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多省市心血管病趋势及决定因素的人群监测(中国MONICA方案)Ⅰ.发病率和死亡率监测结果 被引量:205
1
作者 吴兆苏 姚崇华 +5 位作者 赵冬 吴桂贤 王薇 刘静 曾哲淳 吴英恺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11,共6页
为了解我国人群心血管病趋势及发病因素,北京心肺血管研究中心于1984年倡议组织了一项多省市心血管病人群监测协作研究,采用WHOMONICA方案的方法和标准,总监测人口约500万。经1985年~1986年2年试点后从1... 为了解我国人群心血管病趋势及发病因素,北京心肺血管研究中心于1984年倡议组织了一项多省市心血管病人群监测协作研究,采用WHOMONICA方案的方法和标准,总监测人口约500万。经1985年~1986年2年试点后从1987年1月起正式开始收集研究资料,于1993年12月底结束。主要结果如下:(1)我国人群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男性35~64岁年发病率最高为108.7/100000(1987~1989年),最低为3.3/100000,相差相当32倍;(2)脑卒中事件年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男性35~64岁发病率最高为553.3/100000(1987年~1989年),最低为33.0/100000,相差相当16倍;(3)疾病率存在较显著的地区差异,北方省市普遍高于南方省市;(4)1987~1993年期间部分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但多数无统计学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疾病监测
原文传递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血管病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31
2
作者 刘静 赵冬 +5 位作者 秦兰萍 王薇 吴桂贤 曾哲淳 王文化 吴兆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61-565,共5页
目的 研究我国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心血管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 ,对 11省市队列人群 ( 3 5~ 64岁 )共 2 95 64人于 1992年进行基线调查。对 1992~ 1999年共 12 93 5 0观察人年中... 目的 研究我国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心血管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 ,对 11省市队列人群 ( 3 5~ 64岁 )共 2 95 64人于 1992年进行基线调查。对 1992~ 1999年共 12 93 5 0观察人年中发生的心血管病事件进行登记。分析人群基线调查的LDL C分布特征及其与心血管病发病的关系。结果  ( 1)男女两性LDL C均值分别为 2 65mmol/L和 2 70mmol/L (P <0 0 1)。LDL C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 ,女性 5 0~ 5 4岁组升高最多 ;( 2 )LDL C超过中位数 ( 2 60mmol/L)时男性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率明显升高 ;( 3 )甘油三酯升高 (男性≥ 1 2 4mmol/L ;女性≥ 1 13mmol/L)合并LDL C升高者 ,男女冠心病发病率分别是单纯LDL C升高者的 3倍和 2倍 ;( 4 )Cox回归显示 :本研究人群LDL C每升高 1mmol/L可使男性冠心病增加 3 6%,缺血性卒中增加 3 1%。结论 我国人群的LDL C处于较低水平 ,但LDL C仍是男性缺血性心血管病 (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 )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血管病防治中不应“独立”地看待某一因素 ,更应注重多因素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类 心血管疾病 疾病发生
原文传递
中国11省市队列人群基线血压和7年累积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26
3
作者 赵冬 吴兆苏 +7 位作者 王薇 刘静 吴桂贤 曾哲淳 王文化 刘军 秦兰萍 刘飒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12-617,共6页
目的 以较大人群、较广的地理覆盖面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提供中国人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量化关系的数据 ;探讨收缩压和舒张压作为危险因素标识或致病因素在与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的关系上存在的差别 ;分析血压对急性脑卒中和冠... 目的 以较大人群、较广的地理覆盖面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提供中国人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量化关系的数据 ;探讨收缩压和舒张压作为危险因素标识或致病因素在与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的关系上存在的差别 ;分析血压对急性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发病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别及控制血压对预防这两种疾病的公共卫生意义 ;初步评价现行的高血压诊断、治疗和分级标准。方法 对 1992年建立的 11省市 35~ 6 4岁队列人群共 2 9488人基线血压水平和 1992~ 1999年共 138177 1观察人年中急性心血管病 (包括脑卒中和冠心病 )事件发病的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对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进行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 ,两者均可作为预测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发病危险的有效标识 ,但收缩压水平对急性心血管病事件 ,特别是脑卒中危险的影响强度明显大于舒张压 ,收缩压≥ 180mmHg(1mmHg =0 133kPa)组与收缩压 <12 0mmHg组人群相比 ,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病危险单因素分析时高 2 2倍 (脑卒中 31倍 ,冠心病 8倍 ) ,多因素分析时高 11倍 (脑卒中 16倍 ,冠心病 4倍 )。血压对于与急性脑卒中事件和急性冠心病事件的影响无论在强度、影响方式和预防的公共卫生意义上存在明显差别 ,人群中 79 7%的脑卒中事件可归因于血压的升高 ,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脑血管意外 冠状动脉疾病 队列研究 心血管疾病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35~64岁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发病危险预测模型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17
4
作者 王薇 赵冬 +6 位作者 刘静 吴桂贤 曾哲淳 刘军 秦兰萍 孙佳艺 吴兆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02-908,共7页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病发病绝对危险的关系 ,建立中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对 1992年建立的 11省市 35~ 6 4岁队列人群 [中国多省市队列研究 (ChinaMulti pro...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病发病绝对危险的关系 ,建立中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对 1992年建立的 11省市 35~ 6 4岁队列人群 [中国多省市队列研究 (ChinaMulti provincialCohortStudy ,CMCS) ]共 3172 8人基线危险因素水平和 1992~ 2 0 0 2年发生的心血管病事件 (包括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急性脑卒中事件 )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 10年累积平均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男性是 1 4 1% ,女性是 0 6 0 %。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病率男性是 2 0 2 % ,女性是 1 37%。 (2 )利用预测模型计算不同危险因素水平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概率 ,结果显示 :随着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心血管病发病的绝对危险增加 ,不同危险因素之间有协同作用 ,不同的危险因素组合对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作用强度有所差别。 (3)我国 35~ 6 4岁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概率 <10 %者占 95 4 % ,发病危险概率≥ 10 %者占 4 6 % ,发病危险概率≥ 2 0 %者只占 0 8%。而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 2 5 5 %发生在发病危险概率≥ 10 %的人群中。结论 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病发病绝对危险的评估比相对危险度具有更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在评价不同个体的心血管病危险时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35~64岁人群 心血管病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危险性评估
原文传递
中国11省市35~64岁人群血清甘油三酯分布特点及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2
5
作者 王薇 赵冬 +5 位作者 吴兆苏 吴桂贤 刘静 曾哲纯 刘军 秦兰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 研究血清甘油三酯 (TG)水平分布特点及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以 11省市队列研究中 35~ 6 4岁男女两性 2 70 16人基线调查结果为研究样本 ,对血清TG分布特点及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 目的 研究血清甘油三酯 (TG)水平分布特点及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以 11省市队列研究中 35~ 6 4岁男女两性 2 70 16人基线调查结果为研究样本 ,对血清TG分布特点及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血清TG分布存在地区间差异 ,最高地区是最低地区的 2 .3倍 ;(2 )男性TG水平高于女性 (P <0 .0 0 1) ;(3)高TG血症为我国临床高脂血症分类中最常见的类型 ;(4 )多因素分析显示男女两性TG水平与总胆固醇 (TC)、体质指数 (BMI)、血糖 (GLU)正相关 ,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及体育锻炼负相关 ;(5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在高TG血症患者中有聚集现象。结论 TG与多个动脉粥样硬化因子有关联 ,可作为多种危险因子的标志。多数高TG血症的患者伴有代谢综合征的其他异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心血管病 高脂血症
原文传递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与设计 被引量:119
6
作者 王薇 俞燕 王世和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9-62,共4页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处理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对这一技术的迫切需要 ,文章结合作者的实践 ,较详细地介绍了目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工艺结构、基本设计方法及经济技术比较 ,以供有关科研。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 工程设计 构型 工艺流程
下载PDF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诊断和危险分层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175
7
作者 武阳丰 赵冬 +8 位作者 周北凡 王薇 李贤 刘静 李莹 孙佳艺 赵连成 吴兆苏 诸骏仁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8-433,共6页
目的为配合制订《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提出适合我国人群疾病和危险因素特点的血脂异常诊断界值和以血脂异常为基础的危险分层方案建议,以期更好地指导我国的血脂异常防治工作。方法汇总"中美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 目的为配合制订《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提出适合我国人群疾病和危险因素特点的血脂异常诊断界值和以血脂异常为基础的危险分层方案建议,以期更好地指导我国的血脂异常防治工作。方法汇总"中美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和"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队列研究"资料(基线入组共计40719人,年龄35~64岁,男女约各半,随访总计345 140.5人年),用统一的分析方案分析血脂异常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ICVD,包括冠心病事件和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关系。相对危险的估计采用多元 Cox 比例风险模型,并控制其他危险因素。采用该模型计算不同危险因素组合时一个50岁的人今后10年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病的绝对危险,用于确定危险分层方案。结果两队列均呈现如下规律:(1)TC 和 LDL-C 水平与 ICVD 发病危险的关系是连续性的,并无明显的拐点;(2)LDL-C<3.37 mmo]/L(130 mg/dl)与 TC<5.18 mmol/L(200 mg/dl)的发病率(绝对危险)基本接近,而 LDL-C<4.14 mmol/L(160 mg/dl)与 TC<6.22 mmol/L(240 mg/dl)的发病率基本接近;(3)TC<5.18 mmol/L(200 mg/dl)时的绝对危险略高于理想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时的绝对危险,TC≥6.22 mmol/L(240 mg/dl)时的绝对危险略低于高血压1级的绝对危险;(4)随着HDL-C 水平的降低,ICVD 发病危险增加;(5)TG 与 ICVD 发病危险间未见显著关联;(6)在任一 TC水平,仅合并高血压时 ICVD 发病的绝对危险已高于合并3个其他危险因素时 ICVD 发病的绝对危险。结论我国人群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可准确定为:TC<5.18 mmol/L(200 mg/dl)或 LDL-C<3.37mmol/L(130 mg/dl)为合适范围,TC 5.18~6.19 mmol/L(200~239 mg/dl)或 LDL-C 3.37~4.12mmol/L(130~159 mg/dl)为边缘升高,TC≥6.22 mmol/L(240 mg/dl)或 LDL-C≥4.14 mmol/L(160mg/dl)为升高。HDL-C<1.04 mmol/L(40 mg/dl)为减低,1.04~1.53 mmoL/L(40~59 mg/dl)为正常,≥1.55 mmol/L(60 mg/dl)为理想水平。此标准与国际相关标准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危险性评估 心肌缺血 流行病学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老年人高血压的流行病学 被引量:172
8
作者 王薇 赵冬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6-247,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老年人 高血压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11省市队列人群心血管病发病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38
9
作者 吴兆苏 姚崇华 +5 位作者 赵冬 吴桂贤 王薇 刘静 曾哲淳 王文化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8,共4页
探讨我国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病发病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前瞻队列研究方法,对11省市自然人群(35~64岁)共27 527人于1992年进行基线危险因素调查后每年年终进行一次面对面随访,共3年。对在随... 探讨我国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病发病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前瞻队列研究方法,对11省市自然人群(35~64岁)共27 527人于1992年进行基线危险因素调查后每年年终进行一次面对面随访,共3年。对在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进行登记并在个体水平上对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病发病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心血管病发病率与危险因素水平相关,其中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病相关最显著;(2)总胆固醇与缺血型脑卒中呈正相关而与出血型脑卒中呈"U"型相关;(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男女两性心血管病预测因素不尽相同。结论我国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普遍存在,主要是高血压、吸烟和高血糖。心血管病发病与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其特征对人群防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发病率 危险因素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35~64岁人群血压水平与10年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47
10
作者 王薇 赵冬 +6 位作者 刘静 孙佳艺 吴桂贤 曾哲淳 刘军 秦兰萍 吴兆苏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30-734,共5页
目的 探讨我国 35~ 6 4岁人群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关系 ,为《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修订工作提供流行病学数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对 1992年建立的 11省市 35~ 6 4岁队列人群共 3172 8人的基线血压水平和 1... 目的 探讨我国 35~ 6 4岁人群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关系 ,为《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修订工作提供流行病学数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对 1992年建立的 11省市 35~ 6 4岁队列人群共 3172 8人的基线血压水平和 1992~ 2 0 0 2年发生的心血管病 (包括冠心病和脑卒中 )事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以血压 110~ 119/ 75~ 79mmHg(1mmHg =0 133kPa)为对照 ,血压在 12 0~ 12 9/ 80~ 84mmHg时 ,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加了 1倍 (RR =2 0 9) ;血压在 14 0~ 14 9/90~ 94mmHg时 ,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加了 2倍以上 (RR =3 2 3) ;当血压≥ 180 / 110mmHg时 ,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加了 10倍以上 (RR =11 81)。 (2 )与理想血压相比 ,2级高血压时 ,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的危险是理想血压组的 2 3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分别是理想血压组的 4 9倍和 11 7倍。 (3)在总的心血管病事件中 ,36 1%可归因于高血压 ;其中 4 4 0 %的急性脑卒中事件和 2 3 7%的急性冠心病事件可归因于高血压。 (4 )不同血压水平时 ,随着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 ,10年心血管病发病的综合危险增加。结论 血压水平从 110 / 75mmHg开始 ,随着血压水平的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35~64岁人群 血压水平 心血管病 发病危险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1984~1997年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变化趋势(中国MONICA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151
11
作者 赵冬 吴兆苏 +2 位作者 王薇 姚丽 周美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人群 1984~ 1997年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变化趋势的方向、强度以及在不同性别、年龄人群中的特点。方法 采用北京地区心血管病人群监测 (MONICA研究 )及后续研究的资料 ,按年度、性别、年龄分别计算急性冠心病事件...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人群 1984~ 1997年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变化趋势的方向、强度以及在不同性别、年龄人群中的特点。方法 采用北京地区心血管病人群监测 (MONICA研究 )及后续研究的资料 ,按年度、性别、年龄分别计算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粗率和 (或 )年龄标化率 ;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计算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的年平均变化率和统计学显著性。结果  1984~ 1993年北京地区急性冠心病事件标化发病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2 3 %。 1984~ 1997年急性冠心病事件标化发病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1 7%男性的年平均增长率大于女性。研究初期和研究末期相比 ,多数年龄组发病率有所增加 ,其中男性 70~ 74岁组每 10万人群发病率的绝对增加幅度最大 ,率差为 13 2 /10万。女性5 5~ 5 9岁以上各年龄组的发病率都有所上升 ,除 65~ 69岁外 ,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结论 北京地区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应加强北京地区人群冠心病预防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心病事件 发病率 冠心病 MONICA方案
原文传递
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趋势及决定因素的人群监测(中国MONICA方案) Ⅲ.危险因素水平与心血管病的联系 被引量:131
12
作者 吴兆苏 姚崇华 +5 位作者 赵冬 吴桂贤 王薇 刘静 曾哲淳 吴英恺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我国人群心血管病事件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危险因素强度和结构之间的联系。方法对中国MONICA方案10年心血管病监测有关资料进行单因素相关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血清胆固醇水平是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的显著预测因素,... 目的探讨我国人群心血管病事件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危险因素强度和结构之间的联系。方法对中国MONICA方案10年心血管病监测有关资料进行单因素相关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血清胆固醇水平是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的显著预测因素,但对冠心病死亡率无明显预测作用;(2)舒张压水平是脑卒中事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显著预测因素;(3)采用多元回归建立的预测模型效果不尽理想;(4)人群危险因素水平趋势与疾病率趋势无显著一致性。结论中国MONICA方案生态学研究结果较客观地揭示了危险因素水平与心血管病事件率之间的联系,但在探讨前者对后者的预测作用方面有较大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监测 MONICA方案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2740人的血压水平10年(1992-2002)变化情况 被引量:130
13
作者 孙佳艺 赵冬 +5 位作者 王薇 刘静 吴桂贤 王文化 李岩 吴兆苏 《高血压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人群个体血压水平10年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于1992年对北京大学社区和首钢地区35-64岁人群,进行了基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持续10年对心血管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随访。在2002年对相同人群再次...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人群个体血压水平10年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于1992年对北京大学社区和首钢地区35-64岁人群,进行了基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持续10年对心血管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随访。在2002年对相同人群再次进行了危险因素调查,对两次调查结果中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10年间平均收缩压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持续增加;平均舒张压水平在55岁以前呈上升变化,在55-64岁组呈轻度下降;(2)1992年与2002年相同年龄组间比较(例如1992年45-54岁与2002年45-54岁),平均收缩压水平、平均舒张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增加;(3)10年间总的高血压患病率南27.6%增加到48.8%,55-64岁组高血压患病率最高,35-44岁组高血压患病率增加的幅度最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在全部高血压患者中所占比例随年龄的增长明显增加,65-岁组的ISH所占比例最高,达61.8%;(4)1992年血压在120/80mmHg以下、120-129/80-84mmHg、130-139/85-89mmHg3个亚组的人群到2002年成为高血压患者的比例分别为22.2%、44.7%和64.3%。结论收缩压和舒张压随年龄的增长呈现不同的变化;目前45-64岁年龄组人群的平均收缩压水平、平均舒张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均较10年前45-64岁年龄组人群高;随年龄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 高血压患者 患病率 血压水平 收缩压 舒张压 年龄组 比例 结论 北京大学
下载PDF
中国35~64岁人群胆固醇水平与10年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33
14
作者 王薇 赵冬 +5 位作者 刘静 曾哲淳 孙佳艺 刘军 秦兰萍 吴兆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讨我国35~64岁人群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与心血管病(包括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急性脑卒中事件)发病危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64岁队列人群共30384人的基线TC水平和1992—2002年发生的急性... 目的探讨我国35~64岁人群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与心血管病(包括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急性脑卒中事件)发病危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64岁队列人群共30384人的基线TC水平和1992—2002年发生的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急性脑卒中事件的关系进行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TC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以TC<3.64MMOL/L(140MG/DL)组为对照,随着TC水平的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呈持续增加变化。(2)TC水平与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病的关系有所差别: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病危险从TC很低水平(<3.64MMOL/L)开始,随着TC水平的增加呈持续上升的变化;而出血性脑卒中事件与TC水平的关系缺乏一致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TC<5.72MMOL/L(220MG/DL)相比,TC≥5.72MMOL/L时急性冠心病发病危险增加74%(RR=1.743,P<0.01),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增加12%(RR=1.119,P>0.05)。(3)在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中,5.9%可归因于高TC血症;其中11.7%的急性冠心病事件和2.9%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可归因于高TC血症。(4)不同TC水平时,随着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10年心血管病发病的绝对危险增加。结论从TC低水平<3.64MMOL/L(140MG/DL)开始,随着TC水平的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持续上升。应该加强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以减少心血管病的综合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脑血管意外 胆固醇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水力条件对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4
15
作者 王世和 王薇 俞燕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9-362,共4页
在自行建造的人工湿地模型上 ,通过对污水厂初沉出水的实际处理试验 ,详细测定并分析了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水深等对人工湿地中SS ,COD ,NH4+ N ,TP去除效果的影响及其规律 ,探明了各自的净化机理 ,提出了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最佳运... 在自行建造的人工湿地模型上 ,通过对污水厂初沉出水的实际处理试验 ,详细测定并分析了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水深等对人工湿地中SS ,COD ,NH4+ N ,TP去除效果的影响及其规律 ,探明了各自的净化机理 ,提出了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最佳运行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水力条件 运行特性
下载PDF
中国11省市队列人群危险因素与不同类型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比较 被引量:119
16
作者 王薇 赵冬 +6 位作者 孙佳艺 王文化 成君 刘军 秦兰萍 刘飒 吴兆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33-1137,共5页
目的描述在中国35~64岁人群中,不同类型心血管病(包括急性冠心病事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病的特点。比较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和脑卒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病危险的关系。方法以中国... 目的描述在中国35~64岁人群中,不同类型心血管病(包括急性冠心病事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病的特点。比较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和脑卒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病危险的关系。方法以中国多省市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数据为基础,该队列由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64岁27249人和1996年到1999年又加入的3129人所组成,共30378人。本研究基线危险因素水平和1992—2003年期间发生的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和脑卒中)事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急性冠心病事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和急性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累积人年发病率分别为114/100000、209/100000和73/100000。(2)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病的亚组人群基线时有84%~89%的人伴有1个或1个以上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高于无心血管病的亚组人群(64.7%,P<0.01)。(3)危险因素对不同类型心血管病发病的影响及作用强度有所差别:对冠心病发病危险的影响因素根据强度依次为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的影响因素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吸烟和肥胖;对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的独立影响因素只有高血压。结论在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中,不同的危险因素对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作用存在差别。我国人群不同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将影响不同类型心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意外 危险因素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黄酮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07
17
作者 蔡健 华景清 +1 位作者 王薇 周翠英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82-85,共4页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活性物质,并具有特殊的保健及疗效功能。本文阐述了黄酮的提取方法,包括热水提取法、碱液提取法、丙酮提取法、乙醇浸提法、微波萃取法、超声波法、酶解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超滤法等方法,从而为黄酮类化合物在各行...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活性物质,并具有特殊的保健及疗效功能。本文阐述了黄酮的提取方法,包括热水提取法、碱液提取法、丙酮提取法、乙醇浸提法、微波萃取法、超声波法、酶解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超滤法等方法,从而为黄酮类化合物在各行业的应用开辟了一条可靠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 提取工艺 热水提取法 碱液提取法 丙酮提取法 乙醇浸提法 微波萃取法 超声波法
下载PDF
河流廊道与生态修复 被引量:74
18
作者 王薇 李传奇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6-58,共3页
河流生态系统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损害已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受损河流的生态修复研究和实践日益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在此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河流廊道的空间结构和生态功能,介绍了河流生态修复的概念与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对发... 河流生态系统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损害已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受损河流的生态修复研究和实践日益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在此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河流廊道的空间结构和生态功能,介绍了河流生态修复的概念与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对发达国家的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我国河流修复的一些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河流生态修复的现状,指出为做好河流生态修复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河流修复方法、应用技术、示范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廊道 生态功能 生态修复
下载PDF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10年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分析 被引量:97
19
作者 赵冬 李翠芬 +5 位作者 王薇 刘静 曾哲淳 王文化 孙佳艺 吴兆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30-733,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35-64岁人群正常高值血压(采用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新的定义)的分布特点、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10年心血管病发病危险。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对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64岁队列研究共30378人基线时血压水... 目的探讨中国35-64岁人群正常高值血压(采用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新的定义)的分布特点、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10年心血管病发病危险。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对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64岁队列研究共30378人基线时血压水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布及10年发生心脑血管病事件(包括冠心病和脑卒中)危险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中国35-64岁人群中正常高值血压的现患率为32.2%,其中男性为34.2%,女性为30.2%。(2)正常高值血压人群,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在正常高值范围者最多(45.0%),其次为仅收缩压在正常高值范围者(34.9%),舒张压在正常高值者最少(20.1%)。(3)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平均水平高于正常血压人群。(4)调整年龄、性别和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后,与正常血压者相比,基线血压在正常高值范围者10年冠心病事件的发病风险增加31%,脑卒中事件的发病风险增加49%,总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病风险增加44%。结论正常高值血压者心血管病发病危险高于正常血压者,应加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高血压及心脑血管事件的早期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发病率
下载PDF
我国绿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2
20
作者 李子双 廉晓娟 +2 位作者 王薇 赵同凯 李洪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35-1140,共6页
绿肥种植具有提供养分、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提供饲草、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以及节能减耗等作用,在我国传统农业中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我国绿肥种质资源丰富,主要有豆科(Leguminosae)、禾本科(Gramineae)、十字花科(Brassi... 绿肥种植具有提供养分、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提供饲草、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以及节能减耗等作用,在我国传统农业中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我国绿肥种质资源丰富,主要有豆科(Leguminosae)、禾本科(Gramineae)、十字花科(Brassicaceae)和菊科(Compositae)等。绿肥应用模式主要包括间套作、轮作、肥饲兼用型绿肥牧草生产以及果园绿肥种植模式,而且由于我国的气候类型与农作物的种植模式不同,各种模式的区域分布不同。本文通过对我国绿肥种质资源、绿肥应用模式和绿肥效应研究进行总结阐述,指出我国绿肥未来发展方向:加强现有绿肥种质资源的引入与保存,扩大品种资源的储备与利用;大力发展绿肥的产业化研究;加强绿肥效应评价与分析方面的研究,全面发展绿肥的肥饲综合利用价值,为绿肥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种质资源 绿肥栽培模式 绿肥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