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库分子结构特征与稳定性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
作者 张仲胜 李敏 +5 位作者 宋晓林 薛振山 吕宪国 姜明 武海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3-282,共10页
气候变化与土壤碳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耦合机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虽然目前在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全球等不同尺度上开展了大量研究,然而在分子尺度上探究气候因子波动对土壤有机碳库化学结构特征影响机制方面却鲜有研究... 气候变化与土壤碳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耦合机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虽然目前在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全球等不同尺度上开展了大量研究,然而在分子尺度上探究气候因子波动对土壤有机碳库化学结构特征影响机制方面却鲜有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气候因子变化及其导致的环境、生态因子变化与土壤有机碳库分子结构特征的关系。气温升高不仅将改变土壤中源自植物部分的有机碳来源特征,同时也会将加速土壤木质素等碳组分分解,排水或者旱化引起有机质分解加速,土壤中C=O键增加。植被演替、土壤动物及微生物等与气候变化密的切相关的生态因子则会影响输入土壤植被残体性质,加速糖类、脂类及木质素分解、并改变有机碳结构的生物分子标志物;土壤中有机碳稳定性与分子结构特征密切相关,土壤中具有高的苯环结构(芳香族化合物)及O-烷基碳通常表明土壤碳库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而之前认为较为稳定的木质素等结构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可能并不稳定。未来研究中应着重关注与土壤有机碳分子标志物的识别与生态意义判读、生物对土壤有机碳分子结构转换过程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大尺度环境/生态过程与碳库分子结构转变的耦合机制及新的土壤有机碳分子结构辨识技术及判读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土壤碳库 分子结构 稳定性
下载PDF
松花江下游富锦段沿江恢复湿地植物多样性 被引量:32
2
作者 张冬杰 +4 位作者 佟守正 安雨 齐清 崔明炜 张莉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3-887,共5页
通过对黑龙江省富锦市松花江下游沿江恢复湿地的植物群落调查和分类,研究其重要值、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在31个调查样方中,共记录高等植物17科24属31种,以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和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 通过对黑龙江省富锦市松花江下游沿江恢复湿地的植物群落调查和分类,研究其重要值、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在31个调查样方中,共记录高等植物17科24属31种,以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和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为主。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将31个样方划分为3种群落类型,分别为长芒野稗(Echinochloa caudate)群落、臌囊薹草(Carex schmidtii)群落、直穗薹草(Carex orthostachys)群落;优势种主要有长芒野稗、臌囊薹草、直穗薹草等、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菖蒲(Acorus calamus)等。在3种植物群落中,长芒野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einer指数都最高,直穗薹草群落的两种指数都最低;长芒野稗群落、臌囊薹草群落、直穗薹草群落的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依次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恢复湿地 松花江下游沿江湿地
原文传递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植物群落分布格局 被引量:24
3
作者 栗云召 +3 位作者 孟焕 董洪芳 郭岳 佟守正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21-1026,共6页
为阐明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植被群落的分布格局,以1996年后新淤积形成的湿地植被为研究对象,选取9个典型植被群落过渡带,测定分析其群落数量特征,以期能为更好的保护与管理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提供数据支持。调查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新生... 为阐明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植被群落的分布格局,以1996年后新淤积形成的湿地植被为研究对象,选取9个典型植被群落过渡带,测定分析其群落数量特征,以期能为更好的保护与管理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提供数据支持。调查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植被群落沿河向海的方向呈同心环状发展,呈现出较明显的条带状。自河岸向海岸,植物的耐盐性逐渐提高。草本植物自河岸、海岸向中心陆地演替,而木本植物则由中心陆地向河岸、海岸演替。物种丰富度及香农-威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自河岸向海岸,先升高后降低。土壤含盐量的变化与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这说明土壤含盐量是影响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植被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新生湿地 植被群落 分布格局
下载PDF
半干旱区湿地芦苇种群生态特征动态变化研究--以莫莫格湿地为例 被引量:20
4
作者 佟守正 吕宪国 《湿地科学》 CSCD 2008年第3期386-391,共6页
为了研究自然状态下半干旱地区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种群生态特征的季节性动态变化以及水分变化对芦苇种群生态特征的影响,基于2007年5~10月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芦苇种群特征以及地表淹水情况的监测资料,分析了该区... 为了研究自然状态下半干旱地区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种群生态特征的季节性动态变化以及水分变化对芦苇种群生态特征的影响,基于2007年5~10月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芦苇种群特征以及地表淹水情况的监测资料,分析了该区芦苇种群的盖度、高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等生态特征的季节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水位变化对芦苇种群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芦苇种群的生态特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芦苇种群的盖度随着季节的变化逐渐增高,最高值出现在9月;芦苇种群的高度则随着季节变化逐渐升高;芦苇种群的密度随着季节的变化先升高,然后下降,9月中旬以后又略有回升;芦苇种群的地上生物量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波动状态,但单株芦苇地上生物量则随着季节变化逐渐增加,其峰值出现在9月,随后受自身生长规律的影响,地上部分生物量减少。部分淹水状态下,芦苇种群高度、密度以及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相对增长速率均与淹水深度变化速率显著正相关(n=5,p<0.05);而盖度主要受芦苇自身生长规律的影响,与地表淹水深度变化速率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莫莫格湿地 芦苇种群 生态特征 动态变化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湿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营养元素空间分布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19
5
作者 孙德斌 栗云召 +8 位作者 于君宝 杨继松 杜朝红 孙丹丹 凌越 马元庆 周迪 赵佳怡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241-3252,共12页
选取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柽柳湿地、盐地碱蓬湿地和光滩这4种典型自然湿地及农垦地棉花田作为研究对象,阐明不同植被类型自然湿地土壤营养元素分布特征和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并进行农垦地同自然湿地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湿地内土... 选取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柽柳湿地、盐地碱蓬湿地和光滩这4种典型自然湿地及农垦地棉花田作为研究对象,阐明不同植被类型自然湿地土壤营养元素分布特征和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并进行农垦地同自然湿地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湿地内土壤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含量总体表现为:芦苇湿地、柽柳湿地>盐地碱蓬湿地>光滩,TOC和TN含量同土壤电导率值(EC)和p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棉花田TOC、TN和全磷(TP)含量显著高于自然湿地(P<0.05),其中硝态氮(NO_(3)--N)含量为自然湿地的9.4~11.4倍,但棉花田碳、氮和磷含量同EC值和pH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相关分析表明,自然湿地土壤碳氮比(C/N)主要受控于TN含量(P<0.05),棉花田土壤C/N显著低于自然湿地(P<0.05).自然湿地及棉花田土壤碳磷比(C/P)和氮磷比(N/P)均值较低,且与土壤TOC和TN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对比分析发现,整体上棉花田土壤营养元素含量、C/N、C/P和N/P差异显著(P<0.05),说明农垦过程可显著改变湿地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对于深入揭示滨海湿地土壤营养元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农垦活动对土壤营养元素分异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湿地 植被类型 土壤营养元素 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原文传递
预处理方式对香蒲和芦苇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孟焕 +5 位作者 佟守正 吕宪国 张文广 霍莉莉 曹笑笑 孟宪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6142-6146,共5页
有性繁殖是植物种群形成与维持的主要方式。为探索退化湿地的快速恢复方法,为松花江下游退化湿地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开展了香蒲和芦苇种子快速发芽的有性繁殖实验。研究采用滤纸为发芽基质,通过变温培养试验,以未浸种处理为参照,... 有性繁殖是植物种群形成与维持的主要方式。为探索退化湿地的快速恢复方法,为松花江下游退化湿地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开展了香蒲和芦苇种子快速发芽的有性繁殖实验。研究采用滤纸为发芽基质,通过变温培养试验,以未浸种处理为参照,分析了蒸馏水、双氧水(H2O2)、硝酸钾(KNO3)和高锰酸钾(KMnO4)溶液浸种的预处理方式对香蒲、芦苇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预处理方式对香蒲、芦苇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率均具有显著影响。KMnO4溶液浸种再清洗处理条件下,香蒲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平均发芽率可达未浸种处理条件下的3.1倍,发芽速率为16.17±0.80。芦苇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率在经KNO3溶液浸泡再清洗处理后效果最佳,种子发芽率达96%—99%,发芽速率达28.43±0.71。因此,分别对香蒲、芦苇种子采用KMnO4和KNO3溶液浸泡再清洗的预处理方式可以缩短出苗时间,提高发芽率,从而加速湿地植被恢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萌发 预处理方式 香蒲 芦苇
下载PDF
不同地表水水位下莫莫格湿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数量特征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树生 安雨 +5 位作者 薛振山 刘波 张文广 唐克专 佟守正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6-471,共6页
在莫莫格湿地,选择常年积水、季节性积水和常年无积水的3块湿地作为采样点,进行地表水水位观测和植物群落调查。结果表明,莫莫格湿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数量特征受地表水水位的显著影响。常年积水的哈拉塔采样点的植物以水生植物为主,... 在莫莫格湿地,选择常年积水、季节性积水和常年无积水的3块湿地作为采样点,进行地表水水位观测和植物群落调查。结果表明,莫莫格湿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数量特征受地表水水位的显著影响。常年积水的哈拉塔采样点的植物以水生植物为主,形成单优物种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其群落高度和平均生物量显著高于其它两个采样点(p<0.05);季节性积水的哈尔挠采样点以湿生植物为主,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密度都高于其它两个采样点(p<0.05);而地表湿润的哈拉火烧采样点的植物生长缓慢,其群落高度、盖度和生物量都较低。另外,莫莫格湿地植物群落组成和数量特征季节变化明显。哈拉塔和哈尔挠采样点的物种丰富度在7月(水位最高时)达到最高,而后开始降低。与此同时,哈尔挠采样点优势种由小叶章(Calamagrostic angustifolia)取代薹草(Carex sp.),生物量降低,水位高度与物种多样性显著正相关(R2=0.519,p<0.05)。莫莫格湿地不同区域的地表水水位差异导致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数量特征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水位 植物群落物种组成 丰富度 莫莫格湿地
原文传递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退化原因分析及生态修复 被引量:13
8
作者 郭岳 徐清馨 +1 位作者 佟守正 《吉林林业科技》 2017年第5期40-44,共5页
本文提出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为农业活动、油田大规模开发、黄河断流和改道、风暴潮和污染等,结合目前该湿地开展的科研工作及修复效果,提出以植被修复为主,改善水文条件、土壤条件为辅的节水修复方法。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滨海湿地 退化原因 生态修复
下载PDF
氨磺必利与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徐海春 张昌 +2 位作者 春丽 柳香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10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本院心理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氨磺必利组与阿立哌唑组,每组39例,分别给予氨磺必利与阿立哌唑...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本院心理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氨磺必利组与阿立哌唑组,每组39例,分别给予氨磺必利与阿立哌唑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量表(PANSS)评定疗效,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氨磺必利组和阿立哌唑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79.49%、74.3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8周后氨磺必利组阴性症状评分高于阿立哌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氨磺必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23%,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9%,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氨磺必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相当,但阿立哌唑不良反应少,更加安全,且对于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更具有优势,值得精神科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磺必利 阿立哌唑 慢性精神分裂症
下载PDF
湿地土壤埋深对芦苇、香蒲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孟焕 +5 位作者 佟守正 吕宪国 张文广 霍莉莉 娄晓楠 孟宪坤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320-2325,共6页
土壤埋藏深度是影响湿地植物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重要因子。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分析了松花江下游沿江湿地7种土壤埋深(0、5、10、15、20、25和30 mm)对芦苇和香蒲2种典型湿地植物种子发芽率、发芽速率、芽长和根长的影响,旨在利用芦苇... 土壤埋藏深度是影响湿地植物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重要因子。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分析了松花江下游沿江湿地7种土壤埋深(0、5、10、15、20、25和30 mm)对芦苇和香蒲2种典型湿地植物种子发芽率、发芽速率、芽长和根长的影响,旨在利用芦苇、香蒲等湿地植物以有性繁殖的方式为松花江下游沿江湿地恢复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土壤埋深对芦苇、香蒲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率均有显著影响,2种植物种子发芽率、发芽速率随土壤埋深增加波动变化;0和25 mm土壤埋深时芦苇种子发芽率较高、发芽速度较快;0和>20 mm土壤埋深时香蒲种子发芽率较高、发芽速度较快;从芽长和根长来看,<10 mm的土壤埋深更利于2种植物存活和生长;相同土壤埋深情况下,芦苇种子较香蒲种子具有更强的萌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性繁殖 环境因子 湿地植物
原文传递
2019年白鹤湖湿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洺也 张冬杰 +5 位作者 佟守正 齐清 刘波 安雨 赵春子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7-602,共6页
在吉林省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白鹤湖湿地,布设了调查样方,于2019年5~10月,对该湿地样方内的植物群落进行了野外调查,测量了地表积水深度,研究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探讨了其与积水深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查样方内,共记录... 在吉林省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白鹤湖湿地,布设了调查样方,于2019年5~10月,对该湿地样方内的植物群落进行了野外调查,测量了地表积水深度,研究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探讨了其与积水深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查样方内,共记录植物18种,隶属于12科15属,以莎草科(Cyper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和禾本科(Gramineae)植物为主;由湖滩向湖泊水域方向,从地表无积水到地表积水深度达到42 cm处,依次分布着碱蓬(Suaeda glauca)群落、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群落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扁秆藨草群落的α多样性水平最高,扁秆藨草群落与芦苇群落的物种组成较相似,碱蓬群落与扁秆藨草群落的物种组成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地表积水深度 物种组成 植物多样性 白鹤湖
原文传递
湿地水文连通影响因素及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贺怡 +3 位作者 杨继松 栗云召 宁凯 于君宝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6期218-224,共7页
水文连通是湿地生态过程的主要非生物驱动因子之一,对湿地生态保护起着重要作用。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变化双重作用下,湿地水文连通性发生显著变化,对湿地生物多样性及物质循环产生影响,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充分认识湿地水... 水文连通是湿地生态过程的主要非生物驱动因子之一,对湿地生态保护起着重要作用。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变化双重作用下,湿地水文连通性发生显著变化,对湿地生物多样性及物质循环产生影响,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充分认识湿地水文连通的主要影响因素:植物因子、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及其生态效应机制将有助于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针对影响因素提出相应调控措施,对湿地修复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连通 湿地 影响因素 生态效应 调控对策
下载PDF
我国国家湿地公园空间布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迪 刘言智 +11 位作者 福佳 于君宝 杨继松 孙德斌 栗云召 管博 马元庆 马永富 志康 于洋 书文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我国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发展迅速。本文采用均衡性指数、空间点模式分析和标准差椭圆法等计量地理学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以2008、2012、2016和2021年为关键年份节点,对2005年以来我国国家湿地公园不同发展阶段... 我国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发展迅速。本文采用均衡性指数、空间点模式分析和标准差椭圆法等计量地理学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以2008、2012、2016和2021年为关键年份节点,对2005年以来我国国家湿地公园不同发展阶段的空间布局及其环境和社会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经历了萌芽起步、快速发展、飞速增长和稳定发展四个阶段,其空间分布由分散趋于凝聚,但该趋势的优势正逐渐下降,现已逐渐形成以鲁西南—鲁中、鄂南—湘北为主核心,浙北—苏南、关中为次核心的高密度面状聚集区;流域水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影响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人口密度和人均经济水平决定了不同区域对国家湿地公园的需求;在政策引导下,近20年来我国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正逐渐由“多数量”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湿地公园 发展阶段 空间布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1991—2021年现代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强度的响应 被引量:3
14
作者 凌越 于君宝 +9 位作者 杨继松 于洋 志康 栗云召 周迪 邹雨函 管博 马元庆 吕梦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84-2393,共10页
采用1991、1996、2001、2006、2011、2016和2021年7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ENVI和ArcGIS支持下构建黄河三角洲景观类型图,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人类活动强度模型、皮尔逊相关系数等方法对近30年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地利用类... 采用1991、1996、2001、2006、2011、2016和2021年7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ENVI和ArcGIS支持下构建黄河三角洲景观类型图,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人类活动强度模型、皮尔逊相关系数等方法对近30年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地利用类型时空变化、人类活动强度及二者的关系进行评价。研究表明:(1)近30年现代黄河三角洲面积呈小幅度波动变化特征,自然湿地、人工湿地和非湿地面积的年均变化率分别为-1.52%、15.17%和1.95%。(2)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类型由单一逐渐多样,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在2011—2016年最大(3.28%)。(3)研究时段内现代黄河三角洲建设用地当量面积和人类活动强度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30年期间建设用地当量面积由212.33 km^(2)增至501.26 km^(2),人类活动强度由7.93%升高至18.84%。(4)研究期内现代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与人类活动强度变化具有一致性、同步性和显著相关性,说明人类活动与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人类活动强度 现代黄河三角洲 滨海湿地
原文传递
黄河山东段两侧33座国家湿地公园中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冬杰 梁江涛 +5 位作者 张鹏远 郭建耀 卢小军 舒淇 高士雅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7-374,共8页
黄河山东段两侧33座国家湿地公园对保护山东省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采用资料汇总、平均联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山东省东营市、滨州市、淄博市、济南市、德州市、聊城市、泰安市、济宁市和菏泽市的33座国家... 黄河山东段两侧33座国家湿地公园对保护山东省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采用资料汇总、平均联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山东省东营市、滨州市、淄博市、济南市、德州市、聊城市、泰安市、济宁市和菏泽市的33座国家湿地公园中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特征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33座国家湿地公园中,共记录151科664属1527种植物,其中有19种植物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车前(Plantago asiatic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和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等为33座国家湿地公园的广布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野大豆(Glycine soja)、银杏(Ginkgo biloba)、中华结缕草(Zoysia sinica)和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等在33座国家湿地公园中出现频度较高;山东济西国家湿地公园、山东黄河玫瑰湖国家湿地公园、山东曹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山东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和山东钢城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中植物群落的物种数量较大;济南市、德州市和聊城市的国家湿地公园中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与滨州市、东营市和淄博市的、与泰安市、济宁市和菏泽市的国家湿地公园中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无显著差异,而滨州市、东营市和淄博市的与泰安市、济宁市和菏泽市的国家湿地公园中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差异显著;分布在黄河山东段以东的国家湿地公园中的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显著大于分布在黄河山东段以西的国家湿地公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植物 物种丰富度 国家湿地公园 黄河山东段
原文传递
干湿交替对臌囊苔草草丘生理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冬杰 齐清 +4 位作者 佟守正 张仲胜 安雨 潘艳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49,共7页
苔草草丘作为一种典型的湿地植被景观,其生理生态特征受到水文情势变化的影响。本文以臌囊苔草(Carex schmidtii)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生长期干湿交替对臌囊苔草株高、茎粗、叶宽和生物量等生态特征的影响,并对苔草... 苔草草丘作为一种典型的湿地植被景观,其生理生态特征受到水文情势变化的影响。本文以臌囊苔草(Carex schmidtii)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生长期干湿交替对臌囊苔草株高、茎粗、叶宽和生物量等生态特征的影响,并对苔草的叶绿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初期,30天干湿交替(A1)条件下臌囊苔草生长旺盛,株高、茎粗和叶宽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生长后期,苔草生长对不同季节处理的响应显著,5月处理组(A组)苔草的茎粗和叶宽更具优势;臌囊苔草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主要受不同生长期处理的影响,而干鲜比随干湿交替处理变化明显。因此,在臌囊苔草生长初期,保持较长周期的干湿交替有利于促进臌囊苔草的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提高,而生长后期适宜的补水和缩短干湿交替周期可以有效增强臌囊苔草物质积累的能力,增加生物量。研究结果为臌囊苔草草丘湿地的恢复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臌囊苔草 干湿交替 生理生态 湿地恢复 莫莫格湿地
原文传递
苔草草丘恢复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以哈尔滨太阳岛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齐清 刘晓伟 +4 位作者 佟守正 张冬杰 薛振山 安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5261-5267,共7页
湿地景观变化是湿地生态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湿地景观要素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研究是揭示湿地演变规律,开展生态恢复实践的重要科学基础。以哈尔滨太阳岛苔草草丘恢复湿地为例,采用野外调查与3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草丘面... 湿地景观变化是湿地生态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湿地景观要素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研究是揭示湿地演变规律,开展生态恢复实践的重要科学基础。以哈尔滨太阳岛苔草草丘恢复湿地为例,采用野外调查与3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草丘面积、斑块形状特征、草丘数量及形态特征等指标,探究草丘湿地恢复过程中的景观变化,为开展湿地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经过8年的恢复,苔草草丘景观变化明显。草丘数量增多,丘墩高度、直径、植株高度、冠幅显著增加(P<0.05);湿地恢复后,苔草群落向外扩展722 m^2,苔草草丘总面积达2222 m^2,扩展率为48.13%;在湿地微地貌和水文条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草丘群落扩展方向具有一定规律性,斑块边界和质心分别向西南方向扩展了29.91 m和迁移了5.9 m,扩展度和曲线边界比重不断增加,斑块形状和边界趋于复杂,景观空间异质性增强;利用根茎克隆繁殖结合水位调控可实现苔草草丘的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草草丘 景观变化 恢复过程 湿地 太阳岛
下载PDF
双腔鼻肠管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内蒙古中医药》 2009年第3X期58-59,共2页
我科从2006年2月~2008年11月对3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予双腔鼻肠管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6年2月~2008年11月。
关键词 双腔鼻肠管 空肠内营养支持 急性重症胰腺炎
下载PDF
阿立哌唑与舍曲林治疗强迫障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海春 高林 《中国民康医学》 2010年第12期1495-1495,1580,共2页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与舍曲林治疗强迫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6例强迫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8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或舍曲林片治疗,疗程8周。采用耶鲁-布郎强迫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与舍曲林治疗强迫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6例强迫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8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或舍曲林片治疗,疗程8周。采用耶鲁-布郎强迫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6、8周末研究组耶鲁-布郎强迫量表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提示阿立哌唑疗效明显。治疗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80%,对照组85%,两组疗效相当(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阿立哌唑治疗强迫障碍的疗效与舍曲林相当,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强迫症 舍曲林 阿立哌唑
下载PDF
不同水文条件下莫莫格薹草草丘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洺也 齐清 +6 位作者 佟守正 姜力 邹畅林 秦博 张冬杰 安雨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9-247,共9页
土壤种子库是湿地植物群落构建与修复的重要物质基础,了解不同水文条件下薹草(Carex)草丘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对于指导薹草草丘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莫莫格典型薹草草丘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收集与... 土壤种子库是湿地植物群落构建与修复的重要物质基础,了解不同水文条件下薹草(Carex)草丘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对于指导薹草草丘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莫莫格典型薹草草丘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收集与室内培育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湿润、淹水和干旱条件下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莫莫格薹草草丘湿地土壤种子库中共萌发湿地植物26科42属65种;瘤囊薹草(Carex schmidtii)在湿润和淹水湿地土壤种子库中都处于优势种地位;淹水湿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其他样地;土壤容重是影响不同水文条件下湿地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差异的关键因素;土壤含水量分别与土壤种子库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正相关,土壤种子库Pielou指数与土壤pH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草丘湿地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莫莫格湿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