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地区逐日气象要素的空间插值方法应用研究 被引量:137
1
作者 庄立伟 王石立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05-615,共11页
针对作物生长动力模型区域应用时对高精度格点逐日气象要素输入值的需要 ,以东北地区为例 ,选用克立格法 (Kriging)、以经纬度分布方向为权重的距离权重反比法 (IDW )及带高度梯度订正的距离权重反比法 (GIDW) 3种插值方法进行有限气象... 针对作物生长动力模型区域应用时对高精度格点逐日气象要素输入值的需要 ,以东北地区为例 ,选用克立格法 (Kriging)、以经纬度分布方向为权重的距离权重反比法 (IDW )及带高度梯度订正的距离权重反比法 (GIDW) 3种插值方法进行有限气象站点 4~ 1 0月逐日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并进行插值的统计量分析和估值的交叉验证。结果表明 ,对温度而言 ,GIDW方法估值精度较高 ,插值结果的平滑程度适中 ,插值结果分布趋势也较为接近实际站点的分布。对降水而言 ,IDW估值精度高于Kriging ,而且插值结果的平滑程度较小 ,更适合于日降水量的空间插值。GIDW、IDW估值精度较高的原因是研究中考虑到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降水量的经向、纬向梯度、海拔高度梯度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采用了根据气象要素经纬度方向确定权重 ,以及根据气象要素高度梯度年内变化进行高度订正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气象要素 空间插值方法 数值天气预报
下载PDF
近10年来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1
2
作者 王春乙 王石立 +2 位作者 霍治国 郭建平 李君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9-671,共13页
频繁发生的农业气象灾害制约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健康发展。农业气象灾害一直是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开展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在国家科技攻关等计划的支持下,近10年来农业气象灾害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完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业务和预... 频繁发生的农业气象灾害制约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健康发展。农业气象灾害一直是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开展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在国家科技攻关等计划的支持下,近10年来农业气象灾害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完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业务和预报服务,构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防御体系是农业气象灾害研究的重点。基于3S技术和地面监测相结合,构建了农业气象灾害动态监测系统,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来全面监测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建立和完善了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开展干旱、洪涝、冷害等灾害的动态监测,逐步建立集3S于一体的高空时空分辨率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研究主要包括:数理统计预报方法进一步发展,农业气象模式与气候模式结合的初步尝试,GIS和网络等高技术在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中的应用,省级农业气象灾害预测系统的研制。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影响)评估的研究,大致可以2001年为界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灾害风险分析技术方法探索研究为主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以灾害影响平度的风险化、数量化技术方法为主的研究发展阶段,构建灾害风险分析、跟踪评估、灾后评估、应变对策的技术体系;具体研究包括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区划和基于遥感监测信息的农业干旱评估。近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研究主要是将高效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主动防御技术和开发防灾制剂的被动防御技术相结合,在防御农业干旱和低温冷害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监测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数理统计预报方法 气候模式 形成机制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我国小麦发育及产量可能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23
3
作者 张宇 王石立 王馥棠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4-270,共7页
利用随机天气模型 ,将气候模式对大气中 CO2 倍增时预测的气候情景与 CERES-小麦模式相连接 ,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生产的可能影响 .结果表明 ,气候变化后小麦发育将加快 ,生育期缩短 ,冬小麦平均缩短 7.3天 ,春小麦平均... 利用随机天气模型 ,将气候模式对大气中 CO2 倍增时预测的气候情景与 CERES-小麦模式相连接 ,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生产的可能影响 .结果表明 ,气候变化后小麦发育将加快 ,生育期缩短 ,冬小麦平均缩短 7.3天 ,春小麦平均缩短 1 0 .5天 ,春小麦生育期缩短的绝对数和相对数均大于冬小麦 .籽粒产量呈下降趋势 ,冬小麦平均减产 7%~ 8% ,雨养条件下比水分适宜时减产幅度略大 .春小麦的减产幅度大于冬小麦 ,水分适宜时平均减产1 7.7% ,雨养时平均减产 31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小麦 发育 产量 作物模式 气候模式
下载PDF
近20年气候变暖对东北农业生产水热条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3
4
作者 王石立 庄立伟 王馥棠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2-164,共13页
针对东北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对增温正效应关注较多 ,而对水热匹配等综合影响研究不够的情况 ,利用东北地区 1 961~ 2 0 0 0年 56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 ,对近 2 0年东北气候变暖的特点 ,温度升高的同时大气干湿程度及水热匹配状况的变化... 针对东北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对增温正效应关注较多 ,而对水热匹配等综合影响研究不够的情况 ,利用东北地区 1 961~ 2 0 0 0年 56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 ,对近 2 0年东北气候变暖的特点 ,温度升高的同时大气干湿程度及水热匹配状况的变化等相关现象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提出东北气候变暖主要表现于冬季 ,2 0世纪 90年代变暖明显 ,南部大于北部 ;夏季增温幅度有限 ,不很稳定 ,仍时有温度偏低发生 ,并同时出现高温日数增多等极端异常气候事件 ;最低温度升高幅度大于最高温度的升高幅度 ,导致温度日较差变小 ,冬季更加明显 ;大气水分盈亏状况和水热状况在 1 0年时间尺度上没有明显的变化 ,但 2 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出现暖干化趋势 ,并由春季转至夏季 ,西部和南部比较明显 ,对农作物不利等结论。为克服盲目性 ,客观评估东北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农业 水热条件 东北地区 气象资料 冬季 种植结构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及其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82
5
作者 裘国旺 赵艳霞 王石立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23-28,共6页
根据我国北方 6 3个代表站点 (196 1- 1995 )的气候资料 ,在分析了该地区近 40年来气候变化现状的基础上 ,选用了合适的指标和计算方法 ,研究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 ,我国农牧交错带界限及其气候生产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在降水不变 ,... 根据我国北方 6 3个代表站点 (196 1- 1995 )的气候资料 ,在分析了该地区近 40年来气候变化现状的基础上 ,选用了合适的指标和计算方法 ,研究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 ,我国农牧交错带界限及其气候生产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在降水不变 ,温度升高的情况下 ,现有的农牧交错带将东南移 ,范围扩大 ;同时气候生产力可能下降。而在温度升高、同时降水增加的气候情景下 ,农牧交错带的移动变缓 ,甚至不变 ,视降水的情况而定。降水增加能部分或完全补偿因温度引起的气候生产力的下降 ,气候生产力甚至有可能增加。降水是决定农牧交错带位置及其气候生产力的关键因素 ,但未来干热的气候趋势有可能使该地区的环境状况变得更为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牧交错带 气候生产力 中国 北方地区
原文传递
基于东北玉米区域动力模型的低温冷害预报应用研究 被引量:90
6
作者 刘布春 王石立 +3 位作者 庄立伟 卢志光 史学丽 宋永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6-625,共10页
在田间试验资料基础上 ,采用改进的发育模型和分区作物参数 ,结合前人有关研究成果建立了东北玉米区域动力模型 ,并利用模型模拟了 1 2站 40年 ( 1 961~ 2 0 0 0年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确定抽雄期延迟天数为低温冷害指标 ,分析了历史... 在田间试验资料基础上 ,采用改进的发育模型和分区作物参数 ,结合前人有关研究成果建立了东北玉米区域动力模型 ,并利用模型模拟了 1 2站 40年 ( 1 961~ 2 0 0 0年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确定抽雄期延迟天数为低温冷害指标 ,分析了历史低温冷害年及减产情况。模拟了典型冷害年和 40年气候平均的 0 .2 5°× 0 .2 5°网格点玉米生长发育过程 ,探讨了与区域气候模式结合进行低温冷害预报的方法。主要结论有 :①玉米发育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玉米发育期和发育期对低温冷害的响应 ,以抽雄期延迟天数为冷害指标评估的历史冷害发生状况基本符合历史实况。②模型有一定的模拟玉米生长量对低温冷害响应的能力 ,但还需要更多的试验数据校正品种参数 ,完善模型。③利用GIS技术 ,结合区域化的作物参数运行区域作物模型 ,是作物模型区域化应用的一种解决方案。④东北玉米区域动力模型解释性好 ,根据确定的冷害指标 ,以区域气候模式输出结果驱动玉米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低温冷害 ,是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报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玉米 区域动力模型 低温冷害预报
下载PDF
国外作物模型区域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7
作者 刘布春 王石立 马玉平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3-203,共11页
文章针对目前作物模拟模型从单点和田间尺度应用于更大区域尺度的问题 ,介绍了诸如模型数据标准化、模块化建模、作物模型和天气发生器结合、作物模拟和地理信息系统结合、作物模拟与遥感技术结合、区域升尺度连接。
关键词 作物模拟模型 天气发生器 天气 外国 农业 标准化 模块化 气候因子
下载PDF
基于水稻生长模型的气象影响评价和产量动态预测 被引量:52
8
作者 帅细强 王石立 +1 位作者 马玉平 李迎春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81,共11页
在对国际先进的水稻生长模型ORYZA2000进行模型调试、验证,实现本地化的基础上,以双季稻发育速率参数为主,结合地形、气候、水稻熟性分布和当地生产实际,将江南双季稻区按发育参数划分为7个区域,实现了O-RYZA2000模式在我国江南双季稻... 在对国际先进的水稻生长模型ORYZA2000进行模型调试、验证,实现本地化的基础上,以双季稻发育速率参数为主,结合地形、气候、水稻熟性分布和当地生产实际,将江南双季稻区按发育参数划分为7个区域,实现了O-RYZA2000模式在我国江南双季稻地区的区域应用。利用该模型进行了不同年份气象条件影响定量评估的应用试验,评价结果与实际符合,定量客观。探讨了利用机理性作物生长模式动态预测产量的方法。通过建立不同发育期的水稻模拟生物量与相对气象产量的相关统计模型,结合趋势产量预测,实现了地区级双季稻不同发育期的产量动态预测。外推检验结果表明,各地早晚稻不同发育期的产量动态预测模型平均误差为4.8%~6.1%,可初步用于业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YZA2000 江南双季稻 气象影响评价 产量动态预测
下载PDF
近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方法研究概述 被引量:49
9
作者 王石立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4-582,共9页
概述了近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方法研究的进展 ,介绍了当前正在探讨的一些新技术 ,并就今后发展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一些看法。指出①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方法基本以数理统计模型为主。近年来在多种统计方法的应用、气候模式与... 概述了近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方法研究的进展 ,介绍了当前正在探讨的一些新技术 ,并就今后发展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一些看法。指出①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方法基本以数理统计模型为主。近年来在多种统计方法的应用、气候模式与农业气象模式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体上说 ,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研究还不很成熟。②当前农业气象灾害预报应在指标的针对性 ,统计模型因子的物理概念和生物物理机理、数学模型和资料处理方法以及基于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方法等方面加强研究。③多学科交叉、多种预报方法结合、长中短期预报相结合、动态预报和补充订正相结合、卫星遥感动态监测信息与预警模式相结合是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的有效途径。建立预警业务系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预报 数理统计模型 预警服务
下载PDF
基于遥感信息的华北冬小麦区域生长模型及模拟研究 被引量:50
10
作者 马玉平 王石立 +3 位作者 张黎 侯英雨 庄立伟 王馥棠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4-215,共12页
卫星遥感估产和作物生长模拟在作物监测和产量预测方面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遥感估产难以揭示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内在机理,作物模拟在区域应用时初始值的获取和参数的区域化遇到很多困难。如何利用二者的互补性使其相互结... 卫星遥感估产和作物生长模拟在作物监测和产量预测方面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遥感估产难以揭示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内在机理,作物模拟在区域应用时初始值的获取和参数的区域化遇到很多困难。如何利用二者的互补性使其相互结合受到人们关注。该文在Wofost模型本地化和区域化的基础上,首次利用同化法的思路探讨了MODIS遥感信息与华北冬小麦生长模拟模型结合的可行性和方法,初步建立了潜在生产水平(水分适宜条件)下区域遥感-作物模拟框架模型(WSPFRS模型)。模拟结果显示:WSPFRS模型对区域尺度的出苗期重新初始化后,模拟的开花期、成熟期空间分布的准确性比Wofost模拟结果有所改进;利用遥感信息对区域尺度上返青期生物量重新初始化后,模拟贮存器官干重的空间分布更接近实际单产的分布,贮存器官干重的高值区与实际高产区基本相符。该研究将为下一步实际水分供应条件下基于遥感信息的冬小麦区域生长模拟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信息 模拟研究 生长模型 华北 麦区 作物生长模拟 作物生长发育 生长模拟模型 遥感估产 模拟结果 区域尺度 空间分布 MODIS 产量预测 作物监测 内在机理 产量形成 区域应用 相互结合 思路探讨 框架模型 适宜条件 生产水平
下载PDF
针对华北小麦越冬的WOFOST模型改进 被引量:47
11
作者 马玉平 王石立 张黎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5年第3期145-149,共5页
华北冬小麦生育期间存在较长的越冬休眠期,利用作物模型准确模拟冬小麦越冬过程有利于改善模型的模拟效果。本文针对华北地区气候特征和冬小麦品种生态类型,从冬小麦越冬、返青的气象指标出发对WOFOST模型进行了参数调整,从而实现了该... 华北冬小麦生育期间存在较长的越冬休眠期,利用作物模型准确模拟冬小麦越冬过程有利于改善模型的模拟效果。本文针对华北地区气候特征和冬小麦品种生态类型,从冬小麦越冬、返青的气象指标出发对WOFOST模型进行了参数调整,从而实现了该模型对越冬物候期的模拟。根据返青后实际观测资料对返青期生物量的重新初始化,使WOFOST模型可以模拟出华北冬小麦的越冬损耗现象,并使模拟整个生育期地上生物量的平均拟合优度和关键发育期生物量的相对误差有所降低,为WOFOST模型适应华北冬小麦生长发育的模拟及区域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FOST模型 越冬 改进 冬小麦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黄淮海地区小麦产量可能影响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39
12
作者 王石立 王馥棠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09-216,共8页
本文分析了黄淮海地区小麦生育期内不同时段的温度、降水与产量的关系,分别得到了不同类型的偏回归系数曲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季节温度升高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温度、降水同时变化综合影响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各地不同季节气候... 本文分析了黄淮海地区小麦生育期内不同时段的温度、降水与产量的关系,分别得到了不同类型的偏回归系数曲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季节温度升高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温度、降水同时变化综合影响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各地不同季节气候变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不同:北部、中部地区秋季、冬季变暖将导致增产,春季减产;而南部地区则秋季、春季将减产,冬季增产(河南南部略有不同)。降水量变化对各地各季气候变暖产量效应的迭加作用不同:北部、中部地区秋、冬季降水有利于增产,春季降水对减产略起缓解作用;南方各季降水过多均对小麦不利。总的说来,大部分地区若小麦生育期内气候变暖变湿,将有利于增产,但南部地区降水过多有不容忽视的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小麦 产量 模拟试验
下载PDF
华北地区冬小麦干旱风险评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6
13
作者 王石立 娄秀荣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63-68,共6页
作者在本文中探讨了利用风险分析进行气象灾害影响评估的方法。根据华北地区冬小麦干旱的特点,确定了小麦各发育阶段在有限灌溉条件下的干旱指标及发生概率。利用FAO产量与水分关系模型,计算出干旱引起的减产率,并综合考虑当地抗... 作者在本文中探讨了利用风险分析进行气象灾害影响评估的方法。根据华北地区冬小麦干旱的特点,确定了小麦各发育阶段在有限灌溉条件下的干旱指标及发生概率。利用FAO产量与水分关系模型,计算出干旱引起的减产率,并综合考虑当地抗灾性能和承灾体密度,得到冬小麦各发育阶段及全生育期的干旱风险度,进行分级定量评估。为小麦持续高产稳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干旱 风险度评估 华北地区
下载PDF
作物模拟模型在农业气象业务应用中的研究初探 被引量:41
14
作者 马玉平 王石立 王馥棠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303,共11页
针对农业气象业务的需求,利用东北地区1971~2000年5个代表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和作物资料,应用玉米生长模拟模型评估东北区域气象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探讨了作为评价标准的平均气候状态下平均模拟生物量的确定方法,提出... 针对农业气象业务的需求,利用东北地区1971~2000年5个代表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和作物资料,应用玉米生长模拟模型评估东北区域气象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探讨了作为评价标准的平均气候状态下平均模拟生物量的确定方法,提出了从生物量变化、温度和水分条件影响等方面进行实时动态评价和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综合评价的方法,给出了实际评价个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模拟模型 业务应用 农业气象业务 农业气象条件 2000年 气象资料 东北地区 产量形成 生长发育 模型评估 生长模拟 气候状态 评价标准 综合评价 全生育期 动态评价 条件影响 气象站 东北区 生物量 玉米 平均 水分
下载PDF
基于WEBGIS的农业气象信息共享与发布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36
15
作者 庄立伟 刘庚山 +1 位作者 王石立 王建林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45-753,共9页
依托全国气象部门观测台站通信网络 ,开展了基于WebGIS技术的农业气象信息共享与发布技术研究。根据气象行业标准和网络数据标准 ,对农业气象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 ,选用SQLServer 2 0 0 0建立了WebGIS应用系统所需的网络共享数据库 ,利用... 依托全国气象部门观测台站通信网络 ,开展了基于WebGIS技术的农业气象信息共享与发布技术研究。根据气象行业标准和网络数据标准 ,对农业气象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 ,选用SQLServer 2 0 0 0建立了WebGIS应用系统所需的网络共享数据库 ,利用IIS、ArcIMS(InternetMapServer)构建农业气象信息服务WebGIS平台。采用JavaScript、ArcXML和ActiveX编程方式 ,结合ArcGIS和ArcIMSManager地理信息软件和管理工具 ,开发服务端的相关应用软件。在客户端实现了从属性到空间和空间到属性的农业气象信息双向查询以及农业气象信息专题地图分析功能 ,为用户提供详细、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WEB IIS 编程方式 服务端 应用软件 网络数据 发布 农业气象 利用 标准化处理
下载PDF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在我国农业气象业务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思考 被引量:40
16
作者 王石立 马玉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10,共8页
近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科研和业务部门紧密结合,开展了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应用于农业气象业务的研究和应用试验工作。基于国外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应用进展以及我国农业气象业务的现状,简要分析了农业气象业务中应用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科研和业务部门紧密结合,开展了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应用于农业气象业务的研究和应用试验工作。基于国外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应用进展以及我国农业气象业务的现状,简要分析了农业气象业务中应用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单点理论模型能否在业务中应用的疑惑,详细讨论了国外引进作物生长模型的本地化和单点理论模型在区域尺度上模拟应用等两个关键问题的重要性和技术方法。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我国气象系统农业气象科研和业务部门在推进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在农业气象业务应用方面所做的工作,即基于东北玉米、华北小麦和江南双季稻生长模型的气象条件影响评价和产量动态预测方法等。最后从改进完善作物生长模拟模型、探讨区域模拟应用技术及稳健推进业务应用和实施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存在和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 农业气象业务 应用
下载PDF
遥感数据支持下不同地表覆盖的区域蒸散 被引量:35
17
作者 何延波 Z.Su +1 位作者 L.Jia 王石立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8-296,共9页
将地表能量平衡系统(SEBS)扩展成遥感日蒸散估算模型,利用MODIS遥感数据估算了黄淮海地区的区域蒸散,并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分析了不同地表覆盖下的区域蒸散统计分布特征.在缺乏各地表覆盖类型相应蒸散量实测值进行对比的情况下,以2... 将地表能量平衡系统(SEBS)扩展成遥感日蒸散估算模型,利用MODIS遥感数据估算了黄淮海地区的区域蒸散,并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分析了不同地表覆盖下的区域蒸散统计分布特征.在缺乏各地表覆盖类型相应蒸散量实测值进行对比的情况下,以2001年4月17日估算的日蒸散量为例,通过各地表覆盖类型日蒸散量间的相互对比分析表明,SEBS估算的区域日蒸散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黄淮海地区,荒地具有最低的蒸散量;森林、灌木、草地等地表覆盖类型具有中等的蒸散量;而水体、湿地以及耕地具有较高的蒸散量.可能由于包含绿地和水面,城镇用地的蒸散量也较高.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差异性导致森林、灌木、草地和耕地等地表覆盖类型的蒸散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耕地蒸散量的空间差异性可以为制定合理、高效的农田灌溉计划提供指示作用.SEBS遥感日蒸散模型的局限性在于有可能低估水体和湿地等地表覆盖类型的蒸散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黄淮海地区
下载PDF
基于作物植被指数和温度的产量估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侯英雨 王石立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5-107,共3页
该文利用冬小麦返青初期至抽穗初期的累积植被指数和孕穗—灌浆阶段的温度累积值为模型因子 ,建立冬小麦产量估算模型 ,在建模过程中 ,分析了模型变量与产量的关系并对变量获取方法进行了适当改进 ,简化了变量的获取途径 ,为模型的业务... 该文利用冬小麦返青初期至抽穗初期的累积植被指数和孕穗—灌浆阶段的温度累积值为模型因子 ,建立冬小麦产量估算模型 ,在建模过程中 ,分析了模型变量与产量的关系并对变量获取方法进行了适当改进 ,简化了变量的获取途径 ,为模型的业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温度 植被指数 估产模型 模型因子 冬小麦 产量
下载PDF
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地区水热条件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吴金栋 王石立 张建敏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6-42,共7页
结合DKRZOPYC模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模拟试验结果 ,利用随机天气模式WGEN对该地区未来水热条件的可能变化进行数值模拟 ,由此可以克服以基准气候下建立的线性统计关系 ,通过大尺度平均气候要素研究气候资源变化的不足。文中不仅给出了农... 结合DKRZOPYC模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模拟试验结果 ,利用随机天气模式WGEN对该地区未来水热条件的可能变化进行数值模拟 ,由此可以克服以基准气候下建立的线性统计关系 ,通过大尺度平均气候要素研究气候资源变化的不足。文中不仅给出了农业气候资源基本特征量的变化 ,如作物生长季、≥ 0℃活动积温、≥ 1 0℃有效积温和不同时间尺度的平均降水量等 ,而且详细分析了 2×CO2 气候情景下 ,该地区极端气候要素值的可能变化 ,如生长季内极端平均最高气温、冷害低温始日、≥ 3 0℃高温日、≥50mm暴雨日和日最大降水量等。文中还针对不同作物类型 ,以作物需水量和缺水量 ,模拟了未来气候条件下 ,该地区主要农作物春小麦、春玉米和一季稻水热条件匹配状况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 ,未来增温有利于改善东北地区当前的热量条件 ,减轻低温冷害的危害 ;降水增加有利于改善干旱地区作物的供水条件 ,提高作物产量。但是由于降水的增加不足以补偿增温引起蒸发蒸腾的增强 ,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生长发育期间水分普遍不足 ,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 ,农业产量将受到影响。另外 ,平均气候变化以后 ,气候极端值的变化将更加剧烈 ,因此 ,异常天气灾害对农业的危害程度有可能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热条件 数值模拟 东北地区 中国
下载PDF
SEBS模型在黄淮海地区地表能量通量估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20
作者 何延波 Zhongbo Su +1 位作者 LI Jia 王石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92-1100,共9页
在对SEBS模型的有关参数进行订正的基础上,利用MODIS遥感数据结合地表气象观测数据,对黄淮海地区地表能量通量进行了估算。将SEBS估算结果先与北京顺义定量遥感综合试验(QRSLSP/Shunyi)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然后与郑州的大孔径闪烁仪(L... 在对SEBS模型的有关参数进行订正的基础上,利用MODIS遥感数据结合地表气象观测数据,对黄淮海地区地表能量通量进行了估算。将SEBS估算结果先与北京顺义定量遥感综合试验(QRSLSP/Shunyi)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然后与郑州的大孔径闪烁仪(LAS)观测的感热通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EBS估算的通量与二者的实测结果相当一致。因此,利用改进后的SEBS模型估算的黄淮海地区地表能量通量具有一定的精度,可满足区域日蒸散量计算等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地区 SEBS模型 地表能量通量 MODIS遥感资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