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应激对抑郁相关行为及神经内分泌反应的长期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玮 邵枫 +1 位作者 刘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07-911,共5页
临床研究发现,早期创伤性经历是导致成年抑郁症易感性增加的高风险因素之一。但早期应激通过何种途径对抑郁发病产生长期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的实验动物研究,从早期应激的动物模型建立、早期应激对成年动物抑郁... 临床研究发现,早期创伤性经历是导致成年抑郁症易感性增加的高风险因素之一。但早期应激通过何种途径对抑郁发病产生长期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的实验动物研究,从早期应激的动物模型建立、早期应激对成年动物抑郁相关行为及神经内分泌反应的长期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和分析,进而提出了早期应激并不影响动物的本能行为,但早期应激影响与行为动机和应激应对等认知相关的行为的观点,进一步论证了早期应激是通过增加个体潜在的易患病素质对抑郁症发病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应激 抑郁 行为 神经内分泌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HPA轴功能变化的时间序列特征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权 陈崝 +1 位作者 王玮 邓慧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6-546,共11页
已知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表现出HPA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ocortical axis)功能异常,而皮质醇是反映PTSD患者HPA轴功能的重要生物标记。近期的研究结果提示,PTSD患者的皮质醇水平变化可能... 已知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表现出HPA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ocortical axis)功能异常,而皮质醇是反映PTSD患者HPA轴功能的重要生物标记。近期的研究结果提示,PTSD患者的皮质醇水平变化可能有明显的时间序列特征,即应激事件发生后先升高,后下降至正常水平之下。这一特征受到生物标记的时间特性,患者病程,应激源类型和强度,伴生疾病等因素的干扰和掩蔽。未来研究应进一步采用长期追踪设计,控制干扰因素的影响,结合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生物标记来综合验证PTSD患者皮质醇水平变化的时间序列特征;并利用该特征预测PTSD的发生、发展,以便及时进行干预;考虑皮质醇的代谢、拮抗等机制,结合多种生物标记综合评估、诊断PTSD患者的HPA轴功能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皮质醇 HPA轴 时间序列特征
下载PDF
天山雪莲浸提液制备工艺的考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关家彦 王玮 +2 位作者 马慕提 张淑媛 邢颖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09-211,共3页
天山雪莲浸提液制备工艺的考察关家彦,王玮文,马慕提新疆医学院药学系乌鲁木齐830054张淑媛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乌鲁木齐830000邢颖双鸭山矿务局总医院双鸭山155100天山雪莲(Saussureainvolue... 天山雪莲浸提液制备工艺的考察关家彦,王玮文,马慕提新疆医学院药学系乌鲁木齐830054张淑媛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乌鲁木齐830000邢颖双鸭山矿务局总医院双鸭山155100天山雪莲(SaussureainvoluerataKar,etKin)为菊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雪莲 浸提液 制备 工艺
下载PDF
早发性抑郁及其神经基础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玮 谢希 邵枫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1-417,共7页
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抑郁(早发性抑郁)表现出与成年期抑郁不同的一些临床症状、药物疗效和生理反应特征,导致这些差异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目前尚不清楚。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可能参与早发性抑郁的病生理,尤其是单胺能神经递质... 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抑郁(早发性抑郁)表现出与成年期抑郁不同的一些临床症状、药物疗效和生理反应特征,导致这些差异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目前尚不清楚。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可能参与早发性抑郁的病生理,尤其是单胺能神经递质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与早发性抑郁的生理和药物治疗反应密切相关。早发性抑郁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研究早发性抑郁脑机制的基础,未来研究的重点是发展有效的早发性抑郁治疗药物和早期心理行为干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期 青少年期 旱发性抑郁 单胺能神经递质
下载PDF
母婴分离的动物模型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9
5
作者 薛晓芳 李曼 +1 位作者 王玮 邵枫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90-998,共9页
利用社会环境剥夺建立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是当前研究精神分裂症神经生物学机制的一个热点课题。作为一种重要的早期社会剥夺方式,出生后至断乳前的母婴分离日益受到关注。文章综合阐述了母婴分离对啮齿类动物行为及神经发育影响的最... 利用社会环境剥夺建立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是当前研究精神分裂症神经生物学机制的一个热点课题。作为一种重要的早期社会剥夺方式,出生后至断乳前的母婴分离日益受到关注。文章综合阐述了母婴分离对啮齿类动物行为及神经发育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母婴分离可以部分模拟精神分裂症的行为及中枢表现,证实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相关因素,为今后采用该模型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分离 动物模型 精神分裂症
下载PDF
青少期社会隔离和不确定性应激对大鼠成年后情绪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管西婷 谢希 +2 位作者 罗晓敏 邵枫 王玮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06-409,共4页
目的分别观察青少期社会隔离和不确定性应激对大鼠成年后情绪行为的影响。方法在青少期(出生后28 d^41 d)分别给予研究组大鼠2周社会隔离应激或不确定性复合应激,应激后经3周恢复至所有大鼠进入成年期后检测其情绪行为改变。采用糖水偏... 目的分别观察青少期社会隔离和不确定性应激对大鼠成年后情绪行为的影响。方法在青少期(出生后28 d^41 d)分别给予研究组大鼠2周社会隔离应激或不确定性复合应激,应激后经3周恢复至所有大鼠进入成年期后检测其情绪行为改变。采用糖水偏好测试和强迫游泳检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采用旷场试验和高架十字迷宫试验检测焦虑样行为。结果与群养组相比,青少期社会隔离组大鼠成年后的所检测的各项情绪行为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历青少期不确定性应激的成年大鼠与其对照组相比糖水偏好指数没有明显改变[(0.86±0.19)vs(0.86±0.03),P>0.05],但在强迫游泳测试中表现出更多的绝望行为(强迫游泳不动行为增加)[(29.88±3.37)vs(19.90±3.19),P<0.05]、更少的主动行为(挣扎行为减少)[(24.00±1.67)vs(32.90±3.09),P<0.05],提示该应激并不影响大鼠成年后偏好糖水的本能行为,但导致其急性应激应对能力受损,对成年应激事件更容易发展出次级的应对无能或绝望的抑郁样行为。不确定性应激研究组的大鼠成年后在高架十字迷宫测试中较其对照组闭合臂停留时间明显增加[(176.90±17.01)vs(136.48±9.47),P<0.05]以及开放臂进入次数明显减少[(3.00±0.93)vs(5.90±1.08),P<0.05],提示该应激增加了大鼠成年后的焦虑样行为水平。结论青少期社会隔离应激和不确定性应激对大鼠成年后情绪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青少期不确定性应激能够有效诱导大鼠多项情绪行为显著和持续的改变,提供了一种青少期应激增加成年大鼠应激性抑郁易感性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期 社会隔离 不确定性应激 抑郁 焦虑
下载PDF
氟西汀和丙米嗪对应激诱导的青幼期大鼠抑郁和焦虑样行为的不同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谢希 邵枫 +3 位作者 罗晓敏 管西婷 孟庆轩 王玮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建立青幼期大鼠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并探讨不同类型抗抑郁药物对其抑郁和焦虑样行为表现的影响。方法青幼期大鼠(日龄30~50d)接受3周慢性温和应激,同时随机分别给予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和三环类抗抑郁剂丙米嗪(10mg/k... 目的建立青幼期大鼠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并探讨不同类型抗抑郁药物对其抑郁和焦虑样行为表现的影响。方法青幼期大鼠(日龄30~50d)接受3周慢性温和应激,同时随机分别给予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和三环类抗抑郁剂丙米嗪(10mg/kgi.p.)。采用蔗糖水偏好、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测试评估大鼠的抑郁和焦虑样行为。结果与对照组(n=10)相比,慢性应激模型组(n=11)大鼠体质量增长减慢,糖水偏好指数降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米嗪干预组(n=10)的糖水偏好明显低于丙米嗪对照组(n=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氟西汀干预组(n=11)与氟西汀对照组(n=11)相比则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旷场测试中,青幼期后期(PND52)正常对照组大鼠与其早期(PND29)相比旷场直立行为次数降低(P<0.05),但自发活动量(水平运动距离)没有明显差异(P>0.05),氟西汀干预明显增加大鼠直立行为次数(P<0.05)。此外,PND52正常对照组大鼠与PND29相比在高架十字迷宫开放臂的进入次数和停留时间减少,而在闭合臂停留时间增加;应激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开放臂进入次数增加,闭合臂停留时间减少,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应激诱导了青幼期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氟西汀而非丙米嗪可逆转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应激降低了青幼期大鼠的焦虑水平,而两种药物对焦虑行为均没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应激 青幼期 丙米嗪 氟西汀
下载PDF
交感神经系统在应激免疫调节中的特异性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玮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3年第6期706-707,共2页
关键词 交感神经系统 应激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两种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认知功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琼 罗晓敏 +1 位作者 邵枫 王玮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49-45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介导的认知灵活性损伤特征。方法分别给予应激组大鼠(n=8只/组)两周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或社会挫败(social defeat,SD)应激。应激结束后采用...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介导的认知灵活性损伤特征。方法分别给予应激组大鼠(n=8只/组)两周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或社会挫败(social defeat,SD)应激。应激结束后采用糖水偏好测试检测快感缺失(一种典型抑郁样行为),采用注意定势转移任务(attentional set-shifting task,AST)检测认知灵活性改变,主要包括逆反学习(reversal learning,REL)和外维度定势转移(extra-dimensional set-shifting,EDS)能力。结果与相应对照组相比,CUS组大鼠的糖水消耗量降低[(7.24±1.64)vs(13.83±1.50),P<0.05]。SD组大鼠的糖水消耗量和糖水偏好指数较相应对照组降低[(4.28±1.96)vs(13.17±2.79),P<0.01;(27.96±11.64)vs(82.97±16.13),P<0.05]。在AST测试中,CUS诱导以EDS损害为特征的认知灵活性缺失,表现在CUS组大鼠在EDS阶段的训练达标次数较相应对照组增加[(15.57±1.53)vs(10.50±1.41),P<0.05],而社会挫败应激诱导以REL和EDS损害为特征的认知灵活性缺失,表现在SD组大鼠在REL和EDS阶段的训练达标次数均较相应对照组增加[REL:(17.30±0.76)vs(14.00±0.97),P<0.01);EDS:(15.80±1.72)vs(9.33±0.80),P<0.01]。结论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和社会挫败应激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表现出认知灵活性不同成分的损害,为进一步研究抑郁症不同认知表型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理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 社会挫败 抑郁 前额叶 认知灵活性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社会隔离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金暕 王玮 +1 位作者 刘美 邵枫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8-570,共3页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早期社会经验在人类和动物的神经系统发育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早期社会经验的剥夺如社会隔离能引起人和动物的神经系统结构以及行为模式产生持久性异常改变,并诱发某些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和焦虑障碍...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早期社会经验在人类和动物的神经系统发育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早期社会经验的剥夺如社会隔离能引起人和动物的神经系统结构以及行为模式产生持久性异常改变,并诱发某些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和焦虑障碍等。灵长类动物的社会隔离研究始于Harlow及Bowlby的工作,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早期的创伤性经历能严重干扰情绪的正常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动物模型 社会隔离 神经系统发育 神经系统结构 灵长类动物 创伤性经历 成熟过程
原文传递
内侧前额皮层−伏隔核环路在决策冲动中的作用:基于动物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卓利楠 曾祥玉 +3 位作者 吴冰 牛荣荣 于萍 王玮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6-571,共16页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行为控制不足与决策冲动密切相关,后者受内侧前额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与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调节。为调查ADHD决策冲动与mPFC-NAc间功能耦...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行为控制不足与决策冲动密切相关,后者受内侧前额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与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调节。为调查ADHD决策冲动与mPFC-NAc间功能耦合的关系,研究采用ADHD模型SHR(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大鼠,结合延迟折扣任务和在体电生理,研究发现,与对照Wistar(WIS)大鼠相比,SHR大鼠对延迟大奖赏的选择百分比降低;WIS大鼠mPFC-NAc的Theta频段相干值表现为延迟选择时显著大于立即选择时、首次选择时大于连续选择时、转换试次时大于连续试次时,而SHR大鼠在上述条件均低于WIS大鼠。回归分析发现mPFC-NAc的相干差值与延迟大奖赏选择率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mPFC-NAc间功能联系减弱是ADHD决策冲动缺陷的重要环路基础,该缺陷与其深度信息加工以及策略转换能力受损有关,扩展了ADHD决策冲动的认知和神经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决策冲动 内侧前额皮层 伏隔核 神经振荡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共病抑郁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戴佳婕 赵明月 王玮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35-1141,共7页
创伤事件对心身健康产生持久的影响,显著增加多种精神障碍的发病风险。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和抑郁共病是创伤后最常见的复杂综合征。本文系统介绍了PTSD与抑郁共病研究:综述了PTSD与抑郁共病的临床特... 创伤事件对心身健康产生持久的影响,显著增加多种精神障碍的发病风险。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和抑郁共病是创伤后最常见的复杂综合征。本文系统介绍了PTSD与抑郁共病研究:综述了PTSD与抑郁共病的临床特征并介绍了目前常用的PTSD动物模型在PTSD与抑郁症状研究中的应用,进而从脑环路、神经递质系统、神经内分泌、免疫炎性反应和神经可塑性等方面论证了PTSD与抑郁共病可能具有独特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这些证据支持深入地探讨PTSD与抑郁共病的病理机制,寻求共病治疗新靶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 抑郁 共病 神经生物学
原文传递
中枢肥大细胞在脑功能和行为调节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帆 雍武 +1 位作者 邵枫 王玮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97-1607,共11页
已知肥大细胞作为免疫细胞在过敏反应和炎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肥大细胞在中枢亦有表达,但对其作用了解不足。新近的研究发现中枢肥大细胞在脑功能和行为调节中发挥重要的内源性平衡作用。一方面,中枢肥大细胞在维持相关脑区发育,正... 已知肥大细胞作为免疫细胞在过敏反应和炎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肥大细胞在中枢亦有表达,但对其作用了解不足。新近的研究发现中枢肥大细胞在脑功能和行为调节中发挥重要的内源性平衡作用。一方面,中枢肥大细胞在维持相关脑区发育,正常神经活动,以及动机,情绪和认知等多种行为中发挥保护性作用,各种应激条件诱导的中枢肥大细胞表达和活动改变参与脑和行为的适应性反应过程。另一方面,中枢肥大细胞过度激活或者过度抑制都可导致脑功能和行为异常,并参与某些免疫相关心身疾病的病理过程。体外神经解剖学和功能学研究证据提示中枢肥大细胞与神经系统间存在结构性和功能性相互作用网络。肥大细胞和神经组织间通过形成类似突触的结构性联系直接影响相邻细胞的活动。肥大细胞还可以通过脱颗粒释放多种生物活性介质调节神经活动,同时表达多种受体接受脑内免疫性和神经性分子调节。但是目前对于中枢肥大细胞-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认识主要基于体外研究,其在脑内相互作用方式及其与特定脑区功能和行为表型的关系所知甚少,开展相关研究可以为认识脑与行为的神经免疫调节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 行为 情绪 认知 神经免疫
下载PDF
慢性应激对大鼠行为和免疫细胞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玮 邵枫 +2 位作者 刘美 孙萌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34-1040,共7页
目的:研究慢性不确定应激对大鼠急性整体热水浴后外周血和脾脏免疫细胞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大鼠分成慢性应激组和控制组(每组14只)。通过4周的慢性不确定性应激诱发实验组大鼠明显的抑郁... 目的:研究慢性不确定应激对大鼠急性整体热水浴后外周血和脾脏免疫细胞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大鼠分成慢性应激组和控制组(每组14只)。通过4周的慢性不确定性应激诱发实验组大鼠明显的抑郁行为,此期间控制组大鼠正常饲养。随后给予大鼠42度整体热水浴刺激,维持直肠温度41°25min。热刺激后6h,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外周血和脾脏免疫细胞HSP70水平。结果:与控制组大鼠相比,慢性应激大鼠在急性热刺激后HSP70合成明显减少。控制组大鼠的所有被检测的免疫细胞热应激后HSP70合成均明显增加。相反,慢性应激大鼠仅在外周血的单核细胞和粒细胞检测到HSP70合成增加,同时升高的水平明显低于控制组大鼠。结论:慢性应激降低大鼠免疫细胞HSP70的热诱导反应,提示HSP70保护性作用减弱可能参与了慢性应激损害免疫细胞功能的生物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应激 免疫细胞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大鼠注意定势转移任务模型的深入研究:种系和检测程序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原三娜 罗晓敏 +2 位作者 张帆 邵枫 王玮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05-1813,共9页
注意定势转移任务(attentional set-shifting task,AST)可用于特异性检测啮齿类动物前额叶皮层及其皮层下神经通路介导的认知灵活性,是目前研究认知灵活性及其障碍神经基础的重要模型。本研究系统调查了大鼠种系和检测程序差异对AST结... 注意定势转移任务(attentional set-shifting task,AST)可用于特异性检测啮齿类动物前额叶皮层及其皮层下神经通路介导的认知灵活性,是目前研究认知灵活性及其障碍神经基础的重要模型。本研究系统调查了大鼠种系和检测程序差异对AST结果的影响。通过比较Wistar和Sprague Dawley(SD)两个种系大鼠在七阶段和五阶段两种AST检测程序中的认知表现,研究发现:(1)SD和Wistar大鼠前额叶认知功能存在差异,后者的总体认知表现优于前者。尤其是Wistar大鼠在逆反学习阶段的达标训练次数及错误率显著低于SD大鼠,表明Wistar大鼠具有更高的策略转换灵活性。(2)在AST测试中逆反学习和外维度定势转移是认知灵活性评价的核心指标。这两种认知转换过程分别以前期策略和注意定势建立为基础。结果显示在两种AST检测程序中Wistar和SD大鼠在逆反学习和/或外维度定势转移等复杂学习阶段的达标训练次数和错误率均高于其它简单关联学习阶段,表明在目前实验条件下大鼠均表现出定势形成和转换困难的反应模式,不同认知反应间的结构关系具有稳定性。这些结果提示大鼠前额叶皮质介导的认知灵活性存在种系差异,AST各阶段认知反应间的结构效度不受目前使用的大鼠种系和检测程序差异的影响,扩展了对AST模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灵活性 注意定势转移任务 种系差异 逆反学习 外维度定势转移
下载PDF
慢性应激损害大鼠信号逆反学习能力:一种新的T型水迷宫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玮 邵枫 +2 位作者 刘美 金简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应激对大鼠T型水迷宫线索学习和逆反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大鼠经4周慢性不可预测应激后,利用本实验室创建的T型水迷宫装置,训练大鼠进行灯光信号-站台条件化学习直至达到设定的学习标准,然后进行逆反学习训练。结果应激组... 目的研究慢性应激对大鼠T型水迷宫线索学习和逆反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大鼠经4周慢性不可预测应激后,利用本实验室创建的T型水迷宫装置,训练大鼠进行灯光信号-站台条件化学习直至达到设定的学习标准,然后进行逆反学习训练。结果应激组大鼠达到信号学习标准的学习次数为(30±2.81)次,与对照组[(32±2.98)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达到逆反学习标准的学习次数[(45±4.2)次]较对照组[(31±2.8)次]显著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应激对大鼠T型水迷宫线索学习和逆反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应激明显损害了逆反学习任务的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可预测应激 T型水迷宫 线索学习 逆反学习
下载PDF
衰老、慢性应激与免疫细胞热休克蛋白70反应抑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玮 邵枫 +1 位作者 刘美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7年第10期951-953,共3页
自然衰老和慢性应激都能导致免疫细胞对环境刺激的抵抗力降低。衰老和慢性应激影响免疫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目前还不清楚。热休克蛋白(HSP)是一类在所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均有表达的高度保守的蛋白质。研究表明,HSP反应是细胞维持... 自然衰老和慢性应激都能导致免疫细胞对环境刺激的抵抗力降低。衰老和慢性应激影响免疫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目前还不清楚。热休克蛋白(HSP)是一类在所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均有表达的高度保守的蛋白质。研究表明,HSP反应是细胞维持正常功能,对抗应激性损伤的基本保护性机制之一。在HSP家族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应激条件最敏感,且被认为是功能最重要的一类热休克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免疫细胞功能 慢性应激 自然衰老 反应 应激性损伤 环境刺激 分子机制
下载PDF
CRF受体对五羟色胺系统的调节作用及早期环境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原三娜 王琼 +1 位作者 邵枫 王玮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2-989,共8页
早期环境因素持续影响脑与行为的发展,增加个体成年后应激相关精神疾病患病的易感性。应激反应的中枢启动因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CRF)通过两种受体CRF1和CRF2调节中缝背核(dorsal raphe nucleus,... 早期环境因素持续影响脑与行为的发展,增加个体成年后应激相关精神疾病患病的易感性。应激反应的中枢启动因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CRF)通过两种受体CRF1和CRF2调节中缝背核(dorsal raphe nucleus,DRN)-五羟色胺(serotonin,5-HT)系统,后者已被证实在应激相关情绪疾患发病和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知CRF受体以相互影响相互拮抗的方式动态调节DRN-5-HT系统,提示这两种受体相对作用的调节对于协调复杂环境中DRN-5-HT系统的应激反应过程起着关键性作用。早期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交互作用导致CRF受体的分布和反应性持续改变并造成DRN-5-HT系统反应异常,可能是导致应激反应和精神疾病易感性个体差异的重要神经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早期环境因素 中缝背核 五羟色胺
下载PDF
不同种系大鼠潜伏抑制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美 王玮 邵枫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7年第7期577-579,共3页
目的建立潜伏抑制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分别以SD和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利用大鼠穿梭程序自动控制仪,观察了声音刺激的前呈现对随后的声音刺激一电击条件化联合学习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动物相比,声音刺激的前呈现均能显著地降低SD... 目的建立潜伏抑制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分别以SD和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利用大鼠穿梭程序自动控制仪,观察了声音刺激的前呈现对随后的声音刺激一电击条件化联合学习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动物相比,声音刺激的前呈现均能显著地降低SD和Wistar大鼠的条件化联合反应,即建立了潜伏抑制动物模型,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两个种系的动物在行为表现、条件化学习过程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90次条件化训练中,无声音前呈现和有声音前呈现的2组Wistar大鼠的条件化反应次数[分别为(29.1±5.2)次,(17.8±10.2)次]显著地高于2组SD大鼠的条件化反应次数[分别为(16.5±10.7)次,(4.9±3.4)次]。结论与SD大鼠相比较而言,Wistar大鼠的潜伏抑制模型是一种更为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抑制 动物模型 SD大鼠 WISTAR大鼠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的潜伏抑制动物模型 被引量:2
20
作者 邵枫 王玮 +1 位作者 刘美 金暕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2-398,共7页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建立,是当前研究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抗精神病药物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系统地阐述了以潜伏抑制为行为模式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理论以及神经机制,并重点介绍了精神分裂症的潜伏抑制动物模型...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建立,是当前研究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抗精神病药物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系统地阐述了以潜伏抑制为行为模式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理论以及神经机制,并重点介绍了精神分裂症的潜伏抑制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1)调节某些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中枢神经递质的传递活动;(2)对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中脑-伏隔核神经环路进行结构损伤或药物性干预;(3)在发育早期给予免疫刺激或环境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 潜伏抑制 中脑-伏隔核神经环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