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波动与重要事件 被引量:439
1
作者 施雅风 孔昭宸 +6 位作者 苏民 唐领余 富葆 姚檀栋 赵希涛 张丕远 施少华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1300-1308,共9页
根据70年代以来中国全新世孢粉及其他古植物、古动物、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岸带变化等多方面研究资料,推断中国全新世大暖期(Megathermal)出现于8。5—3ka BP,延续达5.5ka,其间有多次剧烈的气候波动与寒冷事件。8.5—7.2ka B... 根据70年代以来中国全新世孢粉及其他古植物、古动物、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岸带变化等多方面研究资料,推断中国全新世大暖期(Megathermal)出现于8。5—3ka BP,延续达5.5ka,其间有多次剧烈的气候波动与寒冷事件。8.5—7.2ka BP为不稳定的暖、冷波动阶段,伴随着降水增加和植被带的北迁西移。新石器文化的迅速发展。7.2—6ka BP为稳定的暖湿阶段,即大暖期的鼎盛阶段(Megathemal Maximum)。夏季风降水及新疆与蒙古,北方降水显著增加,植被空前繁茂,为仰韶文化的盛期。6—5ka BP是气候波动剧烈,环境较差的阶段,出现强降温事件,影响文化发展。5ka BP后,气候和环境较前改善,文化遗址数量猛增。4.0ka BP左右,气候一度恶化,出现大洪水灾害,此后直到3ka BP左右气候仍相当暖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大暖期 气候波动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评估(I):中国气候与环境变化及未来趋势 被引量:307
2
作者 秦大河 丁一汇 +11 位作者 苏纪兰 任贾文 绍武 伍荣生 杨修群 苏民 刘时银 董光荣 卢琦 黄镇国 杜碧兰 罗勇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5年第1期4-9,共6页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全球气候与环境的重大变化对中国的气候与环境演变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来自气候、环境、海洋和经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和学者对中国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及其对自然生态系...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全球气候与环境的重大变化对中国的气候与环境演变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来自气候、环境、海洋和经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和学者对中国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及其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部门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对策。本文主要阐述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做出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环境演变 未来趋势 中国
下载PDF
中新世以来我国季风-干旱环境演化与青藏高原的生长 被引量:200
3
作者 安芷生 张培震 +13 位作者 二七 苏民 强小科 李力 宋友桂 常宏 刘晓东 周卫健 刘卫国 曹军骥 李小强 沈吉 刘禹 艾莉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8-693,共16页
根据中国北方地质、生物和构造记录与南海及全球记录的对比研究,讨论了中国中新世以来季风-干旱环境与青藏高原阶段性生长耦合演化的关系。研究认为,在研究季风环境的同时,应加强我国季风-干旱环境整体系统变迁及其动力学的研究。
关键词 季风-干旱环境 青藏高原生长
下载PDF
中国湖泊的数量、面积与空间分布 被引量:207
4
作者 马荣华 杨桂山 +8 位作者 段洪涛 姜加虎 苏民 冯学智 李爱农 孔繁翔 薛滨 吴敬禄 李世杰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4-401,共8页
以11004景/幅CBERSCCD和LandsatTM/E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参照GoogleEarth影像及其他文献资料,在6843幅1:10万和1:5万地形图(DRG)、1:25万地形图部分图层数据(DLG)的支持下,制定了湖泊边界判译原则,经过遥感判译、野外考察、室内... 以11004景/幅CBERSCCD和LandsatTM/E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参照GoogleEarth影像及其他文献资料,在6843幅1:10万和1:5万地形图(DRG)、1:25万地形图部分图层数据(DLG)的支持下,制定了湖泊边界判译原则,经过遥感判译、野外考察、室内校正、专家咨询、数据校正和成果确定等技术环节,确定全国目前共有1.0km2以上的自然湖泊2693个,分布在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面积81414.6km2,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9%.近30年来,全国新生和新发现面积大于1.0km2的湖泊分别共有60个和131个,原面积大于1.0km2的湖泊消失243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湖泊 数量 面积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中国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61
5
作者 苏民 张振克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79-587,共9页
综合分析了 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研究的新进展 ,着重对湖泊沉积记录与亚洲古季风变迁、青藏高原隆升的湖泊沉积记录、高分辨率湖泊钻探研究、盐湖沉积与环境演变、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湖泊响应、现代湖泊生物地球化学... 综合分析了 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研究的新进展 ,着重对湖泊沉积记录与亚洲古季风变迁、青藏高原隆升的湖泊沉积记录、高分辨率湖泊钻探研究、盐湖沉积与环境演变、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湖泊响应、现代湖泊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扼要综述 ,指出今后中国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研究的主要内容 ,包括湖泊沉积环境指标与气候要素关系的定量研究、高分辨率环境演化时间序列与空间分异规律、现代湖泊沉积动态过程与环境、中国第四纪湖泊数据库与全球变化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 环境演变 中国 PAGES 时间序列
原文传递
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变化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170
6
作者 秦大河 丁一汇 +8 位作者 绍武 苏民 董光荣 林而达 刘春蓁 佘之祥 孙惠南 守荣 伍光和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14-319,共6页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过程与未来可能变化趋势是科学界面对的一大难题 ,正确认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与变化趋势 ,是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 ,是正确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的重要科学基础。依托中...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过程与未来可能变化趋势是科学界面对的一大难题 ,正确认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与变化趋势 ,是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 ,是正确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的重要科学基础。依托中国科学院牵头完成的《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研究成果 ,介绍了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的主要特征与基本事实 ,主要强调近 5 0年来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在西部生态环境演变中的重要作用 ;指出未来的气候与环境变化对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提出了西部地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指出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必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 ,特别强调要强化对西部地区的科学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生态环境变化 气候变暖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风浪作用下太湖悬浮态颗粒物中磷的动态释放估算 被引量:152
7
作者 范成新 张路 +3 位作者 秦伯强 苏民 胡维平 张琛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60-768,共9页
用振荡试验方法模拟了不同风速对太湖沉积物扰动产生的悬浮颗粒物(SPM)量,研究了SPM中磷的物化形态转化和生物矿化衰减过程,定量估算了动力扰动作用下,SPM中磷转化对太湖磷负荷贡献,结果表明:SPM中以物化形态转化为可溶性活性磷(SRP)为... 用振荡试验方法模拟了不同风速对太湖沉积物扰动产生的悬浮颗粒物(SPM)量,研究了SPM中磷的物化形态转化和生物矿化衰减过程,定量估算了动力扰动作用下,SPM中磷转化对太湖磷负荷贡献,结果表明:SPM中以物化形态转化为可溶性活性磷(SRP)为主的释磷作用对太湖水体磷负荷的贡献为0.44t/a,因生物矿化作用为主的磷衰减对水体磷负荷的贡献量约425.8t/a,占太湖外源入湖总量的15.0%,约为河道SRP入湖量的4.7~7.5倍,因此是太湖内源动态释放量的最主要来源,在风浪影响相同情况下,易悬浮颗粒物中有机磷含量及其生物可转化性是决定湖体内源动态负荷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悬浮态颗粒物 磷释放 生物矿化作用 风速 可溶性活性磷 生物矿化作用 富营养化
原文传递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的气候与环境 被引量:132
8
作者 施雅风 孔昭宸 +6 位作者 苏民 唐领余 富葆 姚檀栋 赵希涛 张丕远 施少华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865-873,共9页
本文根据孢粉、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面等变化,重建了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7.2—6.0kaBP)的气候与环境。恢复了大暖期盛期的植被带、气温、降水以及海面变化等。认为其时华南温度比今高1℃,长江流域高2℃,华北、东北以及西... 本文根据孢粉、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面等变化,重建了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7.2—6.0kaBP)的气候与环境。恢复了大暖期盛期的植被带、气温、降水以及海面变化等。认为其时华南温度比今高1℃,长江流域高2℃,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可能高3℃,青藏高原南部达4—5℃,冬季升温幅度更大于年平均温度。百年级的增暖相伴夏季风的扩张和冬季寒潮的衰退,植被带北迁西移,内蒙、新疆、青海和西藏普遍出现高湖面指示着降水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中国东部则在6.5—5.0kaBP间出现全新世中的最高海面,约高于现今1—3m,导致沿海地区约7×10~4km^2被海水所淹,达到全新世最大海侵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气候变化 高海面
原文传递
呼伦湖湖泊沉积物磁化率变化的环境磁学机制 被引量:104
9
作者 胡守云 苏民 +1 位作者 E.Appel 吉磊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8年第4期334-339,共6页
对内蒙古呼伦湖地区的研究表明当湖泊水深较大时 (对应于湿润气候 ) ,所沉积的泥质沉积物的磁性较高 ;反之 ,水位低时 (对应于干旱气候 ) ,所沉积的砂性沉积物的磁化率较低 .深入的岩石磁学研究证实 ,来自湖泊流域火山岩中的碎屑磁铁矿... 对内蒙古呼伦湖地区的研究表明当湖泊水深较大时 (对应于湿润气候 ) ,所沉积的泥质沉积物的磁性较高 ;反之 ,水位低时 (对应于干旱气候 ) ,所沉积的砂性沉积物的磁化率较低 .深入的岩石磁学研究证实 ,来自湖泊流域火山岩中的碎屑磁铁矿广泛地存在于泥质及砂性样品之中 .当湖泊水位较高时 ,在相对的还原条件下 ,在泥质沉积物中形成次生的铁磁性硫化铁矿物 .该磁性矿物叠加在少量的碎屑成因的磁铁矿上 ,主导了泥质沉积物的磁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沉积物 磁化率 环境科学 古环境 呼伦湖
原文传递
古环境中沉积物粒度组分分离的数学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21
10
作者 孙东怀 安芷生 +5 位作者 苏瑞侠 吴锡浩 苏民 孙千里 David Rea Jan Bloemendal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9-276,共8页
陆相沉积物一般由多个粒度组分叠加组成,根据粒度分布曲线的特征可确定组分数、分布类型以及设定粒度分布函数,用设定的分布函数对实测粒度数据拟合可计算出函数的各参数,并获得各组分的百分比和分布函数,从而从数字特征上分离各组分。... 陆相沉积物一般由多个粒度组分叠加组成,根据粒度分布曲线的特征可确定组分数、分布类型以及设定粒度分布函数,用设定的分布函数对实测粒度数据拟合可计算出函数的各参数,并获得各组分的百分比和分布函数,从而从数字特征上分离各组分。对流水和风成沉积物研究表明,河流沉积物由细粉砂级悬移组分和中砂至细砂级跃移组分叠加组成;封闭湖的碎屑沉积物主要是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搬运的细粉砂级悬移组分;风成砂由高度分选的近源跃移砂组分与细粒大气背景粉尘叠加组成;黄土由低空近源的悬移粉砂组分与高空运源悬移细粒组分叠加组成;北太平洋粉尘只有高空西风搬运的悬移细粒组分,该组分的粒度在中国沙漠、黄土高原和北太平洋的风成物中表现出一致性和成因上的内在联系,是该系统中高空悬移并分散于大气中的背景粉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组分 分布函数 沉积物 组分面分比 组分分离 细粉砂级悬移组分 近源跃移砂组分
下载PDF
以气候变化为标志的中国第四纪地层对比表 被引量:121
11
作者 刘东生 施雅风 +13 位作者 汝建 赵泉鸿 翦如湣 成鑫荣 汪品先 苏民 袁宝印 吴新智 邱占祥 徐钦琦 黄万波 黄慰文 安芷生 鹿化煜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8-128,共21页
随着新技术方法的不断引入和地层学多元划分理论的提出,除了传统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又开拓了地貌地层、磁性地层、土壤地层、同位素地层、事件地层和旋回地层等新的分支。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的需要,促使我们去探索第四... 随着新技术方法的不断引入和地层学多元划分理论的提出,除了传统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又开拓了地貌地层、磁性地层、土壤地层、同位素地层、事件地层和旋回地层等新的分支。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的需要,促使我们去探索第四纪地层,特别是陆相地层新的划分方案。本文作者在各自对不同的成因类型的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中,都或多或少参照深海氧同位素阶段进行过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的尝试,自然就产生了以氧同位素阶段为参照的划分和对比第四纪地层的设想。我们“抛砖引玉”,提出了中国第四纪MIS地层表,只求“有”,尚不能求“准”,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推进我国第四纪地层的研究,对第四纪科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地层 同位素地层 地层表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中国黄土高原的风积证据:晚新生代北半球大冰期开始及青藏高原的隆升驱动 被引量:113
12
作者 安芷生 苏民 +13 位作者 吴锡浩 陈明扬 孙东怀 刘秀铭 富葆 李力 孙有斌 周卫建 周杰 刘晓东 鹿化煜 张云翔 董光荣 强小科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8年第6期481-490,共10页
据黄土高原最近 7.2Ma风积黄土 红粘土序列的磁化率曲线和沉积速率变化 ,并分别与赤道东太平洋δ18O曲线和北太平洋风尘石英沉积通量变化对比 ,将晚新生代北半球大冰期的发生、发展过程分为 :约 7.2~ 3.4MaBP的来临期 ,3.4~2 .6MaBP... 据黄土高原最近 7.2Ma风积黄土 红粘土序列的磁化率曲线和沉积速率变化 ,并分别与赤道东太平洋δ18O曲线和北太平洋风尘石英沉积通量变化对比 ,将晚新生代北半球大冰期的发生、发展过程分为 :约 7.2~ 3.4MaBP的来临期 ,3.4~2 .6MaBP的初始期 ,2 .6Ma以来的大冰期 ;相应地将以冬季风和夏季风组合为特征的东亚季风形成演变过程分为 :冬、夏季风均偏弱的初显期 ,冬、夏季风同步增强的过渡期和冬、夏季风彼此消长的盛行期 .晚新生代全球构造隆升 ,尤其是青藏高原隆升以及与隆升有关的大气CO2 浓度的变化 ,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北半球大冰期的发生过程和东亚季风气候长时间尺度的变迁 ,其中约 3.4~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新生代 风尘沉积 升降运动 青藏高原 隆升
原文传递
湖泊沉积——研究历史气候的有效手段——以青海湖、岱海为例 被引量:116
13
作者 苏民 李建仁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4-56,共3页
湖泊沉积,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封闭湖泊,是气候环境变迁的忠实记录者,储存有丰富的信息,具有连续性、敏感性和高分辨率的特点,目前研究不同时间尺度湖泊环境演替的序列已成为建立全球气候模型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研究晚近历史时... 湖泊沉积,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封闭湖泊,是气候环境变迁的忠实记录者,储存有丰富的信息,具有连续性、敏感性和高分辨率的特点,目前研究不同时间尺度湖泊环境演替的序列已成为建立全球气候模型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研究晚近历史时期东亚季风边缘区气候波动的特点,作者在青海湖和内蒙古岱海的深水区,采集1m以内的重力岩心,以1或2cm间隔密集采样,每个样品大致代表5—10a的时段(^(210)Pb测年青海湖和岱海的沉积速率分别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 历史气候 气候变化 青海
全文增补中
湖泊底泥疏浚对内源释放影响的过程与机理 被引量:106
14
作者 范成新 张路 +3 位作者 建军 郑超海 高光 苏民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1523-1528,共6页
对城郊污染湖泊五里湖和玄武湖底泥疏浚前后内源负荷模拟研究和现场样品采集分析表明, 疏浚可在短期内使内源污染负荷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由于疏浚方法所造成的疏浚质量差异将对底泥内源控制效果产生影响; 随着颗粒沉降、动力扰动和生... 对城郊污染湖泊五里湖和玄武湖底泥疏浚前后内源负荷模拟研究和现场样品采集分析表明, 疏浚可在短期内使内源污染负荷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由于疏浚方法所造成的疏浚质量差异将对底泥内源控制效果产生影响; 随着颗粒沉降、动力扰动和生物转化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持续作用, 内源回复现象将有可能逐步出现, 其回复的速度主要与疏浚方式、新生表层界面过程变化有关, 沉积物中较高的营养物和有机物含量本底对底泥界面过程和营养物再生起促进作用. 浚前研究污染湖泊底泥物化、生物特性和底泥释放特征, 对确定污染湖泊底泥疏浚方式和预测疏浚效果等极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疏浚 内源释放 污染回复 界面过程 湖泊 沉积物 水环境污染 污染治理
原文传递
晚冰期以来青海湖沉积物多指标高分辨率的古气候演化 被引量:101
15
作者 沈吉 刘兴起 +2 位作者 R.Matsumoto 苏民 羊向东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2-589,共8页
通过青海湖沉积物孢粉、碳酸盐、有机C, N和有机d 13C等多项指标的综合分析, 建立了青海湖晚冰期以来的高分辨率古气候演化序列. 结果表明, 18.2 cal. ka BP左右为末次冰期盛冰阶进入晚冰期的界限, 自15.4 cal. ka BP起气候开始向暖湿... 通过青海湖沉积物孢粉、碳酸盐、有机C, N和有机d 13C等多项指标的综合分析, 建立了青海湖晚冰期以来的高分辨率古气候演化序列. 结果表明, 18.2 cal. ka BP左右为末次冰期盛冰阶进入晚冰期的界限, 自15.4 cal. ka BP起气候开始向暖湿化发展, 7.4 cal. ka BP时达到了暖湿组合的鼎盛期, 4.5 cal. ka BP以后气候又逐步转入冷干. 晚冰期向全新世转换期间气候的冷暖干湿波动十分频繁, 其特征与北大西洋深海沉积、格陵兰冰芯、欧洲地区湖泊沉积以及中国黄土、古里雅冰芯等记录的古气候具有一定的可对比性. 青海湖地区晚冰期以来的古气候演化特征揭示了万年尺度上东亚季风的源驱动力同太阳辐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晚冰期-全新世 多指标综合分析 高分辨率古气候 沉积物 东亚季风 年代序列
原文传递
中国全新世气候适宜期东亚夏季风时空变迁 被引量:72
16
作者 吴锡浩 安芷生 +5 位作者 苏民 刘晓东 李小强 周卫健 刘俊峰 陆济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4-37,共14页
本文据湖面、花粉和风成堆积等地质资料,分析12000年以来主要由夏季风决定的降水或湿度状况的时空分布,并运用数值模拟结果计算夏季(7月)降水增量、有效降水和季风强度指数。两者的结果一致表明,全新世适宜期有效降水增量的... 本文据湖面、花粉和风成堆积等地质资料,分析12000年以来主要由夏季风决定的降水或湿度状况的时空分布,并运用数值模拟结果计算夏季(7月)降水增量、有效降水和季风强度指数。两者的结果一致表明,全新世适宜期有效降水增量的峰值在中国中、东部具有明显的穿时性,即以东亚夏季风降水或有效湿度为标志的全新世气候适宜期盛期在各地的出现时间并不相同,东北、西北和华北三区偏早,长江中下游区稍晚,华南区最晚,而西南区又偏早。作者对导致这种穿时性的轨道驱动力和季风锋面移动的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对于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也有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气候 适宜期 夏季风 古气候
下载PDF
青海湖16ka以来的花粉记录及其古气候古环境演化 被引量:92
17
作者 刘兴起 沈吉 +3 位作者 苏民 羊向东 张恩楼 童国榜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7期1351-1355,共5页
青海湖16ka以来的孢粉记录显示:15.2ka以前,青海湖地区的气候寒冷干燥,进入晚冰期的气候特点为凉偏干~温凉偏湿,冷暖波动频繁,但幅度不大。13.4~13,12~11.6和11~10.4kaBP之间的冷颤动分别相当于老仙女木、中仙女木和新仙女木事件,13... 青海湖16ka以来的孢粉记录显示:15.2ka以前,青海湖地区的气候寒冷干燥,进入晚冰期的气候特点为凉偏干~温凉偏湿,冷暖波动频繁,但幅度不大。13.4~13,12~11.6和11~10.4kaBP之间的冷颤动分别相当于老仙女木、中仙女木和新仙女木事件,13~12和11.6~11kaBP之间的暖期则分别对应于博令和阿勒罗得暖期.新仙女木事件后的升温具有突变性的特点,气候由温暖偏干变为暖湿。8.2kaBP左右的冷事件明显,为全新世降温幅度最大的一次,全新世大暖期鼎盛期为6.7kaBP左右。2.1kaBP以来,青海湖地区的气候开始向冷干方向发展,并一直持续至今.孢粉浓度和花粉组合所反映的青海湖晚冰期以来的气候演化同全球性的气候事件具有很好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记录 青海湖 孢粉浓度 晚冰期以来 古气候 古环境 花粉组合 气候演化
原文传递
岱海湖泊沉积物频率磁化率对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的反映 被引量:70
18
作者 张振克 吴瑞金 苏民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97-302,共6页
在探讨封闭湖泊沉积物频率磁化率的环境意义的基础上,根据岱海DH32孔湖泊沉积物磁化率的测量结果,结合粒度、孢粉、历史资料和硅藻分析结果,对岱海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历史时期内陆封闭湖泊沉积物频率磁化... 在探讨封闭湖泊沉积物频率磁化率的环境意义的基础上,根据岱海DH32孔湖泊沉积物磁化率的测量结果,结合粒度、孢粉、历史资料和硅藻分析结果,对岱海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历史时期内陆封闭湖泊沉积物频率磁化率高值段指示气候偏湿阶段;低值段指示气候干旱阶段;DH32孔湖泊沉积物频率磁化率反映的近300年来岱海气候变化可划分七个阶段,并与粒度、孢粉、硅藻和历史资料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湖泊沉积物频率磁化率是恢复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的重要环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岱海 湖泊 沉积物 频率磁化率 环境变化 古环境
下载PDF
中国西部环境演变及其影响研究 被引量:89
19
作者 秦大河 丁一汇 +8 位作者 绍武 苏民 董光荣 林而达 刘春蓁 佘之祥 孙惠南 守荣 伍光和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21-328,共8页
文章综述了气候与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特别分析了人类活动和全球变暖条件下的演变特征。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的研究方法 ,采用全球大气海洋耦合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 ,预测了 2 0 10年、2 0 30年... 文章综述了气候与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特别分析了人类活动和全球变暖条件下的演变特征。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的研究方法 ,采用全球大气海洋耦合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 ,预测了 2 0 10年、2 0 30年和 2 0 5 0年中国西部地区未来气候生态环境的可能变化趋势即情景。对西部地区生态与经济的脆弱性问题也作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双赢战略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 环境预测 人类活动 海气相互作用 中国西部
下载PDF
最近130ka中国的古季风——Ⅱ.古季风变迁 被引量:67
20
作者 安芷生 吴锡浩 +7 位作者 汪品先 苏民 董光荣 孙湘君 张德二 卢演俦 郑绍华 赵松龄 《中国科学(B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1209-1215,共7页
根据海陆相互作用对古季风变迁的影响和代用气候指标的时间序列,初步重建了最近130ka和18ka东亚季风变迁的历史,重点阐述了夏季风环流活动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中、东部季风气候旋回及有关环境过程模式,初步探讨了我国古季风变迁的机制。
关键词 古季风 太阳辐射变化 海陆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