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循证教育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培育路径
1
作者 吉萍 《教育科学论坛》 2024年第17期47-49,共3页
教育科研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引领、驱动和支撑,是关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素养时代,中小学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教师需要在学科实践中探索落实素养提升的有效策略,需要教师角色从教书匠转向实践研究者,尤... 教育科研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引领、驱动和支撑,是关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素养时代,中小学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教师需要在学科实践中探索落实素养提升的有效策略,需要教师角色从教书匠转向实践研究者,尤其需要教师能够开展循证教育实践。通过调查发现,基于循证教育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存在价值认识不足、方法应用不科学等问题。基于此,从制度完善、标准建设、评价研发、平台搭建等方面提出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教育科研素养 循证教育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中部移民安置区土壤养分特征及变化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勤 玉宽 +3 位作者 严坤 郭滢蔓 陈颖峰 《土壤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6-661,共6页
为揭示移民迁建对三峡库区中部土壤养分的长期影响,本研究在库区中部不同地貌类型移民安置区选择3种(耕地、果园和林地)典型土地利用方式,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内梅罗指数法,揭示1998~2015年各区域的土壤养分特征及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为揭示移民迁建对三峡库区中部土壤养分的长期影响,本研究在库区中部不同地貌类型移民安置区选择3种(耕地、果园和林地)典型土地利用方式,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内梅罗指数法,揭示1998~2015年各区域的土壤养分特征及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库区中部移民安置区的土壤养分总体水平较低;不同地貌类型区及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特征及变化存在差异性,整体呈现降低-增加-降低的趋势;2008年、2012年是土壤养分综合指数的最低和最高点,条状低山区土壤养分指数最高,浅丘区次之,单斜深丘区最低,但变化幅度较大;耕地土壤养分指数变化较显著,而林地、果园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移民安置 土地利用 土壤养分
原文传递
四川省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3
3
作者 真东 青春 +2 位作者 杨贤科 《教育科学论坛》 2015年第7期32-35,共4页
对四川省934所中小学的教育科研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有关教育科研的认识明确,实践活跃,围绕教育教学实践"真问题"开展研究,建立较为完善的科研工作机制和富有成效的激励机制,科研成效显著;同时中小学校教育科研普遍... 对四川省934所中小学的教育科研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有关教育科研的认识明确,实践活跃,围绕教育教学实践"真问题"开展研究,建立较为完善的科研工作机制和富有成效的激励机制,科研成效显著;同时中小学校教育科研普遍存在环境支持欠缺,保障乏力,专业引领不足,农村学校积弱等问题。要优化中小学校教育科研的制度环境,加强多维度、多层面、多举措的专业引领,并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科研给予倾向性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校 教育科研 调查研究
下载PDF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视频资源的应用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徐蕾 张馨月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第4期19-21,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推进,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视频资源作为现代化的课程资源,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并在课堂上广泛应用。但是如何运用视频资源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盲目依赖视频资源,以直觉思维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推进,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视频资源作为现代化的课程资源,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并在课堂上广泛应用。但是如何运用视频资源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盲目依赖视频资源,以直觉思维先入为主,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等。视频资源的有效使用,应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及需要,注重视频资源使用的课堂实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视频资源 有效使用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库调查报告——以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库建设为例
5
作者 查雨竹 +1 位作者 伍建清 朱殿庆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第13期75-80,共6页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成果是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明显改革效益的教学方案或教育改革成果。通过对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库建设需求调查,发现当前中小学教师教科研素养普遍不高,现有的研究成果多为教学经验总...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成果是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明显改革效益的教学方案或教育改革成果。通过对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库建设需求调查,发现当前中小学教师教科研素养普遍不高,现有的研究成果多为教学经验总结,喜爱的成果仅三成为课题研究成果,检索教育科研成果时偏好的成果形态为成果内容,喜欢通过检索关键词和主题来获得自己想要的成果。结合教师对“成果库”的需求和期待,建议建立丰富且有层次性的成果库和成果库管理及运行的长效机制,建构方便快捷的成果检索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教育科研成果 教科研成果库建设 调查报告
下载PDF
成渝城市群城镇化的热岛效应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颖锋 玉宽 +3 位作者 傅斌 刘勤 穆羽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494-3501,共8页
热岛效应是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之一,科学评价城镇化过程中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对于新型城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成渝城市群位于中国西部,是由成都-重庆2个特大城市,以及14个大、中、小城市组成的城市群,近年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热岛效应是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之一,科学评价城镇化过程中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对于新型城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成渝城市群位于中国西部,是由成都-重庆2个特大城市,以及14个大、中、小城市组成的城市群,近年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热岛效应日益突出。本研究利用MODIS/Terra卫星2000—2010年的逐月地表温度数据,计算成渝城市群内16个城市城区和城市郊区的平均温度之差,进而分析城市群的热岛效应。结果表明:(1)成渝城市群存在较为明显的四季和昼夜的热岛强度差异;(2)特大城市重庆市和成都市的热岛效应明显强于其他大、中、小型城市,城市群内建成区规模与城市日间热岛强度呈显著的相关性;(3)2000—2010年所有城市的热岛效应呈减弱趋势,10年间热岛强度下降0.3℃。老城区热岛强度10年间平均上升0.21℃,其中日间热岛强度变化较小,夜间热岛强度呈显著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成渝城市群 建成区 城镇化 MODIS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下四川省物种的分布规律及迁移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勤 玉宽 +3 位作者 彭培好 逯亚峰 陈颖锋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6-723,共8页
四川省气候复杂、生态系统多样,研究气候变化下该区域物种的分布及迁移规律,可以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中等排放情景rcp4.5气候变化条件下,选择128个物种作为气候敏感代表种,利用最大熵模型(Max Ent)预测未来50 a和10... 四川省气候复杂、生态系统多样,研究气候变化下该区域物种的分布及迁移规律,可以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中等排放情景rcp4.5气候变化条件下,选择128个物种作为气候敏感代表种,利用最大熵模型(Max Ent)预测未来50 a和100 a四川省物种数量及分布变化,分析了物种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下,四川省大部分区域物种多样性呈增加趋势,特别是川西高原物种数量增加明显;物种的适宜栖息地面积将发生改变,其中58%物种表现为增加趋势,42%呈减少趋势;不同物种栖息地变化程度有所差异,大部分物种将向高纬度、高海拔移动,所占比例分别为54%和60%;在海拔1 200~1 800 m和3 300~4 500 m区间物种多样性变动较剧烈,应该优先关注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物种 栖息地 潜在影响
下载PDF
基于MODIS地面温度数据的成都市热岛时空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陈颖锋 玉宽 +2 位作者 傅斌 刘勤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6-162,共7页
研究利用2000、2005和2010年逐月的MODIS/Terra和MODIS/Aqua卫星的地表温度数据产品,通过等间距法进行分析,得出成都市建成区2000-2010年间昼夜热岛的时空变化以及相互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昼夜热岛存在显著差异,日间热岛主要... 研究利用2000、2005和2010年逐月的MODIS/Terra和MODIS/Aqua卫星的地表温度数据产品,通过等间距法进行分析,得出成都市建成区2000-2010年间昼夜热岛的时空变化以及相互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昼夜热岛存在显著差异,日间热岛主要呈散点分布,夜间热岛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域。日夜间热岛变化趋势有显著不同,日间热岛继续分散而夜间热岛范围则有所扩大。日间热岛分布与植被覆盖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但道路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地面温度的增加,夜间城市热岛范围及变化则与其下垫面组成存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LST 等间距法 成都市建成区 不透水地表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易灾地区小流域植被减洪能力初探──以岷江上游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彭培好 +1 位作者 刘勤 田丛珊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4期210-214,共5页
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采用灰色关联及统计分析方法,结合地理空间技术识别岷江上游不同植被类型及覆盖度与山洪灾害的关系特征,结果表明:1在不考虑植被覆盖时,岷江上游山洪灾害潜在危险性较高,并存在空间分异,干流及一级支流的中下游潜在... 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采用灰色关联及统计分析方法,结合地理空间技术识别岷江上游不同植被类型及覆盖度与山洪灾害的关系特征,结果表明:1在不考虑植被覆盖时,岷江上游山洪灾害潜在危险性较高,并存在空间分异,干流及一级支流的中下游潜在危险性较高,而干流上游及小姓沟、黑水沟部分区域其值较低;2根据灾害发生实际情况,该区域的植被具有减洪能力,缓解程度与潜在危险水平存在相关性;3不同植被类型及覆盖下,植被的减洪能力也存在差异,并与覆盖度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灾地区 GIS 小流域 植被覆盖 减洪能力 岷江上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