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亚视野下的角壶与仿角壶陶器 被引量:1
1
作者 林铃梅 玛尔亚木·拉音木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103,共13页
在南西伯利亚至新疆一带公元前1千纪中叶至下半叶广泛流行着一类陶器,过去往往被称为“仿皮囊陶壶”,然而,根据新疆吐鲁番盆地和阿尔泰地区发现的角壶实物,显然这类陶器更可能仿角壶而制。由于多出自被盗墓,无从完整获取墓葬信息,新疆... 在南西伯利亚至新疆一带公元前1千纪中叶至下半叶广泛流行着一类陶器,过去往往被称为“仿皮囊陶壶”,然而,根据新疆吐鲁番盆地和阿尔泰地区发现的角壶实物,显然这类陶器更可能仿角壶而制。由于多出自被盗墓,无从完整获取墓葬信息,新疆吐鲁番盆地发现的角壶没有受到过多的关注,但从阿尔泰山区巴泽雷克文化墓葬的材料来看,角壶是当时最上层游牧贵族的身份象征物,具有非凡的仪式功能。它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吐鲁番盆地出土的角壶,以及角壶在苏贝希文化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仿角壶陶器的出现,源自游牧社会普通民众对上层社会的追逐与效仿,并很快地在南西伯利亚至新疆的广阔地域内流行、传播,最后演变为陶器的一种独特纹饰。从角壶到仿角壶陶器,向我们勾勒出公元前1千纪中叶至下半叶,南西伯利亚至新疆一带游牧社会上、下层之间的文化认同与互动,以及这一区域存在庞大的人群观念、审美和日常器用方面频繁的交流与互动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壶 仿角壶陶器 南西伯利亚 新疆 巴泽雷克文化 苏贝希文化
原文传递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出土唐代米色绢袜的现状评估 被引量:5
2
作者 郑海玲 周旸 +2 位作者 徐东良 玛尔亚木.拉音木 赵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6-80,共5页
对丝织品保存现状进行评估,是寻找丝织品文物保护方法所必须做的先期工作。为此,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差热分析仪、氨基酸分析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从宏观到微观对新疆阿斯塔纳出土的唐代米色绢袜进行保存现状评估。将之与... 对丝织品保存现状进行评估,是寻找丝织品文物保护方法所必须做的先期工作。为此,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差热分析仪、氨基酸分析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从宏观到微观对新疆阿斯塔纳出土的唐代米色绢袜进行保存现状评估。将之与现代丝绸进行对比研究,可知唐代绢袜的形貌和分子结构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纤维表面粗糙、结构疏松,热分解温度明显降低,氨基酸含量发生明显变化,其中天冬氨酸和酪氨酸降低了约30%,丝织品失去了原有的强度。分析结果表明绢袜的保存现状堪忧,急需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绢袜 阿斯塔纳 老化 仪器分析方法
下载PDF
扎滚鲁克出土绞缬织物工艺类型分析
3
作者 汪训虎 玛尔亚木·拉音木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90,共8页
绞缬是具有相同工艺原理多种工艺的总称。以往的研究将其统称为绞缬,缺少对工艺类型的分析与梳理,更出现对工艺的误判。新疆且末县扎滚鲁克古墓地出土了我国已知最早的绞缬织物,呈现出多种流传至今的基本工艺类型。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 绞缬是具有相同工艺原理多种工艺的总称。以往的研究将其统称为绞缬,缺少对工艺类型的分析与梳理,更出现对工艺的误判。新疆且末县扎滚鲁克古墓地出土了我国已知最早的绞缬织物,呈现出多种流传至今的基本工艺类型。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从基本防染原理出发,结合实验考古试验,进行工艺类型分析。认为其中揽括了“缝”这一类型中“平缝”“折缝”“绕缝”,扎这一类型中的“扎点”“束状捆扎”。这些分析将为古代绞缬工艺体系构建,及古代绞缬工艺的分类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滚鲁克 绞缬 工艺类型
原文传递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三六一号墓葬出土皮鞋保护修复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陈玉珍 徐东良 +7 位作者 赵阳 玛尔亚木.拉音木 李媛 王丽梅 Regine Vogel 魏骏骁 邓永红 古丽努尔.汉木都 《吐鲁番学研究》 2015年第1期98-103,共6页
2015年3月,在皮制品修复保护专家Regine Vogel教授的全程指导下,以陈展与保护为主要目标,首次圆满完成了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66TAM361∶6皮制品的修复保护工作。修复过程中,通过扫描电镜检测分析,鉴别出本次修复的皮革为山羊皮;与同种... 2015年3月,在皮制品修复保护专家Regine Vogel教授的全程指导下,以陈展与保护为主要目标,首次圆满完成了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66TAM361∶6皮制品的修复保护工作。修复过程中,通过扫描电镜检测分析,鉴别出本次修复的皮革为山羊皮;与同种款式的文物比较分析,推断本件文物可能为唐时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斯塔那古墓群 66TAM361:6 皮制品
下载PDF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出土唐代米色绢袜保护修复 被引量:2
5
作者 郑海玲 徐东良 +2 位作者 玛尔亚木.拉音木 周旸 赵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3-77,共5页
本研究以新疆阿斯塔纳出土的唐代米色绢的保存现状为依据,选择合适的保护方法对其进行保护修复。首先采用丝蛋白加固技术对绢袜进行加固,用以改善其应力应变性能。在此基础上,利用针线法对绢袜进行修复保护,选用与之厚薄一致的电力纺作... 本研究以新疆阿斯塔纳出土的唐代米色绢的保存现状为依据,选择合适的保护方法对其进行保护修复。首先采用丝蛋白加固技术对绢袜进行加固,用以改善其应力应变性能。在此基础上,利用针线法对绢袜进行修复保护,选用与之厚薄一致的电力纺作为背衬材料,运用铺针和行针对绢袜进行修复,复原了绢袜的形制,同时使绢袜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绢袜 阿斯塔纳 丝蛋白 针线法 保护
下载PDF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唐代麻布修复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丽梅 杨琪 +1 位作者 玛尔亚木.拉音木 徐东良 《吐鲁番学研究》 2013年第2期109-114,157-159,共9页
本次所修复的麻布,1965年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因出土时间较早,当时背景资料缺失,断代极为困难。经查阅相关同类出土织物并比较分析,初步确认为唐西州时期的遗物。
关键词 麻布 阿斯塔那 修复 唐代
下载PDF
交河故城旅游开发对亚尔果勒村民的影响
7
作者 古丽拜克热.买明 玛尔亚木.拉音木 《黑龙江史志》 2014年第18期46-47,共2页
交河故城是丝绸之路上保存较完整的生土建筑遗址,至今有2300多年的历史。这一座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的城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当地政府加强了对古城的管理和展示工作,交河故城作为文物景区向国内外游... 交河故城是丝绸之路上保存较完整的生土建筑遗址,至今有2300多年的历史。这一座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的城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当地政府加强了对古城的管理和展示工作,交河故城作为文物景区向国内外游客开放,多年来对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利用文化遗产发展地方的旅游产业、提高周边居民的经济生活、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河故城 旅游开发 亚尔果勒村民
下载PDF
新疆吐鲁番市胜金店墓地M15号墓葬服饰研究
8
作者 玛尔亚木·拉音木 林铃梅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0-250,共11页
胜金店M15出土的精美的皮靴、皮带、丝质上衣、毛皮裤装等,生动地展现了苏贝希文化晚期人们的穿着打扮。以毛、皮为主,兼用丝织品的服饰材质结构,可能反映出吐鲁番盆地在汉初丝绸之路开通后所经历的服饰文化的变革,在延续一贯的游牧服... 胜金店M15出土的精美的皮靴、皮带、丝质上衣、毛皮裤装等,生动地展现了苏贝希文化晚期人们的穿着打扮。以毛、皮为主,兼用丝织品的服饰材质结构,可能反映出吐鲁番盆地在汉初丝绸之路开通后所经历的服饰文化的变革,在延续一贯的游牧服饰文化传统的同时,也在与汉地日益频繁的交往交流中荻得丝织品,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服饰创作中,形成了融合游牧文化和汉地文化的服饰风格,充分地体现了胜金店居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金店墓地 服饰 苏贝希文化 丝绸之路
原文传递
防染剂“蜡”与蜡染在古代织物中应用减少关系再识
9
作者 汪训虎 玛尔亚木·拉音木 曹洪勇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1-255,共5页
宋代及以后蜡染在古代织物装饰中应用减少,以往有研究将其归因为蜡染的防染剂"蜡"采集艰难,中原产蜡少,蜡稀缺。本文重新研究了传统蜡染工艺中防染剂"蜡"的种类,产蜡动物"蜂"、"白蜡虫"的养殖... 宋代及以后蜡染在古代织物装饰中应用减少,以往有研究将其归因为蜡染的防染剂"蜡"采集艰难,中原产蜡少,蜡稀缺。本文重新研究了传统蜡染工艺中防染剂"蜡"的种类,产蜡动物"蜂"、"白蜡虫"的养殖,蜡的获取方式,梳理了宋代的产蜡区域,通过文献对岁贡、朝贡、互市易物中有关的"蜡"记载,探讨宋代蜡的产量。认为宋及以后"蜡"的采集较前朝更容易,获取渠道增加,防染剂"蜡"稀缺并非蜡染在古代织物装饰中应用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染剂“蜡” 蜡染 再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