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7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26
1
作者 王霄 任婧寰 +2 位作者 王哲 翁熹君 王锐 《疾病监测》 CAS 2018年第5期359-364,共6页
目的了解2017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我国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对201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7年全国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348起,累计报告病例7 389... 目的了解2017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我国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对201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7年全国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348起,累计报告病例7 389例,死亡140例。5-9月是我国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月份。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总体的31.61%和57.60%,沙门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主要的致病因素。毒蕈中毒的死亡人数占总体的60.71%。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及死亡人数分别占总体的44.83%和90.71%,且病死率最高。集体食堂是食物中毒人数最多的场所,占总体的35.13%,其次为饮食服务单位。真菌类食品、肉类制品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分别占总体的25.86%和11.78%,居食物中毒致病食品种类前2位。结论夏秋季节是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期,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我国食物中毒的主要类别,毒蕈是导致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因素,家庭、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是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毒蕈和肉类制品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种类。建议各地结合本地区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及气候等特点,根据不同类别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特点,在重点时间、重点地区、重点场所做好监测预警、食品安全监管、健康教育和医疗救治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流行特征 预防 控制
原文传递
2014-2016年全国学校(托幼机构)传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06
2
作者 翁熹君 王锐 +3 位作者 王霄 李娜 于玲 张彦平 《疾病监测》 CAS 2019年第5期446-450,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有效防控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4-2016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各类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 目的了解我国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有效防控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4-2016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各类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4-2016年全国共报告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491起,报告病例116682例,死亡16例。事件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是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占事件总数的94.41%。呈春、冬季2个报告高峰。呼吸道传染病春、冬季发病以水痘为主;肠道传染病春季以手足口病为主,冬季以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主。小学、幼儿园、中学报告事件数最多的传染病分别是水痘、手足口病和流行性感冒。结论呼吸道传染病是目前影响中国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首要因素。在不同季节对不同级别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工作是降低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传染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中国2004—2011年毒蕈中毒事件分析 被引量:70
3
作者 王锐 高永军 +3 位作者 丁凡 谢荣恒 王霄 李群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毒蕈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毒蕈中毒的预警及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毒蕈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1年全国共报... 目的了解中国毒蕈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毒蕈中毒的预警及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毒蕈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1年全国共报告毒蕈中毒事件444起,累计报告中毒病例2 856例,死亡606例。毒蕈中毒事件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6—9月是毒蕈中毒事件的高发期。云南、广西、四川、贵州是毒蕈中毒的高发省份。通过监测报告发现的毒蕈种类有22种,其中导致毒蕈中毒事件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为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的致命白毒伞、毒鹅膏菌、角鳞灰鹅膏菌等6种毒蕈。家庭是毒蕈中毒的主要发生场所,占事件总数的85.1%。误将野生毒蕈当做可食用蕈是中毒的主要原因,占事件总数的96.8%。结论毒蕈中毒引起的死亡是造成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对高发季节和高发省份进行重点监测和管理,提高居民的自我保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蕈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 特征
原文传递
2005-2012年我国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监测分析 被引量:58
4
作者 陈晨 高永军 +3 位作者 丁凡 王霄 李群 王锐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695-697,共3页
目的了解我国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的预警及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 目的了解我国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的预警及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全国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351起,累计报告病例24 444例,死亡20例。9-10月是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的高发期。已知病原种类的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中,细菌感染事件占50.5%,由病毒感染事件占49.5%。由诺如病毒、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菌、轮状病毒引起的事件占事件总数的51.6%。引起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的原因主要包括饮用水污染、食物污染、生活接触传播,其中饮用水污染占事件总数的45.6%。学校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数占事件总数的57.3%。结论加强饮水卫生和食品安全监测和管理工作,做好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学校等重点场所的监督管理,是有效控制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事件发生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监测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2004—2013年全国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1
5
作者 王锐 丁凡 +2 位作者 高永军 王霄 李群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6年第5期580-584,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植物性食物中毒的预警及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全国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 目的了解我国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植物性食物中毒的预警及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全国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全国共报告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660起,累计报告中毒17 955人,死亡196人。第四季度是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季节。云南、广西、四川、广东、贵州是植物性食物中毒的高发省(自治区);菜豆中毒事件占事件总数的53.3%(352/660),乌头、油桐、蓖麻子、发芽马铃薯和钩吻引起的中毒事件占事件总起数的24.5%(162/660)。集体食堂是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发生场所,加工处理方式不当和误认误食是引发中毒的主要原因。结论做好集体食堂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严格规范食品标签和食品宣传,及时预警、监测、报告和处置食物中毒事件,开展公众的健康教育工作,是预防控制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性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 中毒食品 食用植物 流行病学 预防 控制 中国
原文传递
2018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35
6
作者 刘辉 任婧寰 +2 位作者 伍雅婷 王霄 王锐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7-153,共7页
目的了解2018年我国食物中毒事件,探讨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对201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8年全国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291起,累计报告病例7856例,死亡98例。细... 目的了解2018年我国食物中毒事件,探讨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对201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8年全国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291起,累计报告病例7856例,死亡98例。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总体的36.77%(107/291)和63.11%(4958/7856),致病因素主要为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毒素等。毒蕈中毒的死亡人数占总体的31.63%(31/98)。5~9月是我国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月份。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总体的36.43%(106/291)和86.73%(85/98),病死率为6.84%(85/1243);发生在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人数占总体的44.04%(3460/7856)。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数、发生在学校集体食堂的事件数分别占学校食物中毒事件总数的50.67%(38/75)和80.00%(60/75)。果蔬类及其制品、真菌类食品和肉类及其制品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分别占总体的18.90%(55/291)、14.09%(41/291)和10.65%(31/291),居食物中毒致病食品种类前三位。与2017年比较,2018年我国食物中毒事件数和死亡人数减少,主要原因是夏秋季真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大幅减少;而中毒人数有所增加是由于夏秋季发生在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人数明显增加。植物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因素为乌头和四季豆,事件发生高峰在秋冬季。动物性食物中毒事件中,应高度重视食用圆尾鲎引起的中毒。结论建议各地在食物中毒的高发时段提前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及时发布预警。做好集体单位食堂、饮食服务单位、农村自办家宴等重点场所的食品安全监管和指导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对罕见毒物中毒的诊断、救治和现场处置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预防各类食物中毒的知识,倡导良好的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流行特征 预防 控制
原文传递
中国2004—2015年突发水污染事件监测数据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丁凡 黄立勇 +4 位作者 王锐 高永军 姚建义 王霄 李群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了解2004—2015年中国突发水污染事件概况及发展趋势。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水污染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共有23... 目的了解2004—2015年中国突发水污染事件概况及发展趋势。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水污染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共有23个省份共报告126起水污染事件,累计病例16 571例,死亡3例。3、7和9月为全年事件报告数较多月份,3个月事件数之和为42起,占事件报告总数的37.3%。能够确定污染环节的共102起事件,化学性水污染事件有36起。能够明确污染环节的事件102起,城市集中供水污染42起,农村集中供水污染20起,农村自备水污染27起。涉及学校事件共46起,涉及学校40所,暴露人口176 936人,发病4 572例。结论 2004—2015年突发水污染事件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部分月份报告事件数较多,并无地区和城乡差异。污染原因以工业废水污染及生活废弃物污染为主。污染物以大肠埃希菌和砷污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水污染事件 监测 健康
原文传递
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任婧寰 王霄 +1 位作者 吴晓旻 王锐 《疾病监测》 CAS 2019年第8期741-745,共5页
目的了解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对2018年全国第三季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8年第三季... 目的了解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对2018年全国第三季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23个省份共报告食物中毒报告事件119起,中毒3 488例,死亡27例,其中Ⅳ级及以上的食物中毒事件64起,中毒2 643例,死亡27例。第三季度报告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最多,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和中毒总人数的42.02%和69.29%;真菌性食物中毒报告的死亡人数最多,占死亡总人数的55.56%。家庭是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场所,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和死亡总人数的32.77%和92.59%,发生在饮食服务单位的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占中毒总人数的51.46%。结论 2018年第三季度食物中毒事件数和死亡人数较2017年同期有所下降,中毒人数有所增加。建议加强对饮食服务单位等重点场所的卫生监管,特别是在学校开学季,做好集体食堂食品采购、贮存和加工等各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工作;通过开展健康宣教活动提高公众对有毒动植物和毒蘑菇的识别能力;普及正确的食物加工方法和自救互救方法,是预防和控制第三季度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流行特征 第三季度
原文传递
年第一季度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霄 吴晓旻 +3 位作者 王锐 任婧寰 王哲 张彦平 《疾病监测》 CAS 2018年第6期452-456,共5页
目的了解2018年第一季度我国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对2018年第一季度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16个省份共... 目的了解2018年第一季度我国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对2018年第一季度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16个省份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38起,中毒1 035例,死亡19例。农村地区报告事件数占事件总数的78.95%。云南、广西和四川省(自治区)报告事件数居全国前3位。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中毒总人数和死亡总人数的44.74%、22.32%和52.63%;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中毒总人数和死亡总人数的28.95%、56.33%和0。集体食堂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和中毒总人数的31.58%和36.62%;饮食服务单位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占事件总数和中毒总人数的15.79%和39.90%。结论加强对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的监管,提高公众对有毒植物的识别能力和在农药使用中的防护意识,是预防和控制第一季度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季度 食物中毒 流行特征 预防 控制
原文传递
2018年第二季度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晓旻 任婧寰 +2 位作者 王霄 王哲 王锐 《疾病监测》 CAS 2019年第7期640-644,共5页
目的通过对2018年第二季度全国(不含香港、澳门、台湾)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情况的分析,探讨其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以便进一步做好预防工作。方法对2018年第二季度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 目的通过对2018年第二季度全国(不含香港、澳门、台湾)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情况的分析,探讨其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以便进一步做好预防工作。方法对2018年第二季度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8年第二季度,全国18个省份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80起,中毒2 058例,死亡33例,其中Ⅳ级及以上的食物中毒事件44起,中毒1 661例,死亡33例。山东省、云南省、四川省、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报告事件数居前5位。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居报告首位,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和中毒总人数的65.91%和68.08%;植物性食物中毒报告的死亡人数最多,占死亡总人数的45.45%。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和死亡总人数的40.00%和72.73%,发生在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人数占中毒总人数的53.98%。结论建议加强对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的监督指导,指导其采取正确的烹饪、加工和储存方法,减少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同时,针对家庭,以真菌性、植物性和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为主,应通过网络、媒体、社区宣传等多种形式对公众开展健康教育,掌握常见有毒植物和毒蕈的识别方法和自救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流行特征 细菌性
原文传递
2023年6月中国需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被引量:6
11
作者 孔庆福 马晓洁 +8 位作者 刘凤凤 黄晓霞 袁媛 王霄 向妮娟 涂文校 孟玲 笃梦雪 施国庆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1-635,共5页
目的评估2023年6月在我国(不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 目的评估2023年6月在我国(不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预计2023年6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可能较5月增多,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水痘、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类事件为主。自上次风险评估(2023年5月8日)以来至2023年6月6日,我国本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呈现先波动上升后下降趋势;XBB系列变异株为境内疫情主要优势流行株;疫情对医疗秩序和社会正常运行影响较小;预计6月蘑菇中毒事件继续增多;预计6月高温中暑病例继续增多;根据既往报告情况,预计6月手足口病疫情将呈上升趋势;预计6月全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仍将处于高水平阶段。结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予以特别关注,对蘑菇中毒、高温中暑、手足口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予以一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疫情 蘑菇中毒 高温中暑 手足口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2018年10月中国大陆需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被引量:7
12
作者 涂文校 刘小波 +6 位作者 罗莉 付士红 王霄 孟玲 洪志恒 向妮娟 施国庆 《疾病监测》 CAS 2018年第10期799-802,共4页
目的评估2018年10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 目的评估2018年10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预计10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比9月有所上升,可能以水痘、手足口病、登革热、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以及食物中毒事件为主。其中登革热仍将处于疫情高发期,虽然报告病例数比2017年低,但2018年发生本地传播的疫点较多,加上近期南方台风频繁登陆、蚊媒控制难度大,仍需关注疫情持高不下的风险。随着气温下降,北方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情会出现下降。食物中毒事件将会下降。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输入我国的风险仍然较低。需提示国庆长假期间注意旅行相关传染病。结论需要重点关注登革热,对于乙脑、食物中毒、埃博拉病毒病输入风险和国庆旅行卫生予以一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疫情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2019年10月中国大陆需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被引量:6
13
作者 涂文校 马宁 +6 位作者 黄晓霞 彭质斌 黎丹 王霄 孟玲 向妮娟 刘东山 《疾病监测》 CAS 2019年第10期872-876,共5页
目的评估2019年10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 目的评估2019年10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预计10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9月继续上升,但规模可能低于前3年10月的平均水平。国庆期间北京市需重点关注流行性感冒(流感)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诺如病毒病等肠道传染病,以及登革热、疟疾、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病毒病等输入性传染病。我国媒介伊蚊分布地区处于登革热高发期,本地传播地区和病例可能将继续增多。流感目前处于低流行态势,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流感活动季节,建议各地提前做好流感疫苗接种工作。食物中毒10月将逐渐下降。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仍将持续发生,但输入我国的风险低。2019年我国公民在国庆假期旅行时,境内游需关注登革热、诺如病毒病、霍乱、季节性流感等传染病疫情以及食物中毒的风险,出境游需关注登革热、霍乱、埃博拉病毒病、寨卡病毒病、黄热病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传染病疫情的风险。结论需要对国庆活动期间的公共卫生风险、登革热予以重点关注,对季节性流感、食物中毒、国庆假期旅行卫生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予以一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疫情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2014年8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 被引量:6
14
作者 涂文校 向妮娟 +7 位作者 李昱 王锐 王哲 王霄 袁媛 曹洋 洪志恒 金连梅 《疾病监测》 CAS 2014年第8期596-599,共4页
目的评估2014年8月我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方法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监测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以视频会议形式邀请全国各省(直辖市、... 目的评估2014年8月我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方法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监测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以视频会议形式邀请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根据既往数据分析,结合近期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形势,预计2014年8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较7月下降;报告事件将以食物中毒、高温中暑、传染病事件(如登革热、病毒性乙型脑炎、霍乱、细菌性痢疾等)为主。我国存在埃博拉病毒病输入的风险,基于我国目前具有的发现、诊断和控制能力,病例输入后发生疫情扩散的可能性低。广东省、云南省已报告登革热本地暴发疫情,广西、福建、海南、浙江等其他南方省(自治区)由输入病例疫情导致本地暴发的风险高。8月食物中毒的事件数、病例数和死亡数均会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海南省台风灾后需重视霍乱、登革热、疟疾和食物中毒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云南鲁甸地震灾区需重视甲型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食物中毒事件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8月仍是高温中暑高发季节。结论 2014年8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事件数将下降;需重点关注埃博拉病毒病、登革热、食物中毒,同时关注部分灾区自然灾害后的卫生防病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疫情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2024年7月中国需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15
作者 杨康 秦颖 +8 位作者 牟笛 李建东 魏建春 王锐 任婧寰 王霄 施国庆 孟玲 向妮娟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7-819,共3页
目的评估2024年7月在我国(不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下同)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 目的评估2024年7月在我国(不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下同)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近期境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低位回升,可能继续在低水平波动,登革热本地传播疫情风险逐渐增加,可能发生聚集性疫情,炭疽病例仍可能发生,高温中暑、洪涝灾区水源性、食源性和媒介传染病风险增加。结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登革热、炭疽、高温中暑、洪涝灾害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疫情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2024年6月中国需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16
作者 陆步来 秦颖 +8 位作者 刘凤凤 黄晓霞 张倩 牟笛 王霄 袁媛 施国庆 涂文校 向妮娟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3-676,共4页
目的评估2024年6月在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下同)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 目的评估2024年6月在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下同)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近期境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将处于较低水平,手足口病发病水平会继续上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仍将处于发病高峰期,百日咳继续在较高水平传播,登革热发生本地疫情风险增高,食物中毒事件进入高发期,误采、误食毒蘑菇造成中毒事件的风险增高。结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手足口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百日咳、登革热、食物中毒、毒蘑菇中毒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疫情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2023年7月中国需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7
作者 严明明 郭文章 +8 位作者 涂文校 任瑞琦 刘凤凤 黄晓霞 王霄 笃梦雪 向妮娟 施国庆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65-770,共6页
目的评估2023年7月在我国(不含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 目的评估2023年7月在我国(不含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预计7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可能较6月略有上升,以猴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登革热、手足口病和水痘等传染病类事件为主,高温中暑风险增加。2023年6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呈现波动下降趋势,XBB系列变异株为境内疫情主要优势流行株,当前疫情对医疗秩序和社会运行影响较小,仍需继续密切监测未来疫情进展。我国猴痘疫情短期内呈现较为快速的发展态势,男男性行为人群中持续传播风险较高。7月霍乱处于高发季节,可能出现散发病例或聚集性病例。预计7月登革热报告病例数将逐渐增多,手足口病病例数将继续增加,但增幅减缓。7月将继续迎来持续性高温天气,预计高温中暑风险上升。结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予以特别关注,对猴痘予以重点关注,对霍乱、登革热、手足口病、高温中暑予以一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疫情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2023年5月中国需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8
作者 笃梦雪 涂文校 +5 位作者 刘斯宇 王霄 冀天娇 施国庆 向妮娟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7-510,共4页
目的评估2023年5月在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 目的评估2023年5月在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预计2023年5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可能较4月增多,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水痘、诺如病毒肠炎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类事件为主。我国本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在2023年4月上旬达到2022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4月中下旬疫情开始出现上升趋势,XBB进化分支病毒已成为我国疫情主要流行株,预计再感染疫情将逐渐增多,但出现对医疗和社会冲击的规模性疫情可能性则较小。目前全国手足口病整体疫情处于快速上升初期,预计5月疫情将上升。根据既往趋势预测,5月开始进入食物中毒事件高发期。结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予以特别关注,对食物中毒和手足口病予以一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疫情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卫生应急队伍营地建设规范化研究
19
作者 王霄 +5 位作者 侯赛 陈志勇 刘富强 姚建义 吴家兵 李群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884-888,共5页
本着“安全第一、因地制宜、合理分区、标识明确、工作便利”的基本原则,以满足各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开展传染病疫情处置和自然灾害现场救援工作与生活需求为目标,在营地规划、搭建、管理、安全、撤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具体的规范化... 本着“安全第一、因地制宜、合理分区、标识明确、工作便利”的基本原则,以满足各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开展传染病疫情处置和自然灾害现场救援工作与生活需求为目标,在营地规划、搭建、管理、安全、撤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具体的规范化要求。对卫生应急队伍营地建设的研究填补了国内营地建设规范化的空白,为队伍能力建设及后期现场处置提供切实可循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应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灾害救援 营地建设 规范化研究
原文传递
2021年7月中国大陆需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被引量:4
20
作者 孟玲 涂文校 +6 位作者 吴丹 刘凤凤 王霄 任婧寰 施国庆 向妮娟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41-644,共4页
目的评估2021年7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 目的评估2021年7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总体上,预计7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6月下降。我国境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境外输入及续发本地传播风险持续存在,但在可控范围内。霍乱处于高发季节,仍会出现散发病例,不排除出现聚集性或暴发疫情的可能。高温中暑处于高发月份。气象部门预测的洪涝灾区需要关注灾后可能导致的水源性、食源性和媒介传染病上升的风险。结论需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予以特别关注,对霍乱、高温中暑和自然灾害予以一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疫情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