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21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蔡江南 刘海涛 +2 位作者 毕东敏 王英曼 许志远 《湖南中医杂志》 2017年第2期46-48,共3页
目的:观察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采用胸腔内置入引流管的方法,将胸腔积液放净后,对照组用顺铂20~30mg/m2胸腔内化疗,治疗组在... 目的:观察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采用胸腔内置入引流管的方法,将胸腔积液放净后,对照组用顺铂20~30mg/m2胸腔内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口服,两组均每周化疗1次,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胸腔积液的变化、主要症状积分、卡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在胸水疗效、临床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联合顺铂可使肺癌恶性胸腔积液得到有效控制,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积液 中西医结合疗法 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 顺铂
原文传递
^(18)F-FES PET/CT检查对乳腺癌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朱湘 王英曼 +2 位作者 宋秀宇 王健 徐文贵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以16α-[18F]-17β-雌二醇(18F-FES)为显像剂的PET/CT检查在乳腺癌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13例(乳腺癌组),雌激素受体(ER)阳性11例,其中5例接受内分泌治疗(口服他莫昔芬)、6例未接受内分泌治疗;乳腺良... 目的探讨以16α-[18F]-17β-雌二醇(18F-FES)为显像剂的PET/CT检查在乳腺癌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13例(乳腺癌组),雌激素受体(ER)阳性11例,其中5例接受内分泌治疗(口服他莫昔芬)、6例未接受内分泌治疗;乳腺良性结节患者3例(良性结节组),ER均阳性;另选女性健康志愿者1例。健康志愿者仅行18F-FES PET/CT检查,观察代谢分布;乳腺癌组及良性结节组分别行18F-FES、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全身检查,分析病灶数及18F-FES、18F-FDG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结果18F-FES在健康志愿者体内被肝脏摄取并代谢,经胆道、肠道排泄。乳腺癌组及良性结节组18F-FES PET/CT显像结果提示ER阳性12例,经病理证实分别为乳腺癌9例、乳腺良性结节3例;ER阴性4例,经病理证实均为乳腺癌患者。两组18FFDG PET/CT显像结果提示ER阳性12例,经病理证实均为乳腺癌患者;ER阴性4例,经病理证实分别为乳腺癌1例和乳腺良性结节3例。6例ER阳性且未经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8F-FES的SUVmax高于18F-FDG(P<0.01)。5例ER阳性经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18F-FES、18F-FDG的SU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ER阴性的乳腺癌患者未见18F-FES摄取,而18F-FDG显示阳性病灶。3例ER阳性的乳腺良性结节患者PET/CT显像可见18F-FES摄取而18F-FDG未见明显摄取。结论以18F-FES为显像剂的PET/CT可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及疗效评估,结合18F-FDG PET/CT显像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16α-[18F]-17β-雌二醇 氟代脱氧葡萄糖 雌激素受体 内分泌治疗
下载PDF
抗黑色素瘤药物异甘草素对酪氨酸酶抑制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庞得全 王英曼 +1 位作者 郑维国 戴云飞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药物异甘草素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酶抑制动力学方法,研究异甘草素对酪氨酸酶单酚酶和二酚酶的抑制作用和抑制动力学,研究甘草素对黑色素瘤细胞A375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异甘草素对单酚酶和二酚酶都有良...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药物异甘草素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酶抑制动力学方法,研究异甘草素对酪氨酸酶单酚酶和二酚酶的抑制作用和抑制动力学,研究甘草素对黑色素瘤细胞A375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异甘草素对单酚酶和二酚酶都有良好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11.22±0.92)μM和(48.53±4.75)μM,且异甘草素是一种可逆的竞争型酪氨酸酶二酚酶抑制剂,抑制常数Ki为(12.14±0.54)μM。异甘草素能显著抑制黑色素瘤细胞A375的生长,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含量不断降低。结论异甘草素是良好的酪氨酸酶抑制剂,能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素 酪氨酸酶 黑色素瘤 抑制
下载PDF
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8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英曼 张海霞 陈乃耀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273-1274,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性 药物疗法 阿糖胞苷 羟基脲
下载PDF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刘蕊 范宁建 +3 位作者 王英曼 宋洁 张岩 聂秋明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2年第4期424-427,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硼替佐...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及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伊班膦酸钠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疼痛评分、卡诺夫斯凯计分(KPS)、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缓解率为95.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KPS评分明显改善,疼痛评分、ALP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患者的KPS评分、疼痛评分和ALP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10/40),略低于对照组的37.5%(15/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伊班膦酸钠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能有效缓解患者骨痛,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复方苦参注射液 伊班膦酸钠 骨痛
下载PDF
VTCP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2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艳玲 杜志刚 +3 位作者 王英曼 高峰 朱梦波 陈乃耀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9-130,共2页
目的比较VDCP及VTCP化疗方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方法68例患者分为VDCP组(26例)和VTCP组(42例)。VDCP组使用VDCP方案化疗,VTCP组使用VTCP方案化疗。结果2组缓解率和总有效率、缓解所需疗程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 目的比较VDCP及VTCP化疗方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方法68例患者分为VDCP组(26例)和VTCP组(42例)。VDCP组使用VDCP方案化疗,VTCP组使用VTCP方案化疗。结果2组缓解率和总有效率、缓解所需疗程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VTCP组药物的副作用、心肌毒性比VDCP组明显减轻。结论2组化疗方案中的吡喃阿霉素代替柔红霉素,组成VTCP方案显效反应快,心肌毒性作用不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VTCP方案 心肌毒性
原文传递
卡巴胆碱对烫伤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瑞刚 赵春香 +5 位作者 程爱斌 石秋艳 何喜 周杰平 王英曼 王大力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3期332-334,共3页
目的研究卡巴胆碱对烫伤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测定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 目的研究卡巴胆碱对烫伤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测定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烫伤后15min、1h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4h后实验组可明显降低HR(P<0.05或<0.01),提升MAP、LVSP(P<0.05或<0.01),但对LVEDP无影响(P>0.05)。结论卡巴胆碱能改善烫伤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有助于烫伤后休克及并发症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巴胆碱 烫伤休克 血流动力学 大鼠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UL4 B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刘蕊 王英曼 +2 位作者 张海霞 闫振宇 肖彦莉 《中国综合临床》 2016年第9期780-78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泛素连接酶CUL4B mRNA的表达和血清IL6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相对定量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6例MM患者和40例非血液肿瘤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UL4B基因及血清IL6...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泛素连接酶CUL4B mRNA的表达和血清IL6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相对定量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6例MM患者和40例非血液肿瘤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UL4B基因及血清IL6的表达情况。结果 MM组CUL4B mRNA相对表达量为3.455(2.098,4.768),MM组IL6高于对照组[23.985(23.015,26.878)、6.205(5.405,10.21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262,P=0.000),临床分期为Ⅰ、Ⅱ、Ⅲ期MM患者 CUL4B mRNA 表达水平分别为2.424(1.881,3.583)、3.594(2.093,5.738)、4.300(2.928,7.272),IL6分别为23.115(22.723,23.568)、23.630(22.860,26.625)、26.350(24.995,30.550) ng/L,随着临床分期增加,CUL4B mRNA和IL6水平呈递增趋势( P均<0.05)。 MM患者CUL4B mRNA表达水平治疗后低于治疗前[1.665(1.420,2.298)、3.455(2.098,4.768) n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955,P=0.000), IL6治疗后低于治疗前[15.160(11.705,17.195)、23.985(23.015,26.878)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7.981,P=0.000)。 MM患者CUL4B与IL6相关( r=0.386,P=0.008)。结论检测CUL4B和IL6对MM 患者的临床分期、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杨美荣 宋洁 +3 位作者 张嵩 张海霞 王英曼 闫振宇 《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9期-,共4页
目的 探讨引起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470例慢性HBV感染合并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29.1%(1... 目的 探讨引起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470例慢性HBV感染合并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29.1%(137/470).多因素分析影响感染因素如下:住院时间(OR=27.824,95%CI7.187~98.386)、侵入性操作史(OR=17.201,95% CI4.245~71.303)、并发症(OR=2.138,95% CI1.030~4.377)、预防性应用抗生素(OR=2.741,95% CI1.816~4.010)、饮酒史(OR=34.248,95% CI 13.045 ~ 82.328)、血清白蛋白低(OR=17.258,95% CI6.242~53.162)、PCR-HBVDNA定量(OR=4.859,95%CI3.214~7.625)、白细胞低(OR=4.271,95% CI1.520~ 12.157)、胆碱酯酶低(OR=2.761,95% CI 1.523~3.787)、抗病毒药物(OR=0.128,95% CI0.041 ~0.375)(P均<0.05).结论 引起慢性HBV感染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史、出现并发症、白细胞低、低蛋白血症、胆碱酯酶低下、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应用激素、高PCR-HBVDNA定量、饮酒是影响慢性HBV感染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用抗病毒药物是有效预防慢性HBV感染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院内感染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STI 571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晴 陈乃耀 +4 位作者 赵辉 王大力 闫振宇 张海霞 王英曼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519-522,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单独应用及与其受体抑制剂STI 571联合应用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行的影响,以探讨PDGF及STI 571对MSCs变化的影响,为评估MSCs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胞划痕的方法观察不同时间点MSCs的...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单独应用及与其受体抑制剂STI 571联合应用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行的影响,以探讨PDGF及STI 571对MSCs变化的影响,为评估MSCs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胞划痕的方法观察不同时间点MSCs的迁移情况。结果 PDGF单独应用及与STI 571联合应用对MSCs迁移的影响,单用PDGF组(EG1)较对照组迁移快;PDGF及STI 571二者联合应用组(EG2)迁移较单用PDGF组慢。结论①PDGF可以促进MSCs迁移。②联合应用PDGF与STI 571可以抑制MSCs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STI 571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迁移
原文传递
STI571联合三氧化二砷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及Caspase-3、Bcl-xL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乃耀 汪静 +5 位作者 王雪明 张海霞 闫振宇 王英曼 张嵩 闫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882-886,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STI571单独应用及与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联合应用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及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bcl-xL mRNA表达的影响。用MTT法检测各组K562细胞在药物作用各时间点(24、48、72小时)的OD值,以评估药物... 本研究旨在探讨STI571单独应用及与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联合应用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及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bcl-xL mRNA表达的影响。用MTT法检测各组K562细胞在药物作用各时间点(24、48、72小时)的OD值,以评估药物对细胞增殖的作用;AnnexinV/PI荧光标记法检测K562细胞的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K562细胞caspase-3、bcl-xL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STI571单独应用及与As2O3联用均可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各实验组的OD值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各时间点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各实验组均在72小时时OD值降低最明显。在同一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较,各实验组的OD值均逐渐降低(p<0.05),其中实验5组下降最明显。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对照组的凋亡率随着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变化;各实验组的凋亡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各时间点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以72小时时上升最为明显;在同一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较,各实验组的凋亡率均逐渐上升(p<0.05),其中以实验5组的凋亡率上升最明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bcl-xL mRNA的表达减弱,出现了2-ΔΔCT值的减小,且减小程度实验3组大于实验2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caspase-3 mRNA的表达增强,出现了2-ΔΔCT值的增大,且增大的程度实验3组大于实验2组(p<0.05)。结论:STI571单独应用时能够抑制K562细胞增殖,加速其凋亡。STI571联合As2O3对K562细胞抑制增殖及加速凋亡的作用加强。两药联合后Caspase-3 mRNA的表达较STI571单独应用时增强而bcl-xL mRNA的表达减弱。影响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bcl-xL mRNA的表达,可能是As2O3与STI571联合抗白血病细胞产生协同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571 三氧化二砷 K562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美荣 张海霞 +1 位作者 王英曼 陈乃耀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16-117,共2页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基因多态性 心脑血管病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
13
作者 王英曼 《黑龙江医学》 2006年第11期872-873,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护理方案的可行性,探讨早期康复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在临床中选择4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排除合并严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休克及心力衰竭。随机分为两组,1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案;另...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护理方案的可行性,探讨早期康复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在临床中选择4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排除合并严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休克及心力衰竭。随机分为两组,1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案;另1组为康复组,采用针对每位患者的实际病情制订康复护理方案,通过两组方案的实施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康复的效果。结果康复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住院天数缩短,总运动时间延长,加快了康复时间,并有效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计划,安全、有效,能加快患者的体力和心理状态的恢复,增强病人的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更快恢复工作或进行社会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康复护理 研究
下载PDF
以特殊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恶性淋巴瘤
14
作者 张海霞 王英曼 陈乃耀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7-518,共2页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首发症状
原文传递
发热、间断意识障碍
15
作者 张海霞 陈乃耀 王英曼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5-116,共2页
病历摘要患者男,44岁,主因"发热、间断意识障碍4 d,加重伴晕厥10 h"于2010年11月4日收住我院神经内科。患者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7.5℃,伴食欲减退、乏力。同时家人发现其间断性反应迟钝,言语不利,一过性神智恍惚,持续约1 m... 病历摘要患者男,44岁,主因"发热、间断意识障碍4 d,加重伴晕厥10 h"于2010年11月4日收住我院神经内科。患者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7.5℃,伴食欲减退、乏力。同时家人发现其间断性反应迟钝,言语不利,一过性神智恍惚,持续约1 min,无肢体活动障碍。10 h前突然出现晕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 发热 肢体活动障碍 神经内科 食欲减退 反应迟钝 言语不利 间断性
下载PDF
HA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陈乃耀 王英曼 +1 位作者 张海霞 柴铁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03-504,共2页
目的探讨HA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随访分析 2 6例老年人ANLL应用HA方案治疗的完全缓解 (CR)率、生存期及药物的毒副作用。并与同期使用小剂量阿糖胞苷 (LDAra C)治疗 2 1例老年人ANLL进行比... 目的探讨HA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随访分析 2 6例老年人ANLL应用HA方案治疗的完全缓解 (CR)率、生存期及药物的毒副作用。并与同期使用小剂量阿糖胞苷 (LDAra C)治疗 2 1例老年人ANLL进行比较。结果HA方案化疗组CR率为 4 2 .3% ,总有效为 5 0 % ,CR后巩固治疗者生存期明显长于CR后未再继续化疗者 (t=3.0 5 0 5 ,P <0 .0 5 )。LDAra C组CR率为 14 .3% ,总有效率为 2 3.8%。两组CR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χ2 =4 .36 ,P <0 .0 5 )。两种治疗方案的骨髓抑制率和治疗相关死亡无显著性差异 (χ2 =0 .6 1,P>0 .0 5 )。结论HA方案可作为目前较理想的一线联合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老年人 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联邦他唑仙治疗血液病并发感染的疗效观察
17
作者 王艳玲 王英曼 朱玉玲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323-324,共2页
①目的评价联邦他唑仙对治疗血液病并发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②方法对30例血液疾病并发感染患者采用联邦他唑仙治疗。③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80.8%。细菌总清除率为77.3%,不良反应率低。④结论联邦他唑仙可作为免疫力低下患者并发感染的... ①目的评价联邦他唑仙对治疗血液病并发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②方法对30例血液疾病并发感染患者采用联邦他唑仙治疗。③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80.8%。细菌总清除率为77.3%,不良反应率低。④结论联邦他唑仙可作为免疫力低下患者并发感染的经验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感染 联邦他唑仙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天地欣胸腔内注射治疗老年恶性胸腔积液40例
18
作者 王英曼 李向民 张海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胸腔内注射治疗 恶性胸腔积液 天地欣 老年 常见并发症 恶性肿瘤 呼吸困难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不同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19
作者 陈乃耀 柴铁 +1 位作者 王英曼 张海霞 《中国现代医药科技》 2003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针对老年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治疗方法及化疗剂量选择意见不一,我们探讨了HA方案及小剂量阿糖胞苷(LDAra-C)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随访分析了47例老年人ANLL应用HA及LDAra-C方案的治疗情况,统计其完全缓解(CR)率、... 目的:针对老年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治疗方法及化疗剂量选择意见不一,我们探讨了HA方案及小剂量阿糖胞苷(LDAra-C)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随访分析了47例老年人ANLL应用HA及LDAra-C方案的治疗情况,统计其完全缓解(CR)率、缓解持续时间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结果:CR率:HA方案治疗组26例,CR11例,CR率为42.3%,LDAra-C方案治疗组21例,CR3例,CR率为14.3%。两组比较,CR率差异有显著性(X^2=4.36,P<0.05)。两种治疗方案的骨髓抑制率(X^2=0.61,P>0.05)和治疗相关死亡(X^2=0.61,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A方案治疗老年人ANLL的CR率高于LDAra-C,药物毒性无明显增加。HA方案可作为目前较理想的一线联合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老年人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化疗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UL4A表达及意义
20
作者 刘蕊 王英曼 +2 位作者 张海霞 闫振宇 陈乃耀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6-77,共2页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UL4A mRNA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相对定量法检测38例MM患者(MM组)和20例非血液肿瘤患者(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CUL4A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MM组骨髓单个核细胞CUL4A ...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UL4A mRNA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相对定量法检测38例MM患者(MM组)和20例非血液肿瘤患者(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CUL4A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MM组骨髓单个核细胞CUL4A 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增加(P<0.05)。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UL4A mRNA相对表达量与临床分期、血清β2-MG水平相关(P均<0.05),与性别、年龄、免疫学分型不相关(P均>0.05)。治疗有效的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UL4A mRNA相对表达水平低于治疗无效患者(P=0.003)。结论 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UL4A mRNA表达上调可能是促进MM发展的因素之一,检测CUL4A可以为MM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泛素连接酶 CUL4A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