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与中医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肖诗鹰 振海 +2 位作者 全章安 张志民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53-54,共2页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通过对400例中风急症病人1:2的配对研究,探讨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与中医病类、证类诊断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缺血性中风被诊断为中经络者占90.49%,属气虚血瘀证者占29.28%;出血性中风...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通过对400例中风急症病人1:2的配对研究,探讨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与中医病类、证类诊断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缺血性中风被诊断为中经络者占90.49%,属气虚血瘀证者占29.28%;出血性中风被诊断为中脏腑者占55.64%,属阴虚阳亢证者占41.94%。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缺血性中风多为中经络,以气虚血瘀证居多;出血性中风多表现为中脏腑,以阴虚阳亢证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缺血性 出血性 中医诊断学
原文传递
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研究与评价——附522例临床研究报告 被引量:48
2
作者 张伯礼 +10 位作者 高颖 曹晓岚 高利 崔旦旦 毛秉豫 李涛 富春儒 吴迪 胡学军 林培政 韩景献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59-263,共5页
目的研究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开展了通治、辨治、针灸方案与西医治疗方案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建立以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综合治疗方案,并进行验证和评价,共观察522例中风病急性期患者。结果缺... 目的研究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开展了通治、辨治、针灸方案与西医治疗方案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建立以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综合治疗方案,并进行验证和评价,共观察522例中风病急性期患者。结果缺血性中风综合治疗方案临床疗效优于西医组;通治方案、辨治方案和针灸方案在不同时间点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结论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方案有其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对中风病具有积极的综合治疗作用,贴近临床实际,便于推广应用,各种评价量表在中风病不同时点具有不同的评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急性期 研究报告 方案研究 综合治疗方案 随机对照研究 日常生活能力 临床疗效 辨证论治 急性期患者 缺血性中风 神经功能 不同时间 改善作用 不同程度 认知功能 治疗作用 推广应用 评价作用 评价量表 针灸方 多中心
下载PDF
中风急症证候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郑慧 刘文娜 《中国中医急症》 1995年第2期75-78,共4页
按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对200例中风病人,进行了系统调查与辨证,提示中风病的临床证候表现形式,以两个基本证候相组合者为最多,基本证候单独出现者次之,3个基本证候相组合者再次之,4个基本证候和5个基本证候相组合者较少,6个基本... 按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对200例中风病人,进行了系统调查与辨证,提示中风病的临床证候表现形式,以两个基本证候相组合者为最多,基本证候单独出现者次之,3个基本证候相组合者再次之,4个基本证候和5个基本证候相组合者较少,6个基本证候相组合者尚未见到.本组资料提示,中风病最多见的临床证候依次是:痰瘀组合证,血瘀证,痰证和痰、气虚组合证.本组资料还提示,急性中风以虚实夹杂证最多,占一半以上,实证次之,占42%,单纯虚证最少,仅占2%.就基本证候与中风急症的关系而言,以痰证和瘀证最为密切,其在中风急症中单独发生参与出现率分别为60%和53.5%;而气虚和阴虚阳亢证在中风急症中单独发生和参与出现率较低,分别为28.5%和11%.火热证和风证在中风急症中也有较大比重,其单独发生和参与出现率分别为37%和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 调查分析 中风
下载PDF
针刺申脉穴的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爱成 +7 位作者 江涛 马斌 陈锦峰 赵永烈 李柏 单保慈 谭中建 蒋根娣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研究针刺申脉穴脑功能变化的规律和激活脑区的定位信息。方法:利用血氧依赖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得健康志愿者的申脉穴在行针及留针不同针刺状态下的脑功能变化图像,利用SPM信号处理系统,对比分析不同针刺状态下脑功能变化的规律。... 目的:研究针刺申脉穴脑功能变化的规律和激活脑区的定位信息。方法:利用血氧依赖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得健康志愿者的申脉穴在行针及留针不同针刺状态下的脑功能变化图像,利用SPM信号处理系统,对比分析不同针刺状态下脑功能变化的规律。结果:针刺申脉穴主要激活边缘系统(丘脑、扣带回、海马旁回)和额叶、颞叶等脑区,在行针和留针过程中激活的脑区存在较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在行针过程中首先激活对侧脑区,留针后逐渐由对侧延伸到双侧。结论:激活的脑区可能在申脉穴治疗失眠等心境障碍性疾病时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脉穴 针刺 成像研究 FMRI 脑功能 磁共振成像技术 功能变化 信号处理系统 血氧依赖性 健康志愿者 对比分析 边缘系统 脑区 激活 留针 行针 SPM 扣带回 规律性 障碍性 状态 对侧
下载PDF
抑郁症中医证候要素相关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郭蓉娟 嘉麟 +6 位作者 张允岭 邢佳 陈志刚 刘琳琳 欧阳帅领 姜思源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28-829,847,共3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组合等情况。方法由两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生进行中医证候要素的判断,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定。结果气虚、血虚是抑郁症的基...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组合等情况。方法由两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生进行中医证候要素的判断,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定。结果气虚、血虚是抑郁症的基本证候,占100%,气滞占98%,火热占89%,瘀血占43%,痰浊占36%,阴虚占22%;抑郁症证候要素组合以4个、5个、6个证候要素组合最常见;聚类分析显示,气滞、火热与阴虚聚为一类,痰浊与瘀血常聚为一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有焦虑的抑郁症与瘀血关系密切。结论抑郁症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气血亏虚多见,可涉及阴虚,标实以气滞、火热、痰浊、瘀血常见,其中瘀血的有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抑郁症病情轻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中医证候要素 聚类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液ACTH、CORT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杜雅薇 +3 位作者 尹岭 赵秀梅 姚卓婷 李丹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10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液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T)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肝郁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运用模具束缚结合孤养的方法制备肝郁证候动物模型。观察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液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T)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肝郁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运用模具束缚结合孤养的方法制备肝郁证候动物模型。观察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大鼠开野行为的行为学指标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大鼠血液ACTH和CORT的水平。结果柴胡疏肝散可增加肝郁证大鼠的水平与垂直运动得分,减少中央格停留时间,降低血液ACTH和CORT的水平。结论柴胡疏肝散具有抗肝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肝郁大鼠血液ACTH和CORT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气郁结证 柴胡疏肝散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皮质醇 大鼠
原文传递
脉诊仪的研制及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7
7
作者 杨冰 牛欣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脉诊仪 分析方法 综述 研制
原文传递
柴胡疏肝散对肝气郁结证大鼠海马及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嘉麟 +5 位作者 邢佳 朱晓晨 岳广欣 郭蓉娟 贺立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21期2494-2497,共4页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大鼠行为学和大鼠海马及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用慢性束缚应激结合孤养法建立肝郁证大鼠模型,测评开野、蔗糖水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海马及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行...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大鼠行为学和大鼠海马及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用慢性束缚应激结合孤养法建立肝郁证大鼠模型,测评开野、蔗糖水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海马及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行为学发生了明显变化,海马及下丘脑中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多巴胺(DA)含量均下降,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呈增加趋势,而柴胡疏肝散能调控其变化趋势。结论柴胡疏肝散能改善肝郁证大鼠行为学的变化,具有治疗肝郁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调节肝郁证大鼠脑5-HT、5-HIAA、NE、DA有关,从而有效发挥抗肝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气郁结证 柴胡疏肝散 单胺类神经递质 5-羟色胺 5-羟吲哚乙酸 多巴胺
下载PDF
计算机模拟中医诊断的客观化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宇航 靳琦 +9 位作者 牛欣 庆国 庞鹤 杨学智 刘起旺 刘燕池 傅骢远 宋天彬 杨冰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0-12,共3页
研制适用于中医临证及辅助教学的计算机模拟系统,创意于1991年9月,其基本构成共分为10大系统。该项研究先后得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专项基金等的资助。到目前已经... 研制适用于中医临证及辅助教学的计算机模拟系统,创意于1991年9月,其基本构成共分为10大系统。该项研究先后得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专项基金等的资助。到目前已经完成TCMCADS(中医临床辅助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 中医诊断 TCMCADS 生成系统 客观化
原文传递
肝气郁结证的PET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爱成 +4 位作者 尹岭 陈锦锋 姚树林 单保慈 李柏 《中医研究》 2005年第3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肝气郁结证/分析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下载PDF
硝酸甘油型偏头痛模型评述 被引量:17
11
作者 赵永烈 爱成 +1 位作者 陈锦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6期455-456,共2页
关键词 偏头痛 硝酸甘油 偏头痛模型 综述
下载PDF
便携式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的临床试验和临床评价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牛婷立 杨学智 +14 位作者 朱庆文 冯前进 刘亚明 李庭凯 刘卓拉 司银楚 李海燕 杜红 马良宵 董晓英 赵兰萍 陈朝晖 刘振奇 牛欣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1-235,F0003,共6页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并评价便携式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简称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的重复稳定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分段均衡随机法,随机选择受试者进入试验组。应用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采集30例受试者的四诊信息,通过医师判断与...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并评价便携式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简称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的重复稳定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分段均衡随机法,随机选择受试者进入试验组。应用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采集30例受试者的四诊信息,通过医师判断与仪器辅助判断对比做出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的诊疗建议。间隔一段时间2次采集受试者信息自身对照,做出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的重复稳定性、有效性评价;对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做出评价。结果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对30例受试者脉诊结果、舌图的采集分析、闻诊信息采集分析及受试者体质五行分类指标与医师人工诊断结果一致性很好,重复稳定性和四诊辨证及治疗建议结果符合率高,其辅助诊断和治疗建议结果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整个研究过程受试者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具有很好的重复稳定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可实现标准所列的四诊合参辅助临床诊断,提出临床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 信息采集 临床试验 临床评价
原文传递
抑郁症患者个性心理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滕晶 +2 位作者 刘子旺 爱成 秦绍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方法对24例抑郁症患者和24名健康受试者进行计算机多相个性测量诊断系统中的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MMPI)测试软件测查。结果抑郁症患者与正常组相比较神经症质、外向-内向、非社会化、压抑因子、外...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方法对24例抑郁症患者和24名健康受试者进行计算机多相个性测量诊断系统中的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MMPI)测试软件测查。结果抑郁症患者与正常组相比较神经症质、外向-内向、非社会化、压抑因子、外显性焦虑、自我强度、依赖性、支配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症质、压抑因子的T分高于中国常模分值。结论抑郁症患者具有心情压抑、自卑、内向忧郁、焦虑不适、对刺激耐受差、反应过强、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等个性心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人格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MMPI)
下载PDF
中风病发病前24小时内先兆症状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泓午 +1 位作者 振海 金章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8-44,共7页
采用 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对中风病发病前 2 4小时内的 1 33个症状进行配对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 :偏身麻木是中风病发病前 2 4小时内的主要首发症状 ,其他重要先兆症状包括颈项强急 ,两目干涩 ,二便失禁 ,颜面麻木 ,... 采用 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对中风病发病前 2 4小时内的 1 33个症状进行配对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 :偏身麻木是中风病发病前 2 4小时内的主要首发症状 ,其他重要先兆症状包括颈项强急 ,两目干涩 ,二便失禁 ,颜面麻木 ,瞬间头沉 ,反应迟钝 ,瞬间眩晕 ;除此之外 ,急躁 ,构音不清 ,嗜睡 ,手麻 ,步履不正 ,头昏沉或头晕也是不可忽视的先兆症状。并认为反应迟钝与嗜睡是中脏腑之神志障碍方面的先兆症状 ,颈项强急是闭证的先兆症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先兆症状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中风病后遗症期165例证候分型因子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江涛 刘金民 +1 位作者 尹岭 《湖南中医杂志》 2004年第6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中风后遗症期证候规律 ,以期提高辨证治疗的标准化、客观化。方法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中风后遗症期中医证候进行非线性降维研究。结果 :在提取的 6个共因子中 ,F1为阴虚阳亢、风阳上扰证 ,F2 为为痰热腑实证 ,F3 为肝郁证 ,F4... 目的 :探讨中风后遗症期证候规律 ,以期提高辨证治疗的标准化、客观化。方法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中风后遗症期中医证候进行非线性降维研究。结果 :在提取的 6个共因子中 ,F1为阴虚阳亢、风阳上扰证 ,F2 为为痰热腑实证 ,F3 为肝郁证 ,F4为气虚血瘀证 ,F5为痰瘀至互阻兼气虚证 ,F6为类体质证。在 6类证型分布上 ,以F4气虚血瘀证所占比例最大 ,其次为F5,两者合计占 4 7 88%。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后遗症期 证候分型因子 辨证分型 辨证治疗
下载PDF
基于“脉浊”理论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再认识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陈文强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450-1452,共3页
脉为"奇恒之腑",浊留于脉则致脉浊。中医的"脉"与西医学的血管系统具有高度相关性,因此,以中医"脉浊"概念为切入点,对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相关性疾病进行研究成为可能。"脉浊"系由饮食不节、劳... 脉为"奇恒之腑",浊留于脉则致脉浊。中医的"脉"与西医学的血管系统具有高度相关性,因此,以中医"脉浊"概念为切入点,对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相关性疾病进行研究成为可能。"脉浊"系由饮食不节、劳逸失度、情志内伤、痰瘀壅滞、正气虚衰等原因所致。"脉浊"发病过程中,存在"正虚"与"邪损"两方面因素相互影响与转化,其病位在于脉,本虚标实是"脉浊"的病机关键。"脉浊"的概念充分强调了脉作为"奇恒之腑"的独立性和整体性,使临床实践中的辨证与辨病能够更好地结合起来,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增强了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干预的目的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浊 动脉粥样硬化 病因病机
原文传递
浅谈中风病急性期热毒的辨识 被引量:16
17
作者 嘉麟 +2 位作者 郭蓉娟 张允岭 刘文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40-743,共4页
毒邪致病成为当今中医理论的重要学说,毒邪已融入多种疑难重大疾病的病因病机体系当中,当代中医学家在以往认识的基础之上,总结临床经验,结合大量的临床探索,提出中风病"毒损脑络"病机学说,认为"毒邪"是中风病急性... 毒邪致病成为当今中医理论的重要学说,毒邪已融入多种疑难重大疾病的病因病机体系当中,当代中医学家在以往认识的基础之上,总结临床经验,结合大量的临床探索,提出中风病"毒损脑络"病机学说,认为"毒邪"是中风病急性期起病骤然、加重恶化、难治难愈的关键原因。热毒是从古至今论述最多的毒邪,可以作为中风病急性期"毒损脑络"学说研究的切入点,热毒的辨识方法是研究的难点,尝试从热毒的概念、致病特点等方面论述中风病急性期热毒的辨识方法,以期能为后续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急性期 热毒
原文传递
乌灵参的药理作用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嘉麟 郭蓉娟 《环球中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150-152,共3页
乌灵参是子囊真菌黑柄炭角菌菌核,临床使用颇为广泛。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有调节神经、镇静作用,调节免疫作用,调节内分泌作用和抗贫血作用。在精神心理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有广泛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较少,主要表现为消化... 乌灵参是子囊真菌黑柄炭角菌菌核,临床使用颇为广泛。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有调节神经、镇静作用,调节免疫作用,调节内分泌作用和抗贫血作用。在精神心理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有广泛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较少,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灵参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综述
下载PDF
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脑组织痛觉传导通路c-fos和5-HT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赵永烈 +1 位作者 高颖 姚卓婷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68-870,共3页
目的研究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舒马普坦组、中药组,每组12只。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制备偏头痛动物模型,经药物干预后在4h、6h取材,测定三叉神经脊束核(SPN5)和... 目的研究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舒马普坦组、中药组,每组12只。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制备偏头痛动物模型,经药物干预后在4h、6h取材,测定三叉神经脊束核(SPN5)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细胞癌基因fos(c-fos)和5-羟色胺(5-HT)的阳性细胞数。结果 SPN5中蛋白表达:中药组c-fos阳性细胞数减少,4h多于6h,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HT阳性细胞数增多,4h稍多于6h,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PAG中蛋白表达:中药组c-fos阳性细胞数减少,4h多于6h,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中药组5-HT阳性细胞数增加更多,6h多于4h,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芎芷地龙汤可以减少由硝酸甘油诱导的c-fos的表达,增加5-HT的表达,进一步减少SPN5神经元的兴奋性,激动5-HT下行镇痛系统,且可持续较长时间,增高痛阈,阻止痛觉信息的传递,起到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芎芷地龙汤 三叉神经脊束核 导水管周围灰质 细胞癌基因fos 5-羟色胺
原文传递
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动物血液和脑干中β-EP、CGRP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赵永烈 高颖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年第7期473-475,共3页
目的研究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体内β-内啡肽(β-EP)、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舒马普坦组、中药治疗组,每组12只。皮下注射硝酸甘油(NTG)注射剂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经药... 目的研究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体内β-内啡肽(β-EP)、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舒马普坦组、中药治疗组,每组12只。皮下注射硝酸甘油(NTG)注射剂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经药物干预后在4h、6h两个时间点测定各组血液和脑干中β-EP、CGRP的含量。结果中药治疗组和舒马普坦组血浆和脑组织中β-EP含量升高,两个时间点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中药治疗组和舒马普坦组血浆和脑组织中CGRP含量降低,两个时间点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芎芷地龙汤可以下调由硝酸甘油诱导的CGRP异常升高的水平,可以上调由硝酸甘油诱导的β-EP异常减少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动物模型 芎芷地龙汤 Β-内啡呔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