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与BMI、睡眠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1
作者 陆悦 黎佳思 +7 位作者 周书 吴汶 陈超 谷正盛 殷歌 孙瑞 王若儒 毕晓莹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研究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睡眠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心理门诊就诊的119例抑郁障碍患者。按照病人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得... 目的:研究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睡眠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心理门诊就诊的119例抑郁障碍患者。按照病人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得分分为轻度躯体化组(n=75)与中重度躯体化组(n=44)。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PHQ-1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对所有被试进行评估。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BMI、睡眠和认知功能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躯体化症状与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BMI[(21.70±3.09)kg/m 2,(23.31±3.51)kg/m 2]、PSQI总分[(12.56±4.37)分,(14.37±3.72)分]、睡眠质量[(1.87±0.86)分,(2.21±0.80)分]、睡眠障碍[(1.24±0.59)分,(1.65±0.53)分]及日间功能障碍[(2.45±0.81)分,(2.77±0.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3~-2.133,均P<0.05),但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控制HAMD得分后,PHQ-15评分与PSQI总分、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MoCA中的语言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205~0.298,均P<0.05)。结论: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严重程度与BMI、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及语言功能密切相关,提示其可能在伴有躯体化的抑郁障碍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躯体化 睡眠质量 认知功能 体质量指数
原文传递
维生素D与认知功能 被引量:8
2
作者 殷歌 黎佳思 +4 位作者 范存秀 孙瑞 梁萌 王若儒 毕晓莹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7-372,共6页
认知障碍包括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到痴呆的多个临床过程,目前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尚无有效治疗方案,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因此寻找有效的干预手段显得至关重要。维生素D(Vitamin D,VitD)是人体... 认知障碍包括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到痴呆的多个临床过程,目前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尚无有效治疗方案,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因此寻找有效的干预手段显得至关重要。维生素D(Vitamin D,VitD)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元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除了参与钙磷代谢,还参与许多骨代谢外的生物学反应,包括一系列神经系统调控过程。多项研究表明VitD缺乏与认知功能下降有关,但目前对这种关联性的调节机制知之甚少,并且为了VitD的临床应用,仍需要解决VitD适用人群、用药剂量等问题,因此本文总结分析血清VitD水平对不同人群认知功能的影响、VitD干预性研究的进展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希望能为VitD治疗认知障碍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VitD缺乏与不同人群认知功能下降均相关,并且VitD能够通过减轻Aβ毒性、抗炎、抗氧化应激等多种机制改善认知功能,其补充疗法有望成为治疗认知障碍的重要手段,未来还需要大规模纵向队列研究来确定最佳给药剂量及疗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 认知 认知障碍 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原文传递
前庭性偏头痛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媛媛 王若儒 +2 位作者 孙旭 吴杭飞 黎佳思 《安徽医学》 2022年第2期237-240,共4页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临床医师发现一部分诊断为偏头痛的患者在病程中可以同时出现头晕症状,该症状既可以独立于偏头痛而发作,也可以和偏头痛的头痛症状同时出现。因此,在偏头痛的诊断基础上,陆续有学者提出了"偏头痛相关性头晕&quo...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临床医师发现一部分诊断为偏头痛的患者在病程中可以同时出现头晕症状,该症状既可以独立于偏头痛而发作,也可以和偏头痛的头痛症状同时出现。因此,在偏头痛的诊断基础上,陆续有学者提出了"偏头痛相关性头晕""偏头痛性头晕""偏头痛性前庭病"以及"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等概念,并逐渐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区别于偏头痛的独立疾病[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发病机制 治疗 进展
下载PDF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若儒 李媛媛 +2 位作者 黄韦华 孙旭 黎佳思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2期216-223,共8页
星形胶质细胞在促进突触形成和功能维持、调节中枢神经系统(CNS)血流、支持和滋养神经细胞、维持内环境稳态和血脑屏障功能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RAS)在CNS免疫反应、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产生... 星形胶质细胞在促进突触形成和功能维持、调节中枢神经系统(CNS)血流、支持和滋养神经细胞、维持内环境稳态和血脑屏障功能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RAS)在CNS免疫反应、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产生条件和生理功能不同,RAS可分为A1型和A2型,不同亚型的RAS在不同CNS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同作用。但RAS的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其在CNS疾病中的作用也存在争议。因此,深入研究RAS的调控靶点和通路、引导其有益的分型转化,对脑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炎性脱髓鞘疾病、癫痫、脑肿瘤等CNS疾病的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 保护作用 损伤作用
下载PDF
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致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媛媛 王若儒 +2 位作者 吴雄枫 黎佳思 丁素菊 《疑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749-750,共2页
患者,男,54岁,因“发作性头晕、左手乏力4个月余”于2020年11月26日入院。患者于2020年7月3日吃早饭时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晕伴左手乏力,持续1 min缓解,无头痛、耳鸣、视物旋转等。7月6日头颅MR提示右侧额叶异常信号,增强提示部分脑沟... 患者,男,54岁,因“发作性头晕、左手乏力4个月余”于2020年11月26日入院。患者于2020年7月3日吃早饭时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晕伴左手乏力,持续1 min缓解,无头痛、耳鸣、视物旋转等。7月6日头颅MR提示右侧额叶异常信号,增强提示部分脑沟强化(图1A)。头颅MRA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CA)M1段局限性重度狭窄(70%~80%),未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 大脑中动脉闭塞 侧支循环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体外人干细胞分化血小板研究进展
6
作者 黄韦华 王若儒 +1 位作者 顾海慧 钱宝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403-1408,共6页
血小板输注是临床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血小板采集难度大、使用成本高的特点,再加上献血者数量有限,使得其治疗开展受到很大限制。因此体外生成血小板的相关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体外生成血小板具有非供... 血小板输注是临床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血小板采集难度大、使用成本高的特点,再加上献血者数量有限,使得其治疗开展受到很大限制。因此体外生成血小板的相关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体外生成血小板具有非供体依赖性、无血小板抗原限制性、低同种异体免疫风险等优点。目前体外产生功能性血小板的效率较低,距离实现体外大量生成功能性血小板的最终目标还有很大距离。本文回顾了体外巨核细胞/血小板生成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巨核细胞/血小板的体外生成潜能,总结了目前基于人多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脂肪干细胞的血小板体外培养体系,探讨了体外生成血小板所面临的矛盾与困难,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作了理论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 体外实验 巨核细胞 人干细胞 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