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1β、TNF-α和IL-10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5
1
作者 邬彩虹 陈吉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62-364,共3页
目的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它们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组分为UC组(6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IL-1β、TNF-α和I... 目的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它们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组分为UC组(6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IL-1β、TNF-α和IL-10表达水平的检测: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三者在UC组、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水平。结果UC组血清中IL-1β、TNF-α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并与临床上病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UC组血清中IL-10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发病过程中,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与抑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不一致,可能存在细胞因子网络的平衡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Β TNF-Α IL-10 细胞因子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核因子-κB和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4
2
作者 陈吉 高美丽 +2 位作者 白晓茹 崔宏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肠黏膜活检组织中NF-κB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60例活动期UC内镜活检标本及30例正常对照石蜡组织中NF-κB表达情况,同时用放免法检测UC组和正常...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肠黏膜活检组织中NF-κB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60例活动期UC内镜活检标本及30例正常对照石蜡组织中NF-κB表达情况,同时用放免法检测UC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1β,TNF-α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60例UC组中NF-κBp65均为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结肠黏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对照组均为阴性和弱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上皮细胞.UC组的NF-κBp65表达平均灰度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166.62±14.88vs142.30±19.01,P<0.05);活动期UC组血清中IL-1β、TNF-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29±0.36vs1.29±0.36,4.47±1.08vs1.37±0.26,均P<0.01),而IL-10表达水平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F-κBp65的表达与活动期UC病情活动性及内镜分级有相关性(P<0.05或0.01).结论:NF-κB诱导、参与了UC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UC病情活动性及内镜分级有较好相关性,可客观反应UC的炎症活动情况;促炎细胞因子IL-1β、TNF-α与抑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不一致,可能与NF-κB诱导调控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KB 溃疡性结肠炎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超声内镜指导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黏膜下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病变9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党彤 +1 位作者 孟宪梅 徐美东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12期1685-1688,共4页
目的 总结超声内镜(EUS)检查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发现的上消化道黏膜及... 目的 总结超声内镜(EUS)检查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发现的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90例,术前EUS检查明确病变来源、侵犯层次及性质。根据EUS结果确定内镜下手术方式(ESD或EMR),记录手术过程、并发症、术后病理及随访结果。结果 90例病变,根据EUS检查结果,48例行ESD术,42例行EMR术。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达88.9%(80/90)。术后病理证实,2例ESD创面仍有病变残留,追加外科手术,其余88例病变完整切除,完整切除病变率97.8%(88/90)。2例EMR术中有少量出血,经电凝成功止血;5例ESD术中有少量出血,经电凝、氩离子血浆凝固术成功止血;1例ESD术后出现黑便,保守治疗后成功止血,出血发生率8.89%(8/90)。3例ESD术中出现1.0 cm穿孔,应用金属夹成功缝合穿孔,未转开腹手术,穿孔发生率3.3%(3/90)。术后随访55例,随访期3~6个月(平均4.2个月),创面愈合良好,均未见病变复发。结论 EUS检查对ESD和EM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黏膜下切除术 上消化道 黏膜及黏膜下病变
原文传递
结直肠患者接受内镜下粘膜剥离术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党彤 +1 位作者 孟宪梅 徐美东 《系统医学》 2016年第12期50-51,54,共3页
目的探寻结直肠病患接受内镜下粘膜剥离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来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纠结直肠病患当做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法将120例病患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 目的探寻结直肠病患接受内镜下粘膜剥离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来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纠结直肠病患当做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法将120例病患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病患分别接受了内镜粘膜下剥离手术、结直肠吻合手术疗法,收集创面直径、手术时间、肛门直肠恢复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治疗状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状况等数据。结果接受内镜下粘膜剥离手术的实验组病患,肛门直肠恢复、胃肠道恢复、住院时间、创面直径等均优于对照组吻合手术病患;其中实验组病患的并发症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病患(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粘膜剥离手术能显著提高广基结直肠息肉病患的治疗效果,具备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手术疗效
下载PDF
鉴定LTBP1作为胃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及其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性
5
作者 小瑞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探索潜在转化生长因子β结合蛋白1(latent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binding protein 1,LTBP1)在胃癌发生发展及免疫微环境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在TCGA数据库中分析LTBP1在泛癌中的表达,然后通过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验... 目的探索潜在转化生长因子β结合蛋白1(latent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binding protein 1,LTBP1)在胃癌发生发展及免疫微环境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在TCGA数据库中分析LTBP1在泛癌中的表达,然后通过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验证。通过回归比例分析法分析LTBP1表达与临床病理变量之间的相关性。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图用于评估LTBP1在胃癌中的预后价值。通过TIMER分析LTBP1的表达水平与胃癌中免疫细胞浸润之间的相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LTBP1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胃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LTBP1表达显著上调。其表达与病理TNM分期显著相关。LTBP1高表达的胃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缩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LTBP1在胃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TIMER检测发现LTBP1的表达与3种免疫细胞浸润呈正相关。结论LTBP1可能是胃癌预后的一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并影响癌症的肿瘤免疫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潜在转化生长因子β结合蛋白1 生存分析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脾相关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B、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雪滢 《癌症进展》 2023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脾相关酪氨酸激酶(SYK)、蛋白激酶B(AKT)、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收集90例患者的胃黏膜组织进行蛋白质印迹实验,其中癌旁正常组织30例,萎缩性胃炎组... 目的探讨脾相关酪氨酸激酶(SYK)、蛋白激酶B(AKT)、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收集90例患者的胃黏膜组织进行蛋白质印迹实验,其中癌旁正常组织30例,萎缩性胃炎组织30例,胃癌组织30例。另收集胃癌组织、萎缩性胃炎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存档蜡块各30例进行免疫组化实验。分别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中SYK、AKT、EIF4E、CDK4表达情况。分析萎缩性胃炎组织与胃癌组织中SYK、AKT、EIF4E、CDK4的相关性。结果癌旁正常组织中SYK蛋白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萎缩性胃炎组织,萎缩性胃炎组织中SYK蛋白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AKT、EIF4E、CDK4蛋白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低于萎缩性胃炎组织,萎缩性胃炎组织中AKT、EIF4E、CDK4蛋白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低于胃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和萎缩性胃炎组织中SYK与AKT、EIF4E、CDK4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AKT、EIF4E、CDK4三者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SYK、AKT、EIF4E、CDK4可能通过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其可能的机制与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SYK、AKT、EIF4E、CDK4有希望成为胃癌诊断和防治的靶标,检测SYK、AKT、EIF4E、CDK4对胃癌诊断、早期治疗及预防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萎缩性胃炎 脾相关酪氨酸激酶 蛋白激酶B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
下载PDF
特异性顶部盘状底板反应蛋白3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
7
作者 沈宁辰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1期1184-1187,共4页
目的探讨特异性顶部盘状底板反应蛋白3(RSPO3)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方法取3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及瘤旁5 cm处正常组织、3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及癌旁5 cm处正常组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RSPO3、β-catenin、Bcl-2相关X蛋白(BAX... 目的探讨特异性顶部盘状底板反应蛋白3(RSPO3)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方法取3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及瘤旁5 cm处正常组织、3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及癌旁5 cm处正常组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RSPO3、β-catenin、Bcl-2相关X蛋白(BAX)的相对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检测RSPO3、BAX、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RSPO3的表达与β-catenin、BAX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腺癌组织中RSPO3、β-catenin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结直肠腺癌癌旁正常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中RSPO3、β-catenin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结直肠腺瘤瘤旁正常组织,结直肠腺癌组织中RSPO3、β-catenin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结直肠腺瘤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腺癌组织中BAX的相对表达量低于结直肠腺癌癌旁正常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中BAX的相对表达量低于结直肠腺瘤瘤旁正常组织,结直肠腺癌组织中BAX的相对表达量低于结直肠腺瘤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腺癌组织、结直肠腺癌癌旁正常组织及结直肠腺瘤组织中RSPO3、β-catenin、BAX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腺癌组织中RSPO3、β-catenin蛋白高表达率均高于结直肠腺癌癌旁正常组织及结直肠腺瘤组织,BAX蛋白高表达率低于结直肠腺癌癌旁正常组织及结直肠腺瘤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腺癌组织中RSPO3的表达与β-caten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936,P﹤0.05),RSPO3的表达与BAX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RSPO3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作为结直肠腺癌临床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顶部盘状底板反应蛋白 结直肠腺癌 结直肠腺瘤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分析:附30例报告 被引量:4
8
作者 党彤 +1 位作者 孟宪梅 徐美东 《中国临床医学》 2015年第5期643-646,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上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IT刀、HOOK刀通过ESD治疗经胃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30例。具体过程为:(1)黏膜下注射0.9%氯化... 目的:探讨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上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IT刀、HOOK刀通过ESD治疗经胃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30例。具体过程为:(1)黏膜下注射0.9%氯化钠液抬高病变处黏膜层;(2)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3)充分剥离病变周围结缔组织,完整剥离病变。结果:病变直径为0.8~4.5 cm,平均(2.6±1.3)cm。术后病理证实,2例经ESD剥离病变后创面仍有肿瘤残留,行外科手术扩大切除;其余28例病变全部完整剥离,完整剥离病变的成功率为93.3%(28/30)。ESD手术时间(自黏膜下注射至完整剥离病变)为29~110 min,平均(48±11.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约为45 mL,出血均经电凝、氩离子血浆凝固术成功止血;1例(术前停用阿司匹林5 d)术中创面出现少量渗血,术后给予保守治疗后成功止血,ESD出血发生率为3.33%(1/30)。3例在ESD治疗中发现有约1.0cm的穿孔,均应用金属夹成功缝合穿孔,未中转开腹手术;ESD穿孔发生率为10.0%(3/30)。术后16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3~6个月,平均(4.5±1.2)个月。16例的创面基本愈合,无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采用ESD治疗上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可靠,能完整切除较大的病变并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上消化道病变 黏膜下肿瘤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组织IL-8TNF-α和TGF-β_1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党彤 孟宪梅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2年第6期641-644,共4页
目的: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组织中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它们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①实验分组:UC组(90例);正常对照组(30例)。②I... 目的: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组织中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它们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①实验分组:UC组(90例);正常对照组(30例)。②IL-8、TNF-α和TGF-β1表达水平的检测: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三者在UC组、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水平。结果:UC组血清中IL-8、TNF-α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并与临床上病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血清中TGF-β1的含量UC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UC组IL-8、TNF-α和TGF-β1的含量明显升高,提示IL-8、TNF-α和TGF-β1在UC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8 TNF-Α TGF-Β1 细胞因子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基质Gla蛋白、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β-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胃肠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雪平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4期1521-1523,1538,共4页
胃肠道肿瘤是一类常见的肿瘤,近年来,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居高不下,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临床希望通过各种手段早诊早治以期提高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检测胃肠道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是一... 胃肠道肿瘤是一类常见的肿瘤,近年来,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居高不下,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临床希望通过各种手段早诊早治以期提高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检测胃肠道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是一种比较简单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目前有关基质Gla蛋白(MGP)的研究相对较少,但已知与胃肠道肿瘤的侵袭转移相关,但未被运用于临床。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能够参与肿瘤发展的各个阶段,包括增殖、侵袭、转移等。β-联蛋白(β-catenin)作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主要因子,参与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参与胃肠道肿瘤的上皮-间充质转化,其表达与肿瘤的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以上四者并未在临床作为肿瘤标志物,但是四者与胃肠道肿瘤密切相关,尤其与侵袭转移关系密切,四者联合检测有望提高胃肠道肿瘤预后判断的准确性。因此,本文对MGP、STAT3、β-catenin以及MMP2在胃肠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基质GLA蛋白 β-联蛋白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下载PDF
ESD联合EMR和ESD治疗结直肠病变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小瑞 +5 位作者 张永立 丽娟 晓荣 梁玉寰 郝慧菁 张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4期135-138,共4页
目的对比EMR联合ESD和单独ESD治疗结直肠早癌、黏膜及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肠镜发现的结直肠早癌、结直肠黏膜及黏膜下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共分为ESD联合EMR治疗组30例及单独ESD治疗组30... 目的对比EMR联合ESD和单独ESD治疗结直肠早癌、黏膜及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肠镜发现的结直肠早癌、结直肠黏膜及黏膜下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共分为ESD联合EMR治疗组30例及单独ESD治疗组30例,比较两种内镜治疗方法的手术耗时、整块切除率、并发症(术中、术后出血及穿孔)发生率及局部残留复发率等。结果 ESD联合EMR组手术时间(29.33±6.73)min短于单独ESD组(45.93±6.86)min,两组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的整块切除率分别为83.3%、93.3%,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23.3%,其中术中出血率分别为10.0%、13.3%,术中穿孔发生率分别为0.0%、6.7%,两组并发症无显著性(P> 0.05)。结论 ESD联合EMR和单独ESD治疗结直肠早癌、黏膜及黏膜下肿瘤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但两组手术耗时统计有显著差异(P <0.05)。ESD联合EMR可以简化操作,在治疗结直肠早癌、结直肠黏膜及黏膜下肿瘤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可做为ESD初学者的入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联合圈套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结直肠 早癌 黏膜及黏膜下肿瘤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造影剂增强超声显影与脑卒中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邬彩虹 郑艳芬 +1 位作者 任海波 《微创医学》 2012年第5期487-489,共3页
目的应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探讨颈动脉斑块显影情况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 130例患者,其中脑卒中组患者80例,对照组50例,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并发斑块者行实时造影剂增强超声造影,观察斑块显影情况。结果①脑卒中颈动脉硬化患者软斑... 目的应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探讨颈动脉斑块显影情况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 130例患者,其中脑卒中组患者80例,对照组50例,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并发斑块者行实时造影剂增强超声造影,观察斑块显影情况。结果①脑卒中颈动脉硬化患者软斑(33/68,49%)及混合斑(22/68,32%)所占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21,9%;4/21,19%);②脑卒中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内显影率(42/68,6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斑块性质及超声造影显影情况与脑卒中发生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颈动脉斑块 脑卒中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息肉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孟宪梅 党彤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0年第4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内蒙古消化病研究所内镜中心行肠镜检查发现的45例结直肠侧向发育型息肉患者,应用IT刀、Hook刀行ESD治疗。将ESD成功率... 目的探讨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内蒙古消化病研究所内镜中心行肠镜检查发现的45例结直肠侧向发育型息肉患者,应用IT刀、Hook刀行ESD治疗。将ESD成功率、剥离病变大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复发率等纳入观察范围。结果45例结直肠病变接受ESD,其中,2例病变黏膜下注射后病变托举差,术中剥离困难且容易出血转外科手术。术后病理证实,3例癌变且基底仍有肿瘤残留,行外科手术扩大切除。ESD成功率88.9%(40/45)。病变直径为1.5~6.3 cm,平均3.6 cm;ESD手术时间为31~125 min,平均67 min。3例术后有便血,其中1例保守治疗失败,内镜下成功电凝止血,ESD术后出血发生率7%(3/43)。4例在ESD治疗中有小穿孔,应用软组织夹成功缝合穿孔,未转开腹手术,ESD穿孔发生率为9.3%(4/43)。术后40例患者均随访,创面基本愈合,无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ESD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息肉疗效可靠,能完整切除较大的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且复发率低。出血和穿孔是其主要的短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结直肠腺瘤 侧向发育型肿瘤
原文传递
维得利珠单抗对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江振宇 +2 位作者 刘飞飞 白露 《胃肠病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38,共7页
背景:生物制剂已成为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重要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维得利珠单抗(VDZ)具有较好的疗效。目的:系统评价VDZ对中重度U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 背景:生物制剂已成为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重要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维得利珠单抗(VDZ)具有较好的疗效。目的:系统评价VDZ对中重度U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等数据库中关于VDZ、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抗治疗中重度UC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8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项研究、392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抗TNF-α组相比,VDZ组临床应答率(OR=2.14,95%CI:1.73~2.64,P<0.00001)、临床缓解率(OR=1.67,95%CI:1.42~1.96,P<0.00001)、内镜缓解率(OR=1.62,95%CI:1.29~2.03,P<0.0001)、组织学缓解率(OR=1.98,95%CI:1.61~2.44,P<0.00001)明显升高,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OR=0.51,95%CI:0.26~1.01,P=0.05)。结论:与抗TNF-α单抗相比,VDZ治疗中重度UC的疗效更确切,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肿瘤坏死因子Α 维得利珠单抗 治疗 META分析
下载PDF
双幽门分析(附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伟 郭龙 +2 位作者 孟宪梅 胡淑青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3年第2期125-126,共2页
双幽门(double pyhnrus)由Smith等往1969年首次报道,是消化道蕈复畸形的一种。由于其临床表现小明湿.
关键词 双幽门 胃窦形态异常 重复幽门
原文传递
核因子-κB与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吉 党彤 《感染.炎症.修复》 2007年第3期189-192,共4页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核因子-ΚB 自身免疫性疾病 调节细胞因子 结肠黏膜 溃疡性病变 免疫学异常 多细胞因子
下载PDF
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孟宪梅 常志恒 《系统医学》 2017年第15期50-52,共3页
目的探析消化内镜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于2016年1月—2017年3月接收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病患资料,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依据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将病患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病患接受云南白药和去... 目的探析消化内镜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于2016年1月—2017年3月接收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病患资料,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依据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将病患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病患接受云南白药和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实验组接受胃镜下药物局部注射治疗,医护人员需精心呵护病患的病情,随时查看病患的病情进展状况,并对比两组病患的止血时间、并发症发生状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相关治疗后,实验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95.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患的止血时间为(0.87±0.73)d,对照组病患的止血时间是(1.67±0.82)d;其中实验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病患(15.00%)(P<0.05)。结论运用消化内镜对上消化道出血病患进行治疗时,其止血效果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内镜 药物
下载PDF
反复发作的阑尾蛔虫病一例报告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文婷 党彤 +1 位作者 武金宝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11期21-23,共3页
由于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健康意识逐渐增强,蛔虫病在我国越来越少见,阑尾蛔虫病更是罕见,导致部分临床医生(尤其青年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易漏误诊.本文对2016年11月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曾误诊的阑尾蛔虫病1例的临... 由于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健康意识逐渐增强,蛔虫病在我国越来越少见,阑尾蛔虫病更是罕见,导致部分临床医生(尤其青年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易漏误诊.本文对2016年11月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曾误诊的阑尾蛔虫病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引起临床医生对该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蛔虫病 阑尾 误诊 肠易激综合征
下载PDF
基质Gla蛋白通过调控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孟宪梅 党彤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4期255-262,共8页
目的探究基质Cla蛋白(matrix Cla protein,MGP)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1对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GP的表达情况,利用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2个独立的胃癌数据集进行MGP基... 目的探究基质Cla蛋白(matrix Cla protein,MGP)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1对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GP的表达情况,利用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2个独立的胃癌数据集进行MGP基因表达分析;并以2株人胃癌细胞系(BGC-823、AGS)为研究对象,应用siRNA质粒敲低MCP,进行MGP敲低后的系列功能实验,如MTS实验、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MGP敲低对胃癌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能力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MCP敲低/过表达对胃癌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MG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并通过对两个在线数据集的分析得到证实。MGP敲低抑制胃癌细胞BGC-823、AGS的增殖和集落形成(P<0.01);MGP敲低促进胃癌细胞BGC-823.AGS凋亡的发生(P<0.05)。MCP敲低时,胃癌细胞BGC-823、AGS中抗凋亡蛋白BCL-2、cyelinD1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而凋亡蛋白CleavedPARP、Caspase3.Bax表达水平显著上调;MGP过表达时,胃癌细胞AGS中BCL-2、cyelin D1抗凋亡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凋亡标志蛋白Cleaved PARP.Caspase3、Bax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MCP通过调控胃癌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生长并抑制其凋亡,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GLA蛋白 胃癌 凋亡 增殖
下载PDF
两种内镜下取出枣核方法的医学经济学和安全性评价
20
作者 陈玉北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2年第8期913-916,F0002,共5页
目的 评估内镜下应用透明帽结合取石网篮取出枣核及内镜下应用透明帽结合异物钳取出枣核这两种方法的医学经济学特点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疑似将枣核误吞入食管的患者纳入研究,共53例患者符合纳入研究的标准,将以上5... 目的 评估内镜下应用透明帽结合取石网篮取出枣核及内镜下应用透明帽结合异物钳取出枣核这两种方法的医学经济学特点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疑似将枣核误吞入食管的患者纳入研究,共53例患者符合纳入研究的标准,将以上53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29例,B组24例。A组患者于内镜下应用透明帽结合取石网篮取出枣核,B组患者于内镜下应用透明帽结合异物钳取出枣核。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枣核位置、并发症情况、手术时长、是否成功取出和医院的平均成本等临床资料。结果 内镜下取出枣核的成功率为98.1%(52/53),剩余1.9%(1/53)需进行手术治疗。A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17),手术时长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647)。A组成功取出率高于B组(P=0.001)。医疗成本(包括全部成本、检查、治疗、影像检查和药物成本)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部病例中)。结论 取石网蓝适用于内镜下枣核异物的取出,其取出成功率更高,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手术时间没有明显延长,医疗成本没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核 内镜治疗 取石网篮 异物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