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6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2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61例,关节镜下清理术)与观察组(61例,膝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3、12个月,两组的疼痛、关节功能、...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2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61例,关节镜下清理术)与观察组(61例,膝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3、12个月,两组的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关节稳定性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的膝关节活动度及最大屈曲度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的SF-36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降低,等长收缩最大肌力均增大,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随意运动肌力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的FJS评分均高于术后6个月,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改善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提高下肢运动能力,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退行性病变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小切口前外侧入路及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彭文学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2期63-64,70,共3页
目的比较小切口前外侧入路及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随机抓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前外侧入路。比较两组的治... 目的比较小切口前外侧入路及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随机抓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前外侧入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Harris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偏心距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均可获取一定效果,但对于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小切口前外侧入路更利于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 小切口 前外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下载PDF
微创小切口与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3
作者 赵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3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与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跟骨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微创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和对照组(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各26例。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跟骨及踝-后足功能恢复及并发...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与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跟骨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微创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和对照组(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各26例。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跟骨及踝-后足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各项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的Gissane角、Bohler角及跟骨长度均增大,跟骨宽度均减小(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的功能和自主活动、最大步行距离、步行困难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与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均能有效促进跟骨骨折患者跟骨及踝-后足功能恢复,但采用微创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小切口 跟骨骨折 复位内固定 踝-后足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