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联合介入治疗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磊 王静 +2 位作者 李彦辉 何涛 刘宝顺 《河北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1320-1322,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介入治疗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27例(30肢)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DSA下行介入手术联合治疗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27...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介入治疗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27例(30肢)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DSA下行介入手术联合治疗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27例患者中,救肢成功25例(28肢),术后随访10—21个月,l例术后12d血栓形成,1例术后3个月再阻塞,3—6个月再阻塞2例,6~12个月2例再阻塞。结论:介入手术联合治疗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有助于提高重建下肢动脉供血成功率。手术效果有赖于正确的手术操作以及对并发症的有效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 动脉硬化 手术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高剑波 张峰 +2 位作者 李飞 董立潮 王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7期2512-2516,共5页
目的分析胫骨横向骨搬移(TTBT)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效果,及其对血清内皮损伤因子、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石家庄平安医院收治的下肢TAO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92例下肢TAO患者分为TTB... 目的分析胫骨横向骨搬移(TTBT)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效果,及其对血清内皮损伤因子、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石家庄平安医院收治的下肢TAO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92例下肢TAO患者分为TTBT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置管溶栓及球囊扩张术,TTBT组接受TTBT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皮肤温度恢复时间、皮肤颜色恢复时间,以及术前、术后半年患肢踝肱指数(ABI)、间歇性跛行距离,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栓素B2(TXB2)等内皮损伤因子,血清5-羟色胺(5-HT)、P物质(SP)、去甲肾上腺素(NE)等疼痛因子水平。结果TTBT组皮肤温度恢复时间、皮肤颜色恢复时间分别为(10.36±1.32)、(5.07±0.53)d,短于对照组的(12.45±1.50)、(6.28±0.6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TTBT组患肢ABI、间歇性跛行距离分别为0.86±0.11、(2546.52±258.28)m,大于对照组的0.77±0.09、(2103.06±226.23)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TTBT组血清VEGF、HIF-1α、vWF、TXB2水平分别为(36.87±3.98)ng/L、(2.64±0.29)ng/L、(149.97±17.62)%、(140.38±17.62)ng/L,低于对照组的(44.09±4.82)ng/L、(3.17±0.34)ng/L、(186.50±21.08)%、(178.95±20.1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TTBT组血清5-HT、SP、NE水平分别为(0.24±0.03)μmol/mL、(1.51±0.17)pg/mL、(60.37±6.41)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0.31±0.05)μmol/mL、(1.87±0.21)pg/mL、(75.25±9.1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BT治疗下肢TAO可重建下肢远端侧支循环,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局部缺血状况,促进患者皮肤恢复,增强患者运动功能,降低疼痛因子、内皮损伤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横向骨搬移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内皮损伤因子 疼痛因子 术后恢复
下载PDF
合并血管损伤的外伤性胫腓骨骨折诊治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静 张欣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2年第9期929-931,共3页
四肢骨折合并主要血管损伤约占所有骨折的0.4%,此类损伤创伤严重,病情复杂,如失去重建血循环的时机,则可能导致截肢至危及生命。如能早期诊断,及时妥善处理,则可挽救患肢。
关键词 血管损伤 胫腓骨骨折 外伤性 诊治 重建血循环 四肢骨折 创伤严重 早期诊断
下载PDF
介入手术联合治疗中晚期下肢动脉栓塞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静 张磊 +2 位作者 李彦辉 何涛 刘宝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2833-2834,2838,共3页
目的探讨中晚期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4年3月~2007年8月收治的24例(25肢)中晚期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介入手术联合治疗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Fogarty导管取栓+球囊扩张。结果24例患者均救肢成功,术后随访1、2年,3例出... 目的探讨中晚期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4年3月~2007年8月收治的24例(25肢)中晚期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介入手术联合治疗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Fogarty导管取栓+球囊扩张。结果24例患者均救肢成功,术后随访1、2年,3例出现再栓塞,其他患者效果满意。结论介入手术联合治疗中晚期下肢动脉栓塞有助于提高重建下肢动脉供血成功率和维持远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 手术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腔静脉滤器置入预防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欣 王静 张磊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0年第4期46-48,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上腔静脉滤器置入预防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入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随访观察临床效果及滤器情况。结果 7例患者均未发生致死性肺栓塞,随访滤器形态、位置良好。结论... 目的观察应用上腔静脉滤器置入预防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入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随访观察临床效果及滤器情况。结果 7例患者均未发生致死性肺栓塞,随访滤器形态、位置良好。结论应用上腔静脉滤器预防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 滤器 肺血栓栓塞症
下载PDF
介入配合手术治疗动脉硬化急性下肢缺血
6
作者 王静 张磊 +3 位作者 戴增斌 李彦辉 何涛 刘宝顺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44-145,共2页
目的:探讨介入和手术联合治疗动脉硬化急性下肢缺血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对27例(30肢)动脉硬化急性下肢缺血在DSA下行介入和手术联合治疗。结果:27例中救肢成功25例(28肢)。随访10~21个月,1例术后12d血栓形成,1例术后3个月再阻塞,3... 目的:探讨介入和手术联合治疗动脉硬化急性下肢缺血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对27例(30肢)动脉硬化急性下肢缺血在DSA下行介入和手术联合治疗。结果:27例中救肢成功25例(28肢)。随访10~21个月,1例术后12d血栓形成,1例术后3个月再阻塞,3~6个月再阻塞2例,6~12个月再阻塞2例。结论:介入和手术联合治疗动脉硬化急性下肢缺血有助于提高重建下肢动脉供血成功率,手术效果有赖于正确的手术操作以及对并发症的有效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手术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治疗体表毛细血管瘤298例
7
作者 赵霞 杜少英 +1 位作者 王静 张磊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58-59,共2页
我科2007年8月至2010年2月应用940 nm半导体激光治疗体表毛细血管瘤29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体表血管瘤患者298例,其中草莓状血管瘤(草莓状痣)233例,老年性血管瘤65例。毛细血管瘤类型与患者性别、年龄... 我科2007年8月至2010年2月应用940 nm半导体激光治疗体表毛细血管瘤29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体表血管瘤患者298例,其中草莓状血管瘤(草莓状痣)233例,老年性血管瘤65例。毛细血管瘤类型与患者性别、年龄(见表1)。毛细血管瘤的发病部位与大小(见表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治疗 毛细血管瘤 体表血管瘤 草莓状血管瘤 老年性血管瘤 临床资料 发病部位 患者
原文传递
940 nm半导体激光治疗腿部毛细血管扩张症
8
作者 张磊 王静 +3 位作者 戴增斌 李彦辉 何涛 刘宝顺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观察940 nm半导体激光治疗腿部毛细血管扩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940 nm大功率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能量密度300~500 J/cm^2、脉冲时间40~70 ms、脉冲间隔时间400~600 ms、光斑直径0.5、1.0、1.5 mm),治疗腿部毛细血扩张患者36... 目的观察940 nm半导体激光治疗腿部毛细血管扩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940 nm大功率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能量密度300~500 J/cm^2、脉冲时间40~70 ms、脉冲间隔时间400~600 ms、光斑直径0.5、1.0、1.5 mm),治疗腿部毛细血扩张患者36例,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过3次治疗,36例患者中痊愈18例,显效15例,总有效率达91.7%,1例出现轻度点状浅表性瘢痕。结论940 nm半导体激光治疗腿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毛细血管扩张 治疗
下载PDF
持续动脉内灌注配合手术治疗中期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9
作者 王静 张欣 +3 位作者 张磊 李彦辉 何涛 刘宝顺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动脉内灌注在治疗中期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术后持续动脉内灌注的方法治疗中期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32例,观察疗效。结果导管取栓术后加动脉持续灌注32例中,无肢体坏死,随诊6个月,无... 目的探讨持续动脉内灌注在治疗中期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术后持续动脉内灌注的方法治疗中期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32例,观察疗效。结果导管取栓术后加动脉持续灌注32例中,无肢体坏死,随诊6个月,无新发血栓形成病例。结论导管取栓术后加持续动脉内灌注用于治疗中期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期 动脉栓塞 持续 灌注
下载PDF
全椎板切除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10
作者 王静 张衍景 赵建军 《颈腰痛杂志》 2001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 设计并临床应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 ,观察其疗效。方法 全椎板切除去除狭窄因素 ,彻底减压 ,棘突椎板复合体旋转 90°横架于减压处 ,重塑椎管 ,术后随访 ,复查腰椎 CT。结果 随访 32例患者中 ,优良... 目的 设计并临床应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 ,观察其疗效。方法 全椎板切除去除狭窄因素 ,彻底减压 ,棘突椎板复合体旋转 90°横架于减压处 ,重塑椎管 ,术后随访 ,复查腰椎 CT。结果 随访 32例患者中 ,优良率 96 .9% ,未发生术后腰椎不稳及医源性椎管狭窄 ,取得较满意效果。结论 该术式弥补了椎板切除术的不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椎板切除 椎管成形 治疗
下载PDF
改良McBride手术治疗外翻16例(20足)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明钢 王静 +2 位作者 赵建军 徐于宝 周军 《河北医药》 CAS 2002年第2期117-118,共2页
目的 寻求矫正外翻畸形的理想手术方法。方法 自 1989年以来作者采用改良McBride手术治疗外翻 16例 (2 0足 )。结果 术后随访 6月~ 3年。优 16足 (80 % ) ,良 3足 (15 % ) ,差 1足 (5 % ) ,优良率 95 %。结论 该手术具有操作简... 目的 寻求矫正外翻畸形的理想手术方法。方法 自 1989年以来作者采用改良McBride手术治疗外翻 16例 (2 0足 )。结果 术后随访 6月~ 3年。优 16足 (80 % ) ,良 3足 (15 % ) ,差 1足 (5 % ) ,优良率 95 %。结论 该手术具有操作简单 ,术后疗效可靠、并发症少、行走时间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Bride手术 治疗 MU外翻 手术方法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血清CRP、CHI3L1联合彩超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高剑波 张峰 +2 位作者 李飞 董立潮 王静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2期2016-2020,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3L1)联合彩超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6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及同期6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受试者... 目的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3L1)联合彩超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6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及同期6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受试者均行彩超检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CRP、CHI3L1水平。相关性采用Pearson法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RP、CHI3L1水平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诊断价值;采用四格表分析血清CRP、CHI3L1水平联合彩超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清CRP、CHI3L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CRP与CHI3L1呈正相关(r=6.396,P<0.001);血清CRP、CHI3L1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7、0.833;彩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诊断符合率为76.67%;血清CRP、CHI3L1联合彩超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灵敏度为85.25%、特异性为86.44%、准确度为85.83%,其诊断效能高于彩超、血清CRP、CHI3L1单独检测。结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彩超表现明显,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联合血清CRP、CHI3L1检测可明显提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CRP CHI3L1 彩超 诊断
下载PDF
足部动脉弓腔内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3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静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78-380,共3页
目的:探讨足部动脉弓腔内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价值。方法:统计应用足部动脉弓腔内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手术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变及足部溃疡的变化。结果:31例成功率为77.4%,患肢动脉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41±0.... 目的:探讨足部动脉弓腔内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价值。方法:统计应用足部动脉弓腔内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手术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变及足部溃疡的变化。结果:31例成功率为77.4%,患肢动脉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41±0.16)提高为(0.79±0.22),经皮氧分压由术前的(20.05±11.07)提高为(38.46±9.11)(均P<0.05),术后3个月通畅率83.3%,术后6个月通畅率66.7%。结论:足部动脉弓腔内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部动脉弓 腔内成形术 糖尿病足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病合并左心室 双下肢动脉血栓形成一例
14
作者 钮含春 张红姗 +3 位作者 王静 高剑波 刘亮 戈海青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60-761,I0005,共3页
SSc是一种累及皮肤和内脏多系统的CTD。在SSc病程中,心脏受累很常见,但国内外鲜有SSc合并左心室附壁血栓的报道,同时合并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更是少见。本文结合文献分析1例SSc患者病程中出现左心室附壁血栓及双下肢动脉急性血栓形成... SSc是一种累及皮肤和内脏多系统的CTD。在SSc病程中,心脏受累很常见,但国内外鲜有SSc合并左心室附壁血栓的报道,同时合并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更是少见。本文结合文献分析1例SSc患者病程中出现左心室附壁血栓及双下肢动脉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治疗,以此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事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血栓 心脏损伤 治疗
原文传递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与处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静 柳克晔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3年第2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监测心律失常发生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发生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结果 30例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5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监测心律失常发生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发生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结果 30例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57.7%,无导致死亡患者。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阻断时间≥80 min、术前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是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视围手术期改善危险因素,严密的监护,及时、有效的处理,有望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心律失常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雪波 王静 +2 位作者 苏敏罡 郑岭书 任永敏 《河北医药》 CAS 2007年第11期1225-1225,共1页
关键词 经皮内固定治疗 距骨颈骨折 闭合复位 距骨骨折 内固定方法 下肢功能 骨折类型 疗效满意
下载PDF
激光治疗婴幼儿草莓状血管瘤196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霞 王静 张磊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1年第4期418-418,共1页
草莓状血管瘤又称单纯性血管瘤,是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时期的疾病,初发为粟粒或绿豆大的半球形丘疹,色鲜红,界限清楚,质软,表面光滑,逐渐增大呈桑椹或分叶状,形似草莓,压不褪色。我科于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共收治196例婴幼儿草莓状血... 草莓状血管瘤又称单纯性血管瘤,是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时期的疾病,初发为粟粒或绿豆大的半球形丘疹,色鲜红,界限清楚,质软,表面光滑,逐渐增大呈桑椹或分叶状,形似草莓,压不褪色。我科于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共收治196例婴幼儿草莓状血管瘤患者,用940 nm激光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状血管瘤 婴幼儿时期 激光治疗 护理 单纯性血管瘤 表面光滑 新生儿
下载PDF
腰椎异位神经节误诊3例
18
作者 王静 张亮华 +1 位作者 赵建军 徐于保 《中国骨伤》 CAS 2000年第11期687-687,共1页
关键词 腰椎神经节移位 误诊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