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艺术而艺术”与文学的自觉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4-8,共5页
关于“文学的自觉”,历来有不尽相同的理解。本文解释了“文学的自觉”的本质含义,并从鲁迅先生的论断出发考察了“文学的自觉”与“为艺术而艺术”的关系,认为二者紧密相关,不可分割。文章进而认为曹丕的时代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 关于“文学的自觉”,历来有不尽相同的理解。本文解释了“文学的自觉”的本质含义,并从鲁迅先生的论断出发考察了“文学的自觉”与“为艺术而艺术”的关系,认为二者紧密相关,不可分割。文章进而认为曹丕的时代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的自觉时代;到西晋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艺术而艺术” 唯美主义 文学的自觉时代 外国文学流派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王尔德 文学创作 艺术家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心雕龙
下载PDF
陈琳、应瑒的文风异同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76-81,共6页
陈琳与应(王易)的文风同中有异,又异中有同。就作品的文采而论,陈琳文章“微为繁富”,应(王易)“学优以得文”;就作品的气骨看,陈琳的文和赋气骨壮健,应(王易)的诗歌“和而不壮”。陈琳文章的“繁富”、“殊健”主要得之于他的“习”;应... 陈琳与应(王易)的文风同中有异,又异中有同。就作品的文采而论,陈琳文章“微为繁富”,应(王易)“学优以得文”;就作品的气骨看,陈琳的文和赋气骨壮健,应(王易)的诗歌“和而不壮”。陈琳文章的“繁富”、“殊健”主要得之于他的“习”;应(王易)的“文”主要得于他的“学”,而其诗“和而不壮”的特点乃得之于他“流离世故”的生活遭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琳 应瑒 文风异同
下载PDF
人的自觉性的表现——《典论·论文》理论意义再认识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S1期61-65,共5页
将曹丕《典论·论文》论述的问题作为整体理解,并将它放在具体的时代文化背景中来认识,不同意学界将《典论·论文》看作“文学的自觉性的表现”的观点,也不同意将“文学的自觉”与“为艺术而艺术”作不同质的理解,认为“文学的... 将曹丕《典论·论文》论述的问题作为整体理解,并将它放在具体的时代文化背景中来认识,不同意学界将《典论·论文》看作“文学的自觉性的表现”的观点,也不同意将“文学的自觉”与“为艺术而艺术”作不同质的理解,认为“文学的自觉”在本质上就是“为艺术而艺术”,《典论·论文》是“人的自觉性的表现”,同时也为“文学的自觉”揭开了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论·论文》 人的自觉 文学的自觉
下载PDF
集成储能挖掘机动臂液压缸运动特性优化
4
作者 赵庆康 夏连鹏 +3 位作者 葛磊 郝云晓 黄伟男 王鹏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3-99,共7页
集成储能液压缸是一种多腔液压缸,由差动缸和柱塞缸组合形成。其储能腔与蓄能器直接连接,形成储能回路,用于回收再利用动臂势能,具有高效的势能再生利用和广泛适用性,但蓄能器的引入使其难以实现高精度运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 集成储能液压缸是一种多腔液压缸,由差动缸和柱塞缸组合形成。其储能腔与蓄能器直接连接,形成储能回路,用于回收再利用动臂势能,具有高效的势能再生利用和广泛适用性,但蓄能器的引入使其难以实现高精度运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主回路和储能回路协同控制的方案,在储能回路中引入比例阀,并与主回路阀协同控制,以改善挖掘机动臂的运动特性。通过在SimulationX软件环境中建立挖掘机的联合仿真模型,分析并对比采用该方案与采用传统控制方案下的动臂运动特性。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降低蓄能器对动臂运动特性的影响,并提升集成储能液压缸的速度和位移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液压缸 液气储能 协同控制
下载PDF
建安七子诗歌创作实绩述论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62-67,共6页
建安七子的诗歌创作实绩主要表现在:一,题材扩大。他们的诗歌题材远比汉代诗歌题材宽广,而多为六朝文人诗歌开先。二,文笔个性化、文人化。他们几乎不写乐府诗,诗歌以表现个人情怀为主,文笔细腻传神。三,五言腾踊。五言诗已占他们诗歌... 建安七子的诗歌创作实绩主要表现在:一,题材扩大。他们的诗歌题材远比汉代诗歌题材宽广,而多为六朝文人诗歌开先。二,文笔个性化、文人化。他们几乎不写乐府诗,诗歌以表现个人情怀为主,文笔细腻传神。三,五言腾踊。五言诗已占他们诗歌创作的绝大多数,尤其是他们入许或归曹之后的创作几乎全是五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七子 诗歌题材 个性化 五言腾踊
下载PDF
论建安七子后期文学创作的幕僚侍从色彩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6-80,共5页
建安七子生活后期或成为汉廷的忠实幕僚(孔融),或成为曹府的幕宾侍从(孔融之外的六人),生活处境相似,思想相通,创作风格也更加接近,形成相对鲜明的群体风格特色。主要表现为创作中的“幕僚侍从特色”,如奉命之作,幕僚色彩;谀媚之辞,侍... 建安七子生活后期或成为汉廷的忠实幕僚(孔融),或成为曹府的幕宾侍从(孔融之外的六人),生活处境相似,思想相通,创作风格也更加接近,形成相对鲜明的群体风格特色。主要表现为创作中的“幕僚侍从特色”,如奉命之作,幕僚色彩;谀媚之辞,侍从色彩;思想压抑,情绪烦闷;同题共咏,为文造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七子 幕僚侍从色彩 文学创作 艺术风格
下载PDF
从“汉音”到“魏响”——试论建安七子的文学史地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16-120,共5页
建安七子的文学创作及其文学史地位,一般只被看作三曹创作的附庸.其实,他们的创作具有独特成 就.文章从“汉音”与“魏响”的精神实质和不同表现角度关照建安七子的创作及其文学史地位.其创作在艺术表 现和情感内容2个方面都体现了从... 建安七子的文学创作及其文学史地位,一般只被看作三曹创作的附庸.其实,他们的创作具有独特成 就.文章从“汉音”与“魏响”的精神实质和不同表现角度关照建安七子的创作及其文学史地位.其创作在艺术表 现和情感内容2个方面都体现了从“汉音”到“魏响”的历史传承.从大的方面看,是从两汉以上到魏晋以下的过 渡;从小的方面看,是从曹操到曹丕、曹植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七子 汉音 魏响 文学史地位
下载PDF
徜徉于“汉音”与“魏响”之间——曹操诗文艺术精神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63-67,共5页
沈德潜《古诗源》卷五指出:"孟德诗犹是汉音;子桓以下,纯乎魏响."迄今,学界对"汉音"和"魏响"的内涵和区别仍属不甚了了,因而对曹操诗文的艺术精神及文学史意义和地位也就言之不确.文章认为,就艺术表现看,... 沈德潜《古诗源》卷五指出:"孟德诗犹是汉音;子桓以下,纯乎魏响."迄今,学界对"汉音"和"魏响"的内涵和区别仍属不甚了了,因而对曹操诗文的艺术精神及文学史意义和地位也就言之不确.文章认为,就艺术表现看,"汉音"与"魏响"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俗"、"虚"、"溢"、"质"与"雅"、"理"、"实"、"丽"的不同,曹操的诗文在这方面"犹是汉音";就情感特征看,"汉音"与"魏响"的区别又体现在由大众性到文人化、由政治性到抒情性、由客观性到主观性、由社会性到个性的转变上,曹操的诗文在这方面又"纯乎魏响"。因此说,曹操的诗文具有徜徉于"汉音"与"魏响"之间的独特艺术风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诗文风格 汉音 魏响
下载PDF
情趣·意趣·谐趣——从归真道人的四时诗看其诗意“归真”之路
9
作者 王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73-78,共6页
清代女作家归真道人有《冰雪堂诗》1卷,存诗424首,词6阕。其诗随事而发,缘情而作,是将无聊困苦生活成功诗意化的结果。归真道人的四时诗尤能反映她对人生归宿的思考。体现在她诗歌中对人生情趣、意趣及谐趣的追求和表达上。在一定程度... 清代女作家归真道人有《冰雪堂诗》1卷,存诗424首,词6阕。其诗随事而发,缘情而作,是将无聊困苦生活成功诗意化的结果。归真道人的四时诗尤能反映她对人生归宿的思考。体现在她诗歌中对人生情趣、意趣及谐趣的追求和表达上。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她实现了对人生悲欢离合的了悟与超越,也使她最终能够以平静乃至冷静的人生态度度过长寿而不枯寂、平凡而不荒疏的一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真道人 四时诗 情趣 意趣 谐趣
下载PDF
家法族规与传统文化研究——读《中国的家法族规》
10
作者 王鹏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30,共5页
尽管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研究领域已边缘化.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无疑在一步步扩大和加深。就当代普通中国人而言。提到“经典”二字,往往有一些异样的感觉:要么觉得像老古董一样浊气逼人,要么觉得被尘封既久难见光彩。要么觉得古奥难懂... 尽管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研究领域已边缘化.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无疑在一步步扩大和加深。就当代普通中国人而言。提到“经典”二字,往往有一些异样的感觉:要么觉得像老古董一样浊气逼人,要么觉得被尘封既久难见光彩。要么觉得古奥难懂不合时宣……总之不如弄些新鲜的玩艺儿更轻松愉快.也更立竿见影。其实,正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所说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或者说古典哲学.在古代读书人那里。是启蒙的读物,是入门必读书。“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研究 家法族规 《中国哲学简史》 “经典” 古典哲学 读书人 边缘化 中国人 冯友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