511 Ma范围内发育了高达73%的热液锆石,与区域低温热液成矿时间对应,认为其形成是物源区流体的活跃导致的,可能与奥陶纪区域构造体制从伸展到挤压的转换有关,暗示此时加里东运动已经开始波及中扬子沿河地区,但主要表现为热液活动,并没有发生大规模岩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纪 湄潭组 碎屑锆石 物源 热液锆石 中扬子 低温热液矿床 矿产勘查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