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心肠与泠世界——索尔·贝娄的代表作评析
1
作者 路金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3期20-27,共8页
索尔·贝娄是美国今天健在的最优秀的小说家,197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每一部小说无不反映了他那开阔的胸怀和对人类的一片爱心、对美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及其精湛的艺术技巧,特别是他那种描写人类经验的能力,既具有思想道德的复杂性... 索尔·贝娄是美国今天健在的最优秀的小说家,197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每一部小说无不反映了他那开阔的胸怀和对人类的一片爱心、对美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及其精湛的艺术技巧,特别是他那种描写人类经验的能力,既具有思想道德的复杂性,又不泯没现实生活本身的非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 索尔·贝娄 赫索格 芝加哥 妻子 百万富翁 诺贝尔文学奖 普通人 长篇小说 代表作
下载PDF
马克·吐温——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 被引量:2
2
作者 程学展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56-62,55,共8页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原名塞缪尔·朗荷恩·克列门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es),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大的一个作家,写了好几部世界经典作品。作为一个幽默、讽刺作家,他是最优秀的代表。他使用民间传说...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原名塞缪尔·朗荷恩·克列门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es),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大的一个作家,写了好几部世界经典作品。作为一个幽默、讽刺作家,他是最优秀的代表。他使用民间传说,目的不是追求新颖别致,而是作为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的一种手段。他喜爱人民大众的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吐温 美国现实主义 哈克 文学成就 门斯 人物塑造 美国南方 南部同盟军 塞缪尔 维拉斯
下载PDF
《荒原》的理解与翻译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华英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9-26,共8页
《荒原》(The Waste Land)全长443行,分五部分:1.死者葬仪;2.对弈;3.火诫;4.死于水;5.雷霆的话。它描写了死亡、无爱的交媾、孤独的人们和错误的论断;反映了现代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社会)的陈腐、愚蠢、贫瘠和荒芜;向人们展示了... 《荒原》(The Waste Land)全长443行,分五部分:1.死者葬仪;2.对弈;3.火诫;4.死于水;5.雷霆的话。它描写了死亡、无爱的交媾、孤独的人们和错误的论断;反映了现代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社会)的陈腐、愚蠢、贫瘠和荒芜;向人们展示了一幅黑暗、绝望的图画;号召人们迅速觉醒,“拯救这个荒原”,使现代人在感情、精神和智慧方面重获生命力。 赵萝蕤先生在《外国现代派作品选》中发表的《荒原》是我国当前最优秀的翻译作品。她以直译法,用现代汉语将原作的思想内容、诗歌形式和语言风格表达得清清楚楚,维妙维肖。不管是先读原文,还是译文,都给人留下同一部《荒原》的完整印象,两者极其近似,只是语言文字不同罢了。从某种意义上讲,翻译比创作本身更难;创作是作者用母语抒发个人的思想感情,而翻译是将一个思想和文学样式从一种文字转换为另一种文字的创造性活动;不仅有两种语言的困难,还有两种不同的社会文化所带来的种种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 直译法 语言风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 风信子 思想内容 现代汉语 思想感情 泰晤士河 现代诗歌
下载PDF
论惠特曼的《草叶集》 被引量:1
4
作者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8-55,65,共9页
惠特曼1891—92年出版的《草叶集》是他自己希望传世的理想版本。他将全书380多首诗歌当作一篇长诗,然后根据内容分组编排在《铭言集》、《亚当的子孙》、《芦苇集》、《海流集》、《桴鼓集》、《林肯总统纪念集》、《神圣死亡的低语》... 惠特曼1891—92年出版的《草叶集》是他自己希望传世的理想版本。他将全书380多首诗歌当作一篇长诗,然后根据内容分组编排在《铭言集》、《亚当的子孙》、《芦苇集》、《海流集》、《桴鼓集》、《林肯总统纪念集》、《神圣死亡的低语》、《从正午到星光之夜》和《离别之歌》等诗歌中。这部洋洋万言的长诗的中心思想是:1.认真探究、论述和歌颂“自我”、“个人”和“个人生活”;2.热烈赞扬资产阶级民主,及热爱独立与自由的美国人民;3.勇敢表达了诗人自己对生、死、再生和永生的思想和态度。另外,《草叶集》的编排顺序是跟诗歌主人公的出生、成长和老死这三个阶段基本一致的,是跟诗歌三大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特曼 草叶集 林肯总统纪念集 资产阶级民主 大主题 意象 紫丁香 长诗 芦苇 肉体
下载PDF
庞德《诗章》评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魏芳萱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32-137,共6页
庞德(Ezra Pound,1885—1972)的《诗章》(The Cantos)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长达800页,包括120首诗歌,历时55年多。在风格上,自成一家。在构思和布局上,别具匠心。它内容丰富多彩.有神话、历史、回忆、抒情、教诲、对话、讽喻、... 庞德(Ezra Pound,1885—1972)的《诗章》(The Cantos)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长达800页,包括120首诗歌,历时55年多。在风格上,自成一家。在构思和布局上,别具匠心。它内容丰富多彩.有神话、历史、回忆、抒情、教诲、对话、讽喻、祈祷和目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诗歌 文学 抒情 讽喻 神话 回忆 评析 构思 布局
下载PDF
“丁当诗人”爱伦·坡 被引量:1
6
作者 《山东外语教学》 1987年第2期6-11,共6页
埃默森在跟豪厄尔斯一次谈话中说,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是一个“丁当诗人”(The Jingle Man)。这大大贬低了爱伦·坡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和他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我们知道,埃默森与爱伦·坡都是美国十九世纪浪... 埃默森在跟豪厄尔斯一次谈话中说,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是一个“丁当诗人”(The Jingle Man)。这大大贬低了爱伦·坡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和他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我们知道,埃默森与爱伦·坡都是美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伟大诗人。但是他们的创作指导思想是不完全一致的。爱伦·坡反对“说教式”的诗歌。他认为诗歌既不能用以教训人,也不能用以劝诫人;而是应当以其自身的真与美去感化人,以其真实情感去陶冶人的性情。相反,埃默森则把自己的诗歌视做传播真理的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伦·坡 浪漫主义文学 诗歌形式 埃默森 十九世纪 美国文学史 诗歌原理 音乐美 恋爱故事 豪厄尔
下载PDF
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基本表现手法
7
作者 《文史哲》 1988年第4期72-74,共3页
“意识流”是威廉·詹姆斯在1890年出版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的用语,是他首先创造和使用的心理学名词,说明一种持续不断的思维活动,一种兴奋的心理状态。后来,它逐渐演变为现代小说中的一种叙述方法。在20世纪以前,小说作者只是... “意识流”是威廉·詹姆斯在1890年出版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的用语,是他首先创造和使用的心理学名词,说明一种持续不断的思维活动,一种兴奋的心理状态。后来,它逐渐演变为现代小说中的一种叙述方法。在20世纪以前,小说作者只是简单地告诉读者他作品中的人物在想些什么。意识流作家则突破这种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意识流小说 表现手法 现代小说 叙述方法 小说作者 小说家 传统方法 心理描写 内心活动 思想意识
下载PDF
洋为中用正确借鉴外国文学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富恒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76-79,共4页
一个人在学业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和教材。而对一个已经离开校门的人来说,教材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这部《外国文学名篇鉴赏辞典》(160万字)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酝酿编写的。它既为在校的广大师生服务,也为已经走上祖国四化... 一个人在学业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和教材。而对一个已经离开校门的人来说,教材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这部《外国文学名篇鉴赏辞典》(160万字)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酝酿编写的。它既为在校的广大师生服务,也为已经走上祖国四化建设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和人民子弟兵服务。《外国文学名篇鉴赏辞典》收入了337篇诗文,有诗歌、散文、短篇小说、短小剧目和寓言故事等。它包括了外国文学发展史上各个重要时期的经典作家的代表作。与古代文学相比,现当代文学的分量重一些;与东方文学相比,西方文学的比数大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 现实主义作家 短篇小说 自然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文学运动 现当代文学 东方文学 资产阶级 发展史
下载PDF
惠特曼的《自我之歌》 被引量:1
9
作者 《山东外语教学》 1988年第2期23-27,共5页
在惠特曼的《草叶集》(leaves of Grass)中,人们一致认为《自我之歌》、《横过布鲁克林渡口》、《从永久摇荡着的摇篮里》、《当紫丁香最近在庭园中开放的时候》和《通往印度之路》等不仅是美国,也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之作。其次,《大路... 在惠特曼的《草叶集》(leaves of Grass)中,人们一致认为《自我之歌》、《横过布鲁克林渡口》、《从永久摇荡着的摇篮里》、《当紫丁香最近在庭园中开放的时候》和《通往印度之路》等不仅是美国,也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之作。其次,《大路之歌》、《斧头之歌》、《在蓝色的安大略湖之滨》和《睡眠的人们》等也都是广为传诵的佳篇。另外,《我歌唱我自己》、《我听美国在歌唱》、《群鹰嬉戏》、《无声无息的蜘蛛》和《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在生长》等都是烩炙人口的抒情短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曼 《草叶集》 世界文学 我自己 我歌唱 佳篇 安大略湖 布鲁克林 活着 GRASS
下载PDF
美国的长篇小说之父——詹姆斯·弗尼莫尔·库珀 被引量:1
10
作者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Z1期67-70,共4页
詹姆斯·弗尼莫尔·库珀(J.F.Cooper,1789——1851)在历史和文学方面的成就是惊人的。他是美国第一个创作了乌托邦式小说、历史传奇、社会小说、边疆小说和航海小说的伟大作家。
关键词 尼莫尔 库珀 乌托邦式 朱迪思 印第安民族 妇女形象 奥茨 历史小说 哥特式小说 流行小说
下载PDF
弗罗斯特《柴堆》一诗浅说
11
作者 秦辉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2-46,共5页
《柴堆》(The Wood-Pile)是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于1914年出版的诗集《波士顿以北》(“North of Baston”)中的一首,是人们所公认的他一生创作中第一首伟大的自然诗。《柴堆》跟诗人的其他成功之作一样,用... 《柴堆》(The Wood-Pile)是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于1914年出版的诗集《波士顿以北》(“North of Baston”)中的一首,是人们所公认的他一生创作中第一首伟大的自然诗。《柴堆》跟诗人的其他成功之作一样,用的是新英格兰语言,通俗精练,节奏显明,容易上口,便于记忆。逸首诗的内容也不甚复杂。它主要描述的是诗中人(The speaker)某天在一沼泽地漫步时的见闻和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特·弗罗斯特 诗人 自然诗 诗集 通俗 创作 语言 出版 上口 波士顿
下载PDF
美国心理小说家伊迪丝·华顿评介
12
作者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6-40,32,共6页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1862—1937)是美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主要作家之一,是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心理小说家”。一 1862年1月24日,伊迪丝·华顿生于纽约市一个大户琼斯家里。祖先属英国与荷兰血统,...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1862—1937)是美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主要作家之一,是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心理小说家”。一 1862年1月24日,伊迪丝·华顿生于纽约市一个大户琼斯家里。祖先属英国与荷兰血统,祖父埃比尼泽·史蒂文斯是美国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个将军。伊迪丝的幼年就是在纽约西23街一所褐色沙石房子里度过的。她很早便随同父母和兄长游历了美国和欧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迪丝 华顿 心理小说 美国文学史 主要作家 史蒂文斯 现实主义文学 革命战争时期 艾丽斯 多产作家
下载PDF
索罗的《沃尔登》
13
作者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2-56,共5页
亨利·戴维·索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是美国19世纪的著名散文家。他跟埃默森一样是美国超验主义文学运动的典型代表。埃默森是超验论个人主义的鼓吹者,而他则是这一信仰的亲身实践者。埃默森提出不遵古训;他则... 亨利·戴维·索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是美国19世纪的著名散文家。他跟埃默森一样是美国超验主义文学运动的典型代表。埃默森是超验论个人主义的鼓吹者,而他则是这一信仰的亲身实践者。埃默森提出不遵古训;他则拒绝服从他所厌恶的教会和政府。埃默森推崇一种接近自然的生活;他则在沃尔登湖畔建了一座小屋,在那里独自生活了两年多。显然,埃默森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家,他为人们构绘了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而索罗则是一个天才的实践家,他说到做到,将超验主义核心思想变为自己的具体行动,使美国超验主义运动赋有民族特色并结出了丰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默森 沃尔登 美国超验主义 著名散文家 实践家 文学运动 河上一周 象征手法 独自一人 湖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