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保气体C_4F_7N和C_5F_(10)O与CO_2混合气体的绝缘性能及其应用 被引量:105
1
作者 李兴文 邓云坤 +4 位作者 姜旭 赵虎 卓然 傅明利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08-714,共7页
近期氟化腈和氟代酮类气体及其混合气体作为潜在的SF_6替代气体受到关注。为此针对C_4F_7N和C_5F_(10)O与CO_2混合气体的绝缘性能及其作为绝缘介质应用时的配比、压力等的选取问题开展了详细的理论研究。首先,基于已报道的C_4F_7N和C_5F... 近期氟化腈和氟代酮类气体及其混合气体作为潜在的SF_6替代气体受到关注。为此针对C_4F_7N和C_5F_(10)O与CO_2混合气体的绝缘性能及其作为绝缘介质应用时的配比、压力等的选取问题开展了详细的理论研究。首先,基于已报道的C_4F_7N和C_5F_(10)O液化温度数据,通过拟合得到了两种气体的Antoine特性常数;然后,将Antoine蒸汽压方程和汽液平衡基本定律相结合,研究了C_4F_7N和C_5F_(10)O与CO_2混合气体的饱和蒸气压特性,讨论了这两种混合气体在不同温度限制下的应用方案;最后,利用文献报道的实验数据,计算得到了C_4F_7N和C_5F_(10)O与CO_2混合气体的临界击穿场强数据,进而结合饱和蒸气压特性研究了两种环保混合气体的绝缘性能及其应用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C_4F_7N-CO_2混合气体在讨论的3种温度(-5℃、-15℃和-25℃)限制下所能达到的绝缘强度明显高于C_5F_(10)O-CO_2混合气体,采取适当混合比的C_4F_7N-CO_2混合气体能满足当前电力设备应用所需的环境温度要求,且绝缘性能较好,全球变暖潜能值(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较低。如在-25℃温度限制下,5%C_4F_7N-95%CO_2混合气体约在0.65 MPa时可达到0.5 MPa下SF_6气体的绝缘强度,C_4F_7N摩尔分数低于20%的C_4F_7N-CO_2混合气体GWP值低于8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4F7N C5F10O 新型环保气体 饱和蒸气压 绝缘特性
下载PDF
高压直流绝缘材料表面电荷积聚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2
作者 唐炬 潘成 +2 位作者 傅明利 卓然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21,共12页
随着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直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因其具有占地面积小、可靠性高、维护少等优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交流GIS,直流GIS盆式绝缘子存在严重的表面电荷积聚问题,导致其沿面闪络特性下降,制约着直流GIS的工... 随着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直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因其具有占地面积小、可靠性高、维护少等优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交流GIS,直流GIS盆式绝缘子存在严重的表面电荷积聚问题,导致其沿面闪络特性下降,制约着直流GIS的工程应用。目前关于高压直流下绝缘材料表面电荷积聚特性及抑制措施的研究已成为国际上的热点,本文对此进行系统性的综述,包括:表面电荷测试的常用技术和电荷反演算法,表面电荷的积聚途径及相应来源,表面电荷积聚的仿真模型,表面电荷积聚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措施。最后,对表面电荷积聚下一步的研究工作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 绝缘材料 表面电荷 积聚 综述
下载PDF
直流高压下GIS支柱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特性 被引量:31
3
作者 唐炬 刘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073-3081,共9页
支柱绝缘子表面的电荷积聚问题是影响直流气体绝缘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为了获取直流高压下GIS支柱绝缘子表面电荷的积聚特性,采用静电探头法对直流电压作用一段时间后的两种不同形状绝缘子进行了表面电位的测量,并基于测得的表面... 支柱绝缘子表面的电荷积聚问题是影响直流气体绝缘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为了获取直流高压下GIS支柱绝缘子表面电荷的积聚特性,采用静电探头法对直流电压作用一段时间后的两种不同形状绝缘子进行了表面电位的测量,并基于测得的表面电位利用Comsol仿真软件进行了表面电荷的反演计算,得到了绝缘子在不同加压时间、幅值、极性的直流高压下的表面电荷分布特性,结合现存的3种表面电荷积聚机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研究表明:加压时间、幅值的增长会促进绝缘子表面电荷的积聚,电压极性的改变会影响绝缘子表面电荷的分布,绝缘子表面的法向场强分量是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的根本原因,自由电荷通过气体侧传导的方式是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的主要途径,表面传导对电荷积聚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子 表面电荷 积聚 反演计算 法向场强分量 气体侧传导
下载PDF
用最优谐波小波包变换抑制局部放电混频随机窄带干扰 被引量:26
4
作者 唐炬 樊雷 +2 位作者 卓然 张晓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1期193-201,24,共9页
在进行电气设备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PD)在线监测中,当多个随机周期性窄带干扰的频率位于传感器监测频段内部时,会严重影响监测的可信性和准确性,然而目前缺乏有效抑制此类干扰的方法。为此,利用谐波小波具有严格盒形频谱特性的... 在进行电气设备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PD)在线监测中,当多个随机周期性窄带干扰的频率位于传感器监测频段内部时,会严重影响监测的可信性和准确性,然而目前缺乏有效抑制此类干扰的方法。为此,利用谐波小波具有严格盒形频谱特性的优点,提出一种基于最优离散谐波小波包变换的PD去噪新方法,将不同频率窄带干扰的能量分别集中在单一的子带内,用分解后子带香农熵比值的大小来确定包含各窄带干扰的子带,只要将对应的小波系数置零后重构就能得到去除窄带干扰后的PD信号,克服了离散小波包变换子带间存在频谱泄漏的缺点,实现了对PD监测信号的自适应优化分解。通过对仿真和实测PD信号频带范围内含有的混频随机窄带干扰进行去噪处理,并与离散小波包变换去噪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表明,最优离散谐波小波包变换对PD信号去噪后的能量损失和波形畸变较小,有利于后续对PD信号的模式识别,可以解决干扰频率位于监测频段内难于抑制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小波包 子带熵 局部放电 混频窄带干扰 分频能力
下载PDF
工频交流电压下C6F12O与N2混合气体的击穿特性和分解特性 被引量:24
5
作者 田双双 张晓星 +4 位作者 肖淞 卓然 邓载韬 李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125-3132,共8页
探索了新型环保绝缘气体C6F12O与N2混合气体在交流电压下的击穿特性和分解特性。讨论了C6F120与N2在设备中使用的混合比,并在工频交流平台下进行击穿实验,探究C6F12O与N2混合气体在准均匀场下的击穿性能并与SF6混合气体进行比较。对3... 探索了新型环保绝缘气体C6F12O与N2混合气体在交流电压下的击穿特性和分解特性。讨论了C6F120与N2在设备中使用的混合比,并在工频交流平台下进行击穿实验,探究C6F12O与N2混合气体在准均匀场下的击穿性能并与SF6混合气体进行比较。对3%C6F120与N2混合气体进行100次击穿实验后采用GC.MS定性检测混合气体击穿后的分解产物,最后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分解产物的生成过程,分析温度对生成能量的影响并计算分解产物分子轨道间隙。实验结果表明:在0.10MPa下3%C6F120与N2混合气体的击穿电压约为纯N2的1.7倍,与10%SF6与N2混合气体的击穿电压相当。击穿后检测到的分解产物主要为cF4、C2F6、c3F6、C3F8、C4F10和C5F12。计算表明:生成主要分解产物的反应能量随着温度升高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且分解产物的分子轨道间隙值由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CF4,C2F6,C3F8,C4F10,C5F12,C3F6。CF4分子的轨道间隙值最大,约为12.590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6F12O N2 击穿特性 分解特性 密度冷函理论
下载PDF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SF6分解组分在ZnO(0001)吸附及传感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达畅 +2 位作者 皮守苗 张晓星 唐炬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92-1602,共11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探讨了四种典型SF6分解组分(SO2,SOF2,SO2F2以及H2S)分别在ZnO(0001)表面上的吸附以及传感性能。计算并比较了不同气体吸附所产生的吸附能、吸附距离、电荷转移、差分电荷密度,并通过能态密度计算探讨了气体... 基于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探讨了四种典型SF6分解组分(SO2,SOF2,SO2F2以及H2S)分别在ZnO(0001)表面上的吸附以及传感性能。计算并比较了不同气体吸附所产生的吸附能、吸附距离、电荷转移、差分电荷密度,并通过能态密度计算探讨了气体分子与表面的化学相互作用。结果显示,四种气体分子均能与ZnO(0001)表面产生较强的化学吸附作用。除了SO2分子在吸附后还保留本身的分子结构外,其他三种分子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解。SOF2与SO2F2表现为S-F键断裂而H2S表现为S-H键断裂。虽然计算结果显示ZnO(0001)表面对四种组分均有较强的吸附以及气敏性能,但因为较大的吸附能及气体的分解,ZnO对组分的恢复性能有待提升。本文能为基于ZnO及其改性材料的气敏传感器检测SF6分解组分提供理论基础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SF6分解组分 ZnO(0001)表面 气体吸附
下载PDF
直流电压下闪络及电晕后聚合物表面电荷积聚特性 被引量:15
7
作者 唐炬 +1 位作者 陶加贵 杨景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618-3627,共10页
为深入研究聚合物介质表面电荷聚散的规律,并探索其相关机理,使用闪络及电晕的方法以实验形式对2种情况下产生的表面电荷积聚与消散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号电荷积聚进行了探究,明确了实验中异号电荷来源于加压结束... 为深入研究聚合物介质表面电荷聚散的规律,并探索其相关机理,使用闪络及电晕的方法以实验形式对2种情况下产生的表面电荷积聚与消散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号电荷积聚进行了探究,明确了实验中异号电荷来源于加压结束时已积聚电荷造成的二次放电。实验发现,连续闪络能够使得试品的闪络电压上升并在闪络3~5次后达到饱和。根据对实际实验现象的分析,提出了介质表面双极性电荷积聚观点,认为闪络后试品及高强度电晕处理会导致双极性积聚,而低强度电晕处理则产生单极性积聚。双极性积聚的电荷会在闪络发展过程中与闪络路径等离子通道中的电荷相互作用,从而影响闪络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 表面电荷 闪络 电晕 微观电荷分布 电荷积聚 电荷消散
下载PDF
高压直流海底电缆三维仿真模型简化等效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郝艳捧 陈云 +4 位作者 阳林 黄吉超 傅明利 侯帅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共6页
温度分布和载流量是反映海底电缆运行状态的重要参数。依据南澳直流工程±160 kV高压直流海底电缆,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电缆的三维(three-dimensional,3D)仿真模型,提出了电缆暂态模型的简化方法。在整个... 温度分布和载流量是反映海底电缆运行状态的重要参数。依据南澳直流工程±160 kV高压直流海底电缆,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电缆的三维(three-dimensional,3D)仿真模型,提出了电缆暂态模型的简化方法。在整个厚度不变的基础上,将多个薄层与邻接介质作为3个等效层,采用调和平均法计算等效层的导热系数,利用IEC 60287标准计算等效层的比热容和密度,解决了电缆薄层网格剖分过密的问题。通过对比研究仿真模型简化前后不同载流量下的电缆温度分布,验证了简化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海底电缆 简化等效 温度分布 COMSOL MULTIPHYSICS
下载PDF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SF_6替代气体筛选方法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兴文 陈力 +3 位作者 傅明利 卓然 罗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73-680,共8页
环境友好型SF_6替代气体的相关研究目前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文中介绍了国内外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SF_6替代气体筛选方法的相关研究,详细阐述了预测未知绝缘气体的绝缘强度和液化温度的筛选方法,分析了计算... 环境友好型SF_6替代气体的相关研究目前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文中介绍了国内外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SF_6替代气体筛选方法的相关研究,详细阐述了预测未知绝缘气体的绝缘强度和液化温度的筛选方法,分析了计算选择的泛函、基组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指出了在M06-2X/6-311+G(3df)级别下计算值与实验值偏差较小。对比了预测时选择的气体分子微观参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分析表明分子表面静电势与液化温度和绝缘强度相关性较强。提出了卤族元素取代对气体分子的绝缘强度和液化温度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即随着卤族元素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绝缘强度和液化温度也相应升高的变化规律。此外,电子碰撞电离的碰撞截面是筛选完成后进行绝缘特性研究的重要参数,通过对比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在DM公式和改进后的DM公式下的碰撞截面值,结果表明改进后的DM公式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最后指出了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考虑气体的绝缘、灭弧、环保等多个方面建立了SF_6替代气体的综合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绝缘强度 液化温度 筛选 碰撞电离截面
下载PDF
新型环保绝缘气体研发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兴文 +12 位作者 唐念 周永言 李丽 吕剑 卓然 贾磊 傅明利 邓云坤 朱凯 马占峰 姜旭 陈先凯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共7页
文中针对目前电力行业SF_(6)替代的迫切问题,重点回顾了环保型SF_(6)替代气体的重要探索历程,以及气体分子设计方法的发展趋势,指出传统方法难以创造出新颖的分子结构以兼顾环保绝缘气体的各项性能要求。针对目前的问题与挑战,文中创新... 文中针对目前电力行业SF_(6)替代的迫切问题,重点回顾了环保型SF_(6)替代气体的重要探索历程,以及气体分子设计方法的发展趋势,指出传统方法难以创造出新颖的分子结构以兼顾环保绝缘气体的各项性能要求。针对目前的问题与挑战,文中创新性地提出将材料基因工程这一兼具颠覆性和可行性的前沿技术引入到新型气体的探索研究中,研发出性能更优的单一分子和共沸协同复配体系,形成面向电网应用的新型气体“g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SF_(6)替代气体 环保绝缘气体 分子设计 材料基因工程 共沸理论
下载PDF
高压直流转换开关电流转换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兴文 郭泽 +3 位作者 傅明利 卓然 罗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856-2864,共9页
高压直流转换开关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关键设备,需针对其电流转换特性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通过构建直流转换开关所满足的基本电路方程并对方程进行离散处理,建立了500 kV自激振荡型高压直流转换开关的场路耦合电弧模型。首先研究了... 高压直流转换开关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关键设备,需针对其电流转换特性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通过构建直流转换开关所满足的基本电路方程并对方程进行离散处理,建立了500 kV自激振荡型高压直流转换开关的场路耦合电弧模型。首先研究了直流转换开关分断4 kA直流电流时的电流转换特性,得到了电弧电流和电弧电压的动态变化曲线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其次,通过改变换流支路的电感和电容(L、C为典型值的0.8倍和1.2倍),分析了二者对电流振荡过程的影响,讨论了不同电感参数值下电弧半径、温度、压力特性与电流转换特性的关系。最后,考虑到空气是一种低成本和环境友好型气体,对比研究了SF6和空气介质中转换开关的电弧特性。结果表明:仿真和实验结果较为一致,实验和计算中电弧电流振荡频率分别为3 450 Hz和3 759 Hz;在一定范围内,增大电感或者电容可以增强电弧振荡,加快电流转移过程,减小燃弧时间;相同谐振频率下,电感对电弧振荡过程的影响较电容大;空气相比SF6可以显著缩短燃弧时间(燃弧时间减少约4.5 ms),降低电容电压水平(电容电压峰值由4 086.6 V降至2 760.5 V),在直流转换开关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此外,仿真方法也有望用于直流转换开关参数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转换开关 自激振荡 电弧 磁流体动力学 换流支路
下载PDF
C4F7N/N2混合气体的分解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傅明利 陈曦 +5 位作者 陈柔伊 卓然 张晓星 李祎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共7页
近年来,C4F7N(2,3,3,3-四氟-2-(三氟甲基)-丙腈)凭借优良的绝缘和环保性能得到了替代气体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目前针对C4F7N混合气体分解特性的研究较少,为明确其分解特性,文中基于ReaxFF分子动力学方法和量子化学DFT理论对C4F7N/N2混... 近年来,C4F7N(2,3,3,3-四氟-2-(三氟甲基)-丙腈)凭借优良的绝缘和环保性能得到了替代气体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目前针对C4F7N混合气体分解特性的研究较少,为明确其分解特性,文中基于ReaxFF分子动力学方法和量子化学DFT理论对C4F7N/N2混合气体的分解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气体绝缘性能测试平台配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C4F7N/N2混合气体多次工频击穿后的放电分解产物进行了检测。研究发现C4F7N/N2混合气体的主要分解产物有CF4、C2F6、C3F8、CF3CN、C2F4、C3F6和C2F5CN,其中C2F6、CF4及CF3CN的相对含量较高;ReaxFF-MD分子动力学模拟显示CF3,CN,F和C3F7是C4F7N分解形成的4种最为重要的自由基碎片。该研究成果深入揭示了C4F7N/N2混合气体的分解机理,为混合气体的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4F7N/N2 ReaxFF-MD 分解机理 SF6替代气体
下载PDF
CF_3I及微氧条件下放电分解组分形成机理 被引量:8
13
作者 肖淞 李祎 +3 位作者 张晓星 卓然 田双双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27-735,共9页
CF_3I作为一种性能稳定且安全环保的强电负性气体近年来受到替代气体研究领域的关注,但CF_3I放电分解组分的微观形成机理及微氧对CF_3I放电分解组分的影响鲜有研究。为此首先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探究了CF_3I分解产生的CF_3·、CF... CF_3I作为一种性能稳定且安全环保的强电负性气体近年来受到替代气体研究领域的关注,但CF_3I放电分解组分的微观形成机理及微氧对CF_3I放电分解组分的影响鲜有研究。为此首先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探究了CF_3I分解产生的CF_3·、CF_2:自由基间相互反应生成C_2F_6等物质的能量变化,借助过渡态理论对反应路径中的能量变化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各分解组分的反应热及活化能;其次分析了微氧条件下CF_3I放电分解过程中的主要反应及产物;最后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法(FTIR)对CF_3I气体及CF_3I和O_2混合气体的放电分解组分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CF_3I放电分解产生的自由基反应生成CF4、C2F6、C2F4、C2F5I的过程无能量势垒,产生C_3F_6和C_3F_8则需要一定的活化能;微氧条件下CF_3I放电分解产生的自由基及组分分子与O·和O_2可以通过三条反应路径生成COF2;试验结果表明O_2的存在可促进消耗CF_3I,破坏其绝缘自恢复过程,使绝缘强度劣化;高气压条件下的CF_3I气体绝缘性能优于低气压,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理论 微氧 分解组分 形成机理
下载PDF
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局部过热分解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青丹 罗颜 +3 位作者 宋浩永 傅明利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2-119,共8页
C_(4)F_(7)N混合气体是目前最具潜力的可替代SF_(6)气体的环保型气体绝缘介质。文中试验研究了氧气和温度对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的局部过热分解特性的影响特性。研究发现,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热分解的主要产... C_(4)F_(7)N混合气体是目前最具潜力的可替代SF_(6)气体的环保型气体绝缘介质。文中试验研究了氧气和温度对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的局部过热分解特性的影响特性。研究发现,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热分解的主要产物有CF_(4)、C_(3)F_(8)、C_(3)F_(6)、CO、COF_(2)、CF_(3)CN、C_(2)F_(5)CN、C_(2)N_(2)。O_(2)添加量为2%时,C_(3)F_(6)体积分数增加,其余产物体积分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O_(2)添加量大于8%时CF_(4)、C_(3)F_(8)、CO和COF_(2)的生成速率加快。CF_(4)、C_(3)F_(8)、C_(3)F_(6)、CF_(3)CN、C_(2)F_(5)CN的产量和有效产气速率在过热温度达到500℃时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大于500℃时继续增加。综合考虑混合气体的绝缘性能和电、热分解特性,实际工程应用中,在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加入4%~6%O_(2)比较合适;COF_(2)和C_(2)N_(2)可以作为表征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绝缘装备过热性故障严重程度的特征产物,C_(2)F_(5)CN可以作为故障性质跃变的标志分解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O_(2) 局部过热故障 分解特性 SF_(6)替代气体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H_(2)O and O_(2) on the degradation of SF_(6) by puls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15
作者 李亚龙 万昆 +5 位作者 宇非 张晓星 杨照迪 傅明利 卓然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25-131,共7页
SF_(6) has excellent insulation performance and arc extinguishing ability,and is widely used in the power industry.However,its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is about 23,500 times that of C0_(2),it can exist stably in the a... SF_(6) has excellent insulation performance and arc extinguishing ability,and is widely used in the power industry.However,its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is about 23,500 times that of C0_(2),it can exist stably in the atmosphere,it is not easily degradable and is of great potential harm to the environment.Based on puls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technology,the effects of H_(2)O and 0_(2) on the degradation of SF_(6) were studied.Studies have shown that H_(2)O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composition of SF_(6) and improve its degradation rate and energy efficiency of degradation.Under the action of a pulse input voltage and input frequency of 15 kV and 15 kHz,respectively,when H_(2)O is added alone the effect of 1% H_(2)O is the best,and the rate and energy efficiency of degradation of SF_(6) reach their maximum values,which are 91.9% and 8.25 g kWh^(-1),respectively.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H_(2)O and O_(2) on the degradation of SF_(6) was similar to that of H_(2)O.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H_(2)O and O_(2) was 1%,the system obtained the best rate and energy efficiency of degradation,namely 89.7% and 8.05 g kWh~(-1),respectively.At the same time,different external gases exhibit different capabilities to regulate decomposition products.The addition of H_(2)O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electivity of S0_(2).Under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H_(2)O and O_(2),with increase in O_(2) concentration the degradation products gradually transformed into SO_(2)F_(2).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armless treatment of the degradation products of SF_(6),the addition of O_(2) during the SF_(6) degradation process should be avo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_(6) puls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EGRADATION discharge gas
下载PDF
SF_(6)替代型环保绝缘气体:研究、应用和展望
16
作者 高克利 杨圆 +8 位作者 周文俊 宝山 丁卫东 张晓星 林莘 颜湘莲 肖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395-7411,I0023,共18页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强温室效应SF_(6)气体的使用管控日趋严格,而环保气体绝缘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是电力系统“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技术方向。近年来,以全氟异丁腈(C_(4)F_(7)N)气体绝缘420 kV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switch...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强温室效应SF_(6)气体的使用管控日趋严格,而环保气体绝缘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是电力系统“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技术方向。近年来,以全氟异丁腈(C_(4)F_(7)N)气体绝缘420 kV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全氟五碳酮(C_(5)F_(10)O)气体绝缘24 k V环网柜为代表的环保电力装备,已在多个国家实现工程应用,推进电力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该文主要围绕C_(4)F_(7)N、C_(5)F_(10)O这两种有推广应用前景的环保替代气体,综述分子设计技术、微观参数、绝缘性能和分解稳定性、灭弧性能、设备材料相容性、工程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工程应用技术路线选择和技术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绿色电力装备的研发及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绝缘气体 全氟异丁腈(C_4F_7N) 全氟五碳酮(C_5F_(10)O) 应用展望
下载PDF
准均匀电场下C_(5)F_(10)O/干燥空气与C_(5)F_(10)O/N_(2)的绝缘特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卓然 柯锟 +4 位作者 张跃 傅明利 向吉祥 张晓星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9-165,共7页
SF 6因优异的电气特性广泛应用于电器绝缘设备中,但其产生的温室效应对大气环境具有极大损害。近年来,C_(5)F_(10)O作为一种环保型SF 6潜在替代气体受到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为进一步探究C_(5)F_(10)O/干燥空气与C_(5)F_(10)O/N_(2... SF 6因优异的电气特性广泛应用于电器绝缘设备中,但其产生的温室效应对大气环境具有极大损害。近年来,C_(5)F_(10)O作为一种环保型SF 6潜在替代气体受到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为进一步探究C_(5)F_(10)O/干燥空气与C_(5)F_(10)O/N_(2)的绝缘特性,文中利用气体绝缘性能测试平台,对不同气压、不同C_(5)F_(10)O分压下的2种混合气体在准均匀电场下进行工频击穿试验。实验结果表明,C_(5)F_(10)O混合气体绝缘强度随气体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提高C_(5)F_(10)O分压亦可提高两类缓冲气体的绝缘强度,且对N_(2)绝缘强度提升相对值大于干燥空气。从绝缘强度考虑,适当增大C_(5)F_(10)O混合气体气压和C_(5)F_(10)O分压,C_(5)F_(10)O/干燥空气比C_(5)F_(10)O/N_(2)混合气体更具潜力替代室内中低压设备中的SF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5)F_(10)O混合气体 绝缘特性 准均匀电场 SF6替代气体 气体绝缘
下载PDF
C4-PFN-CO_(2)混合气体在145 kV隔离开关结构下的灭弧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颜 +3 位作者 黄青丹 卓然 宋浩永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1年第12期7-12,共6页
为了验证C4-PFN气体在145 kV隔离开关中的灭弧能力以及应用前景,选取了C4-PFN-CO_(2)混合气体作为介质进行开断实验。先对C4-PFN气体的饱和蒸气压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在-25℃液化温度限制下C4-PFN-CO_(2)混合气体的最佳混合比例。在-2... 为了验证C4-PFN气体在145 kV隔离开关中的灭弧能力以及应用前景,选取了C4-PFN-CO_(2)混合气体作为介质进行开断实验。先对C4-PFN气体的饱和蒸气压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在-25℃液化温度限制下C4-PFN-CO_(2)混合气体的最佳混合比例。在-25℃温度下C4-PFN-CO_(2)混合气体中C4-PFN的最大比例为5.8%。实验发现,在0.6 MPa情况下,C4-PFN-CO_(2)混合气体的弧压相对SF_(6)低,且电弧能量注入量也小,说明SF_(6)的能量耗散速率更高,且灭弧能力更优良。提高压力至0.7 MPa时C4-PFN-CO_(2)混合气体的弧压与0.6 MPa下的SF_(6)很接近,且起弧时也出现电压尖峰,说明气压升高明显提升了混合气体的能量耗散速率,提高了灭弧性能。从燃弧时间分散性上看,气压提升也降低了分散性,对于提高开断过程的电弧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_(6)替代气体 C4-PFN-CO_(2)混合气体 隔离开关 灭弧性能
下载PDF
碳化硅表面改性对固体绝缘介质表面电荷聚散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凌超 唐炬 +3 位作者 潘成 卓然 傅明利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9-35,共7页
为了揭示涂覆碳化硅对固体绝缘介质表面电荷聚散特性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建立了基于静电探头的固体绝缘表面电荷的测量实验平台,通过对表面涂覆碳化硅的PMMA试样进行测定,获取了不同条件下固体绝缘介质的表面电荷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涂覆... 为了揭示涂覆碳化硅对固体绝缘介质表面电荷聚散特性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建立了基于静电探头的固体绝缘表面电荷的测量实验平台,通过对表面涂覆碳化硅的PMMA试样进行测定,获取了不同条件下固体绝缘介质的表面电荷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涂覆碳化硅对绝缘材料表面电荷积聚的影响较小,而当碳化硅含量超过45%时,绝缘材料表面电荷消散速率明显加快,且由于碳化硅体积电导率与外加电场存在非线性关系,阈值电场随着涂覆碳化硅含量增加而降低,在涂覆较高含量碳化硅后,固体绝缘材料因积聚一定量的表面电荷使其表面等效电导率明显提升,表面电荷消散速率加快,对固体绝缘介质表面积聚的电荷起到了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电荷 电荷积聚 电荷消散 碳化硅涂料 静电探头法
下载PDF
Decay characters of charges on an insulator surface after different types of discharge 被引量:1
20
作者 Cheng PAN Ju TANG +3 位作者 Dibo WANG Yi LUO Ran ZHUO Mingli FU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7期93-101,共9页
In an insulating system including solid and gas dielectrics, discharge type has a strong impact on charge accumulation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wo dielectrics, and hence charge decay.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influenc... In an insulating system including solid and gas dielectrics, discharge type has a strong impact on charge accumulation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wo dielectrics, and hence charge decay.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influence, a surface charge measurement system was constructed, and three types of discharge, i.e. surface discharge, and low intensity and high intensity coronas, were introduced to cause surface charge accumulation. The decay behavior of surface charges after different types of discharge was obtained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It was found that total surface charges monotonically decreased with time, and the decay rate became larger as temperature increased. However, after a surface discharge or a high intensity corona, surface charge density in the local area appeared to fluctuate during the decay process. Compared with this, the fluctuation of surface charge density was not observed after a low intensity corona. The mechanisms of surface charge accumulation and decay were analysed. Moreover, a microscopic physical model involving charge production, accumulation, and decay was proposed so tha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ould be expl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discharge CORONA surface charge accumulation surface charge decay insulato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