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型沉淀剂提取茶多酚的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余兆祥 王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34,共3页
以低档绿茶为原料 ,采用一种新的复合型金属离子沉淀剂提取茶多酚 ,研究了沉淀分离的工艺条件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对产品进行了分析鉴定。
关键词 复合沉淀剂 茶多酚 提取 绿茶 沉淀分离
下载PDF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体现绿色化学的探索 被引量:43
2
作者 马楠 王筱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1-143,共3页
针对有机化学实验对环境污染问题,介绍了绿色化学的涵义,并根据实际教学中所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在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绿色催化剂、溶剂、氧化剂、减少原料用量等方法来实现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的重要性。在实际教... 针对有机化学实验对环境污染问题,介绍了绿色化学的涵义,并根据实际教学中所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在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绿色催化剂、溶剂、氧化剂、减少原料用量等方法来实现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些措施,不但减少了原料的用量,节约了成本;同时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从根本上防止了污染。实践证明,教学效果与传统实验教学一样,能达到锻炼学生实验能力的效果。不仅如此,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实验 绿色化学 实验教学
下载PDF
粪便分析法测定植食动物食性的评价 被引量:31
3
作者 高中信 陈化鹏 王筱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86-193,共8页
作者通过对马鹿冬季摄食的10种植物进行取样、烘干粉碎,手工制成混合的植物标本进行粪便模拟,并应用组织学显微技术进行分析,评价粪便分析法对确定植食动物食性研究的意义。结果表明,显微组织学技术可以定性或定量地确定植物混合样品中... 作者通过对马鹿冬季摄食的10种植物进行取样、烘干粉碎,手工制成混合的植物标本进行粪便模拟,并应用组织学显微技术进行分析,评价粪便分析法对确定植食动物食性研究的意义。结果表明,显微组织学技术可以定性或定量地确定植物混合样品中的植物组成,恰当地选用修正因子,样本处理方法和镜检技术水平,可取得较好的分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 植食动物 显微组织学 马鹿
下载PDF
超短脉冲光束传输缓变包络近似理论的失效和空间奇异性的形成与消除 被引量:26
4
作者 傅喜泉 郭弘 +2 位作者 胡巍 刘承宜 王筱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693-1698,共6页
研究了单周期或更短的超短脉冲光束在真空中的传输 .结果显示 ,在此情况下缓变包络近似理论已不再有效 ,其失效的原因是 ,该理论导致了脉冲光束解的空间奇异性 ,并使脉冲光束不再具有符合物理意义的光束行为 ,而通过复解析信号的分析方... 研究了单周期或更短的超短脉冲光束在真空中的传输 .结果显示 ,在此情况下缓变包络近似理论已不再有效 ,其失效的原因是 ,该理论导致了脉冲光束解的空间奇异性 ,并使脉冲光束不再具有符合物理意义的光束行为 ,而通过复解析信号的分析方法可以消除这种空间奇异性 .给出了时间波形为Gauss ,HyperbolicSecant和Lorentz的脉冲光束奇异性的计算模拟 ,并给出了解决这些奇异性的复解析信号解 .同样 ,会发现在脉冲光束超过一定的长度后两种解是一致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周期 缓变包络近似 复解析信号 超短脉冲光束传输 理论矢效 空间奇异性 激光技术
原文传递
混凝土高效减水剂的应用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筱 余兆祥 李志明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1996年第5期51-55,共5页
介绍了高效减水剂发展过程、产品种类、产品性能 ,阐述了高效减水剂的减水机理、合成方法 ,并结合混凝土使用的要求及原材料市场现状 ,探讨了高效减水剂产品开发的方向。
关键词 减水剂 混凝土减水剂 阴离子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壳聚糖/果胶聚电解质配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筱 余兆祥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1-263,235,共4页
用天然多糖壳聚糖和果胶合成壳聚糖 /果胶聚电解质配合物 ( PEC) ,探讨了 PEC合成过程反应机理 ,考察 PEC薄膜在水溶液中的溶胀行为、对 p H刺激响应性和做药物释放载体的可能性。关键词 :壳聚糖 ;果胶 ;聚电解质配合物用天然多糖壳聚... 用天然多糖壳聚糖和果胶合成壳聚糖 /果胶聚电解质配合物 ( PEC) ,探讨了 PEC合成过程反应机理 ,考察 PEC薄膜在水溶液中的溶胀行为、对 p H刺激响应性和做药物释放载体的可能性。关键词 :壳聚糖 ;果胶 ;聚电解质配合物用天然多糖壳聚糖和果胶合成壳聚糖 /果胶聚电解质配合物 ( PEC) ,探讨了 PEC合成过程反应机理 ,考察 PEC薄膜在水溶液中的溶胀行为、对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果胶 聚电解质 配合物 药物释放载体 溶胀行为 pH刺激响应
下载PDF
“绿色技术”概念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伯鲁 王筱 《环境教育》 1996年第4期22-24,共3页
本文在阐述技术概念、技术的内在结构与运动过程、技术负效应的基础上,给出了绿色技术概念的内涵界定,分析了绿色技术概念的外延──绿色技术形态与绿色技术体系及其相互关系。
关键词 绿色技术 技术体系 技术形态
下载PDF
利用人工湿地脱除废水中氨氮和磷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余兆祥 冯耀宇 +2 位作者 齐荣 王筱 倪亚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0,共4页
论述了利用人工湿地脱除废水中氨氮和正磷酸盐类污染物的统计分析,调查基于国外文献报道的研究数据和实际运行数据。结果表明,污染物输入和输出浓度关系可以由线形规律获得关联,这些污染物因子脱除动力学也可以用适于BOD降解的Kichuth... 论述了利用人工湿地脱除废水中氨氮和正磷酸盐类污染物的统计分析,调查基于国外文献报道的研究数据和实际运行数据。结果表明,污染物输入和输出浓度关系可以由线形规律获得关联,这些污染物因子脱除动力学也可以用适于BOD降解的Kichuth一级脱除方程来描述。由不同人工湿地关联的一级动力学常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正磷酸盐 脱除 动力学 人工湿地
下载PDF
银川平原草甸湿地土壤养分特征与植物响应 被引量:10
9
作者 苏芝屯 吴春燕 +3 位作者 何彤慧 乔斌 冯艳琼 王筱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6-823,共8页
为探究草甸湿地土壤养分特征,阐明草甸湿地土壤养分对植物养分的影响,在银川平原选取3种生境的草甸湿地(沼泽草甸、典型草甸和盐生草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结合经典统计学方法对土壤养分及植物养分进行分析。结果表... 为探究草甸湿地土壤养分特征,阐明草甸湿地土壤养分对植物养分的影响,在银川平原选取3种生境的草甸湿地(沼泽草甸、典型草甸和盐生草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结合经典统计学方法对土壤养分及植物养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水平梯度上,除全磷(TP)外,3种草甸湿地之间土壤养分含量在土层020cm变化显著(P<0.05)。②在垂直梯度上,全氮(TN)、碱解氮(AN)在盐生草甸中垂直变化不显著(P>0.05),但在典型草甸与沼泽草甸垂直方向上波动幅度较大;TP在草甸湿地土壤中垂直变化不显著(P>0.05);速效磷(AP)与速效钾(AK)在草甸湿地表层具有一定程度的富集效应,并且在不同草甸湿地土层垂直方向上变化显著(P<0.05)。③土壤中C、N和P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AK与土壤P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④草甸湿地植物养分均表现为N限制,其中C∶N、C∶P与土壤养分呈负相关,植物N∶P受土壤有机碳(SOC)、AN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湿地 土壤养分 植物养分 银川平原
原文传递
UV327紫外吸收剂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筱 齐湘兵 +2 位作者 蒋忠良 段辉 王宇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04年第21期18-19,共2页
以对氯邻硝基苯胺为原料 ,先进行重氮化 ,然后与 2 ,4 二叔丁基苯酚偶合 ,最后偶合产物在低于 4 5℃、2 0 %的氢氧化钠溶液条件下用锌粉进行还原 ,得到目标产物———紫外吸收剂 2 (2’ 羟基 3’ ,5’ 二叔丁基 ) 5 氯代苯并三唑... 以对氯邻硝基苯胺为原料 ,先进行重氮化 ,然后与 2 ,4 二叔丁基苯酚偶合 ,最后偶合产物在低于 4 5℃、2 0 %的氢氧化钠溶液条件下用锌粉进行还原 ,得到目标产物———紫外吸收剂 2 (2’ 羟基 3’ ,5’ 二叔丁基 ) 5 氯代苯并三唑。此反应还原收率达 86 % ,且工艺简单 ,三废污染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吸收剂 合成研究 偶合 二叔丁基苯酚 邻硝基苯胺 重氮化 收率 苯并三唑 还原 产物
原文传递
“绿色技术”概念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伯鲁 王筱 《环境导报》 1997年第1期29-30,共2页
绿色技术是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消极影响或者消极影响处于生态系统容量之内的技术。绿色技术的界定具有相对性,它的开发与推广需要法律与政府的宏观支持。
关键词 绿色技术 相对性 生态系统 容量 消极影响
下载PDF
茶叶废料中提取天然咖啡因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余兆祥 王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5-16,共2页
采用新工艺,从茶叶废料中提取天然咖啡因,考察了浸取时间、碱用量、萃取剂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关键词 茶叶 咖啡因 提取
下载PDF
不同类别抗抑郁药物的转躁率比较 被引量:6
13
作者 金卫东 马永春 +6 位作者 邱德胜 王高华 王筱 范学胜 高存友 甘景梨 徐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65-566,共2页
目的调查不同类型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发作过程中出现转躁的发生率。方法对675例接受各种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抑郁发作患者出现躁狂发作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比较不同类别抗抑郁药物的转躁率。结果共有97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转躁,总转躁率为... 目的调查不同类型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发作过程中出现转躁的发生率。方法对675例接受各种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抑郁发作患者出现躁狂发作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比较不同类别抗抑郁药物的转躁率。结果共有97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转躁,总转躁率为14.4%(97/675);单一服用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SSRI)抑郁患者转躁率9.1%(36/396),单一服用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回收抑制剂(SNRI)文拉法辛的抑郁患者中转躁率22.8%(24/105),单一服用去甲肾上腺素与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物(NaSSA)米氮平的患者转躁率14.6%(6/41),单一服用三环抗抑郁药物(TCA)者转躁率27.2%(18/66)。以上组别转躁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4.42,P<0.01),而SSRI分别与SNRI、TCA之间的差异均达到统计学意义(2=11.99,P<0.01;2=18.1,P<0.01)。任何两种抗抑郁药物联合应用者转躁率36%(9/25),一种抗抑郁药物联合一种心境稳定剂者转躁率9.3%(4/43)。女性患者转躁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6.8%vs11.1%,2=4.62,P<0.05)。结论抗抑郁药物治疗过中,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转躁,尤以服用具有双重作用机制的药物为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药物 转躁 临床流行病学 副作用
下载PDF
2-氯甲基-4-甲氧基-3,5-二甲基吡啶的合成方法改进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楠 柯桢 +1 位作者 王筱 夏凉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85-387,共3页
采用POCl3/CH2Cl2/Et3N体系作为选择性氯化试剂,以2,3,5-三甲基吡啶为起始原料,方便、高产率地合成了2-氯甲基-4-甲氧基-3,5-二甲基吡啶。其结构经1HNMR和IR确证。
关键词 取代吡啶 选择性氯化 合成 工艺改进
下载PDF
1987-2022年黄河银川平原段河道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15
作者 张伊婧 璩向宁 +2 位作者 王磊 王筱 谭鹏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103,共12页
研究黄河银川平原段河道的演变特征,对河道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文中基于1987-2022年8期Landsat卫星影像,利用修正的归一化水体指数对黄河河道进行提取,计算不同时期的河道宽度、河道面积、摆动幅度以及摆动速率,分析35年间黄河银川平... 研究黄河银川平原段河道的演变特征,对河道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文中基于1987-2022年8期Landsat卫星影像,利用修正的归一化水体指数对黄河河道进行提取,计算不同时期的河道宽度、河道面积、摆动幅度以及摆动速率,分析35年间黄河银川平原段的摆动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5年间,河道宽度平均减小0.36km,河段面积平均减小0.66km^(2)。河道左岸平均每年向右摆动0.10km,R1、R2、R3河段左岸向左向右的摆动速率之比分别为1:2.12:2.53和1:4.19:5.33;河道右岸平均每年向右摆动0.004km,R1、R2、R3段河道右岸向左向右平均摆动速率之比分别为1:0.82:2.16和1:1.90:3.19。河道整体呈萎缩趋势且向右偏移,黄河银川平原段下游摆动变化程度更为严重。河道在时间上的变化可能与自然因素与人类筑坝蓄水等人类活动相关,在空间上的变化可能受制于河道径流及河岸物质组成的差异。对于黄河银川平原河段,防护建设应重点关注在下游河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 河道摆动 堤岸防护 黄河
原文传递
脯氨酸催化的不对称Aldol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柯桢 马楠 +1 位作者 王筱 韩超 《化学研究》 CAS 2006年第4期96-101,共6页
不对称合成是手性药物制备的核心环节,A ldol反应是重要的形成C—C键的反应之一,在全合成中有广泛应用.脯氨酸的两个异构体均价廉易得,作为一个非金属不对称催化试剂,它催化的不对称A ldol反应立体选择性高,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 不对称合成是手性药物制备的核心环节,A ldol反应是重要的形成C—C键的反应之一,在全合成中有广泛应用.脯氨酸的两个异构体均价廉易得,作为一个非金属不对称催化试剂,它催化的不对称A ldol反应立体选择性高,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二十年来脯氨酸催化A ldol反应的机理,溶剂效应,最新进展三方面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脯氨酸 不对称催化剂 ALDOL反应
下载PDF
2,5-二甲氧基苯乙胺合成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继颖 王筱 +2 位作者 蒋忠良 李乾坤 朱瑞康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06年第11期9-9,15,共2页
以锌粉和氯化高汞作还原剂、2,5-二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与硝基甲烷在少量吡啶存在下,合成了2,5-二甲氧基-β-硝基苯乙烯,将其还原得到目标产物2,5-二甲氧基苯乙胺。通过对不同还原剂对反应影响的讨论可知,采用锌粉和氯化高汞作还原剂总... 以锌粉和氯化高汞作还原剂、2,5-二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与硝基甲烷在少量吡啶存在下,合成了2,5-二甲氧基-β-硝基苯乙烯,将其还原得到目标产物2,5-二甲氧基苯乙胺。通过对不同还原剂对反应影响的讨论可知,采用锌粉和氯化高汞作还原剂总收率可提高到6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二甲氧基苯甲醛 硝基甲烷 氯化高汞 2 5-二甲氧基苯乙胺
原文传递
4-氨基丁醇的制备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楠 王筱 +1 位作者 韩超 张道虹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2-142,148,共2页
4-氨基丁酸为原料,通过保护、活化、还原、脱保护得到标题化合物,总收率为68%。
关键词 4-氨基丁醇 中间体 制备
下载PDF
黄河宁夏段典型滩涂湿地土壤理化因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微地形的响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昱伶 璩向宁 +6 位作者 李琴 王磊 王筱 谭鹏 崔庚 安雨 佟守正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8-677,共10页
明确土壤理化因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微地形的响应,对于黄河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适应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宁夏段典型滩涂湿地为研究对象,根据微地形空间特征采集土壤剖面样品,对pH、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 明确土壤理化因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微地形的响应,对于黄河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适应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宁夏段典型滩涂湿地为研究对象,根据微地形空间特征采集土壤剖面样品,对pH、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等指标进行地统计学分析,探究黄河典型滩涂湿地土壤理化因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微地形的响应。结果表明,(1)黄河滩涂湿地土壤理化因子空间分布不均且丰缺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碱解氮、有效磷与全氮空间分布相似,分布状况垂直于黄河河道方向,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由低到高过渡,且它们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全钾含量较为丰富,1级至3级水平高达86.4%。(2)根据地统计学方法得出土壤理化因子除速效钾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外,其余因子C_(0)/(C_(0)+C)均小于25%,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说明其变异性主要受自然因子(微地形、水文、植被)的影响,没有过多随机因素(耕作、施肥等人为因素),为原生态区域。(3)微地形是土壤理化因子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全氮、碱解氮、有机质和速效钾等养分含量下降,土壤含水率降低且土壤粘粒减少,坡面曲率与碱解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该研究揭示了微地形影响下的黄河滩涂湿地土壤养分分布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由于黄河冲刷和泥沙堆积作用,距河道近的地势较高,土壤养分较少。在河岸带滩涂湿地修复中,可构建不同微地形以达到小尺度滩涂湿地的保护、植被重建、生态修复和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湿地 土壤养分 微地形 地统计学 空间变异 克里金插值
下载PDF
2,2′-二吡啶胺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吸附富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痕量铜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珊 崔国崴 +3 位作者 胡张军 王筱 郑卫新 李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1-474,共4页
采用二氯亚砜对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进行改性,用2,2′-二吡啶胺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得到新型吸附材料2,2′-二吡啶胺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Dipy),对其结构及其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介质的pH值为6时,振荡吸... 采用二氯亚砜对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进行改性,用2,2′-二吡啶胺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得到新型吸附材料2,2′-二吡啶胺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Dipy),对其结构及其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介质的pH值为6时,振荡吸附15 min达到平衡,饱和吸附容量为3.2 mg.g-1,吸附在2,2′-二吡啶胺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上的铜(Ⅱ)可用1.0 mol.L-1盐酸溶液6 mL完全洗脱,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此洗脱液中铜(Ⅱ)的含量。方法用于纯净水中痕量铜(Ⅱ)的吸附富集和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4.3%-96.9%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2 2′-二吡啶胺 铜(Ⅱ) 吸附富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