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大肠杆菌产琥珀酸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姜岷 马江锋 +2 位作者 陈可泉 王益 于丽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琥珀酸作为一种优秀的C4平台化合物,广泛用于生物高分子、食品与医药等行业,市场潜在需求量巨大。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琥珀酸,可利用廉价的可再生资源,实现石油的原料替代,而且过程污染小,环境友好,且在发酵过程中可吸收固定温室气体C... 琥珀酸作为一种优秀的C4平台化合物,广泛用于生物高分子、食品与医药等行业,市场潜在需求量巨大。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琥珀酸,可利用廉价的可再生资源,实现石油的原料替代,而且过程污染小,环境友好,且在发酵过程中可吸收固定温室气体CO2,开辟了其利用的新途径,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丁二酸生产菌株中,大肠杆菌由于其遗传背景清楚,易操作易调控,培养基要求简单,生长迅速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研究以获得产琥珀酸优秀生产菌株。本工作系统综述了产琥珀酸大肠杆菌构建中所采用的基因工程策略及代谢工程技术,并探讨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 大肠杆菌 代谢工程
下载PDF
氧化还原电位调控对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厌氧发酵产丁二酸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姜岷 李建 +3 位作者 陈可泉 王益 马江锋 韦萍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50-1253,1261,共5页
对氧化还原电位调控在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厌氧发酵产丁二酸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分布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在血清瓶发酵培养过程中,筛选出对发酵过程无抑制作用的氧化剂铁氰化钾和还原剂二硫苏糖醇作为发酵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调节剂。在3L发酵... 对氧化还原电位调控在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厌氧发酵产丁二酸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分布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在血清瓶发酵培养过程中,筛选出对发酵过程无抑制作用的氧化剂铁氰化钾和还原剂二硫苏糖醇作为发酵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调节剂。在3L发酵罐上利用铁氰化钾和二硫苏糖醇调节发酵体系氧化还原电位值在-100~-450mV,结果表明-350mV为菌体生长和产丁二酸的最佳电位,丁二酸生产速率由0.75g/(L·h)提高到1.18g/(L·h),产物丁二酸与副产物乙酸的质量浓度比由2.5提高到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电位 琥珀酸放线杆菌 丁二酸 厌氧发酵
下载PDF
不同还原性碳源对重组大肠杆菌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桂兰 王益 +2 位作者 马江锋 陈可泉 姜岷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19,共4页
以过量表达苹果酸酶的大肠杆菌NZN111为出发菌株,考察菌体对不同碳源的利用情况,并用3L发酵罐以不同还原性碳源作为底物测定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代谢物浓度以及NADH量和氧化还原电位值(ORP)的变化。结果表明,以甘露醇、葡萄糖和葡萄糖... 以过量表达苹果酸酶的大肠杆菌NZN111为出发菌株,考察菌体对不同碳源的利用情况,并用3L发酵罐以不同还原性碳源作为底物测定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代谢物浓度以及NADH量和氧化还原电位值(ORP)的变化。结果表明,以甘露醇、葡萄糖和葡萄糖酸钠作为碳源时,丁二酸收率分别为99.7%,83.0%和40.5%,还原性越强的碳源发酵过程产生的NADH量越多,且NADH量随着发酵时间逐渐降低,发酵结束时ORP分别为-358mV,-367mV和-384mV。由此可知,还原性越强的碳源产生的NADH量越多,发酵结束时丁二酸产量越高,副产物乙酸产量越低,氧化还原电位值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还原性碳源 发酵 丁二酸
下载PDF
碳源对重组大肠杆菌两阶段发酵产丁二酸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益 马江锋 +3 位作者 陈可泉 左鹏 吴晓花 姜岷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7-62,共6页
研究了在好氧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碳源对两阶段发酵菌体生长、酶活及代谢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4mmol/L葡萄糖和12,54,80mmol/L乙酸钠均可以提高好氧阶段的菌体密度和相关酶活。将不同条件下培养的菌体转接厌氧发酵后,厌氧阶段... 研究了在好氧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碳源对两阶段发酵菌体生长、酶活及代谢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4mmol/L葡萄糖和12,54,80mmol/L乙酸钠均可以提高好氧阶段的菌体密度和相关酶活。将不同条件下培养的菌体转接厌氧发酵后,厌氧阶段的酶活和代谢产物分布也发生改变。进一步对酶活及代谢产物分析表明:Escherichia coliNZN111(sfcA)厌氧发酵过程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PCK)是产丁二酸的关键酶,丙酮酸激酶(PYK)主要和副产物丙酮酸的积累有关,异柠檬酸裂解酶(ICL)对丁二酸产量也有一定影响。好氧培养基中添加80mmol/L乙酸钠,厌氧发酵结束时丁二酸的质量收率可达89.0%,相比对照提高了1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碳源 两阶段发酵 丁二酸
原文传递
重组大肠杆菌厌氧发酵产丁二酸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姜岷 王益 +3 位作者 陈可泉 马江锋 李建 刘忠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10,共5页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Plackett-Burman,PB)对影响Escherichia coli NZN111(sfcA)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的11个因子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影响该菌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乙酸钠、MgCO3、接种量、诱导剂IPTG加入时间和发...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Plackett-Burman,PB)对影响Escherichia coli NZN111(sfcA)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的11个因子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影响该菌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乙酸钠、MgCO3、接种量、诱导剂IPTG加入时间和发酵周期。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这5个因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合的5种因素与丁二酸产量间的函数关系,并根据优化结果与实验验证,当初始葡萄糖浓度为22 g/L,乙酸钠1 g/L,MgCO317 g/L,接种量10%,IPTG初始时加入,发酵周期76 h时,丁二酸产量从原始发酵培养条件下的11.84 g/L提高到15.64 g/L,收率从53.8%提高到7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I NZN111 丁二酸 Plackett-Burman设计法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酿酒酵母和解脂耶氏酵母对不同酚酸的耐受性测定
6
作者 王益 陈碧环 +3 位作者 郭兆宽 刘祥宇 张广辉 杨生超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48-1053,共6页
【目的】比较酿酒酵母和解脂耶氏酵母对不同酚酸的耐受性。【方法】以酿酒酵母和解脂耶氏酵母为材料,通过加入不同浓度的对羟基苯丙酸、咖啡酸、对香豆酸、阿魏酸和肉桂酸测定2种酵母的生长情况。【结果】2种酵母对不同酚酸的耐受性趋... 【目的】比较酿酒酵母和解脂耶氏酵母对不同酚酸的耐受性。【方法】以酿酒酵母和解脂耶氏酵母为材料,通过加入不同浓度的对羟基苯丙酸、咖啡酸、对香豆酸、阿魏酸和肉桂酸测定2种酵母的生长情况。【结果】2种酵母对不同酚酸的耐受性趋势一致,耐受性表现为对羟基苯丙酸=咖啡酸>对香豆酸>阿魏酸>肉桂酸;解脂耶氏酵母对酚酸的耐受性大于酿酒酵母,更适合用于生产芳香氨基酸衍生物,尤其是肉桂酸类衍生物的生物合成。【结论】解脂耶氏酵母对酚酸的耐受性更大,为应用酵母合成黄酮类化合物以及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衍生生物碱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解脂耶氏酵母 酚酸
下载PDF
本氏烟草中异源合成抗癌药物葫芦素前体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兆宽 王益 +6 位作者 李志远 冯孝林 陈庚 舒彦宇 张广辉 郝冰 杨生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8-207,共10页
葫芦素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解析其生物合成途径对异源生产葫芦素具有重要意义。葫芦素首先由葫芦二烯醇(Cuol)在氧化鲨烯环化酶(OSCs)家族的葫芦二烯醇合酶(CBS)催化下生成2,3-氧化鲨烯,后者在细胞色素P450(CYP)等酶催化下氧化修饰产生... 葫芦素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解析其生物合成途径对异源生产葫芦素具有重要意义。葫芦素首先由葫芦二烯醇(Cuol)在氧化鲨烯环化酶(OSCs)家族的葫芦二烯醇合酶(CBS)催化下生成2,3-氧化鲨烯,后者在细胞色素P450(CYP)等酶催化下氧化修饰产生葫芦素系列化合物。本研究在建立高效的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瞬时表达体系的基础上,将雪胆(Hemsleya chinensis Cogn.)CBS基因(HcOSC6)与截短的燕麦(Avena strigosa)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tHMGR)共表达,通过不断优化烟草共表达体系,将本氏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叶片中的Cuol产量从2.832 mg/g(干重)提高到9.48 mg/g(干重)。同时,将雪胆的HcCYP87D20共渗入烟草叶片,获得葫芦素生物合成的重要中间体11-羰基-20β-羟基-葫芦二烯醇。本研究结果将为葫芦素的高效异源合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素 瞬时表达 雪胆 本氏烟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