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克拉玛干沙漠黑碳气溶胶的特性及来源 被引量:20
1
作者 薛福民 李娟 +4 位作者 黄侃 王琼 林燕芬 黄洁 庄国顺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6-566,共11页
长期监测并采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大气颗粒物及黑碳气溶胶样品.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气溶胶中的黑碳在PM10中的年平均含量高达1.14%,这说明在人迹罕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其上空的沙尘气溶胶也已经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黑碳气... 长期监测并采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大气颗粒物及黑碳气溶胶样品.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气溶胶中的黑碳在PM10中的年平均含量高达1.14%,这说明在人迹罕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其上空的沙尘气溶胶也已经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黑碳气溶胶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冬季最高,平均达2261.7ngm-3,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黑碳气溶胶日变化特征与城市地区恰好相反,夜间高于白天,午夜0:00~2:00出现峰值,而在上午8:00~11:00出现低值.非沙尘暴期间黑碳对PM10的贡献是沙尘暴时期的11倍.塔里木盆地周边绿洲带人为活动,尤其是新疆南北部地区跨越春秋冬三季的居民采暖所产生的黑碳经由局地、区域或长途传输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黑碳气溶胶的主要来源,也是沙漠黑碳气溶胶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和日变化的主要原因.随着沙尘气溶胶的长途传输,沙漠每年大约输出6.3×104吨黑碳气溶胶,这势必会对全球的气候与环境变化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气溶胶 塔克拉玛干沙漠 长途传输
原文传递
杭州城区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PM2.5潜在源区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蒋琦清 陈文聪 +2 位作者 徐冰烨 王琼 吴建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95,共8页
基于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25日杭州城区观测点PM1、PM2.5、PM10小时浓度数据进行分析,利用HYSPLIT模型、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方法和浓度权重轨迹(CWT)方法,探讨了杭州城区PM1、PM2.5、PM10时间分布特征和PM2.5潜在来源。结果表明:... 基于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25日杭州城区观测点PM1、PM2.5、PM10小时浓度数据进行分析,利用HYSPLIT模型、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方法和浓度权重轨迹(CWT)方法,探讨了杭州城区PM1、PM2.5、PM10时间分布特征和PM2.5潜在来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PM1季节平均浓度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PM1~2.5、PM2.5~10浓度则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PM1浓度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双峰现象,而PM1~2.5和PM2.5~10在同一时段均无明显浓度峰值;杭州城区PM2.5受外源输送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夏季、秋季杭州城区PM2.5的潜在源区主要是浙江北部、安徽东南部等,春季PM2.5的潜在源区主要是浙江中部、江苏南部等,冬季PM2.5的潜在源区主要是山东南部、江苏西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江西中部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污染特征 潜在源贡献因子 浓度权重轨迹 杭州
下载PDF
一次长三角大气重污染期间浙江典型城市大气PM2.5污染成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王琼 于燕 +5 位作者 孟伟江 蒋琦清 张天 晁娜 吴电 吴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76-1081,共6页
浙江大气PM 2.5污染问题突出。利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的实时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了2013年12月上旬长三角地区一次大气PM 2.5严重污染前后浙江典型城市(杭州、湖州、金华、宁波和舟山)的PM 2.5污染成因。结果表明,严重污染天(SPD)风速... 浙江大气PM 2.5污染问题突出。利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的实时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了2013年12月上旬长三角地区一次大气PM 2.5严重污染前后浙江典型城市(杭州、湖州、金华、宁波和舟山)的PM 2.5污染成因。结果表明,严重污染天(SPD)风速和大气边界层高度均较非污染天低,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而气温和相对湿度高,易于二次颗粒物生成。PM 2.5/CO(质量比)的变化结果显示,SPD二次颗粒物对杭州、宁波、舟山PM 2.5浓度的贡献高于60%,对湖州和金华PM 2.5浓度的贡献略低(42%~54%)。杭州SPD时二次NO^-3、SO ^2-4、NH^+4的增长幅度远高于PM 2.5,且氮转化率和硫转化率随相对湿度的升高而上升,表明硫酸盐和硝酸盐的生成是PM 2.5污染的重要来源。气团后向轨迹显示,SPD时杭州和湖州主要受江苏、安徽及浙江省内其他城市气团传输的影响,宁波和舟山主要受上海、江苏、安徽及东海上空气团传输的影响,而金华主要受本地及邻近的杭州、绍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 2.5 二次转化 区域传输
下载PDF
环杭州湾区域秋冬季PM_(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污染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9
4
作者 朱俊 王琼 +6 位作者 丁皓 李涵 于馥玮 季政权 蒋琦清 李文娟 吴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64-870,共7页
为了探究环杭州湾区域PM_(2.5)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9年10月16日至12月27日在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6个城市同步采集PM_(2.5)样品,测定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浓度。结果表明,PM_(2.5)中OC和EC表现为绍兴(11.5、2.... 为了探究环杭州湾区域PM_(2.5)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9年10月16日至12月27日在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6个城市同步采集PM_(2.5)样品,测定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浓度。结果表明,PM_(2.5)中OC和EC表现为绍兴(11.5、2.3μg/m^(3))与杭州(10.0、2.4μg/m^(3))>宁波(8.4、1.9μg/m^(3))与湖州(8.0、2.1μg/m^(3))>嘉兴(7.2、1.7μg/m^(3))>舟山(4.0、0.8μg/m^(3))。OC/PM_(2.5)(质量分数)和EC/PM_(2.5)(质量分数)分别为14.6%~21.0%和3.2%~4.6%,区域内以绍兴和宁波最高。基于OC/EC最小比值法的二次有机碳(SOC)估算结果显示,SOC/OC(质量分数)为23.5%~35.1%,嘉兴最高、湖州最低。各点位8个碳组分总体以EC1占比最高,OC1、EC2、EC3占比最低。碳组分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各点位碳质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均为机动车尾气、燃煤和生物质燃烧,舟山的柴油车尾气和生物质燃烧贡献率之和为29.61%,杭州的柴油车尾气贡献率(12.94%)明显低于湖州、绍兴、嘉兴、宁波(16.84%~18.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有机碳 元素碳 来源
下载PDF
杭州市大气PM_(2.5)消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卢慧剑 金均 +3 位作者 王琼 何奕 晁娜 吴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3-56,共4页
为探究杭州市能见度下降的原因,2013年10月10日至11月2日,在杭州市进行了大气PM_(2.5)采样,并定量分析了其化学成分,通过消光系数和能见度的计算,确定了杭州市能见度与消光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杭州市PM_(2.5)日平均质量浓度为26.0~13... 为探究杭州市能见度下降的原因,2013年10月10日至11月2日,在杭州市进行了大气PM_(2.5)采样,并定量分析了其化学成分,通过消光系数和能见度的计算,确定了杭州市能见度与消光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杭州市PM_(2.5)日平均质量浓度为26.0~133.1μg/m^3,平均值为80.5μg/m^3,大气消光系数为145.9~657.7Mm^(-1),平均值为372.2Mm^(-1),消光系数的主要贡献因子为(NH_4)_2SO_4、NH_4NO_3、颗粒有机物(POM)和元素碳(EC)。二次粒子是影响杭州市大气能见度的最主要因素。Koschmieder公式能较好地描述能见度与消光系数的关系,得到杭州市的Koschmieder系数为1.81,可以用来预测杭州市的能见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PM2.5 能见度 消光系数
下载PDF
浙江省2013~2020年人为源氨排放清单 被引量:5
6
作者 鲁胜坤 晁娜 +2 位作者 陈金媛 王琼 汪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525-4536,共12页
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浙江省2013~2020年人为源NH_(3)排放清单,利用ArcGIS软件对NH_(3)排放量进行空间分配,并与浙江省部分城市PM_(2.5)组分中的NH_(4)^(+)浓度进行对比,探究了人为源NH_(3)排放对NH_(4)^(+)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1... 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浙江省2013~2020年人为源NH_(3)排放清单,利用ArcGIS软件对NH_(3)排放量进行空间分配,并与浙江省部分城市PM_(2.5)组分中的NH_(4)^(+)浓度进行对比,探究了人为源NH_(3)排放对NH_(4)^(+)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2020年浙江省人为源NH_(3)排放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人为源NH_(3)排放量为13.5万t,较2013年下降23.1%.人为源NH_(3)排放以农业源为主,2013~2020年占比分布在57.2%~69.6%,其中畜禽养殖和氮肥施用NH_(3)排放量占比较高,且2020年排放量较2013年下降最为显著,分别为34.5%、44.1%.从空间分布来看,NH_(3)排放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浙江北部和金衢盆地地区,杭州市和嘉兴市年排放量位于全省前两位.NH_(3)排放量较高的城市NH_(4)^(+)浓度也较高,部分城市NH_(4)^(+)浓度下降趋势与NH_(3)排放量下降趋势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排放清单 人为源 年际变化 空间分布 NH_(4)^(+) 浙江省
下载PDF
杭州市不同高度大气PM2.5的污染特征研究
7
作者 金均 卢慧剑 +3 位作者 王琼 周磊 晁娜 吴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7-51,共5页
为研究杭州市大气PM_(2.5)的污染特征,评估本地污染源和外来污染源对PM_(2.5)的影响,于2013年10月10日至11月2日对杭州市主城区两个不同高度的采样点进行采样,并定量分析大气PM_(2.5)中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采样期间20、84m高度的大气P... 为研究杭州市大气PM_(2.5)的污染特征,评估本地污染源和外来污染源对PM_(2.5)的影响,于2013年10月10日至11月2日对杭州市主城区两个不同高度的采样点进行采样,并定量分析大气PM_(2.5)中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采样期间20、84m高度的大气PM_(2.5)日均质量浓度分别为(80.5±28.9)、(80.3±29.3)μg/m3,不同高度的PM_(2.5)浓度及其化学成分无明显差异;PM_(2.5)主要成分质量分数按如下排序:SO_4^(2-)>有机碳(OC)>NO_3^->NH_4^+>元素碳(EC);大气PM_(2.5)中二次粒子SO_4^(2-)、NO_3^-、NH_4^+平均质量浓度总和约为39.0μg/m3,二次转化是杭州市大气PM_(2.5)的主要来源,SO_4^(2-)、NO_3^-、NH_4^+贡献率为48%左右;20、84 m高度的大气PM_(2.5)中OC分别为(15.6±5.1)、(14.8±4.7)μg/m3,EC分别为(4.6±1.8)、(4.6±1.6)μg/m3,OC/EC(质量比)约为3.3。采样期间,杭州市大气PM_(2.5)在近地面垂直方向上分布较为均匀,表明杭州市大气PM_(2.5)受外来污染源的影响较小。而在本地污染源中,杭州市大气PM_(2.5)主要受到生物质燃烧、机动车尾气、燃煤和餐饮油烟等来源的影响,地面扬尘的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成分 不同高度 污染特征
下载PDF
基于示踪物监测的生物质燃烧对浙江省大气细颗粒物影响研究
8
作者 晁娜 王琼 +4 位作者 蒋琦清 孙琴琴 季政权 徐晓飞 顾震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88-1794,1803,共8页
于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在浙江省11个地市同步采集大气细颗粒物(PM_(2.5))样品,测定PM_(2.5)中生物质燃烧典型示踪物——左旋葡聚糖(LG)及K^(+)的浓度,分析生物质燃烧对PM_(2.5)的影响。结果表明,浙江LG年均质量浓度为43.3 ng/m^(3),LG... 于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在浙江省11个地市同步采集大气细颗粒物(PM_(2.5))样品,测定PM_(2.5)中生物质燃烧典型示踪物——左旋葡聚糖(LG)及K^(+)的浓度,分析生物质燃烧对PM_(2.5)的影响。结果表明,浙江LG年均质量浓度为43.3 ng/m^(3),LG的季均浓度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衢州、丽水LG浓度偏高,海岛舟山LG浓度最低。LG浓度与气温相关性最强,气温高于25℃时LG浓度较低;气温低于18℃时LG浓度较高;当气温介于18~25℃时,LG浓度受相对湿度影响明显,当相对湿度高于90%时LG浓度会明显下降。大多样品LG/K^(+)小于1,表明浙江省生物质燃烧以农作物残余物燃烧为主。根据示踪物简化模型估算,生物质燃烧源对浙江省PM_(2.5)中有机碳(OC)的平均贡献为8.5%,冬季贡献率高达16.3%。研究结果将为浙江省PM_(2.5)污染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燃烧 左旋葡聚糖 时空分布 气象参数 K^(+) 有机碳 浙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